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操作规程

桡动脉穿刺操作规程

桡动脉穿刺操作规程

一、护理目标

1.桡动脉穿刺是新生儿常用的操作技术,可用于监测动脉血气,同步换血或监测动脉有创压。

2.不得作为给药,输液或其他途径。操作规范,血气标本隔离空气,送检及时,标本合格。

二、操作步骤

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等)、患者肢体活动

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瘢痕、伤口等),若需留置套管针,应评估

尺动脉有无足够的血液灌注整个手,方法是先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其血流,此时手

掌变白,放松尺动脉仍压住桡动脉,如整个手掌变红,方能插管。

2.准备

(1)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5ml一副,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棉签、4.5号头皮针、干棉、,胶布、污物盘、根据需要准备试管。

3.操作方法

(1)将5ml注射器上的枕头取下,接上4.5号头皮针。

(2)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并体会扰动的走行、波动感、位置的深浅和动脉的粗细,新生儿动脉搏动较弱,也可根据解剖定位:以腕横纹线上桡侧到尺侧线段的1/4为穿刺点。

(3)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和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再次确定位置,也可用一强光源从侧面投照穿刺区,可看到桡动脉。

(4)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45°刺入,针头斜面向上。

(5)见回血即可固定,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拔出针头,若有床旁血气分析仪,将血液注入血气分析片即可行血气分析,若需送检验科行血气分析,针头应刺入橡胶塞防止血液标本与空气接触。

(6)拔出针头后迅速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分钟后用胶布固定。

(7)若需频繁抽动脉血气、换血、监测动脉有创压,可用留置套管针穿刺,穿入桡动脉后取出

针芯,将套管在血内推进1cm,固定,用微量泵将含肝素1-5u/ml的生理盐水按1ml/h的速度滴注穿刺点。

(8)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9)贴好血标签条码。

(10)标本马上送检。

(11)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12)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置用物,脱手套,洗手。

三、注意事项

1.新生儿皮肤毛细血管丰富,角质层较薄,消毒不严易感染而致败血症,应严格无菌操作,局部3.必须严格消毒。

2.选用较小的针头,尽量减少血管壁损伤,4.5号的头皮针较适宜。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不宜用于4.抽血量多者,且针头与针筒之间的距离较短,妨碍操作。

3.首次穿刺失败需要重新穿刺时,应更换针头,重新消毒。

4.因动脉压力较高,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拔针后,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至10分钟。

5.留置套管针期间应注意观察穿刺侧手掌的运行情况。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手把手教你桡动脉穿刺技巧(精美图文)

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建立桡动脉入路、顺利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穿刺桡动脉的操作难度要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对于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得更为困难。所以说,桡动脉穿刺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本文将系统探讨一下桡动脉的穿刺技巧及常见问题。 桡动脉的胚胎发育 胚胎时期,颈部第 6 或第七节间动脉intersegmental artery 发出腋动脉并延续为肱动脉(Brachial),后者继续延续为前臂骨间动脉及手部动脉(图1A)。随着发育的进行,骨间动脉远端退化,代之以中间动脉(Median)供应手部(图1B)。中间动脉形成,随之骨间动脉继续分化出尺动脉(图1C)。尺动脉形成后,浅肱动脉(Superficial brachial artery)开始发育并向掌部延伸(图1D)。浅肱动脉与掌部血管吻合后,前者与肱动脉之间开始形成吻合支(图1E)。浅肱动脉与股动脉吻合支形成后,吻合后近端血管退化,远端延续为桡动脉(图1F)。 上臂动脉胚胎发育示意图 桡动脉的解剖及变异

