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全章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全章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全章教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长度、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结合数学知识复习加点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严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图一中心的两个圆,哪个比较大?图二中AB 和CD 哪一条比较长?

图三中两条线是弯曲的吗?图四中两条黄线哪一条比较长?(都是一样

的,没有弯曲)

二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长度有哪些基本单位?单位间如何换算?

2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

3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4 时间的基本单位有哪些?单位间如何换算?

5 电子停表怎么使用?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符号是m .1 m 是如何规定的?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光在真空中299792458

1s 内所经历的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m 常见的长度单位: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

常见的物体长度:

①骑自行车5分钟走的路程约1千米②指甲宽约1厘米③笔芯直径约

1毫米;④手掌宽约1分米;⑤细菌直径约1微米;⑥成人腰带处高

度约1米。⑦教室的高度约3米;⑧黑板的长度约1.75米;⑨桌子

的高度约80厘米……

2 测量长度的工具

①直尺、三角板、卷尺.

②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③人体特殊的“尺”

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

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

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人

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

脏一样大.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

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测量前,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观察刻度

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以从其他清晰的刻度线开始)、量程(测量的最大长度)、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长度)。

如:要测量人的身高,这把尺子就不好用,但是测量橡皮擦的长

度时可以。这把尺子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以从清晰的“1”等处

开始,量程为12厘米,分度值为1毫米。

②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要紧贴被测长度,零刻度线要与起点对齐。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如下图:8.80厘米。

4 长度的特殊测量

(1)累积法

适用于测量尺寸很小的物体。当被测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很小的时候,

虽然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但可以将若干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

测出其总长度(或厚度)再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

如一张纸的厚度,一个硬币的厚度,一根细铜丝的直径、铅笔芯直径等。

①测一页纸的厚度:测出100张纸的厚度d ,则一张纸的厚度L =d /100.

②测铜丝直径:将铜丝密绕在铅笔上(绕n 匝),测出n 匝铜丝圈的长L ,

则铜丝的直径:D=

n

L 匝数铜丝较大长度.

(2)替代法

这种方法使用于曲线的测量或者很长距离的测量。

例如:通过测量地图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度来估测其实际长度——可以让细线在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重合,在起始端和末端做好标记后将细线拉直,然后用刻度尺测出这段细线的长度L,根据地图导航表示的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测硬币周长:用一纸条紧紧贴绕在硬币侧面,重合的部分用针扎洞,取下纸条测两针孔间的距离即硬币周长.在硬币侧面的某一位置涂上一点颜色,使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纸上就会留下颜色的痕迹,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周长,也可以测出硬币直径求出周长.

(3)辅助法

测量一些不平直物体的某个部分长度时,除使用刻度尺之外,还需要使用其他的器材。例如,我们可以用一把直尺、两个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这种方法还可以测圆锥的高、乒乓球的直径等。

5时间的测量(不用估读)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符号是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等。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停表的读数:小圆表示分钟;大圆表示

秒当小圆里面的指针超过一半时,外面

大圆的读数取大数31-60秒);里面小

圆的指针没有到达一半时,外圆读数取

小的数(0-30秒)。

6 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改进测量方法③使用精密的仪器。

(四)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2过程和方法: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2难点: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参照物的选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2 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择参照物?

4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

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

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

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因

为此时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是否改变,也就无法确定它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如:确定一个人是否在运动,不能选择他的耳朵、手脚等为参照物。

②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为了方便研究问题,通常选择地面或

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③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但如果是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在研究车厢里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火车为参照物。

③通常我们说,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行人在人行道上散步、站点上的

人在等车,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参照物,其实都是以地面或房屋、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因为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

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以同样快慢的、向同意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就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1)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运动还是静止)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看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还是静止)来选择参照物

因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则参照物相对于物体也是运动的。因此,在描述物体是运动的时候,应选择那些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描述物体是静止的时候,则应选择那些相对于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

如:

①接力赛时,什么情况下交接棒比较容易?

两人的相对位置不变,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交接棒比较容易。

②电视剧“腾云驾雾”的场景是怎么拍摄下来的?

