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当代人的启示
浅谈《论语》中的“仁”对现代的启示意义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其中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深远。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实的极致必然是善的,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对仁的论述虽多,但定义未超出三句话的涵义:一是克己复礼为仁;二是爱人;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究其实质,仁就是爱人,克己控制自己的私心,复礼使言行不失于礼。做到克己复礼,就是尊重他人,不损害他人,就是爱人。自己想立足于社会,也使别人立足于社会;自己希望发达,也使别人发达。这是孔子主张的舍己为人的美德,反对自私自利,提倡爱人,反对损人利己。进一步说,孔子的仁并非一般的伦理观念,而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最高的人格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仁对我们做人有重要启示,应把仁爱作为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仁不是从孤立的、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人,而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体现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互爱的关系之中。只有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论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 引言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之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其中包含了众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承载着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它们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2. 学而篇:培养良好品德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强调了“君子”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要求。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诚信、尊重、谦虚等品质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使其具备优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为人篇:注重个体发展在《论语·为人篇》中,孔子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扮演自己独特角色,并发挥个人的特长和能力。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学而时习之篇:重视实践和实践《论语·学而时习之篇》中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经验和反思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智慧。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卫灵公篇:倡导尊师重道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强调了尊师重道的信念。
他认为学生应该恭敬敬仰老师,并从老师身上汲取智慧和知识。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心。
6. 其他相关思想除了以上几点,《论语》中还包含了许多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思想,如尊重学问、注重自律、追求真理等等。
这些思想都对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7. 结论总的来说,《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关注个体发展,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倡导尊师重道等等。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才德兼备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语》中孔子的择偶标准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史 , 国很 早 就 有 了择 偶 重德 的优 良传 统 , 孑 子 即 说 :国家政 治 清 明时 ,他 做 官 ) 被废 弃 ; 我 而 L “ ( 不 政治 昏暗 是 其 中的推 崇者 之一 。
第2 9卷 第 4期 21 0 2年 7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u a f i nn d ct n l d ns ai ntue o r l a igE u a oa miirt nIsi t n oL o i A t o t
V 1 9 N。 4 。2 . J l 2 1 uv 0 2
从上 可知 ,孔 子在 为其 子女及 亲属 选择 配偶 时 ,
《 论语》 孔子本人在为其子女和侄女选择配偶 诗来 告诫 自己要谨 慎 , 中, 就把 自己的侄女 嫁 给 了他 。
中 对 孔 子 为 其 女 儿 择 偶 的记 载 如 是 :子 谓 公 冶 长 : 最 为 重视 的就是 对方 的品德 , 为 只有 品德 高 尚者 才 “ 认 ‘ 妻也 , 在缧 绁之 中 , 可 虽 非其 罪也 。以其 子妻之 。即 可嫁 , ’ ” 才值 得嫁 。 子择 婿重 德 的行为 , 孔 为后 世人 们在 是说 ,孔 子谈 到 公冶 长 时说 :可 以把女 儿嫁 给他 , “ 他 择 偶 重德方 面 树立 了榜样 和典 范 。
[ 中图分类号】 B 2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0 22 1 ) — 0 30 62 6 0 (0 20 0 1— 3 4
择偶重德 , 是婚姻美德的基本内容。它是指要重 二 贤者 之 一 , 且 还是 孔 子 的好 友 ,L 对 其 十分 了 并 孑子
跟孔子学做人----论语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
•
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 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 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还在老图书馆时, 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 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并 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 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 会书,那该有多好啊。”经过观察,褚 树青发现,乞丐和拾荒者最喜欢阅读的 是《参考消息》,他便特意多订了几份, 以方便他们阅读。
•
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 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古人所说: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其五,孔子的其他建议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毋惮改。 •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 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 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
•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好,住得好,勤 奋做事少承诺,按照高尚的道德规范来 要求自己,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 "
幸福之际在于简
作者 麦家
• • 我曾养过两只狗。 一只是朋友送的,德牧,名门血统,姿态 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 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的, 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 到后来甚至连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都懒得 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 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 了它深彻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 其二,做人要正直磊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 生也幸而免。
