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是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阈值和预警等级指标基础上,依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适时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三条(管理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业务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第五条(内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包括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致灾阈值确定、精细化降水估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时段)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每年5月1日-9月30日,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降水强度和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七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省级气象部门依据本规范指导

所辖地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第二章业务内容

第八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时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

根据《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普查地质灾害灾情点特征信息、地理信息资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承灾体信息、灾情信息、预警指标和防灾措施数据等;实时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规模、具体地点、受影响的村镇、户数和人口、死伤人数、经济损失、致灾降水量,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对普查和实时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更新修订。

3.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时和历史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及服务应用工作。

第九条致灾阈值确定

依托风险普查数据库和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各地区地质灾害实际影响程度和已有技术方法,开展致灾阈值指标确定工作,内容包括:

1.建立地质灾害点(主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进行风险级别划分,按照发生概率95%以上、75%、50%、25% 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临界(面)雨量阈值数据库。

—2—

2.地质灾害发生后,由所在省级气象部门根据规范和实地调查信息,组织检验致灾阈值指标的可用性,及时修订数据。另外,发生其他可能导致阈值变化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新阈值数据,并通过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报修订内容。

第十条精细化降水估测(QPE)和预报(QPF)

制作适应业务需求的QPE和QPF指导产品,内容包括:国家级、省级定时制作下发不同时间间隔的QPE产品和不同预报时效的QPF指导产品。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1.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分四级(有一定风险(Ⅳ级)、风险较高(Ⅲ级)、风险高(Ⅱ级)、风险很高(Ⅰ级)),通过结合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2.国家级、省级制作不同时效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根据需要组织或参加业务会商,制作和发布预警服务产品。

第十二条业务检验

预计或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指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准确率,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修订相关指标。

第十三条效益评估

预计或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评估气象风险预警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应包括因预警提前安全转移的人数、减少的人员伤亡数量和减少的财产损失等)。

—3—

第三章业务分工

第十四条国家级业务主要由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省级业务主要由各省(区、市)气象台(或流域气象中心)、气候中心、信息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承担。

(一)国家级业务分工

1.国家气象中心

负责地质灾害灾情实时上报(直报、实时采集等)、信息收集和系统建设运行;负责制作国家级QPE和QPF产品;负责组织业务会商,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技术开发及指导产品制作,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做好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预警服务以及组织业务检验。

2.国家气候中心

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修订;负责组织开展实时和历史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服务应用等工作;负责组织开展致灾阈值确定业务,及时与省级协调更新修订阈值并每年更新提供给国家气象中心。

3.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与国家气象中心共同做好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风

—4—

险预警服务产品的服务效益、服务需求等的调查评估;负责组织开展预警服务效益评估。

4.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国家级下发、省级上传数据产品的集中汇总和定向传输(附件3);负责保障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会商;负责保障通信网络运行等。

(二)省级业务分工

负责按照国家气象中心要求及时上报地质灾害灾情数据,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要求开展辖区内实时和历史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服务应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普查数据的入库、质量控制、维护更新工作;组织完成辖区内地质灾害致灾阈值确定业务,并及时检验修订阈值;负责调阅国家级QPE和QPF指导产品,制作并下发本省QPE和QPF产品;制作并下发和上传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实时跟踪监测各种观测资料,当预计有地质灾害时,组织业务会商,制作省级预警服务产品,开展预警服务以及组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和效益评估。

第四章业务流程

第十五条精细化降水估测(QPE)和预报(QPF)业务流程

—5—

(参照中央气象台的格点化降水业务流程)

第十六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流程(流程图见附件1)(一)国家级业务流程

1.国家气象中心每日07:30、17:00制作下发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08:00和20:00起报的24h预报)。

2.国家气象中心每日15:45前将实况降水、20:00起报的未来24小时预报降水数据传送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16:20—16:50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经与国家气象中心会商分析,确定并制作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其中,当预警等级达到Ⅱ级及以上时,由国家气象中心依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最终预警产品及相关数据文件,于当日17:30前制作相关图形和文字产品,传送并通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中播出。

3.预计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国家气象中心在全国早间天气会商时组织相关省(区、市)气象局进行会商,指导相关省级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紧急情况下,国家气象中心可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专题会商。

4.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每日收集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产品,并传送到国家气象中心,由国家气象中心在此基础上制作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拼图。

