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姓名:

学号:

信号处理系统

一.信号处理简介

1.什么是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是研究用系统对含有信息的信号进行变换以满足人们想要的信号,进而达到提取信息、便于利用的一种科学。信号处理的内容包括滤波、变换、检测、谱分析、估计、压缩、识别等等一系列的加工处理。

2.模拟信号处理与数字信号处理

因为多数科学和工程中遇到的是模拟信号,所以以前都是研究模拟信号处理的理论和实现。但是模拟信号处理很难做到高精度,其受环境影响较大,可靠性较差,当系统某一参数的改变时,其硬件电路常常需要做出较大改变,很不灵活。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数字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加上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用数字方法来处理信号,即数字信号处理,已经逐步取代了模拟信号处理。随着信息时代、数字世界的到来,数字信号处理已经成为一门及其重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有一下一些明显的优点:

精度高:模拟网络的精度由元件决定,模拟器件的精度很难达到10-3以上,而数字系统只要14位字长的就能达到10-4精度。在高精度系统中有时只能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灵活性高:数字系统的性能主要由乘法器的系数决定,而系数是存放在系数存储器重的,因而只要改变存储器的系数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系统。

可靠性强:数字系统只有两个信号电平“0”和“1”,因而受周围环境温度及噪声的影响较小。

容易大规模集成:由于数字部件具有高度规范性,便于大规模集成,大规模生产,对电路参数要求不严,因而产品成品率很高。

分时复用:处理器的运算速度越快,能处理的信道数目也就越多。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诸多优点以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为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处理信号之前,首先要把输入的模拟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用数字技术进行处理,最后再还原成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处理的简单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图像处理的简单方框图

1.前置预滤波器(抗混叠滤波):

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抽样频率必须大于两倍信号的最高频率,否则在抽样信号的频谱将出现混叠效应,抽样信号将不能还原出原信号。在实际系统中,输入信号中常常混有高频噪声,这些噪声使得抽样后信号的频谱出现混叠,不利于对原信号的复原,因此在进行A/D转换前需进行抗混叠滤波,将输入模拟信号中高于抽样频率一半的分量滤除。

2.A/D转换:

在模拟数字变换器(A/D转换器)中每隔一个采样周期T取出一次输入模拟量的幅值,抽样后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它只表示一些离散点0,T,1T,2T,3T……的信号值,这样的抽样过程其实就是对模拟信号的时间离散化过程。

3.数字信号处理过程:

经过A/D转换器的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序列,数字信号序列被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中,数字信号处理器按照预先的要求对其完成一些列的计算转化,最后变为人们希望的输出数据。

4.D/A转换:

由数字信号处理器输出的数字信号需通过D/A转换器,完成冲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转换后的信号应在抽样点上与输入信号的幅值相同。

5.模拟滤波(平滑滤波):

由D/A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还要经过模拟滤波器,从而过滤掉一些不需要的高频噪声,平滑成所需要的模拟输出信号。

图1所示为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框图,实际的系统不一定要包括它的所有部分。例如,有的系统只需要数字输出,可以直接以数字形式显示或打印,就不再需要D/A转换器了;又有一些系统本身输入的就是数字量,因而就不需要A/D转换器;纯粹的数字系统只需要数字信号处理器这一核心部分就行了。

图1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是数字计算机或者微处理器,通过软件编程对输入信号进行一种预期处理,这是一种软件实现的方法。另一种方法使用基本的数字硬件组成专用处理器或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实时处理,但由于是专用的,因此只能完成某一具体的加工处理,而不能完成其他类型的加工处理,这是它的缺点。第三种数字信号处理器就是现在最为流行的通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它是专为信号处理设计的芯片,有专门执行信号处理算法的硬件,如乘法累加器、流水线工作方式、并行处理、多总线硬件等,并有专用的信号处理的指令。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已经应用到了很多领域中。

常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用DSP芯片,另一种是通用

DSP芯片。

(1)专用DSP芯片:作为横向滤波器用的有INMOS公司的A100,PLESSY GEC公司的PDSP16256等,作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用的有PLESSY GEC公司的PDSP16510,Austek公司的A41102;还有作为复乘-累加以及求模和相角等用的专用DSP芯片。

(2)通用DSP芯片:有TI公式的TMS320C1X/C2X/C2XX/C54X/C62X系列定点制DSP芯片,ADSP21020/2106X/21160浮点制DSP芯片,有AT&T公司的DSP32C/3210、DSP96002浮点制DSP芯片等芯片,其中我国用得最多的是TI公司和AD公司的产品。

数字信号处理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已经渗透到当今汽车的各个角落,从引擎控制到娱乐系统。全球汽车年销售量迅速增长,对信号处理技术来说汽车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文将探讨汽车信号处理的四个应用领域:引擎和变速控制、安全和便利性、电动转向和刹车,以及“信息娱乐”。针对每一应用领域,我们分析现有和将来的信号处理技术应用,重点集中在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应用。我们也突出强调了这些应用背后的驱动力量,比如政府法规、成本压力,以及汽车制造商想标新立异的愿望。

引擎和变速控制

有几个原因促使信号处理在汽车引擎和变速控制方面的应用尤其普遍。欧美政府强制执行的空气净化法规迫使汽车制造商设计开发更为节能的引擎和变速装置。燃料使用效率对消费者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油价高昂的地区。此外,消费者也希望得到强劲的性能。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汽车制造商也想降低成本及缩短设计周期。信号处理技术有助于实现所有这些目标。

1)引擎控制器

引擎采用电子控制已有多年历史。但直到最近,这些控制器主要依靠静态查找表来确定如何调整引擎参数。现今,引擎控制器采用了更为复杂的算法,比如那些用于检测引擎爆震音的算法。

