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隧道定时通风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长隧道定时通风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长隧道定时通风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长隧道定时通风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目录

1、引言 (1)

2、概述 (2)

2.1.长隧道定时通风系统介绍 (3)

2.2.单片机选择 (4)

2.3本方案设计思路 (5)

2.4研发方向和技术关键 (6)

3、总体设计 (7)

4、硬件部分 (8)

硬件总图 (8)

4.1单片机介绍 (8)

4.2液晶LCD1602显示模块 (12)

4.3传感器 (13)

4.4.A/D转化电路模块 (17)

4.5风扇控制电路 (19)

5、软件设计 (21)

5.1软件流程图 (21)

5.2模块说明 (21)

6、制作与调试 (27)

6.1硬件的布线与焊接 (27)

6.2焊接 (27)

6.3调试 (27)

6.4实物图 (28)

7、结论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附录 (3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车辆通行问题变成了城市交通的一大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工程更注重车辆道路发展,所以就开山辟石,大量长隧道建造起来了。长隧道是可以很方便车辆通行,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它的通风问题也是一大麻烦。

因为隧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所以通风换气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2003年4月,于都县,省,一个隧道里,因为交通拥堵导致长龙在隧道里,持续长达四个小时,一个司机因心肌梗塞而死亡,后来查出是因为长隧道里空气质量差,一氧化碳严重超标导致病情发作,酿成了恶果。

类似事件,在一个高速路隧道里也同样发生过,因车祸造成交通拥堵在隧道里长达3小时,三人在隧道里中毒死亡;红谷滩新区,市的一工地,民工在隧道里洗涤,在下井的时候,一氧化碳中毒坠井,后来施救人员下去,也死亡了;市隧道空气检验人员对南德高速长隧道通风情况进行检测时,违规操作,在没有使用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一人进去隧道检测,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2012年4月2日,北京市三环区晏安镇,两人施工人员在长隧道里清渣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措施,中毒晕倒在隧道里,虽然120急救人员奋力营救,不幸的是,由于两人中毒太深,仍不治身亡。这些全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密闭空间通风问题导致的悲剧。所以如何处理好长隧道的通风问题,提升空气质量就尤为重要。

对于长隧道,衡量长隧道空气环境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是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由于长隧道在水泥地的包围之中,而水泥地的热稳定性比较好,不太容易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区域,都能够达到这个温度。汽车在长隧道行驶时,都要排出尾气,主要有害气体是一氧化碳。所以,应该严格控制长隧道里一氧化碳的浓度。

我们国家最近从国外引进了蛮多的的现代化长隧道通风控制系统,但是基本都是现成的产品,它的控制方法对于我国目前的具体条件并不一定适用。怎么合理利用先进的长隧道“绿色”通风控制系统,让它起一定的示作用以及推广现代化智能通风控制系统任重而道远。

因此,本毕业设计使用单片机控制地下长隧道通风系统,利用单片机系统简单高效的特点,一方面能在常规下进行定时通风,另一方面在长隧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通过对通风设备的控制使一氧化碳浓度降低,保证空气质量。

2概述

当代世界, 新技术革命主要以信息、能源以及材料为三大组成部分,这在世界围已经达成共识。人类历史进程正慢慢由工业化时代朝信息化时代走进。而传感器,因为拥有感知、收集、变换、传输以及处理各种信息等重要的功能,使其成为和微电子计算机相同重要的技术工具,赢得了世人高度的重视和飞速的发展。传感器是收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也是电子计算机的“五官”,属于当代测量和控制系统(包含遥感、遥测、遥控)的重要关节。可以这么说, 传感器不仅是当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更是当代产业信息的源泉。现在,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撑之一, 和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起成为支持整个并变成现代测量技艺和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基础。可以想象,假如传感器没有高度的保真以及可靠的性能,技术如果不先进的话,那么就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也无法进行精密的检测,通讯技艺以及计算机技艺就无法有效的融合,继而发挥出作用,当代测量和自动化技术也会无法有机融合,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现代社会,传感器技术作用越来越大,从宇宙搜索、海洋开采,到防御建设、以及工农业发展;从研究现代生命科学的每一个部分,包括环境保护和困情预报在;从人民大众的起居饮食和生产期间的检测和把控,方方面面 ,传感器都在里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在各个领域,比如国防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维护、交通运输、智能控制以及家用电器等传感器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传感器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产业用、农业用、民用、科技用、医疗用、军事用、环保用和家电用等方面。如果要从不同的场合来分的话,还可以分为汽车、舰船、机器、宇宙飞船、防灾等用途传感器。另外,因为传感器使用目的的不同,分为测量、视觉、检查、诊断、控制和分析等用途传感器。我这个作品选用的是简单而且操作容易的气体传感器对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进行采集测量。

