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上海市崇明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海市崇明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崇明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8.12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杜鹃声里斜阳暮。

(北宋·秦观《·郴州旅舍》)(2)吾师道也,?(唐·韩愈《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

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审美救赎何以可能潘知常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

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

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

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精品】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常人岂可“无法”徐建融①20世纪前期的中国画坛,画家画的“写实”与文人画的“写意”之争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迄今学术界对此仍多有评论,大抵以倡“写实”、斥“写意”为非,指其“全面否定文人画以至中国画”,而以坚守“写意”、摒弃“写实”为是,以为这才能坚决捍卫并弘扬文人画也即中国画。

近读9月25日“笔会”躲斋先生《鲁迅与文人画》一文,提出鲁迅先生既否定文人写意画,又允肯陈师曾、齐白石的文人写意画——这一视点,可以提供我们对当年这场论争以新的认识。

②“存形莫善于画”。

造型,是绘画之所以为绘画的本质属性,中国画也不可能是例外。

而所谓造型,即以客观为对象的物我交融,以形似为前提的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所以,它的基础是客观形似。

这就是所谓“写实”,其实质决非真实的再现复制,而是典型地拉开与真实的距离。

唐宋时期的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作画家画,便是在这上面用功夫,是谓“画之本法”。

要想成为画家,必须过造型这一关。

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光凭过客观形似的造型关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交融。

而一旦成了优秀的画家,他对于客观形似的造型反而会有所不逮。

③明清时期勃兴的文人画也即“写意”画,它改变了中国画的造型本质,而以笔墨为中心,对于形象的塑造,它注重的是主观和神似,而不再是客观和形似,这样的形象,区别于“写实”,又称“意象”。

文人画家则又称“利家”,以区别于专业画家的“行家”,他的用功,主要也不在“画之本法”的造型,而在“画外功夫”的诗文、书法。

但问题是,过不了造型关,却拥有极高“画外功夫”的偏才实在少之又少。

所以,就如用钱锺书等个别人的成就,来否定高考、取消高考,大学的教育一定沦于“荒谬绝伦”一样,一旦用董其昌、石涛等个别画家的成就,来否定造型、取消造型,中国画的发展也一定沦于“荒谬绝伦”。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2)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陈情表》)(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精神。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内容是小明围绕“词语的语体色彩”准备写作语言札记收集的例句,请为他选择语体色彩使用最恰当的一项( )。

(2分)A.全校领导会议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同事,大家好!我谨以个人的名义邀请大家一起来聊聊咱们学校未来的五年规划。

B.公司季度业绩报告:本季度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竞争激烈,加上原材料价格疯长,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C.广播电台儿童广播剧: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它生活在一片广袤无垠的森林之中,每天都在奋力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D.给专家发送的邀请函:尊敬的赵老师,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并为广大师生做主旨演讲。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地表示或逼近高维空间所形成的函数,这种解题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间的互相博弈来产生更优输出,在极短时间内遍历更大的未知空间,为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①需通过大算力来破解多维参数间的逻辑关系②人工智能具有的深度探索优势可以开启远超科学家能力范围的潜在知识域③直接绕开传统分析方法的困境④更为值得一提的是⑤直接获知多维参数及数据中所隐藏的模式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①⑤④②D.④⑤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事实与虚构——论边界》一书的书评,完成第3-7题。

最新-上海市崇明县201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最新-上海市崇明县201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崇明县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龙凤艺术沈从文①民族艺术图案中,人民最熟习的,无过于龙凤图案。

但专家学人中说到它时,最难搞清楚的,也无过于龙凤图案。

因为龙的形象既由传说想象而成,反映到工艺美术造形设计中,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仅仅抄几条孤立文献来印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②还记得年前在报刊上曾看过一篇小文章,谈起龙的形象,援引宋人罗愿《尔雅翼》关于龙的形容,以为怪诞不经,非生物所应有。

其实这个材料的称引,即用来解释宋代人在绘画、雕刻、陶瓷、彩绘装饰、锦绣图案中反映的龙形,也就不够具体而全面。

不仅无从给读者一种明确印象,即文章作者本人,也不能得到一个比较符合当时人想象作成的各种不同龙的形象。

③原来龙虽然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但在历史发展中,却不断为艺术家丰富以新的形象。

即以《尔雅翼》作者时代而言,龙的样子就是多种多样的。

有传世陈容的画龙,多作风云变幻中腾攫而起的姿势。

有磁州窑瓶子上墨绘和剔雕的龙,件头虽不大,同样做得还雄猛有力。

,它是宋式,和唐代胡代风格都不大相同。

最有代表性的,是山东曲阜孔子庙大成殿那几支盘云龙石柱,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即从它脱胎而出,神情可不一样。

