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中韩互市贸易互市发展建议

中韩互市贸易互市发展建议

中韩互市贸易互市发展建议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金宁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

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 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

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

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

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自从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友好关系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中韩两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但是从总体来说,中韩两国由于自身经济发展、国家所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同,以及两国出口商品数量以及商品质量上有着较大差异等因素,造成了中韩两国存在较为明显的贸易逆差。

中韩两国只有积极地发展经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实现两国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本文主要结合了中韩两国在贸易上存在的特点以及两国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对中韩两国贸易上的逆差情况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

标签:贸易逆差;中韩;原因;对策中韩两国自从建立友好关系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非常频繁,两国的经济贸易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但是在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很多问题,贸易的结构出现了很大的不平衡,在经济贸易中出现了非常大的逆差,逆差的金额也随着时间发展变得越来越大,对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中韩两国贸易的状况、贸易的主要特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中韩两国贸易的状况概述中韩两国在正式建立友好关系以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民间贸易,中国向韩国输出的产品比较多,中韩两国之间贸易上的差额非常小,中国在中韩贸易关系中处于顺差状态。

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友好关系以来,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中韩引渡条约》、《中韩政府贸易协定》、《司法与法务交流合作协定》等关于中韩两国共同发展的协定。

自从这些协议签订以来,中韩两国的贸易金额逐渐增加,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上升的状态,除了在1998年-1999年两年之间亚洲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两国在1998年-1999年进行的贸易也非常少。

但是在2000年之后,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出现了复苏状态,短短的几年之间,两国的经济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对韩国的输出和进口的金额不断增大。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在中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非关税壁垒、中方贸易逆差不断增长等问题,使中韩贸易的发展受阻。

本文通过对中韩贸易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利于促进中韩贸易平稳快速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贸易区域一体化经济合作ABSTRACTChina and South Korea as a friendly neighbor, communication flow long history, cultural background very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OK trade in good condition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ROK trade, faced with the trade imbalance, non-tariff barriers, China's growing trade deficit and other issues, so tha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OK trade. Based on the China-ROK t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 appropriate to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of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ROK trade,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East Asian region.[Key words] trade onomic cooper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目录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4)二、中韩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1、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6)2、非关税壁垒重重 (7)3、中方贸易逆差不断增长 (8)(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1、全球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原因之一 (9)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9)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10)(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11)1、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11)2、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12)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13)4、逐步缩小中方贸易逆差,推动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均衡发展 (14)5、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双边投资 (14)三、中韩贸易关系今后发展展望 (15)(一)、影响中韩贸易关系走向的因素 (15)1、中韩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5)2、中韩政治外交关系发展顺利 (16)4、其他有利条件 (16)(二)、中韩贸易发展的设想 (17)1、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17)2、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17)3、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 (17)4、技术合作 (18)5、着眼未来,制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长期战略 (18)(三)、中韩贸易发展对于东亚地区的影响 (18)1、中韩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加强合作 (18)2、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推动韩国与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19)3、中韩两国将在东北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19)参考文献 (21)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韩食品安全与贸易问题分析

中韩食品安全与贸易问题分析

中韩食品安全与贸易问题分析,不少于1000字中韩两国在食品安全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两国在食品领域的贸易和合作也呈现出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趋势。

一、食品安全问题1.1中韩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的不同中韩两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颁布机构不同:中国食品安全法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而韩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局(KFDA)和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等颁布。

(2)法规制度不同:中方实行的是“以人为本,从严管理”的法规意识,而韩方则着重在食品安全与贸易之间的平衡。

(3)标准制定方式不同:中国的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联合各类专家进行评估研究,并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而韩国则更注重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采用国际标准来制定韩国国家标准。

1.2中韩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1)食品污染: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等因素影响,中韩两国的食品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韩国普遍使用除草剂以及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而中国则因规模大、手工作业多等原因,在粮油食品加工中常常存在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2)食品标签不规范:最近几年,中韩两国的食品企业频频被曝光其产品标签不规范、虚假宣传等问题。

比如,中国的美团外卖被曝光销售伪劣酒水,或者韩国的巨大集团三星,因为其消费者问题收到起诉。

(3)食品质量不合格:中韩两国的食品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

韩国的销售渠道多样,市场竞争激烈,其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返利增加了无需添加食品添加剂,而中国则面对宏大的人口需求,大量生产不符合标准的食品。

1.3中韩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负面影响中韩两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着两国合作和发展,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警惕。

对于中国而言,其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不断地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增长空间和市场声誉。

而对于韩国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会影响其出口业务和在全球市场的声誉。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韩经贸合作也愈发紧密。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这直接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本文将分析韩国经济形势的背景,并探讨中韩经贸合作存在的挑战与前景。

韩国经济形势的背景。

韩国作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一直以来依赖出口驱动经济增长。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给韩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韩国出口市场的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然而这些国家的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进一步影响了韩国的出口业绩。

韩国内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困难等,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韩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

