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册(下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册(下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册(下册)(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完整版)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 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 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在答题卡内相应位置按要求用2B 铅笔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涂黑,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α2sin >0,且αcos <0,则角α的终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统计里,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B.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 C.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总体由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一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 )

3204 9234 4935 8200 3623 4869 6938 7481 A .08 B .07 C .02 D .01 4.已知 ,是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 ) A.和 , B. 和 C. 和 D. 和 5. 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则从中抽取的男运动员的人数为( ) A. 8 B.12 C.16 D.32 6.把红、蓝、黑、白4张纸牌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人分得一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 ) A. 对立事件 B.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 以上都不对 7.一次选拔运动员的测试中,测得7名选手中的身高(单位:cm)分布的茎叶图如图所示.记 录的平均身高为177 cm ,有一名候选人的身高记录不清楚,其末位数记为x ,则x 等于( ) A.5 B.6 C.7 D.8 8.若向量a r ,b r ,c r 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1a =r ,1b =r ,3c =r ,则a b c ++r r r 等于( ) A.2 B.5 C.2或5 D.2或5 9.如右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 ) A.3 4 B.16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期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河南省郑州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末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ΔABC中, a = 1, b =, ∠A=30°,则∠B等于 A.60°B.60°或120°C.30°或 150°D.120° 2.已知两条相交直线a,b,a‖平面,则b与的位置关 系是 A.b平面? B.b⊥平面? C.b‖平面? D.b与平面?相交,或b‖平面? 3.圆x2+y2=1 和圆x2+y2-6y+5=0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 B.内切C.外离 D.内含 8l上的射影是P(-2,1),则直线l的方程是 A. B. C. D. 9.点P(-2, -1)到直线l: (1+3λ)x+(1+2 λ)y=2+5λ的距离为d, 则d的取值范围是 A. 0≤ d B. d ≥ 0 C. d = D. d ≥ 10.二次方程,有一个根比大,另一个根比-1小,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在体积为15的斜三棱柱ABC-A1B1C1中,S 是C1C上的一点,S-ABC的体积为3,则三棱锥S-A1B1C1的体积为 A.1 B. C.2 D.3 1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令,称 为数列,,……,的“理想数”,已知数列,,,……,的“理想数”为2004,那 么数列2,,,……,的“理想数”为 A.2002 B.2004 C.2006 D.2008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正 四面体(所有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是. 14.圆台的较小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一条母线和较大底 面的一条半径相交且成角,则圆台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 15.如图,△ABC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_教材电子课本(人教 版).pdf 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1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和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1.1 指数和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一)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二)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 3.1.1 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1 2 3 4 5 篇二: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 必修一、二、四、五章节内容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三角函数1.1 集合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函数及其表示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使用举例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3.2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及其解法3.4 基本不等式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5 函数y=Asin(?x+?)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使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和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2015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2015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0转化为孤度数为() A、 B、 C、 D、2、根据一组数据判断是否线性相关时,应选用() A、散点图 B、茎叶图 C、频率分布直方图 D、频率分布折线图 3、函数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A、 B、 C、 D、4、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则等于() A、(5+3) B、(5-3)

C、(-5+3) D、-(5+3) 5、某单位有老年人28 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间抽取一个容量为36样本,则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分别各抽取的人数是() A、6,12,18 B、7,11,19 C、6,13,17 D、7,12,1 76、函数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A、 B、 C、 D、 7、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30%,甲不输的概率为70%,则甲乙两人下一盘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甲获胜 B、乙获胜 C、二人和棋 D、无法判断

8、如图是计算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在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B、i<10 C、i>20 D、i<209、函数的最大值是() A、0 B、3 C、6 D、8 10、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小正方形的面积是的值等于() A、1 B、 C、 D、 11、已知 D为BD的中点,则为() A、 B、 C、7

(完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doc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 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1 集合 2.1 指数函数 3.1 函数与方程 1.2 函数及其表示 2.2 对数函数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2.3 幂函数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复习参考题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参考题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4.1 圆的方程 3.2 直线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 第一章算法初 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 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2.1 随机抽样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2 基本算法语句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3.2 古典概型 阅读与思考割圆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3.3 几何概型 术 小结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复习参考题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函数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念式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小结示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参考题1.5 函数 y=Asin(ω x+ψ )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小结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5: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 教师:宋静序号:05

