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参考文献

管理学参考文献
管理学参考文献

第5章医疗服务治理与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从规制理论分析,针对医疗政策的管理、评价和监督的行为的政府规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性规制的畴。

5.1 医疗服务与政府规制

排除社会性规制存在的一般性原因,需要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进行社会性规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医疗政策垄断和减少医疗过程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外部效应。

1.政府规制的类别

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regulatory constraint)不仅存在于私人物品市场,而且存在于公共物品市场。

按照制度的目的和实现方式的不同,政府规制可以划分为直接规制(direct regulation)和间接规制(indirect regulation)。直接规制的本质涵在于以治理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等有关的经济负效应为目标,依据法律手段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直接规制一般由政府行政部门实施。间接规制的本质涵在于以维持市场竞争并提供相关制度为目标,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间接规制一般由司法部门通过司法程序实施,通常依据商法和民法等来实施。

政府规制也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经济性规制的本质涵在于其针对存在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部门(如电力、城市燃气、自来水、交通运输和金融等行业),为了防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质量、投资、财务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规制。①社会性规制的本质涵在于其针对的是外部不经济、信息不对称和非价值物等问题,②为了保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等,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相应产生的各种活动运用规制给予禁止或限制(如安全性规制、健康规制和环境规制等)。③

①[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p22.

②非价值物指依照道德伦理规范应在一定程度或者全面限制其生产销售的物品,如毒品等。

③[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p22-23.

表5-1 政府规制的简明分类

2.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社会性规制的原因分析

针对医疗政策的管理、评价和监督的行为的政府规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性规制。社会性规制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依据外部不经济、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非价值物品的有效供给等理论。但是,这些理论作为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进行规制的依据,又具有局限性。①因此,笔者认为排除社会性规制存在的一般性原因,需要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进行社会性规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医疗政策垄断和减少医疗过程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外部效应。

(1)防止政策垄断

防止政府或医院、药厂等利益集团凭借交易中的有利地位损害患者收益和医疗福利。在医疗政策市场上,医院、药厂等凭借政策垄断谋取垄断收益,对患者和医疗福利造成损失,这种损失基本包括:①制定垄断价格,谋取超额收益。如图5-1所示,假定政府的政策平均成本不变,并由直线Mc=Ac表示,医疗供给量为Q1 ,医疗价格为P1。如果政府进行政策垄断,那么其可以P2的价格售出Q2的医疗服务而获得最大收益。此时,患者福利的损失相当于梯形P2P1CA的面积,其中矩形P2P1BA的面积属于政策供给增加的医疗福利,而三角形ABC的面积则是医疗福利净损失。②医疗供给不足。如果因医院、药厂等追求政策的垄断收益而出现医疗供给不足的话,那么其不仅制约医疗政策市场的扩,而且还直接影响患者的福利。③医疗及医疗服务的质量将下降。由于存在政策垄断,医院、药厂等会失去提高医疗及医疗服务的质量的积极性。

①这主要是指理论的针对性不强。

图5-1 政策垄断造成的医疗福利损失

(2)信息不对称的外部效应

政府和患者、医生、医院等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医疗政策市场中医生(或者医院)作为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医疗信息的状态,这对市场的运行有很大影响。笔者基于乔治·阿克劳夫(George A. Akerlof, 1970)的“柠檬”市场模型(the market for “lemons”)进行理论创新,构建了以下关于医疗政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模型。

假定有两种医疗服务品——高质量的和低质量的,在完全信息对称条件下患者和医生(或者医院)都充分了解医疗的信息,就会存在图5-2中a和b两个市场。图中S H、D H是高质量医疗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S L、D L是低质量医疗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患者能够进行自由选择。这时,高质量医疗价格为100元,低质量医疗价格为50元,每种医疗服务品推出500个。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或者医院)对医疗服务了解的信息比患者更多。

