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刘志强,李先国,冯丽娟(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 要] 二氧化钛薄膜具有价廉、无毒、稳定性好且易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催化技术步入实用化阶段,但还存在光催化活性低和太阳光利用率低等许多技术难题。总结了近年来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涉及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掺杂、表面光敏化和半导体复合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二氧化钛薄膜改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活性;改性;掺杂

[中图分类号]O64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06)01-0009-03

Progress i n M od i f i ca ti on of T i O 2Th i n F il m s

L I U Zh i 2q iang,L I X ian 2guo,F EN G L i 2juan

(College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l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 ingdao 266003,China )

[Abstract] Titaniu m di oxide thin fil m s,as phot o catalysts,possess such advantages as l ow 2cost,nont ox 2ic,fine stability and easily recyclable .Theref ore they are quite p r os pective app licati ons such as polluti on abate 2ment .A t p resent,challenges still remain in the p ractical app licati on,including less phot o catalysis ac 2tivity,l ow efficiency in the s olar energy utilizati on and s o on .The p r ogress in modificati on techniques of Ti O 2thin fil m s was su mmarized .These techniques include rare metal depositi on,transiti on metal i on and nonmetal dop ing,surface sensitizati on and composite se m iconduct ors .The p r os pect of the modificati on was als o f orecas 2ted .

[Key words] Titanium di oxide thin fil m ;Phot o catalysis;Modificati on;Dop ing

[收稿日期]2005-11-08

[作者简介]刘志强(1982-),女,山西介休人,在读硕士,从事无机材料合成研究。

0 引 言

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机污染物避免了以往悬

浮相催化剂易失活、易凝聚、难以分离回收的问题,实现了催化

与分离的一体化,成为目前半导体多相光催化领域的一个研究

热点[124]。目前二氧化钛薄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方面的问

题:1)光生电子(e -)和空穴(h )容易复合,影响了光催化的效

率,使得光催化技术在经济上难以与常规环保技术竞争。2)光

吸收波长范围窄,而且在紫外区,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针对上

述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了对Ti O 2薄膜的修饰改性技

术研究。改性的目的主要包括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以提

高量子效率;扩大可吸收光的波长范围等。近年来对二氧化钛

薄膜的改性技术主要包括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非金

属掺杂、表面光敏化、半导体复合等。1 改性技术1.1 贵金属沉积贵金属沉积是一种可以捕获激发电子的有效改性方法。常

用的贵金属有Au 、Ag 、Pt 、Ir 、Pd 、Ru 等。其实质是Ti O 2吸收光能激发产生的导带电子e -和价带空穴h +的费米能级比贵金属的高,当二者接触时,根据热力学原理,电子自发地从费米能级较高的Ti O 2转移到费米能级较低的贵金属,直到二者的费米能级相同。因此电子和空穴能分别及时注入不同的金属粒子而得以分离,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了Ti O 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贵金属可通过浸渍法和光化学沉积法在薄膜表面沉积。Sha J in 等[5]采用光化学沉积技术在Ti O 2薄膜表面分别沉积了Pd 、Cu 、Pt 三种贵金属,制备了Pd /Ti O 2、Cu /Ti O 2、Pd 2Cu /Ti O 2和Pd 2Cu 2Pt/Ti O 2四种薄膜。对2,42二硝基苯酚、甲醛、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这四种催化剂与未沉积贵金属的Ti O 2薄膜相比,光催化活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显微镜下

对薄膜表面观察,发现每种金属都有各自的沉积方式:金属Pd

均匀分散在Ti O 2薄膜表面,并呈黑色;而金属Cu 则在Ti O 2薄

膜表面呈现网状结构。符小荣等[6]用镀Pt 的玻璃片作为载体

制得了Ti O 2薄膜。结果表明,该薄膜比未镀Pt 的玻璃表面

Ti O 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高。第35卷 第1期

表 面 技 术Vol .35 N O.1 2006年2月SURFACE TECHNOLO GY Feb .2006 

Ti O2薄膜表面的贵金属沉积不仅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还可能使其吸收波长范围扩展至可见光区。如Sasaki等[7]采

用激光脉冲法在Ti O

2薄膜上沉积了Pt后,Pt/Ti O

2

体系的能隙

降低到了2.3e V,使Ti O

2

薄膜的激发波长红移至了可见光区,

这对于Ti O

2

薄膜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1990年,有研究者首次发现在半导体中掺杂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后,其光催化性质发生变化。从此,以掺杂过渡金属离子为代表的改性技术成为二氧化钛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8]。

在Ti O

2

薄膜中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方法主要有浸渍法、溶胶-凝胶法、光化学沉积和离子注入法等[9211]。

R.S.Sona wane等人[12]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技术

制备了含铁质量分数为2%和4%的Fe2Ti O

2

薄膜。实验表明,这两种薄膜分别只需4h和5h即可在太阳光下降解50%的甲

基橙水溶液。赵德明[13]选择掺杂Fe3+的Ti O

2

薄膜为光催化

剂,研究了苯酚降解的动力学规律。发现采用掺杂Fe3+的Ti O

2

薄膜催化剂时,对苯酚的降解速率常数比未掺杂的Ti O

2

薄膜提高了近1.4倍。

赵秀峰[14]以钼酸铵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2凝胶法

在活性炭表面制备了Mo掺杂的

2

负载膜。对甲基橙和氧化乐果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表明,当Mo质量分数为15%时,负载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此外,他还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一种Pb掺杂的Ti O2薄膜[15]。对甲基橙和氧化乐果的光催化降解实

验同样表明,与未掺杂的Ti O

2薄膜相比,Pb掺杂使Ti O

2

薄膜的

光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王幼平等[16]采用溶胶2凝胶法在

玻璃表面制得了均匀透明的掺铅Ti O

2

薄膜。2,22二氯乙烯基

二甲基磷酸酯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掺铅Ti O

2

镀膜玻

璃对有机磷农药的光降解率明显高于未掺铅Ti O

2

镀膜玻璃的光降解率。

崔鹏[17]在活性炭负载的Ti O

2

表面上制备出了载银光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剂对初始COD大于600mg/L的高浓度42氯苯酚水溶液进行降解研究后发现,与Degussa P25纳米光催化剂进

行比较,Ag/Ti O

2

光催化膜具有光催化活性高、固液易分离的特点。

卢萍等[18]用浸渍提拉法在普通玻璃片表面制备了掺钼的

锐钛矿型Ti O

2薄膜,发现掺杂钼离子对于提高Ti O

2

薄膜的光

催化活性有显著的作用。

晏太红等[19]用溶胶2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镧系离子掺杂的锐钛矿型Ti O

2

薄膜。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掺杂

稀土离子的Ti O

2薄膜的光降解效率高于未掺杂的Ti O

2

薄膜。

当La、Eu、Er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0.7%、1.5%时,降解效

率达到最大。而不同镧系离子在最佳掺杂量时,La3+的光催化活性最佳,Eu3+次之,Er3+最小。

邹旭华[20]研究了采用溶胶2凝胶法制备的掺杂铈、镧等金属离子的Ti O

2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对甲基橙水溶液的光

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掺杂铈、镧金属离子后,Ti O

2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掺杂摩尔浓度分别为3.0%、1.0%,其中掺铈Ti O2薄膜光催化活性最高。

现有研究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后Ti O

2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21]:1)掺杂可以形成捕获中心,价态高于Ti4+的金属离子能够捕获电子,低于Ti4+的金属离