“爆震”是指未受控制的燃料燃烧,它对尾气排放、燃烧效率和引擎寿命都有负面影响。以前,引擎控制器采用保守的预定义设置来防止爆震的发生。但是,引擎在处于爆震临界状态时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因此传统的办法限定了引擎的动力。为解决这一问题,现代的引擎控制器采用信号处理算法来检测爆震征兆,这样引擎就可工作于爆震临界状态。

控制器也开始采用差分方程对引擎行为进行建模。这些方程可让引擎控制器针对引擎状态微调其响应,而不是依靠事先设定的查寻表参数。采用行为建模的方法也可减少花费在引擎校准上的时间。采用查寻表方法时,校准需要在一系列条件下对引擎进行测试,这一过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然而,对于一个基于行为建模的控制器,确定其参数仅需少量测试即可。

由于引擎控制器开始控制越来越多的引擎功能,其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个先进的引擎,其阀门由纯粹的机械系统所控制,但是阀门定时开始采用电子控制。将来的引擎可能全部采用电子阀门,每个阀门都由一个螺线管操纵。这些日趋复杂的控制需要额外的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也可为各种电动马达提供了平滑控制。电子启动涡轮增压器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马达控制应用。涡轮增压器可提高引擎的效率,但它也会造成“延迟”。亦即,从汽车驾驶者踩下加速器到涡轮增压器产生额外的动力,期间会有一段明显的时间间隔。如果引擎设计人员为涡轮增压器添加一个电动马达,这一延迟现象就会消失。

复杂的电动马达也可用于混合型汽车,这种汽车由内燃机和电动马达混合驱动。现在的汽车仅有一个电动马达,但将来的汽车可能会采用多马达驱动,从而大大增加对马达控制器的需求。电动马达控制对还处于开发阶段的燃料电池驱动汽车也很重要。

2)变速器

变速器也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例如,现已有几款车型配有计算机控制的“手动”变速器,不再需要离合器踏板。这些系统采用与现代引擎控制器类似的方式,即基于模型的方法来决定如何及何时换档变速。这种模型根据有关摩擦、传动装置同步速度及其它变速参数等信息来执行相应的变速操作。电动系统要比手动操作快得多,而且在不太恶劣的驾驶条件下可实现超

平滑的变速。

3)降低成本

除了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效率外,信号处理技术还可降低引擎和变速控制器的成本。例如,这些控制器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而不用模拟信号调节,因为模拟电路成本高且灵活性低。一个为四缸发动机设计的模拟信号调节硬件可能对6缸发动机毫无用途。但是,如果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同样的引擎控制器稍做调整即可用于不同的引擎结构,而且改动软件即可。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并减少汽车制造商的配件库存。此外,数字信号处理也可减少引擎所需配件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引擎一般都有很多传感器,而且这些传感器的输出都是相互关联的。采用信号处理技术可让引擎设计人员省去一些传感器,因为有些传感器数据可从其它传感器得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传感器是引擎最昂贵的组件之一。

安全和便利性

安全和便利性方面的应用是汽车信号处理技术一大主要驱动力。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可想而知,汽车制造商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向消费者展示他们的产品在安全性能上如何比其他厂家的产品略胜一筹。

气囊是最常见的电控安全系统之一。汽车制造商在其汽车上安装更多的气囊和传感器的同时,气囊控制器也要求更为复杂的算法。例如,汽车制造商想通过调整乘客的位置来提高气囊的性能。一种方法是利用机器影像来检测乘客位置,这种技术就需要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

防抱死刹车系统是另一个常见的安全应用。如果刹车时车轮打滑(抱死),防抱死刹车系统就会感应到并暂时释放制动装置。近年来,防抱死刹车系统又扩展成为汽车稳定控制系统。稳定控制系统可以检测到何时驾驶者对汽车的控制有所松弛,最新的系统甚至可以衡量偏航以确定汽车是否有翻车的危险。如果驾驶者放松了对汽车的控制,系统就会根据需要调整引擎动力和刹车装置以确保汽车稳定行使。有些系统还可以绷紧悬架弹簧以阻止翻滚。这些稳定控制系统要分析大量的输入信号,并需要相当复杂的处理。

出于责任方面的考虑,很多最新的汽车安全技术都以“便利”特性为表现方式,而非“安全”特性。例如,一些高档汽车具有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可

利用雷达或激光感应与前方车辆的距离以及车本身的速度。该系统可调整车的速度以便与前方车辆保持同步,这样驾驶者就可在交通不太拥挤的状况下使用巡航控制。

这种系统的功能还可进一步扩展。比如,当前方车辆突然停下来时,该系统可启动刹车装置以防止碰撞。然而由于责任问题,现今的系统并不提供这一功能。相反,当出现撞车的危险时,这类系统往往做些减少伤害的准备。例如,巡航控制系统可能会向座位控制器发送信号,将座位移动到一个竖直的位置以减少伤害。

有些新款汽车还带有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当汽车非有意识地偏离车道时告警就会触发。这种系统采用机器影像,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首先在美国乘客车辆中投入使用。如果检测到非有意偏离车道的情况发生,比如驾驶者换车道时没有打转向信号,这种系统就会通过声音告警或其它方式向驾驶者发出警告。目前,美国的这种告警系统并没有提供阻止偏离车道的功能。然而,日本已开始启用具有这一功能的告警系统,可能是因为日本不像美国那样喜欢打官司的缘故。

电动转向和刹车

电动转向和刹车也是新出现的信号处理应用。电动转向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它比液压转向系统更为有效。高效率可获得明显的节能效果,这对小型车尤其明显。此外,电动转向系统尺寸小,易于安装,而且更加可靠。

基本系统只是简单地用电动液压泵替代传统的传送带驱动液压泵,而较复杂的系统则直接采用电动马达,完全取代了液压系统。这类系统需要信号处理算法来精确控制马达。

即将面世的系统更进一步,用汽车稳定系统来协调电动转向。当汽车偏离正常车道时,这种系统可检测到,并可对转向角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再往前看,转向系统将变成全电子化的,驾驶者和转向盘之间将没有任何机械连接。

