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生命美学思想管窥
浅谈王国维先生的生命意识

浅谈王国维先生的生命意识自古以来,生命的存在是一个复杂而又永恒的话题。
而由生命引发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根本性思考就是生命意识。
生命的存在问题之最大障碍就是生命的悲剧意识,即生命一旦降临,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走向死亡。
人生来是要死的,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对于王国维先生之死,不少人认为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是分不开的。
而我认为是王国维先生生命里的悲剧意识,让他很容易地接受了叔本华哲学中的悲观意识。
在《人间词话》之四十四,他说:“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
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 这里就通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来透视他的生命意识,并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对生命存在的认识《蝶恋花》:“袅袅鞭丝冲落絮,归去临春,试问春何许?小阁重帘天易暮,隔帘阵阵飞红雨。
刻意伤春谁与诉?闷拥罗衾,动作经旬度。
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
”人间最是“春”留不住,柳絮飘落,落花瞬间如急雨洒在人间。
人生辗转间,年华已逝,亦如付水东流。
生命何其仓促,何其短暂!在《采桑子》中,他写到:“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城池鼓动,油灯残照,蜡烛已燃成灰烬,远处传来孤鸿悲切,人却辗转难眠。
人的一生,清醒着或是糊涂着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的一生只不过如风中的飘絮,沉沉浮浮,进进退退,显达或是无名,得志抑或失落,又有什么区别呢?到头来,还不是如柳絮浮萍一般消逝在历史的烟河之中吗?人生苦短,何必非要为声名所累。
人不能太过于计较自己的得与失,取与舍之间应该让自己平静如水。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沽名钓誉,却忘了自己只不过如“风中絮”、“雨中萍”一般渺小。
借用其《点绛唇》一语:“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王国维先生正是看透了生命短暂之轮回,所以才自沉于昆明湖畔,让粼粼湖水伴随他恪守生命最后的宁静。
浅谈王国维美学思想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文学艺术殿堂中极富盛名的一位学者,其在哲 学、美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文字学和考古学等多个文学领域都颇有 造诣。尤其是他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以及美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方 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国学功底深厚,思想独特,存短暂的一生中给 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精神财富。梁启超这位学术界泰斗就曾经这样评价王 国维:此公治学方法,极新极密,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寿十年,为 中国学术界芳名,、≮不可限量。可以说能得到梁启超如此高的评价的人 寥寥无几。粱本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给王国维以这样的评价,足 以说明王国维先生做学问确实有独到之处的。 当然,研究一位文学家的思想,就不得不考虑他所处的大的时代背 景。王周维,#活红}。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的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未 期,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强势入侵,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形成r强烈的冲击,特别是中国旧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开始全面崩溃 与解体.没落的封建王朝也开始全面瓦解。这时的王国维在文学艺术方 面接触到叔本华和康德的作品,这恰好与他的保皇守旧心态和悲观主义 心态相吻合大大激发了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他的观点深受西方 思想的影响,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存向西方学习同时,能够自觉的将 阿方美学思想和巾困占典文化进行了结合,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 思想体系虽然他对美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其却开创 了巾罔现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思想当之无愧的启蒙者和开创者。 下面,本义拟从i个方面对工国维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 首先是王国维美学的研究方法。