一般长隧道的通风系统为贯穿通风方式,就是根据按防火区域的不同,分成好几个送、排风系统。当火灾出现时,这些系统也可以作为排烟系统,即所谓的“一系两用”,为了确保排风效率排风口必须布置均匀。但是这些排风系统因为排风量比较大,它们的排风管都很庞大,这些复杂硕大的排气管道,不仅占用了隧道里很大一部分空间,使隧道的使用率下降,还提高了长隧道地基的开挖成本、土地投资以及设备投资,系统复杂,安装工程浩大,有可能引起风管和其他管线的交错问题。所以眼下首要考虑的就是怎么降低能耗,同时提升随道通风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无疑是人们的重要选择之一,因为它的效能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比如智能通风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单片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它为现代社会包括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科研提供更好更便利的设施,现代社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单片机技术。

本设计所介绍的定时通风控制与传统自然通风及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相比,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读数方便,显示的信息比较多,实现了智能化,反馈行输出,其输出测量值采用液晶显示,易于观察。

单片机技术现在发展得比较成熟,已经普遍应用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等各个领域,单片机是一种电压低、性能高的CMOS 8位微处理器,比如AT89C51,它带有4K字节,属于FLASH存储器,还有AT89C2051,它带2K字节,具有闪存可编程可擦除等功能。单片机运用ATMOL高密度易保留存储器制造技术,造就了其可擦除只读存储器能重复擦除1000多次。和单片机相兼容的是具有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ATMEL的AT89C51是一种效能很高的微控制器,它的一种简要版本就是AT89C2051,它可以将多功能8位CPI和闪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89C51单片机为好多嵌入式系统提供了一种较灵活且价格实惠的。同时也为本文设计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支持。我写的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C89S51单片机的定时控制风扇系统,详细介绍了利用气体传感器mq-5开发检测气体系统的过程其中部分电路也进行了介绍,这系统可以方便实现气体的采集以及显示。

2.1.长隧道定时通风系统介绍

2.11.工作原理

单片机现在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几乎没有什么地方不会用到单片机的。例如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据传送,航天仪器上的各种仪表控制,重型武器上的导航装置,录像机、摄像机、遥控电视机的控制,工业智能化过程的有效控制和数据处理,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智能IC卡,私人轿车的安保系统,以及机器人,遥控玩具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智能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防爆、医疗器械等了。所以现在好多工程师,科学家们都致力于学习、开发单片机,希望能实现单片机最大智能化。长隧道定时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用传感器采集空气中的气体浓度信息,交由单片机处理后显示,并在浓度超过设定的阀值时启动通风反馈系统,是风扇能持续运作使空气中有害气体降低。该系统一般包括浓度采集部分、A/D转换部分、显示部分以及定时通风系统部分。

2.12系统原理

传感器在空气中接收气体的浓度信息,随着气体浓度的不同,A/D转换电路

得到不同的输入电压,并输出不同的数字信号,单片机会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在LCD显示屏上显示对应的浓度值。一旦单片机发现输入过来的值超过了规定的阀值,便会启动风扇使其持续运作,实现反馈功能,在传感器浓度低于限定值时,通过单片机对键盘扫描控制风扇按照设定的通风时间运作。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超强的处理功能,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它的的中央处理器CPU和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AM,还有多种I/O 口以及中断的系统、计时器等功能,把这些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组成一个很小的计算机系统,继而在工业控制领域大量使用,使其功能最大化。可以追溯到30年前,当时的单片机只有4到8位,然而现在却有32位,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

一氧化碳传感器是统称,所有可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都可以称为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按原理可分为红外一氧化碳传感器(红外光原理)可达高精确度,激光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极管激光原理)量程可达百分级别,光干涉式CO传感器(差不多也是光学原理),催化燃烧式CO传感器(力学原理),电催化式CO传感器(物理学原理)。

A/D转换器,也就是模数转换器,通常称为ADC,是将一个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件。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把一个输出数字信号转换成一个输入电压信号。可是数字信号没有太大的用处和意义,它只是表示一个量词。所以每一个模数转换器都需要用一个参照物来作为衡量标准,一般比较常用的是可转换信号大小,因为它很有参考标准价值。可是输出的数字数量就表示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差值大小。

ADC0833 是美国墨尔本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芯片,它有8 位分辨率、可以进行双通道A/D转换。但它让单片机爱好者欢迎的是因为它体积小,价格优惠而且兼容性好,性价比很高,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本设计来说价格方面也能承受,故选择该款芯片。

我的设计将采用AT89B51单片机和,MQ-5传感器和ADB8032A/D转换芯片[5]。

2.2.单片机选择

89C51单片机电压低,性能高,带有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CMOS8位微处理器。各个领域,单片机是一种电压低、性能高的CMOS 8位微处理器,比如AT89C51,它带有4K字节,属于FLASH存储器,还有AT89C2051,它带2K字节,具有闪存可编程可擦除等功能。单片机运用ATMOL高密度易保留存储器制造技术,造就了其可擦除只读存储器能重复擦除1000多次。和单片机相兼容的是具有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89C单片机价格实惠,所以很多嵌

