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式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动作名称

一、太极起势二、金刚捣碓三、懒扎衣四、六封四闭五、单鞭六、白鹅亮翅七、斜形八、搂膝九、拗步十、掩手肱拳十一、高探马十二、左蹬一跟十三、玉女穿梭十四、云手十五、转身摆莲十六、当头炮十七、金刚捣碓十八、收势

动作歌诀:起势捣锥懒扎衣封闭单鞭鹅亮翅斜行搂膝拗步连

肱拳探马蹬跟一穿梭云手摆莲脚头炮捣锥收势了

教学口令:

第一式起势

1. 并脚站立

2.开步(提-开-落)

3.两臂前掤

4.屈膝按掌

第二式金刚捣碓

1.右转松沉

2.左转前掤

3.右转平捋

4.提膝出步推掌

5.马步下捋

6.弓步分手

7.虚步前合-起-落

8.提膝举拳9

震脚砸拳;

第三式懒扎衣1.旋腰十字2.提膝按掌3.出步切掌4.右转茶壶

第四式六封四闭1. 缠腰搭腕2.下捋左转上棚3.右转按掌收脚

第五式单鞭1. 缠手抽丝2.提膝出步3.转体击肘4.回转搭腕5,弓步分手

第六式白鹅亮翅1. 左转交掌2.上步插掌3.跟步分掌

第七式斜形1. 左转砍掌2.右转提膝3.出步推掌4、马步合掌5.弓步搂推6.右转开掌7.松合转正

第八式搂膝1. 松沉前合2.收脚提掌

第九式拗步1. 推掌下捋提膝2.上一步3.上二步上三步交掌

第十式掩手肱拳1. 左移开掌2.右移蓄拳3.蹬腿转腰顶肘发拳

第十一式高探马1. 旋腰下合分掌2.旋腰撤步上合分掌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1. 收脚交掌2.开脚开掌3.提收脚交拳4.蹬脚开崩拳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1.合分掌右转虚步

2.手脚提震

3.收脚交掌

4.蹬脚开崩掌

5.跳步穿掌-架掌插脚-转体捋掌第十四式云手1. 掤掌出脚2.叉步左云- 出步右云3.叉步左云-出步右云4.叉步左云第十五式转身摆莲脚1. 转体提膝2.出步推掌3.弓步下捋4.旋腰摆莲

第十六式当头炮1. 撤步前棚2.右转后捋蓄拳3.左转发拳

第十七式金刚捣锥

1.右转后捋

2.左转马步下捋

3.弓步分手

4.虚步前合-起-落

5.提膝举拳6震脚砸拳;

第十八式收势1. 开掌捧气2.按掌沉气3.直立收脚

陈氏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有:

1. ?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

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

2. ?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

3. ?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

4. ?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

5. ?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讲解: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间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此动呼气。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目视左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掤,目视左前

方。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上下相合。切忌弯腰突臀。此动吸气。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

右后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左前开步,两手向右上掤,形成对称。此动吸气。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平。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 度,两手

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 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移重心,手前掤要协调一致。塌腰旋裆,裆走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圆,掤劲不丢;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有一定距离。左膝与左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圆活。次动先吸气后呼气。

动作六: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左手心朝下。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时,要屈膝松胯,轻灵自然,稳重,两手与身体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吸气。动作七: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与身体间距8-10 厘米,有圆掤之感;随落拳腰劲下沉。此动呼气。动作八: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左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旋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 提腿时,身体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支撑要稳。此动吸气。

动作九: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右拳顺缠下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屈膝松胯,气沉丹田。此动呼气。第三式:懒扎衣动作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掤于头右侧,左手逆缠下按至左胯侧,目视左

要求:右拳变掌上掤时,先塌腰旋转,以身催手,弧线上掤,与左手下按配合,形成开劲。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横开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方。

要求:手合脚开同时进行并协同一致,手到脚到,开步要轻灵自然。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掤,目视右前方。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左肘掤劲不丢,右腋不能夹死,有圆虚之感。此动吸气。动作四: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外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与眼平;左手顺缠经腹前至身体左侧,变逆缠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腿,眼随右手转视

要求:开右手时,以腰催肩,劲到松肩,以肩催肘,劲到沉肘,略坐腕,劲贯于指尖。松胯塌腰,开裆贵圆,右实左虚,右膝与脚跟上下对照,不能前倾、后倒、外撇;左腿挺而不直,膝微屈,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此势继续吸气。

第四式:六封四闭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前引下沉

, 目视右手中指端。

要求:左手与右手相合时,与身体右转、重心右移相结合,两手坐腕接劲。此动吸气。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扌履,目视右前方。要求:下扌履时,重心下沉,塌腰,两手合劲不丢,加外掤劲。此动吸气。动作三: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重心右移,目视左前方。要求:扌履时,两手不能偏后,右臂掤劲不能丢,此动吸气。

动作四:上动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左肩前,身体略右转,目视右前方。

要求:在由扌履变按时,两手下扌履上合,均由裆腰左移右旋,松肩沉肘,旋腕转膀,使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转折顺遂。此动继续吸气。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

20 厘米处,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要求:双手下按时,要松胯塌腰,松肩沉肘,两手合力随身体下沉要协调一致。此动呼气。第五式:单鞭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朝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

要求:两手旋转时要圆活,不能有抽扯之形。此动吸气。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转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走弧线,腕向上提与肩平,左手心朝上,随身转下沉于腹前,左肘掤劲不丢,目视右手

