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结构图

塑料模具结构图
塑料模具结构图

绘模具结构图

一、当把成品图调进模图时,成品图必须乘缩水。(模具尺寸=产品尺寸×缩水)必须把成品图MIRROR(镜射)一次,即模圈里的成品图是反像的(成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在前模,应把不属于前模的线条删除在后模,应把不属于后模的线修删除。

二、成品在模具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特别是对称的,成品如果不分中,到工场加工时很可能出错。

三、所有枕位之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

四、成品之间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mm)当入水为潜水时,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成品至CORE边15-50mm,成品至CORE的边距与制品的存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制品的厚度(mm)成品至CORE边数值(mm)

2015—20

20—3020—30

30—4030—40

﹥4050

五、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CORE料边至回针应有10mm距离。

制品矫嫱队懊婊 澳D谀A虾穸華+型腔深度后模内模料厚度B+型腔深度

SP、CMmmMm

﹤772532

77—1163238

116—1543850

154—1934464

≧1935076

CORE料宽度一般比顶针极宽或窄5—10mm,最低限度成品胶位应在顶针板内不影响落顶针,CORE料边至模胚边一般应有45—80mm

六、当在一块内模料上出多个CAVITY时,内模料大小不超过200×200mm。

七、模内镶入模框中圆角一般取10mm,如要开精框时则取16mm或更大,铍铜模模内不倒圆角。

八、任何一种塑胶入水位置应避免从唧咀直行入型腔。

九、镜面透明之啤塑(K料、亚加力、PC等)应注意,冷料井入水流量及入水位置不能直衡(冲),一般作成“S”型缓冲入水,扇形浇品,使成品表面避免产生气级流雲。

(15)选模胚的一般原则:

当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时,用工字型模胚口型,模胚阔度在250—350mm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模胚阔度在400mm以上并且有行位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没有行位时用直力无面板模胚(H型)有力模胚必须加工W25mm×H20mm码模坑,底面板必须有码模孔(中心距为“7、10、14”,中心“7、10”

用¢二分之一牙,中心“14”的用¢八分之五牙,深度19—24mm细水口模胚一律采用I字型模胚。

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开通框或选用无面板的模架;

有行位或较杯的模胚,A板不应用通框,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

不用面板;

方铁的高度,必须能顺利顶出产品,并顶针板离托板间有5—10mm的间隙,不可以当顶针板顶到托板上时,才能顶出产品,所以当产品较高时,要注意加高方铁;

模胚A板(B板)要有四条25.4mm×450撬模坑;

模板四边都有撬模坑5mm深;

顶针底板按模胚大小或高度加垃圾针(支承点)350mm以下为4粒,350mm—550mm为6粒,550mm以上为10粒或按设坟增加或减少。

有推板的模胚,一定不可以前模道柱后模导套;

前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前模开框深度加25mm—35mm左右,当模胚无面板时,前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前模开框深度加40mm—50mm左右。

后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后模开框深度40—50mm左右,(可在模胚资料上查到标准托板厚度,一般是无需用托板;

当内模料镶CORE是圆形时,选用有托板的模胚;

当有行位或较杯时边钉一定要先入10至15mm到斜导柱才可以顶入滑块内,即当料导柱特别长时,应前模导柱,后模导套。以方便加长导柱;

使用顶针板导柱时,必须配置相应的铜质导套中托司,顶针板导柱的直径口,一般与标准模胚的回针直径相同,但也取决于导柱的长度C,其适用范围见下表,导柱的长度以伸入托板或B板10mm为宜。

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

10√√√√√√

12√√√√√√√

16√√√√√√√√

20√√√√√√√√√

25√√√√√√√√√

30√√√√√√√√√√√√√√√√√√

40√√√√√√√√√√√√√√√√√√

50√√√√√√√√√√√√√√√√√√

(16)标数基准当一模出多个CAVITY时,标数应以模具中心为标数基准,成品标数基准应和成品图标数基准一致当成品标数基准点与模具中心对称时,应按对称于模具中心标数基准,当一模内有多块内模料,一内模料出多个CAVITY时,如果成品对称,应按对称于内模料标数,如果成品不对称,应从内模料单边标数,即标数首选分中标数,无法分中标数时,才从内模料单边标数,如以内模料单边标数,应以模胚基准角为标数基准(OFFSET偏孔);当一模双出一个CAVITY时,应从内模料单边标数,且应以模胚基准,角为基码(OFFSET)偏孔;标准应整洁明了,一般把模胚钢料,成品数放在一起图纸上方和左方,运水数单独放在一起,当有行位时,行位数应和运水数放在一起,标数应完整,特别是钢料大小,厚度及成品在模图里的位置不可缺少;顶钉图、边数图、镶件图、标数基准跟排位图一致,排位图确定通过后,未经工程人员许可,不可随意改动师傅位(标数基准)。(17)当模具是硬模(内模料需淬火到HRC45度或以上)时,必须以模具分中或钢料分中标数。(18)运水—是用为冷却内模用,通运水时要注意是否成品的每一部分都有适当的冷却,即冷却要均匀,还要注意与顶针镶针间的距离应有3—4mm以上,运水塞头深10mm以上,运水到胶位的距离10—15mm较为合适,若以运水孔的直径为D,即运水的中心距离为5—8D,当制品为聚乙烯(PE)时,运水不宜顺着收缩方向设置,以防制品有较大的变形。(19)设计的冷却运水系统必须流径内模中(铍钢模内模在A、B模板上直通即可)并于运水(出入口分别打上清楚编号,M/OUT字,设计指定的行位必须上运水、运水孔一般不小于特别情况进也可用或跟客户要求做,上模运水尽量近

胶位,下模运水尽量走外圈,一般走“U”“C”形或“一”直通才可,较深时要走BAEFCE,运水在将要走模之前才锁;(20)当成品有凹(如花纹、侧壁上有孔等采用侧向抽芯即行位出模;(21)当成品侧壁不允许有出模角时应采用侧向抽芯即行位出模;行位分内侧抽芯和外侧抽芯,按前后模又可分为前模行位(行位在前模板内滑动)和后模行位(行位在后模板内滑动)前模行位常用较杯形式,因结构简单。当不能采用较杯开式时,必须设计特殊结构的模胚,即面板与A板间应有一次分型;(23)有行位之模具,行位镶入后模深度,一般不可小于25mm,行位特别小时可作20mm,当并排出两行时,行位之间应有小于20mm钢料,以防FIT 模时钢料变形,画行位时要注意行位的斜度,斜边角一般在15度—25度之间选取,角度太小易烧坏斜边,角度太大易卡死,即无抽芯,特殊情况下不可超过30度,压鸡斜度应比边角度大2度,当行位很高时作1度,行位压鸡冬茹位宽16—30mm,一般作压鸡厚度的一半左右。当滑块脱模后留在滑槽内的滑块,长度不得小于总长的二分之三,本公司规定滑块脱模后必须全部留在滑槽内。没滑块镶入后模深为H翼仔宽度为B厚度为C滑块截面各部位相关尺寸见下表 H﹤3030—4040—5050—6565—100100—160 B6810101215 C81012152025 (24)当行位必须向模具中心抽芯时,内侧行位必须作限条(GIB)以便于安装滑块(SCIDE);(25)行位分行针孔,行框桶和行胶位,行胶位时要注意行位的分模线,行西半球一般有10度啤把定位,封胶位不可大于5mm,当行位只行一根针时,应采用担穿孔的形式;(26)行位的钢料,当行位要封胶位时,钢料跟内模料,行位封胶位时,用王牌,行位镶件用内模料。限条(GIB)磨板耗(WEARPLATE)用8407 (27)当行位行针孔,而圆心正好在分型面上时,必须在后模料上作一虎口,以保证钻孔时有一段大约10mm是整个圆孔(灿孔);(28)当行位的胶位全部在前模时,行位压鸡(JAN)应原力出;(29)行位底要锣(磨)油坑,油坑为平行四边形,