入式控制系统方案中都会用到它。同时,在现代教学中51单片机是被提到次数最多,使用最广的单片机系统,编程等方面已经十分成熟与完善,因此我选择51单片机作为我系统的核心控制器[6]。

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亳州电大 2016秋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古井瑞景嘉园1#、2#、3#、7#、8#住宅楼及人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14秋土木工程 学号:1434001266864 学生姓名:施洋洋 时间:2016年 10月 指导教师:王琦 总目录 第一篇毕业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篇毕业设计摘要 (8) 第三篇毕业设计 (16) 第四篇附录 (164)

第一篇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古井瑞景嘉园1#、2#、3#、7#、8#住宅楼及人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地点:亳州市谯城区谯陵南路东侧 工程规模:44599.62m2,建筑高度58.9m,地上层数住宅18层,地下层数2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法律法规:《建筑法》、《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国家、省市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电安装施工图;所需标准图集一套。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完整的地质勘探报告一份;

3、历年亳州市气象资料一份; 4、参考规范: 现行的国家及安徽省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527-2002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28-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5、参考资料: 《亳州地区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亳州地区装饰工程预算定额》 《安徽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上、下册 《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 《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建设单位招标文件和施工单位投标文件各一份。 四、设计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为每个学员要有整齐、详尽的设计计算书,每小组的课题相同,但在内容编制上应多样性,体现每位学员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过程。每位学员应独立完成4~6张及以上的1# 图纸。图纸应与自己上述完成的设计 计算书相对应。(文字数量应在5万字以上为宜。) 其中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的基本概况,工程的建筑、结构(必要时可包括相应其它工程)特征。 (主要是文字叙述,可以在设计计算书中绘制相应图纸加以辅助说明)2)施工方案的选择(各位学员应有独特的选择)应以下几方面表达施 工方案 a、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方法的确定; b、施工的顺序与流向; c、流水施工的组织原则与方法。 (学员应从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基础、主体防水、装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中加以重点阐述。)

隧道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隧道病害防治综述 摘要:在我国铁路隧道修建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许多隧道都已经进入高维修管理阶段,隧道的病害防治已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在隧道病害防治上。 关键词:隧道,隧道病害防治,新技术,衬砌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由8.5万公里构成的“7918”高速公路网即将形成,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和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以满足人们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高速公路线形的技术指标高,当其进入山区或重丘区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隧道来穿越山岭。隧道是铁路、道路、水渠、各种管道等遇到岩、土、水体障碍时开凿的穿过山体或水底的内部通道,是“生命线”工程。据来自于各方面的统计资料表明,到2005年年底,我国大陆即已建成铁路隧道7500座,总延长4300公里,将在“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期间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地域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隧道穿越的山体工程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和设计、施工、运营的条件复杂多变,早期修建的隧道经常各方面的病害,形成重大的安全隐患。文献《黄土岭隧道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设计》(作者:金文良,公路隧道,2011)]1[指出二十一世纪“我国将从土建大国变成修缮大国”,在我国铁路隧道修建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许多隧道都已经进入高维修管理阶段,维修管理费用将大幅度增长。本文以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和地铁隧道为对象,对隧道中主要出现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腐蚀四种病害的防治进行综述。 2 、主题 2.1 隧道的水害及其防治 2.1.1隧道水害的类型及其成因 1、类型 (1)按部位和流量:拱部有渗水、滴水、漏水成线和成股射流四种,边墙有渗水、淌水两种,少数隧道有隧道涌水病害。它受漏水、涌水规模以及隧道结构、牵引类型、

公路隧道通风

公路隧道通风。汽车排出的废气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碳氢化合物(HC),亚硫酸气体(SO:)和烟雾粉尘,造成隧道内空气的污染。公路隧道空气污染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用通风的方法从洞外引进新鲜空气冲淡一氧化碳的浓度至卫生标准,即可使其他因素处于安全浓度。 隧道通风方式的种类很多,按送风形态、空气流动状态、送风原理等划分如图5.33所示: 图5.33 隧道的通风方式分类 ①自然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不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是利用存在于洞口间的自然压力差或汽车行驶时活塞作用产生的交通风力,达到通风目的。但在双向交通的隧道,交通风力有相互抵消的情形,适用的隧道长度受到限制。由于交通风的作用较自然风大,因此单向交通隧道,即使隧道相当长,也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②射流式纵向通风。纵向式通风是从一个洞口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洞口排出污染空气的方式。射流式纵向通风是将射流式风机设置于车道的吊顶部,吸人隧道内的部分空气,并以30m/s左右的速度喷射吹出,用以升压,使空气加速,达到通风的目的,如图5.34所示。射流式通风经济,设备费少,但噪声较大。 ③竖井式纵向通风。机械通风所需动力与隧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在长隧道中,常常设置竖井进行分段通风,如图5.35所示。竖井用于排气,有烟囱作用,效果良好。对向交通的隧道,因新风是从两侧洞口进入,竖井宜设于中间。单向交通时,由于新风主要自人口一侧进入,竖井应靠近出口侧设置。 图5.34 射流式纵向通风图5.35 竖井式纵向通风 ④横向式通风。横向式通风,如图5.36所示。风在隧道的横断面方向流动,一般不发生纵向流动,因此有害气体的浓度在隧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该通风方式有利于防止火灾蔓延和处理烟雾。但需设置送风道和排风道,增加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榆树坪隧道综合设计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 710064 ) 摘要: 本设计按照“新奥法”施工的要求,对某山岭二级公路上的榆树坪隧道进行了综合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隧道横纵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结构设计、路基路面防排水及管线沟槽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计算,IV级围岩隧道施工阶段分析,同时还完成了隧道通风、照明的计算及设计。 关键词: 隧道新奥法防排水衬砌结构 通风照明监控测量结构计算 第一章隧道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概况 榆树坪隧道位于吴旗县,是连接刘河湾,胜利山,贺石湾,洛源桥,榆树坪地区的山岭二级公路区段上重要的通道,该地区为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地质地形复杂,拟建隧道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较大,其中最低标高1252.0m,最高标高1512.0m。该隧道拟设计为单洞双向隧道,该隧道为整体一段,入口桩号K0+015,出口桩号

