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综述
鼻咽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达不同种类的ATP结合盒(A11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如MDRl和BCRP 等,导致其对化疗药物天然抵抗和放射敏 感性差。SP细胞及SP细胞亚群已作为干 细胞深入研究的有力工具.为实体瘤千细 胞的研究和寻找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提供 了重要途径。2007年Wang等1111利用 CNE2鼻咽癌细胞分选出sP细胞.并迸 一步研究证实了此SP具有干细胞特性. 在体内具有强致瘤性、抵抗放化疗作用。 且免疫荧光分析CKl9在SP细胞和NSP 细胞的表达分别为14.5%和5.0%(尸< 0.05)。表明CKl9可能为鼻咽癌干细胞 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 2.2.3分选CDl33+细胞CDl33是一种 新鉴定的特征性干细胞表面抗原.其显 著特点是其表达随着细胞的分化迅速下 调。Singh等l,I首先以CDl33为分子标志 从一系列脑肿瘤分离出TSC。发现 CDl33+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能力、自我 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将少至100 个CDl33+细胞接种到NOD/SCID小鼠脑 组织就能形成与原发肿瘤表型相同肿 瘤.而CDl33一细胞多达l×105个细胞亦 不能形成肿瘤。随后以CDl33为分子标 志从前列腺f121、肝癌【131、结肠癌114】中分离 出了TSC。近来有研究者发现,在舌癌、 喉癌、口底癌和上颌窦癌等头颈部鳞癌 肿瘤组织中仅占细胞总数10%以下的 CDl33+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形成肿 瘤细胞球以及裸鼠体内形成移植瘤,
CDl 33‘细胞则没有这种能力【一7】。2008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Wang
J,C,uo L P。Chen L z,et a1.
cancer
Identification of population cells
鼻咽癌科普宣传PPT课件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放疗
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适用于大多 数患者。
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化疗
化疗常用于晚期鼻咽癌患者,帮助控制癌症扩散 。
化疗的副作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管理。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
对于局限性肿瘤,手术切除可以考虑,但不适用 于所有患者。
此外,家族史和某些遗传因素也会增加风险 。
谁容易得鼻咽癌?
生活习惯
抽烟、饮酒、以及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均可能 增加患病风险。
这些习惯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和诱导基因 突变来促进癌症的发展。
谁容易得鼻咽癌? 地区差异
鼻咽癌在某些地区的发病率较高,例如东南 亚和中国南方。
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系。
鼻咽癌的症状有哪些?
鼻咽癌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包括鼻塞、流鼻血和耳鸣等。
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过敏。
鼻咽癌的症状有哪些? 晚期症状
晚期症状可能包括颈部肿块、体重减轻和吞咽困 难等。
这些症状提示癌症可能已扩散,需及时就医。
鼻咽癌的症状有哪些? 诊断方法
诊断通常通过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活检来 确认。
鼻咽癌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鼻咽癌? 2. 谁容易得鼻咽癌? 3. 鼻咽癌的症状有哪些? 4. 如何预防鼻咽癌? 5.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鼻咽癌?
什么是鼻咽癌?
定义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通常发 生在鼻腔与咽喉的交界处。
这种癌症在东南亚地区尤为常见,尤其是在中国 南方。
手术后的恢复需要合理的护理和随访。
中晚期鼻咽癌的同期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 ( ao h rn el acn ma NP n sp ay g a c rio . C)是我
国南方 和 东南 亚常 见 的上皮源 性 恶性 肿瘤 ,一 直 以 来 放 射治疗 是 鼻 咽癌最 主要 的治 疗手 段 ,近年 来尽 管 在 放 射 治 疗 技 术 和 设 备 上 不 断 更 新 , 特 别 是
关键词 :中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 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R7 9 2 3. 6 文献标识码 :A
Re e r h P o r s o Co c r e t Ch mo a ito i Ad a c d s a c r g es f n u rn e r d ain n v n e Na o h r n e l s p a y g a
Ke r s av cdn sp ay ga ac o ;iodu atc e teay o cr n hmoa i i ; ywod : d a e ao h rn elcri ma r ajv n hmo rp ;cnur tc e rda o n n e h e tn
ajv t h moh rp du a e teay n最 佳 治疗方 式却
难 以确 定 。
其生存率有所提高 。但 由于鼻咽部位较深 ,解剖结 构 复 杂 ,早期 患者 自觉 症状 不 明显 ,故约 23的初 /
诊 患者 已经 达 I/ I I ,单 纯 放 疗 的疗 效 却 不尽 人 IV期 意 ,其 5年生 存率 较低 。 治疗 失败 的主要 原 因是鼻 咽腔 原 发灶 、颈 部淋 巴结 转移 区域 复发 以及 远处转 移 。鼻 咽 癌 是一 种 化 疗 相对 敏 感 的肿 瘤 ,最近 l 0 余年 来 ,肿瘤 界 专家 学者 不断 的寻 找针对 鼻 咽癌 的
鼻咽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鼻咽癌综合治疗水平存 在差异,需加强规范化培训。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加强早期诊断和筛查
提高公众对鼻咽癌的认识,加强早期诊 断和筛查工作,提高早期诊断率。
研究术后复发和转移机制
深入研究鼻咽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分 子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
路。
推广新型手术技术