利用“背景拍摄法”,即利用相对静止的原理,让人不动,用风吹机吹人,并让后面的布景运动,这样以布景为参照物,演员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好像演员在运动。

③在新型飞机(或汽车)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动中固定不动,

让分(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模拟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况。(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实际进行)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并能进行简单地计算。

2过程和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晓速度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图中四位同学谁跑得快?谁跑得慢?为什么?(经过的时间相同时,跑在前面的运动快)

2 表中哪位运动员跑得最快?

(经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3如果周杰伦用5秒钟跑了150米,昆凌用2秒跑了90米,谁快?(学生便会自己计算:周杰伦——150米/5秒=30米每秒;昆凌——90 米/2秒=45米每秒。得出结论,昆凌快。教师顺势指出,这种计算方法算出来的数据便是速度。)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

2什么是速度?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4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5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二)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三)知识梳理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

通过的路程越长,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例:百米赛跑中,观众通过观察哪个运动员跑在前面,来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二裁判员则通过记录每个运

动员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的,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2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公式:v=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真个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发生改变(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但是在相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的路程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快慢都在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平均速度公式:v=s/t。其中,t是物体运动的时间,s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

(四)课堂训练

例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 ,而一辆摩托车的速

度表指示为40km /h ,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解:运动员速度为v 1=t s =s

m 11100=9.1m /s 摩托车速度v 2=40km/h =40×h km 11=40×s

m 3600103=11.1m/s 答:因为v 2>v 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例2: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 跨栏金牌

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 。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

例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 用时6 s ,后50 m 用时7 s ,小明

前、后50 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小明前50 m 路程s1=50 m 用时t1=6s ,后50 m 路程s2=50

m ,

用时t2=7 s ,全程s3=100 m ,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答:小明前、后50 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 m/s 、

7.1 m/s 和7.7 m/s 。

(求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110m 852m/s 1291s s v .t .===50m 50m 6s 7s 全程11150m 8.3m/s 6s

s v t ===22250m =7.1m/s 7s s v t ==前50m 平均速度:后50m 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全程时间:3126s+7s=13s t t t =+=333100m =7.7m/s 13s s v t ==50 m 50 m 6 s 13 s

100 m 8.3 m/s 7.1 m/s 7.7 m/s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时间和长度,并求平均速度。

2过程和方法:体会设计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难点:如何准确计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

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你能否设计一个

类似的实验来研究呢?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复习平均速度的公式了解各个字母的含义。

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2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如何组装实验设备?

3该如何进行实验?请安排好实验步骤。

4该如何记录实验数据?请设计好表格。

5分析实验数据,物体在斜坡上、下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吗?

6斜坡的长短,以及斜坡的坡度大小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速度公式: ,s 表示物体运动的总路程,t 表示运动的时间。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

2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3)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s v ==s v ==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

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4)实验步骤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

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③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

平均速度v 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道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划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要有单位)

(6)数据分析

①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的数据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坡的长度不同,斜坡的坡度也不同。)

②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 ③物体在斜坡上、下半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吗? (不一样,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小车的速

度是变化的。上半段运动得慢,下半段运动得快,小车不是在做匀 速直线运动。) ④斜坡的长短,以及斜坡的坡度大小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斜坡稍微长一点,可以使小车运动的时间稍长,便于测量,但如

果太长,小车运动的坡度必须加大才能到达;斜面的长度如果太短, 小车运动的时间也相应较短,不利于对时间进行测量。斜坡的坡度 小一些,小车运动的速度会慢一些,便于时间的测量,若斜坡的坡 度太大,小车运动时间太短,不利于时间的测量。)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t 1= v 1= S 2= t 2= v 2= S 3= t 3= v 3= 12312s s v t t -=-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课 【目标】 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其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相关的计算等)。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读取测量值)。 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任务一】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⑷长度的特殊测量。 2、时间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秒表的读数。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节 机械运动 教案

