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外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外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外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2. “理念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名学说,是哲学世界的基础。所谓“理念”是不依存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的后面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一个比日常经验到的世界更高级的世界。理念世界是原型,现实世界是只不过是对它的模仿。世界有三种存在方式:理念、形式和感觉。

3. “模仿的模仿”:古希腊时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大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的本质因而是模仿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

4. “骑士精神”:骑士制度是中世纪西欧造就出的一种特殊现象,骑士既是封臣又是战士,同时还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由骑士制度造就了“骑士精神”,以效忠主人、勇敢顽强、注重荣誉、保护弱者、护卫基督教、尊崇女性等为特征。骑士精神对西方现代的绅士风度和优雅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5. “唯理论:这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观点,笛卡尔认为一切都要用理性去判断,理性不能解决的问题宁可存疑也不能凭信仰来代替。它的意义在于动摇了中世界哲学的思辨方法和对教会的信仰权威。

6. “我思故我在”:这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观点,主张从怀疑一切出发,认为唯一不能被怀疑的是正在怀疑的这件事本身,即作为一个思想主体的“我”存在这个事实是不可怀疑的,从而为正在思考和正在怀疑的主体树立了绝对的权威,是为其哲学的第一原理,构成其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根基,开创了近代哲学的唯理论思潮。

7. “上帝死了”:这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命题,是尼采对基督教传统道德最严厉的批判。他认为基督教道德扼杀了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本能冲动,扼杀了人的个性、自由和创造性,因此要杀死上帝,重估一切价值,释放个体的激情。标志着欧洲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以酒神冲动来代替道德规范,以非理性取代理性的陈规。

8. “酒神精神”:这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命题,他认为艺术的起源和本质归根到底是一种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即为狄奥尼索斯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冲动、激情、沉醉、迷狂、非理性。在这一点上文艺和酒神精神是想契合的,所以也是艺术所需要的。尼采的观点标志着现代欧洲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始以精神酒神作为突破理性主体的途径,以非理性对抗理性的陈规。

9.“科学主义”:又称科学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科学

主义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相对成熟的条件下,于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由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自然科学为研究主题,以科学的方法为研究的内容,对现代自然科学规律的研究、总结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如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结构主义等等。10.“精神分析”:指由奥地利学者佛洛伊德提出以“人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梦和日常心理活动的分析,论述了“无意识”和“性本能”的存在。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古代近东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明对以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为代表的古代近东文明的借鉴是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①书写艺术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例。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字体首先在埃及的象形文字中中体现出来,稍后,导致单音节符号的出现,然后通过腓尼基人简化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则是西方最早文字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之基础和来源;

②在技术方面,无论是建筑学、测量学、城建学,还是军事技术(包括青铜和铁制武器的制造),制陶术的发展,雕刻艺术都是从两河流域和埃及人传入的;

③在科学方面,大道天文学、数学、几何学、修辞学,小到具体的对时间的测量,历法的制定,都是由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文明开创先河的;

④连贸易的艺术,钱币的使用,以法组织和规范社会的观念,外交手

段的运用,以及国际条约的签订都由两河流域和埃及人首创;

⑤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中对人和人类社会直接有关的两大根本问题;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超自然能力(神灵或非人所理解或控制的力量)之间的关系的种种思考更是为西方文明所借鉴;

⑥古代近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埃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两大精神祖先——希腊人和希伯来人,均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传统文化的行成,离不开近东文化的贡献。

2.简述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a、人性的苏醒; b、以感性的人性代替抽象的神性; c、以现世生活反对枯燥的天国理想; d、以人的感官享乐代替禁欲主义。意义:文艺复兴标志着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是欧洲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当中资产阶级在艺术领域和神学中发动的一场文化和思想运动,对后代西方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影响很大。3.简述人本主义的内容。

a.“人本主义”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思潮,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

b.具体主张“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本性,提倡人的尊严,反对神的权威,提倡世俗生活,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禁锢”;

c.反映出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实现资产阶级提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4.简述启蒙运动的内涵及其意义。