桡动脉解剖变异与入路异常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也是导致TRI 失败的主要原因。桡动脉解剖变异与入路异常的总体发生率为22.8%,主要包括:桡动脉起源异常(高位桡动脉)、发育不良、走行迂曲、狭窄、桡尺动脉环及迷走锁骨下动脉等。 3 种高位桡动脉(1-3)及正常起源(4)示意图;高位桡动脉患者往往是因为胚胎时期的浅肱动脉没有退化或退化不全所致,所以动脉管腔大小不一,且部分与肱动脉主干之间尚有交通。这部分患者多数可以耐受5F 直径的造影导管,但因指引导管较为粗大,所以在通过时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夹层或破裂而出现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1.目的 1.1定制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2.范围 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3.定义 3.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 4.职责 无 5.标准 5.1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人术、定向性斑块 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 的基本技术--PTCA 和支架置入术。 5.2适应证:确定PCI 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 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5.2.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5.2.1.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5.2.1.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 手术风险低。 5.2.1.3 PCI 后再狭窄病变。 5.2.1.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2.1.5 CABG 术后:CABG 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血管新发生的病 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5.2.1.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5.2.2无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 波心肌梗死)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 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5.2.3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5.2.3.1直接PCI: 5.2.3.1.1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 ,发病在12h 内,能在就诊后90min 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5.2.3.1.2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 ,发病36h 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可 在休克发生18h 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PCI 者。 5.2.3.1.3 AMI 发病12h 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3级)患者。 5.2.3.1.4 AMI 发病12~24h 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或有持续心肌 缺血症状者。 5.2.3.1.5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证的AMI 患者。 5.2.3.2溶栓后补救性PCI : 5.2.3.2.1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心电不稳定者. 5.2.3.2.2溶栓后仍有或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5.2.3.3急性期后的PCI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上课讲义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

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②自我介绍,洗后后对患者认真体检,测患者心率、血压。 ③备齐穿刺物品,同时检查各物品的消毒状态机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一次性口包、帽子、无菌手套(2个)、消毒凝胶、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轮1枚、载玻片10张、推玻片1 张、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内应有: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弯盘1个、5ml和2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干棉球、持物钳。按需要准备肝素抗凝管、细菌培养瓶等。 c.急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乃至输液装

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目录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1) 二、体重测量 (2) 三、头围测量 (3) 四、胸围测量 (3) 五、上臂围的增长 (4) 六、皮下脂肪 (4) 七、骨骼 (5) 八、牙齿 (6) 九、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7) 十、儿童心脏查体 (7) 十一、儿童肺部查体 (8) 十二、儿科腹部查体 (9) 十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术 (9) 十四、新生儿窒息复苏 (12) 十五、新生儿腰椎穿刺术 (15) 十六、骨髓穿刺术胫骨穿刺法 (17) 十七、加压泵雾化吸入疗法 (18) 十八、给氧疗法 (20)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 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公分。 2、测量方法: (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12个月:身高75cm 2-12岁:年龄(岁)×7+75cm (二)坐高(顶臀长) 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 1、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 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 1、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如穿衣物时,可秤衣物重量,总重量减去衣物重量等于新生儿体重。 (2)坐秤法: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3)站立测量法:1岁以后小儿如果能站,令其站于体重计上,在其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的重量即是。 3、正常儿童体重估计公式: 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岁)×2+8kg

桡动脉穿刺诀窍(文书特制)