K2+140.87,全长2125.87m,采用双坡,坡度为第一段1.25%,第二段-1.5%。隧道行车道宽度按照设计行车速度60km/m考虑。明洞施工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并采用高压钠灯光电照明、射流风机机械通风;隧道洞门形式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入口削竹式,出口端墙式洞门。隧道围岩以较为破碎的白云岩、片麻岩、玄武岩、页岩、变质砂岩为主,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为主。 二、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定的远景交通量设计,采用单洞双向隧道 公路等级: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设计交通量:262辆/h(近期),540/h(远期) 隧道设计车速:60km/h 隧道建筑限界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规定确定: 行车道: W=2×3.50m 侧向宽度: L L=0.50m 余宽: C= 0.25m 人行道宽: R=1.00m 限界净高: 5.00m 隧道净高: 7.09m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资料 1.建设地点:南方某城市。 2.工程名称:某多层综合楼。 3.水文、地质、气象原始资料: a.气温: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温度-14.9℃。 b.平均相对湿度76%。 c.风向、主导风向N、NE,五、六、七三个月以南风为主,其次为北至东北风。 d.风荷载:基本风压0.3KN/。C类地区:基本雪压0.4KN/m2。 4.程地质资料:根据勘测单位勘测资料,结合个岩土层的时代成因、沉积规律及工程地质性状不同,将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其特征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 ml):灰——黑——黄色,稍密,稍湿——湿,局部呈密实状,由混凝土、 沥青地板、粘性土及少量砖渣、瓦砾组成,充填时间大约20年。场区内均见分布,一般厚度0.40——3.90米,平均厚度1.73米。 ②粘土(Q2al):红——褐红——褐黄色,硬塑,湿——稍湿,K2孔呈可塑——硬塑状, 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下部含高岭土团块或条带,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且粘性较差,夹粉质粘土,该层压缩性中偏低,场区均见分布,厚度1.00——5.30米,平均数 3.47米,层顶标高42.50——45.90米。 ③层含粘土叫砾石家碎石(Q2dl+pl):红——黄褐色,中密——密实,湿,上部以角砾为 主,角砾含量达60——80%,次棱角状,砾径为5——20毫米,成人以石英砂为主,下部为角砾——碎石,碎石含量大30——50%,粒径以30——50毫米为主,最大达120毫米,棱角——次棱角壮,成份以石英及石英砂岩为主,填充少量呈沙土及粘性土,分选差,级配良好。该层压缩性低,场区内均见分布,厚度 1.36——6.20米,平均厚度 4.40米,顶层标高37.20——41.80米。 ④层粘土(Q el):黄色,硬塑,稍湿——稍干,含灰色高岭土团块,由泥岩、页岩风化 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已完成破坏,下部见少量泥岩,页岩碎屑,该层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层,场区均见分布,一般厚度2.60——4.20米,平均厚度2.74米。顶层标高35.95—— 40.50米。 5、基础场地类别:Ⅱ类。 6、设防烈度:七度,近震。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2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1.1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1.2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围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1.3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环境保护、防灾等要求。 1.4 结构的净空尺寸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沉陷等因素。 1.5 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从地层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确定。 1.6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1.7 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1.8 隧道建设应尽量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9设计中除参照本指导书外,尚应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或《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0隧道主体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1.11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 1.12 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蚀设计的要求。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1.13 在永久荷载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二类环境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1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1-1采用。区间隧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表1-1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

隧道衬砌计算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 5.2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取单位长度(1m )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 ),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 ),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 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 单元。