(30)深度为0.5mm定为1—1.5MM,圆距离10—20mm为防止行位回位,可以采用波子,弹簧等;

为防止行位回位,首选朝两侧行,其次朝地行,若有四面都要行位时,行位才朝天位行,且要作老鼠尾结构保证行位不会回位。(31)当行位底下落有顶针时,必须安装早回木几构(机构);(32)几是PVC料文钉针(垃圾钉)全部用或,入水位置不能直行,如有冬菇头则由各菇头入水;(33)啤PP料及K料可采用垃圾钉顶出;(34)苦ABS等其它塑胶,当顶出力很小且成品上不允许留有顶针痕迹时,也可以采用垃圾钉顶出;(35)顶针应落在不影响成品外观及最有利于成品出模即脱模力最大的地方顶出要平衡,顶针应尽大落;(36)顶针应尽量落在较平的地方,如果分型口可斜度较大时,顶针应磨杨阶梯状以增大顶出力,或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加大箭脚或顶针柱;(37)局部羽较深时,由于脱模力大,轻易顶白或顶穿,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顶针应傍骨,加头箭脚或出顶针柱,傍骨或出顶针时,顶针一般用Φ7/64”或Φ1/8”大件成品且胶位较厚时采用Φ1/8”顶针;(38)成品上有较深内位时,一般在内骨底落Φ7/64”或Φ1/8”顶针出顶针柱或跟客户要求主骨两测傍骨出顶针柱;(39)螺丝柱、定位柱等深孔部位一般落司筒或在柱两侧傍骨出顶针柱,实心柱底不要落顶针,可以防止困氮,也可以防止EDM时积碳;(40)顶针边离胶位边一般应有1—2mm距离,当顶针傍柱位骨位顶出时,顶针边离胶位边不应超过2mm距良,当顶针位钢料低于周边钢料时,顶针边离胶位边可以作到0.5mm距离; (41)凡是PVC等软胶的公仔模(铍铜模、雕刻模)一律采用垃圾钉出模,当用Φ5/32”或Φ3/16”垃圾钉应落在公仔较平整无花纹的部位,方便披水口,且顶

(43)出要平衡垃圾针要离开胶位边2mm以上;

(42)方便水口脱落,在水口转角处应落水口钉;

司筒底部用压块或无头螺丝等作定位用;(44)所有钉针、司筒针、司筒及水口扣针必须于子头部及相对应顶针位为上对应文编号;(45)有方向文顶针,司筒头要做(磨)单边或双边管位以防止转动;(46)顶针与撑头及运水之间最细3—4mm,落顶针时视成品应尽可能落大一些的顶针。一般Φ3/16”—Φ5/32”为常用,成品特别大时可落Φ1/2”,或视需要落更大的顶针。落顶针时应落在顶出力较大的部位,且顶出要平衡,有时由于顶出力较大,顶出时易顶白或顶穿,此时应考虑将顶针傍骨或作顶针柱,头箭脚等;(47)顶针图拿数要准确且要拿

整数,最多可给一位小数,要小心顶针爆边,一般顶针边离胶位边应有1—2mm距离顶针图的标数基准要和排位图的方向一样;(48)落撑头时应注意不要与顶针、顶棍孔干步,由于改模时可能要加多几支顶针,落撑头时要注意可能要加顶针的位置不能有撑头,即撑头不要落在成品的边上,撑头最大落2,撑头可落方形;(49)有需要时模胚须配备有定位导圈(法兰)和主流衬套(唧咀)导圈用Φ100mm斜面用R19.05法兰全部收手面或沉X面板5mm唧咀要做定位,一般用Φ5/8”视模具也可使用Φ1/2”或Φ3/4”之唧咀;(50)螺丝头至孔面1.5—2.0mm,Φ1/4”收12mm深,Φ5/16”收1.5mm深,一般收螺丝深度应是螺丝直径的2—2.5倍,标准螺丝有牙部分的长度一般都是螺丝直径的3倍,所以在画模图时,不可把螺丝有牙部分画得过长或过短,在画螺丝时必须按正确的装配关系画,而不能随便算数;(51)撑头(支承柱)必须用螺丝或管针与底板固定,撑头高度要比方块高出0.1—0.25mm,撑头直径一般在 2.5mm—50mm之间,撑头孔需大于撑头4mm左右,撑头用黄牌铜或高碳铜制位,其尺寸选择范围见下表:设撑头长度C直径D螺丝直径M螺丝孔深度为H DSCREWL MH405060708090100120130150170200 25M1020√√√√√√√ 30 √√√√√√√ 35 √√√√√√√ 40M1224 √√√√√√√ 45 √√√√√√√ 50M1629 √√√√√√√ 60 √√√√√√ 80 √√√√√√(52)收模内螺丝,原则上前模收于四个角上,螺丝中心离钢料边10mm,后模为方便走运水螺丝要朝模料中间收,但又不可以收在胶位底下,一般用Φ5/16”而收限条(GIB)之螺丝视行位太小,限条宽条选用Φ1/2”.

Φ5/16”或Φ3/8”螺丝;

(53)回程弹弓: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利用Φ1”弹弓两根,模胚阔度在300mm 以上应采用四根弹弓,视模具大小直径可取Φ1”, Φ1/4”, Φ1-Φ1/2”.所有弹弓内部要加直边,弹弓最大压缩量不可超过其自由长度的40%顶针板退到最后时,弹弓应处于压缩状态,其压缩量不应小于其自由长度的10%,较杯弹弓落直边,直径一般用Φ3/4”;

(54)回针弹簧采用指定蓝牌弹簧,除设计特别要求外,不许使用其他弹弓孔应大于弹弓直径最小2mm左右,B板深订15—20mm;

(55)入水水口能作圆形时必须作成圆形,直径一般取Φ4mm-Φ7mm水口可以取到Φ3mm以下,当模具有推板或为细水口模时,由于入水水口不可开在推板或水口板上,水口必须作成V字形,单边应有2.5—5度啤把底部倒圆角,深度约等于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二,如果水口有分支,主水口与分水口不可以一样粗,分水口应比主水口细,以利于注塑压力的传递,在不影响啤塑前提下,水口应尽可能作小些,并且由于水口太细而影响到啤塑时,加大水口很容易而改细水口却很难,当成品需要电镀时,应作辅助流道,流道把成品连成一体,直径一般为Φ4mm、Φ2mm浇口Φ1mm;

