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制造白皮书

未来制造白皮书
未来制造白皮书

未来制造白皮书| “中国制造2025”,大国崛起背后的时代高度战略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不难发现,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背后总有一个具有时代高度的战略。

智造2025 角逐世界的力量

每一个国家的重大战略,都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当代大国都在追逐时代发展的步伐,无论是美国的《美国竞争力计划》,还是德国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或者法国“新工业法国”、韩国“新增长动力规划”等等,各个国家或规划各有特色,但制造业上的变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共同的追求目标。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不仅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更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如同新加坡“RIE2020”战略,让裕廊成为全球发展的典范,“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影响力。

远见2025 开启时代新格局

《福布斯》杂志网站刊文说,“中国制造2025”表明中国正在推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可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中国制造2025,打开了时代的发展格局。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了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多重挑战,创新以“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为方向,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而智能制造便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践行2025 星城长沙得天独厚

长沙作为中国中部工业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与转型,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践行者。

其中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要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为此,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撑、资本撬动、人才集聚等一系列举措支撑长沙智能制造发展。目前长沙工业规模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工业产值已达到万亿规模。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长沙勇领潮头,着力打造湘江新区和东部开放型走廊“双引擎”,实现“东西比翼、双核驱动”发展,给企业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放手让企业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

助力2025 未来智汇城顺势而行

与时代同行,开启智能智造新领地。作为深耕湖湘16载的本土强企,未来集团看到了长沙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先进制造的积极姿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布局产业运营,产业地产首作未来智汇城应运而生。

未来智汇城择址于国家级长沙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这里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拥有区域交通、产业创新、科技人才、成熟配套等先天资源,已成为长沙“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引擎之一。

项目占地面积16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3万㎡,是长沙经济开发区引进的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地产项目,定位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以机械制造产业为基础,科技产业为内核,围绕产业升级、配套服务和绿色生态等方面,打造长沙经开区产业运营的示范性产业基地。

全面助力“中国智造2025”伟大战略,未来智汇城抓住这一时代背景的新发展、新机遇,全力筑造具有时代高度的智能智慧智造产业园区,以雄厚的实力和全新的姿态向伟大时代致敬,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升级园区标杆,发展成长沙经开区先进智能制造科创基地。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国梦的指引下,未来智汇城将坚持不懈地振兴国家实体经济,为长沙这座时代之城、产业之城带来新的生活想象。

联想智能制造白皮书(2020版)

联想智能制造白皮书 (2020版)

目录 第一章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 (6) 1.1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6) 1.1.1 世界智能制造发展保持活跃态势 (6) 1.1.2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 1.2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路径 (8) 1.2.1 智能制造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8) 1.2.2 智能制造的目标和方法 (10) 第二章联想智能制造实践和方法论 (12) 2.1联想智能制造发展概况 (12) 2.1.1联想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13) 2.1.2联想对智能制造的认知理解 (15) 2.1.3联想智能制造的体系框架 (15) 2.2:联想智能制造方法论 (16) 2.2.1战略:联想制造展望-LMO (17) 2.2.2战术:联想分域致胜-ZTW (18) 2.2.3策略:联想组织文化-TOC (19) 第三章联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22) 3.1: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22) 3.1.1 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前瞻 (22) 3.1.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说明 (23) 3.2:联想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探索 (24) 3.2.1 联想端、边、云、网、智建设整体说明 (24) 3.2.2 端:智能设备 (26) 3.2.3边:边缘计算和物联网 (28)

3.2.4 云:混合云与大数据 (29) 3.2.5网:5G与区块链 (31) 3.2.6智:人工智能算法和开放创新平台 (36) 第四章联想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41) 4.1:构建联想智能制造五大核心能力 (41) 4.1.1联想智能制造五大能力构建 (41) 4.1.2联想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概述 (43) 4.2应用场景一产品设计 (43) 4.2.1 MBD解决方案 (44) 4.3应用场景一订单管理 (46) 4.3.1订单可视化解决方案 (46) 4.3.2订单自动化解决方案 (49) 4.3.3订单自主纠错解决方案 (51) 4.4应用场景一计划排产 (53) 4.4.1整合计划解决方案 (53) 4.4.2智能排程解决方案 (55) 4.4.3智能预测解决方案 (57) 4.4.4供应链智能控制塔 (58) 4.5应用场景一采购管理 (61) 4.5.1全球供应协同解决方案 (61) 4.5.2采购计划解决方案 (62) 4.5.3. 采购执行解决方案 (64) 4.6:应用场景一生产运营 (67) 4.6.1产线自动化解决方案 (67) 4.6.2 MES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71) 4.6.3 LCD自动检测解决方案 (74)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智慧制造企业――未来工厂的模式_图文(精)

