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及答案解析十一讲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一)

【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

1=275(公升)

【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

【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分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解:应按丙,乙,甲,丁顺序用水。.

丙等待时间为0,用水时间1分钟,总计1分钟

乙等待时间为丙用水时间1分钟,乙用水时间2分钟,总计3分钟

甲等待时间为丙和乙用水时间3分钟,甲用水时间3分钟,总计6分钟

丁等待时间为丙、乙和甲用水时间共6分钟,丁用水时间10分钟,总计16分钟,

总时间为1+3+6+16=2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三)

【试题】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分析】: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让甲、乙搭配,丙、丁搭配应该比较节省时间。而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每次又只能过两个人,所以每次过桥后,还得有一个人返回送手电筒。为了节省时间,肯定是尽可能让速度快的人承担往返送手电筒的任务。那么就应该让甲和乙先过桥,用时2分钟,再由甲返回送手电筒,需要1分钟,然后丙、丁搭配过桥,用时10分钟。接下来乙返回,送手电筒,用时2分钟,再和甲一起过桥,又用时2分钟。所以花费的总时间为:2+1+10+2+2=17分钟。

解:2+1+10+2+2=17分钟

【试题】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分析】:要使过河时间最少,应抓住以下两点:(1)同时过河的两头牛过河时间差要尽可能小(2)过河后应骑用时最少的牛回来。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

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

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分钟。13=2+2)+(6+1)+(2总共用时.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一)

【试题】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二)

【试题】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析】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三).

【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但是观察两个扩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

解:解法一、分组法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4-3)+(6-5)+…+(996-995)+(998-997)+(1000-999)

=1+1+1+…+1+1+1(500个1)

=500

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000)×500÷2-(1+999)×500÷2

=1002×250-1000×250

=(1002-1000)×250

=500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四)

【试题】计算9999×2222+3333×3334

【分析】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

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五)

【试题】56×3+56×27+56×96-56×57+56

【分析】:乘法分配律同样适合于多个乘法算式相加减的情况,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特别注意,提走公共乘数后乘数前面的符。同样的,乘法分配率也可以反着用,即将一个乘数凑成一个整数,再补上他们的和或是差。

56×3+56×27+56×96-56×57+56

=56×(32+27+96-57+1)

=56×99

=56×(100-1)

=56×100-56×1

=5600-56

=5544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六)

【试题】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

【分析】:将乘数进行拆分后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98766拆成(98765+1),将98769拆成(98768+1),这样就保证了减两边都有相同的项。

解:98766×98768-98765×98769

(98768+1)

98765×-98768=(98765+1)×.

=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

=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

=98768-98765

=3

四年级奥数题:年龄问题

【试题】:

1、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2、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3、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4、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5、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问大、小熊猫各几岁?

6、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7、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答案】:

1、一年前。

2、刘红10岁,李老师28岁。

。)岁1)=10(-(2(10+8-8)÷.

3、妹妹7岁。姐姐14岁。

[27-(3×2)]÷(2+1)=7(岁)。

4、小象10岁,妈妈19岁。

(28-1)÷3+1=10(岁)。

5、大熊猫15岁,小熊猫5岁。

(28-4×2)÷(3+1)=5(岁)。

6、父亲50岁,儿子20岁。

(15+10)÷(7-2)+15=20(岁)

7、王涛12岁,妈妈34岁。爸爸36岁,奶奶58岁,爷爷60岁。

提示:爸爸年龄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那么现在的年龄是王涛的4倍少12岁。

(200+2+12+12+2)÷(1+5+5+4+4)=12(岁)。

四年级奥数题:牛吃草问题解析

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多种算法

历史起源:英国数学家牛顿(1642—1727)说过:“在学习科学的时候,题目比规则还有用些”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每当阐述理论时,总是把许多实例放在一起。在牛顿的《普遍的算术》一书中,有一个关于求牛和头数的题目,人们称之为牛顿的牛吃草问题。

主要类型:

1、求时间

2、求头数

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牛吃草问题“在实践中还要有培养运用除了总结这两种类型问题相应的解法,