当患者不具备分辨医疗质量的能力时,只能把医疗服务品看作是中等质量的。图5-2中,对中等质量医疗服务品的需求用D M表示,它低于D H但高于D L。这时,高质量医疗服务品的推出从500个下降到250个,而低质量医疗服务品从500个上升到750个。当患者开始知道,医生(或者医院)推出的大多数医疗服务品是低质量时,他们的需求转移了,可能是D LM。这一移动会使医疗的组合进一步转向低质量,直到最终由于市场价格太低而不能使任何高质量医疗服务品进入市场,市场中推出的只有低质量医疗服务品。信息不对称使低质量医疗服务品把高质量医疗服务品逐出市场。因此,当被作为交易对象的医疗服务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拥有隐藏信息的医生(或者医院)时,就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即交易中患者希望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品,而医生(或者医院)只愿意

提供低质量医疗服务品。

图5-2 医疗政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对患者福利的损害是社会性规制的主要理论根据,与有关经济性规制相比,这些社会性规制更专注于保护患者在医疗服务、医疗政策信息了解方面的基本权益。一般而言,由于信息搜寻费用高昂以及患者自身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患者是不可能获得有关医疗服务、医疗政策的足够信息的,但其中一部分信息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收益,如医疗质量等。为此,政府有必要对有关医疗服务、医疗政策信息的披露给予强制性的规制。

3.医疗服务的政府规制与医疗行政管理的区别

国经济理论界习惯于把政府所有与医疗服务活动有关的行为都称之为医疗行政管理或医疗政策调控,其实,这种叫法很不准确。

把与市场和医疗卫生相关的所有来源于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作如下排列:①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财政和金融政策;②医疗卫生事业投资、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及医疗福利政策;③针对违规行医的政策和法律;④针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进入、退出及定价行为所实施的规制政策;⑤处理医疗卫生领域的医院等行为主体外部不经济的规制政策;⑥处理医院部不经济或信息不对称的规制政策。

以上政府职能中,只是第

①项与宏观医疗有关,它的调控对象是作为宏观总量的国民经济一项。而②~⑥项只与微观医疗活动有关,它们的目的是要维护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不受个体行为决策的损害。这就是本章要讨论的政府规制。很显然,这一部分政府职能是以直接的方式来干预行为主体活动,其对象是具体的微观医疗主体(如医院和患者),其影响大到可涉及某整个行业的状况,小到只涉及单个市场主体(如患者)的交易行为,如强制提高医

疗服务价格等。但其作用的时间、覆盖的区域及影响面都远远小于医疗行政管理。

5.2 政府规制与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

动态地分析,每一个时间阶段的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在本质上均是一种过渡模式,它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国现阶段涉及医疗服务治理的法律和法规尚未发育或残缺,需要政府进行直接规制。

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分析,每一个时间阶段的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的功能是在医疗服务治理过程中,政府通过法律途径或手段(主要是行政法规),替代一部分尚未发育、残缺或运行失效的规制,直接介入(或干预)行为主体①参与的医疗服务过程,自觉地组织医疗服务治理过程,促进医疗服务中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对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的功能在于通过确立一种制度安排或规则,在医疗服务治理等方面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法规,以推动医疗服务管理的完善。

对中国医疗服务事业而言,最为缺乏的不是资本、技术,而是有效的制度。虽然从表面上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不发育或残缺主要是反映为资本、技术要素的稀缺,如人均医疗服务水平低、医疗服务覆盖面小、医疗资金的短缺等,但是相对而言,最缺乏的是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医疗服务要素以优化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制度安排。医疗服务治理过程不发育或残缺的本质同样在于制度稀缺,即缺乏一种能够推动医疗服务治理过程优化的制度安排。

