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RC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RC充电时间计算公式

2009-04-01 17:30

Vc = V * (1- e^(-t / R*C))

VC:瞬间电压

V:输入电压

e:2.7183

R:回路电阻

c:回路电容

如:R = 100K

C = 100uf

V = 3V

t = 10s时,C两端的电压为1.8964V

VC = 3 * (1-2.7183^(-(10/100 000 * 0.0 001))) = 3 * (1-2.7183^-1)

= 3 * (1-0.367877)

= 3* 0.6323

= 1.896369

EXCLE日期时间计算公式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操作技巧之三: 时间和日期应用 ——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个人品牌。 自动显示当前日期公式 =YEAR(NOW()) 当前年 =MONTH(NOW()) 当前月 =DAY((NOW())) 当前日 如何在单元格中自动填入当前日期 Ctrl+; 如何判断某日是否星期天 =WEEKDAY(A2,2) =TEXT(A1,"aaaa") =MOD(A1,7)<2 某个日期是星期几 比如2007年2月9日,在一单元格内显示星期几。 =TEXT(A1,"aaa") (五) =TEXT(A1,"aaaa") (星期五) =TEXT(A1,"ddd") (Fri) =TEXT(A1,"dddd") (Friday) 什么函数可以显示当前星期 如:星期二10:41:56 =TEXT(NOW(),"aaaa hh:mm:ss") 求本月天数 设A1为2006-8-4 求本月天数 A1=DAY(DATE(YEAR(A1),MONTH(A1)+1,0)) 也有更簡便的公式:=DAY(EOMONTH(NOW(),0)) 需加載分析工具箱。

当前月天 数:=DATE(YEAR(TODAY()),MONTH(TODAY())+1,1)-DATE(YEAR(TO DAY()),MONTH(TODAY()),1) 用公式算出除去当月星期六、星期日以外的天数 =SUMPRODUCT(--(MOD(ROW(INDIRECT(DATE(YEAR(NOW() ),MONTH(NOW()),1)&":"&DATE(YEAR(NOW()),MONTH(NOW ())+1,0))),7)>1)) 显示昨天的日期 每天需要单元格内显示昨天的日期,但双休日除外。 例如,今天是7月3号的话,就显示7月2号,如果是7月9号,就显示7 月6号。 =IF(TEXT(TODAY(),"AAA")="一 ",TODAY()-3,IF(TEXT(TODAY(),"AAA")="日 ",TODAY()-2,TODAY()-1)) =IF(TEXT(TODAY(),"AAA")="一",TODAY()-3,TODAY()-1) 关于取日期 怎么设个公式使A1在年月日向后推5年,变成2011-7-15 =DATE(YEAR(A1)+5,MONTH(A1),DAY(A1)) =EDATE(A1,12*5) 如何对日期进行上、中、下旬区分 =LOOKUP(DAY(A1),{0,11,21,31},{"上旬","中旬","下旬","下旬"}) 如何获取一个月的最大天数 "=DAY(DATE(2002,3,1)-1)"或"=DAY(B1-1)",B1为"2001-03-01日期格式转换公式 将“01/12/2005”转换成“20050112”格式 =RIGHT(A1,4)&MID(A1,4,2)&LEFT(A1,2) = YEAR($A2)&TEXT(MONTH($A2),"00")&TEXT(DAY($A2),"00" ) 该公式不用设置数据有效性,但要设置储存格格式。 也可以用下列两方法: 1、先转换成文本, 然后再用字符处理函数。 2、[数据]-[分列] [日期]-[MDY] 将“2005年9月”转换成“200509”格式