中韩经贸合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韩国经济困境的出现给中韩经贸合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韩国出口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了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增加,这使得中韩经贸合作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问题。

中韩两国在一些敏感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例如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这给中韩经贸合作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冲突和摩擦。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韩国可能会采取一些非贸易壁垒措施,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

尽管韩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韩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韩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可以加强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两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高层次对话、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韩国经济形势的背景对中韩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韩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

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导言中韩经贸关系作为两国之间重要的合作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在合作的背后,中韩经贸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问题分析1. 贸易不平衡中韩贸易一直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韩国的出口向中国倾斜,而中国的对韩国的进口并不对等。

这导致了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这一问题既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差异,也与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有关。

2. 贸易壁垒中韩贸易中存在一些贸易壁垒,限制了双方的贸易发展。

例如,韩国在汽车、钢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向中国出口受到了一些限制,中国也针对一些韩国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这些贸易壁垒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平衡发展,对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了阻碍。

3. 知识产权保护中韩经贸中另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韩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

然而,一些中国企业在利用这些知识产权时存在侵权行为,没有给予合理的技术转让和授权费用。

这给韩国企业带来了损失,也影响了双方的经贸合作。

发展趋势展望尽管中韩经贸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但两国之间的合作还是持续增强的,并且有一些趋势值得注意。

1. 加强经贸合作随着中国和韩国经济的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双方将加强贸易往来,推动产业合作,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和新能源等。

这将为双方提供更多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2. 深化贸易便利化措施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壁垒的问题,中韩两国将进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化措施。

双方将加强贸易政策的协调,降低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的透明度,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创新和技术转移至关重要。

中韩两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共同打击侵权行为,促进合法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

这将有助于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韩两国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双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论中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论中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 (2)Abstract (3)引言 (4)一、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 (4)1.两国贸易的发展情况 (4)2.两国投资的发展情况 (4)二、中韩经贸合作的主要动力 (5)1.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5)2.地理邻接性 (5)3.产业的互补性和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6)三、韩国对中韩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 (7)1.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7)2.制造业空洞化论 (7)3.韩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8)四、中韩FTA的阻碍因素和促进方案 (8)1.中韩FTA的阻碍因素 (8)2.中韩FTA的促进方案 (10)五、结论 (10)参考文献 (12)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从近十年来看,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又是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关于经济合作方面来看,现在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强。

中韩经贸合作上引人注目的领域是摸索建立中韩FTA,这将会成为巩固两国之间互补性经济合作的最好的合作框架。

本文深入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分析中韩FTA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韩两国贸易的发展情况及两国的投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主要动力;第三部分总结了韩国对中韩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对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做了预测;第四部分叙述了中韩FTA的意义和可能性,提出中韩FTA的促进方案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韩经贸合作;发展现状;中韩FTA;前景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ast, healthy China,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chieved many important results. From the last ten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became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is the largest investment destination. O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this phenomen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stro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ttract sb.'s attention on the field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South Korea FTA, it will become the best framework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 consolidate the complementary economic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and analyzing the possibility of China Korea FTA.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analyzes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and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main power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the third part summarizes the South Korea on the prospect of China South Kore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concerns, the Sino Kor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spects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edi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hina Korea FTA, put forward China Korea FTA promotion program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hina South Kore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development status; FTA; Prospect引言韩国和中国的正式经济合作是从1992年8月两国建交正常化以后开始的。

中韩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何振洁

中韩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何振洁

目录一、中韩双方贸易现状 (1)(一)中韩双方贸易进出口现状 (1)(二)中韩贸易结构现状 (2)二、中韩双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一)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2)(二)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3)(三)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3)(四)知识产权保护 (3)三、中韩贸易问题产生的原因 (4)(一)亚洲金融危机 (4)(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 (4)(三)韩国在华投资特征 (5)四、中韩贸易发展对策 (6)(一)战略合作推动贸易发展 (6)(二)进行制度性贸易合作 (7)(三)建立自由贸易区 (7)(四)加快商品结构的调整 (8)(五)发展技术贸易 (9)(六)推动投资领域合作进程 (9)(七)加强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9)(八)抓住机会,激流勇进 (10)参考文献 (12)一、中韩双方贸易现状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由于中韩两国具有文化相似和地理相近等原因,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关系发展越来越紧密。

中韩两国的政治首脑都积极投身于改善中韩双边贸易环境,中韩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韩经贸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年至1991年。

中韩两国仅仅维持着1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额,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也仅限于黑白电视、纤维类产品,中国向韩国出口原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

第二阶段为1992年至1997年。

中韩两国在1992年签署并发表《中韩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并先后签订《中韩政府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中韩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从此中韩贸易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2008年。

随着1998年韩国时任总统金大中的访华,双边的贸易合作有了更多实质性的进展,中韩两国确定了“着眼未来,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双边贸易伙伴关系。

2002年GDP为11587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

市场容量大,现有13亿人口,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经济发展快,发展潜力大,机会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 金宁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