要求:右手变勾手上提时,随身体旋转,塌腰、松肩、沉肘,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此动为开,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左手不动,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切忌弯腰突臀。此动为合,吸气。动作四:接上势,右腿支撑重心,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立身中正,掤劲不丢。此动为开,呼气。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掤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外下弧线,旋转移动,左膝不能超出左脚尖;左手外翻时,不能挑肩架肘。此动吸气。动作六: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前方要求: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两臂与两腿有上下相合之意。

此动为外开内合,呼气。

第六式:白鹤亮翅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左转,左脚尖外摆,右手勾手变掌,双手顺缠交叉合于胸前,左手手指朝上,手心朝右;右手手心朝上,指尖朝前上,目视右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到左腿,上右步,右手微顺缠外加掤劲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右移,两手同时逆缠外开,左手下按至左膝上方与胯平,手心朝下;右手上掤,手心朝外,两臂成半圆弧形。左脚上步收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目视前方第七式:斜形动作一:接上势,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右手顺缠,松肩沉肘,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

要求:以身带手,催动两臂转动,如风摆杨柳一样。此动吸气。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右脚尖右摆,左脚跟着地,左膝里合,左手随转身由左后向右上划弧,

合于鼻前中线,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缠划弧下按于右腿外侧,手心朝下,目视左前方要求:两手转动时,以腰为轴,顶劲领起。此动呼气。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两手向右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要求:两手上掤,身体下沉,右腿支撑重心,屈膝松胯,上下相合。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下沉,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开步时,两手上掤, 腰劲下塌,上下对称。此动呼气。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顺缠向后环绕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与移重心要协调一致。动作六: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

于胸前,目视前方要求:左手上提,手腕放松领劲。动作七: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

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呼气。

第八式: 搂膝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后顺略上领,再变顺缠下合于左膝上方,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两手如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要求:重心走下弧后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此动吸气。第九式: 拗步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右逆缠左顺缠后下履,左腿屈膝提起,重心在右腿,目视前方要求:下扌履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相合,右腿要稳。此动呼气。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右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同时两手左逆

右顺缠,向上向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扌履,要与身法自然结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沉时呼气。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下按,右手逆缠向前推出;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步法稳重,上步轻灵自然。此动先呼气后吸气动作四:接上势,右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下沉,右

手前推,目视前方要

求:上步如猫行,轻灵自

然。

动作五:接上势,右脚尖外摆,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随上步自左向右转体

90 度;右手逆缠下沉,左手顺缠上翻划弧经左耳变逆缠,与右手交叉合于胸前,重心偏右腿,目视前

方。

要求: 移重心上步时,身体不能上提,两手交叉,掤劲撑圆,立身中正。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第十式:掩手肱拳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逆缠自下向左右分开,目视前方要求:两手分时,以身带手,沉稳圆活,此动接上势,继续吸气。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右移,身体略右转,右手顺缠上翻变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缠

变顺缠,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要求:握拳合劲时身体中正下沉,松垮屈膝,劲合于右腿,蓄劲待发。此动吸气。动作三:接上势,右腿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劲,目

视右拳前方要求:发劲时,拧腰转裆,将右拳突然冲出,前拳后肘,对称发力,完整一气。第十一式:高探马动作一: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右转,两拳变掌,左手逆缠前掤, 右手逆缠下分,目视前方要求:手臂分开时,随裆腰旋转,身法中正,两臂掤劲不丢,有支撑八面之势。呼气。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脚尖内扣;右手顺缠外翻至身体右侧与肩平,再变逆缠

合于右肩前,左手顺缠里合。目随右手旋转,再视左前方要求:右手外翻上掤旋转时,要开胸松胯,有开中寓合之势,此动吸气。动作三: 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在右腿,左脚向左后划弧,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

松肩沉肘,顺缠向右侧推出;左手顺缠收至腹前与脐平,手心向上,目视右前方要求:推右掌要随转体,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动作一:接上势,左手逆缠外掤,右手先顺缠略里合再逆缠与左手同时外掤, 两手心均朝外;同时,

重心移到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动作二:接上势,两手握拳,顺缠里合于腹前,拳心向里;同时,左腿屈膝提起,脚尖放松,悬于

裆内,目视左前方要求:身体下沉,提腿,屈膝松胯,上下相合,两肘外掤, 蓄而待发。此动吸气。动作三:接上势,右腿支撑重心,身体略右倾,左脚用腰裆弹力向左侧平蹬与腰平。两拳分别向左右冲击,力贯拳面要求:右腿支撑要稳,左脚和左右拳要同时发劲,要“缩身如猬形,吐气贯长虹”。此动呼气。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动作一:接上势,左脚落地,两拳变掌顺缠合于腹前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左移,身体右转,两手随之右转掤于胸前,立掌,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右膝外摆,左脚尖内扣随身右

转。目视前方要求:转身时要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掤于手。此动先吸气后呼气。动作三:接上势,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两手双逆缠下合,目视前方要求:随身体下沉,两手下按,切勿弯腰。此动接上势下沉呼气。动作四:接上势,两手顺缠迅速向上领起,双脚随之上纵离地,目视前方要求:以手领劲,周身一致,上纵轻灵。此动吸气。动作五:接上势,双震脚落地,双手逆缠随之下按,目视前方要求:震脚落地,两手下按要沉重有力,完整一气,立身中正。此动呼气。动作六:接上势,两手逆缠上掤,右腿随之屈膝提起,目视前方要求:手掤提腿,立身稳重,周身合一,内劲团聚不散。此动吸气。动作七:接上势,重心在左腿,身体迅速左转,右腿里合外蹬,右掌逆缠前推,左手逆缠,向左后