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

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 作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后果之一,时间的换算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随着世界联系的密切、国际交往的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换算两个地点时间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图示法、计算法等,但都要涉及过日界线的问题,学生往往要反复考虑经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以及推算时是向东还是向西进行的,使时间的换算很容易出现错误。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简单易行,是进行时间换算的良好选择。 一、不同时刻之间的换算公式 (一)地方时的换算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一般均是指地方平太阳时而言。地方时仅取决于经度。地球上任意两个地点之间,若经度相同则地方时刻相同,而经度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地方时刻的差异。地方时的换算公式为: t1-t2=λ1-λ2式中,λ1、λ2分别表示任意两个地点的经度,其本身含有+、-号,规定东经为+,西经为-;t1、t2分别表示上述两个地点的地方时。根据此公式可方便地换算两个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区时换算地球上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地根据经度的不同,分属于不同的时区。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任一已知经度的地点所处的时区: n=λ/15°式中,λ为某地点的经度,n为所在的时区序号,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区时是指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任意两地如果处于同一时区中则具有相同的区时;若时区不同,则区时也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T1-T2=n1 -n2式中,T1、T2分别为两个地点的区时,n1 、n2分别为这两个地点所在的时区序号,规定东时区为+,西时区为-。用此公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任意两时区的区时换算。 (三)地方时同世界时的换算由于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地方时换算公式中,以T0表示世界时,以t表示某一地点的地方时,以λ表示该地点的经度,仍然是东经为+,西经为-,则得:T0-t=0-λ所以:T0=t-λ用此公式可进行任意地点的地方时刻与世界时的换算。 (四)区时同世界时的换算由于世界时即0时区的区时,所以在区时换算公式中,只要以世界时T0代替某一时区的区时即得:T0-T=0-n所以:T0=T-n 在上述公式中,地方时换算和区时换算是两个基本的公式,其他公式均可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推论得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区时的换算。 二、有关计算结果的说明 无论用哪一种公式,最后计算的时间结果都可能出现特殊值,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标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求充电到90%VCC的时间。(V0=0,V1=VCC,Vt=0.9VCC) 代入上式: 0.9VCC=0+VCC*[[1-exp(-t/RC)] 既 [[1-exp(-t/RC)]=0.9; exp(-t/RC)=0.1 - t/RC=ln(0.1) t/RC=ln(10) ln10约等于2.3 也就是t=2.3RC。 带入R=10k C=10uf得。 t=2.3*10k*10uf=230ms RC回路充放电时间的推导过程需要用高等数学,简单的方法只要记住RC回路的时间常数τ=R×C,在充电时,每过一个τ的时间,电容器上电压就上升(1-1/e)约等于0.632倍的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电压之差;放电时相反。 如C=10μF,R=10k,则τ=10e-6×10e3=0.1s 在初始状态Uc=0时,接通电源,则过0.1s(1τ)时,电容器上电压Uc为0+(1-0)×0.632=0.632倍电源电压U,到0.2s(2τ)时,Uc为0.632+(1-0.632)×0.632=0.865倍U……以此类推,直到t=∞时,Uc=U。放电时同样运用,只是初始状态不同,初始状态Uc=U。

单片机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复位脉宽10ms,R常取值10k~47k,c 取值10~100uf,电容大些为好): 原理:如果复位是高电平复位,加电后电容充电电流逐渐减少,此时经电阻接地的单片机IO是没电压的,因为电容是隔直流的,直到充电完毕开始放电,放电的过程同样是电流逐渐减少的,开始放电时电流很大,加到电阻上后提供给IO高电平,一段时间(电容器的充放电参数:建立时间等)后,电流变弱到0,但是复位引脚已经有了超过3us的高电平,所以复位就完成了; 手动复位,如加按键,则是直接将电容短路,给复位引脚送高电平,此部分就只有电容在起作用;当然电源较大(一般3.3v-5v)的话,加电阻是为了分压,防止烧坏引脚。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 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电动势产生以阻碍电流的变化,所以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2)通低频、阻高频,这是对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而言的,因为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感抗也就越大,对电流的阻碍越大。 (3)扼流圈:利用电感阻碍交变电流的作用制成的电感线圈。 低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大,电阻较小,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 高频扼流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二、电容 1.电容器为何能“通交流” 把交流电源接到电容器两个极板上后,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极板上聚集,在电路中形成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原来极板上聚集的电荷又放出,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好像是交流“通过”了电容器,但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2.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恒定电流不能通过电容器,原因是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隔开了。当

