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名词解释题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题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基础:

1.全科医学2.全科医疗3.全科医生4.首诊医疗5.患病体验6.健康信念模式7.家庭结构8.家庭角色9.家庭资源10.社区11.COPC12.社区诊断13.社区卫生干预计划14.病人健康教育15.筛检16.病例发现17.化学预防18.互动代价19.沟通20.建设性交流 21.开放式提问 22.模糊语言 23.诊断鉴别分类24.VINDICATE鉴别诊断法25、主要问题目录26.病情流程表27.信托型医患关系的“行仁性”与“契约性”28.医疗行为的“双重效应”29.医疗质量:30.质量管理31.戴明环32.医疗评价33.全面质量管理

全科医疗:

1.支原体肺炎2.社区获得性肺炎3.医院获得性肺炎4.心身医学5.心身疾病6.A型人格7.C型人格特征8.睑板腺炎9.眼压10.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老年性白内障1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3.医学心理咨询14.社区康复

社区保健与康复:

1、青春期

2、痛经

3、闭经

4、青春期功血

5、孕产期保健

6、孕前保健

7、严重遗传性疾病

8、产前诊断

9、分娩期保健10、滞产11、产后出血12、产褥期14、节育期15、紧急避孕16、更年期17、三合诊检查18、健康老龄化19、临终关怀20、社区康复21、运动治疗22、残疾23、脑卒中24、废用综合征25、误用综合征

社区预防医学:

1、社区

2、社区预防(狭义)

3、一级预防

4、二级预防

5、三级预防

6、临床预防医学

7、正态分布

8、标准误

9、标准差10、被动监测11、主动监测12、现况调查13、社区干预研究14、筛检15、灵敏度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社区诊断18、分层抽样19、流行20、环境 21、生物放大作用 22、环境污染23、总大肠菌群24、心身疾病2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6、平衡膳食27、基本膳食28、治疗膳食29、营养素30、健康教育31、健康促进32、健康传播33、促进健康行为34、传染源35、潜伏期36、母婴传播37、直接接触传播38、疾病监测39、性传播疾病40、慢性病41、健康危险因素42、筛查43、周期性健康检查44、代谢综合征45、高血压46、高血压的控制率47、伤害48、故意伤害49、意外伤害

全科医学基础答案:

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服务,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

3.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4.患者首次就医时接诊医生所做出的医疗措施,为首次医疗。

5.患病体验:病人所经历到的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6.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一个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7.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8.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代表着他(她)在家庭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9.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其成员对压力及危机的适应能力。可分为家庭内资源和家庭外资源。

10.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1.COPC:又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照顾。12.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13.社区卫生干预计划:在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时,需要根据需要和常见的健康问题制定出可行的实施(干预)计划为“社区卫生干预计划”。

14.病人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5.筛检: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

16.病例发现:对就诊病人实施的一种检查、测验或问卷形式的调查,而病人是因其主病来就诊的,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之外的、可能的其他疾病。

17.化学预防:使用合成或天然的物质作为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抗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发生。

18.互动代价:在人际关系中,采用互动形式进行沟通时所取得或花费的代价。

19.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的交流。

20.建设性交流:通过语言交流对交流的某一方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保护作用,这一类型的交流内容或方式统称为建设性的交流。

21.开放式提问:能让病人主动、自由的诉说,医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

22.模糊语言:指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明确规定且隐含多种判断的语言。模糊语言具有多义性,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23.诊断鉴别分类:鉴别诊断根据内容所分成的类型,如病因学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家庭诊断、综合诊断、临时诊断等。

24. VINDICATE鉴别诊断法:主要用于循环、血管疾病;炎症;新生物、肿瘤;退行性变;中毒;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创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25.主要问题目录:纪录的问题一般指过去影响了、现在正在影响或将来还会影响个人健康的异常情况,内容包括已明确诊断的慢性生理或心理疾患、手术、社会问题、家庭问题、行为问题、经济问题、异常的体征或化验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的症状或反常态度、危险因素,或虽常见但医生认为是较为重要的问题。

