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介绍
隐球菌脑膜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训练, 如进行有氧运动、认知训练等,促进 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随访计划
为患者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 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调 整治疗方案。同时,通过随访了解患 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05
护理研究与进展
护理研究现状与成果
护理研究现状
隐球菌脑膜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目录
• 隐球菌脑膜炎概述 • 护理评估与观察 • 护理措施与操作 • 健康教育与管理 • 护理研究与进展
01
隐球菌脑膜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由隐球菌引 起的脑膜炎症,属于深部真菌感 染。
分类
根据感染病菌的不同,隐球菌脑 膜炎可分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和 格特隐球菌脑膜炎两类。
记录护理要点
护理操作
记录患者接受的护理操作,如给药、 输液等,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 确性。
病情记录
护理问题
发现并记录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 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护理质量。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 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03
护理措施与操作
一般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病房空气新鲜,减少病菌 传播的风险。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 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休息,适当活动 ,增强免疫力。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 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特殊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安慰和支持,帮助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

03 腰穿术护理
• 术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腰椎穿刺术的必要性,腰椎 穿刺术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去枕平卧6小时,告知卧 床期间不可抬高头部,以防发生头痛、腰痛、 脑疝等并发症。适量饮水补充水分,告知患者 及家属穿刺口防污染、潮湿,且24小时内不宜 碰水,以免引起穿刺口局部皮肤软组织、椎管 或颅内感染。
2 诊断治疗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 了解是否存在暴露于鸟类,特别是鸽类病史 • 了解是否存在影响免疫防御功能的基础疾病和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 发热、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甚至出现颅神经受损、精神异 常、意识障碍等
新型隐球菌感染证据 •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
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 (腰穿术)
04 一般护理
① 头痛评估及护理 ——由于颅内高压引起
1、评估工具 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PS-R)
数字评分法 (NRS)
04 一般护理
① 头痛评估及护理
• 缓解头痛主要还是依靠病因治疗, 除了积极进行的抗真菌治疗之外, 使用甘露醇脱水是降低颅内压以 缓解头痛的主要手段。
隐球菌性脑膜炎观察与护理
1 疾病概述 2 诊断治疗 3 护理措施
疾病概述1
定义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
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主要侵犯 中枢神经系统,多数发生在全身免疫 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鸽 (鸽粪)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多数有呼吸道吸 入 ,另有1/3患 者经皮肤、黏膜、 消化道传染
隐球菌脑膜炎疾病健康教育问答

隐球菌脑膜炎疾病健康教育问答一、什么是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是由新生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
新生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粪、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
对人类而言,通常认为是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力降低时,侵入的新型隐球菌随血行播散,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引起脑膜炎症。
二、鸽粪的危害:鸽子和隐球菌脑膜炎有什么联系新生隐球菌的新生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几乎所有艾滋病患者伴发的隐球菌感染都是由该类变种引起。
在隐球菌感染的传播环节中,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途径可能是:①皮肤与黏膜是感染的最初部位,由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孢子,隐球菌孢子经肺到脑部;②创伤性皮肤接种;③吃进带菌食物,经肠道播散引起全身感染。
三、隐球菌感染发病的易感因素包括哪些隐球菌能否致病取决于隐球菌的致病力和人的免疫功能。
健康人群可能吸入隐球菌但不致病,机体抗隐球菌作用以细胞免疫为主。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隐球菌后,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病理改变较为局限,可表现为自限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进行性、播散性隐球菌病多发生在免疫抑制者中,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炎症反应虽较轻,但感染常呈多灶性,脑实质损害明显,病变组织可见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胞内有病原菌生长。
86%的隐球菌病见于HIV感染患者;每年HIV患者的隐球菌发病率(66/1000)显著高于非HIV患者(0.9/10万)。
对于非HIV患者来说,发生隐球菌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包括恶性肿瘤、糖尿病、类固醇治疗、实体细胞移植者和患有肝肾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者。
四、患隐球菌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是什么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即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1.脑膜炎型该类型最常见,主要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鼻塞、喷嚏、恶心、食欲下降、全身不适等,并且持续加重。
神经科疑难病例——隐球菌脑膜炎

