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07131)

人格心理学(07131)
人格心理学(07131)

西师大自考本科

人格心理学(07131)应考小资料

一、名词解释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范型: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结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性和特殊化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法源于19世纪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

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作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人格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

生的本能:自我保护的本能,指向生命的保护与增进。死的本能:毁灭和破坏的本能,对内表现为自残,自杀,对外表现为毁坏,战争等。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叫做停滞。

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它伴随着痛苦的感情一起产生,是为了减轻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投射:它是一种拿别人当替罪羊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的品质和思想感情,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

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人格化:指个体在追求生理需求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

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特征,它使个人对不同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进行反应。

机能自主性: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被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的到的特质,如表情动作之类。

根源特质:是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特质,如智力不能直接观察到。而只能通过解题速度,阅读速度,逻辑推理能力等推测,它们隐藏在特质深处并制约着外部行为。

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16PF:卡特尔将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要素,认为体质是构建人格的砖石,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到了16种独立的特质,即16种根源特质,简称16PF.

EPQ:艾森克以内外侵、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正强化: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正强化。

负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撤

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负

强化。

行为的消退:如果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出现的

强化物所强化,那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作性反

应就会随之消退,直至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

这种现象就是行为的消退。

挫折:指目的性行为遭受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

强化的效价: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

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替代强化:班杜拉发现,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

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范者的行为学习,

这时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是一种直接强化,当对于

观察学习者而言,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

主观体验。

习得性无助:指个体经历了某种行为后,在情感和认

知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自我无能

的心态。

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

间歇强化:指的事一种偶然的或间歇的,不是每一次

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

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

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

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

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为约拿情节。

存在性需求:又称为超越性需求,马斯洛认为,基本

需求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但是存在性需求则

永远都不会,没有人会说:我不再想知道任何真理了。

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

模式,她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

的体验,父母情感体验,神秘的与广大无边的感受、

审美感知、创造体验等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

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

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是指人在直觉外物的空间位

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的参照

的对比倾向。

CPC循环:凯利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环境时,他所产生的

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

周视期:在接触事物的最先时间,人们总是小心翼翼

审查该事物,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例题构念或陈

述构念。

原型: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利用信息的一种

假象的认知结构,帮助我们感知环境的特征,提供加

工和组织信息的结构。

人格测量: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

稳定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

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

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欲望、情绪、性

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的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

倾向。

投射测验:先答什么是投射。林达赛将投射测验分为

五种类型,联想法、构造法、完成法、选择或排列法、

表露法。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异常而妨碍

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

苦。

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

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然后,

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

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

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教育。

个性化: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

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社会化: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

规定的具有一定共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

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产生较严

重心理障碍的个体进行调节,使之回复正常。

角色扮演法: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

理过程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

特性和社会性。①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②这

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③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

稳定的④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

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①临床研究:也称个

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

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运

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

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

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

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③实验研

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

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

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3、简述人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先天因素、环境因素、

学习和教育因素、主观努力因素

4、简述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的特征。①人格心理学

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理论思想紧密联系②厚古薄

今,贵远贱近,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③各派思想一旦

形成,就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历史继承性

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佛洛伊德的

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认为人格是由不同意

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他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是最深层部分;后期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

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我;自我即

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

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佛洛伊德将人格的

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2~

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

成年)。

7.简述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

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

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

足。为了揭示潜意识愿望,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

梦的形成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过程,他称之为梦的

工作,梦的分析就是将显梦翻译为梦到隐意,或做梦

者的无意识观念与欲望,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

程。

7.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荣格把态度类型划分为内倾和

外倾,把功能类型划分为:思维、情感、感和直觉;把态

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有八种:外倾思维型、外倾

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

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8.简述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心灵是一人上相对封闭的系

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心理

值实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等量原理和熵增加原理;心理

能量的前行和退行;能量输导系统;象征;