至于敦煌宋代石窟洞顶藻井画龙,也有种种不同造型。

上面说的不过是随手可举的例子。

如就这个时代龙的艺术作全面分析,那就自然更加言之话长了。

④历来龙凤并提,其实凤的问题也极复杂,由于数千年来用它作艺术装饰主题更加广泛而普遍,它的形象也在各个时代不同发展变化中。

⑤凤的形象如孤立的只从《师旷禽经》一类汉人记载去求证,也难免以为怪诞虚无,顾此失彼。

要明白它必需就历史上遗留下各种活泼生动的形象材料,加以比较,才会知道凤凰即或同样是一种想象中的灵禽,在艺术创作中却表现多方,有万千种美丽活泼式样存在。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B.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C.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D.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答案】B【解析】A.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用于表达离别之时,不符合。

B.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用于表达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的亲切之情,正确。

C.离开了好久好远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才相信人世间有一种痛苦叫别离,用于伤离别,不符合。

D.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不符合。

故选:B。

考查表达得体,要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要广泛阅读积累,深入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_____,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答,你必须明白这些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免得绕弯子甚至于走错路。

A. 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B. 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C. 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D. 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答案】C【解析】文段阐明:必须明白每种学问的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

空白处上文的陈述对象是“学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可选B项或C项,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曾经许多人都”强调的是过去有“许多人”思考过,而“都曾经许多人”强调的是“问题”曾经经过许多人的思考,再联系下文的“解答”,可确定答案应为“强调‘问题’”的C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长宁嘉定】治生说(清)汪琬①治生之家,未有急于治田亩者也。

劳劳然春而播之,夏而耕之,秋而获之。

惟其家有积谷,然后能够贸易百物。

于是金玉锦绣之货,饮食器用之需,旁及于图书、彝鼎、稀有宝贵之玩,皆可不劳而坐致之,故擅富名于天下。

不幸而有不肖者出,厌其耕获之勤以费也,遂尽斥其田亩以委之于人,尽管有所蓄,已不足以给旦夕而谋衣食矣,况望其致富哉?②为学亦然。

举凡诗书、六艺、诸子百家,吾所资以为文者,亦如富家之有田亩也,故必惫精竭神以耕且获于其中。

惟其取之也多,养之也熟,那么有渐摩①之益,而无剽贼②之疵;有心手相应之能,而无首尾舛互之病;浩乎假设御风而行,沛乎假设决百川四渎而东注。

其见于文者如此,那么亦庶几乎其可也。

彼不能力求乎前人而思欲苟营而捷得之,于是取之者少,那么剽贼之疵见;而养之者疏,那么舛互之病生。

以此夸耀于人,与不肖子之弃田亩何以异哉?③《记》曰“无剿说③,无类似。

”必那么④古昔,称先王。

今之学者,可谓剿说矣,类似矣!骤而告之□古昔、先王,不将骇但是疑,哗但是笑,群以为愚且迂者乎?嗟乎!使吾之说而不愚不迂,又何以自异于今之学者?故书此以自勉。

[注]①渐摩:渐仁摩义,即以仁惠浸润着,以节义砥砺着。

②剽贼:窃取他人的陈言。

③剿说:窃取他人的言论而为己说。

④那么:效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以B.乃C.其D.于22.对第①段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列举生活常识,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

B.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从耕种之劳和收成之大两方面来论述。

C.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治田亩者轻松贸易百货的事实来论述。

D.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百货所得都必源于田亩的事实来论述。

23.对第②段画线句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为学不能只是学习前人而轻忽自己的能力。

B.为学若是不随意地经营就能够专门快地有收成。

上海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双调··远浦帆归》)(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3)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以下句子最适合劝诫他的是()(2分)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以下是一份讲座通知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甲)为了更好地向同学们普及健康知识,(乙)提高同学们的防病意识,(丙)我们特邀请专家作题为“健康校园,防患未然”的讲座。

(丁)届时欢迎同学们光顾。

A.(甲) B.(乙) C.(丙)D.(丁)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面“壁”自视潘飞①从物质形态来看,“壁”是砖的累积物,但在某些特有的情境里,它却是话语和情感流泻的媒介。

比如,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修行长达九年,一言不发,出洞时奇迹般地把自己的影子留在了墙壁上。

他在《入道四行观》中将此举喻为“凝住壁观”,意在提醒人们遇到一切境界,心无贪爱取舍,不生烦恼嗔恨。

这一点...足以被新近出版的《壁上观:细读山西古代壁画》所证:死硬的“壁”生发出镜照功能,供人观视自我,感受“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的艺术氛围。

在壁画总量已达上万平方米的“佛国圣地”——中国文物大省山西的那一千余座大小不等的高三语文共7页第1页庙宇中,古代的画工在墙壁上作画,将信仰、敬畏、崇拜、祈祷等精神内涵付诸于笔下,镌刻于墙上,从而令内心所想固凝为永恒之态,便应和了此意。