子能够捕获空穴,从而抑制电子2空穴复合;2)掺杂可形成掺杂能级,使能量较小的光子可激发掺杂能级上捕获的电子和空穴,提高光子的利用率;3)掺杂可以导致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度增大,从而延长电子和空穴的寿命,抑制复合;4)掺杂可以造成晶格缺陷,有利于形成更多的Ti3+氧化中心。

1.3 非金属掺杂

非金属掺杂是利用N、S、P等非金属元素取代Ti O

2

中的部

分O元素,制成Ti O

x

型的光催化剂。它不仅能够提高Ti O

2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而且可以使薄膜对光的吸收波长扩展至可见

光区,是最近提出的Ti O

2

薄膜的一种改性技术。R.A sahi[22]通

过在N

2

(40%)/A r混合气体中喷溅Ti O

2

制成了兼有锐钛矿和

金红石两种晶型的Ti O

2-x

N x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兰

和气态乙醛发现,其光催化效率比同等条件下的Ti O

2

有显著的

提高。经检测,Ti O

2-x

N x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相当强,尤其是对

波长在390~420n m之间的光波吸收最好,这意味着Ti O

2-x

N x

能够充分利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从而大大提高了Ti O

2

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率。R.A sahi发现在N掺杂的Ti O

2

薄膜中,N的存在方式有化合态、间隙态以及两种的混合。其中,

化合态的氮可以提高Ti O

2

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性能。

赵明等[23]用中频交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N掺杂的Ti O2薄膜,并研究了薄膜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发现增加反应气

体的N

2

含量可以提高薄膜中化合态N的含量。随着薄膜中化

合态N掺杂量的提高,Ti O

2-x

N x薄膜的吸收限红移增大。Ti O2-x N x薄膜在N2气氛中退火能提高薄膜中化学吸附态N掺杂量,而不能提高化合态的N掺杂量。此外,增加薄膜的厚度

可以提高Ti O

2-x

N x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

1.4 表面光敏化

表面光敏化[24]是将光活性有机染料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吸

附在Ti O

2

的表面,使吸收波范围红移,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这些有机染料在可见光下具有较大的激发因子,只要活性物质

激发态电势比Ti O

2

的导带更负,就可能将光生电子输送到Ti O

2的导带,从而有效地扩大Ti O

2

薄膜的激发波长,使更多的太阳

能得到利用。常用的光敏剂有玫瑰红、硫因、Ru(byp)

3

2+等。1.5 半导体复合

半导体复合是一种提高Ti O

2

薄膜光催化活性的有效手段。采用浸渍法和混合溶胶法等可以制备二元和多元复合半导体。

近年来,研究的Ti O

2

2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体系主要有Ti O

2

2金

属硫化物和Ti O

2

2金属氧化物[25]。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

不同能级半导体之间光生载流子的运输与分离。以Ti O

2

2CdS

复合体系为例,当用足够激发能量的光照射时,Ti O

2

和CdS同时发生带间跃迁。由于导带和价带能级的差异,光生电子聚集

在Ti O

2

的导带,而空穴则聚集在CdS的价带,使光生载流子得到分离,提高了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当光量子能较小时,由于

刘志强等 二氧化钛薄膜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CdS导带的下限比Ti O2的导带下限大约低0.5e V,只有CdS发生带间跃迁,CdS中产生的激发电子运输至Ti O

2

的导带而使得

光生载流子分离。对Ti O

2

来说,由于CdS的复合,使得其激发波长范围变大。此外,复合半导体各组分的比例对其光催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

尚华美等[26]采用旋转涂膜工艺在玻璃表面制备了CdS复

合Ti O

2

薄膜,发现CdS的复合量为45%时,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提高最大。

M an Gu Kang等[27]对比了Ti O2膜和经CdS复合的Ti O2膜

降解对氯苯酚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经CdS/Ti O

2

催化的对

氯苯酚样品的降解反应速率常数比未复合的Ti O

2

膜催化的高33%。

向钢等[28]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

了透明的Ti O

2

薄膜,然后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将Sr3+离子注入到Ti O2表面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因该Ti O22Sr2O3的半导体的复合体系中电子2空穴对的有效分离,使得Sr3+离子注入的薄膜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2 结 语

纵观近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掺杂、表面光敏化、半导体复合等改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中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这些改性技术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通过使催化剂产生导带或价带附近的新带隙,从而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并对可见光产生有效的响应。基于目前二氧化钛薄膜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今后的发展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改性技术的机理目前并不十分清楚,这对进一步改

进Ti O

2

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是不利的,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污染物在薄膜催化剂表面上降解的反应历程,以及催化剂晶态结构、表面结构、能带结构等结构因素与其光催化性能的内在关系了解还很不全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与这些改性技术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例如,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离子掺杂以及半导体复合等改性技术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光催化剂的稳定性,某种条件下还为电子和空穴提供了良好的复合点;表面光敏化技术存在光敏剂流失以及污染物分子与光敏剂在催化剂表面竞争吸附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制备高效的光催化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

4)目前这些改性技术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要真正步入实用化阶段,还有很多工程工艺问题亟需解决。

[参考文献]

[1]Gel over Silvia,Mondregon Pedr o,Jj m enez Ant oni o.Titanium di oxide

s ol2gel deposited on glass and its app licati on as a phot ocatalyst for water decontam inati on[J].Journal of Phot ochem istry and Phot obi ol ogy A: Che m istry,2004,165:2412246

[2]Han W enya,Zhang Pengyi,Zhu W anpeng,et al.Phot ocatalysis of p2

chl or obenzoic acid in aqueous s oluti on under irradiati on of254nm and

185nm UV light[J].W ater Research,2004,38:419724203

[3]Chul Han K won,Hyunm in Shin,Je Hun Ki m,et al.Degradati on of

methylene blue via phot ocatalysis of titanium di oxide[J].Materials Che m istry and Physics,2004,86:78282

[4]Yang Guanjun,L i Changjiu,Han Feng,et al.M icr ostructure and pho2

t ocatalytic perfor mance of high vel ocity oxy2fuel s p rayed Ti O2coatings [J].Thin Solid Fil m s,2004,466:81285

[5]Sha J in,Fum ihide Shiraishi.Phot ocatalytic activities enhance f or de2

compositi 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over metal2phot odepositing titanium di oxide[J].Chem 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4,97:2032211

[6]符小荣,张校刚,宋世庚,等.Ti O2/Pt/glass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对

可溶性染料的光电催化降解[J].应用化学,1997,14(4):77279 [7]Sasaki T,Koshizaki N,Yoon J W,et al.Preparati on of Pt/Ti O2nano2

composite thin fil m s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 on and their phot oelectr o2 chem ical behavi ors[J].Journal of Phot ochem istry and Phot obi ol ogy A: Che m istry,2001,145(1/2):11216

[8]Marta I.L itter.Heter ogeneous phot ocatalysis Transiti on metal i ons in

phot ocatalytic system s[J].App lied Catalysis B:Envir onmental,1999, 23:892114

[9]张玉红,熊国兴,杨维慎,等.溶胶2凝胶法制备复合M x O y2Ti O2光

催化剂[J].物理化学学报,2001,17(3):2732277

[10]苏文悦,付贤智,魏可镁,等.S O42-表面修饰对Ti O2结构及其光

催化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1,17(1):28231

[11]Fujishir o Y,Uchida S,Sat o T.Synthesis and phot oche m ical p r operties

of se m iconduct or p il1ared layered compounds[J].Journal of I norganic Materials,1999,1:67272

[12]Sona wane R S,Kale B B,Dongare M K.Preparati on and phot o2cata2

lytic activity of Fe2Ti O2thin fil m s p repared by s ol2gel di p2coating[J].