9.简述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

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

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缺乏社会兴趣的人

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他还

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种

类型:一是统治—支配型;二是索取—依赖型;三是回避

型;四是社会利益型。他认为:前三种类型的人的社会兴

趣和生活风格都是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型的人具有正确

的社会兴趣和健康的生活风格。

10.简述阿德勒理解生活风格概念的途径:在阿德勒看来,

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

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

也迥然然不同。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

为“生活风格”。阿德勒总结出三条途径:(l)看他

的出生顺序。出生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一个人对生活的

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2)对早期的回忆。因为,

从早期回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3)对梦

的解释。他认为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

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生活风格。

11.简述自我心理学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

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

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18个

月到三四岁的童年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

感(四到五岁是学前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

自卑感(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第五阶段获

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

是青春期);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从十

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第七阶段获得创造

力感,避免“自我专注”;(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

成家立业的阶段)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

12.简述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斯金纳提出了两

条原则:①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

复出现的倾向;②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

任何刺激物。

1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14.简述斯金纳与班杜拉关于“学习”含义之异同:(1)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

条。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

类是操作性行为。其中,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

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

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2)美国班杜拉的观

点一般体现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着重研究人的

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

来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

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同点:他们都是在人的行为主义上进行研究,以影响

人的发展为目标。都给后世行为主义以及儿童社会发

展,教学实践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不同点:1、华生的行为注意是不注重中间环节的,认

为人类的行为都是有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都是经过学习习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他认为证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放音之间的顾虑性关系,就能根据此机遇只反映,达到预知并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过分夸大的环境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的遗传的重要性。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就十分注重中间的连接环节,特别注重中间环节的“强化”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者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塑造较为复杂的行为。因此它是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

3、班杜拉也注重中间环节,但只与斯金纳不同,他注意的是儿童的感官能力,是从儿童自身的特点来考虑,而斯金纳则是从外部影响来分析了行为的发展因素。

15.简述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控制点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的朱利安·罗特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对另外一些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16.简述强化物及其来源,并举例说明:按强化物的来源可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是指那些不需要学习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水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品;二级强化物是指那些开始时不具有强化作用,但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它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物。

17.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学习的四个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点,它们是: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会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反应,既可以是外显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强化,就是内驱力的降低。

18.简述高峰体验的含义和作用: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父母情感体验,神秘的与广大无边的感受、审美感知、创造体验等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在高峰体验时刻,人更真实的成为他自己,更完全的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的核心,更充分的具有人性。

19.简述患者中心疗法治疗关系的要素:1.治疗师和患者必须处于心理接触的状态中2.患者处于不协调状态即患者和自己的经验不一致3.治疗师与患者保持一致20.马斯洛的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基本需要一般出现的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般来说,力量较弱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人的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忧。

21.马斯洛过于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发展高级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发展高级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自我实现的必有之路。

22.艾森克的EPQ:艾森克以人格的三个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它是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个版本,各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L—测谎量表,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3.卡特尔关于人格发展的论述:卡特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和环境两者的相互作用,每个人的物质发展都涉及到三种学习类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及整合学习。

24.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哪能几个维度,其相应的表现是什么?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个维度。内外倾:好交际、朋友多,不喜欢独自学习生活;神经质:得分高的人有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情感易变,反应过敏,得分低的人在情感方面很少动摇不定;精神质:得分高的人自我中心,冷酷、缺乏同情,不关心他人,得分低的人温柔、善感。

25.奥尔波特关于健康的成人人格特征包括哪些内容?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具有现实性知觉,具有自

“心灵”。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27.简述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特征 1.它们是过程变量,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3.稳定性4.中性

28.简述构念的含义与CPC循环:构念是对个体行为之所以如此的解释,一个构念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和看法。构念一般都用语言表达。凯莉认为当个体遇

到新环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

CPC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周视、先取和控制

29.简述凯莉人格建构的推论:基本假设是个体的信息

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语气所引导,由此推到出十一

个推论:建构推论、个体推论、组织推论、两分推论、

选择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整推论、片段推

论、共同性推论、社会性推论。

30.简述“固定角色疗法”: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

他们结构系统的错乱,而不是过去创伤经验的残留。

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给病人的帮助是考察并检查他的构

念系统,重新调整构念系统,将自己的疗法称为固定

角色疗法。

31.3简述投射测验的特点:1.测验材料一般都很模糊,

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含义,而受测者也不受任何限

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2.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

的隐蔽性,受测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将得到何种

心理学解3.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

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

32.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步骤:三个步骤:1.放松训

练:在治疗之前,必须教会求治者如何进行肌肉放松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依据和主攻方向