在这里所谈的制度稀缺,不能简单地被看成所谓的“滞后反应”,即制度供给的不足。这种制度稀缺,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医疗服务治理过程不发育或残缺而形成的“表面上”的制度需求的相对不足。这是从中国的立场,从其追求组织或管理的“后发性利益”的角度来认识制度稀缺。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势必把制度稀缺看成是完全适应于不发育或残缺的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运行的“正常现象”,因而也就没有了以制度创新方式扩大制度供给的需要。从医疗服务领域行为主体外部不经济的很多事例可以看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行为主体行为成本之高,使得任何一个单个行为主体都无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①一种替代的办法是政府的直接规制。政府并非建立一整套有关医疗服务治理过程交易的法律制度,而是从政策的角度,规性地激励行为主体(医院、医生、患者等)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并要求其服从之。政府的优势就在于,如果需要的话,它能够完全或部分避开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而医院、医生、患者等行为主体却做不到,所以政府有能力以低于其他行为主体(如患者、医院、中介组织等)的成本进行政策活动。

总之,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是政府为克服不发育或残缺的医疗服务治理过程

①此处指不包括政府的狭义公共选择主体。

①这里主要指谈判、协商、信息搜集等形成的高昂的交易费用。

的制度稀缺,以强大的行政力量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它具体表现为政府通过行政法规,对一部分不发育或残缺的、涉及医疗服务治理过程的立法意义上的法律进行替代,直接地组织医疗服务治理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在行为主体偏好、医疗服务治理决策、医疗服务治理执行、医疗服务治理评价和监督等方面,做出最利于中国医疗体系不断优化的制度安排。

笔者主,在目前的“过渡阶段”,政府应该既担当医疗服务治理的规则制定者,又担当医疗服务治理过程的裁判者。而在规的市场经济中,医疗服务治理的规则的制定者一般是代议机构(议会),政府只是这些规则的执行者。

目前,中国政府要制定医疗服务治理的规则,以便有所参照,并在实施规则过程中对政府自身行为进行制约。显然,其他行为主体(患者、医生、医院、咨询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都不具备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权威。虽然,政府作为行为主体也参与部分医疗服务治理,但是,“过渡阶段”要求政府还要作为医疗服务治理的规则的“阶段性”决策主体,因为唯有它才可能具备制定医疗规则并进行监督的资格与能力。

5.3 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类型划分

按照演化进度划分,医疗服务治理机制可以划分为现行机制、过渡机制和目标机制。从动态角度分析,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是一种过渡机制(如表5-2所示)。

表5-2 按照演化进度划分的医疗服务治理机制

与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相对应,中国现阶段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因此,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与作为其制度背景医疗服务体系的机制状态存在同构性。也就是说,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的目标式在逻辑上完全符合医疗服务体系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的要求。

5.4 医疗政策与政府规制强度

从逻辑上讲,合理的医疗政策市场结构是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的一个必要前提。但是,通过历史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部分国家形成合理的医疗政策市场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医疗服务资源(医疗服务)损耗构成的成本付出极其巨大。显然,中国当前的国民经济无法承受这样高的改革成本(指医疗服务资源损耗)。而由政府制定一系列涉及医疗服务决策程序、综合考虑行为主体偏好、限制利益集团行为的行政法规,则可以加速形成以政府替代为主要特征的合理的医疗政策市场结构。

在建构合理医疗政策市场结构过程中,政府不仅不能单纯拘泥于以立法手段引导医疗政策市场运行,而且要打破常规,保持政府规制的合理强度。从医疗政策市场结构分析,这种保持一定强度的政府规制主要是指政府直接制定涉及医疗服务政策执行、评价、监督等的规则(行政法规),采用直接规制影响患者、医生、医院、医保机构等行为主体的偏好取向。

要确定医疗政策的合理强度,首先要分析政府对医疗政策市场的规制能力。这是因为政府对医疗政策市场进行规制,是以政府具备的对医疗政策市场的规制能力为基础的。

本文所提出的政府规制能力的概念,是对政府为了建立医疗政策市场运行规则,规行为主体行为,针对医疗政策市场所进行的系统性和总体性的调节和控制行为的一种理论概括。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政府对医疗政策的政府规制能力直接表现为政府调节和控制医疗政策的能力。对医疗政策的政府规制主要包括三项主要容,即政府规制的强度、围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从医疗政策的角度,探讨政府规制强度。

