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二课 生日快乐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二课生日快乐︳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日庆祝活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日蛋糕、礼物、贺卡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水彩画表现生日场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享快乐、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日庆祝活动的基本知识。
2. 水彩画的绘画技巧。
3. 生日快乐主题的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生日快乐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水彩画表现出生日快乐的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彩画教材、绘画工具、生日场景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水彩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日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生日庆祝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生日庆祝活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日蛋糕、礼物、贺卡等。
同时,介绍水彩画的绘画技巧,如色彩的搭配、画笔的使用等。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如何用水彩画表现生日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和细节描绘。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水彩画创作一幅生日快乐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画作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彩画的绘画技巧和生日快乐主题的表现。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2. 家长协助孩子准备下次课所需的绘画材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生日快乐1. 生日庆祝活动的基本知识2. 水彩画的绘画技巧3. 生日快乐主题的绘画创作九、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生日庆祝活动,观察生日场景,用水彩画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绘画(水彩画)社团教案

绘画(水彩画)社团教案第一章:水彩画基本概念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如水彩画的定义、特点、历史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画笔使用、色彩搭配、构图等。
二、教学内容1. 水彩画的基本概念:水彩画的定义、特点、历史等。
2.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画笔使用、色彩搭配、构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水彩画作品的创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如水彩画的定义、特点、历史等。
2. 示范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画笔使用、色彩搭配、构图等。
3.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彩画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水彩画基本技巧的运用能力。
第二章: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定义、色彩三要素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定义、色彩三要素等。
2. 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色彩搭配的原则、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水彩画作品的色彩搭配与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定义、色彩三要素等。
2. 示范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技巧,如色彩搭配的原则、方法等。
3.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能力。
第三章:水彩画构图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如构图的定义、构图原则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彩画构图与创作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构图的基本知识:构图的定义、构图原则等。
2. 水彩画构图与创作:构图的方法、创作过程等。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绘画:水彩画

水彩画
绘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 就。从使用材料到艺术创作方法及艺术表现语言均有别于西方绘画。在世界美 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是东方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画使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在画理、画 论、画法等方面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早 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绘画理论,后由南 朝的谢赫发展为“六法论”,从而奠定了中国画的理论基础。之后经过长期的 发展演变,形成了融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 学观念于一体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绘画
第三单元 第一课中国画
2.积墨:上墨 一遍后,趁湿或干 后再层层加墨,这 样可以达到饱和与 厚重的效果。
绘画
第三单元 第一课中国画