②普通人往往遇壁则返,但壁画的作画者却将其加以时空层面的延长,比如,墓室壁画、佛教经变画将苦短、有限的人世,向极乐世界、永生永世无限拉长,墙壁仿佛被打通,洞窟穹顶仿佛是对“升天之路”的模拟和神化,冥土之旅亦是人生行路的伸展,生界与死界、此岸和彼岸只有一墙之隔。

崇明区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崇明区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3)王夫之《姜寨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2.按要求选择(5分)(1)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2分)A.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D。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项是(。

)(3分)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 ,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答,你必须明白这些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免得绕弯子甚至于走错路。

A.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B。

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C。

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D。

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文学社会学的“摆渡”罗时进①中国古代诗文,从先秦到唐宋是各种文体的萌生、成长、形成阶段;明清诗文自然也有成长,甚至出现显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与回溯、总结相伴的。

也正因为如此,诗文二体迄于唐宋,内部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多,而至明清则外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几乎所有称之为“外部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唐宋乃至先唐时代都有,但显然不如明清时代那样全面集中、高度呈现,这不免使人好奇.而正如文学内部结构具有相关性一样,外部关系问题之丛生往往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链式的,一是树形的。

前者是问题套连着问题,后者是主要问题旁生出诸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3)王夫之《姜寨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答案】(1).何时倚虚幌(2).何事长向别时圆(3).水调歌头(4).今我来思(5).雨雪霏霏按要求选择2.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D.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答案】B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项是()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答,你必须明白这些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免得绕弯子甚至于走错路。

A. 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B. 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C. 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D. 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空白处上文的陈述对象是学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可选B项或C项,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曾经许多人都强调的是过去有许多人思考过,而都曾经许多人强调的是问题曾经经过许多人的思考,再下文的解答,可确定答案应为强调‘问题’的C项。

点睛:本题属于选句复位题,做好此类题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

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

要形成句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

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

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句式是否一致。

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

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社会学的摆渡罗时进中国古代诗文,从先秦到唐宋是各种文体的萌生、成长、形成阶段;明清诗文自然也有成长,甚至出现显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与回溯、总结相伴的。

也正因为如此,诗文二体迄于唐宋,内部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多,而至明清则外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几乎所有称之为外部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唐宋乃至先唐时代都有,但显然不如明清时代那样全面集中、高度呈现,这不免使人好奇。

而正如文学内部结构具有相关性一样,外部关系问题之丛生往往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链式的,一是树形的。

前者是问题套连着问题,后者是主要问题旁生出诸多问题。

这种复杂状态尤其能够激发出研究兴趣。

因为,如欲抵达明清诗文的本真,理解其文人、文心、文本之感人处,不将诸多外部关系梳理清楚,会多少有些隔靴搔痒。

这也就是自己这些年在明清诗文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主要原因了。

但文学社会学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

我们知道,文学同时属于个人智慧、文本形式和社会结构这三个领域,从任何一个领域出发,都可能抵达文学世界。

不过应该承认,这三者与文学世界不是等距离的,而文学社会学研究较之其他方法更容易发生偏差,罗贝尔·埃斯卡皮在写作《文学与社会》时已经注意到相关问题:真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明显地被忽略了,即使在按照传统方法编写得最好的文学史教材中也是如此。

有时候意识到了社会维数,并试图加以描述,可是,由于缺乏严谨的、专门的方法,因而他们还是经常当了人与作品这个传统框架的俘虏。

历史的深度仿佛在一块两维屏幕上被压扁了;文学事实因此受到扭曲,就同一张世界地图在平面投影上的失真情况一模一样。

在1950年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社会学是学者们最习惯使用的研究方法,这一方面是受到传统的知人论世说的影响,一方面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

知人论世的理念本来很好,是理性而科学性的,也是感性而人文化的,但因为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变得图式化、标签化、简单化了,文学社会学的理论意义也随之耗散殆尽。

新时期初人们一梦醒来时,它不可避免地获得了一个庸俗社会学的恶谥,以至于有学者明确声明:什么方法都好,就是不能容忍社会学方法。

尽管不断有学者将文学社会学与其他国外文艺理论、方法并论加以介绍,为其科学性与可行性辩护,但似乎总难洗白。

在研究过程中,许多研究者的课题高度接近甚或深度切入了文学社会学之要义,却仍然回避这一命名。

命名或可回避,但文学发展的史实无可回避。

研究实践与命名的脱节,还与强调文学学科的主体性有关。

自从文学社会学在欧洲成为一个学派并产生了影响后,他们的一些社会学著作中便往往堂皇地将其作为内容设定了,使社会学的疆域得到拓宽。

虽然对这一学科发展思路无可置喙,但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研究的对象,还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其实,随着学科壁垒的打破,这个问题在宏观文学史意识中早已淡化了。