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广新 型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鼻咽癌相关知识,指导正 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 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 能锻炼计划,促进功能恢复。
05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 指导意义
专家共识形成背景和内容概述
形成背景
基于鼻咽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和临床需求,汇聚多学科专家智慧与 经验,制定鼻咽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
流行病学
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华南、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 ,其中广东省更是全球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此外,鼻 咽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
鼻咽癌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 多数学者认为与EB病毒感染、遗传 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酗酒、食用腌制食品等不 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 物质、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都可 能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咽癌综合治疗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鼻咽癌 外科治疗水平
总结本次专家共识解读核心内容
强调鼻咽癌外科治疗重要性
外科治疗在鼻咽癌综合治疗中占据重 要地位,对于早期患者尤为重要。
鼻咽癌的分期与分型标准

鼻咽癌的分期与分型标准鼻咽癌是一种在鼻咽部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上咽喉的一部分。
它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常见。
准确的分期与分型标准对于鼻咽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鼻咽癌的常用分期与分型标准。
一、鼻咽癌的分期标准1. 美国TNM分期系统美国TNM分期系统是指通过对肿瘤(Tumor)、淋巴结(Lymph 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的评估,将鼻咽癌分为不同阶段。
具体的分期标准如下:- T分期: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进行评估,分为T0至T4期,T0表示无原发肿瘤,T4表示原发肿瘤侵犯颅底、眶内或颞下窝等区域。
- N分期: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进行评估,分为N0至N3期,N0表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N3表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高度明显。
- M分期: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进行评估,分为M0和M1期,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存在远处转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版分期及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版分期及分类标准是中国国内常用的鼻咽癌分期标准,具体的分期标准如下:- 分期Ⅰ期:原发肿瘤限于鼻咽部,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期Ⅱ期:原发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期Ⅲ期:原发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存在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期Ⅳ期:原发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或存在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二、鼻咽癌的分型标准1. WHO分型系统WHO分型系统是国际上常用的鼻咽癌分类方法之一,根据肿瘤细胞的类型和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具体的分型标准如下:- 鼻咽鳞状细胞癌(NPC-I型):占鼻咽癌的大部分,细胞形态呈鳞状,有角化现象。
- 鼻咽未分化癌(NPC-III型):细胞变异严重,无明显分化,通常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 鼻咽非鳞状上皮细胞癌(NPC-II型):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比NPC-III型肿瘤预后良好。
2. WHO-EBV谱系分类系统WHO-EBV谱系分类系统是基于肿瘤细胞对EB病毒感染的差异进行的分类,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鼻咽鳞癌非角化型(WHOⅠ型):与鼻咽鳞状细胞癌(NPC-I型)相似,但不具有明显的角化现象。
鼻咽癌的检测指标

鼻咽癌的检测指标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与其他肿瘤一样,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它与病毒、环境因素紧密相关,也与生物遗传、化学、物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被认为是可以揭开鼻咽癌发生、发展秘密的钥匙,基因药物也有希望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一直就是基因研究的热点。
笔者就鼻咽癌几个重要的相关基因Bcl-2、LMP-1、p53、nm23-H1、p16,简要综述如下。
1Bcl-2基因家族目前已发现的Bcl-2基因家族成员至少有16个,按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如Bcl-2、Bcl-xL、Bcl-w、Bfl-1、Bag-1、mcl-1等;另一类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如Bcl-G、mtd、Bax、Bcl-xS、Bad、Bak、Bid、Bik、Blk、hrk等。
Bcl-2基因家族成员众多,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并且研究较多的有Bcl-2、Bax和Bcl-xL。
Bcl-2基因是迄今研究最深入的凋亡调控基因之一,Bcl-2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上,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Bcl-2蛋白的高表达与特异性的t(14;18)(q24;q21)染色体易位有关。