(56)T入水点数:入水点数以决于熔料流程C力制品胶位原度TM比值,一般每个入水点的控制数C/T=50—80任何情况下,一个水点的L/T值不得大于100,具体入水点数,还得按制品形状,胶料熔融后的粘滞度等因素加以调整;

(57)顶棍孔按模大小或图纸尺寸钻直径 1—二分之一,试按客户提供的资料加工;

(58)推板与镶件啤把配位斜度一般5度—10度,本公司一律7度;

(59)模图SECTION VIEW的画法:完整模图应有两个,SECTION VIEW(剖面)模向、纵向各

一个,一般模向SECTI ON VIEM剖导边,螺丝、纵向SECTION VIEW审回针中托司,唧咀,弹弓属于模胚的零件只画一次即可,撑头及顶针可以不画足,视图而整洁而定,即是撑头,顶针、回针、弹弓在图面上不可交杂一起,不可避免时可各画一半或干脆不画撑头或顶针,但不可使图面看起来过于空旷,应画多些撑头或顶针使图纸看起来有内容,模图在电脑里摆放应该是:后模图在左,前模图在右,侧视图一个在后模正下方,一个在前模图的右边,我们从电脑里调出一个标准模胚,它的摆放位置是标准的摆放位置。但画一个幅完整的模图,还需要在前模的右侧增加一纵向的SECTION VIEW应该注意的是,在画模图时不要移动前模图及后模图的相对位置,更不要将它旋转,为方便作图可移动或旋转SECTION OIEW在打印图纸时,如果不能在一张纸上打印完所有的视图,应该把前后模视图放在一起,SECTION VIEW摆放在一起并且上下位置不应颠倒;

(63)工模编号必须用清晰的二分之一“字”,清楚打在每件板的左边右边打上几号板还要按客户要求在A、B板或方铁上打上客户编号,模具模腔应有足够的排气槽;

(64)A、B板间隙1—1.5MM回针长短要合适,比模数低0.05—0.20mm,千万不要顶上模;

(65)当成品前模有深腔即脱模力特别大轻易粘前模时,应使用前模缩CORE方式脱模,一般选用无水口板的细水口板的细小口模胚(三极模)利用扣鸡和拴打螺丝限位,开模进由于A、B板之间被扣鸡扣死,面与A板之间打开缩CORE,开模一定距离后栓打螺丝限位,扣鸡被打开,再开A、B板之后完成脱模;

后模缩CORE成品扣位加工在后模型芯,不是主要缩CORE的内CORE上时,模具B板可活动,缩CORE的内CORE固定在托板上实际上是不能活动的,利用拴打螺丝限位,弹簧顶出,开模时,在A、B板被打开的同时,B板与托板之间由于弹簧的力量打开,B板浮起实现缩CORE,开模一定距离后拴打螺丝限位,A、B板之间继续打开之后完成脱模;

(67)当成品后模有扣位需要强行脱模时,扣位一般为0.50mm左右不大于0.8mm,用于PP 胶料最多,应使用后模缩CORE或浮CORE方式脱模;

后模缩CORE,成品扣位加工在后模型芯,不是在要缩CORE的内CORE上时,模具B板可活动,缩CORE的内CORE固定在托板上实际上是不能活动的,利用拴打螺丝限位,弹簧顶出,开模时在A、B板被打开的同时,B板与托板之间由于弹簧的力量打开,之后完成脱模此时如果入水形式为潜前模入水轻易刮花成品表面,可增加一机构,保证A、B板之间打开一定距离之后,B板再浮起实现缩CORE,或者增加一扣鸡,开模时由于A、B板之间被扣鸡扣死,B板与托板之间先行打开实现缩CORE开模一定距离后拴打螺丝限位,扣鸡被打开,再开A、B板之后完成脱模,缩CORE后强行脱模时,扣位处向内侧变形脱出;

后模缩CORE成品上有斜齿轮内CORE又不是完整圆形时也用缩CORE脱模,由于斜齿需要旋转出模,必须将非圆内CORE先行脱出开模顺序相同;

后模浮CORE,成品扣位加工在后模内CORE上,部分成品外表面在后模成型,当强行顶出时由于成品无法变形,导致无法脱模,开模时A、B板之间完成打开后,将成品和内CORE一同顶出,完成浮CORE动作,二次顶出时强行脱模,扣位处向外侧变形脱出;

后模缩CORE并具有斜顶时,开模顺序与后模缩CORE相同,只是当B板浮起时顶针板必须随着顶出,否则斜顶被拉坏应在回针上作一介子以保证此动作能够顺利实现;

(68)每次工模启运时一定要先用试运水泵测试运水,检验内模不渗漏;

(69)工模启运前必须检验整套模外表清洁,用胶纸封口;

注塑模具结构图经验

绘模具结构图 一、当把成品图调进模图时,成品图必须乘缩水。(模具尺寸=产品尺寸[$iexcl]缩水)必须把成品图MIRROR (镜射)一次,即模圈里的成品图是反像的(成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在前模,应把不属于前模的线条删除在后模,应把不属于后模的线修删除。 二、成品在模具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特别是对称的,成品如果不分中,到工场加工时很可能出错。 三、所有枕位之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 四、成品之间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mm)当入水为潜水时,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成品至CORE边15-50mm,成品至CORE的边距与制品的存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制品的厚度(mm)成品至CORE边数值(mm) 2015—20 20—3020—30 30—4030—40 ??4050 五、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CORE料边至回针应有10mm距离。 制品平面投影面积前模内模料厚度A+型腔深度后模内模料厚度B+型腔深度 SP、CMmmMm ??772532 77—1163238 116—1543850 154—1934464 ㄒ1935076 CORE料宽度一般比顶针极宽或窄5—10mm,最低限度成品胶位应在顶针板内不影响落顶针,CORE料边至模胚边一般应有45—80mm 六、当在一块内模料上出多个CAVI TY时,内模料大小不超过200[$iexcl]200mm。 七、模内镶入模框中圆角一般取10mm,如要开精框时则取16mm或更大,铍铜模模内不倒圆角。 八、任何一种塑胶入水位置应避免从唧咀直行入型腔。 九、镜面透明之啤塑(K料、亚加力、PC等)应注意,冷料井入水流量及入水位置不能直衡(冲),一般作成“S”型缓冲入水,扇形浇品,使成品表面避免产生气级流??。 (15)选模胚的一般原则: 当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时,用工字型模胚口型,模胚阔度在250—350mm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模胚阔度在400mm以上并且有行位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没有行位时用直力无面板模胚(H型)有力模胚必须加工W25mm[$iexcl]H20mm码模坑,底面板必须有码模孔(中心距为“7、10、14”,中心“7、10” 用¢二分之一牙,中心“14”的用¢八分之五牙,深度19—24mm细水口模胚一律采用I字型模胚。 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开通框或选用无面板的模架; 有行位或较杯的模胚,A板不应用通框,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不用面板;方铁的高度,必须能顺利顶出产品,并顶针板离托板间有5—10mm的间隙,不可以当顶针板顶到托板上时,才能顶出产品,所以当产品较高时,要注意加高方铁; 模胚A板(B板)要有四条25.4mm[$iexcl]450撬模坑; 模板四边都有撬模坑5mm深; 顶针底板按模胚大小或高度加垃圾针(支承点)350mm以下为4粒,350mm—550mm为6粒,550mm 以上为10粒或按设坟增加或减少。 有推板的模胚,一定不可以前模道柱后模导套;