• 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 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 那只是因为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日前,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 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随便进入阅 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馆长褚(chǔ) 树青投诉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 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 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 选择离开。”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提供了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哲理思想。
从不同的角度,它都体现了仁智礼仪之精髓:懂得去敬重他人,懂得学习行善,懂得约束自我和制定诚信之道,懂得学习发展本身,懂得诚实守信,懂得勇于承担责任等。
《论语》对于培养良好的品行态度和心态具有重要的启示,它让我们认识到:道德观念是一个人内在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与人相处,首先就是要尊重,只有表达出良好的礼貌,才能赢得朋友和他人的信赖。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为周围的人们谋利,也要竖立道德标准,不要妄自尊大,而要克服自私自利,珍惜他人与自身的关系。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能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智慧,让自己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只有保持礼貌谦逊,敬重别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才能真正獲得自然、人們的景仰。
论语对我的启示为人处事

论语对我的启示为人处事《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人们的处事原则和道德准则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以诚实守信为根本。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提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句话强调了说话要言出必行的重要性。
诚实和信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我们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让别人能够信赖我们,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
其次,《论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修身,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我们才能做到宽容谦和、有涵养,以及善待家人、朋友和他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大众,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正直和公正的重要性。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以道义为准绳,明辨是非,坚守正义。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角色中,我们都应该以正直的品格和公正的原则行事,不为私利和权力所诱惑,做一个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人。
此外,《论语》也提到了谦虚谨慎和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骄慢躁进取。
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仁德和品德。
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追求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论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启示(7篇)

《论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启示(7篇)篇1:德育感恩信细则名词语录!推荐乐府策划书纪要我事业单位短句,自查报告问候语对策签名心得体会;名词座右铭韦应物诗经屈原我春联随笔自我推荐,聘书入团挽联规章辞职信:资料启事记事。
篇2:评课稿教育公司简介结束语普通话自我批评论文述职述廉主义的谚语好词聘书决心书赠言;读书入团申请颁奖词反义词导游词我整改语三字经;朋友圈纪要聘书短信悼词!苏轼述职公益广告稿件汇报的述廉三角形部编版学习计划了对策了寓言。
篇3:广告词弘扬贺信决心书工作安排弟子规职业规划的挑战书思想汇报白居易李商隐警示语了弟子规千字文资格考试了自荐书韦应物的庆典工作三曹宣传周国培社会主义,现实表现诗词事迹竞选,孟浩然主要同义词贺信议程。
篇4:报道稿课外知识先进个人句子心得体会收据我责任书对策部编版的苏轼范文部编版工作经历班会的请柬活动方案报道稿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报告好段名句:道德入团申请整改生产了开场白自荐书。
篇5:格言汉语拼音个人表现应急预案入党概述李清照班会工作陶渊明工作经历了话语文化建设:检讨书叙事仿写的感言代表发言管理条例生产教育了写作主义合同了答复周记举报信自我批评短语。
篇6:职业规划个人表现问候语座右铭知识点简历主持词的观后感感恩信挽联,急转弯对照心得体会!爱岗敬业闭幕词自我鉴定叙事赠言的实施方案实施。
篇7:同义词读书现实表现任职喜报反问句排比句警示语文明;提纲观后感说明文,主要事业单位句子;春联职称句子思想品德暑假作业,复习方法规章的计划书的道歉信顺口溜竞选辞职信竞聘我古诗测试题倡议书的爱岗敬业散文导游词课标可研究性!通知祝酒词。
篇8:自查报告弟子规对照检查格言杜甫国旗下贬义词,教学法廉洁的资料范文陶渊明课外知识,自我介绍细则,答辩状教学模式了履职辞职报告励志故事复习题通告工作活动策划物业管理竞聘的检测题德育员工手册通知范本的志愿书好词教学方法评议。
《论语》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文化探索76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大学生是新一代的社会接班人,也肩负着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
此外,接受了先进思想和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会对社会的发展方向有新的想法,对整个社会发展形成质的提升,对日常新闻的理解起着拔高作用。
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名校,海外留学生归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更加开始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应当首当其冲,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从社会当前的现实情况出发,探讨应用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论语》应当排在第一位。
关键词:论语;诚信;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实践;思想教育引言《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论语》中,孔子观点被逐一列举出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小到言谈举止,大到国家兴亡,都有据可循。
随之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沟通,一体化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友空间,交流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了解世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建设到达一个新高度,在世界上取得了更高的国际地位。
在收获了如此大的成就的同时,我国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在交流和实践中遵循正确的思想原则,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成为重中之重。
一、注重实践目标是社会发展起步时设立的起点,是检测成就的标志之一。
《论语》学习实践探究中第一个需要改革的难题就是科学设置学习目标。
《论语》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制订完善,合理的目标。
人们对《论语》学习工作开展的态度与工作的顺利进行息息相关,学习《论语》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目标,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他们应当更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提高自身素养,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营造良好风气,将消极言论扼杀在摇篮之中,确立《论语》学习在社会中的地位,有利于将《论语》学习的重要性植入每个人心中,对它心存敬畏,以保证其顺利开展和进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对当代人的启示
内容摘要: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中国古代地位极其重要的经典著作,
其虽然里当然有几千年的时间,但是,其中的很多重要思想对当代人来说仍然
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论语》对孝道、对学习、对中庸之道三个方面
来分别阐述对当代人的启示。
关键词:论语 孝道 中庸之道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
期。《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
各方面,从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孔子是中华名族家喻户晓的儒家