1.政府规制强度:医疗政策管理分析

本文对制度变迁条件下医疗政策的政府规制强度的分析,是以政府、医院、药厂等利益集团和患者、医生等影响力较小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策不对称(不公平)为假定的。

一般分析,在医疗政策市场中,医院等利益集团使患者等影响力较小的行为主体处于不利地位;政府部门与行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形成政策成本,另一方面使政府规制必须维持一定强度,以保证政府规制的有效性。

一般分析,当这个强度为100%,说明政府行为导致了计划经济的复归。当这个强度愈逼近100%,说明政府规制强度愈大;反之,说明政府规制强度愈小。当这个强度为0,说明政府未参与医疗政策活动。目前,鉴于中国医疗政策市场结构的非均衡,这个强度应保持在较高水平,即阶段性的“高强度政府规制”。

2.医疗政策市场的政府规制围分析

应当明确对医疗政策市场进行政府规制的围,否则,将对医疗政策市场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医疗政策市场中的政府规制围应该相对广泛一些:(1)维护患者等行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权,建立有效的偏好显示制度;(2)关于政府进行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3)医疗服务管理中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目前,政府规制应指向医疗政策市场运行中最无序领域。例如,医院、药厂等利益集团的政策垄断行为①;医政部门的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的完全封闭;患者有效表达对医疗政策诉求的路径等。

医疗政策的政府规制的目标实现是以政府规制能力为基础的。从医疗政策市场运行分析,政府规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医院、药厂等行为主体干预能力,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行为主体行为的影响;(2)对医政体制开放程度干预能力,这主要表现为医疗政策执行受到监督的程度;(3)对医疗政策环境干预能力,这主要表现为关于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

政府对医疗政策的总体规制能力(在本节简称政府总体规制能力)可以用政府对行为主体干预能力、对医政体制开放程度干预能力、对医疗政策干预能力的平均数表示。

2012年南大社保考研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管理学 作者: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次读书笔记的内容是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说起来不是为了考试或者做研究的,一般人是不会看的,这也是 实话实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管理学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其性质也应该是一样。但这个 “艺术”究竟是不是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丰富多采,那就真 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这本书拿在手上是相当厚的,随意一翻,就会发现这本 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 今中外可以说都有,尤其是不厌其烦的对公共管理学理论渊 源和一些工具、方法的论文 综述,实在让一些不好学之人彻底放弃。 某曾经看过公共管理学大师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外国人写书在很大程 度上文风较为随意,意在让所有普通大众(而不是仅限于研究者)都乐意去看,事例生 动多样,阐述观点通俗易懂。相反国内研究人员的著作较多晦涩难懂,文风“严谨”, 让人难以下咽。这点在很多领域的学科著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同样一本研究 著作,难道是国外学者书中内容少,学术价值低,而国内学者的书更有学术价值?答案 自不必明言。

在豆瓣上看到对本书的评论确实让某也有相同的共鸣。以上谈到了文风问题,同时,更为现实一点,从这本书作为考研的专业课本来看,无疑是本书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从深度、广度来看也是其他同类书少有的。但某还是认为阅读这本书,与阅读其他科研著作有很大不同。 本书涉及内容太多,每节甚至每个问题涉及的小点一般都有6、7条之多,想要全部一一死记硬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其中一些概念定义多多,让人难以取舍,一些内容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甚至编者自己也没有给出答案,让人无法把握。 虽然某之读书亦是乏善可陈,也不知真题考察之所在。但是无疑要分清主次,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要在理解本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回答方式。风清扬教导令狐冲无招胜有招,读这书便也是如此,在意不在形。只有自己事先有过思考和总结,知晓这些问题的关键才行,不然走上考场,书中知识无法转化为答题要点,岂不哀哉!即使勉强过关,复试面试教授一问,东扯西扯,往往数词可答,却回答啰嗦异常,如何能给导师好印象。 同样,类似于《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一书,以下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其中某认为次要的内容标注了了解,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当然只做参考,切莫迷信。楷体内容为解释说明之语。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与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1)从词源上看,“行政”是“为……服务”,“管理”是“控制或获得结构”。(Owen) (2)“行政”指遵从指示和服务;“管理”指获得结果以及为获得结果所负的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概念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与译文