典型垫片冲压模具说明书概论

目录 目录 (1) 1. 工件的冲压工艺设计 (2) 1.1工艺分析 (2) 1.2确定工艺方案 (3) 1.3工艺计算 (5) 1.4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及结构尺寸计算 (9) 1.5其他模具零部件的选择 (13) 2.装配图 (14) 3.小结 (14) 4.参考文献 (15)

1. 工件的冲压工艺设计 1.1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零件设计是否合理。一般来讲,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加工出来,就说明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就差。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他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影响。 该零件尺寸中,未注公差按照IT13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 差表,则其外形尺寸为被包容尺寸00.3942mm -,00.3933mm -,0 0.229.6mm - 零件简图:如图所示

零件名称: 典型盖板件 上产批量: 中批量生产(10万件) 材料:Q235钢 厚度:2mm 1.2确定工艺方案 确定工艺方案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等。确定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应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选择工艺时,一般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形式,比较其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选择一个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在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冲压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等级、生产批量、加工零件时操作的难易程度、模具的加工成本及时间等。 经分析该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形状简单,工艺性较好、冲压件

尺寸精度较高。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落料和冲孔。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连续模)生产。 方案一单工序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方案二复合模能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完成落料、冲孔等多道工序,所冲压的工件精度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内外形相对位置重复性好,由于压料冲裁的同时得到了校平,冲件平直且有较好的剪切断面。 方案三级进模可以加工形状复杂、宽度很小的异形冲裁件,且可冲裁比较厚的零件,但级进模冲裁受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与工序数的限制,冲裁件尺寸不宜太大。另外级进模冲裁中、小型零件时零件平面度不高,高质量工件需校平。 根据冲压模工艺原理,结合该零件结构的特点,通过对比以上三种方案,采用复合模结构简单实用,冲压工艺过程稳定可靠,比较适合该零件了生产制造。

塑料模具看图题

2.阅读下图,试分析分型面Ⅰ、Ⅱ、Ⅲ哪个更合理,简述 其原因?(5分) 答:Ⅲ分型面更合理(2分)。原因——模具结构最简单,塑 件脱模方便(2分)。其余两个分型面,直接脱模困难;需要 采用侧抽芯结构成型,模具结构复杂(1分)。 3.阅读下面压缩成型工艺示意图,简述整个压缩成型工艺 过程。(10分) 1、压注前的准备——预压锭料、预热和干燥、嵌件的安放(3分) 2、压注过程——加料、合模、(加热/加压)挤塑、(保温/保压)固化、(卸压)脱模 3、压注后处理——模具清理、塑件后处理(2分) 4.为什么模具温度及其调节具有重要性?(8分) 答案: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的区别是:1)树脂的分子结构不同热塑性塑料的分子结构是线性或支链型结构,热固性塑料的最终分子结构是体型结构(2分);2)成型过程不同热塑性塑料的成型过程是加热塑化然后冷却成型,热固性塑料是的成型过程是加热塑化然后继续加热固化成型(2分);3)成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同热塑性塑料在成型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热固性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分);4)热塑性塑料可以回收利用,热固性塑料不能回收利用。 六、读图题(共23分) 1、认真阅读下列单分型面注塑模具装配图, 回答问题。(15分) 1、指出件13、14的名称?(2分) 13——流道板(中间板);14——定模座板; 2、件5、6的名称?(2分) 5——推件板;6——型芯固定板; 3、件1、3的名称?(2分) 1——定距拉杆;3——限位销; 5、推出机构零件5、9、10、11的名称?(4分) 5——推件办;9——推板;10——推杆固定板; 11——推杆 6、件4、12的名称及其作用?(2分) 4、12——导柱;作用:合模导向。 7、件7、8的名称?(2分) 7——支承板;8——支架; 8、件15的名称?(1分) 15——浇口套 2、认真阅读下列单分型面注塑模具装配图,回答问题。(8分) 1、件1的名称?(1分) 1——螺纹型芯; 2、件2的名称及其作用?(2分)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总结大合集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总结大合集 今天闲着没事来论坛看看,听说这个论坛比较不错。看完几个帖子后,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我闲暇的时候也曾经浏览过很多关于模具结构的论坛。但看来看去,总是那些东西。很少有人能把真正设计模具的要点指出来。我是从事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曾经设计过家电,汽车,电子产品类的模具。设计水平不见得很高,只是干过的活比较多比较杂而已。今天刚好闲着没事,跟大家共同讨论下关于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问题。首先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问题。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从事模具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较适合模具设计用的产品,这些没关系,只是自己日常积累的一个过程。当你分析完产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后,你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有人说,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NO。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一些关于影响模具结构的项目是一定要确认好的。具体内容如下:1,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还有注塑机能伸进模具内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闭合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因为客户那里只有电动注塑机,而且没另外加中子,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2,客户注塑机的码模方式,一般常用的是压板码模,螺丝码模,液压码模,磁力码模等等。这个确认好了,你才知道你设计模具时,到底需不需要设计码模螺丝过孔或者码模槽。3,刚才我们分析后的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PP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1.5%,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常看到一些人以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经验问题,设计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结构,如果作为下游工序,不能帮 他们指正的话,他们可能永远都觉得那样设计是没问题的。那我们产品工程师的进步就会非常的缓慢。4,模具水路外接参数,油路外接参数,电路外接参数,气路外接参数。只有在设计之前了解了客户这些要求之后,你才能有预见性的设计水路油路气路,别到时辛辛苦苦设计好了模具,后来发现客户需要在模具内部串联油路,那时你再改动,估计会累个半死,因为你水路,顶杆,螺钉什么的都好不容易排好了位。像这四路的设计顺序一般是先保证油路,因为油路要分布平衡,特指需要油缸顶出的模具结构,如果油路不平衡的话,油缸顶出的动作就会有先后,容易顶出不平衡。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分油器,但那样就更复杂了.其次是水路,因为水路要保证冷却效果,分布不均会影响产品质量及模具寿命。最后才是气路跟电路。在模具上的放置顺序是,最靠近TOP方向的是电路,然后是水路,气路,最下面的是油路接头。5,其它未尽事项。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设计模具了。首先是分模,这个过程估计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过程。因为分出模来有成就感。拉分型面的原则就是简单即好,能拉伸出来的坚决不扫描,或者用其它高级命令。其次拉分型面时要有大局观,尽量简化分型面,不要搞的七七八八的,如果不是精密模具,那些0.1~0.5的插穿位能避免的就要避免。另外分型面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顺着产品趋势做。那样做出来的分型面才会beautiful。串插一句题外话,在学习三维软件时,一定要切记,每个命令的原理都弄明白,那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能用到那个命令。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不会用软件,而是你不会活学活用软件。同样一个命令,有经验的人会有很多种灵活的用法,这点体现在UG上是最明显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工具本身。在做分型面的时候,只需要知道,插穿面的角度能大就大,碰穿面的面积能大就大,拉出来的枕位能宽就宽。要充分考虑你现在手上拉的这个分型面将来实际模具做出来后,人家车间负责飞模的师傅会不会骂你就行了。如果你觉得不会挨骂,那就OK,继续进行,当将来你真的被骂了,这些就是你的经验。在做分型面的同时肯定是要考虑滑块跟斜顶的排布的,因为那些也要涉及到分型面的改动。典型滑块结构就是三角函数关系,这个没事自己多算算就行,但要保证斜导柱的角度不要太大,尽量做到30度以下。斜导柱选用的原则就是能粗就粗,别太小气,因为斜导柱是要受力的。另外滑块也分很多变异的结构,例如,上坡滑块,下坡滑块,内抽滑块,油缸抽,前模滑块,滑块带滑块,滑块带反顶,滑块带斜顶,等等,这些特殊结构都是充分利用了三角函数关系式,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品倒扣的脱模,及模具的正常开合模动作。滑块的计算公式各大论坛都有详细的介绍,我