参证法是王国维研究美学的重要方 法,他通过对中两美学采用参证和瓦证的研究方法,这对中国美学的现 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寅恪在为《王静安先生遗书》作序时总 结出王国维的i条治学方法,其中第i条对王国维的参政法给了很好解 释,他这样说道:“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 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等是也。” 但是具体到美学研究上,互证法的内容就显得更为丰富和复杂。王国维 在借鉴、吸收康德、席勒以及叔本华等两方学者的壮美、优美、悲剧学 说、天才说以及游戏说等重要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 自然、真、意境等材料重新进行了加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美学思想体 系——中国美学思想体系,这不仅开启了我国现代美学的研究方向,更 为重要的是唤醒了人们对美学研究的重视。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 究我们也不难发现,土国维从西方拿来的不仅仅是观念,而是研究美学 的方法,尤其这种特点在后期表现尤为明显。他清晰的知道东西方由于 传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对美的认识和评判标准或许存在差别,但是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的话,它们对美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也可以是相同的。 王国维对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方哲人思想的了解源于其在日本的一段 学习,在那段时间里他研读了康德、叔本华以及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 作。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西方文学与中国不同之处在 于,西方文人存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偏重科学思辨精神和综合分析方法。 1902年从El本归国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美学的研究,并且开始将这些学 来的方法运用到中国美学的研究中来,他先后发表了《叔本华之哲学及 其教育学说》(1902)、《叔本华与尼采》 (1904)、《红楼梦评论》 (1904)、《论哲学家与美学家天职》(1905)、《文学小言》和《屈子文 学之精神》(1906)、《人间嗜好之研究》和《古雅之存美学上之位置》 (1907)、《人问词话》(1908年开始刊_LI{)、《宋元戏曲考》(1912)、以 及《国学丛刊序》等。从王国维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其 对美学认识,从最初学习、借鉴到回归对中国美学的研究,以及最后将 中西美学思想进行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思想体系。他早 期的作品以开阔学术视野为主,通过运用西方的观念和研究方法对巾国 传统的美学思想加以阐发继承,然后运用其深厚的同学旗本功对西方美 学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理解和吸纳,给中国现代美学以崭新的生命。在 他所创造的这个思想体系中,对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以及评判标准进行 了重新的界定,如他对戏曲及其审美观点所下的定义,对悲剧的明显具 有两方思想特点的论述,他的“境界说”,他的“古雅”说等等。
浅谈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浅谈王国维在文学研究中的美学思想——论叔本华对其的影响俞捷琦110110079 中文师范2班王国维是本世纪初中国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者。
其学术渊源, 绝大多数论者都追溯到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叔本华。
他从叔本华那里吸取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原罪——解脱”说;二是“第三种悲剧”说。
这两个方面都植根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是其在伦理学和美学上的延伸。
王国维在写作《红楼梦评论》时正醉心于叔本华哲学,他以此分析《红楼梦》,并从中找到了某种对应关系,进而宣扬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因此,解读《红楼梦评论》有助于了解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第一篇美学专论。
在此文中,王国维借评《红楼梦》为契机,系统阐发了他从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获得并信奉的美学思想。
叔本华说认为人作为“意志的个体”就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而解脱之道就是消除自我意志、成为一个纯粹的“认识主体”;艺术的作用就是让人作为纯粹的认识主体来看待世界,因而得到暂时的解脱。
他说:“生活本身、意志、存在本身,是一种持续的痛苦,它部分是可悲的,部分是可怕的。
然而,这同样的事情,当它只是作为表象、单纯被观照,或被艺术再现出来,就摆脱了痛苦,成为一种有趣的景观展现给我们。