知识引导 图7-22 温度对静态点的影响 2.基极分压式偏置电路 具有稳定工作点功能的典型分压式偏置电路如图 7-23所示。 a)电路原理图 b)直流通路图 图7-23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1)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三极管的性能发生变化,致使放 大器的工作点发生变化,影响放大器的正常工作。如图 7-23 所示电路中是通过增加下偏置电阻和射极电阻来 改善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的,其工作原理如下: (1)利用R B1和R 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 B。 由图 7-23可知,当R B1、R 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 大于I B时,则有 PPT、动画演 示、图片

知识引导 中R B1、R B2和U CC都是固定的,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2)通过I 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 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从上述稳定过程可以看出,R E愈大,则在R E上产生的压降愈大,对I C变化的抑制能力愈强,电路稳定性愈好。 2)动态分析 首先画出7-23所示的射极偏置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7-24 a)交流通路图 b) )微变等效电路 图7-24分压式偏置电路交流通路图及微变等效电路 CC B B B B U R R R U 2 1 2 + = E BEQ B E CQ R U U I I - = ≈ ) ( E C C CC CEQ R R I U U+ - =β/ CQ BQ I I=

1. 求电压放大倍数Au 与单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公式一样. 2.求输入电阻 3.求输出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操作训练 仿真练习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及电压 放大倍数 仿真验证:运行Multisim9.0软件制作仿真电路,如图 7-25所示,启动仿真,所得静态值为:I BQ= 10.223uA,I CQ=1.398mA,U EQ=2.535V。由测量值可算出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约为140。从示波器上可得输入与 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输入电压的幅值约为l0mv, 输出电压的幅值约为 2.15V,并且两者相位相反,电 压放大倍数约为215 Multisim9.0 仿真软件的 使用 5 be ' L i o r R U U A u β - = =& & & be b2 b1 i r R R R∥ ∥ = c o R R=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 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 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 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 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练习题: 1.正四棱锥P—ABCD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都等于,有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也都等于.当这两个正四面体各有一个面与正四棱锥的侧面PAD,侧面PBC完全重合时,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该多面体是()(A)五面体 (B)七面体 (C)九面体 (D)十一面体 2.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球的表面积为() (A)9 (B)18 (C)36 (D)6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卷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19年,泉州市区的房价依旧是市民关心的话题.总体来说,二手房房价有所下降;相比二手房而言,新房市场依然强劲,价格持续升高.已知销售人员主要靠售房提成领取工资.现统计泉州市某新房销售人员2019年一年的工资情况的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该销售人员月工资的中位数为 B.2019年该销售人员8月份的工资增长率最高 C.2019年该销售人员第一季度月工资的方差小于第二季度月工资的方差 D.2019年该销售人员第一季度月工资的平均数大于第四季度月工资的平均数 2.已知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当取得最小值时(). A.2B.14C.7D.6或7 3.已知数列满足,,则() A.B.C.D. 4.欧阳修《卖油翁》中写道:“(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设铜钱是直径为4cm的圆,它中间有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若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则油滴(不计油滴的大小)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为() A.B.C.D. 5.已知为所在平面内一点,,,则的面积等于() A.B.C.D. 6.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的面积为()

A.6B.C.D. 7.要得到函数y=cos(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 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 8.某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每年都会举行“双11”商业促销狂欢活动,现统计了该平台从2010年到2018年共9年“双11”当天的销售额(单位:亿元)并作出散点图,将销售额y看成以年份序号x(2010年作为第1年)的函数.运用excel软件,分别选择回归直线和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进行拟合,效果如下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销售额y与年份序号x呈正相关关系 B.根据三次多项式函数可以预测2019年“双11”当天的销售额约为2684.54亿元 C.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的拟合效果好于回归直线的拟合效果 D.销售额y与年份序号x线性相关不显著 9.已知函数满足恒成立,则() A.函数一定是奇函数B.函数一定是奇函数 C.函数一定是偶函数D.函数一定是偶函数 10.已知数列{a n},满足,若,则a2009=().