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Control On the so-called "inventory control", many people will interpret it as a "storage management", which is actually a big distortion. The traditional narrow view, mainly for warehouse inventory control of materials for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storage, distribution,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os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means, to make the custody of the physical inventory to maintain optimum purposes. This is just a form of inventory control, or can be defined as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How, then,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particular operating cash flow by optimizing the entir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DSCM), a reasonable set of ERP control strategy, and supported by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ols, tools to achieved in ensuring the timely delivery of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inventory levels, reducing inventory and obsolescence,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In this sense,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o achieve financial goals is just a means to control the entire inventory or just a necessary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mai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inventory control i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 company's responsibility. Why until now man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inventory control, limited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can not be ignored: First, our enterprise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ventory control. Especially those who benefit relatively good business, as long as there is money on the few people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nventory turnover. Inventory control is simply interpreted as warehouse management, unless the time to spend money, it may have been to see the inventory problem, and see the results are often very simple procurement to buy more, or did not do warehouse departments . Second, ERP misleading. Invoicing software is simple audacity to call it ERP, companies on their so-called ERP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inventory, inventory control, seems to rely on their small software can get. Even as SAP, BAAN ERP world, the field of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是从论文动力收集并整理的,方便大家日后论文的开张工作.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参考文献(学年论文规范)

参考文献 [1]魏后凯,1997:《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经济管理出版社。 [2]王绍光、胡鞍钢,1999:《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 [3]汪昌云、汪勇祥,2004:《流动性溢价,抑或投资者心态? ——来自中国股市异常交易量与预期收益关系的证据》,工作论文。 [4]汪勇祥、吴卫星,2004:《基于流动性的资产定价模型——中国股市‘流动性之谜’的一个理论解释》,《经济学季刊》,第13期:P27~31。 [5]吴卫星、汪勇祥,2004:《基于搜寻的有限参与、事件风险与流动性溢价》,《经济研究》,第8期:P16~18。 [6]吴卫星、梁衡义,2005:《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财经问题研究》第5期:P12~15。 ······ [9] Allen,F .and D. Gale,1994,“Limited Market participation and Volatility of Asset pric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 84. [10] Barber,Brad M. and Odean,Terrance,2001,“Boys will be boys: Gender,Overconfidence,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February,PP261~292. [11] Benos Alexandros,1998,“Aggressiveness and Survival of Overconfidence Tra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October,1(3~4).

管理学论文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 管理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专业班级税务专业10级1班 学生姓名(学号)胡心月 指导教师陈垂兴 完成时间2011年5月27日 年月日