EXCEL关于时间的公式

5个时间问题8个时间函数全搞定 表格中常常会涉及到与日期有关的项目。通过一些日期相关函数的巧妙组合使用,可轻松满足日期计算中的常见需求。下面我们通过5个具体实例,带大家玩转日期相关函数。 用出生年月快速计算年龄 如图的表格第一列已经列出了“出生年月日”数据,“年龄”一列为空需要填写,不需要手动就可是快速完成。具体方法是在B2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然后用填充柄填充B列即可。 =DATEDIF(A2,TODAY(),"y")

解释:DATEDIF函数的作用是计算从开始日期到结束日期的时间(天数、月数或年数)。其中A2为开始日期,TODAY()为结束日期,"y"表示信息类型为年数(若要计算月数改为m,计算天数改为d即可)。 根据身份证号计算出生年月 下图的表格中已有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日一列就没必要重新填写了,可自动生成,这是因为身份证号码中就包含了出生年月日的信息。只需在B2单元格输入如下公式并向下填充B 列即可: =TEXT(MID(A2,7,8),"0!/00!/00") 解释:上述函数从A2单元格的第7为开始截取8位数字,然后以日期格式"0!/00!/00"表示出来。

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在身份证号码中虽然直接看不出性别,但其中的某些位数却暗含着性别信息,通过简单运算可得知男女性别。我们只需在B2单元格输入如下信息并向下填充该列即可: =IF(MOD(MID(A2,15,3),2),"男","女") 解释:上述函数从A2单元格的第15位开始截取3位数,然后做取模运算,若余数为0则为男,否则为女。 根据身份证号码计算实际年龄 还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计算出实际年龄。在B2中构造公式如下,然后依次填充B列单元格即可。 =YEAR(TODAY())-MID(A2,7,4) 解释:其中YEAR(TODAY())代表今年,MID(A1,7,4)取身份证中的年份,两个相减就是年龄。

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

一、充电常识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充电是使用充电电池的重要步骤。适当合理的充电对延长电池寿命很有好处,而野蛮胡乱充电将会对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上一篇曾说过,目前的锂电池基本都是根据各个产品单独封装,互不通用的,因此各个产品也提供各自的充电设备,互不通用,在使用时只要遵循各自的说明书使用即可。所以本篇对电池充电的介绍主要是指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对镍隔电池和镍氢电池充电有两种方式,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快充”和“慢充”。快充和慢充是充电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了解了快充和慢充才能正确掌握充电。 首先,快充和慢充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人曾问,我的充电器充电电流有200mA,是不是快充?这个答案并不绝对,应该回答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是快充,而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只是慢充。那我们究竟怎样来判别快充还是慢充呢? 例如一节5号镍氢电池的电容量为1200mAH,而另一节则为1600mAH。我们把一节电池的电容量称为1C,可见1C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同样的1C,并不相等。 在充电时,充电电流小于0.1C时,我们称为涓流充电。顾名思义,是指电流很小。一般而言,涓流充电能够把电池充的很足,而不伤害电池寿命,但用涓流充电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因此很少单独使用,而是和其它充电方式结合使用。 充电电流在0.1C-0.2C之间时,我们称为慢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2C,小于0.8C则是快速充电。而当充电电流大于0.8C时,我们称之为超高速充电。 正因为1C是个逻辑概念而非绝对值,因此根据1C折算的快充慢充也是一个相对值。前面例子中提到的200mA充电电流对于1200mAH的电池来说是慢充,而对于700mAH的电池来说就是快充。 知道了快慢充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充电器的情况才能对电池正确充电。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主要分为恒流充电器和自动充电器两种 二、恒流充电器 恒流充电器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充电器,从镍镉电池时代,我们就开始使用恒流充电器。恒流充电器通常使用慢速充电电流,它的使用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将电池放在电池仓中即可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对充电时间的计算要准确。 对充电时间的计算有个简单的公式:Hour=1.5C/充电电流。例如:对1200mAH的电池充电,充电器的充电电流为150mA,则时间为1800mAH/150mA等于12小时。