智慧制造企业 未来工厂的模式4 SmarterManufacturing Enterprise----ModelofFuture Factory 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 颤新建祁国宁鹰任仲 #*4 *Z★}ⅢRW《I&日R*#&.∞±±}m*a★{目∞§4;*#£}∞日R々"“±**Ⅻm、}W目#m&镕Ⅻ《mm*}*¥Ⅻ自n口§*I#{i目m* axⅢ年lI』J6¨.盖J}呵IBⅥ总战般打席执什自彭引谯A纠约『“¨突芰茉委员会发袅漓|J}智慧地球j._代n々领婷波雕}钶慧地球的杜心楚LI冲p业智慧的古浩通廿制川新一化fi息托术米政变政耵企业和Iq窜n∞}}#*&Ⅷ¨f帅q州l¨ 【q《‘R63“自#¥ⅫA&ⅨirqJ目:c_"^^IⅫ“17 26n十M过n¥2f110¥笨12删 智慧制造企业是一个由不同企业间相互组成网络,包括智慧的创新网络、智慧的制造网络和智慧的管理网 络.是建立在“云计算”f更确切的是“云制造”鞋础上的,

其物理基础是互联网、无线网和物联网,具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特征; 人“I目IH殳互的^_【I=“他提岛戈o{:的州确性、技半矗i^性和响砬速度¨令fj息牡础梨构‘o撕哩静☆的聃 础吐施蚰完上£^含他歧啊.企、№和IHlt“I以做Ⅲ电叫智☆0决策‘lHM揽mJ,智慧的咀JJ智慧的供应涟等漤懋奉史A1RM设也的基础I:提出智慧制造企业的设想 智慧制造企业的体系结构 材坐制造个、Ip的体系结绱蛐罔1晰小拈有“r特征 fI J蜓匮irI』的感知证札旋够 埘j』感矧刚缔陕琏感知与证业Hl咒的并补佶窟’毒蜘阿络汇氍/’米f|行企北备川一符种漩程、嚣剃-世蔷剐乐缱的衍矗 ||*Ifl.J感蜘同络向小 ¨企业服务.他企411J|/1感Ⅻ的n息的池Ⅲ自腱.深度加深,信髓的搜个 率”和。搜准半“胄橙凡的提高 f 2)虹J_泛的巨联互通企啦