问题的能力。

基本思路:

①在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后,已知头数求时间时,我们用“原有草量÷每天实际减少的草量(即头数与每日生长量的差)”求出天数。

②已知天数求只数时,同样需要先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

③根据(“原有草量”+若干天里新生草量)÷天数”,求出只数。

基本公式: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第一种:一般解法

“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

-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四年级奥数教材春季优能版

目录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1) 第二讲简单推理 (6) 第三讲有趣的数字谜 (10) 第四讲消去法解题 (14) 第五讲四则运算技巧 (18) 第六讲方阵问题 .................................................................. 2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讲小数加减法. (26) 第八讲加法原理 (30) 第九讲乘法原理 (34) 第十讲综合练习(一) (38) 第十一讲倒推法解题.......................................................... 4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讲假设法解题 (45) 第十三讲比较法解题 (48) 第十四讲盈亏问题 (51) 第十五讲巧算时间 (54) 第十六讲火车过桥问题 (57) 第十七讲流水行船问题 (61) 第十八讲归一问题 (65) 第十九讲抽屉原理 (68) 第二十讲综合练习(二) (71)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2、能够理解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 3、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一、知识回顾 知识点1、4的5倍是(),6的2倍是(),4的 5倍加上6的2倍是() 知识点2、 4的8倍与3的5倍的差是多少? 二、例题辨析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求3△2,2△3? 即学即练:设a、b都表示数,规定a b=a×8-b×5.计算4 5,5 4? 例2、定义运算为a b=a×b-(a+b),①计算2 4;②求12 (2 3)? 即学即练:设m、n都表示数,规定m n=m×n+m,①计算(3 4);②求5 (3 4)?

四年级奥数应用题专题训练试题

四年级奥数应用题专题训练试题 四年级(上)奥林匹克数学第九讲《应用题一》 姓名班级 1-4题根据图意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决: 1、学校里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数比排球的2倍少5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 2、广场花圃中有180盆郁金香,比月季花盆数的3倍少15盆,月季花有多少盆? 3、小林家养了一些鸡,黄鸡比黑鸡多13只,白鸡比黄鸡多12只,白鸡的只数正好是黑鸡的2倍,白鸡、黄鸡、黑鸡各多少只? 4、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页,可装订400本。如果每本20本,可以少装订多少本? 5、李师傅原计划6小时加工零件480个,实际2小时加工192个,着这样的效率,可以提前几小时完成? 四年级(上)奥林匹克数学第十讲《应用题二》姓名班级 1、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小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

4堆送给他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后他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6个桃子,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子里倒牛奶,连瓶子共重450克,如果倒进5杯牛奶连瓶子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 4、一共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珠子120粒。如果把红色珠子分放在9个盒子里,把黄色珠子分放在6个盒子里,把绿色珠子分放在5个盒子里,那么每个盒子里的珠子粒数相等。三种颜色的珠子各多少粒? 5、在6个筐里放着同样多的鸡蛋。如果从每个筐里拿出50个鸡蛋,则6个筐里剩下的鸡蛋个数的总和等于原两个筐里鸡蛋个数的总和。原每个筐里有鸡蛋多少个? 四年级(上)奥林匹克数学第十一讲《植数问题》 姓名班级 1、小朋友植数,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22棵,已知相邻两棵数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 16乘除法的巧算