(二)省级业务流程

1.省级气象部门每日(07:45、17:15)定时制作并上传对内的

—6—

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08:00和20:00起报的24h 以内逐12h和24h预报)。

2.实时跟踪监测各种观测资料,分析各类监测和预报产品,当实况或预报雨量达到本地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指标时,与国土部门开展会商,根据会商结果及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不定时制作下发对内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1h、3h、6h时效)并上传国家级业务产品库。

3.省级气象部门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情况,或已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且预计地质灾害影响仍将持续时,应及时向相关决策部门开展气象服务,并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第十七条业务检验

1.发生地质灾害后,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审核各省(区、市)上报的灾情信息,及时组织相关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

2.发生地质灾害后,省级气象部门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并于30日内完成检验报告上报国家气象中心。

3.每年1月20日前,省级气象部门完成本省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报告并上报国家气象中心。

4.每年1月31日前,国家气象中心汇编完成全国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报告。

5.预警准确率用命中率、漏报率和空报率表示,检验时以县

—7—

— 8 — %100?++++=ND NC NB NA ND NA TSR %100?+=NC NA NC PO %100?+=NB

NA NB FAR 级区域和单点(滑坡、泥石流)为检验对象。具体方案如下:

命中率:

漏报率:

空报率:

式中,NA 为预警服务产品发布正确次数、NB 为空报次数、NC 为漏报次数、ND 为无预警服务产品预报正确次数。

5.1针对区域的检验方案

(1)NA 、NB 的确定:如果预报某时段某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等级为Ⅳ级以上,而包含该点的县级区划内,在该预报时段内任意一点出现了地质灾害,则记录为一次预报正确。如果在上述区域,该预报时段所有的地质灾害点都未出现地质灾害,则记录为一次空报。

(2)NC 、ND 的确定:如果在某预报时段内,某个点出现了地质灾害,则在包含该点的县级区域内,首先检查该区域内是否有预报正确的地质灾害点,如果有预报正确的点,则参照上面第(1)条;如果该区域没有预报正确点,则记为漏报一次。另外,出现地质灾害的任意两个地质灾害点所影响的县级区划可能会相同。因此评定好该预报时段的所有漏报后,需要对重复记为漏报的点做去重复处理,只记一次。如果预报地质灾害点无预警,同时也未出现地质灾害,记为预报正确一次。

5.2针对单地质灾害点的检验方案

如果预报某条地质灾害的预警等级为Ⅳ级以上,而该点出现地质灾害,则记录为一次预报正确;如果无地质灾害,则记为空报一次;如果未发布预警等级,则记为漏报一次;如果预报某地质灾害点无预警,同时也未出现地质灾害,记为预报正确一次。

6.预警提前量:指首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信号发出时间提前量。

第十八条效益评估

1.发生地质灾害后,国家气象中心及时分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最新地质灾害灾情等相关数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及时组织省级业务单位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指导省级业务单位完成效益评估报告,并收集汇总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效益评估报告。

2.发生地质灾害后,省级气象部门应于30日内完成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报告(含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基本信息表,附件4)并上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每年1月20日前,省级气象部门完成本省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报告(含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年度统计表,附件5),并上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4.每年1月31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汇编完成全国年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报告。

第五章业务产品

—9—

第十九条本章中所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产品包括两种:一类是对内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一类是对外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

1.国家级产品:包括对内的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08:00和20:00起报的24h预报时效);对外的由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

2.省级产品:包括对内的定时制作的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08:00和20:00起报的24h内逐12h和24h预报)以及对内的不定时制作的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1h、3h、6h时效);对外的由省国土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

第二十条产品格式

1.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附件6)。数据产品应包含灾害预报落区(点)边界信息(经纬度信息)、预警等级、起报时间和预报时效等。图形产品应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布图,根据预警等级由低(Ⅳ级)到高(Ⅰ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绘制或标注预警落区(点)。文字产品应包含地质灾害可能出现的地点、预警等级、发布时间(精确到分)、预报时效、防御建议、发布单位等。

2.产品文件名定义规范参考《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文件命名规范(暂行)》(气减函〔2011〕138号)和《GBT2260-200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上传至国家级产品库的产品为数据产品。