容器充气时间计算公式quan教程文件

容器充气时间计算公 式q u a n

真空容器充气时间计算公式 真空冷冻干燥结束时,需充气取出工件。向真空容器内充气时间的计算,真空技术网曾经给出了计算公式。作者在利用这些公式计算充气时间时发现了不合理的现象: 充气过程开始慢、中间快、结束时慢,因此对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产生了质疑。本文从壅塞流的角度,认为真空技术网提供的公式仅适用于亚音速充气过程,并推导出了音速充气与亚音速充气时间的计算公式、简易计算式,供大家参考、讨论。 壅塞流简介 当通过阀孔向真空容器内充气时,给定气源压力为大气压,真空容器内真空度越高,流速越大,当流速达到音速时,会产生压力突变, 流速不再随真空容器内真空度的升高而增加,保持音速充气。 真空容器充气时间计算 研究表明,当气源压力与真空容器内压力之比大于临界压力比时,充气过程为音速充气过程,反之则为亚音速充气过程。对于空气,临界压力比约为1.9(1/0.525)。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结束时的充气可视为气源压力为101325Pa,容器压力为0.5Pa的充气过程。压比远大于临界压力比,因此,此充气过程为先音速充气,后亚音速充气。容易证明,大气压下的空气通过阀孔流入真空容器时,不论真空容器内的压力如何改变,流动状态只能是粘滞流。在粘滞流状态下,气体流经小孔的流量为 式中A———充气阀孔截面积,m2 Pa———大气压力,Pa P2———真空容器内压力,Pa K———绝热指数,取k=1.4 R———气体常数,8.3143J/(K.mol) M———气体摩尔质量,kg/mol T———气体温度,K

Q———流量,Pa.m3/s 真空状态下流量公式为 式中P———容器压力,Pa V———气体体积,m3 t———时间,s 音速充气所需时间 音速充气时,充气流量为定值,由式(2)知容器压力与充气时间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音速充气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t ———充气时压力由P0上升到P所需时间,s P0———真空容器充气前初始压力,Pa P———真空容器充气后压力,Pa Qc———音速状态下流量,Pa.m3/s 对于20℃的空气,P0= 0.5Pa可得到简易计算式: 当然式(4)成立的条件是P/Pa≤0.525。 对于式(4),令P=0.525Pa,就得到音速充气的总时间:

《地方时间的计算方法》 整理中

地理不同地方时间计算的公式 一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就越早。 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1、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2、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例如求130°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 1、区时与地方时的关系 (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修订稿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 算方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 1法拉=1000000微法 1微法=1000000皮法 12V,10法拉的电容,对12V,的用电器放电应该在400秒时间内放完 电容没有功率,在电路中只要电压不超过耐压值27v就可以。 普通蓄电池如12V14安时的放电量=14×3600∕12=4200(F) 电流的大小和负载相关,电容放电,电压会降低的,具体可以参考电容的放电曲线。如果想有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在电容后增加DC-DC的稳压电路 一般应用在太阳能指示灯上时, LED 都釆用之闪烁妁发光, 例如釆用一颗 LED 且控制每秒闪烁放电持续时间为秒, 对超级电容充电电流 100mA 下面以 / 50F在太阳能交通指示灯为例,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如下: C X dv = I X t C: 电容器额定容量; V: 电容器工作电压 I: 电容器充电 t: 电容器充电时间 R: 电容器内阻 dv: 工作电压差 故 / 50F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为: t = ( C X V) / I = (50 X / = 1250S 超级电容放电时间为: C X dv - I X C X R = I X t 故 / 50F 超级电容从放到放电时间为: t = C X (dv / I - R) = 50 X [ ( - ] / - ] = 5332S 应用在 LED 工作时间为 5332 / = 106640S = hr C: 电容器额定容量 (F) R: 电容器内阻 (Ohm) V work: 正常工作电压 (V) V min : 停止工作电压 (V) t : 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 (s) I : 负载电流 (A) 超级电容量的计算方式: )-VminC = (Vwork + Vmin)It / (Vwork 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後备电源,在断电後需要用