图5-1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V级围岩段和W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V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W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 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V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 材料基本参数 (1)V级围岩 围岩重度 1 8.5kN /m3,弹性抗力系数 k 300MPa /m ,计算摩擦角 o,泊松比u=0.4 。 0 45 (2)C25 钢筋混凝土 容重25kN / m3,截面尺寸 b h 1.0m 0.6m ,弹性模量E 29.5G Pa 。 轴心抗压强度:f ed 12.5MP a ;弯曲抗压强度:f cmd 13.5MP a ;轴心抗拉强度:f cd 1. 33 M P a ;泊松比u=0.2 ; (3)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s 7800kg / m3;抗拉抗压强度: f std f sed 188MP a;弹性模量: E s 210GP a; 5.4.2结构力图和变形图(V级围岩深埋段) 5.4.3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文件设计题目:天台山公路隧道设计 专 业:土木工程(岩土)班 级: 11-3 班 学生姓名:臧浩然学号:20117181 指导教师:刘振平院长: 武鹤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 录 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设计总说明 I 共2页 上行先平纵缩图 S1-1 共5页 下行线平纵缩图 S1-2 隧道平面布置图(一) S1-3 隧道平面布置图(二) S1-4 隧道平面布置图(三) S1-5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缩图 S2 共1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3-1 共3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3-2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3-3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缩图 S4 共1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5-1 共3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5-2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5-3 Ⅲ级围岩隧道标准横断面图 S6 共1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7-1 共2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7-2 Ⅲ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8 共1页 Ⅳ、Ⅴ级围岩标准横断面图 S9 共1页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1 共4页 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10-2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3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4 共4页 Ⅳ、Ⅴ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11 共1页 标准横断面图 S12 共1页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和平面图 S13 共1页 人、车横向通道横断面图 S14 共1页 翼墙式洞门立面图 S15 共1页 翼墙式洞门侧面图 S16 共1页 翼墙式洞门平面图 S17 共1页 射流机安装位置图 S18 共1页 射流机平面布置图 S19 共1页 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S20 共1页 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S21 共1页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2 共1页 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3 共1页 Ⅴ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4 共1页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函授) 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概念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二、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三个方面,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中从事与施工相关的工作比例有上升趋势,在毕业设计中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部分是适宜的,但当时间较少时,也可不安排施工组织设计。 三、毕业设计的几个阶段 毕业设计过程包括设计准备、正式设计、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明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拟定设计计划。 正式设计阶段需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手算和电算及对比分析;这一阶段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等不同阶段,具体阶段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制约关系,由不同的教师指导。 毕业答辩阶段是总结毕业设计过程和成果,让学生清晰准确地反映所作工作,并结合自己的设计深化对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认识。 四.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1.题目布置、初步方案设计、修改方案、确定方案、画出平、立剖方案图(2周); 2.结构布置、结构计算、上机计算、绘制结构草图(6周); 3.绘制建筑施工图(2周); 4.整理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2周)。 五、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部分 1. 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

毕业设计之隧道衬砌

毕业设计之隧道衬砌 翠峰山隧道衬砌设计 5.1 概述 隧道洞身的衬砌结构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和复合式衬砌。规范规定,高速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 注:1、隧道高度h=内轮廓线高度+衬砌厚度+预留变形量; 2、隧道跨度b=内轮廓线宽度+衬砌厚度+预留变形量。 5.2深埋衬砌内力计算 5.2.1深、浅埋的判断 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浅,需按浅埋隧道进行设计。由明洞计算可知: h q =0. 45?2S -1[1+i (B -5)] (5.1) 式中:s —围岩的级别,取s =4; B —隧道宽度 i —以B =5.0m的垂直均布压力增减率,因B =11.8m>5m,所以i =0.1。 带入数据得: h q =6.264 对于Ⅳ级围岩: H p =2.5h q =2.5?6.264=15.66 深埋:h >H p ;浅埋:h q <h ≤H p ;超浅埋:h ≤h q 。 5.2.2围岩压力计算 基本参数:围岩为Ⅳ级,容重γ=20kN /m 3,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K =0.5?106 kN /m 3,衬砌材料为C25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E h =2.95?107KPa 。 1、围岩垂直均布压力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19) 的有关计算公式及已知的围岩参数,代入公式: q =0.45?2S -1?γ?ω