四年级奥数第十六讲乘除法巧算 【知识点与基本方法】 乘除法中的简便运算,要熟练地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与除法的运算运算性质,实际进行乘法除法以及乘除法混合运算时可以利用以下性质进行巧算: ①乘法交换律:a×b =b×a ②乘法结合律:a×b×c= a×(b×c) ③乘法分配律:(a+ b)×c= a×c+ b×c ④除法的性质:a÷b÷c= a÷c÷b= a÷(b×c) ⑤商不变的性质:a÷b=(a×c)÷(b×c) 利用乘法除法的这些性质,先凑整的整十、整百、整千…使计算更简便。在乘法中出现0,运算就会比较简单。2×5=10;25×4=100;125×8=1000;125×4=500;625×8=5000 【例题精选】 例1.(1)25×4×64×125;(2)56×165÷7÷11。 (1)25×4×64×125 分析:在计算乘除法时,我们通常可以运用2×5、4×25、8×125来进行巧算 解:原式=25×5×2×4×8×125=(25×4)×(5×2)×(8×125)=100×10×1000=1000000 (2)56×165÷7÷11 分析:运用除法的性质,带着符号“搬家” =(56÷7)÷(165÷11)=8×15=120 课堂练习题: (1)25×96×125;(2)77777×99999÷11111÷11111 例2.(1)218×730+7820×73 ;(2)4000÷125÷8 解:(1)分析:运用积不变的规律求解 218×730+7820×73=218×730+782×10×73=218×730+782×730=(218+782)×730=1000×730=730000 (2)4000÷125÷8 解:可以运用除法的性质:a÷b÷c= a÷c÷b= a÷(b×c)化简 =4000÷(125×8)=4000÷1000=4 课堂练习题: (1)60000÷125÷2÷5÷8 ;(2)375×480-2750×48;(3)99999×7+11111×37 例3.不用计算,请判别下面哪道题题得数大。 452×458 453×457 解:观察题之后453=452+1 458=457+1,接着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判断 452×458 453×457 =452×(457+1) =(452+1)×457 =452×457+452 =452×457+457 452×458 < 453×457 课堂练习题: 不用计算结果,比较积的大小关系:A=54321×12345 B=54322×12344 例4.巧算各题(1)76×99;(2)126×72 解:(1)76×99=76×(100-1)=76×100-76×1=7600-76=7524 (2)999×7学生完成 (2)126×72 这个题刚一看的时候好像不知从哪里入手,数字没有什么规律,但我们学过125是一个常见的可以进行巧算的数原式=(125+1)×72=125×72+1×72=125×8×9+72=1000×9+72=9000+72=9072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已解决

奥数题:统筹规划(一) 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 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5. 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 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分析】1: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 1+10=11分钟。 【分析】2: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 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 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 【分析】3: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 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分析】4: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解:应按丙,乙,甲,丁顺序用水。丙等待时间为0,用水时间1分钟,总计1分钟乙等待时间为丙用水时间1分钟,乙用水时间2分钟,总计3分钟甲等待时间为丙和乙用水时间3分钟,甲用水时间3分钟,总计6分钟丁等待时间为丙、乙和甲用水时间共6分钟,丁用水时间10分钟,总计16分钟, 总时间为1+3+6+16=26分钟。 分析】5: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让甲、乙搭配,丙、丁搭配应该比较节省时间。而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每次又只能过两个人,所以每次过桥后,还得有一个人返回送手电筒。为了节省时间,肯定是尽可能让速度快的人承担往返送手电筒的任务。那么就应该让甲和乙先过桥,用时2分钟,再由甲返回送手电筒,需要1分钟,然后丙、丁搭配过桥,用时10分钟。接下来乙返回,送手电筒,用时2分钟,再和甲一起过桥,又用时2分钟。所以花费的总时间为:2+1+10+2+2=17分钟。解:2+1+10+2+2=17分钟 【分析】6:要使过河时间最少,应抓住以下两点:(1)同时过河的两头牛过河时间差要尽 可能小(2)过河后应骑用时最少的牛回来。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 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 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共用时(2+1)+(6+2)+2=13 分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 答:这个数列共有9项. 试一试1: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

试一试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99+100=(1+100)×100÷2=5050 试一试3:6+7+8+…+74+75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分析: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50-2)÷2+1=25 首项=2,末项=50,项数=25 等差数列的和=(2+50)×25÷2=650 试一试4:9+18+27+36+…+261+270 巧妙求和(二) 专题简析: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05枚举法解题(3页)