第二十一条产品制作发布

1.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国家气象中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流程细则》要求制作发布。国家气象中心制作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并传送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并接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制作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最终产品。其中,当预警等级达到Ⅱ级及以上时,由国家气象中心依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最终预警产品,制作相关图形和文字产品。传送并通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中播出。

2.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根据省国土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要求制作。

第六章业务考核

第二十二条减灾司负责对省级气象部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省级气象部门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考核主要内容包括:

(一)组织管理。由各省级应急减灾处负责制定本省(区、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年度工作方案;组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技术培训;完成本省(区、市)地质灾害气象风

—11—

险预警服务年度效益评估报告、业务检验报告。

(二)业务能力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建立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基础数据库。

(三)业务开展情况。建立实时、临近、短时、短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和检验评估业务流程;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会商机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共享情况。

(四)业务检验情况。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命中率、漏报率、空报率以及正确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的提前时间等。

(五)效益评估情况。政府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采取的措施及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各省级气象部门参照本规范,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对下级气象部门的业务考核办法。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规范由减灾司负责解释。

附件:1.国家级、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流程图

2.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技术路线图

3.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产品和通信流程

—12—

4.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基本信息表

5.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年度统计表

6.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产品范例

—13—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

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本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并且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基于GIS 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系统。采取机器自动分析发送,有效地解决了暴雨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同时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的时效性。 1、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代理服务器以及气象资料观测网络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次开发。硬件主要由气象信息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以及移动代理服务器3 部分组成(图1 )。 其中气象信息服务器用于实时收集和储存气象信息数据;信息处理服务器用于储存地理信息资料和用户,同时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气象预警短信;移动代理服务器用于发送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与信息处理服务器对接。 2 . 1 移动代理服务器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是针对集团客户设计开发的产品,其将软硬件一体化封装,只需要有稳定的电源及网络便能正常工作,在同一网络中其他PC 机可通过浏览器访问MAS 。由于其接口开放,其他程序可方便地通过MAS 进行短信发送等操作。 2 . 2 信息处理服务器 系统运行在信息处理服务器上,主要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以及短信发送子系统组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负责监控实时气象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外推等预报资料,根据设定的闽值并生成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短信发送子系统负责将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与用户资料数据库联合分析,生成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提交到移动代理服务器,最终发送到用户手上。 3 系统实现原理 气象观测网络上建有气象信息服务器,气象观测资料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 :数据库内。移动代理服务器内部使用MySQL 数据库,支持通过数据库接口或API 接口等方式提交短信发送请求,本系统直接使用数据库接口。为了方便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系统采用C #作为开发语言。由于Microsoft . NET Framework 本身已经集成了Microsoft SQL Serve :操作类,因此只需把MySQL 的动态链接库包含在内即能正常运行(图2 )。

吉林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 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国内最新产品和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二)实用性和完备性 系统应体现实用性,功能齐全完备,能与业务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界面友好,数据组织灵活,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 (三)标准化和通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的标准化。 (四)安全性 (1)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不造成死机、“假死”等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外泄。 (2)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入侵,保护内部的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保障系统数据库以及系统本身不被攻击、盗取。 (3)系统具有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用户盗取或者丢失。 (五)灵活性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变化、服务的扩展和更新等变化因素,在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容量、发布终端管理以及系统功能方面都尽量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开发,保障系统的灵活度。 (六)可拓展性 随着终端和用户类型以及发布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预留可满足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业务拓展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要求