即使要细究,不少历史学著作中都专论文学家与文学发展,文学研究者以之为自然而然,如果社会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纳入文学,又何尝不可,何损文学的学科主体性、学术自足性呢?今日学术之大、之新,往往由通、由博而生,阐他域以辅文学是好事,反之亦然,其理实不待详辩。

当然,文学社会学是立足文学而借由社会学的摆渡,这与站在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还是有所不同的。

前面用了船到桥头的比喻,不妨还以船来说吧。

文学社会学的船上应该载有文人、文学作品、文学生活——这是一艘由文献与文心构建的文学之舟。

研究它与历史、时代、社会、阶层、制度、家族、社、城市、地理等的关系,犹如讨论行船与气候、航道、水流、风力、崖岸、景观之间的影响,这是文学本体与某些客观环境的诠释与对话,其欲抵达的方向是文学史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而不是其他。

不言而喻的是,文学之舟要航行到目标,需要的动力因素很多,文学社会学只是多种研究方法之一,是研究合力的组成部分,尽管立足于文学,仍不免有偏至性。

这种偏至性决定了它所能够解决的只是部分问题,而不可能是全部;对文学史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起侧翼支持或补充作用,而不能替代他翼之重要作用。

4.第段加点词语隔靴搔痒,在文中的意思是。

5.第段引用罗贝尔埃斯皮卡的话论证文学社会学研究更容易发生偏差,请具体分析这一引用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6. 下列对文学社会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不相符的—项是()A. 文学社会学因为受意识形态左右而使其理论意义耗散殆尽。

B. 文学社会学研究一度出现过研究实质与研究命名的不一致。

C. 文学社会学既是文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

D. 文学社会学对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起到侧翼支持或补充作用。

7. 第段以船设喻,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使自己的论述更加形象生动,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更易于理解。

B. 文学社会学的船应该载有的相关内容,正是其研究的立足点所在。

C. 以行船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影响,形象地说明文学本体相对应的独立性。

D. 形象地说明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阐明文学与社会学之间关系。

8. 试简要概述对文学社会学的论述过程。

【答案】4.不把文学外部关系梳理清晰而想抵达诗文的本真。

5.引用内容中论述有时候意识到社会维数,但是因为缺乏严谨的、专门的方法,以致受到传统框架的俘虏,论述了文学社会学研究容易产生偏差的原因;接着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产生偏差的结果,历史的深度与文学事实都受到挤压扭曲,从文学社会学研究的结果角度证明观点。

6. D7.C8.由自己研究明清诗文侧重的方法引出对文学社会发展的论述,接着通过引用埃斯卡皮的论述论证文学社会学研究更容易产生偏差。

之后论述1950年代文学社会学因被意识形态左右而失去理论意义,这构成此后研究实践与命名之间的脱节的原因之一,接着论述强调文学学科个体性是另一原因,并从宏观文学史意识角度对此加以批驳。

最后,提出文学社会学是立足文学而借由社会学的摆渡的观点。

【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时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还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本题题干要求答出隔靴搔痒在文中的意思,也就是要答出这个词语的语境义。

文中说如欲抵达明清诗文的本真,理解其文人、文心、文本之感人处,不将诸多‘外部’关系梳理清楚,会多少有些隔靴搔痒,这里的靴指的是诸多外部关系,痒指的是明清诗文的本真,隔靴搔痒也就是指没有把文学外部关系梳理清晰就想抵达诗文的本真。

点睛: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语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词语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词语的意思。

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上下文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词语,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

5.试题分析:本题要理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时首先要分析罗贝尔·埃斯卡皮的话谈的是什么内容,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然后说明是如何用罗贝尔·埃斯卡皮的话来证明观点的,证明了什么观点就可以了。

文章第段后半部分先提出了文学社会学研究较之其他方法更容易发生偏差的观点,然后引用了罗贝尔·埃斯卡皮的话,引用内容的重点就是意识到了社会维数,并试图加以描述,可是,由于缺乏严谨的、专门的方法,因而他们还是经常当了人与作品这个传统框架的俘虏,这就阐明了文学社会研究容易产生偏差的原因;接着打了一个比方历史的深度仿佛在一块两维屏幕上被压扁了;文学事实因此受到扭曲,就同一张世界地图在平面投影上的失真情况一模一样这就从文学社会学研究的结果的角度证明了观点。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能力。

D项,对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起……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为文学社会学……对文学史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起侧翼支持或补充作用,应是对文学史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而不是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7.试题分析:C项,说明文学本体相对应的独立性不当。

文中研究它与历史、时代、社会、阶层、制度、家族、社、城市、地理等的关系,犹如讨论行船与气候、航道、水流、风力、崖岸、景观之间的影响,这是文学本体与某些客观环境的诠释与对话,是为了说明研究文学要研究与它相关的某些客观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