3.墨破色:先用 颜色描画,然后趁湿 在颜色上添加墨笔或 冲入墨色。
绘画
第三单元 第一课中国画
绘画
第三单元 第一课中国画
4.宿墨:将墨磨成 焦墨隔夜后使用。用时在 宿墨中兑水,在水与墨部 分融合的情况下,用笔蘸 之画在生宣之上,画面将 具有笔痕清晰而墨渗于笔 外的效果。
花的颜色不同,对国画颜料的选择也不同,但方法步骤基本相似。下面是红色朵花的具体作画步骤:
(1)正面用花青分染,反面用曙红加花青分染; (2)正面用花青分染最深部分,反面用白粉从亮部向暗部渲染; (3)正面用洋红分染,反面用曙红分染; (4)正面用洋红分染最深部分,反面用曙红再分染; (5)正面用洋红罩染,反面用淡曙红罩染。
(4)罩色:是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 调统一或补救某些不协调的部分而采取的一种技 法,即平涂一层水色。一般用透明色,厚薄以能 看到底色的明暗关系为准。罩染一般在分染充分 后进行,忌一次染得太重,重则显得形象平板、 生硬、灰暗,缺少层次;宜多染几遍,多则层次 丰富透亮。
《水彩画人体写生》教学大纲

《水彩画人体写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5103OB中文名称:水彩画人体写生英文名称:BOcIyWaterco1or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总学时:70总学分:3适用专业:美术学先修课程:水彩画(头像、半身像)、人体写生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水彩画人体写生是美术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属于选修课。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熟练的造型能力来体现水彩画人体的韵律变化关系和色彩体现的主观性表达,即对画面宏观的控制把握能力。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形态敏锐地观察力、感悟力和表现力。
同时在画面体现上,加强学生对客观形态表现的主观处理、概括、归纳、提炼、强化等绘画性因素的各种要求。
在人体作业中将个人艺术感悟能力逐步融入基本训练当中,并将水彩画材料、技法、媒介等因素有机结合运用到画面中,增强学生对画面的当代性认识能力和勇于实践、探索精神。
为水彩画人物创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注重学生水彩表现语言的开发,注重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连贯性、科学性。
2、学生注重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及创新思维。
3、讲授方法注重示范法、练习法、辅导法、讨论法、作业评议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基础理论(18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掌握水彩人体写生的一般步骤,理解人物形体结构的概括与表现,体会水彩人体的情趣美、光色美、技法语言美。
2、教学要求:通过运用丰富的造型能力来表现水彩人物画,强调将人物的感悟力融入到水彩训练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彩画人体写生的一般步骤2、教学难点:水彩人体表现的技法语言美【教学内容】1.1水彩人体写生的一般步骤1.2形体结构的概括研究与表现1.3水彩人体表现的光色美与情趣美1.4水彩人体表现的技法语言美第二部分实践练习(5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水彩材料媒介的特征,表现人体形体的结构和动势变化,把握好个因素的转折关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敢于运用主观的、有创作意识的色彩因素,具备深入刻画的能力。
2024年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

2024年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水彩画教材第四章《色彩的认识与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调配、水彩画基本技法、简单图形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学会调配不同的颜色。
3.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水彩画技法的掌握。
重点: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学会调配颜色,完成一幅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彩画教材、水彩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盘、湿巾、毛巾。
学具:水彩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盘、湿巾、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幅水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吗?”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平涂、渐变、晕染等。
(2)教师示范如何调配颜色,并现场绘制一幅简单的水彩画。
3. 学生实践(3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自己调配颜色。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一幅简单的水彩画。
4. 随堂练习(2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纸,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幅水彩画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水彩画基本技法2. 色彩调配方法3. 简单图形绘制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绘制一幅水彩画。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自由发挥,完成一幅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的水彩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情况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水彩画创作其他主题的作品,提高绘画水平。
教师可提供相关素材和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7.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趣味性。
绘画(水彩画)社团教案

绘画(水彩画)社团教案第一章:水彩画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绘画工具。