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基于web的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服务器位于吉林省气象局,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应用。此外还需建立为对该系统提供支持的数据库。 (一)整体框架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环境气象监测、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质量检验以及帮助5个主要部分(子系统)。 (二)各子系统功能 1、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功能 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和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两部分。 (1)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查询功能要求在GIS底图上将吉林省现有的污染观测数据实时显示,需要显示的主要有吉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监测站点50米高度PM10、,PM2.5实时数据以及环保局目前网上现有的10个站点的6种污染物(PM10、,PM2.5、 SO2 NO2 、CO、O3)1小时、24小时浓度、IAQI以及AQI数据。 当日实时数据要求以曲线形式显示。 任意时段日值(浓度、AQI)查询以曲线图方式显示。 统计功能开发:可选取任意时段日值和小时值进行统计分析,可显示期间平均浓度、最大值、最小值。 报警功能:PM2.5达到或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或AQI达到或超过150(中度污染)立即报警。 (2)气象条件实时监测分析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 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主要包含烟、雾、霾、降水的实时监测以及环流形势、水汽、风、逆温、混合层高度、理查逊数、稳定度等气象参数分析实时观测。 烟、雾、霾提取人工站(3小时1次)报文以及WS报进行监测,实时显示当日出现情况(包括出现时间),并可按时间进行3小时间隔或选取任意日进行查询。一旦监测到雾、霾立即报警。 统计功能要求能统计任意时间段(日)烟雾霾出现情况。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 (4) 2.项目建设目标 (4) 2.1安装场合 (6) 2.2项目建设目标 (6) 2.3系统功能分析 (6) 3.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8) 3.1系统简介 (8) 3.2系统设计原则 (9) 3.3系统架构 (11) 3.4系统网络传输设计 (12) 4.4.1基于局域网(LAN/WLAN)和专线(DDN/VPN)的网络平台 (12) 4.4.2基于3G/GPRS无线网络的监控 (14) 3.5系统安全性设计 (15) 4.5.2发布播放终端安全设计 (18) 4.6系统扩展性设计 (19) 5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管理软件 (21) 5.1软件架构 (21) 5.2素材管理 (22) 5.3节目单管理 (23) 5.4计划任务管理 (24) 5.5播放器管理 (25) 5.6群组管理 (26)

5.7用户及权限管理 (27) 5.8统计分析 (28) 5.9系统优势及特点 (28) 6气象预警多媒体终端 (29) 6.1 独立式播放器 (29) 6.2 一体式播放器 (31) 7系统配置清单 (33)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近几年以来国内各地发生的雪灾、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联动能力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用于气象行业的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与显示联动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响应及应急联动处置,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以无线网络(WiFi/GPRS/3G/4G)为传输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发布及应急联动功能。在日常应用中,可以与气象预告系统数据对接,实时播放气象预告、卫星云图,或者应急处置、公益宣传等多媒体信息。 气象预警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显示联动系统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所选用的方案及设备均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规避大型复杂项目的集成风险及实施风险,帮助客户提高效率,使客户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2.项目建设目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 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目录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 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 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 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 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 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 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 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 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职责分工如下: 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附件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以下简称“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提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增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是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临界雨量和风险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确定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面向各级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开展的气象预警服务。 第三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当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从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应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业务内容 第五条根据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更新灾害风险资料,包括:中小河流水利水文资料、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经济社会与灾情资料等信息,制定数据格式规范,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 第六条加强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收集与分析,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有关技术方法,研究确定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体系。 第七条结合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研究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标准,确定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指标体系。气象风险等级按四级划分,即Ⅳ级(有一定风险)、Ⅲ级(风险较高)、Ⅱ级(风险高)、Ⅰ级(风险很高)。 第八条开发制作满足气象风险预警所需的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定量降水预报产品。 第九条以SWAN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系统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业务需求,融合本地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信息、本地化预警预报技术等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建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本地化平台,并在辖区内推广应用。平台应具有自动生成客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的功能。 第十条实时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果的检验与评估,根据检验和评估结果,对致灾临界雨量指标进行滚动订正,不断提高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科学性和有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概述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 一、项目概况 计划项目名称: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 工作性质:灾害预警 局归口管理部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 工作起止年限:2003~2009年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6年工作任务: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建设、江西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示范、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示范、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和重点地区风险评估示范,启动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研制及示范、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新疆伊犁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研究和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 1.在示范区群专结合的监测网建设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完善示范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和预警预报分析系统,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2.开展江西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监测以及相关调查工作,分析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建立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并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3.开展长江上游(宜昌-江津)地质灾害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选择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微变形遥感动态监测示范; 4.开展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完成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提交成果报告; 5.开展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提交成果报告; 6.研制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并选择重点地质灾害体进行示范应用; 7.开展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查明岩溶塌陷区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供电 可靠性,保证主网安全运行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 害对电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范围广,变电站设备多次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一旦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来临,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 面临巨大考验。线路跳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生产。 关键词:网格化;电网气象;监测预警;实例 引言 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的实质是分析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的相关性研究是分析不 同数据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强度。如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转换模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对网格气象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电网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 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如受大风影响的架空线路、受强降雨影响的车站和房间分析,结合以往电网事故造成的气象条件数据,包括什么样的气象条件造成事故的因素、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的影响等信息,决定未来气象条件下是否存在电网故障的 风险,从而达到电网气象监测和预警的目的。 1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获取各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如自动气象站、雷达估测降水量、基于网格 的精确预报等,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监测和预报。 2.建立基于gis系统的网格气象平台,显示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直观显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准确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网格设备。 3.加强气象资料在每年汛期电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汛期可能 受暴雨天气影响的重点防洪设备,使运行维护人员在重点检查、勘察、抢修中更 有针对性,故障排除和补救。 (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用性建设,坚 持实践第一,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二是采用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紧密衔接基础业务;三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四是加强服务建设,保证 应用效果,加强电网指挥决策服务支持能力。 基于地理关系模型:系统基于完整、系统、准确的地理关系模型,以地理信 息数据为底层基础数据,将各类气象探测数据、预报数据、行政区域、电网基础 设施基础数据附加到地理属性上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地理 信息载体复杂的空间气象信息、属性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地图系统以地理的形式 直接显示出来。面向对象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 式提供各种操作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接口”。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面对用户,信 息的表达更加直观高效,摆脱了用户不得不面对的大量枯燥的表格和文本信息, 从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可视化、直观的显示。 围绕决策服务,不断完善各种气象探测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探测时空密度,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目录 一、综述 (1) 1. 功能精简和变更 (1) 2. 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 (2) 3. 数据路径 (3) 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 (5) 1. 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5) 2. 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8) 三、客户端模块更改和配置 (17) 1. 基本界面介绍和数据配置 (17) 2. 风险交互订正模块的使用 (18) 3. 风险产品制作模块的配置和使用 (19) 四、快速安装和使用指南 (36) 1. 服务器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6) 2. 客户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7) 3. 风险产品交互和加工步骤 (40)