《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物体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2、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还可以逐级分类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4、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叙述速度的意义,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利用运动速度的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对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5、能够说出平均速度的作用,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从情景再现,生活体验中提炼科学知识,应用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概念的初步建立。 二、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金属车、木头车、米尺、秒表、长木板、有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放映多媒体有关运动片段,指出:坐火车或汽车时,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运动吗? 新课讲解: 一、参照物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教师出示图片电梯: 地面上的人看电梯中的人:运动 电梯中的人看电梯中的人:静止 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 老师补充: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高低的时候有个标准,同样我们在研究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个标准,是把地球看成不动的物体,把地球作为标准,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变化的,我们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变的,我们认为是静止的。如,人站在教室里,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人是静止的,如果走动了,则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改变,我们说是运动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以我们说物体的静止或运动是相对与参照物来说,但平时我们通常没有说明参照物指什么。我们把事先被选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带领学生阅读P89页阅读,思考为什么飞行的子弹能用手抓住。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实验](1)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 (2)用线拴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 (3)让电动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 分析: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实验](4)陀螺的旋转(滚动笔杆) (5)擦黑板 总结:不同类型的运动 [读图]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梳理 1、长度单位:米(m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千米( km )、米(m )、分米(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纳米(nm ) 2、单位换算: ×1o 3×1o 3×1o 3×1o 3 Km m mm nm ×1o -3×1o -3×1o -3×1o -3 3、时间单位及换算:时(h )、分钟(min )、秒(s ) 1h=60min=3600s 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认清量程和分度值;②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侧,有刻度线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相平;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④记录时,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例1】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 ,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 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例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1.6m B.7.5dm C.18cm D.70um 【例3】如图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 3.2min C.200s D.180s 【变式训练1】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B.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其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越好

D.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放置正确 的是刻度尺(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cm。 【变式训练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的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如:树叶飘落,灰尘飞舞等)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做参照物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①任何物体都可选做参照物,除了研究对象本身;②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则默认为静止状态;③一般选取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4】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火车上的座椅是。 【例5】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例6】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变式训练4】4×100米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变式训练5】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 【变式训练6】在水平面上有三个物体甲、乙、丙,某时刻甲、乙相距3m,乙、丙相距5m。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相距4m,乙、丙相距仍为5m。若以乙为参照物() A.甲一定是运的,丙可能静止不动 B.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运动的 C.甲可能是运动的,丙一定是不动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不动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回顾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远,运动越快;②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等于路程(s)与时间(t)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掌握有关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2、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⑴、“选”:根据__________选择刻度尺。⑵、“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⑶、“放” ______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_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能____________。⑷、“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______________。⑸、“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位。⑹、

“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⑶、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⑷、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5、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钟、表、、电子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等。换算关系为1h= min,1 min= s。 6、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2)产生原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_____________,而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是能够____________的。 (二)运动的描述