2019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2019年度)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 四、人工智能重塑各行业 一、AI创新融合新趋势4 1.1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商业化4 1.2AI全面进入机器学习时代5 1.3市场对投资回归理性8 1.4城市逐渐成为AI创新融合应用主战场13 1.5AI支持体系不断发力21 1.6顶层政策倾斜力度持续增加23 1.7全球AI市场超6万亿美元29 1.8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AI企业云集31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腾飞40 2.1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日趋成熟40 2.2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稳步推进42 2.3“人机大战”谁更能更胜一筹?45 三、中国在全球AI地位52 3.1中国拥有更为庞大的数据规模以及更丰富数据使用环境53 3.2中国是全球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市场,但高端芯片依赖进口54 3.3中国机器人企业快速成长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加速54 3.4美国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实力更为雄厚,中国则在语音识别技术上更优55 3.5中国在AI应用上呈现追击态势55 四、人工智能重塑各行业58 4.1金融:人工智能提升金融企业商业效能并变革企业内部经营60 4.2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覆盖教学全流程65 4.3数字政务:政策利好加速政府智能化变革70 4.4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日趋成熟71 4.5无人驾驶:主导汽车产业革新75 4.6零售:人工智能驱动行业走向聚合79 4.7制造业:智能制造应用潜力巨大82 4.8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塑造城市基础设施创新系统86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 主要发现主要发现: 1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 主要发现 2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精编版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 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 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 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 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 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 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 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 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 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版本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 目录 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环境.5 二、济南市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6 (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6 (二)信息化产业优势明显.6 (三)具备较好的智能制造应用基础.7 (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7 三、总体要求.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原则.9 (三)发展目标.9 四、重点任务.10 (一)建设两大智能服务平台,构筑创新服务体系.11 (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夯实智能制造四大基础.13 (三)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15(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16(五)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进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发展.18(六)发展机器人技术及产品,加强机器人创新应用.20(七)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21(八)实施人才建设百千万工程,促进智能人才队伍建设.22五、保障措施.23 (一)加强组织领导.23 (二)加大政策扶持.23 (三)开展智能制造产业招商.24 (四)加强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24 (五)加强开放融合和国际交流合作.24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重塑制造业新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 发展智能制造对推进济南市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提升全市高端制造业规模总量和质量水平,具有突出的推进和载体作用。为充分发挥济南市省会智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抓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机遇,辐射带动“1+6”都市圈城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特制定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深刻变革。 发达国家正加紧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布局。美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2014制造业白皮书》、《日本机器人新战略》,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其核心目的,就是抢抓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融合发展为关键特征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二、济南市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 济南市在重型汽车、数控机床、金属成形装备、发电输变电设备、试验与检测装备、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设备等重点装备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研发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成果和智能化产品。涌现了济南二机床、中国重汽、济南铸锻所、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济南一机床等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具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成长性较好的装备制造中小企业集群。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65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的48%,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明显。 (二)信息化产业优势明显 云计算与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能源互联网,CAD、CAPP、PLM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拥有浪潮集团、山东华天、积成电子、大陆机电、金钟衡器等行业领先企业,一批专、精、特的软件技术企业快速成长,2015年全市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2050亿元,占全省55.4%,软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产业技术支撑。 (三)具备较好的智能制造应用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方向的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市场载体。全市工业围绕以数字化转型升级及基础设施投资连续两年超1000亿元,2015年达到1147.9亿元。从集聚环境看,以中国重汽为龙头,形成了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以山东电工电气、泰山发电设备、鲁能智能、临沃重工等集聚形成的高端装备园,经济开发区集聚的柴油机、变压器、北辰集团、宏达集团、时代焊机、数控机械等机械装备及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宏济堂药业及高新区药谷等集聚形成了济南制药产业群;济阳、章丘食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园区,章丘、平阴的铸造产业集聚区等,都为推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进展白皮书 (2015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二○一五年四月

本文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安琳研究员 转载引用需注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前言 2014年,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多个国家先后部署了相应的制造业进展战略。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连续了自2012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进展形势持续低迷,企业投资能力受限的阻碍,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多数企业视当前时期为宝贵的“战略调整窗口期”,面向下一代智能制造的进展要求,纷纷加快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业务、产品和技术的优化调整,产业进展呈现出“蓄力凝神”的突出特征,产业创新活跃,投融资动作积极。工业软件当前的进展情况,可视为以后智能制造进展的风向标。工业软件产业的调整,体现了全产业对以后智能制造进展趋势的预判。 在此形势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院编写了《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进展白皮书(2015版)》,全面梳理2014年全球和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进展情况,从创新进展、应用推广、企业进展、投融资、政策环境等维度总结工业软件的进展特点,分析我国工业软件进展面临的问题,展望2015年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进展态势,并分不对政府、用户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进展对策建议。

目录 一、全球智能制造进展状况 (1) (一)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 (1) (二)全球智能制造进展情况 (2) 1.美国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 (2) 2.日本大力进展工业机器人 (2) 3.欧盟多国部署智能制造相关进展战略 (3) (三)我国智能制造进展情况 (3) (四)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进展的风向标 (3) 二、全球工业软件进展状况 (4) (一)市场规模 (4) (二)市场结构 (5) (三)要紧特点 (5) 1.市场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5) 2.数据驱动业务进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5) 3.工业云服务市场迅速升温 (6) 三、我国工业软件进展状况 (7) (一)市场规模 (7) (二)市场结构 (7)

【智慧智能制造】中国未来的60个商业模式,每一个都是大机会!

【智慧智能制造】中国未来的60个商业模式,每一个都是大机会! 今天对未来商业规律做了进一步系统梳理,希望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和新一轮启示,抛砖引玉吧。 第一部分:个人篇 1、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背景、学历、资源、人脉、资历;今后奋斗的五大关键词:知识、创新、独立、个性、理想。以前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在有个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中国的“新知识分子”将重登历史舞台。 2、中国人正在由“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即就求关系、求渠道、求机会,内求即是要激发起自己的兴趣、热情、希望,当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东西就会被你吸引过来,这就是所谓的“求人不如求己”。 3、中国正在兴起大量自由职业者,社会的基本结构从公司+员工,变成了平台+个人。每个人都将冲破传统枷锁的束缚,获得重生的机会,关键就看你是否激发了自身潜在的能量。这才是一场真正的解放运动!