内涵:启蒙,Enlightenment,本意是“照亮”、“启迪”,启蒙运动是指当时的思想家用近代科学文化的成就“照亮”愚昧、落后和黑暗的封建社会,用科学和理性的思想“启迪”人们的理智和智慧,以消除长期以来宗教和封建贵族统治造成的迷信和偏见,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标志着欧洲一个以理性主义为主的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

5.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a.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浪漫主义文学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作者个人的主观世界、个人对事物的内心反应和感受,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b.歌颂大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爱,奇异的大自然或是远方的异域世界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

c.重视中世纪。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歌谣,不仅具有浪漫性,而且具有传奇性,因此很多浪漫主义作家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

d.常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浪漫主义作家强调从生活的瞬息万变、精神的千变万化以及富于特征性和神秘意蕴的各种现象中反映生活和揭示美。通过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形象鲜明和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

6.简述巴洛克风格艺术特征及其意义。

特征:“巴洛克”最早诞生于18世纪,总体上代表了一种对绚丽、激情、

宏伟、豪放、运动的热爱,是艺术由严肃道轻松的一种交替,它摒弃了尺度和规范,逐渐打破内容和形式的平衡,在艺术上寻求了新的突破。

意义:巴洛克风格艺术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进入近现代历史的开端。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学都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

7.简述古典主义的特征及其意义。

特征: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国家利益在个人利益之上,具有贵族化和主要为宫廷贵族服务的倾向;思想上,崇尚理性主义,强调情感应该服从理性和意志,主张自我克制;风格上,提倡向古代学习,要求艺术形式完美,遵守创作规范和准则,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伟大、高尚、规范、理性、严谨等特征。

意义:它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古典主义仍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这个传统概念,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

8.法国浪漫主义文艺和民族性。(论述也可)

在英国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法国的浪漫主义于1820年左右兴起,对于法国文学来说,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显然受到启蒙时代狄德罗和卢梭审美思想的影响。由于浪漫主义文学主要出现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使其带有反封建的革命气息。他们竭力否定文学上的清规戒律,认为在真正的生活中,美与丑是混杂在一起的,因而大力提倡混合使用各种文学体裁。究其社会根源,应该归结为浪漫主义者对法国大革命后果的极度失望,因为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生活平

庸乏味的一面。他们试图用幻想来与眼前的现实抗衡,通过描写多姿多彩异国情调与枯燥无味的社会现实相对照,形成了以不平凡的事件、理想化的人物、奇妙的构思、浓烈的色彩来表现浪漫主义激情的艺术风格。

如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杰出作家的代表雨果,他的创作体裁多种多样,如他的政治诗《惩罚集》中,雨果不仅严厉地痛斥了拿破仑,而且也痛斥了他所依靠的整个政治与宗教的犯罪集团,表达了诗人为惨遭蹂躏的祖国所给予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再如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该画被视为是一幅反应历史事件的作品,是法国反对王权复辟的“七月革命”的真实记录,画面通过描绘一位象征着法兰西的半裸“自由女神”,引导着人民在战火中前进,用女性象征祖国是18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传统。再如吕德的《马赛曲》浮雕,这是一幅以1792年法国人民保卫共和国的斗争为题材的作品,整个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运动感和千军万马的气势,反应了法国人民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当时这支义勇军是高唱着一支斗志昂扬的军歌雄赳赳地开赴巴黎的。巴黎的市民们称这首军歌为《马赛曲》,1795年这首歌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

三、论述题。

1.比较古典主义与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总体上,它代表了一种对绚丽、激情、宏伟、豪华、运动的热爱,是艺术由严肃道轻松的一种交替。巴洛克风格在其艺术观念中,含有加强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因素。它摒弃尺度和规范,