有些高档刹车系统也开始用电动马达替代液压系统。这种系统利用伺服马达将刹车板推向刹车转向轴。跟电动转向系统一样,这类刹车系统也需要信号处理算法以获得精密的马达控制。

信息娱乐

最后,信号处理也广泛应用于汽车娱乐和信息系统,我们将之统称为“信息娱乐”系统。信号处理可用于实现移动电话和蓝牙信号传输等通信功能,也可实现均衡和MP3解码等音频功能。近日报道称,英特尔公司计划与奔驰公司合作,为后者研制车载娱乐系统。这些配置集成了上网、影视、软件运行、GPS、语音操作等智能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IT硬件商跟汽车合作,比如英伟达,为奥迪开发了虚拟仪表盘,酷似将一块大屏幕手机嵌入方向盘面前一样,非常炫酷,并且能随意变换主题,更加个性化。

今后的汽车将越来越智能。

展望未来

由于政府对尾气排放的要求日益严格,消费者对高性能和高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复杂信号处理算法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政府和消费者也将继续要求更加复杂的安全特性。面对这些需求,汽车制造商无疑会继续用电动系统替代机械系统。此外,消费者也愿意在汽车娱乐及信息产品和服务上花更多的钱。总之,汽车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大有潜力。

基于的网络式汽车防盗系统

MicrocomputerApplicationsV01.24,No.1,2008开发应用般型电脑应用2008年第24卷第1期 文章编号:1007—757X(2008)1一0038一04 基于¥3C2410的网络式汽车防盗系统 张振远,杜清珍 摘要:基于ARM9系列的三星¥3C2410处理器,研究井成功试翻了一种网络式汽车防盗系统,系统利用传感嚣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GPRS的网络优势,有效地实现了对汽车的远程图像监控功能,提高了汽车防盗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汽车防盗I嵌入式系统IS3C2410,传惠器,图像处理,GPRS 中圈分类号:TP368.1lTP277文献标识码tA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的普及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汽车的使用也给人们提出了一大难题一汽车防盗。目前各种汽车防盗方法和产品层出不穷,现行流行的汽车防盗器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大类,即:机械式防盗器、电子防盗器和网络防盗器。从盗车者破解的难度看,上述三类防盗器越往后科技含量越高,但价格也基本与科技含量成正比。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是越来越安全了,但是窃车贼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了。防盗车窗还是能被打破,电子锁照样能被撬开,也就是汽车盗窃的物理途径不能被完全切断。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窃车的场景t汽车先被拖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异常移动),接着车窗或者车门被强力打开(异常的振动和震动),随后汽车就被盗走了。于是我们想如何在这些异常情况发生时,能自动的被快速、准确的检测到,同时快速、有效的向车主报警呢?本设计是为了解决以往汽车防盗产品的缺点和不足而开发一种崭新的集成传感、报警和远程图像监控三大功能模块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 2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本系统是把传感器装在车身的隐蔽位置,当有人走进监控距离、车身移动或振动、车门被打开时,传感器发出电信号,通过A/D转换装置,发送到主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号的来源,把报警分为。有人靠近”车体振动”车门被开”三个等级,并用GPRS/GSM终端将报警信息用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把“车门被开”作为高级别的报警,通知用户的同时,启动视频驱动程序,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把车内实况记录下来.发送到车主手机。前两种情况下系统不传输图像,除非客户端主动查看图像,此时系统几乎不占用信道。当有入侵者进人防范区域时,MCU通过手机短信向用户发出告警信息.由于此时发送的只是文字信息,信息量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同时系统将告警时的画面存放在系统内的存储器件中供用户查看。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3系统硬件设计 3.I系统的总体框架 本系统硬件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主控制器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传感器)、USB摄像头模块、无线通讯模块(GPRSMODEM)、图像压缩模块、电源模块。其体系机构如图2所示。 3.2主控制模块 图l系统工作原理图 选择处理器的焦点主要在于处理器的主频、支持外设的种类、对多媒体的处理能力、功耗以及内存等方面。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处理器都是基于ARM内核的,三星的S3C2410也是基于ARM内核,最大工作频率能达到203MHz。从支持外设的种类来说,各款芯片差别不大,都支持基本的外设接I=I如:彩色TFT,LCD,USB,12C,12S,SPI,UART等,并支持SD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资助项目(06024) 作者简介:张振远,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72杜清珍,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 ?38?

毕业论文--汽车防盗系统

目录 序言 (3) 第一章汽车防盗技术的国外分析 (4) 第二章汽车防盗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5) 2.1汽车防盗系统的作用 (5) 2.2汽车防盗器的类型和特点 (6) 2.2.1机械式防盗器 (6) 2.2.2芯片式防盗器 (7) 2.2.3电子式防盗装置 (7) 2.2.4GPS卫星定位汽车防盗系统网络式防盗器 (9) 2.3国外汽车防盗新装置 (10) 2.3.1数码防盗装置 (10) 2.3.2通讯防盗系统 (11) 2.3.3影像防盗 (11) 2.3.4报警网络系统 (11) 第三章汽车防盗装置的结构原理 (13) 3.1电控门锁的组成 (13) 3.2钥匙控制式防盗系统 (14) 3.3中央集控门锁的功能与结构 (15) 第四章汽车智能防盗的主要措施 (19) 第五章汽车防盗系统的未来展望 (21)

汽车防盗系统综述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车和私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多,特别是轿车正以很快的速度步入家庭,人们为了车辆的安全大都安装了汽车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是安全防技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这种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发展极快,市场竞争激烈。防盗报警系统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留给司机进出汽车关、开防盗报警器总电源开关的延时电路、防盗车电路、外防劫车电路、物品防窃电路、高压自卫电路和报警声响电路所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整个系统的向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以防盗控制为例,论述一般防盗报警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介绍这种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防盗报警防盗器原理智能化