病例4病史女,69岁,右利手,近端肌无力、记忆减退、眩晕5年。
大约5年前患者出现爬楼梯困难,坐位站起费力,症状缓慢加重,过去几年中,提重物困难,但是仍能走动。
4年前丈夫注意到患者出现间断的意识错乱和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常常将物品放错地方,重复问题,对本来熟悉的环境陌生。
近来,对许多以前喜好的活动丧失了兴趣。
2年来,出现发作性旋晕,每次持续5分钟,每周发作2次,与体位变换无关,不伴呕吐、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听力丧失等。
患者第一次就医是在一次教堂集会跌倒后,当时在走路中突然出现短暂眩晕,倒地,意识丧失几秒钟,继之意识错乱约10分钟,不伴自主神经症状,无尿便失禁、肢体动作和舌咬伤,被送往外院接受以下检查:血常规除白细胞3.6*109/L外余未见明显异常;生化检查CPK为375U/L;维生素B12和甲状腺功能正常;ANA(-);RPR(-);头颅MRI平扫示临近小脑蚓部双侧性长T2信号,解释为代谢异常或变性改变;颈椎MRI示轻度颈椎病改变;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未发现肌病证据。
病人被送往我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20年前肺水肿,住院一周,胸部X光检查异常,被告知与小时候肺部疾病有关,其次可能与麻疹、百日咳有关, PPD(-),一名肺病学家考虑可能为结节病,但是没有活动性疾病的证据。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长期服用倍美力625mg/d。
磺胺过敏。
个人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无药物滥用史。
家族史:周围血管病史,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系统回顾:无体重减轻,无咳嗽,否认血尿、黑便,无头痛。
内科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BP156/72mmHg, HR72次/分 T99.1F(37.3℃) R12次/分。
全身查体:体型偏瘦,外表略显蓬乱。
颈软,无淋巴结病和皮肤异常。
心、肺、乳房等全身查体均正常。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精神状态:神志清楚,注意力集中,查体合作。
简易智能评分26/30分。
言语流利,语言复述和理解力正常,无构音障碍,无观念性失用。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naans)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本病发病率虽很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结核病、糖尿病、肾病及红斑狼疮等。
【临床表现】本病通常起病隐袭,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急性起病仅占10%,进展缓慢。
30~60岁多见,男性较多,鸽子饲养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数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多见,5%~10%的AIDS患者可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但由于症状短暂、轻微,临床易被忽略。
本病典型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及Kernig征,可见意识障碍、痫性发作及精神障碍等。
发热仅见于半数病例,头痛可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大多数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和小脑受累症状、体征。
由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明显,蛛网膜粘连常引起多数颅神经受损,如听神经、面神经及动眼神经等,可因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
少数患者以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减退及意识模糊为主,偶可因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较大肉芽肿引起偏瘫、失语和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神经体征,少见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球后疼痛、复视和畏光等。
约15%的患者无脑膜炎症状、体征。
新型隐球菌感染也可引起遍及全脑的隐球菌结节,可大至肉眼见到,小至显微镜下方可查见,炎性反应较轻。
隐球菌结节聚积于视神经可引起视神经萎缩,较大的隐球菌结节可出现颅内占位病变症状,隐球菌结节偶见于脑室内、脊髓、脊髓硬膜外或硬膜下等。
本病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PPT课件