2019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数学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配套习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 【基础过关】 1.若,,,,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 A.5 B.6 C.7 D.8 2.已知全集U={1,2,3,4,5,6,7,8},A={3,4,5}, B={1,3,6},那么集合{2,7,8}是 A.A∪B B.A∩B C.(?U A)∩(?U B ) D.(?U A)∪(?U B) 3.若集合P={x∈N|-11或x<-1},N={x|0

5.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6.集合A={(x,y)|x+y=0},B={(x,y)|x-y=2},则A∩B= . 7.设集合A={x|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记为AB(或,且)3)交集:A∩B={x|x∈A且x∈B} 4)并集:A∪B={x|x∈A或x∈B} 5)补集:CUA={x|xA但x∈U} 注意:A,若A≠?,则?A; 若且,则A=B(等集)

集合与元素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与、?的区别;(2)与的区别;(3)与的区别。 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A∩B=B∩A;②A∪A=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有限子集的个数: 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练习题: 已知集合M={x|x=m+,m∈Z},N={x|x=,n∈Z},P={x|x=,p∈Z},则M,N,P满足关系() A)M=NPB)MN=PC)MNPD)NP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m∈Z};对于集合N:{x|x=,n ∈Z} 对于集合P:{x|x=,p∈Z},由于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的数,所以MN=P,故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数学试题分钟.1206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本试卷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Alog(x?2)}B?{x|y?}1xx|?A?{,则,1.设集合B2][?2,12()?2,1][?,1)(?2,1. D C.A.B. 2i)iz?(a?M a i.已知,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为实数,复数2]世纪教育网来源:21[2??aM在第四象限”的”是“点则“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 }{a4?a0q?,若3.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D n2 aa?a?的最值情况为则32144??A.有最小值B.有最大值CA1212.有最小值.有最大值DC4.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正四棱锥组合而成的空间几何体的B左)视图、俯视图相同,如右图所示,(正主)视图、侧(第4题图 开始ABCD其中四边形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是边长1的表面积为3433 BA.. 否?2013n?323DC.. 是输出S S?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是ncosS?S?13结束 0.A.B世纪教育网212n?n?11?1D..C 第5题图6.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r越小,说明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①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22p?p?x?1?x0R??x0??xx1?R?x?”;“②命题::“”的否定,,00022RR③用相关指数越大,则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来刻画回归效果,若3.022c?log2?b30a?.ba?c?,,.④若,则3.0. .③④.②③DA.①③B.①④C.把正奇数数列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7)5(3,(1),个数,第五个括号两个数,第六个括号三个数,….依次划分为,号一 )(13)25()(19,21,9,11),23(15,17)(7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则第为390396394392..C.A.D B )?afx)?(xf(x)g(x)?f(y?R a,的定义域是,若对于任意的正数函数已知函数8.)(xy?f的图象可能是都是其定义域上的减函数,则函数yyy y xO xxxOOO D.C.A.B. 221?x?y),20A(?2,0)B(O NN A的9.已知定点:上任意一点,点,是圆关于点,PMAMBMP,则点对称点为相交于点,线段的轨迹是的中垂线与直线C.抛物线D.圆 A.椭圆B.双曲线 ?)xx(x)?f?(x)(???x,xIf(x)f)f(x I.设函数,上可导,若总有在区间,100000)(xy?fU I为区间函数.则称上的12x x?ye?y???yx)?1,0(y?cos2xU上为,中,在区间在下列四个函数,,x函数的个数是3421..A.B C.D 分.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MDC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册)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上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1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1.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1.5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阅读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二简易逻辑 1.6逻辑联结词 1.7四种命题 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一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 2.1函数 2.2函数的表示法 2.3函数的单调性 2.4反函数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5指数 2.6指数函数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7对数 阅读材料对数的发明 2.8对数函数 2.9函数的应用举例 阅读材料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二 第三章数列 3.1数列 3.2等差数列 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