许多实验表明,Bcl-2基因主要抑制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寿命。
目前认为Bcl-2抗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种1:作为细胞器的膜稳定蛋白,保护质膜不受过氧化物损伤;抑制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内质网中Ca2+的释放,改变细胞器的Ca2+以抑制凋亡;拮抗凋亡促进基因Bax,抑制和阻止细胞色素C对caspase-3的活化;调节p53蛋白、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等蛋白延缓细胞凋亡。
Bax含有6个外显子,编码三种蛋白质:Bax-α、Bax-β、Bax-γ。
Bcl-2和Bax序列有45%的同源性,在体内Bax可形成同源二聚体Bax/Bax,当Bcl-2高表达时,可与Bax竞争,形成Bax/Bcl-2异源二聚体。
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的研究进展

予同期化 疗有关。近年来 , 与传 统的 P F方案 [ 类 + 铂 5一氟
尿嘧啶 ( u ruai 5一F ] 比 , 入 紫杉 醇类化 舍 物 的 l f oorc , l U) 相 加 治 疗方案疗效更显优势 , 来越 多的诱 导化疗研 究在 临 越 床 开展 。本文就鼻咽癌诱导化 疗的研 究进展 作一综述。
者 , , 20 以 0 8分 期 标 准 则 为 Ⅲ 、 Ⅳa期 ( 12 23 T —N M0
广 西 医科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放 疗科( 南宁 5 0 2 ) 30 1
鼻咽癌 高发 于 中 国南方 地 区,0 8年全 国鼻 咽癌 的发 20
病 率在 中国所 有 恶 性肿 瘤 中排在 第 1 1位 , 男性 发 病 率 为
骨 髓抑 制 等 不 良反 应 , 者 耐 受 能 力 更 差 , 分 患 者 不 能 完 患 部
期 即可以通过观 察肿 瘤的缩小程度 , 判断使 用的化 疗方案是
否 敏 感 有 效 , 到 体 内 药敏 试 验 的效 果 , 趋 向 个 体 化 治 疗 , 达 更
并 为制 定合理有 效的化疗方案提供 临床依 据。
2 诱导化疗的适用范 围
2 1 年 N C 头颈 部 肿 瘤 临床 实践 指 南 中提 出 , 。 , 01 CN TN ~
M。 T 一N M。 鼻咽癌患者 可选择 同期放 化 疗或 诱导 和 2 0, 的
化疗联合 同期放化 疗的 治疗方案 , 管如此 , 尽 同期 放化 疗是
首 选 的 I类 证 据 , 而诱 导 化 疗 联 合 同 期 放 化 疗 仅 仅 是 作 为 3
类证据 , 其作用仍存在很 大争议 。而在 临床 实践 中, 导化 诱 疗联 合 同 期 放 化 疗 主 要 应 用 于 局 部 晚 期 鼻 咽 癌 患
《2023版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鼻咽癌病理类型与分期
病理类型
鼻咽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鳞状细胞 癌最为常见。
分期标准
鼻咽癌的分期主要依据TNM分期系统,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淋巴结转 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情况等因素。根据分期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 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02 诊断方法与评估
重离子治疗
重离子射线具有更高的线性能量传递和更强的生物效应,对于某些对光子放射治疗不敏感 的鼻咽癌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疗效。然而,重离子治疗设备昂贵、技术复杂,目前尚未广泛 应用。
放射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口腔炎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 剂;出现皮肤破损时,可使用抗生素软膏 预防感染。
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及挑战
靶向治疗药物
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这 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 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研究进展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在鼻咽癌的 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 药物已经获得批准上市。
挑战与问题
尽管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 性的产生、药物价格昂贵等。
加强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提高患者的社会 支持度。
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如定期随访、健康咨询等,以便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THANKS
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出现口腔溃疡时,可使用口腔黏膜保护 剂和促进愈合的药物。
放射性中耳炎
张口困难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挖耳;出现听 力下降或耳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并 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从放疗、化疗、手术、中医药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对鼻咽癌进行研究,鼻咽癌治疗多以放疗和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其他疗法。但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探求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是当前鼻咽癌临床的首要任务,以最佳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鼻咽癌;治疗;研究进展 [概述]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发病率以广东省最高,有“广东癌”之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1。国内所见最小年龄3岁,最大为86岁,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而大多数在40-60岁。鼻咽癌的特点是发病部位隐蔽,原发源很小,局部症状不明显,却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人常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就医。