汽车常用防盗系统综述 序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世界上第一辆T型福特牌轿车被盗开始,偷车已成为现今城市里最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汽车数量增多,车辆被盗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这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担心车辆被盗,成为困扰每一位汽车用户的难题。随着敞篷汽车的流行,汽车门锁已无法成为万无一失的铁将军,使车门锁止系统的概念进一步被淡化,由此汽车防盗器也应运而生。现在市场上各种电子防盗器琳琅满目,销量最好的电子防盗锁在300元至400元之间即可买到。现在市场上许多新款轿车上都已经安装了原厂的汽车防盗器,有些车辆的钥匙上就有防盗芯片,随机变开锁密码,使盗车贼无法用科技手段解锁,而这种钥匙一旦丢失就只能凭车辆的用户登记卡到原厂再配一套钥匙。最新的技术资料上称,有些车型已经开始使用隐型IC卡代替车钥匙,车主只要走进车辆3至5米围,防盗器将自动解锁,车主坐进车按下点火开关车辆就被起动。当车主离开车辆5米后,车门将自动上锁。

城轨车辆制动控制系统

第六章制动控制系统 制动控制系统是空气制动系统的核心,它接受司机或自动驾驶系统(ATO)的指令,并采集车上各种与制动有关的信号,将指令与各种信号进行计算,得出列车所需的制动力,再向动力制动系统和空气制动系统发出制动信号。动力制动系统进行制动时将实际制动力的等值信号反馈给制动控制系统,制动控制系统通过运算协调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制动量。空气制动系统将制动系统发来的制动力信号经流量放大后使执行部件产生相应的制动力。这就是制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6.1 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如图6.1制动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制动控制单元(EBCU)、空气制动单元(BCU)和电气指令单元等组成。 图6.1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6.1.1 电子制动控制单元 在电子技术和微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列车的制动控制由微机综合列车运行中的所有参数,经过判断和运算,给制动系统发出精确的指令。以微机为中心的电子控制装置被称为电子制动控制单元(EBCU)、微机制动控制单元(MBCU)

或制动控制电子装置(BCE)等。 它有一下主要功能: (1)接受司机控制器或ATO的指令,与牵引控制系统协调列车的制动和缓解。 (2)将接收到的动力制动实际值经 EP转换,将电信号转换成气动信号发送给空气制动控制单元。 (3)控制供气系统中空气压缩机组的工作周期,监控主风缸输出压力等参数。 (4)在列车制动过程中始终收集列车所有轮对速度传感器发来的速度参数,对轮对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滑行进行监视。 (5)对列车制动时的各种参数和故障进行监视与记录。 6.1.2空气制动控制单元 空气制动控制单元是制动系统中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的联系点,也是电子、电子信号与气动信号的转换点。在过去论述中称为中继阀或EP。 (一)EP 由电磁线圈、铁芯、顶杆和活塞等组成。当它的电磁线圈没有励磁时,铁芯和连杆落在阀底,通路阻断或通路与大气连通。当线圈励磁,铁芯被吸引上移,推动顶杆和活塞上移,通路与储风缸压力空气连通。 (二)中继阀 它上部是给排阀,下部是腔室。腔室中是活塞和膜板,活塞和膜板带动有空心通路的顶杆上下移动。 中继阀也是一个将电信号转换成压力空气的电磁阀,只是电信号的变化不是励磁电流的变化,而是通过电磁阀励磁线圈和消磁状态的不同组合,将多个电信号输入转换成对应空气压力输出。 (三)空重车调整阀 空重车调整阀的作用是根据车辆载重的变化,即根据乘客的多少,输出一个空气压力信号,并通过中继阀使单元制动机风缸保持一个恒定的制动力。 空重车调整阀的输入是车辆二系弹簧的空气压力信号。考虑到车辆载重的不平衡,一般采取前后转向架对角的两个空气弹簧压力为输入信号,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地使空重车调整阀的输出压力信号与乘客负载成一定比例关系。

解析汽车制动系统基础结构

制动十问解析汽车制动系统基础结构 理解制动系统的基础结构有什么好处?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张口闭口蹦出的都是 ABS、ESP之类的名词才叫酷,你还别小看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它可以用来提高自己在防忽悠方面的抵抗力,比如,文中会提到的制动片磨损问题,当有奸商对你狠下毒手的时候, 你便可以给他好好的上一课,另外,这在买车时也能派上用场,为了促成一单生意,销售顾 问有可能会适当的将某些功能进行夸大,例如,他家的车所装配的行车稳定系统(ESP、DSC……)可以依据制动片的磨损程度来额外施加制动力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驭感受,此时,你便可笑着对他说:“别逗了”。 接手这个选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围绕汽车制动这个话题在此前已经制作过太多的内 容,等到我来做这方面内容时,无论从选题立意还是文章的切入点来看,都不太容易带动大家的阅读热情。在斟酌之后,我打算换个方式聊聊汽车制动,以让大家对这一部分能有更深 刻的认识,当然,在文章中同样会收纳一些较为实用的内容,话不多说,大家各取所需吧。 ?为什么你踩下制动踏板时,车速会慢下来? 和土.匚事iirjjiLre.