(5.2) 式中: S —围岩的级别,取S=4; γ—围岩容重,根据基本参数γ=23 KN/m3;ω—宽度影响系数,由式ω=1+i(B-5)=1.76计算; B —隧道宽度,B=2?(5.7+0.5+0.5)=12.4m; i —以B=5.0m的垂直均布压力增减率。因B=12.6m>5m,所以i=0.1。所以围岩竖向荷载: q =0.45?24-1?20?1.74=125.28KN /m 2 2、围岩水平均布压力 5 e =0. 2q (5.3) 式中:Ⅳ类围岩压力的均布水平力e =(0.15~0.3)q ,这里取值0.25 代入数据得: 2 5125. =28K 3N 1. 3m 2 0. 2? / 5.2.3衬砌几何要素 计算图示如下 q 12 3 4 5 6 7 R 7 8 R 图5.1 衬砌结构计算图示 1、衬砌几何尺寸 内轮廓线半径:r 1=5. 70m , r 2=8. 20m ;拱轴线半径:r 1' =5.95m ,r 2' =8.45m ;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是非常重要的,制定的初衷是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事情之后再想解决办法。我们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1一般要求 1.1设置机械通风系统的隧道应设置通风控制系统。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宜以自动控制方式为主,辅以手动控制方式;二级、三级及四级公路隧道可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或手动控制方式。 条文说明通风控制的目的是以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为前提,通过及时对隧道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需要控制通风设备。同时,通风控制是实现隧道通风系统节能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控制通风设备的运行时间及数量,达到节能目的。 1.2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控制方案应根据采用的通风方式,分别针对正常运营工况、火灾及交通阻滞等异常工况、养护维修工况等通风需求制订。 条文说明设计阶段,通风系统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工况所需的风机数量、运行方式等提出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案及策略,包括各工况下 第1页共5页

的风机数量、风机组合方式、风机的正转或反转,以及火灾工况下的 排烟、救援方案等,以便于监控系统设计人员按通风系统的运营要求设置相应的设施及编制控制软件等,从而满足隧道内污染空气的通风标准,并实现经济运行。 1.3通风控制系统应与照明控制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实现联动控制。 条文说明通风控制系统应与照明控制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联合使用,形成有效、可靠、及时的控制系统,满足隧道在各种情况,尤其是紧急情况、火灾工况下的风机启停要求等。 1.4风机控制应设定相应于隧道运营需求的风量级档。风量级档划分不宜过细,并应充分考虑运营动力消耗与风机运行时间。当隧道通风系统中有轴流送风机、轴流排风机与射流风机时,应针对各种风机确定合理的组合风量级档。 条文说明一般来说,风机(含排风机、送风机、射流风机)的叶片转速可以无级改变其输出风量,但如果按无级控制或级档分得过细,对隧道而言,一方面其风量感应迟缓,控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会导致控制系统复杂化,设备消耗大,费用增加。因此本条提出风量级档的划分不宜过细。 1.5风机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每日交通量分布较为固定或柴油车混入率变化较小时,宜采用 程序控制方式。 第2页共5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总汇

?土木工程随机风场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11-01)?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试验室的建设与运营模式(11-01)?国外流域综合管理八条经验值得借鉴(03-22) ?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探讨(03-22)?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03-22) ?浅谈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造价控制工作(03-22)?现场总线在软水处理控制中的应用(03-22) ?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污水研究的探讨(03-22)?营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水景(03-22) ?水池施工缝质量通病的防治(03-22)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03-22) ?关于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关系的探讨(03-22)?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与在线自动监测仪器的发展(03-22)?人工景观湖生态水处理设计(03-22) ?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03-22) ?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探讨(03-22) ?现浇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缺陷及预防(03-22) ?水电开发如何应对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03-22)?对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分析(03-22)?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分析(03-22) ?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03-22)?如何处理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的招投标(03-22)?浅谈如何预防和处理下水堵塞问题(03-22) ?浅谈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与对策(03-22)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03-22) ?水闸施工管理控制分析(03-22) ?水闸冲刷计算分析研究(03-22) ?浅谈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的意义(03-22)

?又寸节水灌溉技术和技术模式的探讨(03-22) ?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技术应用(03-22)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02-25)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02-25) ?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机制(02-25) ?建设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审美化(02-25) ?环境历史和生态危机的起源(02-25) ?期待中国环保产业的财富(02-25) ?对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讨(02-25) ?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界定及其矫正(02-25) ?着眼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02-25)?浅论发展我国的知识农业(02-25) ?浅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农业发展体系(02-25)?农户专业化: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02-25)?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两点思考(02-25) ?浅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02-25)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02-25) ?我国西部退化土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02-25) ?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02-25) ?浅谈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02-25) ?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02-25) ?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技术(02-25) ?如何编制好林地经济发展规划(02-25) ?浅析园林的水景设计(02-25) ?城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初论(02-25) ?关于林业信息化在防灾减灾中预警作用的思考(02-25)?谈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10-24) ?谈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之对策(10-24)

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 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2015年5月