【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大凡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枚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便当,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无限种情况,一一枚举各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称枚举法为举例子。枚举法是一种多见的数学方法,当然枚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简易遗漏掉一些情况,所以应用枚举法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尤其严重。 【例题精选】 例1.用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例外的数字?分别是哪几个数? 分析:根据百位上数字的例外,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第1类:百位上的数字为1,有123,132; 第2类:百位上的数字为2,有213,231; 第3类:百位上的数字为3,有312,321。 所以可以组成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三位数。 课堂练习题: 用0、6、7、8、9这五个数字组成各个数位上数字不相同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例2.小明有面值为5角、8角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例外的邮资(寄信时,所需邮票的钱数)分析:我们可根据小明寄信时所用邮票枚数的多少,把它们分成四类——一枚、二枚、三枚、四枚。 一枚:5角 二枚:10角,13角 三枚:18角,21角

四枚:26角 课堂练习题: 10元钱买6角邮票和8角邮票共14张,问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例3.用一台天平和重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再用其他物体当砝码),当砝码只能放在一个盘内时,可称出例外的重量有多少种? 分析:共有三个重量各不相同的砝码,可以取出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来称例外的重量,一一列举这三种情况。 1个:1克,3克,9克 2个:4克,10克,12克 3个:13克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砝码可以放天平的两边,又能称出多少例外的重量? 例4.课外小组组织30人做游戏,按1-30号排队报数。第一次报数后,单号全部站出来;以后每次余下的人中第一个人开始站出来,隔一人站出来一人。到第几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了?最后站出来的人应是第几号? 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先用排列法把题中的条件、问题排列出来,再用枚举法完成题目的要求。 例5.用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且长和宽部不相等),围成的最大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各种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都是48÷2=24(厘米)。两数的和一定,当两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越大,当两数相等的时候,乘积最大。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智力竞赛题-练习题-竞赛试卷-测试题 携带要求不开箱。营业员有多少种发货方法?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100生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一)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二) 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2、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 3、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三) 1、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 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3、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四) 1、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 【试题】巧算与速算:41×49=( ) 三年级奥数题:植树问题 【试题】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的顶点上各植上1棵数,共植树( )棵。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二)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专题简析:当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1: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以AD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以EF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所以图中共有6×2=12个三角形. 试一试1: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个三角形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可以这样思考,图中的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AB或CD边上的线段,AB边上的线段条数是1+2+3=6条,所以图中有6个长方形. 试一试2: 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 ()个长方形

数数图形(二) 专题简析:“数图形”时,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例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AB边上有线段1+2+3=6条,把AB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中共有6×3=18个长方形. 即:长边线段数×宽边线段数=长方形的个数 试一试1: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长方形.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分析:图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3=9个,边

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1×1=1个.所以图中的正方形总数为:1+4+9=14个. 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相同的n×n个小方格组成的几行几列的正方形其中所含的正方形总数为:1×1+2×2+…+n×n. 试一试2:数一数下图中有()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 例3: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正 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 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 分析: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4=24个;边长是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1)×(4-1)=15个;边长是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2)×(4-2)=8个;边长是4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3)×(4-3)=3个;共有:24+15+8+3=50个.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被分成m等份,宽被分成n等份(长和宽的每一份都是相等的)那么正方形的总数为:mn+(m-1)(n-1)+(m -2)(n-2)+…+(m-n+1)·1 试一试3: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正方形.

最新四年级奥数教程(完美修复版本)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 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 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 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6.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7.一个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 8.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 答案为6天 9.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根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点了,小芳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 答案为40分钟。 解:设停电了x分钟 根据题意列方程 1-1/120*x=(1-1/60*x)*2 解得x=40 二.鸡兔同笼问题 1.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腿数比兔的腿数少28条,问鸡与兔各有几只?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5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 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 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 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 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 由例2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根火柴,谁将获胜。 例3将例1中“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改为“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输”,其余不变,情形又将如何?