一张图可以很清楚的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为了减轻大家的阅读压力,我不打算用过多文字 来描述这部分,还是把精力放在后面的内容吧。 ?在制动结束后,制动片和制动盘是怎么被分开的? 这又牵扯出一个问题,在完成制动后,制动片和制动盘是如何被分开的?其实很简单,松开制动踏板后,制动系统内的制动压力随即下降,因此,制动卡钳的活塞处于松弛的状态 (在 橡胶密封圈的变形作用下回位),滚动的车轮带着制动盘一起旋转,依靠旋转时细微的摆动,制动盘便可顺利挣脱制动片的束缚,推动制动片跟着活塞回位。 ?制动踏板的背后是什么? 脚下的每一块踏板分别具备何种作用是个关键,这在学车时,教练会反复强调,因为它不仅 是起步的关键,最为主要的则是与安全息息相关,但你知道在这些踏板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构 造吗?顺应本文主旨,今日所谈仅限制动。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绪论 二十世纪跨越了三个“电”的时代,即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现已进入的电脑时代。不过,这种电脑,通常是指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它由主机、键盘、显示器等组成。还有一类计算机,大多数人却不怎么熟悉。这种计算机就是把智能赋予各种机械的单片机(亦称微控制器)。顾名思义,这种计算机的最小系统只用了一片集成电路,即可进行简单运算和控制。它的出现是近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体积小,通常都藏在被控机械的“肚子”里。它在这个装置中,起着有如人类头脑的作用,它出了毛病,整个装置就瘫痪了。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应用面广等优点,目前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取代着传统电子线路构成的经典系统,蚕食着传统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固有的领地。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现在,这种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彩电、冰箱、空调、录像机、VCD、遥控器、游戏机、电饭煲等无处不见单片机的影子,单片机早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单片机能大大地提高这些产品的智能性,易用性及节能性等主要性能指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方便的同时,在工农业生产上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单片机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通用型单片机,另一种是专用型单片机。

1.1 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MCS-51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与MCS- 48单片机相比,它的结构更先进,功能更强,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电路单元和指令,指令数达111条,MCS-51单片机可以算是相当成功的产品,一直到现在,MCS-51系列或其兼容的单片机仍是应用的主流产品,各高校及专业学校的培训教材仍与MSC-51单片机作为代表进行理论基础学习。 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包括8031、8051和8751等通用产品。 DP-51S单片机仿真实验仪是由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设计的DP系列单片机仿真实验仪之一,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应用技术学习、调试。 1.2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范畴: 一、在智能仪器仪表的应用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如精密的测量设备(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 二、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家用电器基本上都采用了单片机控制,从电饭煲、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彩电、其他音响视频器材、再到电子秤量设备,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原理及组成图文讲解

● ABS简介 ABS是 Anti_lock Braking System 的缩写,是在制动期间控制和监视车辆速度的电子系统。 它通过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可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ABS失效时,常规制动系统仍然起作用。 优点:在紧急制动时保持了车辆方向的可操纵性;缩短和优化了制动距离。在低附着路面上,制动距离缩短10%以上;在正常路面上,保持了最优的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即最佳的制动距离。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同时减轻了司机精神负担及轮胎磨损和维修费用等。 系统部件

ABS组成部件:ECU;4~6个电磁阀;4~6个齿圈;4~6个传感器;驾驶室线束、底盘线束;ABS指示灯、 ASR灯;挂车ABS指示灯;开关、ASR开关;差动阀;双通单向阀; ISO7638电源线;电源螺旋线等。 ● ABS控制原理

卡车 ABS/ASR ABS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 在车轮接近抱死的情况下,相应车轮的制动压力将被释放并在要求或测得车轮重新加速期间保持恒定,在重新加速之后逐步增加制动压力。 ABS齿圈 ABS齿圈能够随车轮转动切割传感器磁场,由铁磁性材料组成,表面采用镀锌或镀铬,齿数一般有80齿、100齿或120齿。 齿圈安装:将齿圈装入在轮毂上加工的平台,采用H8/s7过盈配合,轴向综合公差<0.2mm。装配方式有加热装配和压力装配两种方式。加热装配的方法是加热至2000°C,保温10分 钟左右装入;压力装配即用工具沿齿圈周边用力装入。 ABS 传感器

ABS传感器的作用是车轮转动时与齿圈相对运动产生交流电信号。其阻值在1100欧姆和1250欧姆之间,与环境温度有关。感应电压约110mV,与齿圈的间隙为0.7mm时的工作频率为100HZ,工作电压与传感器和齿圈之间的间隙成反比,与齿圈直径成正比,与轮速成正比。

(完整版)汽车基于单片机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1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汽车是当今世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世界上第一辆T型福特车被盗开始,偷车已成为现今城市最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特别是轿车正以很快的速度步入家庭,车辆被盗的数量逐年上升,这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担心车辆被盗,成为困扰每一位汽车用户的难题。人们为了车辆的安全大都安装了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汽车防盗报警器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人们有了安全的依靠。同时车辆防盗报警器的使用也减少了盗窃犯罪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1.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对付不断升级的盗车手段,人们研制开发不同方式结构的防盗器,目前防盗器发展按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机械防盗一—电子防盗——网络防盗。机械防盗主要是靠锁定离合制动,油门或变速档来达到防盗目的,但只防盗不报警,目前市场已不多见,属淘汰落伍产品。电子防盗是目前市场比较常见的防盗产品,其主要靠锁定点火或启动来达到防盗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防盗的至高点将是网络防盗。无论车辆行驶到何处,随时处于自己的掌握之中,真正做到“车居四海皆安心”。 目前,用于汽车的防盗报警器种类繁多,功能也较单一,多数是汽车门被打开只有报警功能,切断点火电路汽车不能起动。正是由于诸多的汽车防盗报警器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方导致汽车开始安装防盗网,将乘客与司机隔开,以防不测,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不大,也不雅观,且给乘客造成不舒服感,同时安装价格也较昂贵,如果有行窃者盗窃汽车或汽车上的物品,防盗系统不仅具有切断起动电路、点火电路、喷油电路、供油电路和变速电路、将制动锁死等的功能,同时,还会发出不同的声光信号,给窃贼一个精神上的打击,以阻止窃贼行窃。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2.1课题任务 本次设计主要是利用51单片机完成对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主要要求如 下:

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时间:2008-01-11 来源: 浏览评论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F ID">RF 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方式来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目的。可用于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而且操作快捷方便,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特别适合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且不易损坏。本文介绍的射频识别系统是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汽车防盗系统中的一次成功尝试。 1 RF ID">RF ID汽车防盗系统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防盗装置日趋严密和完善,目前防盗器按其结构与功能可分四大类:机械式、电子式、芯片式和网络式,虽然各有优劣,但汽车防盗的发展方向则向智能程度更高的芯片式和网络式发展。RF ID">RF ID汽车防盗系统属于芯片式防盗系统,它是RF ID">RF ID的新应用。由于这是一种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并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该系统在汽车方向盘下安装有阅读器,阅读器离点火钥匙的距离小于7厘米,当插入一把带有应答器的正确钥匙并打到"M"位时,汽车防盗系统上电工作,阅读器读取到有效的 UID号,系统语音提示钥匙正确,并自动完成对码、解 锁发动机电脑,否则语音报警,发动机电脑处于闭锁状态,发动机管理系统(EMS)锁定油路和引擎,发动机点火和喷油的控制被切断,汽车无法启动,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地防止短路点火,实现防盗功能。 2 RF ID">RF ID汽车防盗系统组成原理 RF ID">RF ID系统为该汽车防盗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由标签(TAG,即射频卡)、阅读器、射频天线三部分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含有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通讯;阅读器用于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射频天线用于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射频卡进入射频天线工作区域时即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然后由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天线发送出去;射频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并经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后,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第七章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第七章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功用、基本组成及控制方式 1、ABS功用 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是汽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臵。其作用就是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并把车轮的滑移率保持在Sp左右的一定范围内,以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ABS的优点: (1)制动时保持方向稳定性(图7-1)。控制车轮滑动率基本在20%附近,有效防止汽车侧滑、甩尾、调头等现象发生。 图7-1 保持方向稳定性 (2)制动时保持转向控制能力,如图7-2。不会出现汽车前轮抱死产生的方向失控事故。 图7-2 保持转向控制能力 (3)缩短制动距离(松散的沙土和积雪较深的路面除外)(图7-3)。保持制动力在最佳的范围内。 图7-3 缩短制动距离 (4)减少轮胎磨损。车轮保持在既滚又滑的状态,克服车轮抱死造成的轮胎杯型磨损和轮胎面磨损不均匀的缺点。 (5)减少驾驶员紧张情绪。传统制动系统进行制动时,驾驶员往往产生一种紧张情绪,缺乏安全感。

装备ABS 与未装备ABS 汽车相比,各项安全指标的下降百分比见图7-4。 图7-4 安全指标比较 2、ABS 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 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常规制动装臵的基础上增加一电子控制系统,一般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和执行器(制动压力调节器)组成(图7-5)。 图7-5 ABS 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示意图 传感器感受系统控制所需的汽车行驶状态参数,并将运动物理量转换成为电信号。电子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及其内部存储信号,经过计算、比较和判断后,向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同时监控系统的工作状况。执行器则根据ECU 的指令,依靠由电磁阀及相应的液压控制阀组成的液压调节系统对制动系统实施增压、保压或减压的操作(图7-6),让车轮始终处于理想的运动状态。 a )增压

图解汽车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解析

原创图解汽车(12)汽车制动系统结构解析 2012-09-25 18:21:16 来源:pcauto作者:陈启贞向编辑提问x 评论[219] 分享 第1页: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分 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2页) 【太平洋汽车网技术频道】大家都知道,汽车的制动系统对我们的行车安全非常重要,行车中如出现制动失灵等故障,后果都将不堪设想。那么汽车的制动系统是如何制动的?为什么会失灵?ABS、ESP系统又是什么?对我们驾驶安全有什么帮助?好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阅读提示:

PCauto技术频道图解类文章都可以使用全新的高清图解形式进行阅读。大家可以通过点击上面图片链接跳转到图解模式。高清大图面积提升3倍,看着更清晰更爽,赶紧来体验吧! ●制动系统的组成 作为制动系统,作用当然就是让行驶中的汽车按我们的意愿进行减速甚至停车。工作原理就是将汽车的动能通过摩擦转换成热能。汽车制动系统主要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等部分组成,常见的制动器主要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制动轮缸、制动蹄、制动鼓、摩擦片、回位弹簧等部分。主要是通过液压装置是摩擦片与岁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内侧面发生摩擦,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 在踩下刹车踏板时,推动刹车总泵的活塞运动,进而在油路中产生压力,制动液将压力传递到车轮的制动分泵推动活塞,活塞推动制动蹄向外运动,进而使得摩擦片与刹车鼓发生摩擦,从而产生制动力。

从结构中可以看出,鼓式制动器是工作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出,频繁制动影响制动效果。不过鼓式制动器可提供很高的制动力,广泛应用于重型车上。 ●盘式制动器

汽车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简介

汽车制动系统经历了从传统机械制动到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再到电子制动控制 系统EBS。如今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制动理念,它是集成了电子控制系统和电液制动 力增压器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技术,即汽车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ensotronic Brake Control),简称SBC。 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BC最早是由博世公司提出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博世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Brake 2000”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让其最前沿的开发 部门,开始有关进一步改进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目标是研究一种反应速度更快、制 动效果更显著的制动系统,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BC就是因为这种要求而诞生的。 SBC电子感应控制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完全线控的制动系统(Brake-by-Wire),首 先装载于高档车奔驰SL500,在最新Maybach 62中也装备了SBC系统。 SBC系统的构成 传统制动器工作原理是: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推动与制动调压器及制动主缸相 连的活塞连杆。制动主缸根据踏板力的大小,在制动管路上形成相应的制动压力,在 机械和液力相结合的作用下,通过制动缸推动制动钳压向制动盘。由于中间传递机构 复杂,制动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在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中,电子元件将替代当前制动系统中大量使用的机械元件,把制动踏板和执行机构分离开来,由于大大减少了中间元件,因此反应速度就大 幅提高。右图所示为在奔驰车上应用的SBC系统,它由传感器、ECU(电子控制单元)与执行器(液压控制单元)等构成。传感器用来测量制动主缸内的压力以及制动踏板 运动的速度,如果监测到驾驶员开始制动,就发送信号给ECU。SBC系统的制动力是 由电子控制的电机来实现的。电机带动高压储能器,使制动液以很高的压力进入制动 系统,快速而准确地完成汽车制动。 为了让驾驶员能够有真实的制动感觉,SBC系统还带有一个踏板行程模拟器,它 连接在制动主缸上,用弹簧力和液压力来推动制动踏板运动。制动踏板感觉是可调节的,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试题及答案解析