”王国维以同样的观点立论,他说:“宇宙,—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
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
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对三种悲剧类型的划分和表述均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和美学理论,而且基本是从叔本华的理论中照搬过来的。
对人生悲剧的构成,王国维认为有三种:一是悲剧的主人翁,所蒙受的种种苦难是由极恶的人所造成的;二是由某种机遇或命运所造成;三是由于巨大主角所处的位置、关系而不得不然地构成悲剧的结局。
“美学先驱”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思考

“美学先驱”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思考
王军梅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4(000)028
【摘要】王国维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并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他的美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王军梅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樊炳清美学思想初探——兼论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关系 [J], 王强强
2.浅谈近代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的融合——对龚自珍、梁启超、王国维的比较[J], 刘明明
3.艺术自律: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兼及王国维对中西美学资源的融合 [J], 韩清玉
4.艺术自律: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灵魂——兼及王国维对中西美学资源的融合 [J], 韩清玉
5.重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宝库大厦——评周锡山著《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 [J], 刘德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王国维的一本小册子《人间词话》,是一部评词的论集,其主要的观点就是用“意境说”来衡量诗词之高下。
他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就很明确的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这里他提到了几个根本的问题,第一就是人心内外的关系。
文艺作品中的“意”是用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抓住情思,而从这个意,外化出来的境,就是主要为了同别人起共鸣,即“感人”。
所以意境都是要有的,是要统一于诗文当中的,而这统一的手法有高有低,就决定了上乘作品与一般作品的区别。
上乘的作品追求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合二为一。
这个就是王国维的主要的评价标准。
第二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王国维认为,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在于是出于一己之意,而感动外界的,只要缺其一个,就不是文学了。
纵观他整个文学思想体系,能够感觉到,前者是更为本质的,因为王国维是一个很纯粹的学人,他对于文学有一种本体意义上的定位,反对社会功利性,政治性。
这跟后来五四的个人主义有一定相似的地方。
而感人只能够说是它的效果,不能起着一个根本上的定位。
这里他又依据意与境的根本关系,物与我以及创造意境的不同方法出发,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王国维将这两种写法对立起来,是有一定的深刻的见识的,但我觉得,所谓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也仅仅相对意义上的,因为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文艺都是有我的,是人化的一种东西。
人生作文之浅谈王国维人生论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浅谈王国维人生论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摘要】本文从王国维的“无用之用”学说出发,结合当今社会阅读追求实际价值而轻审美功能的现象,浅析“无用之用”这一学说在当代社会的美学价值与其实现的人生论美学的导向功能。
【关键词】王国维无用之用人生论美学一、王国维的“无用之用”说在王国维的众多关于人生的美学理论中,他的“无用之用”说在当今看来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王国维认为注重实际利益的学术观虽然看似可以在短期内给人带来明显利益、实际价值作用,快速的在短期内实现目的,但是长期发展下去的话,若整个社会风气都沉浸于功利主义,只会带来负面结果。
如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地位》中他说到:“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
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其可利用之点。