Materials Chem istry and Physics,2005,85:52257

[13]赵德明,史惠祥.复合纳米Ti O2光催化氧化苯酚的动力学[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48249

[14]赵秀峰,张志红,孟宪锋.Mo掺杂Ti O2/AC负载膜的制备及光催

化活性[J].应用化学,2003,20(4):3552359

[15]赵秀峰,孟宪锋,张志红,等.Pb掺杂Ti 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

活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19(1):1402146

[16]王幼平,余家国,赵修建,等.溶胶2凝胶工艺制备掺铅Ti O2纳米

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3): 2442247

[17]崔鹏,徐南平,时钧,等.Ag/Ti O2光催化膜降解高浓度对氯苯酚

溶液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24(1):64267

[18]卢萍,姚明,张颖,等.钼离子掺杂对Ti 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J].硅酸盐通报,2003,15(2):34237

[19]晏太红,崔海霞,林志东,等.稀土掺杂Ti 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

特性[J].复旦学报,2003,42(6):99921002

[20]邹旭华,齐世学,贺红军,等.掺杂金属离子改性的Ti O2薄膜光催

化剂的研制[J].分子催化,2003,17(6):4562460

[21]傅宏刚,王建强,王哲,等.Ti O2光催化剂表面修饰研究进展

[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l,18(3):85289

[22]A sahi R,Morika wa T,Ohwaki T,et al.V isible2light phot o catalysis in

nitr ogen2doped titanium oxides[J].Science,2001,293(5528):2692 271

(下转第43页)

3 结果和讨论

1)在一开始电镀的时候,电流不宜过大,以免烧焦化学镀层。另外,阴极不要压到金刚石,以防阴极把金刚石表面的化学镀层擦掉,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镀膜的质量才可以保证。镀膜厚度的计算只能计算出单个颗粒镀层的平均厚度,是在金刚石颗粒假设成球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当电镀数小时后,镀层较厚时,颗粒基本上呈比较规则的球形,计算结果越准确。

2)启动一两个小时转速不应过快,为保证金刚石与阴极很好接触,避免化学镀层脱落

3)电镀用的锥形瓶底部可以用砂布打毛,增大其粗糙程度,尽量能使金刚石颗粒在其内部呈现滚动状态。再加上瓶子有一定的倾角,这样镀过的金刚石颗粒之间基本上消除了粘结在一块的现象。

4 结 论

金刚石通过镀前预处理、化学镀、电镀后,可使金刚石表面均匀镀覆一层金属。采用此装置是人造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一种简易可行的技术,,适用于实验室镀覆金刚石颗粒或工厂生产。

此装置组装简单,费用少。而且电镀过程中的电镀电流是可控的,电动机是调速电动机,所以滚镀的速度也可控制,并且通过锥形瓶可以较直观地观测金刚石颗粒镀膜的厚度。它的装卸简单,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把电镀液及阴、阳极装好,是一个很好用的装置。

电镀后的金刚石颗粒表面光滑、发亮、镀层均匀。基本上消除了人工镀时产生的针孔镍刺等弊病。

利用此装置还可以在金刚石表面镀Cu、Mo、Cr、Ti、Fe、Zn 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华,段隆臣,汤凤林.金刚石表面镀镍试验研究[J].地球科

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1):1042106

[2] 吴惠枝,何肇基,黎祚坚.金刚石的化学镀及电镀[J].冶金丛刊,

1996,(2):31234

[3] 方莉莉,张兵临,姚宁.搅拌对金刚石2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

影响及流体力学分析[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5,(4):182 20

[4] 胡国荣,汤凤林,杨凯华,等.金刚石表面化学沉积金属的研究

[J].电镀与涂饰,1997,16(1):27230

[5] 刘瑛.化学复合镀镍2磷2金刚石镀速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3,

32(3):25227

[6] 段晓昆,董安怀.金刚石镀覆电镀生产技术的研究[J].地质与勘

探,1996,2(32):51254

[7] Zhit om irsky I.Cathodic electr ophoretic depositi on of dia mond particles

[J].Materials Letters37,1998,72278

[8] Lee W unhsing,Tang Sencheh,Chung Kungcheng.Effects of direct

current and pulse2p lating on the co2depositi on of nickel and nanometer dia mond powder[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 ogy,1999,120-

121,6072611

(上接第11页)

[23] 赵明,方玲,张弓,等.反应溅射Ti O2-x N x膜的可见光吸收性能

[J].材料研究学报,2004,18(1):1082112

[24] 余灯华,廖世军.Ti O2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其提高的途

径[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2):44248

[25] 张彭义,余刚,蒋展鹏.半导体光催化剂及其改性技术进展

[J].环境科学进展,1997,5(3):1210

[26] 尚华美,王承遇,王继红,等.CdS复合Ti O2薄膜的制备及其太

阳光光催化性能[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l,20(3):1572 160

[27] Kang M G,Han H E,Ki m K J.Enhanced phot odecompositi on of42

chl or ophenol in aqueous s oluti on by depositi on of CdS on Ti O2[J].

Journal of Phot oche m istry and Phot obi ol ogy A:Chem istry,1999,

125:1192125

[28] 向刚,王聪,郑树凯,等.Sr离子注入改善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

催化性能[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2,8(1):23226

(上接第24页)

[2] Ki m Hyungjun,Yoon Byounghyun,Lee Changhee.Sliding wear per2

f or mance in molten Zn2A l bath of cobalt2based overlayers p r oduced by

p las ma2transferred arc weld2surfacing[J].W ear,2003,(254):4082 414

[3] Song Jinhwa,Ki m Hyungjun.Sliding wear perfor mance of Cobalt2

based all oys in molten2A l2added zinc bath[J].W ear,1997,(210):

2912298

[4] zhang K.W ear of cobalt2based all oys sliding in molten zinc[J].

W ear,2003,(255):5452555

[5] 孙焕德.轴套材料磨损机理分析[J].宝钢技术,1997,(5):32235[6] 孙焕德.热镀锌机组沉没辊轴套材料选择研究[J].宝钢技术,

1995,(5):35240

[7] 王桂新,韩文祥.渗硼层耐锌液腐蚀性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

学报,2001,30(5):.79284

[8] 谷志刚,刘竹风.渗硼低碳钢在热浸镀锌液中的耐蚀性[J].金属

热处理,1998,(4):12226

[9] 徐进.模具钢[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482249

[10] 汤文博,孙玉福,陶玲.等离子喷涂A l2O3陶瓷涂层的磨损性能研

究[J].表面技术,2002,31(4):15220

[11] 孙红,常小芳.材料副的硬度对齿轮磨损寿命的影响[J].沈阳工

业大学学报,2003,25(2):982104

Tio2薄膜的制备(DOC)

新能源综合报告 实验题目:Tio2薄膜的制备和微细加工 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 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号:1350320 汇报人: 指导老师:王哲哲