汽车制动系试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 任何制动系都由()、()、()和()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2. 所有国产汽车和部分国外汽车的气压制动系中,都采用()。 3. 人力制动系按其中传动装置的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和()两种。 4. 目前国内所用的制动液大部分是(),也有少量的()和()。 5. 挂车气压制动传动机构按其控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我国一般采用()。 6. 制动器的领蹄具有()作用,从蹄具有()作用。 7. 车轮制动器由()、()、()和()等四部分构成。 8. 凸轮式制动器的间隙是通过来进行局部调整的()。 9. 动力制动系包括(),()和()三种。 10. 在储气筒和制动气室距制动阀较远时,为了保证驾驶员实施制动时,储气筒内的气体能够迅速充入制动气室而实现制动,在储气筒与制动气室间装有();为保证解除制动时,制动气室迅速排气,在制动阀与制动气室间装()。 11. 制动气室的作用是()。 12. 真空增压器由()、()和()三部分组成。 13. 伺服制动系是在()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而形成的,即兼用()和()作为制动能源的制动系。 14. 汽车制动时,前、后轮同步滑移的条件是()。 15. ABS制动防抱死装置是由()、()及()等三部分构成的。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 2.凸轮式制动器 3.机械式液压式 4.植物制动液合成制动液矿物制动液 5.充气制动放气制动放气制动 6. 增势减势 7.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张开机构调整机构 8.制动调整臂 9.气压制动系气顶液制动系全液压动力制动系10.继动阀(加速阀) 快放阀 11.将输入的气压能转换成机械能而输出 12.辅助缸控制阀真空伺服气室 13.人力液压制动系动力伺服系统人体发动机14.前后轮制动力之比等于前后轮与路面的垂直载荷之比15.传感器控制器压力调节器 二、选择题 1. 汽车制动时,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汽车的载质量B.制动力矩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防盗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防盗系统设计 班级:物联网工程 1 班 姓名:朱强 学号:13480144

摘要 为了提高汽车防盗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汽车报警的误报率,本文在利用物联网在监测领域的优势基础之上,研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防盗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技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这种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发展极快,市场竞争激烈。本文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汽车防盗系统的结构模型,制定了应用于该防盗系统的各种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功能。使汽车防盗的可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防盗系统利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总体设计后,对防盗系统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显示模块分别进行细化设计,最后进行整个系统 的联机调试试验。本文还将设计制作的系统原型机进行了模块测试和整体性能测试。通过测试分析,确定了用于汽车防盗的实车搭载方案,为该设计的产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防盗系统能够较为准确 地进行汽车防盗预警,降低了误报率,并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该系统基本实 现了既定设计目标,为汽车防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汽车防盗,物联网,传感设备,互联网

目录 1 绪论.................................................................................................................1... 1.1 引言......................................................................................................1...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1.. 1.3 国内外汽车防盗系统的发展现状........................................................ 2.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4.. 2 物联网技术分析............................................................................................6... 2.1 物联网概念及原理...............................................................................6.. 2.2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6.. 2.3 物联网相关技术...................................................................................8.. 2.3.1 信息采集技术...........................................................................9.. 2.3.2 网络通信技术.........................................................................1..0 2.3.3 数据融合与智能处理技术......................................................1.0 2.4 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分析.........................................................1.1 2.4.1 射频识别中的防碰撞技术......................................................1.1 2.4.2 中间件信息处理技术.............................................................1..5 2.4.3 物联网系统安全技术.............................................................1..5 3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防盗系统核心设计.........................................................1.7 3.1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防盗系统架构设计..............................................1. 7 3.2 信息采集子系统设计.........................................................................1..8 3.2.1 标签设计.................................................................................1..8 3.2.2 阅读器设计.............................................................................1..9 3.2.3 中间件安装设计.....................................................................2..0 3.3 信息传输子系统设计........................................................................2..1 3.3.1 接入网设计.............................................................................2..1 3.4 信息管理子系统设计........................................................................2..1 3.4.1 信息录入子系统设计.............................................................2..1 3.4.2 信息查询子系统设计.............................................................2..2 4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防盗系统关键技术实现.................................................2. 3

汽车结构与拆装试题

汽车结构与拆装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现代汽车的类型虽然很多,各类汽车的总体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组成大体都可分 为、、和四大部分。 2.汽车用活塞式内燃机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和 这样一系列连续工程,这称为发动机的一个。 3.机体组包括、、、、、等;活塞连杆组包括、、、等;曲轴飞轮组包括、等。 4.采用双气门弹簧时,双个弹簧的旋向必须相(同、反)。 5.过量空气系数α>1,则此混合气称为混合气;当α<0.4时,混合气,火焰不能传播,发动机熄火,此α值称为。 6.汽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清除进入前汽油中的和,从而保证和 的正常工作。 7.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8.按结构形式,柴油机燃烧室分成两大类,即燃烧室,其活塞顶面凹坑呈、 等;燃烧室,包括和燃烧室。 9. 和是喷油器的主要部件,二者合称为针阀偶件。 10.目前大多数柴油机采用的是喷油泵。 11.现代汽车发动机多采用和相结合的综合润滑方式,以满足不同零件和部位对润滑强度的要求。 12.曲轴箱的通风方式有和两种方式。 13.摩擦片式离合器基本上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14.汽车行驶系由、、、四部分组成。 15.转向桥由、、和等主要部分组成。 16.汽车制动系一般至少装用套各自独立的系统,即和。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0.5分,共7分) 1.多缸发动机各气缸的总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2.活塞顶是燃烧室的一部分,活塞头部主要用来安装活塞环,活塞裙部可起导向的作用。() 3.活塞径向呈椭圆形,椭圆的长轴与活塞销轴线同向。() 4.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无论其是几缸,其作功间隔均为180°曲轴转角。()