4、中国一大批有“匠心”的人的社会地位将获得提升,匠心的本质就是爱。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员、设计师、编剧、作家、艺术家等等,因为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灵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将获得提升,将获得尊重。 5、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即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组织去执行系统性工程,所以社会既不缺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执行浩瀚工程的组织和团队。 6、未来的人可以分为三种格局:做事——做势——做局。初级格局是做事,靠人和工具;中级格局是做势,靠管理和规则;高级格局是做局,靠系统和制度。 7、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被木桶原理所束缚,即: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综合水平,所以我们总在弥补自己短板,而随着人们协作效率的提高。今后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水平。我们不用再盯着自己的短板,你只需要将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发挥到极致,就会有其它人跟你协作,这叫长板原理。 8、我们的工作正由“被动”走向“主动”。以前为了谋生,我们需要依托固定公司,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重复固定的劳动,属于被动式劳动。未来社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人们依靠自身特长,点对点的对接和完成每一个需求,充分融入到社会每一个环节,属于主动式创造。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详解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白皮书(2015年)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 白皮书 (2015年)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2015年7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凡转载或引用本文的观点、数据,请注明来源。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是智能制造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基础保障。按照“统筹协调、标准引领、示范应用”的原则,构建暨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突破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重点研制基础通用标准、工业软件标准、工业大数据标准、工业云服务标准、服务型制造标准、工业物联网标准和工控安全标准,是目前阶段的首要任务。 本白皮书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智能制造的发展形势和标准化研究现状,重点对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进行分析,依照不同的重点标准化领域,梳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已发布、制定中、待制定标准,重点识别出一批亟需制定的基础、关键技术、测评类标准,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目录 一、智能制造发展形势 (1) 1.1 德国工业4.0 (1) 1.2 美国工业互联网 (2) 1.3 IEC数字工厂 (3) 1.4 中国智能制造 (3) 1.5 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差异和启示 (4) 1.6 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意义 (5)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7) 2.1 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 (7) 2.1.1 系统架构 (8) 2.1.2 价值链 (9) 2.1.3 产品生命周期 (10) 2.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0) 2.3 重点标准化方向和领域 (12) 2.3.1 总体标准 (12) 2.3.2 智能装备/产品标准 (16) 2.3.3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标准 (19) 2.3.4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标准 (21) 2.3.5 工业云和大数据标准 (22)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生产生活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有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正从学术驱动转变为应用驱动,从专用智能迈向通用智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加接近于人类智能水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各国均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前瞻布局,我国也已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基于此,本白皮书重点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面临的新形势、驱动的新因素、呈现的新特征,对架构、算法、系统等技术演进方向作出研判,详细梳理了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两大基础平台和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人机交互三大通用技术的技术体系,深入论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边界和范围,划分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产业化领域,研究了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算法模型、语音识别、图像视频识别、文本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安防、智能驾驶等具体产业化方向的产业规模、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典型企业,归纳了近年来全球和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特征趋势,并对国内外人工智能的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对比和趋势展望,最后提出了发展理念、治理体系、创新能力、发展基础、资本环境、行业组织、全球统筹共七项措施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

目录 一、编制概要 (1) (一)编制背景 (1) (二)编制目标 (2) (三)编制方法 (2) (四)特别声明 (3) 1、研究主题充分考虑了与国家规划的互动和呼应 (3) 2、研究范围聚焦技术和产业发展 (4) 3、研究内容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 (4)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综述 (5) (一)人工智能简要发展历程 (5) 1、第一次浪潮:人工智能诞生并快速发展,但技术瓶颈难以突破..6 2、第二次浪潮:模型突破带动初步产业化,但推广应用存在成本障碍 (7) 3、第三次浪潮:信息时代催生新一代人工智能,但未来发展存在诸多 隐忧 (8)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主要驱动因素 (9) 1、人机物互联互通成趋势,数据量呈现爆炸性增长 (10) 2、数据处理技术加速演进,运算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10) 3、深度学习研究成果卓著,带动算法模型持续优化 (11) 4、资本与技术深度耦合,助推行业应用快速兴起 (11) (三)新一代人工智能主要发展特征 (12) 1、大数据成为人工智能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石 (13) 2、文本、图像、语音等信息实现跨媒体交互 (13) 3、基于网络的群体智能技术开始萌芽 (14) 4、自主智能系统成为新兴发展方向 (14) 5、人机协同正在催生新型混合智能形态 (15) 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框架 (15) (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演进 (16) 1、从原有的CPU 架构,转变为GPU 并行运算架构 (16) 2、从单一算法驱动,转变为数据、运算力、算法复合驱动 (17) 3、从封闭的单机系统,转变为快捷灵活的开源框架 (18) 4、从学术研究探索导向,转变为快速迭代的实践应用导向 (18)