一、预习部分(课前完成) 〔目的〕: 1、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学薄膜。 2、学习紫外掩膜辐照光刻法制备Tio2微细图形。 3、微细图形结构及形貌分析。 〔内容〕 1、了解溶胶凝胶制备薄膜的原理。 2、了解常见的微细加工的方法。 3、充分调研文献资料,确定实验方案。 4、实验制备和数据分析。 ①、制备出感光性的Tio2薄膜凝胶,掌握制备工艺。 ②、对Tio2凝胶薄膜进行紫外掩膜辐照。 ③、制备出Tio2微细图形并进行热处理。 ④、测试Tio2微细图形的结构和形貌特征,处理并分析数据。〔仪器〕:(名称、规格或型号) 紫外点光源、马沸炉、提拉机、光学显微镜、磁力搅拌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提供制备Tio2材料的前驱物,溶剂等。 二、实验原理 1、Tio2的基本性质 Tio2俗称太白粉,它主要有两种结晶形态:锐钛型和金红石型,其中锐钛型二氧化碳活性比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高。

特点:它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晶粒尺寸介于1~100 nm,TiO2比表面积大,表面活动中心多,因而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呈现出许多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应用:在涂料、造纸、陶瓷、化妆品、工业催化剂、抗菌剂、环境保护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光催化效率高、无毒、稳定性好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粉碎法、惰性气体冷凝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等; 物理化学综合法:又可大致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目前的工业化应用中,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物理化学综合法。 2、溶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 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溶胶分类:根据粒子与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强弱,通常将溶胶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两类。 凝胶:是指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互相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充满了液体(在干凝胶中的分散介质也可以是气体)的分散体系。对于热力学不稳定的溶胶,增加体系中粒子间结合所须克服的能量可使之在动力学上稳定。

2020年(塑料橡胶材料)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三)

(塑料橡胶材料)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三)

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性能

玻纤增强聚丙烯的抗蠕变性得到改善,能够比聚碳酸酯、耐热ABS、聚甲醛等塑料的性能更好。此外在150℃下保持1500小时,其拉伸强度和热变形温度都不会下降,在沸水和水蒸汽中可长期使用。 玻纤增强聚丙烯的加工流动性因玻纤的存在有所下降,但和其它塑料相比,仍然属良好的加工流动性。提高成型加工温度可使其流动性得到改善。

2改性聚丙烯发展动向

聚丙烯在生产数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性能上不断出新,使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变化,近年来或者通过在聚合反应时加以改进,或者在聚合后造粒时采取措施,有壹些更具独特性能的聚丙烯新的品种问世,如透明聚丙烯、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等。 2.1透明改性 PP的结晶是造成不透明的主要原因,利用急冷冻结PP的结晶趋向,能够得到透明的薄膜,但有壹定壁厚的制品,因热传导需要时间,芯层不可能迅速被冷却冻结,因此对于有壹定厚度的制品不能指望用急冷的办法提高透明度,必须从PP的结晶规律和影响因素入手。 经壹定技术手段得到的改性PP,可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度,甚至能够和典型的透明塑料(如PET、PVC、PS等)相媲美。透明PP更为优越的是热变形温度高,壹般可高于110℃,有的甚至可达135℃,而上述三种透明塑料的热变形温度都低于90℃。由于透明PP的性能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全球都得以迅速发展,应用领域从家庭日用品到医疗器械,从包装用品到耐热器皿(微波炉加热用),都在大量使用。 PP的透明性提高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采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出具有透明性的PP; (2)通过无规共聚得到透明性PP; (3)在普通聚丙烯中加入透明改性剂(主要是成核剂)提高其透明性。 4.1.1国内外发展态势 据日本理化株式会社介绍,日本7%的PP为透明PP,透明PP的产量在400kt/a之上。日本透明PP市场以微波炉炊具及家具俩方面的消耗量最大。日本出光化学X公司制造出和PVC具有同样透明性和光泽性的透明PP,当下能够广泛替代普通透明PVC制作文具、笔记本壹类的包装物,价格只相当于PVC的20%-30%,1999年出售了1200t透明PP。

聚丙烯抗冲改性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抗冲改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最新进展, 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多区循环流反应器在丙烯多段聚合中的应用; 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介绍了 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研究方法及增韧机理。 [关键词] 聚丙烯; 抗冲改性; 共聚物; 结构与性能. 聚丙烯( PP)质轻、价廉,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应用范围广。PP的很多应用领域要求它具有较好的韧性。均聚PP在低温时变脆, 抗冲改性PP是通过在均聚PP中加入橡胶相制备的。以提高PP抗冲强度为目的的改性大多采用物理共混方法, 将PP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聚合物以机械共混方法进行混合, 可以得到一种宏观上均匀的聚合物共混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共混物的性能。一方面, 以这种混合方式得到的PP与改性成分达不到真正均匀分布的状态, 故不能显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另一方面, 由于增加了共混工艺, 提高了生产抗冲改性PP的成本。因此, 研究人员想在聚合过程中完成共混工艺, 在反应器内直接合成抗冲改性的PP, 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还可以使PP和改性成分的混合程度达到亚微观状态, 从而有效地改善PP的抗冲性能。 本文对反应器内抗冲改性PP的生产工艺、形态结构、研究方法、增韧机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应器内抗冲改性PP的生产工艺 反应器内抗冲改性PP的生产建立在第四代球形M gC l2 负载Z ieg ler- N atta 催化剂的基础上[ 1 ] 。第四代球形M gC l2 负载Z ieg ler- N a tta 催化剂具有以下特点[ 2] : ( 1)比表面积大; ( 2)孔隙率高, 孔径分布均匀; ( 3)活性中心在催化剂上分布均匀; ( 4)催化剂既具有一定的强度, 又能被聚合物增长时产生 的压力将内部结构破碎成较小颗粒, 并均匀地分布在膨胀着的聚合物内部; ( 5)单体可以自由地扩散到催化剂内部而发生聚合。由于聚合过程中的复制效应, 均聚过程中生成的丙烯均聚物复制了催化剂的某些特点, 如呈规则的球形、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活性中心在聚合物粒子内部分布均匀等。 反应器内抗冲改性PP 的生产一般采用两步法: 第一步先合成丙烯均聚物, 形成高立构规整度的聚合物, 为最终产品提供足够强的刚性, 这一步一般采用液相本体聚合或气相聚合工艺; 第二步合成乙丙共聚物(橡胶相), 为最终产品提供韧性, 共聚阶段一般采用气相共聚工艺; 最终产品的机械性 能实际上是刚性和韧性的平衡。气相共聚是反应器内抗冲改性PP 合成的关键步骤, 特殊的催化剂结构形态使本体聚合阶段获得的PP粒子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多孔性, 完全可以满足气相共聚的要求。合适的气相共聚工艺可以自由地调控共聚物的含量、组成及分子结构。气相共聚也保证了共聚物能均匀地分散在已形成的PP均聚物基体中, 这样既可以得到较高的橡胶相含量, 又不致使橡胶相过

TiO2薄膜制备与性能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绪论 (3)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5) 2.1 TiO 的结构 (5) 2 薄膜亲水性原理 (5) 2.2 TiO 2 薄膜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6) 2.3 相关参数对TiO 2 2.3.1 晶粒尺寸 (6) 2.3.2 结晶度和晶格缺陷 (6) 2.3.3表面积和表面预处理 (6) 2.3.4 表面羟基 (6) 2.3.5 薄膜厚度 (7) 3 实验部分 (8) 3.1 实验系统介绍 (8) 3.2 衬底的选择及清洗 (9) 薄膜的实验步骤 (9) 3.3 直流磁控溅射制备TiO 2 3.4 亲水性测试 (9) 4 实验结果及参数讨论 (10) 薄膜的工作曲线的影响 (10) 4.1 氧流量对TiO 2 4.2 溅射功率的选择及其对薄膜的性能影响 (11) 4.3 总气压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13) 4.4 氧氩比对薄膜亲水性的影响 (13) 4.5 基片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14) 4.6 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16) 结论 (18) 谢辞 (19) 参考文献 (20)