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
1.2 教学内容水彩画的基本概念:水彩画的发展历史、特点和表现力。
绘画工具介绍:水彩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绘画技巧讲解:水彩画的绘画步骤、晕染技巧、色彩搭配等。
1.3 教学活动讲座: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示范:展示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绘画技巧。
练习:学生自主尝试绘制水彩画,教师巡回指导。
1.4 教学评价学生对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技巧的理解程度。
学生绘制的水彩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第二章:水彩画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包括晕染、涂抹、勾线等。
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技巧绘制出具有个性的水彩画作品。
2.2 教学内容晕染技巧:通过水的流动性,使颜色自然晕开,形成渐变效果。
涂抹技巧:用画笔蘸取不同颜色的颜料,在纸上进行涂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
勾线技巧:用细笔勾勒出作品的轮廓和细节。
2.3 教学活动示范:教师展示基本技巧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练习:学生自主尝试绘制水彩画,运用所学的技巧。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技巧和心得。
2.4 教学评价学生对水彩画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学生绘制的水彩画作品的丰富度和创意性。
第三章:水彩画色彩搭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三要素和色彩搭配原则。
使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绘制出富有层次感和美感的水彩画作品。
3.2 教学内容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搭配、协调搭配和冷暖搭配。
3.3 教学活动讲座: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原则。
示范:教师展示色彩搭配的实例和效果。
练习:学生自主尝试绘制水彩画,运用色彩搭配原则。
3.4 教学评价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和搭配原则的理解程度。
学生绘制的水彩画作品的色彩搭配效果和美感。
第四章:水彩画创作与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水彩画创作。
专业水彩PPT课件

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 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 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我国水彩画的起源,可以上 溯到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 纹彩陶盆,以流畅的笔法,单色 平深的剪影手法,描绘了五个手 拉着手舞蹈的人。整个队形有强 烈的运动感,表现出活泼欢快的 气氛。还有河南临汝阁村出土的 《鹳鱼石斧图》,白、黑、土红 色彩与土黄色的陶衣共同形成了 一个强烈、单纯、朴质的彩色画 面。
丁香花 (水彩画)萧淑芳
20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 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的写实传统极 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苏州河的早晨 (水彩画) 潘思同
1963年“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览”来华展出,开阔了中国水彩 画家的视野,从此拉开了中西美术文化交流的新序幕。
同时,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 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米勒得(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Frank Webb A.W.S)、查理斯·雷德(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 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 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到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 展,为了开拓原料的产品市场。为了殖民扩张的需 要,地质学和制图学的产生,透视学、色彩学原理 的完善,使水彩画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军事中发挥 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水彩画也随之受到极大的重视, 进而演化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种。
在英国,用来描绘乡土风物、地理形势的“地形画”,进一步 推进了水彩画色彩技巧的发展。被称为“英国水彩画之父”的保 罗·桑德比(Paul Sandby,1725—1809),在绘制大量的地形画 过程中,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与表现,并在颜料制造和绘画方 法方面,作了不断尝试。
幼儿园水彩画教案

幼儿园水彩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水彩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绘画技巧和方法;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5.通过水彩画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性;二、教学内容1.水彩画概述2.水彩画材料介绍3.水彩画基本技法4.水彩画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幼儿绘画桌椅2.水彩画颜料盘3.画纸和画笔(大小适中)4.水杯和水盒5.洗刷毛巾和纸巾6.图片或样本水彩画作品四、教学步骤第一步:水彩画概述(10分钟)•向幼儿解释什么是水彩画,简单介绍水彩画的起源和特点;•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彩画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观察,让他们感受水彩画的美和独特魅力。
