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音乐的历史及变迁

合集下载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汉传佛教音乐作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佛教教义的宣扬和弘扬的使命,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汉传佛教音乐便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并与中国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和发展概述两个方面来介绍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渊源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

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的音乐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

在佛教经典《大智度论》中就有记载佛陀所传的音乐,其中提到的一些乐器和音乐形式在中国音乐中也有所体现。

随着佛教的传播,汉地的音乐文化开始受到佛教音乐的影响,同时佛教音乐也开始融入中国的音乐文化之中,逐渐形成了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基础。

在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

汉传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影响。

古代宫廷音乐有着严密的体制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这些都为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唐代尤其是宋代,汉传佛教音乐与宫廷音乐更是达到了一种融合的状态,这对于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概述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传佛教音乐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吸引着广大的信众和音乐爱好者。

这种音乐形式在演唱和器乐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代,汉传佛教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的佛教文化非常兴盛,古代的佛教音乐也开始向多种多样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时期,佛教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丰富。

在唐代还诞生了一些佛教音乐家,他们的音乐作品对汉传佛教音乐的后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汉传佛教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佛教音乐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同时也吸收了不少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得汉传佛教音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我国汉传佛教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体系。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演变特点三个方面概述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发展。

一、历史渊源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音乐文化也逐渐融入中国。

佛教音乐最早是以诵经的形式传入中国,后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

佛教音乐在汉地的演变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印度古典音乐的精髓,还融入了中国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汉传佛教音乐。

隋唐时期是我国汉传佛教音乐迅速发展的时期,隋代时期佛建立了石窟寺院,唐代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音乐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唐代的佛教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寺庙音乐两大流派,其中宫廷音乐在大永乐京乐坊有专门制作和演奏的乐队。

佛教音乐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风格特点。

二、发展过程宋代是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阶段之一,佛教音乐在这一时期进一步融入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

宋代的佛教音乐特点是以诵经为主,寺院中经常能听到诵经声和佛乐声。

近现代是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佛教音乐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近现代的佛教音乐从传统的表演形式中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形成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音乐风格,包括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也被引入到佛教音乐中。

三、演变特点汉传佛教音乐的演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汉传佛教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如宋代的诵经音乐、明清宫廷音乐等,每个时期和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融合的音乐元素。

汉传佛教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印度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如唐代佛教音乐就是印度音乐和汉乐相互融合的产物。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体系。

浅谈中国的佛教音乐

浅谈中国的佛教音乐
超 然脱 俗 ,蓄 韵 幽微 的 音 乐 旋 律 , 佛 教 音 乐 在 中经 常 出现 。 三是 吸 收 民 间音 乐 养 料 。佛 教 走
佛 教 音 乐 。 南 北 朝 时 ,随 着 佛 教 的传 播 , 教 佛
音 乐在 民 间广 为 流传 ,出现 了很 多擅 长佛 乐 的 高 僧。 梁 武 帝 崇 尚佛 教 , 中 国佛 教 音 乐 的发 为
佛 教 音 乐都 达 到 了鼎 盛 时期 。在 寺 院 ,净 土 宗
的 流 行 ,为佛 曲 的传 播 以及 宗教 活 动 中音 乐 的
形 象 化 手 段 来 演 唱佛 经 故 事 , 我 国特 有 的佛 是
大 量使 用 创 造 了条 件 ; 宫廷 , 自西藏 佛 国 在 来
的音乐 , 了当时上 层人 士 的 “ 成 流行 音 乐” 。公
化的佛教音乐。 佛教 音乐源于印度 , 佛教认为音乐有“ 供养” 颂 “ 佛” 的作用。 西域 的佛教传入 中国内地 , 当时称梵 呗。 由于双 但
梵语音不 同, 印度佛乐的曲调很难在中国流传。为 了熬扬佛
梵 音 妙 曲 I 19 1
调 和 节 奏 ,朗诵 佛 经 , 就 是 念 经 ; 呗是 歌 也 梵 赞 部 分 , 于歌 颂 佛 德 的赞 美 诗 。相 传 最 早 进 属 行 这 方 面 尝试 的是 三 国魏 时 的曹植 。魏 晋 时 已 出现 了与 印度佛 教 音 乐 不 同 的 由 中国人 创 制 的
事 《西 游记 》 中 的唐 僧 , 去 西 天取 经 的路 途 在
中 , 路 弃 恶 扬善 , 正反 应 了人 们 的 愿 望 和 一 不 期 盼? 此 剧 虽为 神话 , 唐 僧 确 有 其 人 , 符 但 正 合 人 们 的心 声 。唐 代 的众 多 寺 院 , 了社 会 的 成 主 要娱 乐场 所 ,艺僧 们 高超 的 音 乐 技 巧 , 但 不

