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中国道德危机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原因剖析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原因剖析【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中国社会群体出现一些社会道德危机。
佛山小悦悦事件就是典型体现。
本文从小悦悦事件出发,简要剖析了小悦悦事件所反映的一些关于中国社会道德危机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危机;原因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党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务会议上号召要深刻“反思小悦悦事件”。
面对此,谁给冷漠的旁观找个理由?似乎人人知病,却难寻症结。
中国社会道德危机的出现以及激化,社会道德生态遭遇“双重门”,人际间的信任感缺失,社会病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已成为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的悲哀已是不争之事实。
从小悦悦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道德危机,从唯物史观看,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它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状态。
诚然,我们在看待此现实的时候不能失之偏颇,但是另外一方面,面对社会道德危机的出现,诸如小悦悦事件,应该去深刻剖析其原因,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追根朔源,有果必有因,由果寻因,追寻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根”,主要有以下及几个方面。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价值认同偏差“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主要特点是新旧体制的交错并存但是又都处于不完整的状态,旧体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体制羽翼未丰,这就造成许多的漏洞,空隙与矛盾,各种不正之风也就有机可乘。
这也是社会道德危机实质的题中之义。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其生产关系。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同步,目前我国出现经济发展的相对前进性与社会文化与社会道德观念的相对滞后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较之于物质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不大,因而社会道德方面也就呈现出一系列偏差。
此外,随着我国被纳入全球化体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我国的文化及价值认同形成挑战。
郑永年:道德解体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

郑永年:道德解体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在任何社会,立法的最终目标是扬善抑恶,维持社会秩序。
但中国的立法则已经走向了反面,扬恶抑善。
今天,没有多少人会怀疑中国社会道德全面解体的现状。
最近在广东佛山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足以表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
这个事件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量,社会群体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关注。
人们是否在作真正的内心道德谴责不得而知。
即使有,光有内心道德谴责已经远远不够。
那么多年来,类似的事件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是发生方式不同罢了。
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社会也会谴责一番,反思一番。
谴责也罢,反思也罢,必然积累成为一大堆愤怒。
但事件一过去,愤怒也很快消散,人们也就忘得一干二净,没有在个人层面或者社会层面,留下任何个体的或者集体的记忆,更不用说是作任何真正有意义的道德思考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道德状况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急剧地每况愈下。
在社会的记忆力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有必要再简单叙述一下事件的经过。
这里引用《京华时报》2011年10月17日的一则题为“女童遭碾压十余路人不救农妇施援手称不怕被冤枉”的报道。
“两岁的小悦悦(化名)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
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
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痛苦的悦悦已无力大声呼唤妈妈,更无力挣扎。
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
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
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
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
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
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生死关头,一位身材矮小的捡垃圾阿姨发现了悦悦,她立刻放下手上的麻袋,试图扶起悦悦,但悦悦已经瘫软。
浅谈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

浅谈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社会道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处于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敬业、奉献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公德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
道德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一个民族永久不衰。
因此探讨当今社会出现道德滑坡背后的原因及提出及时有效地解决途径是极为重要的。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
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救赎道德,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一、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能量的空前积聚,物质文明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伴随而来的却是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全球化、生产生活方式的网络化、以及经济市场运行的非规范化。
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不确定感,而这种不确定感在公共道德领域慢慢演变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种危机——道德危机。
我国公民的道德现状如何呢?实事求是地说,问题十分的严重,在现今的中国,很少有人去关心社会和他人,品德正直、忠于自己见解、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仗义执言的人越来越少。
而损人利己、见死不救的人却大有人在。
这已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各种媒体发出的“道德滑坡”的惊呼,也透露了统治当局从上到下无法掩饰的忧虑和无奈心态一方面,公民的思想道德危机严重,表现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
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和解决路径

浅析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和解决路径————————————————————————————————作者:————————————————————————————————日期:浅析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和解决路径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与世界接轨程度的不断加深,不经意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社会道德体系的不良风气已暗潮涌动,由此导致道德滑坡的出现,其所带来的恶劣的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下面就从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和解决的路径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社会道德的断层,金钱崇拜填补道德真空。
建国初期,中国始终在搞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与建设相生,整顿与生产相伴。