3.分级脱敏练习

33.简述霍尼提出的依赖性人格的特点:依从型人格这

种人格倾向的主要特征对爱情和赞同的强烈持久的需

要,希望被爱、被保护、照顾和指导。

34.简述确定人格教育目标的原则:1.超前的社会适应

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协同性原则

35.简述成就动机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内容:实施主体

统觉测验;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帮

助认识自己的动机和抱负水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验。方法:1.让个体了解自己的统觉动机2.通过有关

资料,观看录像3.通过团体讨论或个别辅导4.组织学

生参加竞赛性游戏(如投篮,掷标)

36.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

为目的的教育,而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

培养,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我全面发展和培养,传

统教育特别强调知识的传授。

二、论述题

1.论述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一、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

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然后,

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

分析者和患者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二、梦的分析:佛洛

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

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

变形的满足。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人们真实

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制作是从隐梦到

显梦的伪装过程,他称之为梦的工作。梦的分析就是将显

梦翻译为梦的隐意,或做梦者的无意识欲望与观念,实际

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佛

洛伊德认为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行分析,同样可以揭示潜

意识愿望,这些小过失主要有:口误、笔误、遗忘、遗失、

误置与误取、误读与误听、多种错误的混合等。四、幽默:

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景或表达潜意识

的欲望,实质上是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发泄本我欲望和

冲动。

2.论述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A、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无

意识概念和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这

种概念与观点并不是弗洛伊德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

期,哲学家柏拉图就谈到过无意识的作用。18世纪初,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了单子, 一个世纪后,德

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灵魂动力学把莱布尼兹的无意识

与动力观点发展成为意识阈限的概念。著名心理学史

学家波林认为,莱布尼兹只是预示了无意识论与动力

观,而赫尔巴特才是真正开创了无意识与动力学说。

此外,德国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思

想,以及布伦坦若的意动心理学都对弗洛伊德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接受了布伦坦若的动力观和叔

本华、尼采的某些思想。

B、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1)近

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2)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有重要的影响(3)欧洲

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

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上的来源。

弗洛伊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不同的思想来源与不

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收当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

的最先进的成果,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

想理论体系。

3.论述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异同:古典精神

分析主要是指佛洛伊德的理论,而新精神分析主要是指从

正统精神分析学派分化出来的种种新理论,包括荣格、阿

德勒、霍妮等人的理论,它们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概括:①关于人格结构:新精神分析学派把自我看作是人

格更为独立的部分,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虽然佛

洛伊德也重视自我,但只是强调自我是辅助本我的机能,

本我才是中心;②关于人格的发展:新精神分析学派不再

过分强调佛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是强调文

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③对人性的态度:佛洛伊德

的理论观点一般是倾向于性恶论,他把人性归结为自私的、

邪恶的,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自尊对自尊心的启发,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理性的,是一种性善论的观点;④

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佛洛伊德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虽

然很重视,但主要是以他的病人对童年经验的回忆为依据,

并且他的研究是同生物决定论的观点和方法相联系的,而

新精神分析学派大都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以直接研究童

年时期的发展过程,主要通过从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结构

来说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⑤关于研究方法:佛洛伊德只

重视患者的自由报告和过去经验的回忆,新精神分析学者

日益重视把这种传统的分析方法与实验心理学相联系,增

加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总之,新精神

分析学派的出现,使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潜意识和性本

能的“磐石”上开始松动,但他们的基本思想、观点没有

什么根本的、本质的区别。

4.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

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的压迫的产物,他把自

我看成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人的意识活动,是可以加以

控制的。他对自我赋予了积极的特征,比如信任、希望、

独立、自主、创造等;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

的概念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的

青年的后期,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同一性混乱”。

人格发展渐成说:口腔—感觉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

任;肌肉—肛门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运动—性器阶

段:主动对内疚;潜伏阶段:勤奋对自备;青春期:自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中期:

繁殖对停滞;成年后期:自我整合对绝望。

5.自我心理学是如何形成的:弗络伊德的自我心理学

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创伤式、

内驱力范式、和自我范式三个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

自我心理学思想。她强调自我约束本我,提出和归纳

了10种自我防御机制,并提出了六种发展路线。

6..论述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理论:卡丁

纳认为早期经验对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特

别是社会初级制度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对弗络伊

德的本能论进行了突破性的修正

7.试述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

论家的朱利安·罗特(Julian Bernard Rotter)于1954

年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旨在对个体的归

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

度和各自的目标出发,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提出

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其中,心理学家格洛佛(Glover)