目录 一.知识管理概念..................................................... 二.知识管理在个人与企业中的体现..................................... 1.个人知识管理.................................................. 1.1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 1.2个人知识管理的体现...................................... 1.3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 2.企业知识管理.................................................. 2.1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 2.2企业知识管理的体现...................................... 2.3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三.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知识管理的目的............................................... 2.知识管理:现在为什么重要?.................................... 四.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及认识误区..................................... 1.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 1.1知识管理在企业里被提出.................................. 1.2知识管理在企业里的尴尬境况.............................. 1.3知识管理未能实践........................................ 1.4知识管理的控制不好把握.................................. 1.5知识管理导入有障碍...................................... 2.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误区.......................................... 1.1误区一:知识管理就是信息。.............................. 1.2误区二:知识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3.知识管理的现实发展............................................ 五.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 1.1知识管理的发展.......................................... 1.2今天的企业需要知识管理.................................. 1.3知识管理的光明前景...................................... 摘要: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可以使人们了解到现实中的知识管理具体是怎么样的,实际实践过程中知识管理所遇见的种种困难以及在企业与个人中所发挥的作用。而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则说明即使在知识管理如此艰难的境地下,知识管理依旧透露出一种不可替代的活力。 关键词:知识管理的体现、知识管理的现实状况、知识管理的认识误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管理的发展前景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篇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4本):公共管理学 党秀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 丁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陈振明 出版社: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伦理学 张康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 王宏伟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卓越主编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 朱彬齐中英朱彬齐中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与经济分析 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学概论 胡锦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陈天祥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冲突管理常健等公共行政导论(第五版)[美]杰伊·M·沙夫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 行政法学概论 篇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篇三:经典教案系列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行政的精神》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第二部分:关于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Bibliography, Works Citied, References) 一.文学、翻译方向:MLA (一)说明 1. 文献类别标识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 专著——[M](monograph);期刊文章——[J](journal);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article);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专利——[P](patent);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报纸——[N](newspaper article);科技报告——[R](report);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如字典——[Z]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 磁带——[MT](magnetic tape);磁盘——[DK](disk);光盘——[CD](CD-ROM);联机网络——[OL](online);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2. 文献排序 (1)先外文,后中文。 (2)所有文献均按作者的姓(或机构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 3. 多加注意标点符号与字句之间的空格、标点符号类型 (二)外文著录格式 为对应起见,本格式全部规则说明中的标点符号均为Times New Roman格式。为醒目之便,这里用红色标识出来。 1. 独著 姓, 名.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代. Adams, Hazar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 2004. Showalter, Elaine.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 London: Virago Press Ltd, 2009. 2. 两至三名作者 姓, 名, 名姓, 名姓, and 名姓.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代. Atwan, Robert, Donald Mcquade, and John Wright. Edsels, Luckies, and Frigidaires: Advertising the American Way. New York: Dell, 1979. Horton, Rod W., and Herbert W. Edwards. Backgrounds of American Literary Thought. New York: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bb5866451.html,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一、综合素质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文化传承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黑龙江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董宇艳.荣文婷.陈杨. [2].高校团组织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 《江苏高教》.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章莹. [3].河北省文化产业视域中的少儿综合素质教育. 《河北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王晓北.田宝川. [4].综合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先. 《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9期.谢晓萍. [5].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0年6期.刘文初. [6].知识经济:呼唤高校综合素质教育. 《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0年6期.韦建平. [7].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公共基础课程的作为. 《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刘忠洋.刘晟蓝. [8].如何加强日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亚太教育》.2015年21期.张号炀.罗丹娜.梅雪.邱怡涧. [9].任职模式下士官学员综合素质教育方法研究. 《情报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z1期.李亚巍.王倩.闫晓瑜.

财务管理学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学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2郑亚光、饶翠华公司财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7年11月5小克利夫顿·H.·克雷普斯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4月6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学原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7杨济华、周首华现代西方财务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3月8唐现杰、孙长江财务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9贝多广主编证券经济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10美马科维茨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值——方差分析上海上海 三联书店199年5月11美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12月12美费雷德·韦斯顿管理财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2月13吴世农现代财务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月14陈志宗、钱俊龙、赵君明西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6月15王庆成、王化成西方财务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16傅元略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17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18胡玉明论资本成本会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3月19

周忠惠、张鸣、徐逸星财务管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2月20郭树华、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1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22冯建财务理论结构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0月23郭复初财务通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7月24郭复初财务专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8月25郭复初财务新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7月2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8月27沈艺峰、沈洪涛公司财务理论主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28陆正飞、王化成、宋献中当代财务管理主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 29余绪缨企业理财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30美道格拉斯·R.爱莫瑞、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2美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6版33美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1版34美威·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35美尤金·伯格汉姆、路易斯·加潘斯基美国中级财务管理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10月36美詹姆斯·范霍恩、约翰·瓦霍维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7美詹姆斯·范霍恩、约翰·瓦霍维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1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一)基础理论经典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4 年版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 1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3 年1 月出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 年版