26.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将资料做一图表化的总结回顾,可以概括出清晰的轮廓,及时掌握病况,修订治疗计划、病人教育计划等。

27.信托型医患关系的“行仁性”与“契约性”:信托型医患关系是近年来被推崇的一种现代的医患关系。其重要内涵在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其中也渗透有经济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成分。不论何种模式的医患关系,其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永远不可忽视的。医学的职业特征“医乃仁术”是医生工作的信条,体现在医患关系中则为“行仁性”。另外,信托型医患关系中渗透的经济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成分,也涵盖又相当的“契约性”。

28.医疗行为的“双重效应”:医疗行为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疾病的一面,又有伤害人体的一面,这在社会学上称为“双重效应”,医学上的"双重效应"是伴随着医疗行为而存在的;医疗行为的“双重效应”,决定了医疗过错责任不能单纯以“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认定医方应承担法律责任。

29.医疗质量: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而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30.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能,并且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保证、质量改进使其事实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包括了质量检查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1.戴明环:又称PDCA循环法,是全面管理采用的一套科学的办事程序。其中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ION)—处理。

32.医疗评价:是比较经典的医疗质量控制的方法。它有两种形式,即病例评价方法和统计指标评价法,前者是对个案的典型评价,后者注重病例评价和统计分析相结合。它们都属于同行评议,评价的信息和数据来自病历。

33.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专门的组织制订质量计划,在系统内开展连续的医疗服务改善活动,使服务的质量满足病人的期望。

全科医疗答案:

1.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X 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

2.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 :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4.心身医学:所谓心身医学,就是研究精神和躯体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狭义概念,就是研究心身疾病(即心身症)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防治的学科。心身医学的广义概念,主要是研究人类在健康和疾病中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5.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患,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心身疾病。

6.A型人格:具有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努力工作而又急躁易怒的行为特点,概括为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意倾向。7.C型人格特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高度地顺从社会,他们一般过分谨慎、忍让、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而又不善于疏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常常有沮丧、无助、悲伤等负性情绪体验。这种人格特征被证明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8.睑板腺炎 :睑板腺的细菌性感染,又称内睑腺炎。

9.眼压 :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

10.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粘连,使小梁功能受损,但房角粘连是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小梁网的损害是渐进性的,眼压水平也随着房角粘连范围的缓慢扩展而逐步上升。

11.老年性白内障 :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也明显增高。它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3类。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用角巩膜小切口进行手术,应用超声乳化仪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后吸出。由于手术切口小,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快。

13.医学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它和普通心理咨询不同,有其自身的重点和任务。它的主要对象是病人或寻求医学帮助和指导的人们。它着重处理的是医学领域内的心理学问题,也运用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如药物),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医学心理咨询根据医学各科又可再分为许多细目。如内科、外科、儿科、肿瘤等心理咨询,其中精神病学是以研究病理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同医学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病学咨询是医学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应把医学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咨询等同。

14.社区康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年对社区康复所下的定义是:“社区康复是指在城乡社区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有关部门及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充分开展和利用社区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康复的目的在于使康复对象通过不同的康复方式,使其病情得到缓解或延缓其致残进程,保持或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

社区预防医学答案:

1.社区:社区是个人及家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场所和可用资源,也是影响个人及家庭健康的重要背景。

2.社区预防(狭义):主要指具体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与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精神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

3.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主要指疾病前期(或称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

4.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5.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的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6.临床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病伤危险因素的评价,采取个体预防干预措施。一级与二级预防结合。

7.正态分布:若指标X的频率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态曲线,则称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通常用记号N(μ,σ2)表示。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

8.标准误:通常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9.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是方差的正平方和。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10.被动监测:疾病监测中下级单位按照常规上报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

11.主动监测:在疾病监测中,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查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

12.现况调查:是研究特定时间或时期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情况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13.社区干预研究