一、综述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2013版是在2012年山洪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并增加风险产品的实况和修订后形成的版本,该版本作为2013年发布的主版本。本手册重点讲解和2012版本区别和新增的功能,旧有的配置和功能请参考以下几个文档: 《SWAN1.5及山洪版安装简要说明》 《SWAN2012年11月版改进和本地化要点》 以及SWAN相关的历史手册。 1. 功能精简和变更 本次开发针对2012山洪版系统进行精简,将强对流天气相关部分移除,保留QPE、自动站、面雨量等功能,专门用于中小流域和山洪沟的监视、报警和服务。 原则上按照监测、报警、服务三大部分设计,去掉SWAN中不相关的功能,重点突出风险的实况监测和服务。 用户地图基础信息显示功能(需要本地化数据): (1)灾害点包括区域内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滑坡点基本信息。 (2)区域内责任人联系方式。 (3)市、县、乡镇的基本信息。 监测功能: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 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5) 2.1规模分析 (6) 2.2建设目标 (6) 2.3功能分析 (6) 2.4传输分析 (7) 2.5扩容分析 (8) 三、设计原则 (8) 3.1设计标准 (8) 3.2设计原则 (8) 四、象预警信息发布与显示系统设计 (10) 4.1系统简介 (10) 4.2系统结构 (11) 4.3基本功能 (12) 4.4显示内容和表现形式 (13) 4.5管理平台功能 (15) 4.6数字媒体播放终端运行功能 (15) 4.7安全性设计 (16) 4.8扩展性设计说明 (16) 五、系统建设及设备配置清单 (17) 六、气象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18) 6.1媒体素材资源管理及节目制作 (18) 6.2传输管理 (20) 6.3播出管理 (21) 6.4播放控制 (23) 6.5媒体播放器管理 (24) 6.6日志管理 (24) 6.7用户管理 (25) 6.8系统特点及优势 (25)

上海正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 及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网络免费发布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0265968.html, 一、项目背景 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危机,“9·11”事件、非典、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啸,乃至2008年突如其来的中国雪灾和地震,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必须加强重大危机应对能力。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问题突现,这些问题需要重视,可以说,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等文件,参考了在其他行业所实施的信息发布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借合了应急联动系统的需求,设计了无锡市气象预警应急平台系统,定义了系统业务流程、构架以及功能,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符合国情的、高效实用的建设方案。 针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及时应急,上海正伟为无锡市度身定制了以无线网络为载体,提供在突发灾害气象应急状态下的文字信息的传送。在平时,为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奥运等大型运动会提供辅助信息发布手段,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充分考虑了应急的特点、目前网络的现状、在采用无线网络作为载体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集成问题的同时,选用的都是经过实际验证的符合国家应用标准的产品,满足应急技术保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要求,是一个实用可靠的解决方案。 对客户而言,上海正伟将提供“交钥匙”一站式集成模式、富有竞争力