UPS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UPS具体放电时间可有计算公式? 因电池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负载类型、放电速率、电池容量等多因素相关,故实际放电时间无法直接用公式推导出。现提供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公式:I=(Pcosφ)/(ηEi) ......其中P是UPS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φ是负载功率因数,PC、服务器一般取0.6~0.7; ......η是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也取0.8(山特10KVA取0.85); .......Ei是电池放电终了电压,一般指电池组的电压。 将具体数据代入上式,求出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后,即可从电池的各温度下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关系图上查出相应的放电时间。请注意这里求出的是电池总放电电流值。当外接多组电池时则需求出单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 UPS具体放电时间可有计算公式? 因电池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负载类型、放电速率、电池容量等多因素相关,故实际放电时间无法直接用公式推导出。现提供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公式:I=(Pcosφ)/(ηEi) ......其中P是UPS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φ是负载功率因数,PC、服务器一般取0.6~0.7; ......η是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也取0.8(10KVA取0.85); .......Ei是电池放电终了电压,一般指电池组的电压。 将具体数据代入上式,求出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后,即可从电池的各温度下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关系图上查出相应的放电时间。请注意这里求出的是电池总放电电流值。当外接多组电池时则需求出单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 如要计算实际负载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电池供电时间主要受负载大小、电池容量、环境温度、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等因素影响。一般计算UPS电池供电时间,可以计算出电池放电电流,然后根据电池放电曲线查出其放电时间。T(供电时间)二V(电压)xAH(容量)xN(蓄电池数 量)xP.F.(功率因素)÷W(负载功率)。其中V是蓄电池电压,Ah是定格容量。

单证方面的时间归纳和计算公式

1.出境货物最迟在出口报关或装运前7天报检。 2.开证行、保兑行、指定行在收到单据后的处理时间,在UCP600中改为“最多为收单翌日起第5个工作日”. 3.来证一般规定一个装运后的交单期限,如来证没有要求,根据《UCP600》第14条C款的规定:受益人或其代表须在不迟于本惯例所指的装运日后的二十一个公历日内提交,但无论如何不得迟于信用证规定的的到期日。在实际业务中,为了使受益人在装运后能有时间制单和办理结汇手续,一般在规定有效期时,要与装运期有15-20天的间隔。 4.实际工作中,一般海运出口货物在船离境前48小时入码头海关监管区,空运出口货物在飞机起飞前24小时入空港机场。 5.(1)企业最迟于货物报关出运前三天向签证机构申请办理原产地证,特殊情况(非申请单位过失)可在货物装运后一、二天之内申请原产地证,超过三天的,按后补证处理。(2)最迟在本批货物出运前五日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申请普惠制产地证。 6.出口许可证经审核,符合有关规定,一般于3个工作日内签发许可证。即出口企业应在货物出运(报关)前3天持填好资料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贸促会办理一般原产地证书签发手续: 7.《日内瓦统一法》规定,自出票之日起算,即期汇票的提示付款和远期汇票的提示承兑的有效期为1年。我国《票据法》规定,见票即付或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按《日内瓦统一法》,支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若在同一国内,其提示期限只有8天,而汇票可长达1年。按我国《票据法》,支票的提示期限是自出票日起10天,超过提示期限的,付款人可以不予付款,但出票人仍应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 8. 从2008年10月1日起,企业对外付汇日期超过出口日期90天以上(不含90天)的延期付款,应在取得进口货物报关单15个工作日内登陆国家外汇管理局网上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登记。登记的延期付款应在付款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延期付款注销手续。延期付款实行额度管理,即企业当年度超过9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累计发生额不得超过上年度对外付汇总额的10%。原则上,银行只能在额度内办理已登记延期付款的对外支付。属于特殊行业及特殊情况的企业,可向外汇局申请调整延期付款上限比例和附有效期的特批延期付款额度。 31.计算到期日的方法,一般国际惯例是: 1. 算尾不算头。如:见票日为4月15日,付款期限为见票日后30天,则应从4月16起算30天,到期日为5月15日。 2.“月”为日历月,以月为单位计算付款期限的,指日历上的月份,不考虑每月的具体天数,一律以相应月份的同一天为到期日,若当月无对应日期,则以该月最后一天代替。如:见票日为1月31日,见票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付款,到期日分别为2月28日、3月31日、4月30日。 3. 先算整月,后算半月。如:出票日为7月20日,付款期限是出票后3个半月,则出票后3个月应为10月20日,加15天则到期日是11月5日。 4. 假日顺延。付款日期不肯定或根据某种条件确定付款日期的汇票,如“约于3月4日付款”、“货到后一个月付款”等,按票据法视作无效。 计息方式