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14.筛检:是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有病或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15.灵敏度:即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灵敏度(%)=a/(a+c)×100%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7.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借用临床诊断这一名词,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检查,从而发现问题,为制定及实施卫生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打下基础。

18.分层抽样:是指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19.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20.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为人类提供空气、食物、水,还提供了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基础和机会。

21.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22.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23.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h和48h后,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24.心身疾病:又称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2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6.平衡膳食:指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需求的膳食。

27.基本膳食:指能满足大多数人对各种营养素需求的膳食。

28.治疗膳食:指为与营养相关疾病而设计的膳食,如为高血压病人设计的膳食,为糖尿病病人设计的膳食等。

29.营养素:指食物中的有效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30.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自愿地改变有害于健康的不良生活行为,以利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31.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指健康教育以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面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各种手段的综合。

32.健康传播:通过传播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33.促进健康行为:根据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采用综合手段,使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34.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35.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36.母婴传播:是指在围产期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

37.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

38.疾病监测: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39.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是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40.慢性病: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41.健康危险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卫生保健因素。

42.筛查:是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有病或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43.周期性健康检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特征,来选择预防医学项目。

44.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

45.高血压: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46.伤害:目前WHO推荐的伤害定义为:身体急性暴露于热能、机械能、电能或化学能而造成的无意或有意损伤,或缺乏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物质(如氧气或温度等)而导致的损伤。

47.故意伤害:故意伤害是用体力或武力反对其他人、自己或一组人或一个社区,继而产生伤害。包括他杀(伤)、自杀(伤)、战争。

48.意外伤害:一种潜在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社区保健与康复答案:

1.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为10~19岁。

2.痛经: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成称为痛经。

3.闭经:闭经是妇科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超过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尚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继发性闭经是指以往有正常月经,后因病理性原因致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4.青春期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无排卵性功血常发生在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发生在青春期的功血为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卵泡虽有发育但无排卵也无黄体形成所致。

5.孕产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对孕产妇及胎、婴儿进行的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6.孕前保健:孕前保健即在孕前选择一个最佳受孕时机,分别从生理、心理、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考虑创造一种良好的孕育环境,消除或减少某些对母婴不利的危险因素,避免生殖细胞及功能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侵害。孕前保健一般应在计划妊娠前4~6个月进行。

7.严重遗传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发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8.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应用各种方法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的一种手段。

9.分娩期保健:分娩期是指孕28周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整个过程。此期产妇身心易受创伤,胎儿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较高,是围产保健中极重要的时期。应重点抓好“五防一加强”,即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

10.滞产: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简称总产程。正常情况不超过24h。当总产程超过24h 称为滞产。

11.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12.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14.节育期:女性节育期是指从月经初潮到绝经期前的非生育期,即除妊娠、分娩、产褥以外的整个育龄期。我国以15~49岁为妇女育龄期。

15.紧急避孕:紧急避孕是指在无保护措施的性交后或避孕失败后的一定时间内,为避免发生非意愿妊娠而采用服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时补救措施。

16.更年期:更年期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的状态向老年衰萎过渡的时期,可开始于40岁,历时10余年至20年,分为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绝经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

17.三合诊检查:即腹部、阴道、直肠联合检查。

18.健康老龄化:确保进入老龄化的老年群体身体健康。

19.临终关怀:对危重病(临终)人进行关怀护理,使其减轻痛苦,安然而去。

20.社区康复:是以社区的人力、物力、技术资源,在社区内为本社区病、伤、残者进行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和社会康复。

21.运动治疗:以一定的运动方式进行功能训练以治疗和预防病伤残、改善或恢复功能的治疗方法。

22.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23.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小时或死亡。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24.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症候群。

25.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地治疗造成人为的症候群,如肌肉损伤、骨折、肩髋疼痛、痉挛增强、异常的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尖足内翻等。

《全科医学概论》题库(精心整理)