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

在合成化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对于通量制备和通量反应条件筛选增加了难度。但是进入了化工制造智能化时代,这样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而未来也预示了智能制造的更多可能性。 在有机合成领域一直以来利用大量的人工和经费支持就可以合成出复杂的有机小分子。但是到了现在,人们发现使用微通道反应技术可以加快反应合成的速度。可以说投入大量人工来增加产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生产效率得到了加速,研究者们有更多研究的机会。这是趋势,而智能制造是通过大数据采集为基础的,对数据进行大量分析对比做出较优选择,有效提高生产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因为劳动力成本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像流动化学技术的推广使得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下降,提高了生产速度还有产品的利润空间。那么在未来智能制造的趋势又是什么呢? 1、生产实施有效的控制。 可以对整个生产环节的连贯性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连贯性。比如使用微反应技术把安全事故几率降到可控范围内,从而实现安全化生产。 1.2实施化工生产管理 使用智慧化管理可以做到化工生产开发过程的简化,从而提高对化工过程的更有效监管。 1.3维持化工生产系统稳定运行 对于化工生产系统来说,其对于化工生产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为此,必须应用智能化生产技术维持化工生产系统稳定运行,以保证相应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效果有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应用智能化技术还能对化工生产系统实施操作管理,这里所说的操作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化工生产时还涉及一系列协调区域,这种协调区域作为化工生产运营管理的重点,对相应协调区域实施运营管理,能够实现化工生产水平提升的目标。 第二,化工厂在开展相应工作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运营管理还能够有效解决化工厂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化工厂中各项工作项目实施调度处理。 第三,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干扰,这就应利用智能化生产技术保证化工厂内外运营工作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确保化工生产能够在特殊的情况下顺利开展。 在化工智能化技术中引入ERP系统,对物料管理和运输进行管理,减少材料过度浪费的现象发生,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顺利开展。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反应器连续工艺开发及工业化的创新性高科技公司。公司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于2019年10月整体搬迁至上海化学工业园内。公司上海本部实验室配备十余套微反应器,并与梅特勒托利多共建化学过程联合实验室、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建过程安全联合体、与南大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建特殊反应实验室等。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帮助客户进行微反应器连续流工艺咨询与评估、工艺开发、工业化项目投资和管理等。公司立足于客户具体项目,以“以终为始”的项目开发思路为指导,着眼于“双赢”和共同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工业化,有丰富的工程化经验。完善的设施,丰富的经验覆盖工艺开发到工业化的各个阶段。惠和化德是您理想的合作伙伴!

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动向

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动向

————————————————————————————————作者:————————————————————————————————日期:

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动向-机械制造论文 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动向 文/邬玉良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作为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中立足创新领域、开展综合化标准工作的关键驱动力。摸清智能制造未来趋势有利于引领新工业革命潮流,实现我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是制造装备的前沿和制造业的基础,已成为当今工业先进国家的竞争目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常态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相互融合、创新发展,呈现出新的方向。以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智能化的制造体系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促使全球需求结构变化与国际分工体系调整步伐加快。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抢占这一制高点,就必须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不断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国产“大白”不是梦 你还记得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吗?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样一款又

未来制造白皮书

未来制造白皮书| “中国制造2025”,大国崛起背后的时代高度战略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不难发现,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背后总有一个具有时代高度的战略。 智造2025 角逐世界的力量 每一个国家的重大战略,都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当代大国都在追逐时代发展的步伐,无论是美国的《美国竞争力计划》,还是德国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或者法国“新工业法国”、韩国“新增长动力规划”等等,各个国家或规划各有特色,但制造业上的变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共同的追求目标。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不仅可以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更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如同新加坡“RIE2020”战略,让裕廊成为全球发展的典范,“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影响力。 远见2025 开启时代新格局 《福布斯》杂志网站刊文说,“中国制造2025”表明中国正在推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可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中国制造2025,打开了时代的发展格局。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了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多重挑战,创新以“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为方向,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而智能制造便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践行2025 星城长沙得天独厚 长沙作为中国中部工业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与转型,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践行者。 其中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要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智能制造的未来是什么