其性质如是,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
”在王国维看来,艺术的作用并不是为了传统的道德教化、个人谋官等,而是艺术的审美活动本身有着独特的净化灵魂与拯救人生的作用,这一观点充满了浓郁的人本主义精神。
同时他深刻批判中国传统重实用而轻视审美性艺术的传统思维:“呜呼!我中国非美术之国也。
一切学业,以利用之大宗旨贯注之。
治一学,必质其有用与否;为一事,必问其有益与否。
美之为物,为世人所不顾久矣!庸讵知无用之用,有胜于有用之用者乎?”在对于“美”的认识上也是如此,他认为审美活动应该是出于非功利的目的、超利害的,只有超越利害才能进行“真正的”审美。
这也契合了当今人生论美学思想的美学价值导向。
二、人生论美学面临的当代问题“所谓人生论美学……也就是在具体的生命活动与人生实践中,追求、实现、享受生命与人生之美化。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与之不协调的是虽然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而人民的思想、教育、道德、文化水平的发展速度却比较迟缓。
并且在如今大刮功利主义之风的社会中,欣赏、阅读与学习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而稀有的现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集,它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着美好梦想的诗歌世界。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就是以自然和宁静的美感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首先,王国维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极具美感的宝库,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源泉,他热爱从大自然中获取美的感受。
他的诗歌中,经常能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他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美丽的风景,还有生机勃勃的鸟兽描绘得非常生动,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其次,王国维也极尊重宁静之美。
他认为,宁静是所有美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安身之所,也是灵感的源泉。
他的诗歌里,常常能看到他对宁静的追求,他把梦中的宁静海洋、宁静的湖泊、宁静的夜晚等描绘得非常细腻,让读者感受到宁静的恬淡美感。
最后,王国维也认为,人们应当以理智的审美来衡量美的真谛。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抨击空洞的浮华,赞美纯粹的审美,他认为,只有经过理智审美的过滤,才能把美的真谛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的感受。
总的来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将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和理智审美完美融合起来,把自然和宁静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他的诗歌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追求,也指示我们正确认识和追求美的真谛。
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论

暮寒? ” ( 《欲觅》)“书 成付与炉中 火 , 了 却 人 间 是 与非。” ( 《书古 书中故纸》) 从 以 上 所 列 举 的 事 实 足以说明, 王国维的悲观主义不同于叔本华的悲 观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纯学术研究的结 果 , 是 理 性( 逻 辑) 推 导 出 的 结 论 , 与 其 人 生 践 履 是不达界的。而王国维的悲观主义, 既有理性认 识, 又有对人生的生命体验, 理智与情感交织不 分, 是“知行合一”的 结果。他以自 杀 为 人 生 苦 痛 的解脱, 就是最有力地说明。
关键词 美 古雅 悲剧 意境
聂振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00732
王 国 维( 1877- 1927) , 浙 江 海 宁 人 , 中 国 现 代 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兴趣广泛而成就卓著, 哲 学 、美 学 、文 学 艺 术 、历 史 学 、文 字 学 、考 古 学 等 , 在 中 国 现 代 学 术 史 上 都 处 于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他 从事美学研究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 美学思想在 他的学术成就中并不居主要地位, 但却是中国现 代 美 学 史 的 第 一 座 里 程 碑 。他 是 中 国 现 代 美 学 思 想的启蒙者, 美学学科的开创者。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启蒙者, 也是 中国现代美育的最早提倡者。1903 年, 他所写 的 《论教育之 宗旨》一文认 为 , 教育大 而 言 之 可 分 体 育 与 心 育 二 者 , 而 心 育 又 可 分 智 育 、德 育 和 美 育 三者, 并建议政府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宗 旨。其后又写了《孔子之美育主义》, 运用康德、叔 本华的美学观点, 论述美育的性质和功能, 然后 评 述 了 孔 子 的 美 育 思 想 。他 虽 然 没 有 撰 写 美 学 理 论的长篇巨制, 但美学思想还是比较丰富的, 他 是现代美学理论构建的开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 已走 出古 典 的藩篱 , 目光更 多 地 投 向 了生 命 自