刚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被解放的人民群众带着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之中。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极其单纯,大家并不认为经济收入少、加班加点不对;相反,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分外工作。
可以说,为了工作人们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近乎疯狂。
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以传统的和当代的道德观自觉地抵制着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人耳目一新。
面对突然的变化、繁杂的环境、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反差极大的生活,人们来不及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没有时间去做本质上的深入的分析,而是简单武断地否定过去的体制,顺带的全盘否定了过去的道德观。
我们思想领域旧的东西被丢掉,而新的东西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社会道德出现了断层。
在社会道德出现断层和真空时,金钱的作用却被无限的夸大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渐渐在人们心中蔓延。
对金钱顶礼膜拜的人们不顾道德甚至法律约束,去疯狂追求他们崇尚的利益。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也使得在这样的大环境成长起来的人们跟着变得更加现实。
以至于我们现在教育子女都经常会说:“现在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将来就可以找个好工作,挣很多钱。
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问题: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答:一、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
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近些年,我国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却人言人殊。
有的人认为道德的衰败是因为丢掉了传统文化。
社会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牵涉到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会资源的占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一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仅靠弘扬儒学所能奏效的。
出现道德高标准与实际的低水平的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这个体系没有精神约束和法律约束之外,其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
由于公众道德的集体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使得这个社会变得多疑。
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今社会上欺诈善意、透支爱心的行为并不鲜见。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每天赚500块的假乞丐都是这类的典型。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就丧失了信心,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虽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但是也有更多的正面现象。
感动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我们也知道,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那么多爱心人士去慰问、去捐款捐物、去献爱心,佛山市280名市民还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这说明“向善”仍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天性,是社会的主流。
二、那么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呢?(一)从道德的社会性出发重建美好道德?首先,促进经济发展,为重建美好道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
从根本上说,道德危机是道德权威性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人们的道德判断陷入没有公准、没有客观尺度的道德相对主义。
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一个道德混乱或败坏的国家或社会,其最终必然走向衰败和灭亡。
中国社会道德出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人是自己割断了道德的根,破坏了道德的本。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但全面的反传统思潮与运动又使中国人的精神陷入虚无。
面对现代西方,知识分子对我们的传统彻底丧失了信心,迫切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够立刻享受到西方人所享有的自由以及现代文明的一切成果,于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全盘颠覆传统的思想和社会运动中,其结果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作为维系家庭、社区关系、及职业伦理的功能荡然无存,遗忘了祖先在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道德、规则、价值,精神也就逐渐被掏空,堕入了道德危机的深渊。
二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金钱观。
“不管怎么赚钱,别管我通过什么方法赚钱,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成功,就应该得到崇拜”,“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服从于自我价值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这就是金钱社会的道德现状。
三是法制的不健全成为道德危机的“软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新型的犯罪不断出现,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与之配套,从而导致在道德领域出现盲点。
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屡禁不止,虚拟的网络更是出现一波又一波的“人肉搜索”,人们在网络上毫无忌惮的谩骂,以揭露他人的隐私为悦,这些现象法律上尚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法无禁止皆自由”,法律没有规定不能做的皆可以去做,即使与道德标准不符合,也不会被定义为违法。
四是信仰的缺失是导致道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信仰缺失造成了社会道德危机。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政府宣传阵地丢失;其次,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但贫富差距拉得太大;第三,中国人的价值观缺失。
由于中国政府丢失了宣传阵地,本应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流文化不能占据主要宣传陆地,而是让一些非主流文化纷纷占据宣传阵地。
正值这时,加之了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拉得太大;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无释放之地,因此非主流文化必然乘虚而入,占据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部,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再也没有挤身的空间。
二者相加导致中国人的价值观缺失。
致使人民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善恶不明、是非不分,富人只知道吃、喝、远、乐,看不起穷人;穷人仇富心理愈加强烈,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
明显形成了两大阵营。
这两阵营富人对政府用钱;穷人对政府使横,使政府时刻接受双重考验。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摘要: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然而,在这些经济奇迹的背后我们却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
诸如社会诚信问题、社会冷漠度问题等。
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
道德滑坡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建设如同物质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形成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英雄人物辈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一方面是诚信空前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