逐渐打破内容和形式的平衡。她酷爱曲线和谢贤,剧烈的扭转,展示一切可以造成人们惊奇、赞叹的东西。巴洛克风格所产生的戏剧性效果和表现力是强烈和巨大的。巴洛克风格艺术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进入近现代历史的开端。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学都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

古典主义:由于古典主义是在巴洛克风格基础上出现的,西方论者亦将其称为“古典的巴洛克”。在建筑上,古典主义崇尚水平、垂直、平衡、明亮、理性风格,以此对应的巴洛克的曲线、运动、激情的风格。古典主义音乐与巴洛克风格音乐的最大差别是,巴洛克风格音乐以华丽、热情和具有宫廷贵族气息著称,而古典主义音乐要求“均匀而又节制,淳朴而有纯真”,显示均匀、细腻和柔和。其次,古典主义音乐主要是世俗音乐。古典主义文学,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国家利益在个人利益之上,具有贵族化和主要为宫廷贵族服务的倾向;思想上,崇尚理性主义,强调情感应该服从理性和意志,主张自我克制;风格上,提倡向古代学习,要求艺术形式完美,遵守创作规范和准则,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伟大、高尚、规范、理性、严谨等特征。

2.从古典作品到现代派艺术的变迁,论述当中的文化内涵。

A. 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到《长胡子的蒙娜丽莎》,说明了什么?(1)《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2)文化语境的变迁:A、社会背景——理性精神和社会现实;B、思想背景——尼采非理性哲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思想影响。直面残酷的现实和惨谈的人生,“美艺术”步向“丑艺术”,一些知识分子失去传统信仰,转向嘲弄理性。

(3)《长胡子的蒙娜丽莎》的文化内涵:A、体现了达达主义的口号:摧毁一切的偶像;B、“现成品艺术”:营造观念意象,达?芬奇笔下那征服了几个世纪的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消失殆尽,表达了反理性、反规律、反传统、反对一切偶像崇拜、崇尚自由表达的理念。

B. 以上维纳斯雕像的造型演变,说明了什么呢?

(1)第一幅图是两河流域出土的维纳斯雕像:夸大了女性的生理特点,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系和生殖的崇拜。也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

(2)第二幅图是古希腊时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女性形态更加优美,把神情的优雅、体态的和谐、青春的活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展示人体美。

(3)第三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纳斯: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C. 《欧米埃尔》体现了另一种审美形态——“丑”。

欧米埃尔——又老又丑的老妓女。“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从优美到丑的发展,根植于社会语境的变迁,反映艺术家个人和时代

的精神与审美理想: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新的社会形势迫使现代文学艺术直面残酷的现实和惨淡的人生,审丑开始代替优雅的文化、优美的艺术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形体在罗丹手中开始扭曲、破裂。

四、单选、连线题知识点

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古希腊文化历史分期: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期。

3.城邦:斯巴达、雅典。

4.古典时期: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统一希腊半岛。

5.《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被认为是现存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条理的法律文集。

6. 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之父”。

7.《十二铜表法》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中世纪文化形态:骑士文学、骑士制度、骑士精神、世俗大学(意大利最早的世俗大学——萨勒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9.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法国沙特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圣马可山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10.宗教改革运动由德国基督教修士马丁?路德,中心思想——“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

11.17世纪三大文艺样式:巴洛克、古典主义、洛可可。

12.英国政治家培根,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13.伏尔泰《哲学书简》;卢梭——主权在民说、《社会契约论》;狄德罗《百科全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霍尔巴赫《袖珍神学》。14,。湖畔派诗人:(第一代)——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抒情歌谣集》、骚塞;第二代——雪莱《西风颂》、拜伦《堂璜》、济慈《希腊古瓮》、《伊莎贝拉》

15.海涅《论浪漫派》、(法)乔治桑《印第安娜》,被誉为“法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女性”。