智能制造的未来是什么 智能制造是目前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它被阐述并定义为广泛的制造类别,其目标是完全优化、培育和扩充制造过程。智能制造是采用智能技术机器的制作过程,它是由计算机控制进行,通过数学建模、升级数字化和其他自动化的合作,以提高制造效率。智能制造还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专业知识和制造技术,实现物理劳动过程的灵活性和可行性,以满足动态,多功能和全球市场的需求。智能制造被预测为下一个工业革命或是工业4.0。 近年来,制造业被理论化为一种超越工厂车间的新型改进系统。它被认为包含了“制造业作为生态系统”的范例。“智能”一词理解企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创建和使用数据和信息,以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改进产品。目标是创建和管理灵活的制造流程,快速响应需求的动态变化,以低成本向公司供应产品,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这一概念彰显了生命周期的观点,产品的设计借助于数字化的进步,实现了高效的生产和可回收性。广泛的智能制造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数字技术。智能制造运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处理功能,工业连接设备和服务以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首先,在大数据处理方面,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改进复杂流程,简化阶段并以数字方式管理供应链。它指的是根据所谓的三个V,速度,变化和体积来收集和理解大数据集的技术。简化的数据可以调节生产的便利性并有效地管理吞吐量。它允许企业使用智能制造理论从传统实践转向预言实践,这一变化针对的是预测方法,可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并调节产品的性能。 其次是先进的机器人技术,通过其名称可以理解是自动可操作的智能机器,可以随时随地直接与制造系统进行通信。自动高级机器人具有解决问题,决策,启动判断和传播通信等功能。这些机器人可以在时间之前完成工作,没有错误,并且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编程,使他们能够从经验和人机参与中学习。 最后就是工业连接设备和服务,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制造商可以更加丰富地

工业智能白皮书:类型、典型应用、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应用展望

工业智能白皮书 2019年

目录 前言 (1) 一、工业智能的内涵 (2) (一)工业智能发展背景 (2) (二)工业智能的主要类型 (4) 二、工业智能的典型应用 (10) (一)高计算复杂度、少影响因素问题 (11) (二)低计算复杂度、多影响因素问题 (16) (三)高计算复杂度、多影响因素问题 (17) 三、工业智能的关键技术 (18) (一)深度学习基础技术的工业化适配是未来发展方向 (20) (二)知识图谱通用技术的规范化适配成为主要推进方向 (28) 四、工业智能的产业发展 (30) (一)工业智能形成两横两纵产业视图 (31) (二)工业智能通用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各异 (34) (三)工业化与智能化双向渗透成为两类核心路径 (36)

前言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早期的专家系统、机器学 习,到当前持续火热的深度学习等多次技术变革与规模化应用的浪潮。随着硬件计算能力、软件算法、解决方案的快速进步与不断成熟,工业生产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的重点探索方向,工业智能应运而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作为助力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以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爆发趋势,工业智能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海量数据的全面实时感知、端到端深度集成和智能化建模分析,工业智能将企业的分析决策水平提升到了全新高度。然而,工业智能仍处于发展探索时期,各方对工业智能的概念、类型、应用场景、技术特点及产业发展等尚未形成共识。 在此形势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AII”)联合多家企业共同编写和发布《工业智能白皮书》(2019讨论稿),本白皮书深入解读了工业智能的背景内涵,分析了工业智能主要类型,并从应用、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工业智能的发展脉络和最新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发展变革方向有所预见。希望能与业内同仁等共享成果,共 谋工业智能新发展。 — 1 —

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

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未 来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 1、三大部分构成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单一技术与装备的突破应用,同时还需要系统化的集成创新,系统解决方案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由软件、硬件、系统服务等几个部分组成,实现智能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其中,软件主要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云计算平台、工业大数据等;硬件主要有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系统服务则包括系统集成、软硬件一体化、顶层设计等。 2、未来市场规模规模将突破2000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工程实施四年以来,顶层规划、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有效推进,

全社会发展智能制造的氛围逐步形成。2017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 模达1280亿元,同比增长20.8%;2018年约达1560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至2020年末,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达到2380亿元。 (备注:2016年市场规模增速为18.4%) 3、数字化建设相关环节应用比例持续提升 受益于用户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同于研发、物流、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也在加强,相关环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比例有所提升。根据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五位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分别是柔性装配系统、加工环节数字化系统、智能输送系统、智能仓储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占比分别为18%、13%、1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