在其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

出的“控制点指的是一个人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

位置在哪里——内部的或外部的”这一观点最有代表

性。

8.论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的核心,它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

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叫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

拉认为,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班杜拉发现,立榜

样、树标兵、杀一儆百、杀鸡儆猴都是利用替代强化来对

观察习得行为表现与否实施社会影响的常用办法,榜样的

呈现方式是身教和言传;观察学习的过程划分为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9.论述马斯洛需要各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

价: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共有两类需要:一是沿

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

要;二是随生物进化过程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

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为七个层次,以金字塔的结

构形式排列,金字塔的最底部是生理需要,上面是安全需

要,社会交往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

的需要,最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

系,基本需要一般出现的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般来说,力量较弱的低

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人的

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

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忧。满足基本需要

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基本需要

的满足是发展高级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自我实现的必由

之路。

10.罗杰斯的“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基本内涵:又称

个人中心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 年代

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心

理治疗领域的主要理论流派之一。它的基本假设是:

只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自己就

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

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11.人本主义有什么不足:(1).理论体系不够严谨,

缺乏对基本观点的明确目标和充分论证,一些概念也

描述得很模糊。(2).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

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忽视社会环境和

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3).人格问题研

究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系存在一

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排除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单纯

以自然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生

活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12.论述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认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内部原因:许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行为主义的失败是其重要的心理学内部的原因。本世纪20年代,美国兴起行为主义,其代表人物是华生。华生否定意识和心理活动,主张心理学应该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有机体制对刺激的反应或行为,将刺激——反应公式奉为普遍原则2、外部因素:一些邻近学科的影响,如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与社会的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还有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也是密切有关的13.评述凯莉的个人建构理论:凯利是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有以下几点内容:(1)人是科学家。他认为人并不为环境或无意识所操纵。提出了“人是科学家”这一假设,他最关心的是人们形成和检验他们关于世界的假设,形成新的关于世界为何的概念与观点的方法和途径。(2)个人建构及建构选择论。凯利认为人们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模式或样板来观察世界的,人们创造了这些半透明的模板,然后试图用它们去应合构成世界的现实。(3)个人建构的特征。凯利认为各种建构在三个重要的维度上存在差异。①适用值域。在凯利看来,一个建构的适用值域标明了该建构所涵盖的事件的范围,②适用焦点。凯利认为每一种建构都有其适用焦点,亦即在某一建构的适用值域内能够发挥最佳预期作用的点。③渗透度。渗透度是指一给定建构能够用来析解新事件的程度,如果一个建构能够容纳新的观念、新的事物,则说明它的渗透性强,一个建构的开放性越大,它的渗透性就越强,一个具有较强渗透性的建构能够用以析解许多新事物,并由之拓宽该建构的适用值域。(4)基本假定及其副律。他提出了一个通贯其理论的基本假定,并阐发了11条副律来论证这一假定。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运用过去的经验,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预期未来和发展我们建构。

14.论述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

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有三个:①人格的独特性特点是人格测量的前提,也是人格测量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任何一种人格理论都承认存在着这种个体差异,并且认为这种差异是可以进行测量的,所以在研究人格测量时,如何把握人格的丰富性是一个困难所在。②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稳定中有发展,发展中有稳定,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如何把握这一对矛盾也是研究人格测量的困难之一。③人格测量的第三个困难也是最麻烦的地方在于测量的真实性问题。影响人格测量的真实性的因素除了编写测验项目的技术外,受测者是否真实回答测验所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5.如何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处理心理治疗中双方关系的中心原则,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作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对心理咨询中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无条件积极关注最初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领域提出的一个方法。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16.论述人格教育的意义:①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②人格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③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基础。

17.论述人格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以培养或训练人格品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必须规定教学的基本步骤或程序;强调主体性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别差异;提供支持性的教学气氛与环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多向反馈互助

18.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①理论意义:人格心理学家要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本性是什么?②实践意义: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19.论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趋向。:①临床研究:也称为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法源于19世纪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沙可、佛洛伊德、罗杰斯等。②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在与别的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相关研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其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森、卡特尔等。③实验研究:此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结论,人格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代表人物):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洛夫。