制动系和悬架的拆装实验报告

内容六:制动系和悬架的拆装 一、结构简介 1.制动系统是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 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 1)按功用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 助制动系统等。 2)按制动能量传输分: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组合式。 3)按回路多少分:单回路制动系、双回路制动系。 4)按能源分:人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伺服制动系。 2.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力传递连接装置的总称, 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1)悬架的组成:减震器,弹性元件,导向机构; 2)悬架的分类: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横臂式悬架,多连杆式悬架,纵臂 式悬架,麦弗逊式悬架,拖曳臂式悬架,主动悬架等。 二、拆装过程及步骤 1、前盘式制动器的拆卸 1)用千斤顶翘起汽车,并将其可靠地支承起来; 2)用套筒松开螺栓,拆下车轮 3)拆下盘式制动器的外摩擦衬块弹簧夹; 4)拆下两个定位销盖,拆下定位销; 5)从滑柱上的软管支座上拆下制动软管; 6)提起制动钳,使之离开制动盘,并将制动钳挂起,以防止损坏制动软管; 7)从固定板上拆下外摩擦衬块 8)拆卸固定板的2个螺栓,拆下固定板; 9)拆下制动盘。 2、盘式后制动摩擦块的拆卸 1)用千斤顶支承起汽车,拆下车轮总成; 2)拆下制动摩擦块磨损指示器; 3)拆下装有减震弹簧或固定夹; 4)从汽车中部拔出制动钳,将活塞压入制动钳孔中,拆下制动钳导向销并从制动钳导向销从制动盘上拆下制动钳,并将制动钳挂起; 5)从制动钳上滑下摩擦块,摆放好各零部件。 3、熟悉各零部件的具体构造和装配关系 1)前、后制动器在拆卸过程中不能调换相互之间的零件; 2)制动器需使用专用的制动液; 3)在拆卸过程中,若有螺栓锈死,可使用油润滑或者除锈剂,不可暴 力拆卸; 4)悬架的组成:减震器,弹性元件,导向机构; 5)悬架的分类: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横臂式悬架,多连杆式悬架, 纵臂式悬架,麦弗逊式悬架,拖曳臂式悬架,主动悬架等。

基于和网络的汽车防盗系统

电子技术设计与应用ElectronicsDesign&Application 电子技术基于GPS禾[IGSM网络的汽车防盗系统 代凌云商政高淑丹陈志诚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摘要:文章基于GSM/GPS模块,设计实现了一款新型的网络式汽车防盗系统。该系统利用GPS定位技术获得车辆的位置,利用传感器判断车辆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并利用GSM网络将车辆状态信息,通过SMS(短消息业务)通知给车主。同时也可接收来自车主或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车辆的自动报警、自动控制、自动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了与用户间的双向交流。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单片机;汽车防盗系统 AutomobileAnti.theftSystemBasedonGPSandGSMNetwork DaiLinyunShangZhengGaoShudanChenZhicheng (School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Communication.QufuNormalUniversityRizhaoCompus)Abstracts:BasedonGSM/GPSmodule.theauthorsdesignandimplementanewnetworktypeautomobileanti—theftsystem.ThesystemusesGPStechnologytoobtainthepositionofvehicles;usessensorstodeterminewhetherthevehicleiSabnormalornot.andusesGSMnetworktonoticethevehicleownerwiththevehiclestatusthroughSMS(shortmessageservice).Atthesametimethesystemcanalsoreceiveconffolinstructionfromtheownerormonitoringcenter,thusrealizingthevehicleautomaticalarming,automaticcontrol,automaticinformationinquiries,etc.aswellasthetwo—Waycommunicationwithusersandotherfunctions. Keywords:GPS;GSM;MCU:vehicleanti—theftsystem O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随之而来的汽车被盗事件也日益增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汽车防盗系统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网络式防盗系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网络式防盗主要是突破了距离的限制,解决了传统物理防盗器的被动防盗方式,集成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和GSM通信系统模块一1|,利用SMS(短消息业务)向车主收发短信,实现了与用户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式、主动型的报警模式,不仅能在汽车被非法移动前通知车主,而且能通过网络远程控制车辆。本项目即采用GPs和GsM网络开发的一种适合大众的、更加可靠安全的汽车智能防盗系统。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主要由GSM模块、GPS接收机模块、单片机控制电路、传感器报警电路和电源电路五部分组成。传感器报警模块监测车辆的异常情况;GPS模块负责接收定位数据;单片机控制电路在检测出异常的情况下对GPS定位数据进行采集接收并分析,GSM模块在单片机的控制下收发短信;电源电路7805为单片机、GPS模块提供+5V直流电压,LM2941CS将+5V直流电压稳压为+4.2V提供给GSM模块使用。 2系统硬件设计 2.1传感器部分 此系统使用霍尔开关器、振动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等器件,监测车体振动、车体位态改变和人体生物信息等不同方面,能够获取汽车防盗所需的足够信息,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报警的可靠性。 2.2GSMnn[j分 本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地工业GSM模块TC35i旧o。该模块是RS232数据口、双频(GSM900/GSMl8001,并符合ETSI标准GsM0707和GsM0705。它含有射频电路和基带,且提供标准的AT命令接口,实现双向传输指令和数据,并可通过关断信号或AT命令实现故障恢复和重启。它的工作电压为4.2V,当模块的供电电压低于3.3V会自动关机。因为模块在发射信号时,电流最大值高达2A,所以采用高要求的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