桡动脉穿刺经验分享 Wo穿刺桡动脉已至少400例了,有些心得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有不足的地方希望指出,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批评,希望大家也能拿出自己的经验分享,献丑了,谢谢。 1、先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摸清桡动脉的大概走行。 2、局麻,先打个小皮丘,局部皮肤不要隆起太高,以免影响穿刺,注意回抽,要避开桡动脉,可边进针边回抽边打麻药。 3、然后用手指尖(任意手指的指尖,本人习惯用食指)摸清桡动脉远心端的搏动最强点,这时指尖用力或轻轻的按压皮肤,直到感觉搏动最强的力度才是按压最合适的力度。 4、在最强搏动点进针,进针时的角度30-45度为宜,一旦针尖刺进表皮,可立即压低进针角度(我觉得30度以内合适),使针的方向沿血管的方向继续刺入。这样压低进针角度,刺进桡动脉的几率会大些。当然进针的速度不要太快,不然很多时候看不到回血。 5、进针时不管有没有回血都要刺到底,如果第一针没有回血,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进针速度太快;二是没有刺进桡动脉管腔内。 6、不管是那种情况,先不要着急拔出钢针,而是要用手摸摸针体的两边,感觉一下桡动脉的搏动在针体的里面还是外面,这样可以为下一针指清进针点,增加命中率。 7、退针(软针)时一定要缓慢,可以边转边退,直至喷血,随即停止退针,这时进导丝。如果不喷血,我认为导丝一定不在管腔内,或者在静脉内。 8、如果喷血后导丝进不去,可能如下:一、软针角度问题,这时可以调整软针的方向再进导丝。二、桡动脉迂曲,这时可以拔出针,在桡动脉近心端重新穿刺。三、在边支内,这时可以拔出针,在桡动脉近心端重新穿刺。四、桡动脉痉挛。 9、实在不行,可穿刺尺动脉,或者左侧桡动脉。 10、如果以上都不行,还有一个绝招,穿刺股动脉!!!呵呵。 同意楼主的在30度左右的穿刺技巧,这个确实是真金白银,我穿刺桡动脉约700例,这点体会较深,超过45度,成功率会较明显下降。另外每个人指下最敏感与最精确(精确更重要)的部位都不一样,自己一定要感受和琢磨自己指下最精确区域在哪,我本来一直都用中间三指指端,不过偶然发现拇指下感受搏动更精确,所以我现在都是左拇指来做。 上面这位仁兄提到的那个问题,我的体会是:①如果病人较胖,那么这个茎突就不是很突起,之后的压迫止血不存在顾虑,那么就可以选择,如果较瘦,茎突明显凸起,可能会架空止血器械(有的地方用的是螺旋压迫器,而不是充气的),影响压迫,我不会选择。②实际上这一段搏动最强点的血管较弯曲,会影响成功率,而茎突近心端2-3cm的桡动脉段常常较直,搏动稍差但成功率反而更高(呵呵,我的体会而已),所以我会常规选择近心端1-2cm来做,除非连这一段都搏动非常弱(只碰到3例),才会去选择桡骨茎突处的最强点。希望对你有用。 个人的一点体会,桡动脉穿刺时,体位也是很重要的,使手采用过伸位,前臂充分暴露,有助于穿刺及其后的操作;还有就是麻醉一定要充分,刚开始的时候也被要求只打一个皮丘,但术中发生痉挛的几率明显升高,看其他地方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在麻醉的时候总是延桡动脉走形充分麻醉,对穿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术中痉挛的几率明显下降,即使用桡动脉做复杂病变时也很少痉挛!

2021年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 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 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 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 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气管切开术 [适应症]: 1、一切急、慢性喉阻塞症,如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白喉、喉部肿物及瘢痕狭窄等。 2、一切因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麻痹,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困难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深度昏迷、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部或腹部手术后,有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影响呼吸者,可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 3、肺功能不全及各种原因致呼吸功能减退或麻痹,需要较长期间辅助呼吸者,如重度肺心病、呼吸肌麻痹等。 4、喉外伤或颌面部、喉咽部、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被阻塞者。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 一、术前准备 (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臵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

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二、桡动脉穿刺 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桡动脉位臵及走行,选好适宜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觉最敏感的中指或食指指腹臵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导穿刺针进针方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注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方向一致。刺入桡动脉后可见穿刺针尾部有血液涌出。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针柄,右手将直头导丝送入穿刺针腔内,并小心向前推进15-20cm后, 用手术刀尖沿穿刺针正中向下切开皮肤约 2-3mm,注意刀尖不可过深,以免伤及桡动脉。然后,左手中指及无名指共同按压住桡动脉穿刺点的近心端, 辅助固定住导丝,以防止将导丝拉出,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穿刺针柄将其退出。随后沿直头导丝臵入带有扩张管的桡动脉鞘管,送入鞘管时应注意将导丝尾端露出鞘管,然后保留鞘管退出导丝和扩张管。 2.以Terumo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该类型穿刺针为套管式穿刺针,分为穿刺针芯和穿刺针鞘两部分,无色透明的塑质穿刺针鞘位于穿刺针芯的针尖斜面以上,如果仅是穿刺针针尖的斜面部分刺入桡动脉腔内,虽然可见到穿刺针芯尾端有回血,但此时穿刺针的针鞘前