身, 在艺 术和 人生关 系 中追寻 生命 的意 义 , 注情 关 感 和美在 人生 中的重要地 位 。王 国维对 个体人 生 的关 注 以及审 美 的 纯艺 术 精 神 的追 求 , 难 看 出 不
[ 稿 日期 ] 2 1 —0 —0 收 02 3 5
人 生 ;而 人 生者 , 孤 立 之生 活 , 在 家族 、 “ 非 而 国家 及社 会 中之 生 活 也 。 … 可 见 , 为 生 命 体 验 和 ” 作
腐朽 的帝 国机 体 。中 国的政治 格局 和文化 价值 观
遭 遇 了前所 未 有 的冲击 。处于 这种 风 口浪尖 中的 知识 分 子 , 面变 幻 的社 会 、 淡 的人 生 , 直 惨 内心 经
21 0 2年 7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 u n lo a g i e c esE u ain Unv ri (o ilS in eEdt n) o r a fGu n x a h r d c t iest S ca ce c ii T o y o
J 12 1 u .0 2
了重情 感 , 人 生体 验 , 生命 感 悟 的诗 学 理论 , 重 重 颇 能体现 中国文艺 的生命 意蕴 。“ 界 ” “ 境 、有我 ” 、 “ 我 ” “ 境 ” “ 境 ” 人 乎 其 内” “ 乎 其 无 ,造 、写 ,“ ,出 外 ” “ 真” “ ,写 、 自然” “ 想 ” 论诗 的重 要 范 畴 , 、理 等 均注 重从个 体 人 生体 验 和审 美 , 美创 造 和 主 体 审 的审美介入 理 解 诗 即文 学 的本 质 与功 用 , 现 了 体 对 生命 的关 注 、 生命 本质 意义 和价值 的追求 。 王 国维 强 调 文学 即人 生 , 诗人 之 眼 ” 是“ 中的
[ 者 简 介 ] 罗 坚 (9 4 ) 男 , 西 合 浦人 , 西师 范 学 院 国 际 交流 处 教 授 , 学博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 外 文 作 15 一 , 广 广 文 主 中
论、 美学 。
10 2
广西 师范学 院学 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目的论 的文 艺 思 想在 乱 世 中虽不 泛 知 音 , 情 感 但
判断、 生命 体 验 、 审美 超越 等西 方纯 审美 精神也 开 始 受到不 少知 识精英 的青 睐 。人们 追寻 的审美 理
情感 表达 的文 学 , 是 个 体孤 立的生 命 之思 和 人 不 生 的感 悟 , 是历史 和社 会 的人 的生命存 在之 思 。 而
历艰 难 的抉 择 , 临痛 苦 的精神 突 围。不 管 是 正 面
统 士 大 夫 , 是 改 革 的先 行 者 , 或 崇 洋 的 改 良 还 抑 派 , 面 临着 艰难 的抉择 和突 围 , 都 以适 应 社会 、 文
化 的嬗变 。载 道言 志 、 身立 言 、 化人伦 的政 治 修 教
换。
王 国维 的生命美 学思 想 , 注重 以生命 体验 、 人
生境 遇 、 主体 审美感 悟 和文化语 境 为切入 点 ; 成 形
“ 片战争 ” 鸦 以来 , 随着 西 方 的 技 、 西 文化 、 思想 长 驱 直
入, 和西方 的强 权 政 治一 起 蚕 蚀 和 分解 着 庞 大 而
生命 价 值 和 人 的精 神 自由追 求的 特 殊 关怀 。王 国维 注 重 情 感 和 美在 人 生 中的 重 要 意 义 , / 生 意 志 、 形 式 在 ‘ 纯 美 的静 观 、 功 利 性 等 理 念 中理 解 美 、 找 理 想 和 人 生 困境 的 突破 口 , 现 出深 切 的 人 文 关 怀 , 生命 本 质 的 超 寻 体 对 思 考 ; 过 艺术 扣 审 美反 观 人 生 , 寻 纯 审 美的 人 生 境 界 — — 超 越 、 通 追 自由 和 感 性 美 的 追 求 , 成 他 生 命 美 学 思 形 想核 心 , 虽不 无 西 方 思 想 的 影 子 , 充 分 体 现 了 中 国 古典 美 学的 终 结 和 现 代 性 转 换 的 轨 迹 。 却 [ 键 词 ] 王 国 维 ; 命 美学 ; 界 关 生 境 [ 图分 类 号 】 11 中 0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2—5 2 (0 20 —0 1 —0 2 7 2 1 )3 1 9 4
王国维 以“ 界 ” 词 定 格调 , 境 为 形成 以“ 界 ” 境 为 美 的诗学 理论 。作 为评价 文艺及 其造 诣 的批评 尺 度 ,境 界 ” “ 是他 文 论 思 想 的理 论 建 构 的逻 辑 起 点 。“ 以境 界 为 最 上 。有境 界 , 自成 高 格 , 词 则 自
Vo133 . NO. 3
第3 3卷 第 3期
王 国维 生命 美 学 思想 管窥
罗 坚
( 广西 师范学 院 国际交 流处 , 广西 南 宁 5 0 0 ) 3 0 1
[ 摘 要 ] 王 国维 的生 命 美 学思 想 表 现 了对 美、 术 和 纯 审 美精 神 的 关 注和 追 求 , 现 出对 生命 特 别 是 艺 体
王 国维 学贯 中西 , 博古 通今 , 学术 成就声 名 显
赫 , 响 深 远 。他 精 通 国学 和 文 学 , 究 过 叔 本 影 研
西方 现代 审美 救赎 论 和 现 代 性 审美 理 想 的影 响 , 体现 了 中国古 典美学 的现 代性 转换 的轨迹 。
华 、 德等 西方 思想 大师 , 康 中西 方思想 和文 化碰撞 出他思 想 的火 花 , 就 了他 中西合 璧 的生 命美 学 成 思想 , 体现 了 中 国古典 美 学 的终结 和现 代 性 的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