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内容详实)

合集下载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方法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方法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方法呼吸道感染是指引起鼻咽、喉、气管和肺部炎症的疾病。

病原体多样化,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方法。

一、病毒核酸检测法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核酸检测法可通过提取样本中的病毒核酸,并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和分析,从而确定感染的病毒类型。

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敏感性高,能够精确识别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此外,核酸检测法还有助于判断病毒的基因型和耐药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细菌培养法细菌感染是呼吸道感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细菌培养法是通过将样本分离培养于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出细菌菌落,并通过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进行鉴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多种呼吸道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细菌培养法虽然耗时较长,但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三、快速免疫学检测法快速免疫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呼吸道感染病人体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确定病原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可在数分钟内得出。

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筛查非常有用。

例如,利用快速免疫学检测法可以检测出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

四、荧光定量PCR法荧光定量PCR法是在常规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方法。

它采用特定的引物和探针结合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高通量、高效率和高灵敏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对于大规模筛查和快速诊断非常有意义。

五、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研发中。

例如,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数百种病原体,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也在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领域。

总结起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与筛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有助于准确诊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对疫情的控制和预防起到关键作用。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非典型肺炎是一组由非典型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不一,临床中很难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治疗,容易造成患者治疗不当以及抗生素滥用。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病原体IgM型抗体,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检测内容、方法及检测人群1、检测内容:包括①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②肺炎支原体③Q热立克次体④肺炎衣原体⑤腺病毒⑥呼吸道合胞病毒⑦甲型流感病毒⑧乙型流感病毒⑨副流感病毒1、2和3型3、适用人群:儿童及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或长期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者二、临床意义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2、对病原体的鉴别诊断提供导向性依据3、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三、标本采集1、空腹静脉采血3ml(普通不抗凝管)2、严格无菌操作四、结果报告及意义1、结果报告:以阴性(—)/ 阳性(+)表示2、结果意义①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最常见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感染者常伴随有全身症状。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军团菌肺炎潜伏期为2~10天,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并可持续存在3~6个月。

②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在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4~21天,起病缓慢,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 3~4周达高峰, 可持续存在3~6个月。

③Q热立克次体: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

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急性感染Q热立克次体的潜伏期为2~38天,通常为12~19天,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现,4~8周达高峰, 可持续存在3~4个月。

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的总结归纳

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的总结归纳

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的总结归纳
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疾病的常见方法。

这种检测通常用于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以帮助诊断呼吸道感染和疾病。

总的来说,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1. 检测对象,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主要针对呼吸道疾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细菌。

2. 核酸提取,该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从呼吸道样本中提取病原体的核酸,常见的样本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

3. PCR扩增,提取到的核酸样本经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以增加病原体核酸的数量,使其能够被检测出来。

4. 检测方法,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核酸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等,其中RT-qPCR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5. 临床应用,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
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筛查潜在的呼吸道病原体,以制定针对性的治
疗方案。

总的来说,呼吸道相关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相信这一领域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将会更加完善和广泛。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综上所述,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实时 监测治疗效果,指导治疗调整,确保治疗的成功。
04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公共卫生 与防控中的应用
疫情监测与预警
早期发现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能够迅速发 现病原体,对疫情进行早期预 警,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流行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可以掌握病原 体的流行趋势,为疫情研判提供科 学依据。
治疗效果的实时监测
评估病情转变
通过定期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评估病情是否向着愈合的方向发展。
指导治疗调整
实时监测结果可为医生提供客观数据,以指导治疗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病原体清除与复发监测
确认病原体清除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用于确认病原体是否已被完全清除,从而判断治疗是否成功。
指导临床用药
不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 性不同,通过检测可以指 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等 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疫情防控
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 疫情的监测、防控和溯源 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方法及原理
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T)等,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 检测病原体。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 有望实现对呼吸道病原体更全面、快速 的检测。这项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 原体,提高检测效率。
VS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快速、便携的优点, 未来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通过该技术,有望实现现场即时 检测,提高诊疗效率。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金标准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金标准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金标准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几种金标准:1.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之一。

它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等方法,直接检测呼吸道样本中的病原体。

病原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2-3天才能得到结果。

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另一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它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抗体,来诊断呼吸道疾病。

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提供病原体的感染史和免疫状态等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需要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才能检测到抗体,因此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

它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呼吸道样本中的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早期诊断疾病,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诊断呼吸道疾病。

免疫学检测包括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

免疫学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提供病原体的感染史和免疫状态等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学检测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交叉反应和自身免疫等。

综上所述,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病情、实验条件和技术人员的水平。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考虑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因素。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研究主要内容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研究主要内容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研究主要内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是研究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一项关键技术。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呼吸道疾病,并指导医疗人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主要内容。

1. 检测对象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主要针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肺炎、支气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2.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第一步。

常见的样本有鼻咽拭子、咽拭子、口腔拭子和痰液等。

采样时,需注意要用专业的采样工具,避免污染和误差。

3. 核酸提取将样本中的核酸提取出来,是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关键步骤。

核酸提取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磁珠法、酚-氯仿法、离心柱法等。

提取出的核酸要保证纯度和完整性,以确保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4. PCR扩增PCR扩增是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

它能够通过特异性引物,将样本中的目标核酸扩增出来。

PCR扩增方法有多种,比如实时荧光PCR、热循环扩增等。

其中,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PCR扩增技术。

5.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通过实时荧光PCR仪器读取,通常会给出荧光曲线图和检测结果的判读。