冠脉造影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 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骨髓穿刺术注意事项

简介:骨髓穿刺术一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采用骨髓液的一种技术。骨髓液检查目的,主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其次是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 适应症 ①采取骨髓液进行骨髓象检查,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的确诊。 ②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病、溶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血液 疾病。 ③部分肿瘤的协助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④寄生病检查,如疟原虫、黑热病的病原体。 ⑤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的参考。 ⑥骨髓液的细菌培养以及进行骨髓移植。 禁忌症 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局部皮肤有感染、肿瘤时不可穿刺 用物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②无菌骨髓穿刺包。内有骨髓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器、7号针头、洞巾、纱布、血管钳。 ③其它用物。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1支,玻片6-8张 心理指导: 1.向病人说明骨穿诊断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组织。诊断血液病常需做骨穿。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常规的抽血化验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出造血系统的变化。抽取骨髓液作检查,既能诊断白血病又能区分其类型,为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 2.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2g,而人体正常骨髓量平均约为2600g。身体内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细胞,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3.骨穿操作简单,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后将穿刺针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间稍有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注意事项: ①术前向病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和方法,解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遮挡屏风。 ①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病人,操作时宜特别注意,血友病患者禁忌穿刺。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髓炎。 ③注射器和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心内科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操作规范目录 1.冠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2.PCI术操作规范 3.射频消融术操作规范 4.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规范 一冠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原因不明的胸痛, (2)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3)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4)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5)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禁忌证】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2)发热及急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凝血功能障碍,碘制剂过敏 【术前准备】 (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了解过敏史,术前行抗血小板治疗。穿刺成功后注射肝素2000U。 (2)临时起搏器不作为常规使用,仅用于窦房结与房室结病变,高危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 【操作方法】 1、选择穿刺动脉,2%利多卡因1mL在穿刺点上方局麻,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送入动脉内。 2、推送造影导管,回抽血液以排气,持续监测压力。 3、左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及处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栓塞,死亡发生率≤1%。 2、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 3、其她:造影剂反应、迷走反射、导管打结、断裂、感染等 【注意事项】 2、整个造影系统应始终保持密闭状态,持续监测心电与血压。 3、左冠状动脉造影时勿直接将导管插入左主干, 4、右冠状动脉造影要特别防止导管尖端插入过深,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与PCI术操作规范【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就是权衡其收益与风险。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相对禁忌证】 1、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 2、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 3、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4、在无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MI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AMI发病已超过12h,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及准备 (1)术前应继续口服原有抗心绞痛药物。 (2) 抗血小板制剂:(3) 患者术前应备皮、行碘过敏试验、酌情给予镇静剂。 (4) 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材的选择 (1) 引导导管 (2) 导引钢丝 (3) 球囊导管 (4) 支架 【操作方法】 1、血管入路: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途径,个别患者可考虑经肱动脉途径。 2、球囊扩张的基本操作要点: 沿导引钢丝送入球囊导管,球囊送至狭窄病变部位后即可开始加压扩张。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就是采取骨髓液得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一)适应症 1.各类血液病得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得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得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得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得适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三)体位与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得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 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得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与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她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四)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得,消除顾虑,取得患者得理解与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她人帮助固定体位。 2.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②自我介绍,洗后后对患者认真体检,测患者心率、血压、 ③备齐穿刺物品,同时检查各物品得消毒状态机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一次性口包、帽子、无菌手套(2个)、消毒凝胶、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轮1枚、载玻片10张、推玻片1张、 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内应有: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弯盘1个、5ml与2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干棉球、持物钳。按需要准备肝素抗凝管、细菌培养瓶等。 c。急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乃至输液装置、吸氧装置。 ④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双手涂抹消毒凝胶,准备操作。 ⑤戴口包、帽子、 (五)具体操作 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2.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取3—4支棉签蘸取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直径大约15cm,每1圈压上一圈1/3,第二次得消毒范围不要超过第一次得范围。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就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得固定器固定在适当得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覆盖消毒洞巾。 4。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左手拇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常规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 ' 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V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 (小儿22G、24G )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 p/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 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 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 , 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 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 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 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 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 ' 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6)末稍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 块,挽救肢体。 (四)并发症及处理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脑博仕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2018年7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螺旋CT (6)ELSCINT 0.5TMR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20)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 (21)心电图操作常规 (22)动态心电图常规