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TiO2薄膜 摘要:本文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玻璃基TiO2薄膜样品,并检测了薄膜的超亲水性。研究了沉积条件例如溅射总气压,氧气和氩 薄膜最佳性气的相对分压,溅射功率,基片温度和后续热处理对TiO 2 薄膜是无定型且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较低温度下沉积的TiO 2 亲水性较差。相反,在4000C到5000C范围内退火过后,薄膜表面呈 现超亲水性能。本文在实验中获得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溅射功率为 94 W,溅射气压在2.0Pa,氧氩比是2:30,基片温度为400 0C,最后 在空气气氛中退火,温度为4500C。 关键词:直流磁控溅射;TiO2薄膜;超亲水性;退火温度

TiO2阵列薄膜

TiO2和HfTiO4薄膜在微电子中应用与表征研究 摘要:研究掺TiO2阵列基透明氧化物半导体在微电子的应用,通过低压集中热 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TiO 2和掺Hf的TiO 2 薄膜,沉积在(100)方向的硅基板上,沉 积后在空气中1000K进行退火处理4小时。通过X衍射(XRD),原子显微镜(AFM),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薄膜阵列的性质。XRD分析表明经热处理后将增强薄 膜的结晶,TiO 2和斜方HfTiO 2 薄膜出现形状规则的金红石相。AFM图分析表明该 纳米薄膜显示高度有序,整个样品表面上晶粒的尺寸和排列时均匀的。薄膜的化学计量比可以通过XPS检测来确定。 关键字:TiO2 薄膜 HfTiO4阵列透明氧化物半导体 Abstract:We study the possible micro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of transparent oxide semiconductors based on TiO2-doped matrix. TiO2 and Hf-doped TiO2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low pressure hot target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LP HTRS) and deposited onto monocrystalline (100) silicon substrate. After deposition thin films were additionally annealed in air for 4 hours at 1000 K. Properties of the thinfilms matrix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XR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XRD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heat treatment enhances the crystallity of the thin films. Well-shaped lines of the rutile phase for TiO2 and the orthorhombic HfIiO4 have appeared. AFM images showed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thin films exhibit the high ordering grade. The dimension and arrangement of grains were homogenous on the whole sample surface. The stoichiometry of manufactured thin films was confirmed by XPS examinations. Keywords:TiO2 thin films HfTiO4 matrix transparent oxide semiconductors 1 引言 T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因有氧空位存在而呈N型,二氧化钛有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3 种晶型,可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气敏传感器[2]、光催化薄膜[3]、电介质材料、光裂解水[4]、无机涂料等,应用于水或空气的净化,水分解制氢,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能源与环境领域。1991年,Gr?tzel等[1]利用具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晶多孔薄膜作为光阳极材料制备了电池器件,获得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1%,这种Gr?tzel电池因其制备简单、材料易得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材料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iO2的禁带宽度仅为3.2eV,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87.5 nm 的紫外光(约占太阳光的4.5%),而可见光占太阳光的45%,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而且,在光催化反应中,纯相TiO2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易在光催化剂体相内和表面快速复合,极大地降低了其量子效率[5–6]。因此,有必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其可见光活性和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TiO2这种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TiO2是一种理想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因为它拥有较宽的禁带宽度,光催化活性高,催化简单有机物彻底,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等优势。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杀菌、除臭、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将TiO2与窄带半导体复合形成异质结可有效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Sun 等[7]制备了CdS/TiO2纳米管阵列,其光电效应是TiO2 纳米管阵列的35 倍;Zhang 等[8]将CdSe 沉积到TiO2纳米管中,显著提高了其可见光下的光电流;Hou等[9]将Cu2O 与TiO2纳米管复合后有效提高了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从这些窄带半导体上激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1、聚丙烯在合成树脂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极为迅速 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在国内外的发展均十分迅速。在全球塑料用五大合成树脂中,聚丙烯的产量占有1/4左右的份额,预计2006年世界五大通用合成树脂的总产能将达到1亿9千万吨,其中聚丙烯4878万吨,占总产能的25.6%[1]。而我国2004年聚丙烯树脂产量为474.88万吨,进口291.4万吨,出口1.53万吨,其表观消费量为764.7万吨,占当年全国五大通用树脂表观消费量总和2954万吨的25.9%。预计到2010年我国聚丙烯树脂的表观消费量将增加至1080万吨,较2004年增长40%以上。表1列出近期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聚丙烯装置的地点和产能。 表1 近期投产和在建聚丙烯装置

在已宣布的新增产能中,中石化253万吨/年,中石油135万吨/年,而且大多数项目的产能都在30万吨以上,达到世界级规模。这些装置全部投产后,中石化的聚丙烯产能将超过巴赛尔公司,跃居全球榜首,中石油也将列位前五名之列,届时中国将成为生产聚丙烯树脂全球产能最大的国家。 另据报道,我国聚丙烯树脂的产量1995年仅为107.35万吨,到2005年达到522.95万吨,平均年递增38.7%,同期表观消费量也从212.92万吨增至823万吨,平均年递增28.7%,成为全球聚丙烯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2]。 1 聚丙烯基本知识 1.1 树脂与塑料的定义和分类 树脂(Resin):高分子材料亦称高分子聚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按塑料、橡胶、纤维三大用途分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其中用于塑料的合成树脂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合成材料总量的2/3以上。 塑料(Plastics):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有适量的填料、助剂、颜料,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s):能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反复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Thermosetting Plastics):在第一次成型之后,成为不熔、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聚丙烯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五大通用塑料中,聚丙烯(PP)发展历史虽短,却是发展最快的一种。与其他通用塑料相比,PP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例如:相对密度小,有较好的耐热性,维卡软化点高于HDPE和ABS,加工性能优良;机械性能如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较高,刚性和耐磨都较优异;具有较小的介电率,电绝缘性良好,耐应力龟裂及耐化学药品性能较佳等。但由于PP成型收缩率大、脆性高、缺口冲击强度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尤为严重,这大大限制了PP的推广和应用。为此,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外就对PP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提高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低温韧性方面,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1 橡胶增韧PP 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以弹性微粒状分散结构增韧塑料,已被证实是增韧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方法。由于PP具有较大的晶粒,故在加工时球晶界面容易出现裂纹,导致其脆性。通过掺人各种含有柔性高分子链的橡胶或弹性体,可大幅度提高PP的冲击强度,改善低温韧性。传统的PP增韧剂有三元乙丙橡胶(EPDM)、二元乙丙橡胶(EPR)、苯乙烯与丁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BS)、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等,其中以EPDM或EPR取效果最好。 1.1 PP/乙丙橡胶共混体系 PP与乙丙橡胶都含有丙基,溶度参数相近,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由于乙丙橡胶具有高弹性和良好的低温性能,因此与PP 共混可改善PP的冲击性能和低温脆性。 李蕴能等研究了乙丙橡胶心P共混物的性能,得出结论:在相同橡胶含量下,增韧共聚PP的效果远优于增韧均聚PP,且增韧效果与橡胶的种类有关。通常情况下,EPR的增韧效果优于EPDM。通过实验发现,当橡胶含量为30%时,增韧效果最好;不同结晶度的EPR对PP的增韧效果也不一样,结晶度越低,其增韧效果越好。 刘晓辉等对不同PP心Pr)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系中EPDM加入量的增多,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上升,当EPDM含量为30%左右时,冲击强度出现极值;(2)冲击强度的提高和变化与EPDM在PP中的形态和分布有关;(3)EPDM的加入对共混晶体结构有影响,但晶体结构上的差