有并发症
对于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 患者,需延长诱导治疗至6周, 其中包括LF-AmB治疗至少4周。 然后开始氟康唑巩固治疗8周
治疗
ABLC, AmB脂 质复合体
器官移植受者
LFAmB, AmB含 脂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AmB脂质体或ABLC联合氟 胞嘧啶诱导治疗至少2周,序 贯氟康唑口服治疗8周,然后 氟康唑口服治疗6~12个月。 如果诱导治疗未包含氟胞嘧 啶,LFAmB诱导治疗至少4~6 周,高真菌负荷量和复发的 患者,可以给予AmB脂质体
辅助检查
胸CT及ECG 血
头MR
右基底节区 脑梗塞
双肺感染 ECG:左室肥 大伴劳损
血沉:64mm/h 血红蛋白: 110g/l B型钠尿: 297pg/ml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脑脊液
24/9
未找到新型隐球菌
找到新型隐球菌
30/9
30/9
HIV+,梅毒+
病情进展及转归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神经内科3
涂丽
主要内容
1 2 3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
诊断与治疗
Company Logo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原学
新型隐球菌属于隐球菌属,该属种类较多 ,自然界广泛分布,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存 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粪便中
圆形酵母样细胞,外周有肥厚胶质样荚膜, 墨汁染色后可在黑色的背景中见到圆形或卵 圆形透亮菌体,芽生繁殖
其荚膜由多糖构成,根据其抗原性可分A、B 、C、D四个血清型,临床多见A和D型
传播途径
鸽粪水果 土壤等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影像表现

慢性期(>2个月):颅内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及片 状T1WI低信号,T2WI等低信号区,病灶周围有水肿, 可有互相融合;增强扫描病变呈多发小结节环型增强。
谢谢
蛛网膜下腔、脑池模
糊、密度增高。 软脑膜呈线样、铸状、
结节状、不规则强化。 可合并颅神经受累,
脑积水,脑梗死。
鉴别诊断—化Leabharlann 性脑膜炎急性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可有脑神经受损表现。 CFS典型表现-确诊依据。 脑沟、脑池结构不清。 软脑膜及脑表面弥漫性强化。 多伴有脑脓肿、硬膜下积液或积脓。
CM主要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脑内深穿支分布区域异常信号(胶样假囊或肉芽肿)。 软脑膜增厚、强化(脑膜炎)。 脑积水(脑膜炎型脑积水)。 脑血管影增多、变细,管壁边缘毛糙(血管炎)。 软脑膜强化及伴发的深部脑组织病变是隐脑的常见表现。
CM不同时期脑内MR表现
急性期(<1个月):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实质斑点状 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不强化。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cryptococcus meningoencephalitis)
的MR表现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M)-概述
C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中致病的菌株,感染主要通过呼吸
道并经血循环达颅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亲嗜性,多同 时侵犯脑膜和脑实质。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明显的颅内高压是本病的特 征性表现。 通过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查到隐球菌而确诊。
弥 漫 浸 润 , 脑 底 部 多 见 。 C F S 可 正 常 或 找 到 肿 瘤 细 胞 。 T 1 W I 呈 等 - 略 低 信 号 , T 2 W I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概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症,好发于鸽子饲养者、慢性衰竭性疾病及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临床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部胀痛渐进加重,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烦躁。
脑脊液涂片和(或)分离培养找到新型隐球菌是确诊本病重要依据。
英文名称: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主要病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T 淋巴细胞检测、血清抗原检查、胸部 X 线、CT、MRI、脑脊液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重要提醒: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须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特点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新型隐球菌的孢子经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隐球菌在肺内生存并通过血行播散,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致病。
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基本病因:1、新型隐球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中的条件致病菌。
新型隐球菌孢子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形成荚膜,并将人体的多巴胺等转化为黑色素。
新型隐球菌在荚膜和黑色素的帮助下抵抗机体的免疫防御,在肺部存活。
2、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功能不全,T 细胞防御能力低下,不能使新型隐球菌局限在肺部,隐球菌经血行播散至肺外其他器官。
3、脑脊液和脑组织的特殊生理特点正常人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缺乏抵抗新型隐球菌的补体、因子、炎症细胞,同时又有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介质帮助隐球菌产生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