发肘劲,目视右前方要求:将周身团聚之劲,迅速贯于右脚、右手和左肘,左腿独立稳重。此动呼气。动作八:接上势,右脚跨步落地,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微右转,左掌略下沉,目视前方要求:此势为窜跳的过渡动作,右脚落地即起,用右脚前掌弹地蹬起前跃,此动先吸气后呼气。动作九:接上势,右脚蹬地弹起前纵,身体在空中向右旋转180 度,左手逆缠向左猛推,右掌向右

开,左脚先落地,右脚从左脚后插过,脚尖着地,目视左侧要求:此势为下势过渡动作,练习时可以不停,落地轻稳,身法中正。动作十:接上势,身体右转180 度,重心移至右腿,左腿随转身里合;同时,两手随转体左顺右逆由左向后转扌履, 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身时,身法下沉,两手掤劲不丢。此动吸气。第十四式:云手动作一:接上势,右手顺缠里合于腹前,掌心向左,左手逆缠里合外掤于左肩前,掌心向外:同时,左脚向右后插步,脚尖点地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脚踏实,提左腿向左前方横开一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同时,右手逆缠外翻上掤, 左手顺缠走下弧,里合于腹前。目视左前方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由顺缠变逆缠,划弧外翻上掤,右手变顺缠里合于腹前;同时,重心移至左脚腿,右脚插步于左脚左后方,目视左前方

要求:云手以腰为轴,两手在体前分别向左右两侧划弧,如车轮滚翻,上下往返。开一插一为一步,共四步,也可根据场地灵活掌握。

第十五式:转身双摆莲动作一:接上势,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向后方扌履;身体先以左脚跟为轴,再以右脚跟为轴向右后旋转180 度。右手位于胸前中线,掌心朝右上,左手拉于左肩前,掌心向上,目视左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右移,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向左前方开步:两手向右后方掤, 目视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左移,两手由后转为走下弧向前合劲,合于右腰侧,目视前方动作四:接上势,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左走下弧向上,再向右摆击,两手掌向前与右脚外侧击拍相合,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时,身法下沉,两手掤劲不丢。此动吸气。第十六式:当头炮

动作一:接上势,拍脚后,右腿向右后撤一步,两手逆缠向左上掤, 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要求:拍脚后步要稳,上引下进协调一致。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手左顺右逆缠随重心后移下扌履再变拳合于右胸侧,目视左前方

3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3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根据传统的杨式太极剑套路改编的32式太极剑,全部动作除“起势”和“收势”之外,共选定了32个主要动作。整个套路分为4段,每段8个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往返共两个来回;练习实践大体需要3分钟。动作中包括抽、带、撩、刺、击、挂、点、劈、截、托、扫、拦、抹等主要剑法和各种身法、步法。通过这些主要动作的练习,既可以更好地增强体质,又能增加练习者的锻炼兴趣,达到修身养性、益寿延年之目的。第一段的10个动作中,有仆步、弓步、独立步,特点是以平稳为主,步法以上步为主,运动速度应缓慢、均匀、稳健。剑法主要以点、刺、平、带、劈等基本剑法为主。本段动作简单,但动作协调性强,对腿部的控制能力要求高,因此在演练时,步型步法要正确规范,剑法要清楚;运动中身械要顺遂、协调。本段出现了3处独立平衡,演练中对腿部力量及单腿支撑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平时要加强腿部训练,像马步桩、虚步桩、提膝控腿等动作练习,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演练水平。第二段第三段的6个动作中,步形以弓步为主,共出现5次;剑法以拦剑为主,共出现3次;重点突出了拦剑这一剑法。在弓步演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身体重心的虚实转换,上步时要先落脚跟,后重心前移,逐渐是前脚掌落实,这样才能虚实分明,步法稳健。同时要注意剑的方向,应使剑向对面侧前方拦挡对方刺来的剑,这样左挡右拦连续进击,技击意识逼真,动作生动活泼、气势饱满。剑在随体转画斜立圆是要连贯圆活,眼睛要随剑走,由意识引导动作。第四段的8个动作中,步形、步法变化多,较灵活,有插步、弓步、虚步、撤步摆扣等;剑法有绕剑、托剑、挂剑、劈剑、抡劈剑、反撩剑、反刺、平刺、回抽等;动作方位布局多变,最后以旋转平抹及摆扣步转体柔缓轻稳收势。在动作演练过程中,身械要协调配合,剑法要正确、清楚,方向、位置要准确,做到步到身随、剑法准,眼睛看着剑的运行方向,体现出手、眼、身法、步与身体和器械的高度协调。 预备起势 第一段 第一式并步点剑第二式独立反刺第三式仆步横扫第四式向右平带第五式向左平带第六式独立抡臂第七式退步回抽第八式独立上刺第九式虚步下截第十式左弓步刺第二段 第十一式 第十二式弓步平斩第十三式弓步崩剑 第十四式歇步压剑 第十五式进步绞剑 第十六式提膝上刺 第三段 第十七式转身回抽 第十八式并步平刺 第十九式左弓步拦 第二十式右弓步拦 第二十一式左弓步拦 第二十二式进步反刺 第二十三式反身回劈 第二十四式虚步点剑 第四段 第二十五式独立平托 第二十六式弓步挂劈 第二十七式虚步抢劈 第二十八式撤步反击 第二十九式进步平刺 第三十式丁步回抽 第三十一式旋转平抹 第三十二式弓步直刺 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文案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发展历程 2主要工作 3分类构成 4基本要求 5工作范围 6文案写法 7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三十二式太极剑动作名称、口诀