16.(法)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法)吕德《马赛曲》。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重点(全面)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 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 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 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 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 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 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 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给 诸侯,诸侯将所得的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 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③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④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化”的本义是改易。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

在全球贸易的早期发展史上,香料、胡椒、咖啡等成瘾性物品占据统治地位的模式。正如布罗代尔所论,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的理想活动场所之前,正是香料、胡椒、咖啡、茶叶等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为欧洲资本主义、全球贸易和经济体系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18、19两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在18世纪虽然被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却不自知。而在十九世纪,我们可以通过茶叶与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当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18-19世纪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的全球化。在十九世纪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霸主,而英国统治和压榨东方的方式与这两种商品密切相关。英国人正是非常巧妙地控制了这两种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才从东方获取了巨大利益,并成功地成为东方霸主。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关联,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了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十九世纪的全面危机。2 从茶叶与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在19世纪,中国的茶叶贸易与鸦片贸易密不可分。研究茶叶贸易问题,不可避开鸦片贸易;反之亦然。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商品是茶叶与鸦片。这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及其复杂关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有人称18世纪是“茶叶世纪”,严格来说,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无论从茶叶在全世界普及和影响的程度,还是从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18世纪都是与19世纪不可比拟的,19世纪才是真正的茶叶世纪。3 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但在19世纪的百年间,两个国家的关系却是异常密切,联系的契机主要就是因为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特殊商品。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建立同中国商业往来的通畅渠道,因为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果茶叶供应不能保证,则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中国是唯一的茶叶供应国,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此时的英国日渐强盛,是全球化进程的引导和推进者。 中国在19世纪向全世界提供了最好的饮料,而更直接影响了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可是,这个世纪,中国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遭受了耻辱。英国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健康的饮料,却“回赠”给中国罪恶的毒品——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鸦片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巨大,鸦片贸易使中国大量财富流失,使本来就已普遍贫困的中国人变得更加贫困,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计。可以这样说,英国人疯狂地向中国推销鸦片,而中国人痴迷于购买和食用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是19世纪中国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同样是鸦片的世纪,是耻辱的一个世纪。 1黄启臣,《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5 2【美】杰里·本特利,齐格勒著;魏风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33-648 3

西方文化概论 期末试题

填空题 1.古罗马的最美的主管爱情的女神维纳斯源于希腊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 2.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它是平民反 对贵族斗争取得的成果。 3.罗克起家的克马前三头同盟指靠镇压斯巴达克拉苏、凭借剿灭海盗和胜利 结束米特里达提战争的庞培和野心勃勃的没落贵族恺撒。 4.在临终之际,君士坦丁接受了基督教洗礼,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教 皇帝。 5.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米兰赦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 得了合法地位。 6.公元476年,摇摇欲坠了三个世纪的西罗马帝国终于在日耳曼族的冲击之 下彻底瓦解。 7.1054年在东西教会的大分裂和1071年塞尔柱突阙人对耶路撒冷的占领, 而它们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8.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的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不宽容的暴虐态 度的“杰作”。 9.阿维农之囚是教会在中世纪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和最难堪的耻辱,那段 时间教廷几乎沦为法国的一个行政机构。 10.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结束,这个和 约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欧洲人的宗教生活。 11.1618—1648的战争结束后,随着人们对教义纷争和宗派冲突的兴趣日益 淡薄,宗教宽容开始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12.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从而证明整个世界,至少 是南半球,在海洋上是相通的。 13.古罗马执政官屋大维使罗马进行了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14.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家托勒密在其著作《天文学 大成》提出“地心说”理论。 15.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被称为西方中世纪文化和近代文化之间 的历史分水岭。 16.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第二次工业/产业革命而走向强 盛,英国垄断世界市场的霸主时代结束了。 17.16世纪,葡糖帝萄牙建立了强大的贸易帝国,主要包括南大西洋的蔗国和 印度洋的香料帝国。 18.重商主义是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 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所获得的财富。 19.公元18世纪后,势力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使得罗马时代的恺撒帝国在近 代西方完全失去了再生的土壤。 20.“看不见的手”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富 论》提出的。 21.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以文学形式重新塑造了罗马 的历史,将罗马的起源与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英雄联系在一起。 22.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1000年时间里,基督教作为一种唯一的意识形态, 对塑造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2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是“小而全”的庄园。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四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出入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l2世纪 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 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 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 A.张道陵 B.张角