动脉测压操作规程

建筑 直接动脉测压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休克;术中出血量大,需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病情需要频繁采集血标本。 二、操作规程 1.血管选择 常首选桡动脉,优点是穿刺和管理方便,其次为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选用桡动脉必须先作 Allen试验以判断侧支循环情况,方法是将病人术侧手臂抬至高于心脏水平,使病人主动或被动下握拳,术者用两拇指用力按在患者前臂的桡动脉、尺动脉上,阻断血流,在持续加压下放低手臂并松开拳头,此时手臂可变苍白,放松尺动脉压迫, 6秒钟内手色泽回复,则为阴性,提示尺动脉通畅,掌浅弓完整,可行桡动脉插管。若回复时间超过 6秒钟,则为试验阳性,宜选择其它动脉置管。 2.用物准备 (1)动脉套管针,型号 16~20号,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 5ml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 1%普鲁卡因。 (2)动脉测压装置。 (3)常规无菌消毒盘。 (4)其他用物:胶布和绷带。 3.操作方法 (1)一般采用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法。 (2)以桡动脉为例。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固定,腕部垫 一小枕手背屈曲 60度。 (3)摸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 动脉搏动最清楚的远端用 1%普鲁卡因作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 (4)用套管针从穿刺点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 30 度角,与桡动脉走行相平行进针,当见到套管针内有血液呈搏动状涌出,证明穿刺成功。此时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 10度角,再将其向前推进 2mm,使外套管的圆锥口全部进入血管

建筑 腔内,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 (5)将外套管连接测压装置,用纱块包裹压力传感器防止污染;绷带和胶布固定好穿刺针,防止脱出和打折。 (6)监护仪调零,观察动脉压力波形及压力值,监测血压。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桡动脉穿刺时,一定要先作 Allen试验,以避免置管后并发血栓栓塞而引起手部缺血性损伤。 2.穿刺针及测压管均应固定牢固,以防止被患者自行拔出或自行脱出以导致大出血。 3.以肝素盐水持续冲洗测压管道,并在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止动脉内血栓形成。 4.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定期换药消毒,防止管道污染。 四、常见并发症防治 1.远端肢体缺血 (1)桡动脉置管术前行 Allen试验以判断侧支循环情况。 (2)穿刺动作轻柔稳准,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必要时行直视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3)选择适当的穿刺针,切勿太粗及反复使用。 (4)密切观察术侧远端手指的颜色与温度,当发现有缺血征象如肤色苍白、发凉及有疼痛感等异常变化,应及时拔管。 (5)固定置管肢体时,切勿行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2.局部出血血肿 (1)穿刺失败及拔管后要有效的压迫止血,尤其对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压迫止血应在 5min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2)加强巡房,暴露穿刺部位,及时发现置管拔出或脱出导致出血等危急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刻行有效的压迫止血措施。 3.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测压管内无菌状态,定期消毒换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