三十二式太极剑 一、动作名称G,XCq1G4 (1 )预备式 (2 )起势;,5H% H 第一组 1.并步点剑 2.独立反刺 3.仆步横扫 4.向右平带 5.向左平带 6.独立抡劈 7.退步回抽 8.独立上刺 >.;= s G 第二组 9.虚步下截 10.左弓步刺 11.转身斜带 12.缩身斜带 13.提膝捧剑 14.跳步平刺 15.左虚步撩 16.右弓步撩$S oosA&F 第三组 17.转身回抽 18.并步平刺 19.左弓步拦 20.右弓步拦;FG cm;y 21.左弓步拦 22.进步反刺 23.反身回劈 24.虚步点剑 第四组 25.独立平托 26.弓步挂劈 27.虚步抡劈 28.撤步反击 29.进步平刺 30.丁步回抽 31.旋转平抹 32.弓步直刺 33.h* t\4Nx4 二、动作口决u0Y 起势 1.左脚开步 2.两臂前举 3.转体摆臂 4.弓步前指 5.坐盘展臂 6.弓步接剑U.]3VKP~Hl 第一组UW];Agi 1. 并步点剑N KKhu[U 2. 独立反刺(1 )撤步崩剑(2 )丁步挑剑(3 )提膝反刺-$1ELCtt 3. 仆步横扫(1 )撤步劈剑(2 )仆步扫剑rbs *vPA 4. 向右平带(1 )收脚收剑(2 )上步送剑(3 )弓步右带, l*8x{R! 5. 向左平带(1 )收脚收剑(2 )上步送剑(3 )弓步左带Zn 6. 独立抡劈(1 )转体抡剑(2 )上步举剑(3 )独立劈剑|K.%o.GX 5

7. 退步回抽(1 )退步提剑(2 )虚步抽剑oV*x7.tL 8. 独立上刺(1 )转体上步(2 )提膝上刺^V(M_i 第二组1sL Zn(> 9. 虚步下截(1 )转体摆剑(2 )虚步下截eL4@m 10. 左弓步刺(1 )退步提剑(2 )转体撤剑(3 )收脚卷剑(4 )弓步平刺9D 11. 转身斜带(1 )扣脚收剑(2 )提脚转体(3 )上步送剑(4 )弓步右带G 12. 缩身斜带(1 )收脚收剑(2 )撤步送剑(3 )丁步左带M wo'~ %C 13. 提膝捧剑(1 )虚步分剑(2 )提膝捧剑m*Fj_J@tw 14. 跳步平刺(1 )落脚收剑(2 )蹬腿前刺(3 )跳步压剑(4 )弓步平刺 e {9L{- 15. 左虚步撩(1 )收脚绕剑(2 )垫步绕剑(3 )虚步左撩Ue+ E 16. 右弓步撩(1 )转体绕剑(2 )垫步绕剑(3 )弓步右撩XB'-/ -# 第三组=FZ K 18. 并步平刺(1 )转体移步(2 )并步平刺kz'+ d 19. 左弓步拦(1 )转体绕剑(2 )上步绕剑(3 )弓步拦剑t*Q!zn NoK 20. 右弓步拦(1 )撇脚绕剑(2 )收脚绕剑(3 )弓步拦剑%]>}K66 21. 左弓步拦(1 )撇脚绕剑(2 )收脚绕剑(3 )弓步拦剑DBv"6 22. 进步反刺(1 )上步收剑(2 )转体后刺(3 )弓步反刺 C 64o 1 23. 反身回劈(1 )转体收剑(2 )提脚举剑(3 )弓步劈剑7JY o^L*s 24. 虚步点剑(1 )落手收脚(2 )转体举剑(3 )虚步点剑&4vJU W i$ 第四组$+ -o+W 25. 独立平托(1 )插步绞剑(2 )提膝托剑m+)C5d 26. 弓步挂劈(1 )转体挂剑(2 )弓步劈剑+Mha C 1 27. 虚步抡劈(1 )转体抡剑(2 )上步举剑(3 )虚步劈剑H9&[r_C 28. 撤步反击(1 )提脚合剑(2 )撤步击剑B-Y LG/a{K 29. 进步平刺(1 )提脚横剑(2 )垫步收剑(3) 弓步平刺Ro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32式太极剑讲解及套路图解

三十二式太极剑讲解及套路图谱 三十二式太极剑是太极拳系统的一种剑术套路,它具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健身价值。三十二式太极剑是国家体委运动司于1957年,邀请太极拳专家李天骥从杨式太极剑套路中择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十二个式子改编而成,除起势与收势外分为四组,每组八个式子,全套计往返两个来回。它既保留了传统太极剑的风貌,又删繁就简,演练时间只需二、三分钟时间,易学易练,是学习太极剑的基础套路、入门套路,为练习其他剑术套路打基础。三十二式太极剑内容包括:点、刺、扫、带、劈、抽、截、撩、拦、挂、托、击、抹等多种剑法。太极剑的身型身法,步型步法与太极拳相同,凡学过太极拳者,很容易学会练好这套太极剑套路。 名称及图片 预备式 [教学要点] 头颈正直,下微向内收,精神要集中。 起式 [教学要点] 1、两臂上起时两肩自然松沉不要耸起。剑身紧贴左前臂下侧,剑尖不可下垂,剑把指向正前方。 2、转体、上步、弓腿和两臂的动作要柔和协调,同时完成。 3、上步要轻灵,身体重心移动要平稳,上下肢动作协调。 一、并步点剑 [教学要点] (一)并步与点剑要特别注意协调一致同时到位,应剑尖自后向前环绕几近270o,而右脚收并距离较短,应在剑尖下点时才并步落脚到位,不要脚已收并,剑还在绕环下点。 (二)并步时,要屈膝稍下蹲。右脚要全脚掌着地,不要做成右脚前掌着地的丁步型,但重心还是主要在左腿上,不要两腿平均负担体重。 (三)剑的划圆要在上体微微旋转带动下,以右腕的绕环来使剑在身体左侧划一立圆,两臂不可高举。