小学数学四年级奥数专项训练题《借书》-精选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四年级奥数专项训练题《借书》 日期:2019 年 01 月 18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亲爱的同学们!小精灵博士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奥数数学题,这些题都是精选的中等、高等难度试题,它们不光有趣,也带着一定的难度,希望大家能用心思考。当然,每道题的后面也已经给出了,但希望大家能自己做出后再对照。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可以做对下面的题! 1、《借书》难度:★★★★ 暑期前张老师带几个学生去图书馆借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每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那么,这个图书室共有多少本书?答:阅览室共有图书本。 解析:【】 2、《各有几只》难度:★★★★ 李大伯家养了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鸡比兔多了7只,脚数共有152只,鸡、兔各几只? :鸡有只;兔有只。 解析:【】

3、《偶数是多少》难度:★★★★ 把1988表示成28个连续偶数的和,那么其中最大的那个偶数是多少? 答:最大的那个偶数是。 解析:【】 4、《水管放水》难度:★★★★ 一个水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 :要分钟将水放完。 解析:【】 5、《工程队做工》难度:★★★★ 一个工程队需要在规定得日期内完成,如果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如果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如果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 答:规定日期为天。 解析:【】 交卷

小学四年级奥数典型练习试题

7 两数相乘,若被乘数增加14,乘数不变,则积增加84;若乘数增加14,被乘数不变,则积增加168。原来的积是多少? 8 两个数的和是94,有人计算时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1。求这两个数。 9 两个整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11,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99,求被除数和除数。 10 两个数的乘积是被乘数的5倍,是乘数的12倍,这两个数的乘积是多少? 11 两个数的商是23,和是672,求这两个数中大数减小数之差。 12 已知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两数之和。 13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与丙数除以甲数的结果都是商5余1。问:乙数是多少? 14 被除数比除数的3倍多1,并且已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81,求被除数和除数。 15 一个整数除以15余2,被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求被除数和商。 16 两个整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8。已知被除数比除数大59,求被除数。 17 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1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是129。请写出这个带余数的除法算式。 18 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个一 位数,商仍是两位数,余数是8。问: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之和是多少?

19 某数除以87,商5余5,这个数除以5的商是多少? 计算下列各题(第27~44题): 27 3125×257。 28 765×213÷27+765×327÷27。 29 9×17+91÷17-5×17+45÷17。 30 51×49+3.51×49+51×3.51。 31 37×18+27×42。 32 (101+103+…+199)-(90+92+…+188)。 33 (9999+9997+…+9001)-(1+3+…+999)。 34 1234+3142+4321+2413。 35 123+234+345+456+567+678+789。 36 9039030÷43043。 37 (873×477-198)÷(476×874+199)。 38 19991999× 19991998-19992000×19991997。 39 19981999× 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40 66666×10001+66666×6666。 41 99999×22222+33333×33334。 等差数列与高斯求和 46 计算下列各题: (1)11+14+17+ (101) (2)2+6+10+ (90) (3)297+293+289+ (209) (4)193+187+181+ (103)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05枚举法解题

最新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题第五讲 枚举法解应用题 【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一般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枚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种情况,一一枚举各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称枚举法为举例子。枚举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当然枚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容易遗漏掉一些情况,所以应用枚举法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尤其重要。 【例题精选】 例1.用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字?分别是哪几个数? 分析:根据百位上数字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第1类:百位上的数字为1,有123,132; 第2类:百位上的数字为2,有213,231; 第3类:百位上的数字为3,有312,321。 所以可以组成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三位数。 课堂练习题: 用0、6、7、8、9这五个数字组成各个数位上数字不相同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例2.小明有面值为5角、8角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不同的邮资(寄信时,所需邮票的钱数) 分析:我们可根据小明寄信时所用邮票枚数的多少,把它们分成四类——一枚、二枚、三枚、四枚。 一枚:5角 二枚:10角,13角 三枚:18角,21角 四枚:26角 课堂练习题: 10元钱买6角邮票和8角邮票共14张,问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例3.用一台天平和重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再用其他物体当砝码),当砝码只能放在一个盘内时,可称出不同的重量有多少种? 分析:共有三个重量各不相同的砝码,可以取出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来称不同的重量,一一列举这三种情况。1个:1克,3克,9克 2个:4克,10克,12克 3个:13克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砝码可以放天平的两边,又能称出多少不同的重量? 例4.课外小组组织30人做游戏,按1-30号排队报数。第一次报数后,单号全部站出来;以后每次余下的人中第一个人开始站出来,隔一人站出来一人。到第几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了?最后站出来的人应是第几号? 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先用排列法把题中的条件、问题排列出来,再用枚举法完成题目的要求。 例5.用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且长和宽部不相等),围成的最大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各种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都是48÷2=24(厘米)。两数的和一定,当两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越大,当两数相等的时候,乘积最大。