浅谈二氧化钛讲解

浅谈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二氧化钛(Ti0 2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由于其粒子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性质;其晶体具有防紫外线、光吸收性好、随角异色效应和光催化等性能;而且它的耐候性、耐用化学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好,因此纳米二氧化钛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太阳能电池、有机污染物降解、涂料等领域。但纳米二氧化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在纳米二氧化钛中添加合适的物质(如树脂、聚苯胺、偶联剂、氟碳树脂等),对其进行改性。 1. 纳米TiO 2的制备(纳米TiO 2 溶胶) 纳米TiO 2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由于气相法制备纳米TiO 2 有诸多缺点如:能耗大、成本高、设备复杂等,且条件苛刻,大大限制了其发展。液相法主要包括水解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微波感应等离子体法等制备技术。而液相法能耗小、设备简单、成本低,是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制备方法。由于传统的方法不能或难以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而溶胶-凝胶法则可以在低温下制备高纯度、粒径分布均匀、化学活性大的单组分或多组分分子级纳米催化剂,在此仅介绍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 2 溶胶。 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TiO 2:是以钛的醇盐Ti(OR) 2 ,(R为-C 2 H 5 、-C 3 H 7 、-C 4 H 9 等烷基)为原料。其主要步骤为:钛醇盐溶于溶剂中形成均相溶液,以保证钛醇盐的水解反应在分子均匀的水平上进行,由于钛醇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一般选用醇(乙醇、丙醇、丁醇等)作为溶剂;钛醇盐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同时失去水和失醇缩聚反应,生成物聚集成1nm左右的粒子并形成溶胶;经陈化、溶胶形成三维网络而成凝胶;干燥凝胶以除去残余水分、有机基团和有机溶剂,得到干凝胶;干凝胶研磨后煅烧,除去化学吸附的羟基和烷基团,以及物理吸附的有机溶剂和水,得到纳米TiO 2 粉体。因为钛醇盐的水解活性很高,所以需添加抑制剂来减缓其水解速度,常用的抑制剂有盐酸、醋酸、氨水、硝酸等。但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加水方式、水量、pH值、溶剂量、反应温度、拌速度等因素对凝胶形成的影响。

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进展(2-24)

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进展 引言 TiO2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氧化活性高,对人体无毒害、成本低和无污染等特点,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用途。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学性能、优良的光催化特性和亲水性,使其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和金属表面防护等方面呈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目前,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是利用高温产生的物质蒸发或电子、离子、光子等高能粒子的能量所造成的靶物质溅射等方法,在衬底上形成所需要的薄膜;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方法。[1] 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一般以钛醇盐及其相应的溶剂为原料,加入少量水和络合剂,经搅拌和陈化后形成溶胶,然后利用浸渍-提拉法、旋转涂层或喷涂等方法涂在基片表面,经过焙烧后形成薄膜。常用的钛醇盐主要有:钛酸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丁酯、钛酸四丁酯、四氯化钛和三氯化钛等等。 姚敬华等[2]人以钛白粉厂价格低廉的偏钛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微乳化技术和共沸蒸馏的工艺路线,制备了纳米锐钛矿型TiO2粉体。用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结晶良好,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将一定量偏钛酸和NaOH按一定量比混合,再按一定固液比用水稀释,搅拌均匀后转入蒸馏瓶中,在沸腾状态下回流2 h后转入烧杯.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硝酸至沉淀溶解,得到浅白色半透明状溶液。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8%DBS溶液和二甲苯,搅拌30 min静置,液体分为3层(3相),取中间相进行蒸馏,至馏出液中不分层为止,过滤,将滤渣在80℃烘 4 h后,放入茂福炉,在650℃下灼烧3 h后得纳米TiO2微粒。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精编版

PP共混改性配方大全 聚丙烯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但较高的结晶度也给 PP造成低温韧性差、成型收缩率大和缺口敏感性大等缺点,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共混改性是PP增韧的最有效途径。 它是利用组份之间的相容性或反应共混的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与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共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微观上相分离的新材料。通过对PP的共混故性,可以使其综合性能 大大提高,从而和工程塑料及聚合物合金在众多应用领域里竞争。 PP共混改性使用的主要共混物物及改性效果如下表: PP 接下来就是干货满满的具体改性配方和工艺啦! 1、PP/LDPE共混改性 配方 树脂PP100;相容剂PE-g-MAH5;LDPE20;润滑剂HSt0.3; 加工工艺 将PP与PE、相容剂及助剂按配方比例混合、搅拌、挤出造粒,制成改性材料。挤出机料筒温度为:一段210℃,二段215℃,三段210℃;螺杆长径比为25:1;螺杆转速为120~160r/min。 性能 PP与PE共混,可改善PP的韧性,增大低温下落球冲击强度。按配方比例的共混材料的屈服应力13.6MPa;屈服应变率为12.3%,断裂应力为4.78MPa;断裂应变率为114.6%。

2、PP/HDPE共混改性 配方 树脂PP57.35;抗氧剂10760.2;HDPE40;PEPQ0.2;交联剂叔丁基过氧基异丙苯0.15;加工助剂硬脂酸镁0.1;填充剂硅灰石2; 加工工艺 在常温常压下,将各组分按配方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min,然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挤出温度150-220℃,螺杆转速为300r/min,经切粒、干燥工序制得PP/HDPE共混改性材料。 性能 拉伸强度34.8MPa,悬臂梁冲击强度49.3J/m。该材料表面消光效果良好,可用于包装、日用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3、PP/LLDPE共混改性 配方 树脂PP(EPF30R)60-70;钛酸酯偶联剂(ND2-311)适量;LLDPE15-20;抗氧剂增韧剂POE(8150)5~10;光稳定剂适量;填充剂滑石粉(平均粒径12μm)10~15; 加工工艺 等高速混合机预热至110℃,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填料,低速搅拌15min后,分三次加入填料质量分数为2%的偶联剂,每次加入偶联剂后,高速搅拌5min,然后放出填料备用。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取PP、PE、POE、填料和其他助剂,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料斗中,挤出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材料一班历晨 1205101018 摘要: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无规和间 规聚丙烯三种。 甲基排列在分子主链的同一侧称等规聚丙烯,若甲基无秩序的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无规聚丙烯,当甲基交替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间规聚丙烯。一般工业生产的聚丙烯树脂中,等规结构含 量约为95%,其余为无规或间规聚丙烯。 关键字:聚丙烯共混改性、聚丙烯改性研究、改性制品八大应用 聚丙烯共混改性 PP/EVA共混体系 : 物理共混改性的方法分别制备出乙烯—醋酸乙烯含量为0~20wt%的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EVA)共混切片,以PP为皮层、PP/EVA共混物为芯层,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出皮芯复合中空纤维。文中通过研究原材料的组成、EVA含量、复合比例、纺丝温度和挤出速率/卷绕速率匹配对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熔融纺丝工艺,同时对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声速仪、宽角X-射线衍射仪(W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与检测手段对PP/EVA共混物及共混纤维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并经过浸泡,研究皮芯复合中空纤维对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当EVA含量为0~20wt%时,可以顺利的进行共混造粒。PP/EVA共混物的熔融指数随着EVA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共混物熔融指数在230℃后急剧升高,流动性明显改善;PP/EVA共混体系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2、具有可纺性的PP/EVA共混物,经严格控制纺丝条件,可以纺制成一定直径且粗细均匀的皮芯复合中空纤维。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为:EVA含量10wt%,皮芯复合比6/4,纺丝温度230℃,挤出速率39.69g/min,卷绕速率500m/min。3、随EVA含量的增加和拉伸倍数的增大,纤维的纤度和断裂强度单调减小。当EVA含量为10wt%,实际拉伸倍数为3.7时,纤维的纤度为9dtex,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分别为3.0cN/dtex、39%。4、皮芯复合中空纤维通过纤维内部EVA中的极性基团吸附有机小分子物质,吸附量主要取决于纤维中EVA的含量。5、乙烯—醋酸乙烯与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溶解度参数差异决定吸附量,两者的溶解度参数差异越小,吸附量越大,因此皮芯复合中空纤维对丙烯酸甲酯的吸附性能很好,对苯乙烯吸附性较好,对乙酸乙酯和柏树精油的吸附性相对较差。 6、拉伸倍数在0~4倍时,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纤维对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吸附量降低;随着温度 的升高,纤维对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吸附量在50℃时出现最大值. PP/TPEE共混体系:聚丙烯(PP)纤维是由等规聚丙烯经纺丝加工制得的纤维,具有质轻、强力高、 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再循环加工简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无纺布、卫生用品、绳 索等。但由于聚丙烯纤维大分子内不含任何极性基团,结构规整,结晶度高,疏水性强,分子内不 含能与染料发生作用的染座,所以丙纶的染色性能较差,严重影响了其在服用纺织品上的应用。因 此,对聚丙烯进行可染改性,是广大研究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热点。其中在聚丙烯基体中通过加入含 染座的改性剂进行共混改性,是聚丙烯纤维可染改性的主要方法。但改性剂的添加,会对聚丙烯的 纺丝性能和纤维力学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改性添加剂及如何改善聚丙烯与改性 添加剂的相容性,是共混改性的难点。本文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选用与PP溶解度参数较接近的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的嵌段共聚物(TPEE)作为改性添加剂,分别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PP-g-GM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相容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按一定共混比例制得共混样 品;利用扫描电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