在一些人眼里,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
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每个人们的处境都处于危险中正是这种潜在危险使得众多的“旁观者”走向前台来关心道德建设的问题。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人格塑造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人格塑造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论文导读:交换化、金钱化的泛市场行为不仅使整个社会陷入道德下滑的尴尬境地,而且也在加速形成一个“唯利无义”的非伦理化的社会环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使传统的道德是非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陷入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机的焦虑之中,感到“精神的流浪,心灵的漂泊”,道德信仰受到了巨大冲击,相应的也导致了公民某种程度上的道德人格滑坡甚至危机。
另外,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塑造具有极强的超自然性影响也不容忽视,认为人离自然欲望与情趣越远,人就越神圣、高尚,以致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荒谬的社会价值观成了一些道学家倡导的理想人格目标,从而使理想人格越来越远离“人格”,而被“神格”。
关键词: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人格,塑造,存在问题,探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和提高。
免费论文网。
迄今为止,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却下降了。
为什么经济水平上去了,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关系及非市场关系的扩张,导致了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经济领域里的传统伦理底线不断被打破,人性扭曲,腐败嚣张,卑恶上升,道德下滑。
这导致了官场、商场、家庭及社会公共领域等弥漫着浓浓的铜臭味,一时间,崇尚奢侈,比阔斗富,追求享乐之风甚嚣尘上。
交换化、金钱化的泛市场行为不仅使整个社会陷入道德下滑的尴尬境地,而且也在加速形成一个“唯利无义”的非伦理化的社会环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使传统的道德是非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陷入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机的焦虑之中,感到“精神的流浪,心灵的漂泊”,道德信仰受到了巨大冲击,相应的也导致了公民某种程度上的道德人格滑坡甚至危机。
当然,这里所说的道德人格危机,其实是指个体道德人格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异化、扭曲的现象,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德危机浅析
中国一向自认是世界上最文明、最讲道德的国家,目前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究竟怎么样呢?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推移,国人渐渐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日益下滑,人心不古。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至少自7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80年代初所说的信仰危机、文化危机、90年代所说的人文精神危机、诚信危机,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危机、道德危机,正是中国人精神世界土崩瓦解过程的写照。
不过,一旦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精神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开始寻找重建精神家园的途径。
实际上,我们今天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新问题,古哲先贤们早已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
要维系这个社会,使这个社会不至于崩溃,的确是需要某种最低限度的道德。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以为孔子所提的这个信条很崇高,其实它是从人的本能出发的。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毕竟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我们社会的道德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准,如果我们都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私哲学,那么当我们碰到灾难时,恐怕只能在“没有爱的荒原、没有情的沙漠”里自生自灭,痛苦的死去。
让我们再回到孔子,听听孔子怎么说,孔子在说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后,又说了一句建立在朴素人性上的大实话:“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你要想别人帮你,你也要主动去帮别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利互惠嘛。
现代人类道德危机的症结何在呢?从表层上看,可以说是“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服从于自我价值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而在“自我为中心的道德价值观念中,一切都被置于从属的手段或工具性的地位”。
我认为这种道德意识结构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真正宗教信仰的缺失,真正宗教精神的失落。
信仰的失落使个人无法找到“终极关怀”,人于是就变得现实,“金钱才是一切”。
可以说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仰的缺乏看成是人类道德危机的深层原因。
而对于中国人为什么陷入道德危机,以下是几
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一、全民拜金:目前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催生道德的堕落。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到处都是拜金主义。
二、道德沦丧:中国社会现在是道德沦丧。
有人说: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不是台湾,更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公民道德的沦丧!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已岌岌可危。
三、应回归道德传统:现在中国的道德肯定应该回归中国的传统,不提升道德观念不行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古到今,道德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牺牲自己以利他人,牺牲个人以利整体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道德宣传比任何别的国家都响亮。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当下的中国正在讨论的却是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去建设更高的毫不利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这个时代,传统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没有能力、也不被允许寻找多样的、可能是更有价值的生活样式,整个社会都挤向了商业化的独木桥,财富成为衡量一切的惟一指标。
商人固然应当追求效率和利润,商人也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市场也是社会运行机制中基础之一。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普遍地具有商人的心灵,如果商业法则支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则这个社会就必然是一个坏社会,每个人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在算计,人们的心灵必然狭隘、只关心自己,而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而一个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生活样式、生活目标、人们的价值多样的社会。
当下所需要的,乃是全社会形成一种重建中国人的精神的自觉意识。
中国人需要具有充盈的心灵。
在经历了百年的心灵飘泊、精神虚无、因而也是“野蛮化”之后,中国人需要重建精神,从而实现一次“再文明化”。
在这里不得不提,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少部分知识分子如何的憎恨于丹,但是,她给中国人民的心灵鸡汤和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
一旦人们从权力的控制下获得自然的自由,则人们会本能地寻找一种更为正当、更能赢得尊重的生活;一旦人们剔除了对传统的怨恨、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文化,也可以悠远的历史接上脉,滋养健全的道德、价值和生活方式,安顿中国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