RC充放电时间计算

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求充电到90%VCC的时间。(V0=0,V1=VCC,Vt=0.9VCC) 代入上式: 0.9VCC=0+VCC*[[1-exp(-t/RC)] 既 [[1-exp(-t/RC)]=0.9;

exp(-t/RC)=0.1 - t/RC=ln(0.1) t/RC=ln(10) ln10约等于2.3 也就是t=2.3RC 带入R=10k C=10uf得 C=Q/U=i*t/?U =>C=VCC*t/R/0.9VCC=>t=0.9RC t=2.3*10k*10uf=230ms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则: Vt=V0 +(V1-V0)× [1-exp(-t/RC)] 或 t = RC × Ln[(V1 - V0)/(V1 - 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

为:Vt=E × [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 × 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Vcc,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 V0=Vcc/3,V1=Vcc, Vt=2*Vcc/3, 故 t=RC × Ln[(1-1/3)/(1-2/3)]=RC × Ln2 =0.693RC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数

普通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普通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计算 一、充电常识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充电是使用充电电池的重要步骤。适当合理的充电对延长电池寿命很有好处,而野蛮胡乱充电将会对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上一篇曾说过,目前的锂电池基本都是根据各个产品单独封装,互不通用的,因此各个产品也提供各自的充电设备,互不通用,在使用时只要遵循各自的说明书使用即可。所以本篇对电池充电的介绍主要是指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对镍隔电池和镍氢电池充电有两种方式,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快充”和“慢充”。快充和慢充是充电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了解了快充和慢充才能正确掌握充电。 首先,快充和慢充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人曾问,我的充电器充电电流有200mA,是不是快充?这个答案并不绝对,应该回答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是快充,而对于某些电池来说,它只是慢充。那我们究竟怎样来判别快充还是慢充呢? 例如一节5号镍氢电池的电容量为1200mAH,而另一节则为1600mAH。我们把一节电池的电容量称为1C,可见1C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同样的1C,并不相等。

在充电时,充电电流小于0.1C时,我们称为涓流充电。顾名思义,是指电流很小。一般而言,涓流充电能够把电池充的很足,而不伤害电池寿命,但用涓流充电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因此很少单独使用,而是和其它充电方式结合使用。 充电电流在0.1C-0.2C之间时,我们称为慢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2C,小于0.8C则是快速充电。而当充电电流大于0.8C时,我们称之为超高速充电。 正因为1C是个逻辑概念而非绝对值,因此根据1C 折算的快充慢充也是一个相对值。前面例子中提到的200mA 充电电流对于1200mAH的电池来说是慢充,而对于700mAH的电池来说就是快充。 知道了快慢充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充电器的情况才能对电池正确充电。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主要分为恒流充电器和自动充电器两种 二、恒流充电器 恒流充电器是市场上较常见的充电器,从镍镉电池时代,我们就开始使用恒流充电器。恒流充电器通常使用慢速充电电流,它的使用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将电池放在电池仓中即可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对充电时间的计算要准确。 对充电时间的计算有个简单的公式:Hour=1.5C/充电电流。例如:对1200mAH的电池充电,充电器的充电电