3.4等比数列 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三 第一册下 第四章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 4.2弧度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阅读材料三角函数与欧拉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4.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9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阅读材料潮汐与港口水深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四 第五章平面向量 一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 5.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5.3实数与向量的积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5线段的定比分点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5.8平移 阅读材料向量的三种类型 二解斜三角形 5.9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 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五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金华十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2009.6.28 一、选择题(10×5分) 1. 10y -+=的倾斜角为 .150 .120 .60 .30o o o o A B C D 2.在等比数{}n a 中,已知13118a a a =,那么28a a = A. 3 B. 12 C. 4 D. 16 3.经过点M (2,-1)做圆225x y +=的切线,则切线的方程为 50 50 . 250 . 250A y B y C x y D x y +-=++=--=++= 4.若a<0,0>>>>>>> 5.三棱锥D-ABC 中,AC=BD ,且AC BD ⊥,E,F 分别分别是棱DC,AB 的中点,则EF 和 AC 所成的角等于 .30 .45 .60 .90o o o o A B C D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当2lg 1lg ,10≥+≠>x x x x 时且 B .21,0≥+>x x x 时当 C .x x x 1,2+≥时当的最小值为2 D .当x x x 1,20-≤<时无最大值 7.cos cos A a ABC ABC B b ?=?中,,则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8.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 .,,// A m n m n B C m m D m n m n αααγβγαβαβαβαα⊥⊥⊥⊥若则若则若则若则 9.若关于x 的不等式24 [0,1]x x m x -≥∈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3 . 3 .30 .30Am B m C m D m m ≤-≥--≤≤≤-≥或 10.如右图,定圆半径为a ,圆心坐标为(b, c),则直线ax+by+c=0,与直线x+y -1=0的交点在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7×4分) D A C B ??E F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计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已知A={第一象限角},B={锐角},C={小于90°的角},那么A 、B 、C 关系是( ) A .B=A ∩C B .B ∪C=C C .A C D .A=B=C 2.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为P(4,-3),则sin α=( ) A . 4 5 B . 35 C .-45 D .-35 3.已知平面向量a →=(1,2),b →=(1,-1)则向量13a →-4 3b → =( ) A .(-2,-1) B .(-2,1) C .(-1,0) D .(-1,2) 4.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 A .(0,0)a =r ,(2,3)b =r B .(1,0)a =-r ,(2,0)b =-r C .(3,6)a =r ,(2,3)b =r D .(1,2)a =-r ,(2,4)b =-r 5.化简 1-sin 2160° 的结果是( ) A .cos 160° B . ±|cos 160°| C .±cos 160° D .﹣cos 160° 6.下列各式中,值为 1 2 的是( ) A .sin 15°cos 15° B .cos 2 π 12 -sin 2 π12 C .tan 22.5° 1-tan 222.5° D .12+12cos π 6 7.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 →+3b → |=( ) A. 3 B. 10 C.4 D.13 8.如图所示,该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人教版必修1高一数学:教案全套打包,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 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 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 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210 x+=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 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最新]

高一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 三角函数知识点回顾 一、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 (1)角的概念的推广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可写成α+k ·360°(k ∈Z ).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360,k k ββα=?+∈Z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π弧度. ③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 α= ④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 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 l r α=,2C r l =+,211 22 S lr r α==.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 22r r x y = +, 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 限的符号规律概括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2)商数关系:sin α cos α =tan α. 2.诱导公式 公式一:sin(α+2k π)=sin α,cos(α+2k π)=cos_α,απαtan )2tan(=+k 其中k ∈Z . 公式二:sin(π+α)=-sin_α,cos(π+α)=-cos_α,tan(π+α)=tan α. 公式三:sin(π-α)=sin α,cos(π-α)=-cos_α,()tan tan παα-=-. 公式四:sin(-α)=-sin_α,cos(-α)=cos_α,()tan tan αα-=-. 公式五:sin ????π2-α=cos_α,cos ????π 2-α=sin α. 公式六:sin ????π2+α=cos_α,cos ??? ?π 2+α=-sin_α. 诱导公式可概括为k ·π 2 ±α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四种方法 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 (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 α=sin α cos α化成正、余弦. (2)和积转换法:利用(sin θ±cos θ)2 =1±2sin θcos 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