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看视频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彼得一世改革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俄国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俄国的社会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生:圣彼得堡师:圣彼得堡承载着厚重的俄国的发展历程,从他经历了建都,经历了解放农奴,经历了十月革命还在二战中经历了艰苦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这个城市经历了繁华与创伤,承载着进步与发展。

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城市。

(播放视频)师:在圣彼得堡建成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普京总统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对俄国有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俄国的改革。

授新一、彼得一世改革师:要了解俄国的改革我们首先来了解俄国历史发展的历程,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自然段,完成时间轴?生:(自主学习一分钟)回答问题,完成时间轴师:伊凡四世即位后,俄国就进入了沙皇专制统治阶段,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的发展情况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彼得一世改革。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学习,改革之因,改革之策,改革之果,改革之思。

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状况是怎样的?(改革之因)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师:农奴的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呢?生:根据材料能看到农奴政治上没有自由,经济上生活穷困。

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彼得一世决心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生:富国强兵师:为了实现强兵富国,彼得一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生:阅读材料师:彼得一世以个人的身份到西欧留学,他看到了西欧的强大,回国后,彼得做了一个惊人举动。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2课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2课时)
a.判断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是为了彻底解放农奴。(错误)
b.选择题: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使农奴获得土地)
c.简答题: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主要措施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b.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c.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达成共识,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的掌握,如:
1.论文撰写: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自选角度撰写一篇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结构清晰,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b.论文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c.论文中至少引用三则以上史料,对史料进行适当解读;
d.论文格式规范,注意引用文献的标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从以下案例中任选一个,分析其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关系,并撰写分析报告。
3.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研究,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整理和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培养历史思维。
a.案例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土地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b.案例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封建农奴制的落后性和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

2.改革的过程: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决策、改革法令的颁布和实施。

3.改革的影响:农奴制的废除、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加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背景的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背景的必然性,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视频教学:播放相关改革历程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改革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视频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纪录片。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奴制的落后性和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简要教材分析宏观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欧洲殖民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地实施残酷的统治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扩展:俄国废除农奴制,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发生内战,林肯领导联邦政府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微观审视:本课两大主要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具有较强的因果逻辑关系。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改革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俄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简要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

在认知特点方面,初三学生对图片材料的感知能力较强,形象思维活跃,但是抽象思维、推理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未完全培养起来,较难对两大改革的原因有深入的了解、较难对两大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故需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法深入聚焦两大改革,引导学生培养历史理性;在认知基础方面,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会了分析材料,在特定大时空中看历史的方法,但学生在先期的学习中对俄国史知之甚少,本课涉及的背景性知识盲区较多,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引导深入。

2.《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2.《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1 / 3 2.《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课题 《俄国的改革》 年级 九年级 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俄国经过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改革仍有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能力比较欠缺。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过程方法 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

情感态度 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俄国改革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 3

教学流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 问题一: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 问题二: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影响: 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二、废除农奴制 问题三: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 学生思考,阅读材料,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 学生梳理后回答。 小组探讨,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后活动”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俄国的一、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彼得大帝时期的内容和影响;3.了解凯瑟琳大帝时期的和影响;4.理解以尼古拉二世为代表的俄国保守主义思潮和力量的斗争;5.分析俄国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俄国的背景和原因;2.彼得大帝时期的内容和影响;3.凯瑟琳大帝时期的和影响;4.以尼古拉二世为代表的俄国保守主义思潮和力量的斗争;5.俄国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俄国的兴趣。

2.俄国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PPT和视频资料,了解俄国的背景和原因,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3.彼得大帝时期的内容和影响(2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文物和图片,介绍彼得大帝时期的内容,如军队、建立新首都、发展工业等,并让学生讨论这些对俄国社会和国家建设的影响。

4.凯瑟琳大帝时期的和影响(2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讲述凯瑟琳大帝的内容,如推行普通法、开办学校、改变税收制度等,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这些对俄国社会和国家建设的影响。