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

精选范本,供参考!超级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方法 1法拉=1000000微法 1微法=1000000皮法 12V,10法拉的电容,对12V,1.5A的用电器放电应该在400秒时间内放完 电容没有功率,在电路中只要电压不超过耐压值2?7v就可以。 普通蓄电池如12V14安时的放电量=14×3600∕12=4200(F) 电流的大小和负载相关,电容放电,电压会降低的,具体可以参考电容的放电曲线。如果想有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在电容后增加DC-DC的稳压电路 一般应用在太阳能指示灯上时, LED 都釆用之闪烁妁发光, 例如釆用一颗LED 且控制每秒闪烁放电持续时间为0.05 秒, 对超级电容充电电流100mA (0.1A) 下面以2.5V / 50F在太阳能交通指示灯为例,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如下: C X dv = I X t C: 电容器额定容量; V: 电容器工作电压 I: 电容器充电 t: 电容器充电时间 R: 电容器内阻 dv: 工作电压差 故2.5V / 50F 超级电容充电时间为: t = ( C X V) / I = (50 X 2.5) / 0.1 = 1250S 超级电容放电时间为: C X dv - I X C X R = I X t 故2.5V / 50F 超级电容从2.5V 放到0.9V 放电时间为: t = C X (dv / I - R) = 50 X [ ( 2.5 - 0.9) ] / 0.015 - 0.02 ] = 5332S 应用在LED 工作时间为5332 / 0.05 = 106640S = 29.62 hr C: 电容器额定容量(F) R: 电容器内阻(Ohm) V work: 正常工作电压(V) V min : 停止工作电压(V) t : 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s) I : 负载电流(A) 超级电容量的计算方式: )-VminC = (Vwork + Vmin)It / (Vwork 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後备电源,在断电後需要用 精选范本,供参考!超级电容维持100mA 电流,持续时间为10S, 单片机停止工作电压为4.2V, 那麼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才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工作起始电压Vwork = 5V 停止工作电压Vmin = 4.2V 工作时间t = 10S 工作电源I = 0.1A 那麼需要的电容容量为: )-VminC = (Vwork + Vmin)It / (Vwork ) X 4.2= (5 + 4.2) X 0.1 X 10 / (5 = 1.25F 根据计算结果, 可以选择5.5V , 1.5F 电容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超级电容的容量比通常的电容器大得多。由于其容量很大,对外表现和电池相同,因此也有称作“电容电池”。超级电容属于双电层电容器,它是世界上已投入量产的双电层电容器中容量最大的一种,其基本原理和其它种类的双电层电容器一样,都是利用活性炭多孔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的双电层结构获得超大的容量。

Excel中关于日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Excel中关于日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方法1:在A1单元格输入前面的日期,比如“2004-10-10”,在A2单元格输入后面的日期,如“2005-6-7”。接着单击A3单元格,输入公式“=DATEDIF(A1,A2,"d")”。然后按下回车键,那么立刻就会得到两者的天数差“240”。 提示:公式中的A1和A2分别代表前后两个日期,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此外,DATEDIF函数是Excel中一个隐藏函数,在函数向导中看不到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使用。 方法2: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2004-10-10"-"2005-6-7"”,然后按下回车键,我们可以立即计算出结果。 计算工作时间——工龄—— 假如日期数据在D2单元格。 =DATEDIF(D2,TODAY(),"y")+1 注意:工龄两头算,所以加“1”。 如果精确到“天”—— =DATEDIF(D2,TODAY(),"y")&"年"&DATEDIF(D2,TODAY(),"ym")& "月"&DATEDIF(D2,TODAY(),"md")&"日"

二、计算2003-7-617:05到2006-7-713:50分之间相差了多少天、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 假定原数据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将计算结果分别放在C1、D1和E1单元格。 C1单元格公式如下: =ROUND(B1-A1,0) D1单元格公式如下: =(B1-A1)*24 E1单元格公式如下: =(B1-A1)*24*60 注意:A1和B1单元格格式要设为日期,C1、D1和E1单元格格式要设为常规. 三、计算生日,假设b2为生日 =datedif(B2,today(),"y") DATEDIF函数,除Excel2000中在帮助文档有描述外,其他版本的Excel在帮助文档中都没有说明,并且在所有版本的函数向导中也都找不到此函数。但该函数在电子表格中确实存在,并且用来计算两个