红色字为错误答案 1. C0PC的基本要素为(A) A. 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B. 基层医疗、社区人群、健康管理调查 C. 三级综合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D. 基层医疗、解决问题的过程 E. 基层医疗、社区人群、健康问题的评估与处理 2. 首先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是(A) A. 霍尔莫斯和RaheRH B. Rakel C. 卢梭 D. 迈蒙尼提斯 E. 科赫 3. 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五步骤,第一个是(A) A. 倾听 B. 理解 C. 容许 D. 建议 E. 协商 2 级是(A) 4. 家庭照顾的服务等级中 A. 提供医疗信息和咨询 B. 对家庭的考虑较少 C. 同情和支持 D. 家庭治疗 E. 评估和干预 5.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意味着(A) A. 既重视病人的主观医疗服务需求,又关注客观需求 B. 与病人建立间断的医患关系 C. 为病人部分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 D. 主要为患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顾 E .教育每一个病人,使他们掌握自己所患疾病的特征 6. 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模式又叫做(A) A. L EARN 模式 B. CHEAP模式 C. MAGIC 模式 D. SKILL 模式 E. BRAND模式 7. 全科医生的工作以(A)为导向 A. 预防 B. 疾病 C. 患者需求 D. 治疗 E. 健康评估 8. 家庭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

A. 了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B. 进行家庭生活干预 C. 了解病人的家庭矛盾 D. 了解家庭发展历史 E. 找出家庭问题的根源 9.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 版对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的筛检建议,不包括(A) A. 20-39 岁,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B. 40-49 岁,免年1 次X 线检查 C. 50-69 岁,每1-2 年进行一次乳腺癌筛查 D. 70 岁以上,每2 年一次筛查 E. 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 10.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多数问题处在疾病的进展期或晚期阶段 B. 疾病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 C. 健康问题具有多维性 D. 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 E. 健康问题多于疾病、常见病多于罕见病 11. 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A)的水平 A. LDL-C B. TG C. HDL-C D. VLDL-C E. ApoA 12. 筛检试验的观察对象是(A) A. 健康人群 B. 患病者 C. 老年人 D. 妇女 E. 儿童 13. 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 世纪的瘟疫" 的不良行为是(A) A. 吸烟 B. 酗酒 C. 赌博 D .药物滥用 E .饮食不当 14. 下列不属于家庭外在资源的是(A) A. 医疗处理 B. 社会资源 C. 文化资源 D. 宗教资源 E. 教育资源 15. 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医学模式是(A) A. 生物医学模式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全科医学概论【复习资料】解读

全科医学概论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是一种什么学科? 答: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 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 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 体。 2.全科医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医生? 答:全科医生/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or family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 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过程、全方 位责任式管理的医生,即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3.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主要区别: 特性全科医疗专科医疗 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1:2500) 大而流动性强 (1:5万-50万) 照顾范围宽(生物心理社会) 窄(系统/器官/细胞) 疾患类型常见问题疑难急重问题 技术基本技术, 不昂贵高新技术, 昂贵 责任持续性间断性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医疗为主 服务模式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人为中心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医生为中心 医患关系平等伙伴关系,病人主动参与垄断式,病人被动服从(2)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①各司其职;②互补互利;③“接力棒”式服务。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如何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2)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3)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4)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性服务; 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讲究好的成本-效果; 高度重视服务艺术和医患关系,强调团队合作。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病理学题库名词解释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并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 酶解性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属于液化坏死范畴;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瘢痕组织(iscar tissue); 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其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颜色和气味。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 水变性细胞损伤后钠水的过多积聚; 肥大与增生: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增加。;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再生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修复缺损; 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细胞微细胞坏消失,组织结构轮廓尚存; 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坏死彻底,不见组织结构轮廓。; 核碎裂(karyopyknosis)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细胞质中,也可有核固缩裂解城碎片而来;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浆水分增多,多角形细胞变大变圆,胞浆透明淡染; 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栓塞性脓肿由栓塞于毛细血管的化脓菌引起的脓肿; 脓性卡他粘膜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此时,中性粒细胞主要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化脓;嗜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0.1.01病理学(pathology) 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病因学(etiology) 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尸体解剖(autopsy) 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细胞学(cytology) 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 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全科医学概论重点

