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同步练习题.docx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同步练习题.docx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同步练习题.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

班级 ______姓名 ______一、填空题。

1.车轮()叫做车轮的周长。

2.把一个圆分成 32 等份,然后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

当于(),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所以圆的面积是()。

3.圆的半径是 6 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4.一个半圆的直径是 2 分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5.圆的周长是 25.12 分米,它的面积是()。

6.甲圆半径是乙圆半径的 3 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倍,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倍。

7.一个圆的周长是同圆直径的()倍。

8.填表

半径(米)直径(米)周长(米)面积(平方米)

4

0.4

31.4

二、判断题。

1.π=

3.14 。

()

2.圆的半径扩大 4 倍,圆的周长也扩大 4 倍。()3.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面积一定相等。()

4. 半径是 2 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计算题。

求下列各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四、应用题。

1.一个圆形的铁环,外直径是40 厘米,内直径是 20 厘米,做这样一个铁环需

要用多大的铁皮?

2.一只大钟,时针长 5 分米,分针长 7 分米,一小时后,它们的尖端各转动多

少分米?

3.一个圆形养鱼池,直径是 4 米,这个养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4.砂子堆在地面上占地正好是圆形,量出它一周的长度是15.7 米,那么直径是多少米?

5.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40 厘米,车轮每分钟转100 圈,要通过 2512 米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6.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是16 米,其中八分之三的面积种了玫瑰。种玫瑰的面积有多大?

7.正方形的面积是20 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耘田 ..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1.1 什么叫机械 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答: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1.2 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细线、刻度尺、钩码。 实验步骤: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2、把重物挂在杠杆左侧,并固定在右侧不同位置上,挂上钩码,做三次,并记下每次距离支点的距离。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实验结论: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在另一侧的距离支点越远越省力,距离支点越近越费力。 1.3 斜坡的启示 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1)保持不变的量有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⑴第一次垫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⑵第二次垫上6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一、填空。(32分) 1、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枝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每人分得铅笔总数的( )( ) 。 2、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 )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 。89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是最小的质数了。 3、在( )里填上“>”、“<”或“=”。 0.88( )89 14 ( )15 157 ( ) 217 4、11厘米=( )( ) 米 53分=( )( ) 时 27千克=( )( ) 吨 5、 黑棋子的个数是白棋子的14 , 甲彩带的长是乙彩带的( )( ) , 黑棋子有( )个。 乙彩带的长是甲彩带的( )( ) 。 6、在下列( )里 填上适当的分数。 7、如果x ÷3=1.2,那么x +1.46=( )。 8、“五(3)班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 2”,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 9、17和51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6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 10、在15、18、20、25、40中,( )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 )是3和5的公倍数;( )和( )有公因数2和5。 11、五(1)班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每组6人或每组7人都正好,五(1) 班最少有( )名学生;五(2)班学生每组10人或每组8人都剩1人,五(2) 班最少有( )名学生。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甲乙两筐苹果,甲筐x 千克,乙筐32千克。从乙筐拿4千克放入甲筐,两筐苹果就一样

(完整word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āyáo xìnìkāng kǎi sīhuǐqiáo cuì ()()()()() pénɡsōnɡzhān yǎnɡzhǔmùqiú ráo píbè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摩平(māmó)琢磨(zhuó zuó)嫉妒(jíjì) 污渍(jìzì)勉强(qiáng qiǎng)瓜果累累(léi lěi)舵轮(tuó duò)淙(cónɡzōnɡ)淙垂涎(yán xián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忘食()手好()()机妙() 走()无()()恶()仇解()相()()()不堪无()可()如()针() ()出()外不可()()()以为()四、比一比,再组词。(4分) 瞩()镭()谓()框() 嘱()擂()猬()眶() 蔽()挫()踊()概() 憋()座()涌()慨() 五、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5分) 1、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4、()觉如到的地方,()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六、修改病句。(5分) 1、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2、我们讨论并听取了陈校长的报告。 3、参观博物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4、老师经常夸耀小明学习很认真。 5、只要认真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 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 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P3)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回顾和解释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 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 个大致的概念,不可 能通过一节课把机 械、简单机械、复杂 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70分钟完成) 得分等第 一、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 7 + 2 7 = 2 3 - 1 6 = 0.32×99 + 0.32= 0.25= ( ) ( ) 1- 5 6 = 1 3 + 1 4 = 25×0.07×4= 5 1 4 = ( ) ( ) 2、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在()里写每组的最大公因数,在[ ]里写每组的最小公倍数。(4分) 8和12 11和 33 ()() [ ] [ ] 3、解方程:(8分) X- 5 6 = 5 6 8X = 4 X÷12.5 = 8 12.7+ X = 15.7 3、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2 3 + 4 5 - 3 10 11 8 - ( 5 6 + 3 8 ) 6 7 -( 11 14 - 1 2 ) 5 9 + 4 11 + 6 11 + 4 9 二、细心考虑,认真填空。(共27分,除第11题3分外,其余每空1分。) 1、分数单位是1 7 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把这个假分数再