EXCEL关于时间的公式

5个时间问题 8个时间函数全搞定 表格中常常会涉及到与日期有关的项目。通过一些日期相关函数的巧妙组合使用,可轻松满足日期计算中的常见需求。下面我们通过5个具体实例,带大家玩转日期相关函数。 用出生年月快速计算年龄 如图的表格第一列已经列出了“出生年月日”数据,“年龄”一列为空需要填写,不需要手动就可是快速完成。具体方法是在B2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然后用填充柄填充B列即可。 =DATEDIF(A2,TODAY(),"y") 解释:DATEDIF函数的作用是计算从开始日期到结束日期的时间(天

数、月数或年数)。其中A2为开始日期,TODAY()为结束日期,"y"表示信息类型为年数(若要计算月数改为m,计算天数改为d即可)。 根据身份证号计算出生年月 下图的表格中已有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日一列就没必要重新填写了,可自动生成,这是因为身份证号码中就包含了出生年月日的信息。只需在B2单元格输入如下公式并向下填充B列即可: =TEXT(MID(A2,7,8),"0!/00!/00") 解释:上述函数从A2单元格的第7为开始截取8位数字,然后以日期格式"0!/00!/00"表示出来。 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在身份证号码中虽然直接看不出性别,但其中的某些位数却暗含着性别

信息,通过简单运算可得知男女性别。我们只需在B2单元格输入如下信息并向下填充该列即可: =IF(MOD(MID(A2,15,3),2),"男","女") 解释:上述函数从A2单元格的第15位开始截取3位数,然后做取模运算,若余数为0则为男,否则为女。 根据身份证号码计算实际年龄 还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计算出实际年龄。在B2中构造公式如下,然后依次填充B列单元格即可。 =YEAR(TODAY())-MID(A2,7,4) 解释:其中YEAR(TODAY())代表今年,MID(A1,7,4)取身份证中的年份,两个相减就是年龄。

关于计算EXCEL时间的方法

把小时数作为最终小时数的整数部分,把分钟数除以60作为最终小时数的小数部分。 (比如:3小时45分钟= 3.75 小时;其中3 为整数部分,45÷60 = 0.75 为小数部分) 假设A1单元中有一个时间长度数字,但是以时间格式表示,例如:2:14(2小时14分)。用如下公式组合可以将其换算成分钟为十进制的小时数,一般用于按小时计算的工作量:=hour(A1)+MINUTE(A1)/60。则2:14经过这个公式计算后为2.23(小时); 用如下公司可以将其换算成分钟数: =hour(a1)*60+minute(a1)。则2:14经过这个公式计算结果为:134分钟 例如A1 是09:00 A2 是10:00 A3是08:00 A4是07:00 我要相加结果等于34:00 我应该怎办呢?请高手指点下吧,感激不尽 =TEXT(SUM(A1:A4),"[hh]:mm") =text(SUM(A1:A4),"[h]:mm") 请问高手,Excel中怎么让时间连续相加?比如8:50+9:30+3:20+15:30+18:25等等。这里说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分,而不是一天中的几点几分,在Excel中,超过24小时就不能相加了。这里我要相加的是几十小时,几百小时的结果。 smallcolour的方法仅适合于常规格式和时间格式的时间相加 如果原数据区A1:E1为文本格式的,就计算错误了 如果适应性更广一点 =TEXT(SUMPRODUCT(VALUE(A1:E1)),"[H]:MM") 比如A1:4:00 A2:5:30 ,在A3中显示时间差,单位是h,A3中应该显示为1.5。请问如何通过公式来实现? =(A2-A1)*24 =(a2-a1)*24 日期、时间都是以天为单位的。 A3公式为=text(a2-a1,"hh:mm")

时间计算公式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 一、时间的计算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二、太阳高度的计算 1、求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 2、求子夜太阳高度: 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 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 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求昼长: (1)昼长=昼弧∕15° (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昼长=24-夜长 (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5)昼长=(日落地方时-12) 2、求夜长 (1)夜长=夜弧∕15° (2)夜长=24-昼长 (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 (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四、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1、求日出时刻: (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日出时刻=12-昼长∕2 2、求日落时刻: (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日落时刻=12+昼长∕2 五、球面距离的计算 (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 (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θ(θ为当地的纬度) (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 六、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 七、相对高度的计算 (1)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 (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H=T∕6°×1000米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