全科医学概论 1、全科医师解决临床问题,分析病人的“三维”资料,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背景。 2、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主要的类型为:核心家庭。 3、疾病对患者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为:威胁机体完整性和健康。 4、全科医师从事社区健康工作,首要任务为:找出社区卫生问题。 5、全科医师在为居民提供预防服务中与公共卫生人员的共同点为:立足于社区。 6、家庭医学中家庭气氛主要指:感情气氛。 7、全科医疗的工作形式:团队合作方式。 8、全科医学的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 9、全科医师进入社区,确立健康问题前,首先要做的事为:明确社区人口动态。 10、社区中开展自我保健最强调:健康的自助与互助。 11、患病的概念是指:一种社会地位或状态。病患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与判断,即有病的感觉。 12、以问题为导向的病历记录的核心部分是:问题描述。 13、培训全科医师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的最佳场所是:社区中的全科医疗诊所。 14、家庭所在的社区文化传统“规定”而形成的权威属于:传统权威型。 15、专科医学(由于他的工作目的)又叫:治愈医学。 16、全科医学根据他的工作特性又叫:照顾医学。 17、Durall(1957)根据家庭的功能将家庭生活周期分为:8个阶段。 18、全科医师对问题进行最初的分类是为了:弄清问题的线索和性质。 19、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显著区别为:提供家庭式照顾。 20、全科医疗最大的特点为:长期负责式照顾。 21、当今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全科医师提供的服务:是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基层医疗保健服务。 23、全科医学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24、全科医学属于:临床二级学科。 25、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为:减少油腻食物(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6、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为疾病预防中的:一级预防。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 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 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 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 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 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 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 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 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 节状病灶。 19.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 血症。 20.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 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 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 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 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 珠。 25.向心性肥大: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类似软化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全科医学概论B卷

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2011 —2012学年度下学期 《全科医学概论》考试B卷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全科医疗: 名2、初级卫生保健: 姓 3、家庭资源: 4、全面质量管理: 5、社区诊断: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3 1、健康期望寿命属于:(B ) A ?医疗资源指标 B ?健康状况指标 C .服务过程指标 D .服务利用指标 2、提供综合性服务时应考虑病人的:(D ) A .期望值 B .文化方面的问题 C.社会或经济问题 D.以上都包括 3、关于持续性照顾错误的是:(A ) A .转诊使持续性照顾终断 B .是全科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C.人生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D .病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4、协调性照顾不包括:(B ) A .转诊 B .协调病人与单位同事的关系 C.请专家到社区为病人会诊 D .联系家庭的支持 5、以人为中心的诊疗原则不包括:(C ) A .以病人的基本健康需求为导向 B .以人为中心组建照顾团队 C.必须明确疾病诊断

