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力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量除以总时间,瞬时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加速度是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瞬时加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增量不断增加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产生。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并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
4.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
分为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三、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有速度分量的运动。
2.斜抛运动中的速度分解:将物体的速度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3.斜抛运动中的位移分解:将物体的位移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分量。
4.斜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上升到最高点所达到的最大高度。
5.斜抛运动的最大水平距离: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达到的最远的距离。
四、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向心力的作用,物体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2.向心力:物体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指向圆心,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和轨道半径有关。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我们假定地面是静止的,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汽车在运动。
-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就失去了研究运动的意义。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2.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描述运动的物体。
- 然后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最后根据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等。
三、速度。
1. 速度的概念。
- 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例如,18km/h=(18×1000m)/(3600s)=5m/s。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答案:CA.风相对于风洞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故A错误;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故B错误;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故C正确;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形成组合体,关于神舟十四号点火后升空和对接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舟十四号”飞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以“神舟十四号”飞船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C.以发射架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是静止的D.对接后,飞船和空间站是相对运动的答案:BAB.神州十四号点火后升空和对接的过程,“神舟十四号”飞船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正确;C.神州十四号点火后升空和对接的过程,以发射架为参照物,“神州十四号”飞船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D.对接后,飞船和空间站没有位置的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D.小明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造成先后不同的感觉答案:CABC.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当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故AB错误;故C正确;D.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1) 1 nm=1×10-3μm=1×10-6mm=1×10-7cm=1×10-8dm=1×10-9m(2) 1 nm2=1×10-6μm2=1×10-12mm2=1×10-14cm2=1×10-16dm2=1×10-18m2(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和分度值;( 所有测量工具第一步都是选择测量、分度值)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③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初中物理只有刻度尺要估读)⑥注意单位(2)中考常考长度估值①中学生身高约1.6—1.8m,手掌宽度约10cm,②指甲宽度约1cm。
③中学生步长约50—70cm。
④居民楼房每层约3m。
教室门高约2m。
⑤考试所用答题卡宽度约30cm。
⑥一只新铅笔长度约18cm。
⑦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18cm。
⑧1元硬币直径约2.4cm,10元人民币长约14cm。
⑨课桌高度约0.8m,椅子高度约0.4m。
⑩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时间的测量(1)1h=60min=3600s(2)常见的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3)机械停表的使用①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②先读小盘的读数,单位分钟,③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④读大盘的读数,单位是秒,前半分钟就读0-30s,后半分钟读31-60s。
(4)中考常考时间估值①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70次/min,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1s。
②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
③做一次眼保健操时间为5min。
④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⑤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0.3秒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点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源自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四、测量平均速度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