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几个问题的思考 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 1、分析天气预报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但是应该看到,面对着我国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的预报业务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预报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中小尺度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和短时预警业务能力十分薄弱,暴雨等强天气的定量预报能力不足,远不适应防灾减灾的国家需求;二是标志着天气预报科技水平核心预报技术的数值预报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尽管我国的数值预报业务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尚未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体制不完善,适应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和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的预报技术路线、业务技术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业务布局与分工及业务流程等尚不够明晰;四是天气预报业务的人才队伍严重不足,专家型预报员队伍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针对天气预报业务存在的问题,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的建设应围绕着数值预报的持续发展、专业化的预报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五级台站集约化业务流程与分工以及预报专家队伍建设等问题来逐步推进。 2、关于数值预报的持续发展问题 总结我国数值预报发展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个人认为,国家数值预报业务要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要建立起具有自主发展完善能力的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实现对模式系统持续性地改进提高,才能逐步形成我国数值预报的科技优势。 现阶段模式发展要重点围绕变分同化技术和资料应用展开,着力解决观、探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到模式同化应用等系统性研发问题,推动资料应用与模式研发的专家及业务科研单位间的联合合作,尽快实现多元卫星遥感资料及雷达、GPS等多种非常规资料的同化应用,提升多种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能力。在模式物理过程方面,目前要加强相应的科研工作,做好科技储备。 3、关于发展专业化预报业务和技术体系问题 在业务体系方面,预报的精细化需要建立在专业化的业务体系上。借鉴发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台山发电厂濒临南海,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主要存在气象灾害(台风、雷电、高温)、海洋灾害(海浪、风暴潮、海生物)、洪水灾害(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不足或处置不当,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影响或衍生产生系列事件。 一、电厂设计参考自然条件 二、自然灾害分析 从建立至投产以来,主要遭受台风、暴雨、海生物自然灾害影响。 1、台风 从2003年以来共有20个台风经过,其中有5次因台风超强风力给造成直接影响,分别是03年“伊不都”、05年“达维”、06年“派比安”、08年“黑格比”、09年“天鹅”及“巨爵”,直接影响输电线

路、户外设备保温、构建物、树木等;其中台风衍生的事件有:引风机电机温度表破损进水导致机组跳闸(1次)、台风后造成煤场存煤不足限负荷运行(6次)。其中08年黑格比风力达到15级,瞬时最高风速达51m/s,远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2、暴雨 从公司防雨防汛预案启动的记录来看,从2003年以来公司共经历7次暴雨,产生煤场塌方、生活区域严重积水的直接影响,其中暴雨衍生制粉系统堵煤导致机组跳闸非停事件(1次)、暴雨雨水进入高厂变封母造成定子接地跳闸(1次)、暴雨造成微波站故障事件(1次)。后期东区排水系统改造,改变生活区域恰遇高潮位期间普降暴雨排水不畅现状,但从近两年来看,曾有过降雨量230.7毫米/时,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3、海生物 从2004年以来公司共经历5次海生物聚集事件, 直接导致循环水滤网差压大跳闸和机组限负荷,应急处理过程中曾衍生发生循泵设备故障事件(1次)。 通过近年来自然灾害对公司生产影响和气象参数收集,强风风力和暴雨降雨量已高于公司原设计参数,对于雨水系统/户外大型设施/构筑物防风能力需要核对,何时针对性措施 主厂房区室外地坪标高4.5米,煤场地坪标高3.8米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策略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策略 摘要:新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效率,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径,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水平。本文基于笔者工作实践,有效对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策略科学的研究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也保证了人们安全。从实际分析可以得出,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中,更要结合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预报预警应急工作能力。 1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分析 农业作为支柱性基础产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威胁,我国有关部门联合政府、有关机构制定并不断完善建立气象灾害预报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预警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为采取防御措施预留了时间。在此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科学技术与预测系统相结合,通过建立网络连接的方式,准确分析气象状况与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气象预警,进而降低天气原因对农户产生的经济影响。除此之外,预警系统与专业指导人员相结合,辅助农户有效开展天气灾害预防工作,将气象灾害的威胁降到最低。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对天气数据的实时分析,对未来天气状况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准确的预测,为农户及其他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技术性指导等。 2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工作质量的途径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气象灾害预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相关部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实际操作仍难以满足设计目标,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限制、资源因素限制、经济成本因素等。在对实际进行调查后,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可发挥效能。2.1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有序开展、落实气象灾害预警的各个环节,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气减函〔2016〕65号)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是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阈值和预警等级指标基础上,依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适时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三条(管理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业务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第五条(内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包括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致灾阈值确定、精细化降水估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时段)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每年5月1日-9月30日,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降水强度和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七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省级气象部门依据本规范指导