点剑是个使剑尖自上向下点啄的剑法动作,当右手握剑向前下落至胸高时,迅速提腕(右臂同时自然伸直)使剑尖快速下点,剑臂夹角约成35o左右。点剑时,要活把握剑,以拇指、无名指与小指着力,其他两指松握。 两肩松沉,上体保持自然正直。 二、独立反刺 [教学要点] (一)动作一:右脚后撤落步时,脚尖外撇约60o为宜(朝向南偏东),有助于独立时桩步稳固,右手剑后撤时要落臂沉腕,使剑尖自然向上翘起。 (二)动作二:右手剑向后抽撩要在身体充分右后旋转带动下进行,并与左脚内收协调一致。整个动作要连贯一气,不要间断。 其中要注意: 1)当剑自前向下、向后抽转时,右手腕仍要保持沉腕上折状,不使剑尖下垂触及地面; 2)待右手抽过右胯后边继续后抽、边伸直手腕使剑尖向后撩平; 3)到剑尖撩平时,右手要边外旋翻转、边稍向下沉腕,使剑尖自然上挑,要活把握剑(钳握),臂微屈,剑身斜置于身体右侧; 4)上体要正直,两肩平齐,避免上体左倾,耸肩扬肘及右胯外突等错误姿势。 (三)动作三:独立反刺时,右脚尖朝向不变,左膝尽量上提,膝尖朝向正前方(正东),并与左肘上下相对,上体要保持自然正直,不可前俯后仰。 刺剑是以剑尖领先,通过手臂的由屈到直,伸刺而出,力注剑尖。本式是反手握剑经头前上方向前(正东)伸臂前刺,不要做成将剑由下向上直臂上架错误动作。 三、仆步横扫 [教学要点] (一)动作一:由上式独立步转向本式仆步时,左脚向左后方撇步,步幅要稍大些,脚要横落,脚尖指向南稍偏东约15o。左脚着地时,右腿有个屈膝前弓过程,右脚跟里转,使脚尖与弓腿方向一致。劈剑方向为西南,剑臂要成平直一线。 (二)动作二:由弓步劈剑转换为仆步扫剑,在步法上,右腿要继续屈膝下蹲,重心尽量右移,左腿铺直,要成半仆步型(也可做成全仆步),不要未成仆步就向前弓步了;在剑法上要有个由上到下再横扫的过程,不要滑过。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将重复动作与比较复杂的动作删去改编而成的。改编后的动作相对简单易学,是目前普及较广泛的套路。全套共分8组,24个动作,所以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第一组: 1.起势 (1)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2)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轻轻抬起,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重心移至两脚之间。 (3)两臂向前慢慢抬起,掌心向下,与肩同宽,抬至与肩同高。 (4)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手轻轻下按至腹前,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开步时,要缓慢柔和,脚跟先提起,开步后脚尖先着地,随重心的移动慢慢过渡到全脚掌。两手下按时,要松肩、沉肘,手指自然微屈。 2.左右野马分鬃 (1)丁步抱球: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于右胸前半屈,掌心向 1/15 下,左手经体前向右划弧于右手下,掌心向上,两手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丁步,也可不点地,目视手前方。 (2)转腰上步:上体稍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

(3)弓步分掌:上动不停,左脚脚跟轻落地面,重心前移右脚跟向后蹬转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保持弧形,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落地要轻,弓步时右脚跟向后蹬转,两脚之间横向距离要保持10~30cm左右。两臂要保持弧形。丁步抱球动作,如腿部有力量,脚尖不触地。 (4)后坐翘脚:重心后移至右腿,收髋后坐,左脚脚尖向上翘起。 (5)随后身体稍左转,重心前移,左手翻转,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划弧,掌心向上,呈抱球状。 (6)重心继续前移至左腿,右腿向前上步,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抱球状。同(1)解,唯左右相反。 3.白鹤亮翅 (1)重心稍前移,左手翻掌,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划弧,掌心向上。 (2)右脚向前跟进半步,随后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脚尖点地,上体稍向右转,右手向右额前提起,掌心向左,左手向左下落,目视右手。 (3)左脚向前落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左转,左手落于左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2/15 要点:定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要保持弧形,以腰带臂转动。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斜前方弧形摆起,右手向前下落。 (2)上体稍向右转,左手随转体右后弧形摆起,掌心向下,右手向下向右斜后方摆起,左脚轻轻抬起,目视右手。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和讲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74式) 第一部分 1、太极起式 2、金刚捣椎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椎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11、斜形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椎 第二部分 16、撇身锤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捋马 第三部分 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 第四部分

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 第五部分 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鹤亮翅57、斜形68、闪背通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捋马 第六部分 64、十字脚步65、指铛捶66、猿猴献身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椎74、收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 一、起势 1、屈膝松胯 2、点起左脚尖 3、开步与肩同宽 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中间 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 6、往下按至小腹 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右掌托 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提腿开步 二、金刚捣锤 1、向后翻掌 2、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 3、上步合手 4、捏拳 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三、懒扎衣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开步 6、左转腰翻左右掌 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滑到腹部、 叉腰下沉 四、六封四闭 1、左手引右手 2、翻掌下搏移重心 3、转腰翻掌 4、收手移重心 5、收腿,推举 五、单鞭 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 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 3、提腿开步 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 六、金刚捣锤 1、右手引左手 2、翻掌上朋移重心 3、向后翻掌 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摆左脚尖 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七、白鹤亮翅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倒步 6、左转腰翻右掌 7、扣右脚尖 8、移重心收步撑开 八、斜行 1、左转腰拨掌 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 3、提腿开步 4、向后转腰翻掌 5、移重心收手 6、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 7、推掌打开下沉 九、搂膝 1、下沉抱腿 2、移重心 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 4、落地下沉、立掌 十、拗步