5.以尼古拉二世为代表的俄国保守主义思潮和力量的斗争(2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和相关文献,引导学生了解以尼古拉二世为代表的俄国保守主义思潮和力量的斗争,并进行小组辩论,讨论保守主义和主义的优缺点。

6.俄国的意义和影响(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案例分析,总结俄国的意义和影响,并让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俄国意义和影响的短文。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的表现;2.学生对俄国背景和原因的理解;3.学生对内容和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学生对以尼古拉二世为代表的俄国保守主义思潮和力量的斗争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彼得大帝和凯瑟琳大帝时期的内容和影响,并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和讨论;。

《俄国的改革》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统编)

《俄国的改革》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统编)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的主要史实,理解俄国进行两次改革的必要性和产生的影响。

本课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属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了解废除农奴制的必然性和其遗留的消极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俄国建立,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通过合作探究,列举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3.通过师生探讨,说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局限。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1.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

2.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 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的知识以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谜面是:“战胜对方你就可以得到他的房子。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里哟!学生:圣彼得堡。

展示图片《普京总统》与《彼得一世》教师: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著名城市,在这座历史名城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总统如此崇拜彼得大帝呢?他是谁?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揭晓答案吧。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谜语形式引出圣彼得堡,然后再由圣彼得堡引出彼得大帝,通过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敬佩的人的形式,将课程内容故事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俄国的改革”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这次改革使俄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解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知道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概述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提高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进行课堂交流、发言,培养“言而有据”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和积极影响的分析,学习运用“动机与结果”的概念分析解释历史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两次改革的内容,进一步学习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材料,分析改革背景,理解改革影响,进一步学习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彼得一世率团全面考察西欧国家,培养虚心学习的态度。

通过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发展,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一步坚定坚持改革、深化改革的信念。

【教学重点】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教学难点】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领导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1.制作PPT课件。

2.剪辑视频片段:纪录片《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约1分半钟)和《克里米亚战争》(约2分钟)。

3.可准备《俄国领土扩张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辑视频《大国崛起·寻道图强》片头,激发兴趣、引起思考。

教师提问:视频片段中关于俄国历史发展的哪些描述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学生回答。

)教师继续设问:这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俄国历史发展的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曾深刻影响俄国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或板书展示)(一)改革的背景(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初》、《沙皇俄国形成时期》、《彼得一世登基时》三幅不同时期的俄国疆域图)教师:观察地图,我们看到俄国领土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俄国的领土不断扩大。

)教师指图补充:早在9世纪时,斯拉夫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俄罗斯封建国家,后来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近代“沙皇俄国”逐渐形成。

到17世纪后期沙皇彼得一世登基时,它已成为横亘亚欧大陆北部、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大帝国。

与历代沙皇一样,彼得一世也渴望扩张领土,进一步为俄国打通通往欧洲的出海口,但在1695年、1696年的两次对南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和1700年对北方瑞典的战争中,俄国均以失败告终。

这是为什么?请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阅读并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作为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课件或板书展示)那这一时期的西欧的情况如何?请回忆上期所学内容:14到17世纪,西欧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改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14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此时的西欧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遥遥领先于俄国。

面对困境,年轻的沙皇决心改变,很快,一场影响俄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就展开了。

2.彼得一世向西欧的学习(课件或板书展示)1697年,一个庞大的使团从俄国出发,开始了周游欧洲列国的旅程,组织这次考察的正是沙皇彼得一世。

为了这次出行,他还专门找工匠制作了一枚沙皇印章,上面刻着:我是寻师问道的小学生。

这表明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向西方学习。

他学习的方式是什么?主要学到了什么?请阅读教材第21页小字,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归纳。

)彼得一世隐匿身份,学习刻苦、投入,学习内容涉及科技、国家管理等众多方面。

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君主像他一样,亲自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从他的行为中,我们感受到的还有他改变俄国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课件或板书展示)回国后,彼得一世很快将学习成果付诸实践,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

请阅读教材,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找到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做好标注。

2.概括改革从哪些方面展开。

)(学生阅读、标注并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表格进行归纳梳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社会生活、迁都。