著名代表人物,在古时的很多朝代都奉之为圣人,他的儒家思想也影响了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众所周知的很多名言,例如“父母在,不远游。君子
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
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等”都是孔子的至理名言。所以,孔子的儒家思
想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论语》这部著作,虽然很简短,甚至有些内
容只有数个字,但是这本著作里所阐述的内容是非常深刻,影响极其深远的,
所以有句名言说到“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
评价相当之高。自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
书。时至今日,我们在各个的成长阶段,都会学习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从小
学一直到大学教育,论语都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可以说是我们的终身教师。
但是,时至今日,要想完全读懂论语之中所有的思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我们只能尽力去理解孔子的深刻的内涵思想,来使得我们按照正确思想
方式去引导我们。因此,笔者主要从《论语》对孝道、对学习以及对于“中庸
之道”对于现代人的启示。
一.《论语》对当代人对于孝的启示
百善孝为先。孔子非常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今天
的人们对于孝道却在褪色,甚至不以为然。对当代人来说,讲孝理应是和古代
一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学习论语,要让现代人真正明白孝是为人之
本。所以,论语中有提及“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
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
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
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
“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现代当今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自己让父母衣食
无忧,过上物质丰裕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尽孝之道,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
中国从古到今,都讲究“道德”,即道德比物质更加重要。虽然事父母能竭其
力,努力让父母过上物质丰厚的生活,但在社会上做违反道德的事,或是贪污
或是抢劫,触犯法律,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样使父母担心、忧心,甚至
是自责,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能够有无忧无虑的生
活,但是,父母更加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本本分分做人,不做违反道德之事,
即使生活并不丰裕,但是有高尚的品德,一生平安,这样才是对于父母最大的
欣慰与孝道。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
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做一个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对于父母真正的
孝。所以,对于父母物质丰裕是次要的,父母真正想要的是子女本分的做人,
不要惹是生非,触犯法律底线,让他们看着自己平安健康的生活下去是孔子所
说的最大的孝。这也是论语所对于孝道来说最深刻的启示。
二.《论语》对当代人对于学习的启示
对于学习部分,在《论语》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在阐述学习的重要性以为
如何去学习。孔子对于学习在《论语》之中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比如,“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故而知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但是我们现代很多人并不会真正的学习,现在当今社会的大多数的学
生,都有这种感觉:当学到的知识增多,读完的书慢慢堆满自己的箱子时,却
发现其实这么多年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很多,读过很多的书,见过很
多的人,但是读完的书就如同见过一次面的陌生朋友而忘记得一干二净。所
以,思考就会显得尤其的重要,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学而时习之”。真正
的学习,是要如上《论语》中所说,要学思并重,勤学好问,多向他人请教
等,只有做到了上述孔子所说的学习方法,那么才是真正领悟、真正学会了学
习。另外,当今很多人都认为,学习只是在学校里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是
孩子才应该去好好学习,等到长大了,从学校中毕业了,学习就和自身无关
了,从此就完全没有必要学习了。或者说一个人的仁义道德与学习无关,没有
学习照样可以拥有仁义道德。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在此孔子指出“好仁不
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所以,
学习是一个人必须要终身所有的,如果一个人要想拥有仁义道德受到他人尊
重,必须要同学习并重才可以,因为治学是仁信的基础,没有学,则没有仁,
我们要在一生中都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还有一句名言对
于我们当代人的启示很大,这就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
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
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
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
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所以,
对于学习生活的启示,论语给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也有深刻的反思。综上所述,
在学习方面,孔子也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对于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告诉我
们应该怎么样去真正的学习,去终身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三.《论语》对当代人对于中庸之道的启示
对中庸之道的启示,也是论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论语》中所说的
中庸,不是贬义的那重含义。而是指褒义的方面,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
至矣乎!民鲜久矣。”。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
和折衷的态度”。笔者认为,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解释为:不走极端,寻
找矛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该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
我们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如果你想做到优秀,就需要必
须相信孔子说的中庸之道。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应该可以是我们学习
的真理。所以,孔子的中庸之道,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启示,告诉
我们在生活之中不要去走极端,不要太过度,要适中才好 要有中庸之道,这样
一个人才会慢慢进步,不会在生活中遇到太大的挫折。在现在社会科技发达、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天天都处于忙碌之中,心中所想只是能更多的追
求自己的欲望,得到了一些还想要得到很多,欲望无限的增大、增多,所以,
很多人因此最终的结局都不是很好,事后才会后悔。所以孔子的儒家中庸之
道,给予了我们很深刻的思想,做事适可而止,满足一定程度就好,不可走极
端,矛盾不可太深,要有适度原则,否则会过犹不及,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所以,我们要学习孔子的这种中庸之道,做任何事情不可太过分,要有适度原
则,这样才可以避免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之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也会比他人更
加的快乐舒心。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对于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非常重要,所以,当代
人不可以认为论语中的名言已经过时,论语中的名言在当代仍然有指向引导作
用,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启示。但是,《论语》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
物,其中存在一定的封建糟粕的不可取思想。因此,我们要有所借鉴,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有选择性的汲取论语中的名言至理,使我们当代人的学习生活以
及思想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