TiO2制备及其改性 综述

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介绍了TiO 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2 其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和液相法,液相法又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液相沉积法和微乳液法;其改性主要包括贵金属沉积、离子掺杂、染料敏化和半导体复合;其应用领域则主要包括光催化、光伏电池和光解水。 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改性;应用 前言 俗称钛白粉,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热稳定性好,且原料TiO 2 来源广泛易得。它有三种晶型:板钛矿、锐钛矿和金红石型。TiO 2 电极光最早用来做涂料。自从1972年Fujishima 等[1]发现用TiO 2 催化分解水现象之后TiO 纳米材料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包 2 纳米材料的性括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线和纳米管在内的TiO 2 质、制备和改性方法及其在光催化、光伏电池、光电化学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在二十世纪早期,二氧化钛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颜料、防晒霜、涂料、药膏、牙膏等领域中,而自从1972年Fujishima发现二氧化钛电极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光解水制氢以来,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光电性能和光催化净化环境方面开发了很多实际的应用。作为一种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在净化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一种材料,众所周知二氧化钛的量子产率是由光致电子与空穴的产生与复合决定的,而二氧化钛的颗粒大小与几何结构则会直接影响光致电子与空穴的运动变化,具有较小的晶粒大小一般来说会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学性能。因此,通过制备均匀细小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以及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如:掺杂、半导体复合、表面贵金属修饰和有机染料敏化等方法,都可以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使其满足现代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需求。本文将重点介绍通过掺杂的方法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进行改性。 1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TiO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大体可以分为气相法和液相2 法。 1.1 气相法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 化性能 系(院)化学工程系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10级材料本1 学生姓名姚广祥 学号1014100425 指导教师王丽 职称讲师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年月日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摘要 二氧化钛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光催化降解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食品加工、环境治理等领域。但是粉末状二氧化钛难回收和吸收光波的谱带较窄,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目前多采用成膜和掺杂予以解决。 本研究利用浸提技术,把二氧化钛固定在不锈钢丝网上。通过XRD 对其物相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其微观形貌,利用甲基橙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搅拌、浸提次数、掺杂、光源等因素对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以及其重复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氧化钛主要为锐钛矿型;随着浸涂次数的增加,不锈钢丝网表面二氧化钛薄膜的微观形貌有所变化;搅拌、浸提次数、掺杂镧有利于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二氧化钛利用紫外光的能力比利用可见光的能力更强;随着浸提次数的增加,二氧化钛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当浸提达到七次时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四小时降解率可达77.6%;所制得的负载有二氧化钛薄膜的不锈钢丝网在重复性实验中,除第一次催化降解后效率有降低外,其他都基本不变,说明制得的样品可以长期用于光催化降解。 关键词:二氧化钛薄膜;镧;甲基橙;光催化

纳米TiO2粉体制备方法

1. 纳米TiO 2粉体制备方法 物理法 气相冷凝法: 预先处理为气相的样品在液氮的气氛下冷凝成核制得纳米TiO2 粉体,但该法不适于制备沸点较高的半导体氧化物 高能球磨法: 工艺简单,但制得的粉体形状不规则,颗粒尺寸分布宽,均匀性差 化学法 固相法: 依靠固体颗粒之间的混合来促进反应,不适合制备微粒 液相法: 就是将钛的氯化物或醇盐先水解生成氢氧化钛(或羟基氧钛) ,再经煅烧得到TiO2. 研究最广泛。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其反应为 TiCl4 + 4H2O → Ti (OH) 4 + 4HCl , Ti (OH) 4 → TiO2 + 2H2O. 以醇盐为原料,其反应为 Ti (OR) 4 + 4 H2O → Ti (OH) 4 + 4 ROH , Ti (OH) 4 ???→煅烧TiO2 + 2 H2O. 主要包括硫酸法、水解法、溶胶-凝胶(Sol2gel) 法、超声雾化、热解法等。 溶胶- 凝胶法就是将钛醇盐制备成二氧化钛溶胶. 为了得到多孔催化剂,通常采用煅烧等方法将凝胶进行干燥,去除溶剂,制得干凝胶. Dagan 等[25 ]采用超临界干燥法所制得的TiO2气凝胶孔隙率为85 % ,比表面积高达600 m2·g - 1 ,晶粒尺寸为5. 0 nm ;对水杨酸的光催化氧化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比Degussa P - 25 TiO2粉末更高的催化活性.