日本文化概论及答案

『日本文化概論』の試験問題 一、次の_の部分にもっとも適切なものを入れてくだい。 (毎_は2点、全部30点) 1、日本文化の基本的な特徴は_と_。 2、_が『十七条憲法』を発布した。 3、日本は_年に始まる大化の改新をした。 4、平安初期の『三筆』の_、_、_が日本書道史上代表的な人物である。 5、日本は710年に遷都した_も794年に遷都した_も、長安をモデルにして作った都である。 6、_のルソーの『社会契約論』を翻訳、解説した『民約訳解』が広く読まれ、東洋のルソーと呼 ばれた。 7、804年、_が入唐して天台宗を学び、翌年帰国して_を拠点に天台宗を説き広めた。 8、日本陽明学は反体制と_の特色がある。 9、普通、_、伊藤仁斎、_は日本古学派の三人の代表者と見なされている。 二、次のセンテンスを判断し正しいものに○、違っている ものに×をつけなさい。(10点) 1、中国との交流の中で大規模に系統的に中国文化を吸収したのは、推古天皇の時期であった。()

2、日本は隋唐文化を吸収するとき、中国の科挙制も取り入れた。() 3、飛脚は江戸時代信書、金銀、貨物などの送達を業と押してひろめした者。() 4、最澄が天台宗を、空海が真言宗を中国大陸から学び新しい日本的な仏教として広めている。 () 5、江戸幕府が1612年に禁教令を出したけど、明治政府が1873年に禁教令を解いた。()三、次に問題を答えなさい。(30点) 1、日本文化がよく外来文化を吸収し得た理由としていくつかの要因が挙げてください。 2、日本家族内で兄弟の間『本家』と『分家』は中国の兄弟関係と同じですか。 3、日本の年功序列制について自分の考えを書きなさい。 四、論述(30点) 1、日本企業の特色の一つの終身雇用の利弊を述べてください。 2、日本の儒学、中国の儒学とは異なる。認識論の面と論理面から述べてください。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 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 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 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 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 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 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 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简答题 1、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足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③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 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00-前1450年,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图带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和爱琴海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于埃及和地中该东岸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1100年,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迈锡尼文明是由一直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立,因此迈锡尼文明实际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二者对比:(1)迈锡尼文明不用于克里特文明的是迈锡尼本身充满好战气息因国防需要,宫殿建于山丘顶部,而艺术多作与军事有关的题材(2)文字:克里特文明:象形文字;迈锡尼文明:泥字版书(楔形文字的特点) 2.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以形态优美、谱系分明而著称,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一个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的影响: 希腊神话反映了希腊的文化渊源;反映了希腊的生活习俗与精神意趣;反映了希腊人对自己的历史溯源;反映了希腊的历史的重大事件 3.希腊城邦制:早期的一种国家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特点:(1)小国寡民(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3)具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机制 4.希腊悲剧特点:(1)借用神话题材,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体,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图景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2)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整个气氛较为悲壮,凸显出崇高庄严的风格(3)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和表现形式(4)最突出的是神人同姓同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以命运作为永恒的主题。希腊悲剧表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潜藏在个体(英雄或神)意志背后的某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悲剧通过激起人们内心的怜悯和恐惧而导致情绪的净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5.希腊喜剧特点:喜剧源于酒神庆典后街头白发的歌舞狂欢表演。与悲剧相比,喜剧更具有即兴性,况且喜剧往往显得散漫、粗俗,但却更加反映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思想感情。 6.罗马与希腊文化的精神: 希腊文化:(1)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2)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3)喜好思想自由或自出思想(4)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5)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6)崇奉中庸精神 罗马文化的特征:(1)、英雄主义(2)、尚武精神(3)、享乐精神(4)、理性精神(5)、法律意识 7.基督教的两次分裂:东西分裂: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也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大支。公元7世纪末,罗马的拉丁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在礼仪和教义上的分歧加剧。1054年弥格耳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南北分裂: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宗教改革)中,罗马公教分裂出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基督教新教诞生 8.什么是十字军东征?原因和影响。 含义: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