中国佛教音乐源流

中国佛教音乐源流

中国佛教音乐的源流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佛教音乐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两千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时代,到三国佛乐从印度传入中国,乃至当今,永唱不衰。

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分五个阶段:(1)佛教初期的“西域化”阶段;(2)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北及多样化阶段;(3)唐代的繁盛及定型阶段;(4)宋元直至近代的通俗化及衰微阶段。

(5)现代佛教音乐的复兴阶段。

佛教音乐教化中国佛教音乐(buddhist music in china),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据史记载,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就用音乐传教,感动了远近许多野蛮的人。

在众多的弘化方法中,用音乐来教化众生,是最方便的,经文有时难以读懂,民族间的语言不能沟通,这就需要花大力气,经过善知识的引导,才能明文达义。

佛乐的传播,就没那么复杂,它不分国界、民族、年龄、男女,只要是用心的人,即使听不懂和尚的唱赞,也会从梵曲声声中有所感悟,达到唱者与听者心灵的感应,使听者心静如水,会有“山含瑞气,水带恩光”之佳境,回归自然,便会“奉古佛慈尊”,这是佛乐的妙用。

用佛乐来传播佛教思想,以歌唱弘扬佛法,就能教诲世人弃恶从善,抚籍众生心灵的悲苦。

佛教音乐最初源于印度。

公元前后,天竺的佛教音乐甚盛。

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当时称为梵呗。

慧皎的《高僧传》云:“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

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

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2)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北及多样化阶段;(3)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4)宋元直至近代的通俗化及衰微阶段。

(5)现代佛教音乐的复兴阶段。

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自佛教开始传入至三国时,有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竺示兰、迦时摩腾、支谦、有“胡呗三契”和“高声梵呗”。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汉传佛教音乐,作为伴随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

在中国,汉传佛教的音乐始于东汉时期,相传当时一位名为安世高的和尚从印度带来了《佛经音乐谱》。

这部谱集记录了印度汉传佛教经的演唱音乐和舞蹈,对于后来汉传佛教的音乐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汉传佛教音乐也随之发展。

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发展达到巅峰,音乐成为佛教法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时曾出现了许多音乐家和唱经僧,如佛教音乐家吴道玄、唱经僧谭嗣同等,他们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后世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

随着唐朝的兴起和佛教在中国的得到广泛传播,汉传佛教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

唐代佛教音乐受到了外来音乐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中华传统音乐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音乐体系。

唐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以玄奘为代表的众多翻译家,他们所翻译的佛经内容也为汉传佛教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宋代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式微,汉传佛教音乐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不过,宋代的佛教音乐依然有其特殊的地位。

当时汉传佛教音乐重视声乐的表现,并且注重合唱、重唱等多种技法,从而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神秘感。

在现代,随着汉传佛教在中国的新兴和发展,汉传佛教音乐得到重视。

现代汉传佛教音乐主要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在保留传统音乐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汉传佛教音乐形式。

总之,汉传佛教音乐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变幻莫测。

在未来的发展中,汉传佛教音乐应该更加注重传承与创新,发扬佛教音乐的精髓,为佛教艺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我国汉传佛教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汉传佛教音乐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经历了秦汉、魏晋、唐宋等朝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音乐特点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汉传佛教音乐进行概述。

一、历史渊源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据史料记载,汉代佛教寺院中已有佛教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而隋唐时期,佛教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大流派。

长安的大雁塔、济南的灵岩寺等寺庙都有专门的音乐台,用以演奏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当时音乐艺术的主流。

唐代的《大智度论》和《大般若经音乐颂赞》等经典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成为了唐代佛教音乐的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的佛教音乐还广泛吸收了中原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时期,佛教音乐继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音乐台、乐舞等多种形式。

在佛教音乐的表演效果上,宋代更是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寺庙中的佛教音乐表演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特色。

此后,明清时期的佛教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了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佛教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音乐特点我国汉传佛教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

一方面,汉传佛教音乐沿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融合了印度、西域等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音乐风格。