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2、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3) ,她坐在第( )列第( )行。小芳坐在小明的正前方,用数对表示她的位置是( , )。 3、在( )里填上最简分数。 25秒=( )分 30厘米=( )米 250千克=( )吨 4、在 里填上“>” “<” “=”。 37 821 23 34 89 32 34 0.7499 5、( )÷8 = 1216 = 3( ) = ( ) <填小数> 6、中国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如右表: (单位:枚) 第27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是第26届的( )( ) ,第28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是第27届的( )( ) 。 7、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画出的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用边长(整分米数) 分米、 分米、 分米的正方形都能正好铺满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 9、自然数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10,题中a 是( ) 11、 三、慎重选择,择优录取。(共5分)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全册试卷(新修订)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答案:8;10;9。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下层是6个小正方体,上层最少是2个正方体靠左边,最多有4个小正方体靠左边。摆法分析:下层是并排两行,每行3个小正方体,只需通过调整上层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和摆放位置就可以得到9种不同的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答案:4。 解析: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该几何体底层有3个,第二层有1个,即可得出该几何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引导学生掌握口诀“从上面看打地基,从正面看尽量搭,从左面看拆违章”,就能快速地得出答案。 二、选择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答案:A。 解析:从前面看,是4个小正方形,一共有2列2层;从上面看是2行,前面一行有1列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从右面看有2行,前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后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所以前面一行只有1个正方体靠左边,后面一行是2列2层(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上层也有2个小正方体),一共有1+2+2=5个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2、怎样移动重物 问题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 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 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3、斜坡的启示 问题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 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4、拧螺丝钉的学问 问题1、要想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应选用哪种螺丝钉? 答:应选用比较粗一些的螺丝刀更好。 2、什么叫轮轴? 答: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3、生活中的轮轴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辘轳、自行车把、轮盘、汽车方向盘、门锁、水管开关、螺丝刀等等都属于轮轴。4、轮轴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轮轴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字词天地。(20分) 1.读拼音,写词语。(4分) 春天的公园里niǎo yǔhuāxiāng( ),湖水bìbōdàng yàng( ),假山、pēn quán(),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xīn shǎng()。 2.加部首成新字,再组词。(4分) 丁____( ) 果_____( ) 支_____( ) 台_____( ) 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3.填字成词。(3分) ()山()岭冰()玉()()天()地 ()山()岭聚()会()()天()地 4.划去错误的读音。(2分) 解.释原因(jiěxia)浑身解.数(jiěxia)撒.腿就跑(sāsǎ)撒.一路欢笑(sāsǎ)5.用“严”组不同的词语填空。(2分) ()的要求()的考验()的表情()的话语 6.猜字谜,看谁猜得快,猜得准。(2分) ⑴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⑵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 ⑶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⑷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 7.查字典填空。(3分) “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径”的意思有①小路;②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③径直。其中“篱落疏疏一径深”中“径”可理解为____,用另外的两种意思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乐园。(22分) 1.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⑴改为反问语气: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⑵改为转述句:爸爸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 ⑶把句子写具体:公园里开满了鲜花。 ⑷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春风中,柳枝随风飘荡。 2.用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连成一句话。(2分) ⑴雷鸣同学学习成绩优异。雷鸣同学经常帮助别人。 ⑵外面的天气十分恶劣。工程师坚持外出勘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第一单元 课标告诉我们 本组课文以“走进西部,亲近西部、了解西部”为主题, 既有“情景交融”的散文,也有以“历史演变为主线的故事性”文章,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阅读本组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1 草原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天涯”,等词语。2.品读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汗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及作者信息。 2.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认读生字词,用好办法记住带点的字。 鄂.温克渲.染勾勒.天涯. ⑵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渲勒鄂涯毯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 (3)读读写写,并在课文中画记下列词语,读一读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疾驰拘束迂回