第二步:水彩画材料介绍(10分钟)•让幼儿触摸水彩画颜料盘、画纸和画笔,介绍这些材料的用途和特点;•解释水彩画颜料的稀释和控制,提醒幼儿使用适量的水,避免颜料过稀或过浓。
第三步:水彩画基本技法(30分钟)1.干拓:用干净的画笔蘸取适量的颜料,在画纸上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形状,练习画笔的控制;2.湿拓:先用清水把画纸润湿,然后再用蘸取颜料的画笔在湿润的画纸上作画,探索颜色与水的混合效果;3.渐变色:将两个或多个颜色相邻涂抹在画纸上,用湿润的画笔轻轻晕开,制造颜色的渐变效果;4.起伏感:在湿润的画纸上反复涂抹同一颜色,使用不同的力度和角度,让色彩产生明暗变化,形成立体感。
第四步:水彩画的应用(40分钟)1.自由创作:给幼儿提供一些可以作为参考的主题,例如花、动物、自然景观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进行水彩画创作;2.模仿练习:选取一幅简单的水彩画作品,将其放在黑板上或打印出来,让幼儿尝试模仿这幅作品,练习掌握水彩画的技法;3.联接其他学科:引导幼儿将水彩画与其他学科(如语言、数学)进行联接,例如绘制数字、字母或描述一个故事的场景等。
第五步:作品展示和总结(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水彩画作品,并互相欣赏;•鼓励幼儿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水彩画的乐趣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 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 第二课 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 (第五单元) 水彩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行人物及景物的选择,画素描稿,画色彩稿和落幅创作等五个大的方面。 一、构图 构图是画家在创作中对构思、主题、形象进行表现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水彩画创作中把构成画面所需的形象与素材进行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的艺术,是创作中将画面各部分通过组合、配置、对比和在有限的平面框架内对所要表现的物体、空间进行组织并构成画面的特殊形式,是体现水彩画家创作意图和创作思想的手段。总而言之,构图是指如何把人、景、物等最合理地安排在画幅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表现创作意图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通常被称为“章法”、“布局”,亦称“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结体”和“锁笔”等等。在水彩画创作中,水彩画家利用视觉要素在水彩纸上按照一定的空间把物体组织起来,将诉诸视觉的点、线、面、水、色、形态、明暗、光影等进行有序的组合。水彩画家借助于水彩的语言通过主题展示给观众,因此,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创作主题和思想及其表现手段要比构图更先考虑。 构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作品全部绘画语言的组织方式。构图以将内容通过形式结构的布置而得到恰当表现为原则的,只有主题和形式得到统一时,才能产生更加完美的构图。构图的任务在于尽最大的可能阐明画家的构思,正如米勒所说的那样: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图161)。 构图有一定的规律。即把画家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与主题有关联的所有物体、道具和空间放置在一起而产生某种艺术形式,这里包含着阐明、强调、浓缩、隔离、增添、删减、后加、利用、选择以及抵制等理念,而且还包括了概念、主观意识等,这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画家在确定了一个主题之后,首先必须研究有关如何表达这个主题和突出这个主题的问题。深入探求一个主题,意味着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它——主体的确定、主体的大小、主体的角度、主体如何说明主题、其他客体如何来为主体服务、明暗布局如何、色彩布局如何等,意味着采取何种表达形式更能表现主题这些关键因素。 图162《一个世纪始与末的对话》汪 晓曙 图161《舞蹈演员》(水彩)汪晓曙 画家对构图原理的探讨往往是从有关的秩序这个角度来进行的,认为画面构成 有一种秩序。古代希腊人认为黄金长方形(黄金分割)代表着数字规律的美,把黄金率定为一切构图的基本法则。认为美与和谐是由秩序而产生的,正如莫罗所说:“秩序”与“协调”是互相联系的。他断言一幅画在根本上是很有秩序的,有秩序的组织画面才能成其为构图。“秩序”是指每一样东西都被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其结果是清晰、单纯,普桑把这种秩序称之为“适合性”。无论是适合、秩序、和谐,都包含在通常所说的“多样统一”这一构图的根本规律中,这也是绘画在技法表现中的根本原则。绘画创作中所有要表现的东西,都是从对立统一这一基本法则出发的,也是对应、均衡等原理的基础(图162)。 绘画构图中的秩序包含对称、比率、节奏三个方面的因素。 所谓对称,是美学的形式原理之一。对称是指构图中所有出现的物体在画面产生的黑白、比例、线条、明暗、色彩等重量的平衡。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ymmetros,原意是指同时被计量的意思,即是说两个以上的部分务必被一个单位完全除尽。在绘画中,对称指某一构成元素都可以与另一相应的构成元素有所呼应。 对称构图是人类在绘画,同时也包括建筑等艺术活动中最早认识的布局形式之一,汪晓曙的水彩画《一个世纪始与末的对话》(图162)就是对称构图的一个范例。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严肃、庄重的感觉,这种构图形式我们称之为左右对称,实际上就是两偶对称。在这种构图中,还有一种形式是左、中、右三组物体的构图,这种对称宾主关系十分明确,主要物体往往是放在正中央。如叶献民的水彩画《瑶寨新村》那样,中间一组人物又分开两边对称,但画家在这种对称中追求画面各种人物不同的动态变化,以此打破由于过分对称而使画面显得呆板的现象。因此,绘画中的左右对称,绝不是数的对称,而只是一种视觉与比重上的均衡(图163)。 图163《瑶寨新村》(水彩)叶献民 第二课 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 (第五单元) 另外一种对称是画面中心造型的对称,这种对称是相对左右对称存在的。杜玉华的《凉山汉子》(图164)比较有代表意义。画家把凉山汉子放在画面中间,左右安排几只小羊,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布局,使得主体更加突出和稳定。这种构图在我国古代绘画中也用得比较多,但比较注意其中的变化。