D .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

6、图中虚线内3人组成的家庭属于哪类家庭: (B ) Id A ?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7、由家庭所在社会的文化传统“规定”而形成的权威属于:(A ) A ?传统权威型 B ?工具权威型 C ?分享权威型 D ?感情权威型 8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不意味着:(A ) A ?重视病人的主观医疗服务需求永远甚于客观需要 B ?在治疗期间与病人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C.为病人部分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 D ?为患者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顾 9、全科医生的问诊应采取:(B ) A ?诱导式问诊 B ?开放式问诊 C ?一次性问诊 D ?间接式问诊 10、全科医学属于:(B ) A ?预防医学学科 B ?临床二级学科 C..社区医学 D ?初级卫生保健 11、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C )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12、POMR记录方式的优点不包括:(CC ) A .对问题描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理名词解释 1.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实质是细胞数减少,细胞体积缩小。 2. 肥大: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3. 化生(metaplasia):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4. 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鳞状上皮。 5.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原因,造成心肌内不同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不一样,重者呈黄色。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称虎斑心。 6.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 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 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9.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比较结实的凝固体,称为凝固性坏死。 10. 液化性坏死:有些坏死组织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液体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11.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组织分解较彻底,并含较多脂质,因此坏死组织微黄色,质软似奶酪,不易吸收。 12.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3.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的过程。 14. 凋亡(apoptosia):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不发生质膜崩解,结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5 .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内的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6 . 水变性: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的实质细胞胞浆。表现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成囊泡状。 17. 脂肪变性:脂肪组织外的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18. 修复(repair):当组织细胞出现“损耗”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或)纤维结缔组织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19. 再生(regeneration):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 为修复“损耗”的实质细胞,而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加以修复的过程。 20. 不稳定细胞:细胞总在不断地增值,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再生能力强。 21. 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增殖现象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22. 包裹:是一种不完全的机化。即在失活组织或异物不能完全被机化时,在其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包膜,将其与正常组织隔离开。 23.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鲜红色似嫩肉状。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2、动脉瘤:病变较严重的动脉壁,由于中膜平滑肌萎缩而变薄,在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下局部扩张膨出,形成动脉瘤 3、室壁瘤: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而形成。可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更常见于愈合期。 ◆问答题 1、简述动脉周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3期 1. 脂纹期 (1) 肉眼:淡黄色条纹,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呈帽针头大小,稍隆起 (2) 镜下 ①泡沫细胞(foamy cells)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②SMC及较多细胞外基质③少量TC、WBC 2. 纤维斑块期 (1) 肉眼:灰黄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SMC+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②深层: 脂质+增生SMC、Mφ、泡沫C+基质 3. 粥样斑块期 (1) 肉眼: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②深层: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脂质、胆固醇结晶) 底部及边源:肉芽组织 外周: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 ③中膜: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4. 复合性改变及后果 (1)斑块内出血:大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心肌梗塞) (2)斑块破裂:常见于腹主A下段、髂A、股A 后果:血栓形成、梗死(3)血栓形成:动脉腔阻塞→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大出血 (6)血管管腔狭窄缺血性病变 继发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3.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小动脉瘤) 4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2、何谓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常见部位、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有哪些? 概念:心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全科医学概论A卷

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 《全科医学概论》考试A卷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适用年级及专业:2008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3、家庭访视:是全科医疗的一部分,体现了以家庭为背景的理念,保持了与家庭的密切联系,提供居家式服务。 4、POMR: 5、全科医疗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3分) A.强烈的人文情感 B.娴熟的业务技术 C.出色的管理能力 D.以上都是,同时还包括执著的科学精神 2、综合性照顾不包括:( C ) A.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照顾 B.医疗、预防、康复、健康促进 C.重点关注疾病 D.个人、家庭、社区健康照顾 3、关于持续性照顾错误的是:(B ) A.疾病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B.转诊后持续性照顾即终止 C.人生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D.是全科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4、协调性照顾不包括:( B A ) A.协调病人与单位同事的关系 B.转诊 C.请专家到社区为病人会诊 D.联系社区或家庭的支持 5、关于可及性照顾错误的是:( A )

A.由家庭成员提供 B.距离较近 C.随时可获得 D.价格较低廉 6、“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不包括:( C ) A.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发挥团队合作的功效B.重视疾病的同时,更重视病人的患病感受和价值观 C.满足病人提出的各种要求 D.尊重病人的权利 7、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D ) A.医务人员方面与病人方面 B.医疗管理方面 C.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 D.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情况 8、全科医生的问诊应采取:( B ) A.诱导式问诊 B.开放式问诊 C.一次性问诊 D.间接式问诊 9、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时不包括:( C ) A.个人背景 B.家庭背景 C.司法背景 D.社会背景 10、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 A ) A.血液类型方面 B.儿童发育方面 C.生活方式方面 D.疾病传播方面 11、图中虚线内4人组成的家庭属于哪类家庭:(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