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中医药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方法,其中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 1 放疗 放疗是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单纯放疗对早期鼻咽癌有良好的控制,下面重点介绍两种新的放疗方法。 1.1三维适形放疗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3DCRT的优势在于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给予病变(靶区)更高剂量的适形分布,从而提高病变(靶区)的剂量,减少对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治疗增益比[1]。但是,由于目前临床治疗仍主要应用于后程三维适形照射,优点是先给予常规面颈野照射,可使亚临床病灶不易遗漏,缺点是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虽然比常规、传统照射方法减少,但仍受到相当高的剂量照射。因此,如何更好地优化3DCRT和常规放疗结合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3DCRT是采用非调强的正向设计和实施计划,在鼻咽癌的照射中优势比不上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尽管如此,3DCRT优势仍较常规照射好,更符合现代放疗的要求,靶区的适形分布、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对周围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保护要优于常规照射。 1.2 调强适形放疗(IMRT)
IMRT的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放疗技术上的一个重要革新。IMRT采用的是逆向设计和实施计划,是传统正向设计过程的颠倒,设计者根据治疗要求确定剂量分布,然后通过逆向治疗计划计算出治疗的各种参数,从而得到一个治疗方案。IMRT可通过物理补偿器、静或动态多叶光栅等特殊的工具调节放射线的剂量强度,补偿射野半影的影响,使靶区外剂量锐减,因此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敏感器官。多个剂量学研究已经证实IMRT较二维放疗(2 dimensional radiation therapy,2 DRT)、3 DCRT具有更佳的剂量学优势[2]。IMRT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在同一次治疗IMRT可以给予不同区域不同剂量照射。在给予预防区传统剂量照射时给予肿瘤区更高剂量照射,即同步加速放疗(simultaneousmodulated accelerated radiotherapy,SMART),以获得更佳的放射生物学效应。由于鼻咽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鼻咽癌放疗应选择IMRT,IMRT可以明显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 2 化疗 化疗可抑制照射野以外的肿瘤病灶尤其是微小转移灶肿瘤细胞生长,与放疗还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化疗的运用策略包括诱导化疗、同时期放化疗、辅助化疗及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下面重点介绍同期化疗和诱导化疗: 2.1 同期化疗 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对于临床早期鼻咽癌采用单纯放疗疗效较好,而局部晚期的患者采用同期化疗较单纯放疗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成为标准治疗模式,顺铂(DDP)仍是作用较肯定的药物。1998年,Intergroup study 009试验首先报道了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3周期DDP 同期放、化疗加3个周期(5-FU 加DDP)辅助化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较单纯放疗组提高了31%(分别为78%和47%)[3]。针对亚洲人群的来自香港地区的NPC9901 [4] 实验报道了1999-2004年间348例患者中65%完成了所有6个周期的化疗。同期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3年无失败生存率及局部区域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72%、62%和92%、82%。但同步放、化疗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NPC9901实验报道同步放、化疗组不仅急性反应增加(84%、53%,p<0.01),晚期毒性反应也明显增加,表现为耳毒性(14%、8%)、周围神经毒性(2%、0)、内分泌功能障碍(4%、1%),毒性反应主要为3级。但由于目前报道的同步放、化疗研究的放疗技术仍为常规照射,由于IMRT较常规放疗毒性下降,应用IMRT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是否有更好的耐受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同期放、化疗研究仍是今后的热点。 2.2 诱导化疗 诱导化疗是放疗前使用的化疗。传统的观点认为2个疗程的PF(DDP加5-FU)诱导化疗被广泛接受,近年由于多西紫杉醇(TAX)的加入,TPF(TAX加DDP加5-FU)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头颈部癌取得了较PF方案更高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使其成为目前NCCN指南推荐的晚期头颈部癌诱导化疗的一线方案。纵观近5年来国际上报道的头颈肿瘤Ⅲ期临床试验,其中有2项涉及到TPF方案的诱导化疗。TAX323和TAX324 [5 ]2项Ⅲ期临床试验,主要是针对局部晚期恶性头颈肿瘤诱导化疗,均显示了TPF方案生存方面的明显优势,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毒性。 3 手术 鼻咽癌的临床手术治疗应用已有较长时期,疗效较为显著,鼻咽癌5 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已经达到81.7%~85.0%,5 年生存率为75%[6]。 鼻咽癌颈部残留或复发手术适应证为[7]:①原发病灶已控制;②根治性放疗后3 个月颈部淋巴结残留者;③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且有病理证实者;④颈总动脉未有侵犯;⑤无远处转移;⑥无手术禁忌证。郭筠芳等[8]研究指出原发于鼻咽顶前壁的巨大I 期鼻咽癌首选手术治疗, 近期疗效好,可以避免放疗副反应。武林旺等[9]应用超级伽玛刀治疗鼻咽癌患者57 例,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4.73%。 4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的机制包括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和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等,诱导细胞凋亡仍是大多数中药抗鼻咽癌的共同途径[10]。 