佛教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大多以慢板为主,富有宗教意味,既神圣庄严又富有悦耳的音乐美感。

汉传佛教音乐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佛教音乐的演唱形式多样,有器乐、声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尤以器乐和声乐为主要表现形式。

佛教音乐演唱和表演时,歌者们往往严肃端庄,带有一种庄重肃穆的宗教气息,体现了佛教音乐的神圣性和仪式感。

三、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多元交融,汉传佛教音乐在现代得到了新的发展。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摘要】汉传佛教音乐在我国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音乐在传入中国后融合了本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经过漫长的历史渊源和演变,汉传佛教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点,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经咏、诵经、吟唱等,具有神秘、庄严、悠扬的特点。

汉传佛教音乐不仅体现了民族精神和宗教信仰,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汉传佛教音乐仍将继续传承发展,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引言:汉传佛教音乐的重要性、研究的背景正文:佛教音乐的起源、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传承与影响、特点与表现形式结论: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独特魅力、未来发展的展望1. 引言1.1 汉传佛教音乐的重要性汉传佛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精髓,也承载着佛教教义的智慧和慈悲。

汉传佛教音乐既是一种宗教音乐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音乐的表达和传播,传达着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激发人们对心灵、信仰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汉传佛教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融合了汉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

这种音乐不仅在宗教仪式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常常被作为艺术表演呈现给观众,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汉传佛教音乐对于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汉传佛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汉传佛教音乐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当代社会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的背景汉传佛教音乐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汉传佛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和音乐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我国汉传佛教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的发展演变。

在中国古代,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中传承千年的重要宗教音乐,它不仅承载了宗教仪式的神圣意义,也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成为了中国特有的音乐形式之一。

从古代至今,汉传佛教音乐一直在中国的宗教、文化和音乐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

佛教音乐最早是通过印度传入中国的,并在中国土地上融合了华夏族民族音乐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化音乐形式。

在隋唐时期,佛教音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佛教音乐家们在不断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也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发展。

佛教音乐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成为了当时文化艺术中的独特形式。

随着宋明清时期的到来,汉传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代的《法华经》《华严经》都记载了许多关于佛教音乐的内容,佛教音乐经过了精心的整理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规模宏大的佛教音乐体系。

明清时期,佛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更加迅速,佛教音乐院校的建立和佛寺中的音乐演出,都推动了佛教音乐的发展壮大。

此时期所传承的佛教音乐不但在音乐形式上有其独特之处,也在音乐的精神内涵上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汉传佛教音乐依然保留着古代的音乐形式和传统,同时也在不断地融入现代音乐音响技术并吸收外来音乐文化。

佛教音乐在现代社会所呈现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佛教音乐已经成为了中国宗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当代的音乐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陀功德 、 演经说法 、 宣 唱佛 理 、 普 渡众 生。 由于 民族 、 地域 、 语
常用 的有《 三宝大赞 》 、 《 五方 赞》、 《 香 赞》、 《 供 养赞 》 、 《 皈依
赞》 、 《 四大祝延》 等, 主要用于讲经仪式 、 六时行道 、 朝暮课 诵 、 道场忏法及一般斋会 。梵 呗的音 乐材料集 中 , 音乐 风格统 一 , 演唱速度缓慢 , 旋 律以级进为主 , 曲调平稳 、 抒徐 圆润 、 腔多字 少, 具有庄严 肃穆 、 清畅哀雅 、 纤婉迂 回 、 细腻潇 洒的气 质与风 度 。梵呗传人 中国初期 , 由于梵音与汉语 的结构 不同 , 中 国佛 教徒注意到“ 梵 音重 复 , 汉语单 奇。若用 梵音 以咏汉 语 , 则声 繁而偈促 ; 若 用汉 曲 以 咏梵文 , 则韵 短 而辞 长”( 慧皎, 4 9 7—
2 6 9 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 S S C I ) 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 0 1 3 年 第6 期 总第 1 3 5期
HUND RED S C H0 0L S I N ART S