四、综合应用题

1、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是否是与生俱

来、终生不变的呢?试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个问

题加以阐述。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

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人们对现实的

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

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

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

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人对现

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

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

光泽。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

性格可以雕塑:英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森科,他

在人格理论方面主张人格纬度,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

度上移动的。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

可改变性格。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家庭中

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

‘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变,性格定型后也非一成不

2.评价奥尔波特特质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作用:

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

他的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本身行为的特点出发探讨人

格问题,这就使心理学家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

量于操作程序之中,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

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这种探讨使他运用客观

观察、主观问卷等方法,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上,直

接从量上了解和研究个体本身的行为特点,以区分人

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他用纸-笔测验对支配-顺从和

价值类型的测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3.试对艾森克将划分的人格维度进行说明:首先,艾森克

把人格的等级模式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

四个水平。处于最底层的是特殊反应水平(如最简单的一

举一动),其上为习惯反应水平,再为特质水平,最上层是

类型水平,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别。其

次,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个维度。

内外倾:好交际、朋友多,不喜欢独自学习生活;神经质:

得分高的人有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情感易变,反应过敏,

得分低的人在情感方面很少动摇不定;精神质:得分高的

人自我中心,冷酷、缺乏同情,不关心他人,得分低的人

温柔、善感。最后,艾森克以人格的三个维度为基础,编

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它是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个

版本,各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

神质,L—测谎量表,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4.用行为主义人格观分析: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所以人格

也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影响最大的心

理学流派之一。这一学派的人性观是决定论的,他们认为

人的每一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因素,将焦点集中在可观察

的行为上,否定意识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灵是一

块空白,行为经验完全是后天获得的,并且人的行为基本

上是机械性的,只能对环境做出反应,而本身对环境的控

制能力很弱。行为和性格是学习的结果,而人受外在影响

的制约,人的行为能通过正面或负面的强化得以塑造,由

此可见,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染白则白,

染黑则黑,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是中性的。

5.用强化理论分析:这是奖给你的,打的就是你。。。。:强

化理论在管理学上属于行为主义学派,强化理论主要的观

点是: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

利,他的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如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

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又可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惩罚和忽视。

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

为得以进一步加强,重复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

实现。正强化的方法包括物质奖励、精神鼓励。

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不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

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负强化也

包括物质处罚和精神处分,减薪、扣奖、罚款、批评、降

级等都是可用的方法。

6.结合凯利人格理论,谈“人格决定于人体认知建构,进

而决定命运”的理解:乔治·亚历山大·凯利,临床心理

学家,人格理论家。凯利的理论成为人格研究者和心理治

疗师的丰富的思想源泉,凯利的人性观(建立在凯特将人

视为科学家的基础上)。1,把人看成是朝向未来的。2,人

对环境有主动形成表征的能力3,人即使自由的,有事被决

定的。4,在人格的独特性与普通性方面,凯利采取中立的

立场。凯利的人格理论则是特别强调个人的行为表现乃至

整个人格的形成,都是决定于他对周围环境(包括任、事、

物等)的认知和评价后所建立的观念。根据多年临床心理

学的经验,他发现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的

看法有改变时,都会使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又发现凡是

到心理诊所来诉说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所诉说者都是和

教师自己的观点有关。因此凯利认为,无论事心理正常还

是异常的人,他的行为都是决定于他们对环境中人、事、

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的结果。而非决定于他的动

机或需求。

7.结合凯利观点分析:精神病患者是蹩脚的科学家:

(一)理论:凯利,临床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凯利的

理论成为人格研究者和心理治疗师的丰富的思想源泉:(1)

人是科学家:凯利的基本假设是“人是科学家”,象科学家

一样通过创立能使自己准确地预期未来的理论。力求减少

不确定性,使生活明朗化。他提出“个人构念”法,即个

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2)人格

动力:剀利不同意大多数传统的动机理论。他认为,传统

的动机理论把人看成生来无活力,因此需要某种东西来驱

动。(3)人格适应:适应良好者的特征是:愿意评价个人

构念,并验证对他人知觉的确实性;构念无效时放弃并改

变;愿意扩展自己的个人构念;有很好发展的角色构念库。

(二)凯利认为精神病患者是蹩脚的科学家,治疗的方法

是帮助他们:(1)考察、检查个人构念系统;(2)重新调

整构念系统。他不主张传统的对患者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治

疗方法,认为这种方法是静止的,焦点集中于过去和现在。

治疗者不仅应发现受辅者心理的实际情况,还应指出

他可能达到的目标,帮助他重新成为一名好的科学家。治

疗方法可采用固定角色治疗。

8.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验结果分析

你的E量表分为14分,N量表分为13分,P量表分为

10分,L量表分为7分。

掩饰性 (L):7分,测试结果正常。

内外向 (E):14分,你属于外向型。人格外向,可能

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

神经质 (N)(又称情绪性):13分,你属于中间型。偶

尔会比较情绪化。

精神质 (P)(又称倔强):10分,你比较倔强。孤独、

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

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各量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内外向 (E):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