(三)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课件或板书展示)从刚才的总结中我们不难看出,彼得一世进行的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改革对俄国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先通过以下材料加以理解。

(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彼得一世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征兵制……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院和军医学校……引进国外的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建立俄国第一支海军。

到彼得一世当政末期,他的陆军有20万人,海军有48艘战舰和一大批辅助舰。

材料二手工工场发展到240多个,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起来……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请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方面的改革内容?并概括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反映了军事和经济上的改革。

军事改革使俄国军队人数增加、海军得以建立、军事技术和装备改善,极大提高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不久后,彼得一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一块土地,并在此建立了新都彼得格勒,俄国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经济改革使工业得到发展、生产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俄国的工业水平,增强经济实力。

也就是教材总结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1.增强了俄国的国力(课件或板书展示)2.开启了现代化进程(课件或板书展示)有人说,是彼得一世把落后的俄国带进现代世界的门槛。

除了军事和经济层面,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这句话?(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改革不仅使俄国的军事力量和工业水平得到提高,也使俄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缩短了俄国与西方间的距离,一跃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国。

在增强国力的同时,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

领导这次改革的彼得一世也因此被俄国人尊称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的改革有没有局限呢?请根据刚才总结的内容回答:改革全面强化谁的统治权力?(学生回答。

)改革使沙皇的专制统治更加巩固,对农奴制并没有触动,俄国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改革的局限性)强大起来的俄国在经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后,19世纪中后期又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这次,俄国面临怎样的危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二、农奴制的废除(课件或板书展示)(一)农奴制的危机(改革背景)(课件或板书展示)1.农奴制的没落(课件或板书展示)(课件展示《19世纪上半叶俄国农奴暴动统计表》)年代暴动次数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1841—1850351教师: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学生回答。

)社会矛盾尖锐,农奴暴动不断加剧,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2—23页小字部分,概括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和权利;农奴遭受残酷而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悲惨;农奴身体状况极差,劳动效率极低。

于15世纪末产生、18世纪达到鼎盛的农奴制度,已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就在这一时期,俄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

(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

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

材料二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

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手工劳动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教师:请大家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材料二回答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发展状况:手工工场增加、已开始工业革命、铁产量增加、铁路建设得到发展。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但明显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原因:封建农奴制使工业劳动力缺乏。

此外,农奴的极度贫困使得他们购买力低下,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可见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先进的俄国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号(展示材料):我们需要自由,自由!只有自由才是我们所祈求的。

——麦列贡诺夫教师:他们需要哪些“自由”?(学生讨论并回答。

)农奴需要人身自由,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自由劳动力。

教师:为争取“自由”,除了农奴外,还有哪些社会力量发起过斗争?(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总结:农奴、工人、士兵的暴动和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沙皇统治,更使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2.农奴制的丧钟——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课件或板书展示)(展示《克里米亚战争示意图》)19世纪50年代,一向奉行扩张战略的沙俄为夺取黑海沿岸的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

(观察地图了解交战双方和大致的战争进程。

)战争结果是俄国惨败,失去在黑海与巴尔干地区的众多特权,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俄国为什么会失败?观看视频回答。

(播放视频片段,学生思考并回答。

)在这场同为争夺霸权的战争中,俄国败在军事、经济的落后,更败在社会制度的落后。

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1860年俄国爆发了108次农民暴动,1861年猛增到1176次,农奴制的丧钟已彻底敲响。

3.农奴制的完结——废除农奴制法令的颁布(课件或板书展示)教师:结束农奴制的方式有多种。

方式一:民众组织起来,自下而上,用暴力的方式结束。

方式二:政府行动起来,自上而下,用温和的方式结束。

俄国选择了后者——改革。

请在教材上标注: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板书)。

对于“主动”废除农奴制的选择,他是这样说的:“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这说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和地主的统治。

(课件或板书)(2)法令的主要内容(课件或板书)(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回答。

)农奴获得自由;可拥有财产、从事工商业;可赎买一块份地。

(3)法令颁布的作用及影响(课件展示或板书)作用:使大量农奴获得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