丝绸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古代丝绸的地位和作用 论点:研究丝绸文化的作用 摘要 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丝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丝绸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先导,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1]。世界丝绸文化起源于中国,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中国丝绸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丝绸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丝绸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流的友好使者,对促进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研究丝绸文化,既有利于我们把握丝绸文化的发展脉络,又有利于我们发掘丝绸文化对我国新时期发展所能发挥的现实意义。 重点词:丝绸文化中国作用 丝绸文化的作用: 1.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丝绸文化对纺织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本土的丝绸文化反作用于本土的纺织业,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出新的织物类型,进一步丰富了丝绸文化。 外来丝绸文化对本土纺织业的发展与革新所产生的作用更为巨大。中国的丝绸进入欧洲各国后,各国君主们纷纷建立与发展本国的丝织业。在此过程中丝绸文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不断完善、不断丰满的。例如西欧抽丝织绸工人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融于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力之中,使纺织技术日益精湛、科学,成为近代工业的先导。正是由于这种极富创造性的糅合,极大地丰富与促进了纺织技术的发展。国外丝绸文化形成后又反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2016尔雅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先秦时期诞生的思想观念不包括()。
1.0 分
? A、
大同观念
? B、
天下观念
? C、
天人合一
? D、
人定胜天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0 分
? A、
相同的语言
? B、
相同的价值观念
? C、

共同的生活理念
?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教化民众时军民关系是怎样的?
1.0 分
? A、
君民同心
? B、
君民异心
? C、
君主威严
? D、
百姓完全服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东林党指的是明代晚期以()为主的政治集团。
1.0 分
? A、
朝廷宦官

? B、
内朝外戚
? C、
江南士大夫
? D、
皇权继承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黄老思想要求帝王长生久视,长生久视的关键是()。
1.0 分
? A、
礼乐宴饮
? B、
清心寡欲
? C、
灵丹妙药
? D、
传宗接代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仁者的最高标准是()。

1.0 分
? A、
欲而不贪
? B、
文行忠信
? C、
克己复礼
? D、
博施济众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先秦时期有三朝划分,分别为内朝、中朝、外朝,外朝主要职责是()。
1.0 分
? A、
治理家室
? B、
治理国事
? C、
治理万民
? D、
治理夷狄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五、简答题 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经修改,以下显示答案均为正确答案)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3.00分) A.旧石器时代 B.五代十国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新石器文化晚期 正确答案:D 、 2、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3.00分) A.君民同体关系 B.舟与水 C.上与下的绝对服从 D.征服与被征服 正确答案: A 、 3、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国人举行 B.野人举行 C.定期举行 D.造就国人团结 4、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 (3.00分) A.民本 B.人本 C.家族 D.人道 5、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3.00分) A.郡县 B.羁縻 C.督察 D.州府 6、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 (3.00分)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兼爱 D.君子的事 7、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游说 B.非乐 C.兼爱 D.非攻 8、中国权力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3.00分)