完整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科学之旅 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7种颜色? 4.冰棍为什么会冒气?冒出的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5.保险丝的应用 6.汽车观后镜的设计 怎样学习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都要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又如何使用呢? 二、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单位换算方法: 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 结?7?5cm.25?101?125nm?12510cm?“数不变,换算过程为: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如:单位换,进行算”以下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例1.出正确算式?100cm=520cm (1)15.2m=5.2m666????=6.5m 10um=6.5(2)6.51010(二)长度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 (1)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可重新确定一刻度线为起始刻度线。 (2)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3)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 (1)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合适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机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知道参照物. 3、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4、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 机械运动,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自主学习> 一、机械运动 1、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和1.2-2中的的图片,根据书中图片讨论:哈雷彗 星、奔驰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喜马拉雅山,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 ■勺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机械运动是______ 的一种运动形式。运动还有其他多种形式 例如:_______ 的运动、______ 的运动、______ 运动等它们不属于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3、见课本第17面图1.2-3中说出的体验,你坐的列车实际是停在车站内,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列车在运动呢?是怎么回事?(分析讨论回答) 4、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 ___________ 的物体叫参照物。 例如: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 。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火车开动”是以_________________ 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_____ 为参照物;“树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 _______ 为参照物。 5、参照物可以根据____ 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 描述同一物体时, 结论一般也__________ 可见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______________ 。 三、合作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k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 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飞行的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 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 静止的. 2、 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 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 火箭为参照物,两步卫星是______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 _______ 的.人 造地球同步卫星以__________ 参照物是静止的; 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 是________ '勺,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___ 的。 5、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 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______ 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 _______ 的. 6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 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7、广安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8、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 是,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 为。⑶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 、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Ⅱ运动公式必须注意单位匹配。 Ⅲ由于每个物理量要受到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在条件不足时不能乱下结论。 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2.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500 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00 m/s B. 30 m/s C. 10 m/s D. 5 m/s 3.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 B.桌面 C.乘客 D.铁轨 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6.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8.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doc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机械运动》这一课,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教案的设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了解国际单位制,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单位。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er),除此之外,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m;1m= dm= cm= mm=106μm=109nm。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看:看清量程、“0”刻度线和。 2.放:刻度尺有刻度值的一面贴近被测长度。 3.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 4.记: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 1.时间(time)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s)。1h= min= s。 2.测量时间的工具:生活中常用各种钟表,体育场和实验室用停表。 四.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1.误差: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的测量工具;改进。 3.误差与错误:误差是由于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的,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可避免且应该避免。 爱迪生巧难阿普顿 发明家爱迪生曾经有个助手。名叫阿普顿,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自以为了不起,甚至觉得比爱迪生还强很多,但事实教育了他。 有一次,爱迪生拿了一个有孔的废灯泡,问阿普顿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拿着这个梨形灯泡打量了一番,心想,虽然这个问题计算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凭着自己的数学本领,多用些时间,还是可以求出来的。于是阿普顿拿起皮尺这么测,那么量;接着就用钢笔这么画,那么算,弄得满头大汗。 过了好半天,爱迪生问:“求出来了吗?” “办法有了,已经算了一半。”阿普顿自信地回答。 爱迪生走过来一看,在阿普顿面前放着许多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等式。爱迪生看了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你用这个办法吧!”说着他用水装满了灯泡,然后交给阿普顿悦:“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到量筒里量量。”这时阿普顿恍然大悟,羞得满面通红,不得不佩服爱迪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才能。

第一章机械运动教学设计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新课标[人] 第一章机械运动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 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加深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概念的体验,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激发学生对运动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和生活联系的意识. 本章是整个初中力学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参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教材知识紧紧围绕机械运动的描述逐步展开.首先通过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进入初中物理的学习,然后再通过参照物的引入,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角度用科学的术语来描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而运动的物体自然有快慢的不同,顺理成章地进入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需要用平均速度来表示,这些基本的运动知识也为后续学习认识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了尽快让学生熟悉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了实验室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引导学生在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础上,用间接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同时实现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为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本章的想想议议都以学生熟知的典故和事例形式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学以致用,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跨越.整章的学习探索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特色. 【重点】 1.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2.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4.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难点】 1.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2.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以及时间的测量是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注意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物,往往由于司空见惯而失去好奇心与关注度.因此在课堂的一开始,本课程并不直接讲授测量的有关知识,而是从分析运动与长度和时间有关,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通过比较课桌的长宽高,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常见的长度测量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常见的长度估算方法、精确的测量、测量结果中的单位换算等,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物理学习,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长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各种时间的标准下度过,见到标注长度的各种事物,在潜意识中埋下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种子.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测量学习,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为本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思想,为本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学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二、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1 测量(measure)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这个 _______________ 就称为单位。 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______ 符号为_____ 。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 (h )、分钟().1min= s. 1h= ___ s= ____ min.常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 、钟表。 3、长度的国际制单位是_________ 符号为_______ 。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 (km )、 _______(dm)、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km= _____ m; 1dm= ____ m; 1cm= ______ m; 1mm= ____ m; 1um= _______ m; 1nm= ______ m.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 ,更精确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⑴使用前要首先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⑵放:a.刻度尺 被测物体.b.零刻度(或某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c.刻度尺要沿被测长度放置。⑶ 读:视线要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误差;(2)如何减小误差:A.选择 工具,B.改进测量方法,C。多次测量取 ___________________ . (3)误差与错误:______ 是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而______________ 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三、合作交流解惑答疑 1、一张纸的厚度约0.07mm,合____________ g。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 ,合 m。某校一节课45min= _______ h= _____ s。中学生10次脉搏的时间大约为0.2 ________ 。 2、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 1.65 ____ ,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__ ,课本的长度是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