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信息范文原创范文汇编

【篇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涉及到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方面十分普遍,但农村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这给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灭火无水。很多村子都没有消防池,有的虽然已经建设了消防池,但因无人管理被垃圾填埋或者干涸无水。特别是很多自然村架设自来水管道后,原来使用的水井也基本被填埋或遗弃。二是救灾无路。当前,很多村庄因村镇建设规划执行不严,导致农户建房时乱占村内道路,致使消防车辆在村内无法通行,难以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扑救。更有甚者,为防止车辆压坏路面,在通往村庄的道路上设置路障阻止车辆通行,形成火灾发生时救灾无路。三是救援无人。据调查,很多村庄里的青壮年人员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妇女、老人和孩子,一旦发生民房火灾,短时间内难以组织有效的救援。有的乡镇或村委会也组织了义务防火队,但由于管理不善和无专门的防火经费,有的防火队也只是有名无实,队员外出后没有及时补充和调整,火灾救援时人员难以保证。有的防火队虽然配备了有一些消防设施,但无专门人员维护和保养,很多设施关键时候用不了,农村义务防火队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一要加强对农民群众防火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全民防火安全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对农村消费安全设施的保护和管护责任。二要加大对农村消防池、村内小坝塘的建设投入力度,让每一个自然村内都能够建设有一定数量的消防池、小坝塘等设施,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三要加强对农村消防安全设施的建后管护力度,把消防安全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和对村组干部的工作考核内容,保障已建设的消防设施能够发挥正常的作用。

第二,强化监管,保障消防道路畅通。各职能部门和乡村组各级要充分运用各乡镇制定的村镇建设规划成果,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村镇建设规划,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风文明。要严格监管,坚决取缔违法建筑和路障设施,保障村内消防通道、村外救援道路畅通。要严格执行农户建房审批制度,实行全程监管,不能对农村建房不闻不问,怕得罪人不敢碰硬,导致农村建房随意性大,乱占道路、场院、沟渠、坝塘等公共设施的恶意行为发生,不能因少数人利益影响了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加大投入,发挥基层义务防火队的作用。民房火灾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面对当前农村严峻的防火形势,在加强农民群众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重点组织做好火灾扑救工作,能在第一时间

内扑救,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这就需要加强农村消防队伍建设。一要挑选青壮年人员建立农村防火队,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防、如何救、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一旦有火灾发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及时开展扑救工作。二要给乡镇、行政村配备一些必要的消防车辆、抽水机等灭火设施设备,提高灭火效率,节约灭火时间,保障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三要采取政府扶持一点、企业(保险公司)资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等方式筹集资金,在防火重点时段给予农村防火队员适当的资金补助,保障防火队员能够第一时间参与扑救,充分发挥农村防火队员的作用。

【篇二】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关键在发展生产。近年来,xx州各县市注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在优化贫困地区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群众脱贫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存在贫困程度深,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夯实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实现能排能灌、保水保土保肥、旱涝保收,显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持大、中、小、微农机具并举,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重点引进适应山区的小型化、轻简化机械进行推广应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合理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各县市在发展特色农业时,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坚持优化产业布局与优化农业结构双促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与贫困地区产业脱贫关联度高的园区和产业,有合理的区域划分和布局。

第三,培育龙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要努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业发展,保护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加工品种。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采用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土地入股等形式,保障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的合法利益。对现有的合作社进行规范和管理,对运作良好,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信贷资金等入股的形式优先加入合作社;对一些名存实亡的空壳合作社予以取缔和注销,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四,因地制宜,探索生产经营新模式。产业扶贫要立足各地实际,探索多元化的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公

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经营组织为主导,通过土地流转或订单农业方式集中生产农副产品。二是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通过培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贫困地区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基地+农户)。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使贫困农民增收脱贫。四是家庭农场带动型。针对各县市山区耕地分布零散、缺乏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

第五,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流通网络。一是加快产品商标注册、质量认证、品牌培育等工作,对于知名度低的产品可按区域或种类进行整合,共同使用统一商标,显现规模效应。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生产主体和农产品,按照认证程序组织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二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对接和销售。充分利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村超市等现有资源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当地农户提供农产品销售及相关服务。

第六,加大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一是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力度。优选出一批扶贫对象能够广泛参与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加大配套农业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资源招商、资产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有效措施,吸引外地客商和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开发特色农业领域。三是用活小额信贷。进一步探索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争取为贫困户提供低门槛的扶贫小额贷款。四是切实抓好各类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项目的落实,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减轻贫困农户的负担。五是不断增强龙头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多种成份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参股投入特色农业开发。

第七,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扶贫力度。在贫困地区采取农业科技下乡、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物配套、信息服务、组织农户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大力普及现代种养技术。二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对种养大户、专业户和农村青年的培训,开展以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及家庭农场经营者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三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篇三】

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