三十二式太极剑剑谱及招式动作分解

三十二式太极剑招式名录及动作分解 预备式并步持剑 面向正南,两脚靠拢并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左手持剑,剑尖向上;右手握成剑指,手心向内,眼睛平视前方。 注意:头正颈直,下颏微内收,身体中正,全身放松,含胸拔背,集中意念;剑身在左臂后直立,不要触及身体,不要故意挺胸、收腹。起势(三环套月)(1)左脚开步(2)两臂前举 (3)微右转旋臂划弧(4)微左转丁步托指 (5)上左步屈肘(6)弓步搂膝前指 (7)收步提脚旋臂(8)上步穿刺 (9)坐盘展臂(10)上左步屈肘 (11)弓步落指 【第一组1-8】 一、并步点剑(蜻蜓戏水)(1)接剑前移(2)收脚并步点剑 二、独立反刺(大魁星式)(1)右后撤步沉腕(2)右转体抽剑 (3)收脚丁步挑剑(4)提膝反刺三、仆步横扫(燕子抄水)(1)右转体撤步劈剑(2)下蹲穿剑指 (3)弓步横扫 四、向右平带(右拦扫)(1)收脚收剑(2)上步伸剑 (3)弓步带剑 五、向左平带(左拦扫)(1)收脚收剑(2)上步伸剑

(3)弓步带剑 六、独立抡劈(探海式)(1)丁步抡剑(2)上步举剑 (3)独立抡劈 七、退步回抽(怀中抱月)(1)撤步提剑(2)虚步抽剑 八、独立上刺(宿鸟投林)(1)转体收剑(2)独立上刺【第二组9-16】 九、虚步下截(乌龙摆尾)(1)左后撤步(2)转体摆剑 (3)虚步下截 十、左弓步刺(青龙出水)(1)退步提剑(2)转体抽剑 (3)收脚卷剑(4)转体上步 (5)弓步平刺 十一、转身斜带(风卷荷叶)(1)后坐扣脚抽剑(2)提脚伸剑 (3)转体上步带剑(4)弓步带剑十二、缩身斜带(狮子摇头)(1)提脚收剑(2)撤步伸剑 (3)丁步左带 十三、提膝捧剑(虎抱头)(1)撤右步伸剑(2)虚步分剑 (3)提膝捧剑 十四、跳步平刺(野马跳涧)(1)落步沉剑(2)捧剑前刺 (3)跳步分刺(4)上步卷剑 (5)弓步平刺 十五、左虚步撩(小魁星式)(1)后座翘脚举剑(2)收脚绕剑 (3)垫步绕剑(4)虚步撩剑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1、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提平,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体开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跟步中抱,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跟前半步,翘脚挑掌。 6、左右倒卷肱:右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后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7、左揽雀尾:右后划弧,丁步右抱,弓步左棚,右抱左拈,后坐右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右转开掌,丁步左抱,弓步右棚,左抱右拈,后坐左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9、单鞭:后坐翘脚,左转抹手,右坐云转,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0、云手:后坐扣脚,右转按捋,勾手变掌,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

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 11、单鞭:右云反掌,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2、高探马: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落步开掌,丁步插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左转开掌,右坐沉肘,丁步叉抱,体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点步,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向左转体落步,丁步左抱,右转开步,右架左推,后坐撇脚,丁步右抱,左转开步,左架右推。 19、海底针:跟步脱手,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右转摆掌,左架抱拳,摆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后坐脱手,弓步前按。 23、十字手: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叉抱并步。 24、收势: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32式太极剑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32式太极剑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预备势起势⑴左脚开立⑵两臂前举⑶转体摆臂⑷弓步前指⑸坐盘展臂⑹弓步接剑第一组 第一式并步点剑 第二式独立反刺⑴撤步抽剑⑵收脚挑剑⑶提膝反刺 第三式仆步横扫⑴撤步劈剑⑵仆步横扫 第四式向右平带⑴收脚收剑⑵上步送剑 第五式左平带⑴收脚收剑⑵上步送剑⑶弓步左带 第六式独立抡劈⑴转体轮剑⑵上步举剑⑶独立劈剑 第七式退步回抽⑴退步提剑⑵虚步抽剑 第八式独立上刺⑴转体垫步⑵提膝上刺第二组 第九式虚步下截⑴转体摆剑⑵转身下刺 第十式左弓步刺⑴退步提剑⑵转身撤剑⑶收脚收剑⑷弓步平刺 第十一式转身斜带⑴扣脚收剑⑵提脚转体⑶弓步右带 第十二式缩身斜带⑴提脚收剑⑵撤步送剑⑶丁步左带 第十三式提膝捧剑⑴虚步分手⑵提膝捧剑 第十四式跳步平刺⑴落脚落剑⑵捧剑前刺⑶跳步分剑⑷弓步平刺 第十五式左虚步撩⑴收脚绕剑⑵垫步绕剑⑶虚步左撩 第十六式右弓步撩⑴转体绕剑⑵垫步绕剑⑶弓步右撩第三组 第十七式转身回抽⑴转体收剑⑵弓步劈剑⑶后坐抽剑⑷虚步前指 第十八式并步平刺⑴垫步转体⑵并步平刺 第十九式左弓步拦⑴转体绕剑⑵上步绕剑⑶弓步拦剑 第二十式右弓步拦⑴撇脚绕剑⑵收脚绕剑⑶弓步拦剑 第二十一式左弓步拦⑴撇脚绕剑⑵收脚绕剑⑶弓步拦剑 第二十二式进步反刺⑴上步收剑⑵转体后刺⑶弓步反刺 第二十三式反身回劈⑴转身收剑⑵提脚举剑⑶弓步回劈 第二十四式虚步点剑⑴落指收脚⑵转体举剑⑶虚步点剑第四组 第二十五式独立平托⑴插步绕剑⑵提膝托剑 第二十六式弓步挂劈⑴转体挂剑⑵弓步劈剑 第二十七式虚步抡劈⑴转体轮剑⑵上步举剑⑶虚步劈剑 第二十八式撤步反击⑴提脚合剑⑵撤步击剑 第二十九式进步平刺⑴提脚横剑⑵垫步收剑⑶弓步平刺 第三十式丁步回抽 第三十一式旋转平抹⑴摆步横剑⑵扣脚抹剑⑶虚步分剑 第三十二式弓步直刺收势⑴后坐接剑⑵上步收式⑶并步还原