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

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

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

较稳定。

神经质 (N):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

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

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精神质 (P):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

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

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

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

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掩饰性 (L):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

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L与其它量表的功能

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9.材料说明:人格教育的研究意义:①人格是在传统的基

础上通过学习习得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和教育)

②人格教育的意义:A.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实际需要B.人格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C.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D.人格

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基础。③人格教育的研究主

要探讨恰当的人格教育的方法、模式等操作性问题,旨在

提高人格教育的效率.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体育心理案例

(二)研究案例2 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1.研究目的 作者以特质学派和五大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等6个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 2.研究结论 (1)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导向,不能解释原因;人格因素的数量可能不一定是五大因素;五大因素可能非正交;缺乏对特质概念的明确界定;因素分析技术的限制;过于笼统,难于预测;未能提供控制和治疗方法。总之,特质概念究竟包括了人格的哪些层面和特质理论家们是否对此已有了一致的意见,这类问题仍有待澄清。 (2)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的思路是采用新的研究模式——利用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预测更为具体的行为。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是指将大特质降解为小特质;将一般情景转为特殊情景;更为具体的行为是指预测行为的个别方面而不是行为的综合结果。 (3)改善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主要表现在预测对象水平、一般情景和特殊情景、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主因素和亚因素的确定。 (4)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立综合的中国运动员人格测验。 (5)通过证实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过去,在寻找人格结构中有多少和哪些因素的研究中,特质学派几乎完全依赖于探索性因素分析(ERA)。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证实性因素分析(CFA)来对五大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如Elizabeth,1996;James,1996)。 (6)反复进行信效度检验。特质学派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已经对人格结构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认识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因此条件已经允许我们更多地利用CFA来进行不同的假设检验。主要结论为:人格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曾是运动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但到了80、90年代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张力为,褚跃德,1994)。 特质研究未能满足运动心理学家的期望,主要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理想的预测效度。如果我们在前两个方面尝试改进,就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加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因此,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在进行特质研究之前应该注意思考的问题是:研究问题是否是科学问题?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何在?研究假设是否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预测关系是否具体?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科学问题可能产生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差距之中、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之中以及解释某一现象的需要之中;科学问题应当是可解的,即可以得到概率意义上的实证检验(McGuigan,1997)。关于第四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新方法的产生总是服务于研究问题的,如前述的证实性因素分析。另一值得注意的方法是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综合采用语言评估、非语言评估、自我评估、他人评估来考察多个因素的结构模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化,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关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时候,自然应当联想到与其相对应的方面。我们还需要指出,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学派有着各自的强点和弱点,不要期待特质学派的发展能够解决运动心理学家面临的所有人格研究问题。 但是,特质学派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有着极强的生命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一: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霍妮:《我们的内心冲突》 弗洛姆:《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等 沙利文:《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二: 基于情绪的道德判断:厌恶与愤怒的不同效应 情绪具有进化适应功能, 这些功能试图解决的是进化环境中影响个体生存和繁衍的具体难题。无论是承诺装置理论还是高位协调理论, 都认为特定情绪在帮助人们解决特定的适应难题方面, 扮演着积极有效的角色。来自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不少研究也都发现情绪在道德判断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过这种影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以厌恶和愤怒为例, 从进化