模具经验分享-注塑

1、常用塑胶工程材料及收缩率? ABS:0.5%(超不碎胶) PC:0.5%(防弹玻璃胶) PMMA:0.5%(有机玻璃) PE:2%(聚乙烯) PS:0.5%(聚苯乙稀) PP:2%(百折软胶) PA:2%(尼龙) PVC:2%(聚氯乙烯) POM:2%(塞钢) ABS+PC:0.4% PC+ABS:0.5% 2、模具分为那几大系统? 浇注→顶出→冷却→成型→排气 3、在做模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壁厚应尽量均匀一致,脱模斜度要足够大。 2)过渡部分应逐步,圆滑过渡、防止有尖角。 3)浇口。流道尽可能宽大,粗短,且应根据收缩冷凝过程设置浇口位置,必要时应加冷料井。4)模具表面应光洁,粗糙度低(最好低0.8) 5)排气孔,槽必须足够,以及时排出空气和熔体中的气体。 6)除PET外,壁厚不要太薄,一般不得小于1mm. 4、塑胶件常出现的瘕疵? 缺胶| 披风| 气泡| 缩水| 熔接痕| 黑点| 条纹| 翘起| 分层| 脱皮 5、常用的塑胶模具钢材? 45# | S50c | 718 | 738 | 718H 738H | P20 | 2316 | 8407 | H13 NAK80 | NAK55 | S136 | S136H | SKD61 6、高镜面抛光用哪种纲材? 常用高硬热处理钢材,例如:SKD61、8407、S136 7、模架有那些结构? 面板→A板→B板→方铁→导柱→顶针板→顶针固定板→底板 8、分型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平直→倾斜→曲面→垂直→弧面 9、在UG中如何相互隐藏? ctrL+B或ctrL+shift+B

11、什么是2D,什么是3D? D的英文是: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2D是指二维平面,3D是指三维空间,在模具部分,2D 通常是指平面图即CAD图,3D通常指立体图。 12、pro/e的默认精度是多少?UG默认精度是多少? pro/e默认精度为:0.0012MM,UG默认精度为:0.0254MM。 13、全球模架生产四强企业? 德国:HASCO 日本:FUTABA(双叶)美国:DME 中国:LKM(龙记) 14、CAD的默认字高是多少? CAD默认字高为是:2.5MM。 15、什么是碰穿,什么是插穿? 与PL面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碰穿面,与PL面不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插面。 16、条和丝的关系 条和丝都是长度单位,条为台湾用语,1条=0.01MM,丝为香港用语,1丝=0.01MM,所以1条=1丝。 17、枕位是什么? 外壳类塑件的边缘常开有缺口,用于安装各类配件,此处形成的枕壮分型部分称为枕位。 18、火山口是什么? BOOS柱根部减胶部分反映在模具上的类型于火山爆发后的形状叫做模具火山口。 19、呵指是什么? 呵指的是模仁,香港习惯用语。 20、什么是老虎口? 老虎口又称为:管位,即用来限位的部分。 21、什么叫排位? 模具上的产品布局称为排位。 22、什么叫胶位? 模具上的产品的空穴称为:胶位。 23、什么叫骨位? 产品上的筋称为:骨位 24、什么叫柱位? 产品上的BOSS的柱称为:柱位。 25、什么叫虚位? 模具上的间隙称为:虚位。 26、什么叫扣位? 产品上连接用的钩称为:扣位。 27、什么叫火花纹? 电火花加工后留下的纹称为火花纹。 28、什么PL面? PL面又称:分型面、啪拉面,是指模具在闭合时前模和后模相接触的部分。 29、电脑锣是什么? 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

塑料模具结构与原理

塑料模具结构与原理 塑料在当今这个社会无处不见,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当然塑料模具的市场和前景同样是无可限量的!下面是我从事塑料模具的工作经验之谈,希望你能领悟一二。在下面的介绍中,我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讲法来解释。我们一起来了解塑料模具吧! 模具结构---实例剖析----设计程序-----模架(塑料模具)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讲解塑料模具的通用结构和模具的构成以及设计时的要点。一模具结构 上面是模具架的三视图和立体图.

定模座板(面板):上夹板,面板等。它的作用是将前模固定在上面。 流道板(水口板):刮板,水口板等。它的作用就是在开模时把流道中的料去除。定模固定板:A板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和B板一起成型产品。 推板:脱料板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时将产品从模具中脱出。 动模固定板:B板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和A板一起成型产品。 垫板:它的作用是加强A板的强度和固定A板上的一些零件。 垫块:模脚,方铁等。它的作用是让顶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顶板: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顶针并在开模时通过注射机的顶杆推动顶针。 动模座板:下夹板,底板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后模固定在上面。 导柱和导套: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起导向作用,使前后模可以顺利完成所有的动作。顶针: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时将产品从推出。 塑料模具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先看下面的图片。 模具动作示意图 注射机通过绿色部分(喷嘴)箭头1的方向向模具注射塑料。于是红色部分就充满了塑料,也就是成了产品的样子。(红色部分在注射机没有注射塑料之前是空的,也就是模具的型腔)。图中红色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当经过注射,加