毕业论文承诺书与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读期间所完成的学业的组成部分,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并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呈交复印件、电子文档,允许采用复制、印刷等方式将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目录 一、工程简介 二、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 1、施工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 2、施工机械设备 3、施工场地布置 4、施工工艺流程 4.1、隧道仰拱施工 4.2、隧道二次衬砌 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实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双角尖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ZK119+370,位于R=367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ZK121+810,位于R=1400m 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90.506米),出口为-2.95%(49.494米),隧道全长2440米(进口明洞17米,出口明洞17米,S-Va196米,S-Vc20米, S-IVa55米, S-IVb650米, S-IVc315米,S-IIIa1170米)。右洞进口桩号为K119+430,位于R=365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K121+805,位于R=1650m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20米),出口为-2.95%(55米),隧道全长2375米(进口明洞13米,出口明洞15米,S-Va95米,S-Vc82米, S-IVb605米, S-IVc300米,S-IIIa1265米)。 地质特点:隧道进口段为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出口段为强-中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洞身发育中~微风化泥岩、灰岩,局部夹页岩,围岩级别为Ⅴ、IV、III级,灰岩段溶蚀现象发育。地下水位位于洞室以上,施工时洞室内会产生滴水及小股流水,遇裂隙密集段会产生涌水或突水、突泥。双角尖隧道进口段地质主要以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出口段为强-中风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2、自然特征 地形地貌 双角尖隧道穿越丘陵地貌,山体较矮,最大海拔高程493米。 地质条件 双角尖隧道(ZK119+370~ZK121+810、K119+430~K121+805),基岩地层主要由二叠系灰岩与志留系泥岩、泥灰岩构成,基岩地层为向斜构造,双角尖隧道横穿双角尖山向斜的东、西两翼,双角尖隧道出口处的隧道仰坡存在顺层滑动问题,双角尖隧道亦存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界面的可溶岩部位岩溶和地下径流十分发育,另外双角尖隧道存在含煤地层,可能有瓦斯气体。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步骤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步骤 一、建筑设计 1、确定建筑平面功能分区: 如:各个房间功能(宿舍、洗手间、洗衣房、楼梯间、走廊等)、大门、防火疏散通道等 2、确定各个建筑平面的进深、开间尺寸、走廊的尺寸、层高(初步确定柱 网与选择合适的柱、梁、板的主要断面积尺寸。) 3、确定楼面的做法(水磨石/地面砖等)、确定内外墙的做法(油漆/贴面砖)、 确定屋面的做法(包括防水、保温隔热等) 4、确定各个房间的具体功能分布(如:宿舍的床铺的布置、洗手间大小便 池的布置、办公室的布置等) 需要完成以下资料和图纸:(至少要有一张手绘图纸) 1、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剖面图(至少两个剖面图,至少一个剖在楼梯间处)、立面图(包括正立面图、侧立面图)、主要节点大样图 2、计算书中建筑设计说明:如功能分区设计依据、楼地面及屋面的做法、内外墙面做法等 二、结构设计 1、荷载计算: ①恒载计算:依据建筑设计(楼地面及屋面的做法、内外墙面做法)结果,计算恒载,如梁、柱、楼板及墙自重。 ②活载计算,依据建筑的不同确定活荷载,并确定荷载传递方向 ③风荷载计算(依据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确定基本风压、计算风荷载) ④地震作用的计算可用底部剪力法。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可用 D 值法。 2、确定一榀计算框架 选择一品典型框架进行内力计算,层数不少于6层、跨数不少于2跨,要求考虑恒载、活载和地震作用,恒活分开计算。进行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计算梁柱配筋 3、选择一层完整楼板进行梁板结构计算及配筋。(楼盖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

4、选择一部楼梯进行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选择楼梯形式——梁式楼梯/板式楼梯,选择合适计算方法) 5、基础计算(选作)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由上部结构确定基础内力,确定基础截面尺寸、计算基础配筋。 6、绘制结构施工图 毕业设计要求绘制全部结构施工图纸,以此作为评分依据。 (1)一榀框架结构施工图。 (2)一层完整楼板结构平面图,一层完整屋面结构平面图,含模板图、配筋及钢筋表、节点大样图、构件编号等: 一根多跨连续梁配筋图。两根以上单跨楼面梁配筋图。 (3)一部完整的楼梯结构施工图。 (4)基础平面布置图, 含基础、基础梁、构件一览表等。 (5)相应框架的基础结构施工图。 (6)编写结构设计总说明。 三、整理计算书、编写设计说明书 (1)计算书要求书写整齐、清晰、统一纸张,并装订成册。 (2)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建筑设计说明、结构设计中荷载计算、内力计算与组合、配筋计算等过程),要附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地质资料。 (3)答辩后计算书、图纸应装入档案袋,并填写档案袋封面有关内容。毕业设计档案由学院保存。

二、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二设计题目: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 院系:河海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年级:2011 级班 姓名: 指导教师:翁其能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2014年6月25 日

说明: 本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依据重庆交通大学的课程设计有关要求、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指导办法编制,主要用于河海学院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的任务安排,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依据文件之一。进行《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的学生应认真阅读、理解本设计任务书,完成本任务书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按照有关要求包括以下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任务与工作准备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任务与工作准备一、课程设计的题目及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为《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题目为:隧道洞门及衬砌设计。 课程设计的意义: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要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要通过资料收集、方案选择、结构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过程,达到加深对《地下工程》所学知识认识的目的,并对《地下工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课程设计环节,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隧道洞身的设计和隧道洞门的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应具备:隧道横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的设计,隧道洞室防排水设计,隧道开挖及防排水方案,洞门的相关设计,相关图纸。 四、课程设计的任务 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确定所选项目的设计依据、工程概况等。 2.洞身包括衬砌的计算。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 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crete cracks 学生姓名:金喜超 指导教师:XX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工程质量因素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09月