4.1 中医病机 鼻咽癌属中医学的“失荣”、“上石疽”、“恶核”、鼻渊”等范畴, 多数古代医家认识到鼻咽癌发生的原因是正气亏虚, 肝郁化火、结痰、生癖是基本病机特点, 其中火毒痰癖“虚”是其病机的关键。 4.2 辨证论治 临床上, 各个医家对鼻咽癌放疗后表现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同, 临床分型及治法也不尽一致, 但辨证施治原则相近, 结果均显示中医药辨证治疗减轻了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5 基因治疗 基因技术治疗鼻咽癌包括有抑癌基因疗法、免疫基因疗法、自杀基因疗法、多耐药基因疗法、促凋亡基因疗法及其他基因疗法。下面给予介绍: 5.1 抑癌基因疗法 抑癌基因是一类调控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表型表达的基因,正常情况下起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当其不能表达,或者当其产物失去活性时,可导致细胞癌变。目前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主要有p53、p15、p16 等基因。抑癌基因p53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被认为是“细胞卫士”,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对于放疗的敏感性依赖于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位置,G1期有一定的抵抗性,S 期最低,G1 /S 边界及G2 /M 敏感性最高。抑癌基因p15 是细胞周期的一种负性调控因子,可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 期,抑制细胞无限增殖,防止细胞增殖失控向肿瘤性增生转化[11]。p16 基因是一种重要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其编码的抑癌蛋白p16 蛋白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 的抑制因子,能阻止细进入S 期。p16 抑癌基因的缺失可能是导致放射抵抗和放、化疗高失败率的原因[12]。 5.2 免疫基因疗法 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相关疗法主要有白细胞介素2 ( interleukin-2, IL-2) 、IL-12、EB 病毒膜潜伏蛋白1等。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IL-2 又称为T 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T 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诱导具有细胞毒样活力的杀伤细胞,诱导及增强杀伤性T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等。IL-12即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能促进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及产生干扰素,故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刘世喜等[13]通过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动物实验发现, IL-2 基因和IL-12 基因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和机体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加强放疗的抗肿瘤效应。 EB 病毒在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其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 在EB 病毒的转化致瘤机制中的作用尤其重要,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陈燕等[14]用鼻咽癌细胞株CNE1 转染EB 病毒潜伏膜蛋白1 后发现其放射敏感性显著增高。 5.3 自杀基因疗法 自杀基因疗法又被称为基因介导的酶解药物前体疗法,主要通过将外源性的自杀基因转导入肿瘤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可将无毒的前体药物转化为有毒的物质,从而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 pAdKDR-tk /GCV) 自杀基因系统、胞嘧啶脱氨基酶基因( cytosine deaminase,CD) /氟胞嘧啶系统、yCDglyTK 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 ( 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 等) 。pAdKDR-tk /GCV 是腺病毒介导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启动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系统结合丙氧鸟苷的自杀基因系统,其能在肿瘤靶细胞中高度聚集并表达,重组腺病毒表达的含激酶插入域的受体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而阻断含激酶插入域的受体的信号转导,从而杀伤靶细胞使肿瘤缺血而死亡。Qiu 等[15]将pAdKDR-tk /GCV 系统转入裸鼠体内,同时辅以局部放疗,结果显示,基因治疗联合放疗肿瘤抑瘤率较单一放疗或基因治疗组均有明显提高。 胞嘧啶脱氨基酶基因( CD 基因) 存在于许多细菌和真菌中,氟胞嘧啶在微生物体内被CD 代谢成氟尿嘧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氟尿嘧啶既可以直接杀伤鼻咽癌细胞,又可以增加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16]。yCDglyTK 能使肿瘤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增加,已有研究显示放射治疗联合CDglyTK/GCV + 氟尿嘧啶对鼻咽癌的杀伤作用较单独放疗和自杀基因治疗效果更好,基因治疗和放疗具有协同作用,yC-DglyTK 的强抗肿瘤作用可使其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自杀基因[17]。 HIF-1 存在于大部分人体组织内,是目前反映肿瘤缺氧情况的潜在内源标志物。抑制放疗后HIF-1的活化可使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强[18]。 5.4 多耐药基因 多耐药基因1 ( 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 编码磷酸糖蛋白P-gp,它的过度表达是产生放、化疗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任庆兰等[19]对Mdr1 反义寡核苷酸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研究显示,Mdr1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了Mdr1 基因的表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