所辖地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第二章业务内容 第八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时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 根据《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普查地质灾害灾情点特征信息、地理信息资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承灾体信息、灾情信息、预警指标和防灾措施数据等;实时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规模、具体地点、受影响的村镇、户数和人口、死伤人数、经济损失、致灾降水量,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对普查和实时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更新修订。 3.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时和历史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及服务应用工作。 第九条致灾阈值确定 依托风险普查数据库和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各地区地质灾害实际影响程度和已有技术方法,开展致灾阈值指标确定工作,内容包括: 1.建立地质灾害点(主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进行风险级别划分,按照发生概率95%、75%、50%、25%以上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临界(面)雨量阈值数据库。 —2—

丽水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平台系统设备

丽水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平台系统设备

丽水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综合业务系统建设项目招标要求 二、项目招标要求 1.项目名称:丽水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综合业务系统建设项目 2.投标报价 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中应包含以下费用:投标清单中所有的设备费,桥架管线费,辅助材料费,安装费,人工费,运费,保险费,调试费,培训费,整套系统3年维护维修费用。以及承担该项目未能预见的一切费用。 3.项目招标范围 本次招标包含以下内容: 3.1设备及相关资料的提供 投标人投标提供的设备及相关资料须包括以下(但不限于)内容: 1)需按招标单位及招标文件要求提供项目施工方案,提供系统施工计划、安装调试和测试验收方案。 2)按投标清单提供相应的设备及详细成套供货清单(包括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检修仪表、易损件的清单等)。 2.2系统安装施工及工期 按国家有关标准及投标文件、中标合同要求对提供设备进行安装施工与维护。 按投标文件规定配备所需的人员,保证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按期完成系统安装调试。 工期按招标方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2.3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 1) 投标方必须保证招标单位新建系统和原有系统同时并轨正常运行一个月,确保新老系统的顺利移接。投标方需向招标单位免费提供并轨运行期间所需要的采购设备清单之外的相关设备,待原系统撤消后招标单位再归还相关设备。 2)投标单位派遣有从事同类工作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包括系统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及服务工作,直到确保系统的正常稳定运

行。 3)在调试期间,供应商在现场负责测试和调试。测试、调试方法及记录表格式应由采购人认可后方可执行。供方参加测试、调试过程一切费用由供应商负责。 4)设备运行需在采购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5)试运行过程中需连续72小时以上的保证系统运转正常。 2.4系统安装验收 1)运行期满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由采购单位组织或邀请相关专家机构向供应商签发验收合格证为准。验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2)运行结果符合合同要求。 3)在进行测试和验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发现的问题已被排除,并得到采购人的认可。 4)所有合同中规定的设备,备品备件、专用工具都已提交。 2.5技术培训 投标单位应对采购单位工作人员(至少3人)提供设备操作维护、机房管理等培训,具体的培训人数、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培训费用等,招标单位有权选择是否参加。 2.6售后服务 1)投标单位的维修点需提供足够的备件以适应维修需求。须在投标文件中说明维修点地址,以及提供7*24小时售后服务,接到故障通知后1小时内响应,4小时到达现场的承诺。如没有按时响应或确认不能按时到达,采购人可选择第三方进行维修,所需费用由供应商支付。 2)投标单位须对合同中规定的系统工程提供至少36个月的质保期(如厂家出厂质保期超过36个月的,以厂家出厂质保期为准),签订合同时须提供原厂证明。 3)在质保期内的工作应包括对所有设备常规检查和维护。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容须在投标时说明。 2.7 系统巡检: 中标人需安排专业工程师每一个月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和前端设备维护保洁,及时排除系统隐患,为建设单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做好工程交付使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