摘要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是这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成因 ;控制措施 Abstract Because of their extensive concrete material, low price,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cast into various shapes, and good fire resistance, not easy weathering, low maintenance costs,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building material structure in the world today. But the concrete has poor tensile strength, brittleness and easy cracking. Generally no big harm to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allowed to exist; but these cracks in the use of load or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and continuous expansion, caused by carbonization of concrete, spalling, corrosion of steel, concret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to weaken, reducing the durability, serious even collapse accident occurred, affecting the normal use, must be controlled. Key words: concrete; crack; cause of formation; control measures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3) 2.1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3) 2.1.1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洒水造成的裂缝 (3) (3)

天恒山隧道毕业设计

天恒山隧道毕业设计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隧道无论是从结构计算,还是从施工方法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本设计课题为公路隧道,注重的是结构计算,重点研究新奥法施工。 公路隧道近些年在高等级公路中应用广泛。因为其在山岭地区可用做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用做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在城市可减少用地,构成立体交叉,解决交叉路口的拥挤阻塞,疏导交通,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在江河、海峡、港湾地区,可不影响水路通航。 新奥法施工隧道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量测手段,对开挖后隧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以此知道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围岩,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关键词隧道;新奥法;围岩压力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 概述 1 隧道及其分类1

隧道的作用及其优点 1 隧道工程及其发展 1 新奥法施工 2 1.2 目的和意义 2 第2章设计要求 4 2.1 技术要求 4 主要技术标准4 材料 5 设计规范 5 2.2 设计基本资料 5 第3章初步设计 6 3.1 围岩分类 6 3.2 隧道平面布置 6 隧道平面布置方案比选 6 隧道平面线形7 隧道纵坡 7 3.3 隧道净空断面 7 第4章结构内力计算9 4.1 荷载确定9 计算垂直均布压力:9 划分浅埋和深埋隧道的分界:9 4.2 衬砌几何要素 11

衬砌几何尺寸11 半拱轴线长度及分段轴长 12 各分块接缝(截面)中心几何要素12 4.3 计算位移13 单位位移 13 主动荷载引起的位移15 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24 墙底(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梁)位移33 4.4 解力法方程33 4.5 主动荷载及被动荷载()产生的衬砌内力36 4.6 最大抗力值的求解38 4.7 计算衬砌总内力40 4.8 衬砌截面强度验、检算44 第5章衬砌结构及附属设施45 5.1 衬砌结构方案 45 明洞45 暗洞衬砌结构45 衬砌支护参数46 二次衬砌 48 5.2 洞门48 5.3 隧道防排水49 防水工程 49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1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的大小是确定道路是否需要建设以及建成什么等级的控制因素。交通量的确定应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推导过程。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往往造成交通量预测不准确。一方面,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了工程立项,往往夸大交通量,导致通风土建、设备、运营费用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交通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测,导致通风设备不够或通风方式已不适宜。后面这种情况已在很多隧道显现出来,例如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22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超过30000veh/d;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岭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大约30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接近50000veh/d;并且二者的交通量还有很大的上升趋势。如何准确地预测交通量,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另外,如何处理交通量逐年增长与汽车排污量的下降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较为困难的问题。 2 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的关系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 规定设计交通量为混合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为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在很多隧道的通风计算中,就直接按给出的交通量和行车速度取值,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根据交通工程学有关知识,车流密度、交通量和实际行车速度有一个对应关系:当车流密度与交通量较小时,车速可以达到最大值,即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当车流密度、交通量逐渐增大,车速就随之逐渐减小,直至达到一个合理速度,这时交通量最大;当车流密

度继续增大,交通量反而减小,车速也减小,直至形成阻塞。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必须根据交通量科学地计算实际行车车速。表1是按照交通工程学计算得到的某山岭地区高速公路双洞四车道隧道的实际通行能力(混合交通量)及平均行程速度。从表中可以看到前期预测交通量796veh/h 要比二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165veh/h 小得多,平均行程速度可以达到计算行车速度80 km/h ;后期预测交通量1448veh/h 与三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434veh/h 接近,平均行程速度就只能达到62 km/h 左右。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前期车速可以取到80 km/h ,后期车速只能取到60 km/h 。 表1 某隧道80 km/h 时实际通行能力与平均行程速度计算表 服务水平等级 基本通行 能 力 (pcu/h ) 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veh/h ) 平 均行程速 度 (km/h ) 预测交 通量 fw fHV fp 一级 — — — — — — 前期: 796 veh/h 后期: 1448 veh/h 二级 260 0.9 2 0.4 87 1.0 1165 ≥69 三级 320 0.9 0.4 1.0 1434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