气相法: 其核心技术是反应气体如何成核的问题. 通过四氯化钛与氧气反应或在氢氧焰中气相水解获得纳米级TiO2 ,目前德国Degussa 公司P-25 粉末光催化剂是通过该法生产的 常用的化学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解法、喷雾热解法、水热法和氧化- 还原法等。 2. 纳米TiO2薄膜制备方法: 除了与粉体制备相同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热解法外,还有液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磁控溅射法等。 溶胶-凝胶法(Sol-Gel): 制备的薄膜纯度高,且制备工艺简单,易批量生产; 水热合成法: 通过水解钛的醇盐或氯化物前驱体得到无定形沉淀,然后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胶溶得到溶胶物质,将溶胶在高压釜中进行水热Ostwald熟化。熟化后的溶胶涂覆在导电玻璃基片上,经高温(500℃左右)煅烧,即得到纳米晶TiO2薄膜。也可以使用TiO2的醇溶液与商业Ti02(P25,3Onm)混合以后得到的糨糊来代替上面提到的溶胶。反应中为了防止颗粒团聚,通常采用化学表面改性的方法,如加有机螫合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以降低粉末表面能,增加胶粒问静电排斥,或产生空问位阻作用而使胶体稳定。这些有机添加剂在高温煅烧阶段会受热分解除去. 是溶胶-凝胶法的改进方法,主要在于加入了一个水热熟化过程,由此控制产物的结晶和长大,继而控制半导体氧化物的颗粒尺寸和分布,以及薄膜的孔隙率.得到的Ti02颗粒是锐钛矿型还是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的混合物由反应条件(如煅烧温度)决定。水热处理的温度对颗粒尺寸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将溶胶在高压釜中(150Xl05~330×105Pa)于200~250℃处理12h,可得到平均粒径15~20nm的Ti02颗粒。如果用丝网印刷术(也可用刮涂的方法)将TiO2溶胶涂覆在导电玻璃上,则得到

TiO2薄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钛氧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1 前言 TiO2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及化学性质,已广泛用于电子、光学和医学等方面。例如,作为氧传感器用于湿敏、压敏元件及汽车尾气传感器;作为光催化剂,可实现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具有杀菌、消毒和处理污水等作用;利用其亲水亲油的“双亲”特性,可使镀有钛氧膜的物体具有自清洁作用,从而达到防污、防雾、易洗、易干等目的;而金红石相钛氧膜是很好的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对于Ti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在TiO2性能方面的研究,尤以对其生物相容性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最为丰富。 Ti-O膜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在生物体内可以长期稳定存在且不与生物组织发生物化反应,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缺点在于植入生物体内后,不能有效地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正常的细胞并维持长期的活性。国内外很多的研究者采用各种表面改性工艺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生物活化或有机/无机复合等使材料表面挂带—COOH、—OH、—NH2等反应性基团,然后通过形成共价键使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多肽、酶和细胞生长因子等固定在材料表面,充当邻近细胞、基质的配基或受体,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体相适应的过渡层,以达到活化钛氧膜表面的效果。目前,对钛氧膜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离子表面注入法,碱处理以及酸活化处理等方法。 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纳米TiO2薄膜可以利用部分太阳光能,使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且反应速度快,对污染物治理彻底,没有二次污染,十分符合环境治理中高效率低消耗的要求。加之TiO2具有高活性、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耐化学及光腐蚀)、难溶、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公认为是环境治理领域中最具开发前途的环保型光催化材料。TiO2作为光催化剂最初采用的是悬浮相,但这种悬浮相的光催化剂存在难搅拌、易失活、易团聚和回收困难等缺点,严重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制备负载型光催化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TiO2的薄膜型光催化剂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2 氧化钛的能带结构与晶体结构 2.1氧化钛的能带结构 氧化钛的能带结构如图1-1所示[1]。以金红石相为例,锐钛矿相的结构基本与其一致。氧化钛能带结构是沿布里渊区的高对称结构,3d轨道分裂为e g与t2g 两个亚层,但它们全是空的轨道,电子占据s和p能级;费米能级处于s、p能带和t2g能带之间;最低的两个价带相应于O2s能级。接下来6个价带相应于O2s 能级,最低的导带是由O3p产生生的,更高的导带能级是由O3p产生的。利用能带结构模型计算氧化钛晶体的禁带宽度为3.0(金红石相)、3.2(锐钛矿相)。

改性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Apr.2018 Vol.45,No.4 2018年4月第45卷第4期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能够直接利用太阳光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且不造成二次污染,受到人们广泛关注。TiO2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效的光催化效率以及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为充分利用太阳光降解各类污染物,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研究人员对TiO2光催化材料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掺杂对于TiO2光催化过程中存在的禁带宽度大、量子产率低、光催化活性低等缺点有显著的改善,但也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就近年来TiO2掺杂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金属掺杂[1] 于晓彩等[2]在TiO2中掺杂Li+,研究发现,掺杂Li+能明显提高TiO2的结晶度,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当Li+掺杂量为5%时,样品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的混合晶型,有效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以及光催化活性。谭昌会等[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3+掺杂TiO2光催化剂,研究其对亚基蓝污染物的降解率,研究表明,当Al3+掺杂量为1%时,降解效率最佳。晁显玉等[4]制备了纳米Cu2+/TiO2光催化剂,研究其对头孢类污染物阿莫西林的降解效率。发现Cu2+掺杂,有效提高了对紫外线的吸收性能,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Cu2+/TiO2光催化剂光吸收范围的扩展程度优于Fe3+/TiO2光催化剂[5]。 2 非金属掺杂 Sato等[6]率先开始了非金属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他们从氧化氮气体中分解出了氮气,并且把它导入了TiO2。王志宇[7]等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掺杂 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结果表明,S的掺杂有效拓展了 TiO2的吸收光谱至可见光区,有效提高了其在可见光区的光催化性能。夏勇[8]等制备了N/TiO2光催化剂,研究发现氮掺杂使TiO2的吸收带发生明显红移,在自然光照下,120min时降解率为95.4%。 3 稀土离子掺杂 镧系稀土元素具备独特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以及活泼的化学活性,在对TiO2的能带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光吸收性能等方面进行改性时,稀土元素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刘丽静[8]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Dy3+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剂,发现掺杂少量稀土离子能细化晶粒,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徐晓虹等[9]制备了Y3+掺杂TiO2纳米粉体,研究表明,掺杂Y3+有效降低了禁带宽度,发生红移现象,且光催化记得平均粒径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薛寒松等[10]合成了Ce3+掺杂TiO2纳米管,通过与未掺杂TiO2纳米管相比,光催化效果明显提高。光照150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超过了80%。 4 共掺杂 近年来,多种与非金属共掺杂 TiO2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刘元[11]等采用Fe3+-Ce4+复合掺杂改性 TiO2光催化剂处理真丝产品的印染废水,结果表明,Fe3+-Ce4+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处理后废水去色率为 98.7%,COD去除率为70%,比单一元素的改性处理工艺更加有效。江鸿等[12]合成了Fe、N共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明显大于纯TiO2,禁带宽度减少至2.74 eV,使其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双元素掺杂比单元素掺杂优越,是因为双元素掺杂克服了单一元素掺杂中总速率仍为较慢的界面反应所控制的弊端,使两个界面反应的速度同时加快保证了整个光催化反应的加快和完善,对污染物种类多,含有毒成分的废水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 5 展望 随着人们对改性纳米 TiO2光催化材料研究的深入,制备出了不同离子掺杂的改性纳米 TiO2 光催化材料,改善了最初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催化效率低、太阳光光谱利用率低等问题。但是,改性纳米 TiO2 光催化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避免光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易于团聚等问题。因此,深入理论探讨、优化反应工艺,制备出低密度、光利用率高的催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同时,降低粒子尺寸,提高重复利用率等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瑶,武志刚.银掺杂多孔氧化钛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探 究[J].山东化工,2016,45(7):17. [2] 于晓彩,徐晓,金晓杰,等.Li+-TiO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 其光催化降解海产品深加工废水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8.04.004 改性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韩金轩,甘子萱,白美玲,毕 菲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TiO 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效的光催化效率以及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为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TiO2的优势,研究人员对TiO2光催化材料进行改进,金属,非金属,稀土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和物质都被用于TiO2的掺杂改性。文章就近年来TiO2掺杂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TiO 2 ;光催化材料;离子掺杂;改性 中图分类号:X703;TB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4-006-02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