荧光曲线图可以反映出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核酸,并可以判定其定量程度。

判读结果则是按照所检病原体的标准,给出阳性或阴性的结果。

6. 临床应用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明确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定量程度,指导医疗人员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也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领域。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研究主要内容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研究主要内容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研究主要内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是一项关键的临床检测技术,用于诊断与呼吸系统相关的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深入探讨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

1.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意义和背景呼吸道感染是导致世界各地死亡和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诊断方法通常是依靠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血清学检测,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时间耗费长、特异性差和敏感度低等问题。

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则通过检测呼吸道样本中的病原体核酸,可快速、准确地诊断相关疾病。

2.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方法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PCR是一种在体外复制目标DNA序列的技术,通过扩增病原体核酸片段,可以在样本中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原体。

qPCR则结合了PCR和荧光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的过程。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对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都具备广泛的适用性。

3.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病原体种类的确认和抗生素治疗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流感季节,核酸检测可以快速检测出感染的病原体,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病原体可能存在高度变异的疾病,如冠状病毒病等,核酸检测可以提供确诊的依据。

4.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未来发展未来,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实现对呼吸道样本中全部病原体DNA/RNA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新的病原体并加强对病因的了解。

另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也有望提高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准确性。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高效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扩大,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将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

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

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呼吸道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及时准确地检测呼吸道病毒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染色、PCR技术等。

病毒培养是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细胞培养物中,观察是否出现细胞破坏现象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

免疫荧光染色则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的原理,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是否有病毒颗粒存在。

而PCR技术则是通过扩增病毒核酸序列来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其次,针对不同的呼吸道病毒,还可以采用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例如,对于流感病毒,可以利用快速抗原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病毒抗原与特定抗体结合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

实时荧光定量PCR则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对病毒进行定量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毒载量和感染程度。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技术,如纳米孔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

纳米孔测序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病毒核酸进行快速测序,有助于了解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情况。

质谱技术则是通过检测病毒蛋白质的质谱图谱来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有多种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有所帮助,促进呼吸道病毒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类
3
下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 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 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 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 效的抗生素
课件类
4
呼吸道病原体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有非特异性荧光
非特异性反应,敏感性较差
课件类
13
IgM IgG
课件类
14
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 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 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 也较低
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 感染和急性感染
抗体IgM检测
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 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
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 适用于疾病中后期的诊断,
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
将包被有不同基质的生物薄片固定在一个反应区中,可同时检测多种抗不同病 原体的抗体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ELISA或者间接免疫荧光法, 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
直接免疫荧光法
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特异性抗体、荧光显微镜, 易受采样限制
抗体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
灵敏度、特异性较高
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酶联免疫吸附法
较快速,批量筛查
特异性不高,假阳性多
分子生物学方法
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 课件类
操作繁琐,价格昂贵 12
抗体、抗原检测的比较
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 毒引起
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同一 临床表现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课件类
5
呼吸道病原体
细菌: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比病 毒少。一旦感染,症状多较严重,定位 比较明显,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 炎等。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往往是流 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 球菌
课件类
27
阳性结果荧光图谱
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 病毒对阳性血清的1-15%细胞的细胞核、胞浆 或胞膜出现苹果绿色荧光;军团菌、衣原体或 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色荧光; 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 光
课件类
28
病原体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立克次体 肺炎衣原体 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3圈。 取样后 在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中,12小时 内送检
课件类
17
抗原检测采样
课件类
18
采样
抗体检测
课件类
19
抗原检测的劣势
采样对结果影响较大 非典型感染多为干咳,无痰/少痰 阳性率低(标本问题,病毒颗粒小) 抗原在体内存在时间短
课件类
20
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 检测物的特异性抗原,
质控品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
FITC结合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和抗原抗 物 体复合物反应,并显色
封闭介质 甘油缓冲液,便于观察
磷酸盐缓 用于洗涤步骤,从反应介质中除去未结合的免疫
冲液(PBS) 球蛋白和结合物 课件类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陆欢平
课件类
1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 原体感染人体的鼻 腔、咽喉、气管和 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 和下呼吸道感染
课件类
2
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或 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 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 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 发症
课件类
6
呼吸道病原体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 毒等
课件类
7
呼吸道病原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 与其它病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 。可能在2-3天后咳嗽的症状会表现比较 突出。在小于30岁的年轻人中,肺炎支 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课件类
腺病毒
10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现有的主要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课件类
11
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
优点 特异性高,金标准
缺点 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 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23
实验步骤1
样本的稀释:血清标本与PBS按1:1比例 稀释
稀释后的血清加入吸附剂中,彻底混匀 。处理后的血清要离心10-15分钟除去沉 淀,以防干扰检测
课件类
24
实验步骤2
课件类
25
结果判断
课件类
26
阴性结果荧光图谱
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 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 现红色
课件类
21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
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
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
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
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
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
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
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
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
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
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课件类
22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成分和用途
课件类
15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 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 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课件类16Fra bibliotek采样抗原检测
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是向 鼻腔伸入。 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 度的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 距离约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课件类
8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是指除肺炎链球菌以外的病原体,包括 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 、肺 炎衣原体(CP) 、Q热立克次体(贝纳柯克 斯体) 、腺病毒(ADV)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流感病毒(IFV)和副流感病毒 (PIV)等
课件类
9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变异快,传播广,由于不易 形成长期免疫力而难以预防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