压,保压,冷却后,模具沿着箭头2和3分开,当分到一定距离时,蓝色部分(推杆)沿箭头4的方向,将塑料产品顶出模具型腔。这就是塑料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讲就是将加热成流动的塑料注入我们做好的模具中,让塑料变成我们所要求的形状,并把它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 注塑机进胶过程 这是塑料模具的另一个分支,也是必须知道的.对设计模具特别是对模具的装夹工作很有好处. 注塑机进胶过程如下图料从料斗中向注塑机内部流动,这些料在注塑前有的要烘,就是去水份; 有的不用烘.流到注塑机内部后经过注塑机螺杆把料压向模具内部,同时料也被分段加热到流动 状态.料进入模具后进行保压,冷却,顶出,完成整个动作过程. 二.实例剖析模具常见结构形式 此图是上下模仁合在一起的样子。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第一类 工艺零件,这类零件直接参与工艺过程的完成并和坯料有直接接触,包括有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卸料与压料零件等; 第二类 结构零件,这类零件不直接参与完成工艺过程,也不和坯料有直接接触,只对模具完成工艺过程起保证作用,或对模具功能起完善作用,包括有导向零件、紧固零件、标准件及其它零件等,如表1.1.3所示。应该指出,不是所有的冲模都必须具备上述六种零件,尤其是单工序模,但是工作零件和必要的固定零件等是不可缺少的。 制造技术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对其实施改造,形成先进制造技术。目前又出现了在冲压模内攻牙技术,引导了不少冲压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引起了一股抢购热潮。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高速铣削加工,普通铣削加工采用低的进给速度和大的切削参数,而高速铣削加工则采用高的进给速度和小的切削参数,高速铣削加工相对于普通铣削加工具有如下特点: a.高效高速铣削的主轴转速一般为15000r/min~ 40000r/min,最高可达100000r/min。在切削钢时,其切削速度约为 400m/min,比传统的铣削加工高5~10倍;在加工模具型腔时与传统的加工方法(传统铣削、电火花成形加工等)相比其效率提高4~5倍。 b.高精度高速铣削加工精度一般为10μm,有的精度还要高。 c.高的表面质量由于高速铣削时工件温升小(约为3°C),故表面没有变质层及微裂纹,热变形也小。最好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1μm,减少了后续磨削及抛光工作量。 d.可加工高硬材料可铣削50~54HRC的钢材,铣削的最高硬度可达60HRC。 鉴于高速加工具备上述优点,所以高速加工在模具制造中正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替代部分磨削加工和电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是电火花加工技术的重大发展,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用成型电极加工模具型腔的新技术。像数控铣削加工一样,电火花铣削加工采用高速旋转的杆状电极对工件进行二维或三维轮廓加工,无需制造复杂、昂贵的成型电极。日本三菱公司最近推出的EDSCAN8E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配置有电极损耗自动补偿系统、CAD/CAM集成系统、在线自动测量系统和动态仿真系统,体现了当今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的水平。 慢走丝线切割技术 目前,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技术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功能相当完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无人看管运行的程度。最大切割速度已达300mm2/min,加工精度可达到±μm,加工表面粗糙度~μm。直径~细丝线切割技术的开发,可实现凹凸模的一次切割完成,并可进行的窄槽及半径内圆角的切割加工。锥度切割技术已能进行30°以上锥度的精密加工。 磨削及抛光加工技术磨削及抛光加工由于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值低等特点,在精密模具加工中广泛应用。目前,精密模具制造广泛使用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 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 注塑模具的设计须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接受任务书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生产产量。 4、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 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3、塑件分析及注射机选用1、明确塑件设计要求? 仔细阅读塑件制品零件图,从制品的塑料品种,塑件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虑注塑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必要时,要与产品设计者探讨塑件的材料种类与结构修改的可能性。 2、明确塑件的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在大批量生产时,应保证塑件质量前提条件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塑件和流道凝料的自动脱模机构提出严格要求。 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 4、注塑机选用根据塑件的体积或重量大致确定模具的结构,初步确定注塑机型号,了解所使用的注塑机与设计模具有关的技术参数,如:注塑机定位圈的直径,喷嘴前端孔径及球面半径,注塑机最大注塑量,锁模力,注塑压力,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面积大小及安装螺孔位置,注塑机拉杆的间距,闭合厚度,开模行程,顶出行程等。 4、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1.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型腔壁厚,底板厚度的确定;3.模具加热,冷却系统的确定。 9. 5、模具结构设计1、型腔布置。 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几种典型冲压模具结构介绍

几种典型冲压模具结构介绍 设计的冷冲压模具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好用,对能否生产出合格的工件,开发的新产品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一套模具,结构简单的不过几十个零部件组成。但是,在刚开始设计时,是选何种模具结构形式,是选正装模具结构(即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呢?还是倒(反)装模具结构(即凸模安装在下模座上)?是选单工序模具结构呢?还是选复合模具结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1 何时选用正装模具结构(由于加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不大的工件,在很多生产企业都普遍存在。故只讨论无导向装置的单工序模) 1.1 正装模具的结构特点 正装模具的结构特点是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故无论是工件的落料、冲孔,还是其它一些工序,工件或废料能非常方便的落入冲床工作台上的废料孔中。因此在设计正装模具时,就不必考虑工件或废料的流向。因而使设计出的模具结构非常简单,非常实用。 1.2 正装模具结构的优点 (1)因模具结构简单,可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使用及维修都较方便。 (3)安装与调整凸、凹模间隙较方便(相对倒装模具而言)。 (4)模具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由于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压边力,所以适用于非旋转体件的拉抻(参看五金科技,1997;6:42~44)。 1.3 正装模具结构的缺点 (1)由于工件或废料在凹模孔内的积聚,增加了凹模孔内的小组涨力。因此凹必须增加壁厚,以提高强度。 (2)由于工件或废料在凹模孔内的积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凹模刃口就必须要加工落料斜度。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加工凹模刃口的反面孔(出料孔)。因而即延长了模具的制作周期,又啬了模具的加工费用。 1.4 正装模具结构的选用原则 综上所述可知,我们在设计冲模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应优先选用正装模具结构。只有在正装模具结构下能满足工件技术要求时,才可以考虑采用其它形式的模具结构。 2 何时选用倒(反)装模具结构 2.1 倒装模具的结构特点 倒装模具的结构特点是凸模安装在下模座上,故我们就必须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将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卸下。而它的凹模是安装在模座上,因而就存在着如何将凹孔内的工件或废件从孔中排出的问题。倒装模是利用冲床上的打料装置,通过打料杆9将工件或废料打下,在打料杆9将工件或废料打下的一瞬间,利用压缩空气将工件或废料吹走,以免落到工件或坯料上,使模具损坏。另外需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冲床滑块处于死点时,卸料圈5的上顶面,应比凸模高出约0.20~0.30mm。即必须将坯料压紧后,再进行冲裁。以免坯料或工件在冲裁时移动,达不到精度要求。 2.2 倒装模具结构的优点 (1)由于采用弹压卸料装置,使冲制出的工件平整,表面质量好。