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就曾经介绍过这种章法:“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空天,下宜留地,或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约以三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称关系的体现,即形成三角形的布局,打破绝对对称均衡 而又有交错变化之势。潘天寿先生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构图中以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现主客体,才有疏密关系,才有远近距离感。” 图164《凉山汉字》(水彩)杜玉华 对称构图最应注意的就是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和谐中求运动。正如中国画论中强调的开合关系:“开”是矛盾的展开,即“开局”;“合”是矛盾的统一,即“收局”,如同文章的起承转合。如沈宗骞的《荠舟学画编》所叙:“折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也提出:“凡布景起伏处宜平淡,至中幅乃开局面。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 比率是指比例相互分割后的数量关系。古希腊人在进行艺术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时,认为美只有在整体与各部分的比例配合中符合某种规律才能成立,断言美的主要方面在于“造型”,追求一种人为的符合视觉平衡的形式,遵循一种“数的秩序”。因此,出现了有关“寓变化于整齐”或“在杂乱中见整一”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便应用这个原则发现了“黄金分割”的最美、最和谐的比例,即是指在线或者面的比例中,以1?0.618之比是最为完美的。更突出的是他们研究出的黄金长方形,如果按照宽的长度截去一半,余下的一半仍然是黄金长方形,在这个新的黄金长方形中,再按照它的宽截去一半,余下的也仍然是一个黄金长方形,这一过程可以无限循环下去。 自古希腊以后,无数画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运用着“黄金分割”这种比率。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来进行构图的。黄亚奇的 )也较好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来进行布局:作品的外框就作品《祈盼》(图165 是一个黄金比;中心人物处理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安排左右人群时,人物所占画的长度比例正好是以画框高的黄金比来确定的,还有视平线也是安排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决定前景人物上部界限,然后将所有人物都安排在左右对折以后的两个正方形之中,完全利用黄金比来完成作品布局。 图165《祈盼》(水彩)黄亚奇 图166《孟蜀宫伎图》(中国画)[明] 唐寅 在我国传统画论中,这种布局也在很早以前被提出,民间艺人常常把这种章法称之为“画分三截”。他们认为一幅画应分中、下、上来求生意,生意虽无一定格,其中却有至诚之理。 明朝画家唐寅的《孟蜀宫伎图》(图166)中,就表明画家在这方面有所领悟。虽然唐寅并不知道有关“黄金分割”的理论,但在构图布局中却运用得十分自如, 与“黄金分割”的理论是异曲同工。《孟蜀宫伎图》是一幅表现宫伎的仕女画,画家把四个宫伎放在画的中下部分,人物的大小在画面的高度比例正好是1?0.6左右,四个人物的身宽与人物间的距离也正好是这个比例,题款的宽也正好是落在画宽的“黄金分割”处。可见,”黄金分割”比率之美是所有中外画家在构图中不约而同的追求。 节奏在布局中是指一种有秩序的、有运动感的形式,它为画家提供了一种有规律的格局。自然界中所显示的一切运动规律都和节奏有关,现就有关构图中的节奏关系进行论述。 构图中的节奏是指画家进行画面布局时,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排列规律,这种排列要符合一定的节奏关系。以汪晓曙的《西风烈》(图167)为例,在这幅人物群像中,画家对人物排列与组合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关系来进行布局的:将一个藏族姑娘安排在画面的右侧,其他人物的造型是按照一种有规律的放射状产生节奏关系的。如果没有这种有节奏的安排,画面势必会支离破碎,产生混乱的感觉,而且不易突出主要人物。同时,作者通过这种布局达到了作品中表现的正在行进中的运动感。 图167《西风烈》(水彩)汪晓曙 各种物体在画面布局中要有一定的疏密、聚散等律动规律,但又不能相等距离地重复,否则容易造成呆板和平淡的感觉。所以要注意虚实并举,这其中包括多少、轻重、浓淡、繁简等内容。李成在《画山水诀》中强调:“稠叠而不崩塞,实里求虚;简淡而恐成孤,虚中求实。”沈宗骞在《荠舟学画编》中认为:“疏密相生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潘天寿先生也在《听天阁画主谈随笔》中说:“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空灵变化于景外矣。”所以处理节奏过程中要明确这个道理,有虚才能显出实的自然生趣。中国画中颇讲究“计白当黑”,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说:“常计白以当黑,奇趣及出。”包世臣这话虽然是指书论,但对绘画也很适合。画中的空,不是虚无,更非真空,而是画中之画,也所谓是画外之画,空白也是处理节奏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第二课 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 (第五单元) 二、形象塑造 在水彩画创作中,形象是指在画面上表现的一切可视的、画家所创造的形象,包括人物、动物、风景、道具等,但并不单指人物的形象。在一般的主题性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但在作品中出现的一切形象,从艺术创作而言,是指经过加工、提炼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图169《人物素材写生》(速写)汪 晓曙 形象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 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的方面,它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只是思维中舍弃那些纯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东西。因此,它与逻辑思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绘画思维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凭借种种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伴随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表达画家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因此,绘画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