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两种特定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厌恶强化了人们对卫生冒犯的道德谴责, 这一情绪并不影响对公平冒犯的道德判断。同时, 我们发现愤怒跟公平领域的道德判断同样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即愤怒只影响公平领域的道德判断, 但不影响跟社会交换无关的卫生领域的道德判断。 万千心理-人格心理学(第8版) ◆这是一本广受读者青睐的人格心理学经典畅销教材。 ◆它围绕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这六大人格理论流派,进行了全面、系统、精辟的介绍与评价,并梳理了支持各流派观点的大量实证研究项目。 ◆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穿插了众多著名理论家的生平故事与摘自新闻报道的有趣议题,强调运用人格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提供了13个经典的人格测验。 ◆阅读本书,读者不但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更将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镜像自我研究:理论与实证 关主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作者多年来致力于镜像自我的研究和思考,本书聚焦于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思考,为进一步了解镜像自我的性质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本领域的学术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本书研究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这为人们提升自我认识、促进人际和谐,减少人际冲突都有着积极意义。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9.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 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11.艾森克研究发现,()特质与大脑皮质兴奋、抑制水平有关。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12.首先提出“同一性”问题的人是(C 艾里克森)。A 荣格 B 斯金纳 D 阿德勒 13.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B 马斯洛)。 14.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班杜拉)。 15.“火可以使黄油融化或使鸡蛋变硬”反映了人格的(D 社会性)特性。A 整体性 B 独特性 C 稳定性 16.“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反映了人格的(C 稳定性)特性。A 整体性 B 独特性 D 社会性 1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最深层部分是(C 潜意识) A 意识 B 前意识 D自我 18.弗洛姆认为人克服孤独感的积极方式是()A逃避自由 B 积极自由 C 毁灭 D独裁 19.贝利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自卑 B 建构 C 强化 D特质 20.最早发现并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现象的人是()A奥尔波特 B华生 C高尔顿 D斯皮尔曼 2.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把人格分为() D 内倾 E 外倾 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A 首要特质B 中心特质C 次要特质D 个人特质 E 共同特质 4.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 B 类型 C 特质 D 习惯反应 E 特殊反应)A 移情 5.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A 归属需要B 尊重需要D 审美需要E 自我实现需要 6.弗洛伊德认为,可以通过()了解无意识。A 自由联想 B 口误 C 梦 D 集体无意识 E 催眠 7.指出下列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A 弗洛姆E阿德勒) B 斯金纳 C 霍妮 D 艾里克森 8.阿德勒提出了以下著名概念( ) A创造性自我 B 生活风格 C 追求优越 D 社会兴趣 E自卑感 9.荣格研究的集体潜意识主要有( A 阿尼玛 B 阿尼姆斯 C 阴影 D 自性 E 人格面具) 10.大五人格模型主要包括( A 外倾性 B 宜人型 C尽责性 D 神经质 E开放性)

人格心理学论文

社会认知理论的案例体现与理论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初步形成了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中,班杜拉系统总结了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 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解释了行为发生机制,道出了人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人所遭遇的社会环境,人自身的认知,人自己的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三者的现实处境及相互作用导致了现今道德失范行为的彰显,所以那些认为道德失范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予以消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反复出现或严重化就过度谴责道德教育和管理。从马加爵的案例我们可以有所深化理解。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于2004年杀了四名室友,造成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一时间报道纷纷扬扬,但认真去了解马加爵案的背后——我们会发现他所遭遇的社会环境,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了马加爵的社会道德表现。 从社会环境来说,马加爵出生在一个沉闷的家庭,贫困的传统农民家庭,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马加爵的父亲与儿子沟通十分有限,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马加爵从小就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对于他的内向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除了家庭环境,上了高中之后,他的外表变化给交友带来一定障碍。他的身体在高中变得很粗壮,脸型由圆成方,嘴唇变厚,眼睛深陷,额头外凸,显得有些凶狠,而且很少露出笑容,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于是,大多数人只是跟他表面上过得去,从不深交。本身的不善言辞,更使得他在高中几年与女同学的谈话少得可怜。无论从马加爵的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这些都为他的性格缺陷埋下伏笔。 同时,就像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穷困而产生自卑心理一样,马加爵也被这种情形所改变。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打荤菜,他总穿着旧衣裳——随着逐渐的成长,马加爵自卑的自身认知使得他躲开集体的圈子,逐渐远离同学。马加爵开始消沉,直到一次突然的离家出走,后结束这场出走风波之后,他犹如醍醐灌顶,一改高中几年浑浑噩噩的生活,发了疯地恶补以前拉下的课,而凭着最后这半年的努力,他竟然考上大学,而且成绩排在班上第四名。实际上,从这里不难看出,他用成绩继续掩盖着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此即为三元交互理论中的认知理论的有所体现。 上了大学之后,大一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融入大学的文化。他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马加爵的这些行为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