4 、V ·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6、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丶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年 9 、罗西瑙:《没有政丶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本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11、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丶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丶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B.G. 彼得斯:《政丶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1998 6、B.G. 彼得斯:《政丶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7、欧文·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8、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bb5866451.html,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期.胡吉丹.胡吉省.章连娣. [2].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3期.孙有福. [3].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理探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4期.翁莹秀. [4].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与实践. 《师道:教研》.2012年9期.李巧儿. [5].中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审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分析. 《教育学术月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期.张宝灵. [6].对中小学教师权益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王德勇. [7].基于宁夏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资源库建设的构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期.马瑞芳. [8].基于行动跟进的论文写作. 《上海教育科研》.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郑明理. [9].不断深化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建议. 《才智》.2011年28期.姜涛. [10].公众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教师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4期.李琼.韦小满.杜亮.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有效实施策略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周新.教育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管理学参考文献

第5章医疗服务治理与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从规制理论分析,针对医疗政策的管理、评价和监督的行为的政府规制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性规制的范畴。 5.1 医疗服务与政府规制 排除社会性规制存在的一般性原因,需要对医疗服务治理过程进行社会性规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医疗政策垄断和减少医疗过程中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外部效应。 1.政府规制的类别 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regulatory constraint)不仅存在于私人物品市场,而且存在于公共物品市场。 按照制度的目的和实现方式的不同,政府规制可以划分为直接规制(direct regulation)和间接规制(indirect regulation)。直接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以治理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等有关的经济负效应为目标,依据法律手段直接介入经济主体决策。直接规制一般由政府行政部门实施。间接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以维持市场竞争并提供相关制度为目标,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间接规制一般由司法部门通过司法程序实施,通常依据商法和民法等来实施。 政府规制也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部分。经济性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其针对存在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部门(如电力、城市燃气、自来水、交通运输和金融等行业),为了防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质量、投资、财务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规制。①社会性规制的本质内涵在于其针对的是外部不经济、信息不 [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p22.

管理学期末论文

管理学原理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学生姓名:谭超跃 指导教师:张雪峰 成绩: 完成时间:2012年6月6号

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许多组织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致使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组织的良性发展。良好的沟通有利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整个组织能够围绕终极目标良性运作。本文主要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的分析,就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沟通沟通障碍良好的沟通机制 一、沟通的重要性 在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沟通在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定员工思想,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进行社会交往是人的需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缺乏沟通会使人产生孤独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不利于人的发展。良好的沟通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促使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2、有利于管理民主化。沟通有利于组织民主化管理的开展,管理民主化会进一步促进组织内部的全方位沟通,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了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及积极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提高组织操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组织运行的更加合理。良好的沟通可以改进领导的管理方式,又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3、有利于建设高绩效的团队。高绩效的团队是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沟通可以把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个体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使他们可以为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4、有利于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在社会就交往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定的冲突有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管理着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和引导,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使之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此时高效的沟通可以减少组织内部不必要的冲突,降低内耗,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5、有利于增强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组织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危机成为了组织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对多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和创新,可以找到应对危机的新方法,提高危机的管理水平。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主体之间的知识、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信息筛选。信息发送者为了使信息的发送对自己有利,往往有意操纵信息的情况。比如说,一个企业主管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时,往往都是上级想听到的信息,在向下级传达信息的时候,通常都是他愿意让下属知道的那部分。这样一

公共管理类图书 读书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蒲兴祖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通过阅读此学术著作,对于我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由此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发展,以及影响这一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着重论述、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对每项制度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例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政党制度分三章研究,而且对每项制度的研究都很具体。例如人大何时向代表发出会议通知、如何表决、写票、投票、计票等具体规范、程序和方式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政治制度是分层次的,任何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对政治制度进行细化研究,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就不可能发现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何谓政治制度?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这一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绝非盖棺定论。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当今美国就有20多种解释,法、德、日、印等国的大学教科书上也罗列着多家之说。浦兴祖教授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共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第二,它的中心内容是国家政权的行为准则;第三,它内含着多层次的结构;第四,它包括“法内制度”与“法外制度”两种形态。根据浦兴祖教授的定义,可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