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俄国的改革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彼得一世改革(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2.时间:18世纪初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维护沙皇的封建统治,沙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材通过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的过程,感受改革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认识改革的影响。

4.教师讲解:穿插讲解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影响,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图片:收集改革前后的社会图片,直观展示改革的影响。

4.视频:寻找相关改革过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

教师穿插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案

《俄国的改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

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师首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时间: 18世纪初【合作探究】1.(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梳理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影响: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2)列举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1861年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次改革,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1861年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的改革。

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改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改革的具体措施,如解放农奴、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861年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次改革。

提问:“你们认为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改革的背景,如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展示改革的内容,如农奴获得自由、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教师提问:“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矛盾?如何解决?”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改革的影响,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和理解俄国的改革运动;2.掌握了解与认识的方法,强化学习方法意识;3.激发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素质。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教科书第132-136页的相关内容;2.认真思考:为什么在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为什么1830年代,俄国再次选用了萨拉戈萨制?3.尝试寻找一些优秀的历史学者的著作,加深对该时期的认识。

课堂实施Part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讨论;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俄国的改革。

Part2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十月二日制”、解放农奴、萨拉戈萨制等一系列改革;2.逐一阐述改革的背景、原因、目的;3.注重思考问友:–为什么沙皇亚历山大II会掌握频繁的改革活动?–这些改革对沙皇俄国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Part3 思考补充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俄国的改革运动中,哪些影响因素对俄国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学生务必结合教材中的信息,自主探讨并回答问题。

Part4 思维拓展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类工具,深化思考,活跃思维;2.鼓励学生少背忘词、不死记硬背;3.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对历史科学习进行深度思考。

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章节并整理笔记;2.反思自学过程,总结自学方法,自我定位;3.建议去图书馆借阅与相关专业学者相关的著作。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更好地理解整个课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5、作用
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这是否意味着俄国可以像西欧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
二、农奴制改革
1、原因
通过四段材料结合图片、数据表、史料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农奴制的危机)
提示: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对外——与英法在争夺巴儿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2、时间、目的、内容
师:阅读课本,找找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通过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主要内容:解放农奴(自由劳动力);“赎买”份地(对农奴的又一次掠夺)
3、评价
师: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提示:积极: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学生:通过改
革,俄国的经
济、军事实力
大大增强,一
跃成为欧洲军
事强国,为对
外扩张准备了
条件。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阅读课
本: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
二世颁布农奴
制的法令。

学生阅读课本
拓展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之间
的串连
拓展学生的课外
知识层面,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