小学及初中奥数题及解析答案

1、某次数学测验共20题,作对1题得5分,做错1题扣1分,不做得0分,小华得了76分,他对了多少题? 20-(20×5-76)÷(5+1)=16(道) 2、一班有学生45人,男生2/5和女生的1/4参加了数学竞赛,参赛的共有15人,男女生各几人 解: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45-x)。 2/5x+1/4 (45-x)=15 2/5x + 4/45 -4/x =15 x=25 女生:45-25=20 (人) 3、一列火车长200米,通过一条长430的隧道用了42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某站台用25秒,这个站台长多少米? (200+430)÷42×25-200 =375-200 =175米 4、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这项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并且施工期间乙休息7天,问几天完成? 解:设完成工作要X天,所以甲乙一起工作(X-6)天,甲单独工作6天。根据题意可得甲单独一天可完成1/15.乙1/12,由此得式子: (1/15 +1/12)(X-6) +1/15*6=1 解得X=10 5、本骑车前往一座城市,去时的速度为x,回来时的速度为y。他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是2xy/x+y,为什么?) 解:设总路程为S,则去时用的时间为S/X,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为S/Y 那么平均速度为2S/(S/X+S/Y)=2/(1/X+1/Y)=2XY/(X+Y) 6、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小学生占30%,又来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 7、将37分为甲、乙、丙三个数,使甲、乙、丙三个数的乘积为1440,并且甲、乙两数的积比丙数多12,求甲、乙、丙各是几? 解:把1440分解质因数: 1440= 12×12×10 =2×2×3×2×2×3×2×5 =(2×2×2)×(3×3)×(2×2×5) =8×9×20 如果甲、乙二数分别是8、9,丙数是20,则: 8×9=72, 20×3+12=72 正符合题中条件。 答: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8、9、20。 8、在800米环岛上,每隔50米插一面彩旗,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彩旗,就把彩旗的间隔缩短了,起点的彩旗不动,重新插后发现,一共有四根彩旗没动,问现在的彩旗间隔多少米?

四年级上册小学奥数填空题专项练习

四年级上册小学奥数填空题专项练习 日期:2019 年01 月17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1、用数字8和5组成数字可以重复的四位数,但其中至少要连续两位都是8或5,那么一共可以组成个这样的四位数。 2、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球,红球和黄球共重20个,黄球和篮球共重18个,红球和篮球共有12个,三种球一共个。 3、幼儿园把一堆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14个;如果每人分3个,多4个,一共有个小朋友,个苹果。 4、镇海雅乐学校第一次买了5个足球和8个篮球,共用了51元;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8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用了66元.如果买1个足球和1个篮球共用元。 5、如果将一根木料据成三段,小华要用6分钟,由王叔叔把这根木料的速度是小华的3倍,由王叔叔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需要分钟。 6、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了元钱。

7、有16位教授,有人带1个研究生,有人带2个研究生,也有人带3个研究生,他们共带了27个研究生,其中带1 个研究生的教授人数与带2个和3个研究生的教授总数一样多,问带2个研究生的教授有人。 8、圆湖周长108米,在湖边每隔12米种植一棵柳树,再在两棵柳树之问等距离地种3棵桃树,这样可种柳树和桃树共棵。 9、在图中,外圈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那么最中间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镇海雅乐学校一次数学竞赛,共有50人参加,其中第一题做错的有18人,第二题做错的有21人,第一题和第二题都做对的有17人,那么这两题都做错的有6人。 11、2、4、6、8、…98这49个偶数各位数的和是。 12、小明、妈妈、爸爸今年的年龄和是87岁,妈妈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3倍还大4岁,且比爸爸小2岁,今年小明岁,妈妈岁,爸爸岁。 13、甲乙两人的存款相等,后来甲取50元,乙有存入40元,结果乙存款是甲的2倍,问二人原来的存款各是元。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

