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的异同

2002级6xx莹莹

指导老师:

王熙亮

养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进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养护身体的规律和方法,是由子孙后代一代代地延用下来,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由此注入了不少新的元素,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成为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养生的方法。

养生一词,又称摄生,老子释为“摄、养也。”是养护身体,保养性命,达到长寿的意思。我国养生学与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渊源深厚。以“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哲学、自然、身心的规律提出了全面的健身理论。称为“道生、摄生、养性、养生。”古人认为健康长寿为人生最幸福的事。早在殷商时期就提出了“五福”“六相”的观点。古人认为长寿、强壮、能抵御疾病的侵袭为人体健康的主要内容,历代帝王都是长生不老的追求者。在秦汉时期,道家又有很大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自称持有长生术的方士和得道的神仙,在此影响下,秦始皇、汉武帝召集了大批方士,妄图炼制金丹以求长生不老。

鼓吹、信奉炼丹服石可使人不老不死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自汉以后,许多医家都指出了乱服丹石之害。但人们对养生方法的探索并未由此中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运动养生的观点。运动养生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用传统的体育方式进行锻炼,以达到养护身体的目的。

运动养生的最早实践者当数寺庙里的和尚们了。汉明帝时,佛学的渗入,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佛学本身所追求的目标是“彻悟成佛。”然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进行修炼,所以佛学中也含有与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健身养生的方法。如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方法后成为中医养生学的健身术之一。

和尚、尼姑们通过操练、习武,有强健身体,祛病延年的作用。这种运动养生的方法也逐渐地被广泛的运用开来,形成了一套套健身的理论和方法。如太极、八段锦、保健功、五禽戏等,至今仍被人们所采用。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提出“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的观点。《吕氏春秋》中更明确地指出了运动的意义:

“流水不腐户枢不蛀,动也。形气亦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了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了躯体不动的危害。现代体育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医学上提出用运动来代替药物的功效,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尤其对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抗病能力及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提高身体机能有极大的益处,由此可见,传统养生和现代体育对“动则不衰”的观点上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1现代的健身体育是人们有意识地用自身的身体活动,来调整和促进机体物质与能量代谢变化以及活动能力变化的过程。它是以自身的练习为手段,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卫生措施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现代体育观将健康阐述为身体没有疾病,精神上处于完好状态,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在这一概念上有很大联系:

一、在疾病的防治上,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都提倡以运动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古代有“养生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的说法。《黄帝内经》对养生学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认为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只有经常地锻炼,身体方能强壮,精神方能饱满。它主张“体欲常动”,认为“人动则血运于诸经”,“血动则经络畅通”,从而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现代体育目的在于通过适度的体育运动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调整生活秩序,提高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精神道德上,传统养生利用情志养生的方法,调节人的思想情绪,强调形神统一,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度量适中。《黄帝内经》强调精神因素的调节,以“恰愉为务”,“恰淡虚无,正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指出人的情志(心理活动)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强调人的精神修养与培养高尚道

德情操和聪明才智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的养生之道。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认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现代体育则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缓解生活压力,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工作中。

三、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关系,提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养生的第一要素,把人体疾病与健康看作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阴阳学说的养生理论。《内经》认为“阴阳四时,万物终始也。生死之本,逆入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病不起。”它认为阴阳四时的气候直接影响着人体机能的变化,因此要求人们不断适应环境,要掌握“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养生之道。现代体育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增强人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和更好地触入社会生活,是现代体育的一个新概念。现代体育通过科学明确的锻炼方式,以求在运动中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培养分工合作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关系,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运动养生还要区别于现代体育中的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以充分挖掘人的身体潜能为目的,注重运动中技术的难度与强度,注重竞赛中个人或集体的成绩名次,而较为淡薄健身的意义,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惜代价地运用“极限训练”和“超极限训练法”。从生理角度看,这种超大负荷的训练法,使机体常处于无氧代谢的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对内脏器官以及运动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些都是运动养生所不主张的。《内经》中指出健身的理念是“形劳和不倦”,“常有小劳”,与现代体育健身研究的结论不谋而合。我们主张的体育养生,是提倡在锻炼过程中采用较少的运动量,使肌体的运动常处于有氧代谢,因人制宜,保持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和自然的运动形成,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在当今这个社会,机械化和自动化已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人类体力劳动和活动,

2有人认为现代人患病率高的原因是由于运动量的减少,这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遵循传统养生的方法,与现代体育健身有机地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