42式太极剑名称与动作分解

42式太极剑名称与动作分解 新编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共有42个动作名称,其中包括十八种剑法、五种步型、三种平衡、三种腿法和三种不同的发劲动作,本套路既保留了太极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编排新颖、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拉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 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 11 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 12 弓步平斩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 13 弓步崩剑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 14 歇步压剑28、右左云抹42、收势 、

、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2)摆剑曲蹲抱剑提脚(3)上步送剑成丁步 (4)转身弓步前指 二、并步点剑(1)上步穿剑(2)收脚分剑(3)弓步接剑 (4 )并步点剑(方 向 --东北) 三、弓步削剑(1 )合剑提脚(2)撤步转身削剑 四、提膝劈剑 (1 )坐腿摆剑 (2) 举剑提腿前劈 五、左弓步拦(1)绕剑转身撤步(2 )弓步拦剑 六、左虚步撩(1)转身收脚绕剑( 2 )上步绕剑(3 )虚步前撩(东南) 七、右弓步撩(1 )转身绕剑(2)上步弓步前撩 八、提膝捧剑(1)坐腿.剑向左平带(2)退步.剑向右平带分开(3)活步提腿独立捧剑 九、蹬脚前刺辰剑、收、蹬脚、 刺 刘剑 十、跳步平刺(1)落脚向前送剑(2)跳步收剑(3)上步.弓步.前刺 十^一、转身下刺(1 )收脚收剑(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 十二、弓步平展(1 )合剑收脚(2)开步平斩剑(东南-西北) 十三、弓步崩剑(1 )转腰摆剑(2)插步带剑(3 )提腿捧剑(4)弓步转 身、发力崩剑 十四、歇步压剑(1 )举剑插脚(2)歇步下压(剑尖指西南) 十五、进步绞剑( 1 )虚步提剑(西南)(2 )进步绞剑(3 )进步绞剑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和分解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分解一、全部动作名称

二、分段动作分解 第一段:1-10 1、起势:①左脚分开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 2、右揽雀尾:①转身抱手,提脚向前上步(正前方)②弓步棚手(正前方)(棚手轻轻承架对方捋顺式千引挤)③抱手收脚④右转身向前上步⑤弓步棚手⑥挥臂前摆⑦坐腿后捋胸前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坐腿摆臂平云⑩转身丁步收腿按掌左手手指轻按在腕部 3、左单鞭:①勾手、转身上步②弓步推掌 4、提手:①坐腿转腰摆臂,(勾手到坐腿挥臂变掌)②坐腿挥臂虚步合手(上手到眉)脚跟右前方30° 5、白鹤亮翅:①转腰抱手撤脚②坐腿转腰挥手③虚步亮掌(脚尖) 6、搂膝拗步:①摆手转腰,挥臂②交叉摆手上步向前③弓步搂手推掌(骑在中心线上)。第二搂膝拗步:①撇脚转腰②摆臂收脚上步③曲臂弓步搂手推掌 7、撇身锤:①转腰撇脚②收脚挥臂握拳③斜前方上步④弓步搬拳(方向左前方45°) 8、捋挤势:①扣脚穿掌②弓步磨掌③收脚后捋④搭手出脚上步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第二捋挤势:①扣脚摆手②穿手磨掌③弓腿捋手④收脚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 9、进步搬拦锤: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握拳③摆脚搬拳④转腰挥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正前方) 10、如封似闭:①叉手翻掌②坐腿引手到胸前③弓步向前推按④后脚跟步成丁步。