(完整版)几种典型冲压模具结构

几种典型冲压模具结构 设计的冷冲压模具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好用,对能否生产出合格的工件,开发的新产品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一套模具,结构简单的不过几十个零部件组成。但是,在刚开始设计时,是选何种模具结构形式,是选正装模具结构(即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呢?还是倒(反)装模具结构(即凸模安装在下模座上)?是选单工序模具结构呢?还是选复合模具结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1何时选用正装模具结构(由于加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不大的工件,在很多生产企业都普遍存在。故只讨论无导向装置的单工序模) 1.1正装模具的结构特点 正装模具的结构特点是凹模安装在下模座上。故无论是工件的落料、冲孔,还是其它一些工序,工件或废料能非常方便的落入冲床工作台上的废料孔中。因此在设计正装模具时,就不必考虑工件或废料的流向。因而使设计出的模具结构非常简单,非常实用。 1.2正装模具结构的优点 (1)因模具结构简单,可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使用及维修都较方便。 (3)安装与调整凸、凹模间隙较方便(相对倒装模具而言)。 (4)模具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由于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压边力,所以适用于非旋转体件的拉抻(参看五金科技, 1997;6:42 ?44)。 1.3正装模具结构的缺点 (1)由于工件或废料在凹模孔内的积聚,增加了凹模孔内的小组涨力。因此凹必须增加壁厚,以提高强度。 (2)由于工件或废料在凹模孔内的积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凹模刃口就必须要加工落料斜度。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加工凹模刃口的反面孔(出料孔)。因而即延长了模具的制作周期,又啬了模具的加工费用。 1.4正装模具结构的选用原则综上所述可知,我们在设计冲模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应优先选用正装模具结构。只有在正装模具结构下能满足工件技术要求时,才可以考虑采用其它形式的模具结构。 2何时选用倒(反)装模具结构 2.1倒装模具的结构特点倒装模具的结构特点是凸模安装在下模座上,故我们就必须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将工件或废料从凸 模上卸下。而 它的凹模是安装在模座上,因而就存在着如何将凹孔内的工件或废件从孔中排出的问题。图 1 这套倒装模是利用冲床上的打料装置,通过打料杆9 将工件或废料打下,在打料杆9将工件或废料打下的一瞬间,利用压缩空气将工件或废料吹走,以免落到工件或坯料上,使模具损坏。另外需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冲床滑块处于死点时,卸料圈 5 的上顶面,应比凸模高出约0.20?0.30mm即必须将坯料压紧后,再进行冲裁。以免坯料或工件在冲裁时移动,达不

塑料模具零部件构标准及参考图例

塑料模具零部件构标准及参考图例

————————————————————————————————作者:————————————————————————————————日期: 2

168 第二篇 塑料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及参考图例 第7章 注射模零部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 7.1 塑料注射模模架 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代替GB/T12555.1-1990《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和GB/T12556.1-1990《塑料注射模中小型模架》。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标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模架的组合形式、尺寸标记,适用于塑料注射模模架。 7.1.1 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塑料注射模模架按其在模具的应用方式,可分为直浇口与点浇口两种形式,其组成零件的名称分别见图7-1和图7-2。 图7-1 直浇口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图7-2 点浇口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1-动模座板;2-内六角螺钉;3-内六角螺钉; 1-动模座板;2-内六角螺钉;3-内六角螺钉;4- 弹簧垫圈; 4-垫块;5-支承板;6-动模板;7-推件板; 5-挡环;6-垫块;7-带头导柱;8-支承板;9- 动模板; 8-定模板;9-内六角螺钉;10-定模痤板; 10-推件板; 11-带头导套;12-定模板; 13-直 导套; 11-带头导套;12-导柱;13-直导套; 14-推料板;15-定模痤板;16-带头导套;17-导柱;18-直导套;14-复位杆;15-推杆固定板;16推板 19-复位杆;20-内六角螺钉;21-推杆固定板;22-推板 7.1.2 模架的组合形式 塑料注射模架按结构特征可分为36种主要结构,,其中直浇口模架12种、点浇口模架16 1 23456789101 2345678910111213141516 151413 121122 212019181716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第一类 工艺零件,这类零件直接参与工艺过程的完成并和坯料有直接接触,包括有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卸料与压料零件等; 第二类 结构零件,这类零件不直接参与完成工艺过程,也不和坯料有直接接触,只对模具完成工艺过程起保证作用,或对模具功能起完善作用,包括有导向零件、紧固零件、标准件及其它零件等,如表1.1.3所示。应该指出,不是所有的冲模都必须具备上述六种零件,尤其是单工序模,但是工作零件和必要的固定零件等是不可缺少的。 制造技术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对其实施改造,形成先进制造技术。目前又出现了在冲压模内攻牙技术,引导了不少冲压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引起了一股抢购热潮。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高速铣削加工,普通铣削加工采用低的进给速度和大的切削参数,而高速铣削加工则采用高的进给速度和小的切削参数,高速铣削加工相对于普通铣削加工具有如下特点: a.高效高速铣削的主轴转速一般为15000r/min~ 40000r/min,最高可达100000r/min。在切削钢时,其切削速度约为 400m/min,比传统的铣削加工高5~10倍;在加工模具型腔时与传统的加工方法(传统铣削、电火花成形加工等)相比其效率提高4~5倍。 b.高精度高速铣削加工精度一般为10μm,有的精度还要高。 c.高的表面质量由于高速铣削时工件温升小(约为3°C),故表面没有变质层及微裂纹,热变形也小。最好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1μm,减少了后续磨削及抛光工作量。 d.可加工高硬材料可铣削50~54HRC的钢材,铣削的最高硬度可达60HRC。 鉴于高速加工具备上述优点,所以高速加工在模具制造中正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替代部分磨削加工和电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是电火花加工技术的重大发展,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用成型电极加工模具型腔的新技术。像数控铣削加工一样,电火花铣削加工采用高速旋转的杆状电极对工件进行二维或三维轮廓加工,无需制造复杂、昂贵的成型电极。日本三菱公司最近推出的EDSCAN8E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配置有电极损耗自动补偿系统、CAD/CAM集成系统、在线自动测量系统和动态仿真系统,体现了当今电火花创成加工机床的水平。 慢走丝线切割技术 目前,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技术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功能相当完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无人看管运行的程度。最大切割速度已达300mm2/min,加工精度可达到±1.5μm,加工表面粗糙度Ra0.1~0.2μm。直径0.03~0.1mm细丝线切割技术的开发,可实现凹凸模的一次切割完成,并可进行0.04mm的窄槽及半径0.02mm内圆角的切割加工。锥度切割技术已能进行30°以上锥度的精密加工。 磨削及抛光加工技术磨削及抛光加工由于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值低等特点,在精密模具加工中广泛应用。目前,精密模具制造广泛使用