A.小农 B.王权 C.军人 D.商户 9、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3.00分) A.教化论 B.礼乐 C.和平 D.官僚 10、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3.00分) A.征服与被征服 B.平等 C.舟和水的关系 D.军民同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 11、大蒐礼什么什么时候举行的比较频繁(3.00分) A.耕种 B.祭祀 C.战后 D.战前 12、关于大蒐礼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只有贵族有资格参加 B.是一种集体军事训练 C.是我国戏剧的早期萌芽 D.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正确答案:C 、 13、周代的国人指的是(3.00分) A.周人 B.住在城里的人 C.士阶层 D.贵族阶层 14、羁縻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3.00分)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民族制度 D.军事制度 15、周代较早的文献中,小人指的是(3.00分) A.小孩 B.奸诈之人 C.不在位的人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 第一节 1、如何认识古希腊文明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 (1)、地域范围: 古代希腊的概念是一个大希腊的概念,包括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和西亚沿海地区、南意大利地区,甚至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 (2)、时间跨度: 古代希腊文化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A、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公元前26-前12世纪) 黑暗时代(公元前12-前8世纪) B、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公元前8-前4世纪) C、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公元前4-前2世纪) 2、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什么文化学意义? 从文化学角度来看,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含着一种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从第一方面来看,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这种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说明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过程的神话思维图景,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 从第二方面来看,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又一个基本特征。这种维持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而在背后决定着诸神的兴衰泰否的就是那个不出场的“命运”。这种通过“命运”的“看不见之手”来实现神系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构成了希腊神话中最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第二节 1、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特点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A:神人同形——希腊人的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崇尚完美的形体。 B:神人同性——神与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像人一样会犯错,经常到人间来滋生是非、拈花惹草。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 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 味。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 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 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二】礼仪、百家思想 一、礼仪概说 1、什么是礼 第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第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第四,礼是统治秩序。 第五,礼是国家典制。 第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第七,礼是人际交往的方式。 礼的定义” 2、为何作礼 《说文解字》:“俗,习也。”指生活习惯。 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民俗的多样性。 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 首先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 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其后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礼不再是仅仅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有知识的“君子”的要求,成为全社会成员取齐的标准。 儒家“因俗制礼” 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就地貌而言,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 二是“施十有二教焉”:辨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施以阳礼、阴礼等十二教。 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 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 中华文明,在古代即已声播海外,这种传播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本身的力量。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应该肯定,中国的礼乐文明对于改变这些地区的陋俗,加速向文明的演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俗到礼,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并赋予鲜明的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3、礼的要素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 (1)

Part I Multiple Choice 1.. Zi Lu, Ran You and Gongxi Chi’ aspirations represent______, while Zeng Dian’s reflects______. A. personal ambition; selfishness B. lofty ideals; meaningless pursuit C. personal struggle; generous contribution D.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harmony 4.How is the “energy”of “one-stroke character” achieved? A. By pressing the brush harder B. By writing the character with only one stroke. C. By writing the strokes at one go. D. By connecting the strokes in the interior. 5. How was Chinese calligraphy displayed by Lin Huaimin? A. By dance B. By script C. By music D. By brush 6.The winding path in the gardens reflects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being ______. A. unrefined B. irresistible C. uninhibited D. reserved 7.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Peking Opera through the saying “watching a play is watching famous actors?” A. The viewers go to the theatre to see the actors instead of the play. B. The famous actors are good-looking and perform well. C. The actors are good at all the four basic aspects of Peking Opera. 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actors are as important as the play itself. 8. According to Sunzi, the strategy of the level in a war is to______. A. use different strategies B. frustrate the diplomacy of the enemy C. attack the army of the enemy D attack the city of the enemy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rrelevant to the pictographic symbo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 Aspiration B. Imagination C. Creativity D. Allusion Part II True or False Answers ___According to Laozi’s philosophy of naturalness, man should not attempt to manipulate nature. ___( The driving force for building the Great Wall is to protect the lives and peace from wars. ___Guanyin or the Goddess of mercy, known also as the Bodhisatva, is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___ The names of some Chinese dishes cannot be understood literally. ___ According to ancient Chinese people, music could not only cultivate peop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