第二段:11-18 11、开合手:①转身开手②提脚合手(右脚跟内转,左脚尖内扣双手大开,合手右脚跟提起) 12、右单鞭:①开脚侧弓步分手(眼瞧左前方) 13、肘底锤:①坐腿摆掌②提脚抱手③上步调掌④跟步撩手⑤虚步劈掌 14、转身推掌:①退步转身②上步曲臂③跟步推掌(迈步向西北,推掌向正北)第二节转身推掌(迈步向西南,推掌向正南) 15、玉女穿梭:①转身退步探掌②撤步云手③上步平云④上步架推掌(方向斜前方)⑤扣脚穿磨掌,捋手收脚,跟步平云⑥弓步架推掌(左斜前方45°) 16、左右蹬脚:①穿手、分手、抱手、右蹬脚②曲收下落③穿手、分手、抱手、提脚④左蹬脚(斜前方) 17、掩手肱锤:①并手落脚叉步按掌(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两手翻手交叉按裆前,中心在右腿,马步分合掩手,中心略偏右腿成偏马步)②虚步分手③弓步冲拳(弓步方向左斜前方,冲拳右歇前方) 重点提示:①落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脚跟内侧叉地而出。两手翻转交叉按在裆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心在右腿然后变成马步分合掩手。分两手展开,两手并肩,掩手:并肩时慢慢变掩手;掩手:两个手掌心、拳心都向上,腰微微向右转,弓步方向与左蹬脚方向一致,冲拳方向与右蹬脚方向一致(脚尖) 18、野马分鬃:①带手缠绕②马步劣掌③折叠左摆掌④收脚上步、穿靠 ⑤撇脚撤掌、上步、穿靠。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6式)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6式)动作名称第一段∕综合训练第二段∕身法训练第三段∕独立训练 0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第二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拗步 9."初收 1 0."前趟拗步

1."第二斜行拗步1 2."再收 1 3."前趟拗步 1 4."掩手肱锤 1 5."十字手 1 6."第三金刚捣碓1 7."披身捶 1 8."青龙出水 1 9."双推手 2 0."三换掌 2 1."肘底捶

2."倒卷肱2 3."退步压肘2 4."中盘 2 5."白鹤亮翅2 6."斜行拗步2 7."闪通背2 8."掩手肱捶2 9."六封四闭3 0."单鞭 31."运手 32."高探马 33."左擦脚

34."右擦脚 35."蹬一根(左) 36."前趟拗步 37."击地捶 38."翻身二起脚 39."兽头式 40."旋风脚 41."转身十字手 42."蹬一根(右) 43."海底翻花 44."掩手肱捶 第四段∕跳跃训练4 5."小擒打 4 6."抱头推山 4 7."小三换掌 4 8."六封四闭 4

9."单鞭 5 0."前招 5 1."后招 5 2."野马分鬃 5 3."大六封四闭 5 4."大单鞭 5 5."双震脚 5 6."玉女穿梭 5 7."懒扎衣 5 8."六封四闭 5 9."单鞭第五段∕复习训练

6 0."运手 6 1."摆脚跌叉 6 2."左右金鸡独立6 3."倒卷肱 6 4."退步压肘 6 5."中盘 6 6."白鹤亮翅 6 7."斜行拗步 6 8."闪通背 6 9."掩手肱捶 7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及要点

预备势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 一、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转体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九、单鞭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2、左穿梭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提手提脚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坐腿握拳摆步搬拳转体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后坐扣脚弓步分手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垂臂落手并步还原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24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24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 预备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臂下垂,头颈正直,下颚微收,双目平视 1 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腿按掌 2 左右野马分鬃左: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右:转体撇脚后坐、抱球收脚、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左:转体撇脚后坐、抱球收脚、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3 白鹤亮翅跟步抱手、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 左右搂膝拗步 左:摆臂转体、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右:转体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左:转体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右脚跟步、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6倒卷肱 右: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左: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右: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左:转身撤手、退步屈肘、虚步推掌。 7 左揽雀尾 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棚臂、转体摆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8 右揽雀尾 转体分手、转身撤手、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棚臂、转体摆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9单鞭 转体运臂、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10 云手 转体松勾、左云并步、右云开步、左云并步、右云开步、左云并步。11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跟步、后坐翻掌,右屈肘、虚步推掌。 13右瞪脚 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抱手收脚、分手蹬脚。 14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转体分手、收脚合抱、分手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屈蹲开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7 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屈蹲开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8左右玉女穿梭 右穿梭: 落脚抱手、上步错手、弓步架推。 左穿梭: 转体撇脚、抱手收脚、上步错手、弓步架推。 19海底针 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提手收脚、弓步推撑。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 1. 起式 2. 金刚捣碓 3. 撇身捶 4. 青龙出水 5. 双推掌 6. 肘底看拳 7. 倒卷肱 8. 退步压肘9. 中盤10. 白鹤亮翅11. 斜行12. 闪通背13. 掩手肱拳14. 白猿献果15. 单鞭16. 运手17. 玉女穿梭18. 懒扎衣19. 前招20. 後招21. 野马分鬃22. 六封四闭23. 双摆莲24. 当头炮25. 金刚捣碓26. 收式 26式陈氏太极拳拳谱老架一路2012年03月21日21:56:44 一、起式 二、金刚捣碓 三、懒扎衣 四、六封四闭 五、单鞭 六、白鹤亮翅 七、斜行 九、掩手肱拳 十、金刚捣碓 十一、撇身捶 十二、双推掌 十三、白鹤亮翅 十四、斜行 十五、闪通背 十六、掩手肱拳 十七、六封四闭 十八、单鞭 十九、云手 二十、雀地龙 二十一、上步七星 二十二、下步跨虎 二十三、双摆莲 二十四、当头炮 二十五、金刚捣碓 二十六、收式

陈氏小架二十六式太极拳 (师父:司国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师祖:陈立宪,号“三绝”,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要领:所有动作路线非圆即弧,须肘微曲,以腰为核心。 一招一式,要清晰、做到位,放松放慢,找感觉。 脚的动作,应脚跟先着地,脚底生根,容易站稳。 拳论: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气相随。 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一气贯通。 一动无有不动,动如脱兔;一静全静,静如处子。 第一式起式 1.双脚并立,立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头正,双目平视前方。 2.左腿抬起,大腿成平直线,重心放右脚,左脚放下与肩同宽,双膝稍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