图解说明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

模具采购必备基础知识之二: 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图解说明: 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 塑胶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胶品种和性能、塑胶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一、塑胶模具结构按功能分,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系统、排气系统、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1.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2.成型零件系统: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组合,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凹模)、型芯(凸模)、成型杆等组成。型芯形成制品的内表面,型腔(凹模)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形状。合模后型芯和型腔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艺和制造要求,有时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块组合而成,有时做成整体,仅在易损坏、难加工的部位采用镶件。 3.调温系统: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需要有调温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调节。对于热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设计冷却系统使模具冷却(也可对模具进行加热)。模具冷却的常用办法是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通道,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模具的热量;模具的加热除可利用冷却水通热水或热油外,还可在模具内部和周围安装电加热元件。 4.排气系统:是为了将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内的空气及塑胶融化所产生的气体排除到模具外而设立,排气不畅时制品表面会形成气痕(气纹)、烧焦等不良;塑胶模具的排气系统通常是在模具中开设的一种槽形出气口,用以排出原有型腔空气的及熔料带入的气体。熔料注入型腔时,原存于型腔内的空气以及由熔体带入的气体必须在料流的尽头通过排气口向模外排出,否则将会使制品带有气孔、接不良、充模不满,甚至积存空气因受压缩产生高温而将制品烧伤。一般情况下,排气孔既可设在型腔内熔料流动的尽头,也可设在塑模的分型面上。后者是在凹模一侧开设深0.03-0.2mm,宽1.5-6mm的浅槽。注射中,排气孔不会有很多熔料渗出,因为熔料会在该处冷却固化将通道堵死。排气口的开设位置切勿对着操作人员,以防熔料意外喷出伤人。此外,也可利用顶出杆与顶出孔的配合间隙,顶块和脱模板与型芯的配合间隙等来排气。 5.导向系统:是为了确保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能准确对中而设立,在模具中必须设置导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采用四组导柱与导套来组成导向部件,有时还需在动模和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来辅助定位。 主流道 前模架 前模仁 塑胶件产品 行位油缸 定位导柱 行位 后模架 定位导套 后模仁 顶针 方铁 顶针固定板 顶针导杆 后模架底板前模架底板

各种冲压模具结构形式与设计

各种冲压模具结构形式与设计 普通冲模的结构形式与设计 凹模结构尺寸 1.凹模厚度H和壁厚C 凹模厚度H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F——最大冲裁力(N)。 但H必须大于10mm,如果冲裁轮廓长度大于51mm,则上式计算值再乘以系数1.1~1.4。 凹模壁厚按下式确定: C=(1.5~2)H (mm)2.凹模刃口间最小壁厚一般可参照表1。 表1 凹模刃口间最小壁厚(mm) 冲件材料 材料厚度t ≤0.50.6~0.8≥1 铝、紫铜0.6~0.80.8~1.0(1.0~1.2)t 黄铜、低碳钢0.8~1.0 1.0~1.2(1.2~1.5)t 硅钢、磷铜、中碳钢 1.2~1.5 1.5~2.0(2.0~2.5)t 常用凸模形式 简图特点适用范围 典型圆凸模结构。下端为工作部分, 中间的圆柱部分用以与固定板配合(安装),最上端的台肩承受向下拉的卸料力 冲圆孔凸模,用以冲裁(包括落料、冲孔) 直通式凸模,便于线切割加工,如凸模断面足够大,可直接用螺钉固定 各种非圆形凸模用以冲裁(包括落料、冲孔)

断面细弱的凸模,为了增加强度和刚度,上部放大 凸模受力大,而凸模相对来说强度、刚度薄弱 凸模一端放长,在冲裁前,先伸入 凹模支承,能承受侧向力 单面冲压的凸模 整体的凸模结构上部断面大,可直 接与模座固定 单面冲压的凸模 凸模工作部分组合式 节省贵重的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组合式凸模,工作部分轮廓完整,与基体套接定位 圆凸模。节省工作部分的贵重材料 冲裁凹模的刃壁形式 简 图 特点适用范围 刃壁带有斜度,冲件或废料不易滞 留在刃孔内,因而减轻对刃壁的磨损,一次刃磨量较少。刃口尺寸随刃磨变化 凹模工作部分强度好 α一般取5′~30′ 适用于冲件为任何形状、各种板厚的冲裁模(但料太薄不宜采用) 刃壁带有斜度,漏料畅通,但由于刃壁与漏料孔用台肩过渡,因此凹模工作部分强度较差 适用于材料厚度小于3mm 的冲裁模

塑料模具模架结构标准及参考图例

塑料模具零部件结构标准及参考图例 第7章注射模零部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 塑料注射模模架 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代替GB/-1990《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和GB/-1990《塑料注射模中小型模架》。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标准规定了塑料注射模模架的组合形式、尺寸标记,适用于塑料注射模模架。 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塑料注射模模架按其在模具的应用方式,可分为直浇口与点浇口两种形式,其组成零件的名称分别见图7-1和图7-2。 1 23456789101 2345678910111213141516 151413 121122 212019181716 图7-1 直浇口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图7-2 点浇口模架组成零件的名称 1-动模座板;2-内六角螺钉;3-内六角螺钉; 1-动模座板;2-内六角螺钉;3-内六角螺钉;4-弹簧垫圈; 4-垫块;5-支承板;6-动模板;7-推件板; 5-挡环;6-垫块;7-带头导柱;8-支承板;9-动模板; 8-定模板;9-内六角螺钉;10-定模痤板; 10-推件板; 11-带头导套;12-定模板; 13-直导套; 11-带头导套;12-导柱;13-直导套; 14-推料板;15-定模痤板;16-带头导套;17-导柱;18-直导套;14-复位杆;15-推杆固定板;16推板 19-复位杆;20-内六角螺钉;21-推杆固定板;22-推板 模架的组合形式 塑料注射模架按结构特征可分为36种主要结构,,其中直浇口模架12种、点浇口模架16种和简化点浇口模架8种。 1.直浇口模架 直浇口模架12种、其中直浇口基本型有4种、直身基本型有4种、直身无定模座板型有4种。直浇口基本型又分为A 型、B 型、C 型和D 型。A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二模板。B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二模板,加装推件板。C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一模板。D 型:定模二模板,动模一模板,加装推件板。直身基本型分为ZA 型、ZB 型、ZC 型和ZD 型;直身无定模板座板型分为ZAZ 型、ZBZ 型、ZCZ 和ZDZ 型。 直浇口模架组合形式见表7-1。 表7-1 直浇口模架组合形式(摘自GB/T12555-2006)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 注塑模具的设计须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接受任务书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生产产量。 4、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 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3、塑件分析及注射机选用1、明确塑件设计要求? 仔细阅读塑件制品零件图,从制品的塑料品种,塑件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虑注塑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必要时,要与产品设计者探讨塑件的材料种类与结构修改的可能性。 2、明确塑件的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在大批量生产时,应保证塑件质量前提条件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塑件和流道凝料的自动脱模机构提出严格要求。 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 4、注塑机选用根据塑件的体积或重量大致确定模具的结构,初步确定注塑机型号,了解所使用的注塑机与设计模具有关的技术参数,如:注塑机定位圈的直径,喷嘴前端孔径及球面半径,注塑机最大注塑量,锁模力,注塑压力,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面积大小及安装螺孔位置,注塑机拉杆的间距,闭合厚度,开模行程,顶出行程等。 4、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1.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型腔壁厚,底板厚度的确定;3.模具加热,冷却系统的确定。 9. 5、模具结构设计1、型腔布置。? 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