马蹄礼貌羞涩天涯摔跤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4)理解文中的词语,比比谁理解得多。 温馨提示: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的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我发现的疑问有: 合作探究 1.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请大家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用小标题的方法给你的“美景图”命名,划分段落。 归纳整理 课文按照顺序叙述,先描写了;再描写了 的场面和的情形。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扩号里。 疾(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第 1 单元神奇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 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 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 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 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 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 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 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 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 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 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 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 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要紧紧围绕机械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材料准备方面, 我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用具, 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分别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同时, 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简单机械的信息资料, 为分析、对比认识机械的特点、作用做好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出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 是机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我安排了学生使用瓶起子、指甲刀、刀 具、钳子,螺丝刀的活动以及通过转球棒、滑轮拔河比赛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在教学充分体现了一个“玩”字。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竞赛中发现、总结机械的作用,化难为易,掌握知识于无形之中。我认为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xx。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xx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xx。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细心填写(20) 1.含有未知数的()是方程。 2.在①3+x=8 ②x+21=30 ③17x ④5×18=90 ⑤y÷6=1.7 ⑥4x>100中 等式有:()方程有:()(填序号) 3.解方程x+6.2=12时,方程左右两边应同时()6.2。 4.解方程25x=325时,方程左右两边应同时()25。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2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6.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最小的一个是n,其他两个分别是()和()。 7.如果3x=12.3,那么x-2.5=()。 8.在○里填上“>”“<”或“=”。 (1)当x=13时,7x○91;(2)当x=0.8时,x÷0.4○0.4; (3)当x=49时,x-25○25;(4)当x=8.6时,48+x○8×7.6。 9.按要求在横线上列方程。 (1) 5与b的和是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个y的和是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千米,t小时行429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盒牛奶x毫升,东东喝了200毫升,还剩780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办公桌每张价格是120元,办公椅每把价格是45元,买n套办公桌椅共付了1485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个和()个一样重。 二、判断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7)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期初复习 一、计算题 1. 用竖式计算。 3.49+2.15 7.4-3.68 5.3×0.26 3.9÷0.65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2.9+0.46+7.1+0.54 582÷0.8÷12.5 0.4×(25+2.5) 46.8×9.9+4.68 二、填空题 1. 零下8℃通常记作(),低于海平面130米通常记作(); 小红向南走100米记作-100米,那么+200米表示她()。 2. 甲堆煤比乙堆煤多2.7吨,现在两堆煤都运走0.3吨后,甲堆是乙堆的3倍, 原来甲有()吨,乙有()吨。 3. 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个位是6,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4.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 ()种情况,周长最长是()厘米。 5. 把一个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就是把这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新数与原数 的差是57.42,原来的两位小数是()。 6. ●●★★★△△△△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009个图形是(),前2009个图形中有 ()个★。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是在8月8月,这一天是星期五,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 ()。

2010个0 2009个0 8. 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42平方厘米,这个 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 已知A=0.00……096,B=0.00……03,则A ÷B=( ) 10. 把一根木料锯3 段要3.2分钟,锯8段要( )分钟。11. 用18根1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长方形面积最大是( )。 三、选择题 1. 下面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相比较,( ) (1)甲>乙 (2)甲<乙 (3)甲=乙 2. 在下面3个数中,最接近0的是( ) (1)-1 (2)2 (3)3 3. 1.290290……保留三位小数是( ) (1)1.29 (2)1.290 (3)1.300 4. 一个密码是三位数,小明说是613,小华说是923,小林说是628,相同的数位他们只有一人 说对,这个密码是( ) (1)623 (2)918 (3)819 四、手脑并用我能行! 1.张大叔靠墙围了一块地种菜,如图所示,请你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 墙 2.利用下面的平行线,请画出一个面积是三角形面积4倍的平行四边形。 五、解决实际问题 34cm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

精心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 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提高数学成绩。为大家准备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 题满分26X 米28天去一次,如果7月1日他们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4、一位杂技演员在悬空的钢丝上骑独轮车。独轮车车轮的直径是45厘米,从钢丝的一端到另一端,车轮正好滚动40圈。这根悬空的钢丝长多少米? 8米 8米 12 2题,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第3题,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运用,并渗透感恩教育;第4题,圆周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5题,比较分数的大小,置于“KFC”中,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6、本题为选做题。A、B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A、B两题都做只以

A题评分。A题为3分,B题为5分。(选做B题全卷满分100分。)A.(3分)小方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邮票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林,自己还剩36张。小方原来有邮票多少张? B.( 答B 附: 参考答案 一、看清题目,巧思妙算。 1、57,12,32,14,16,712,7,214。 2、(4)[24];(11)[33]。

3、x=53,x=0.5,x=100,x=3。 4、518,76,16(简算题),47,11011(简算题)。 二、细心考虑,认真填空。 1、67,77,7。 2、5 3、 4、 5、6 6、 7、4 8、1 9、 10、 11、(1)90,80(2)200,150(3)李方,王刚。 三、慎重选择,择优录取。 B,B,B,A,A 四、仔细推敲,判断对错。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 a y a o x i n i k a ng k a i s ()()()()() p e ng s o n g zh a n y a n g zh u m u q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V 。( 3分) 摩平(m a m o ) 琢磨(zhu o zu )6 嫉妒(j J ) 污渍(j z )勉强(qi a ng qi a ng 瓜果累累(I e i l ) ei 舵轮(tu 6 du)o 淙( c 6 ng z o h 淙垂涎(y a n xi 1、 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 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 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4、 ()觉如到的地方,()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六、修改病句。(5分) 1、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2、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陈校长的报告。 3、 参观博物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4、老师经常夸耀小明学习很认真。 5、只要认真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 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 )( )忘食 () 手好 ( ) ( 走 () 无() () 恶( ) 仇 解 ( )( )不堪 无( )可 ( ) 如 ( )出 ()外 不可 () ( ) ( 四、 比一 比,再组词 司。( 4分) 瞩 () 镭() 谓( ) 框 ( ) 嘱 () 擂() 猬( ) 眶 ( ) 蔽 () 挫() 踊( ) 概 ( ) 憋 ?() 座() 涌 () 慨( ) 五、 用合 适的关联词 司语 填空 。 (5 分)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机妙() )相() )针() 以为() i hu i qi a o cu i a)n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