最新四年级奥数综合练习题五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四年级奥数综合练习题五 一、填空 1、计算9999+999+99+9+8=() 2、一桶油连桶重120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还重65千克。这桶里原有油()千克,空桶重()千克。 3、观察下面各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空。 (1)8、12、16、20、() (2)7、2、5、2、3、2、()、() (3)5、6、8、12、20、() (4)792、693、594、()、() 4、在数字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5 5 5 5 5=10 5 5 5 5 5=11 5、有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需要4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分钟。 6、三只笼里共养了18只兔子。如果从第一只笼里取出4只放到第二只笼里,再从第二 只笼里取出3只放到第三只笼里。那么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原来三只笼里各养了()只、()只、()只。 7、贺林家养鸡的只数是鹅的6倍,鸭比鹅多8只,鸭有15只。贺林家养了()只鸡。 8、今天是星期日,从今天算起,第60天是星期()。 9、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共90个,按3个红的后2个白的,再1个黑的排列。那 么黑珠共有()个,第68个是()色的。 10、学校有排球、足球共50个,排球比足球多4个,排球有()个,足球有()个。 11、哥哥和弟弟共有画片38张,弟弟给哥哥3张后还比哥哥多2张,弟弟原有() 张画片,哥哥原有()张画片。 12、已知两数的和是84,大数是小数的6倍,大数是(),小数是() 13、甲乙两个仓库共存粮400千克。已知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5倍少44千克,甲 仓库存粮()千克,乙仓库存粮()千克。 14、一个数减去16加上24,再除以7得36,这个数是() 15、养鸡专业户养的公鸡比母鸡少285只,养的母鸡是公鸡的6倍。养的公鸡()只,母鸡()只。 16、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如果每天吃2个苹果、1个梨,若干天后,苹果还剩7个, 梨正好全部吃完。原来有苹果()个。 17、二年级三个班修补图书45本。一班和二班修补了28本,二班和三班修补了30本, 一班修补()本,二班修补()本,三班修补()本。 18、用3、6、9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三位数。 19、一只猴子的重量等于两只兔子的重量,一只兔子的重量等于两只小鸡的重量,那么 一只猴子的重量等于()小鸡的重量。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四年级奥数测试题专题训练

四年级第二讲排列问题 1. 知识点: 排列组合问题的要点: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与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2. 典型问题: ①.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中不同的走法? ②.某班的8名毕业的同学见面,他们之间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握手一次,这次聚会大家一共要握多少 次手? ③. 如图,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2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3条,从A村经过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姓名:成绩:课堂表现: ④. 一列火车从上海到南京,中途要经过6个站,这列火车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⑤. 从2、3、4、5四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将这两个数相乘,有多少种不同的乘积? ⑥. 书架的第一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⑴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⑵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四年级第二讲排列问题 1. 知识导读: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种排法,在 排的过程中,不仅与参与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这就是“排列”问题。在体 育比赛中,还会遇到一些分组问题,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组合”问题。 2. 练习题: ①.从A城到B城有三种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坐火车每天有2个班次;坐汽车每天有3个班次;乘飞机每天只有一个班次,那么,从A城到B城的方法共有多少种?

②.如果一共有20人,每人都与别人握手一次,一共握手几次 ③. 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姓名:成绩:家长签字: ④. 某铁路线共有14个车站,这条铁路线共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⑤. 有4、5、6、7四个数字,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有重复数字的不同四位数? ⑥. 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 ⑴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⑵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四年级第三讲排列问题 1. 知识点: 添加运算符号和括号: 通过本节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 典型问题: ①.请用下面给出的四个数,按规则算出24。 ⑴ 3 ,3 ,5 ,6 ⑵ 2 ,2 ,4 ,8 ⑶ 1 ,3 ,5 ,7 ⑷ 2 ,5 ,7 ,9 ②.用下面每组的四张牌算24点。 ⑴ 2 ,1 ,3 ,8 ⑵ 3 ,4 ,5 ,7 ⑶ Q ,7 ,8 ,3 ⑷ K ,5 ,4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