文章编号 : 1 0 0 3—9 1 0 4( 2 0 1 3 ) 0 6— 0 2 6 9—0 2
流长 , 世代相传 , 具有极 强 的功利 性 、 庄严 性 、 神 秘性 、 规范 性
和稳定性 , 成为 中国古 典音乐 的“ 活化 石 ” 。另一 类是 唱给 现 实对象 “ 俗人” 听的称为 民间佛 乐或 民间佛 曲 , 多 在居 士及 有
宗教倾 向的群众中流传 , 民间佛 曲与各 地 民间音 乐融 为一体 ,
师篇》 中清楚 记载 : “ 始有 魏陈思 王曹植 深爱声 律 , 属意 经音 , 既通般遮之瑞 响 , 又感鱼 山之神 制 ; 于是 删治瑞 应本 起 , 以 为 学者之 宗 , 传声三 千有余 , 在 契 四十 有二 。 ” 其 中四十二 契 , 便 是 四十二个 曲调联奏 。这种 “ 鱼山梵呗” 已经 出现与印度佛 曲 相异 的形式 , 产生 了华 夏化 的趋 势。“ 鱼 山梵 呗” 的创 制是梵
5 5 4年 , 《 高僧 传 ・ 经 师篇 》 ) , 故 佛教 初 人 中 国 , 所 译 佛 经甚 多, 而印度 梵呗音乐未能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 。
中国佛教 音乐 , 最 初 起源 于曹 魏 陈思 王曹 植 的“ 鱼 山梵 呗” 。陈思王 曹植 ( 1 9 2— 2 3 2年 ) , 字子建 , 魏武 帝曹操 的第 四 子, 是建 安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 他 精通音律 , 又善 于论著 , 喜欢 读佛经 。据《 历代 三宝记》 卷五记 载 , 他 曾参 加 以月支人 支谦 为首的《 瑞应本起 经》 的翻译工作 。曹植于魏 明帝太 和三年被
LU Yi
( S c h o o l o f Mu s i c ,L i a o c h e n g Un i v e r s i t y,L i a o c h e n g,S h a n d o n g 2 5 2 0 5 9)
( 一) 佛 教 音 乐 的 传 人 与 特 征
关键 词 : 音 乐艺 术 ; 佛教 音 乐; 鱼 山梵呗 ; 法曲; 变文 ; 佛 曲创 作 中图分 类号 : J 6 O 文献标 识 码 : a n s i t i o n o f Chi n e s e Bu dd hi s t M us i c
封为东阿王 , 太 和 四年 ( 2 3 0年 ) 游览 鱼山 ( 今 山东省 东阿县城
民族共 同的文化遗 产 , 它包括 汉传 佛教 音乐 和藏 传佛 教音 乐
两大部分 。从 内容与形式上来 看 , 唱给“ 佛” 、 “ 菩萨 ” 、 “ 饿鬼 ” 等超现实对象 听 的称为法 事音 乐或 庙堂 音乐 , 法 事音乐 源 远
中 国 佛 教 音 乐 的 历 史 及 变 迁
卢 艺
( 聊 城大 学 音 乐学 院 , 山东 聊城 2 5 2 0 5 9 )
摘 要 : 佛 教 音 乐是 赞 颂 佛 陀 、 宣唱佛 理 的重 要 载 体 , 曹 植 首 创 中 国 式 佛 教 歌 曲 “鱼 山 梵 呗 ”。 隋 、 唐 时期 以 法 曲 为 代 表 的 佛 乐进 入 了 鼎 盛 阶 段 , 而唐 代 以来 的 俗讲 、 变 文 则 对 我 国近 代 曲 艺 音 乐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当代 佛 曲 创 作 、 传 播 中 的 问题 不 少 , 值 得 深思和 解 决。
言 的各异 , 佛教音 乐在 流传 的过 程 中, 吸 收 了各 国、 各 民族 的
民间音乐元 素 , 从而产生 了不 同风格的佛教音乐 。 中国佛 教音乐是 中国传 统音 乐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它既 含 有 中国民族音 调 , 又含有 印度 与西域少 数 民族音 调 , 它是 中华
( 亦称偈 陀) 、 礼拜 唱曲和其 他歌 曲。梵呗是 以短 偈形式 赞颂
佛与菩萨 , 其 形 式有 独 唱 、 齐 唱或 合 唱 , 亦 可 以有 乐器 伴 奏。
约在公元 1 世 纪东汉明帝永 平年 问 ( 5 8— 7 5年 ) , 佛教 与 佛教音乐 由印度经 西域及 海路 传人 中国 , 当时 的佛教 音乐 主 要是 天竺 及西域的佛教音乐 。佛教音 乐是在佛 教寺 院的各 种 法事 活动 、 节 日庆典 中演 唱 、 演奏 的音乐 。佛教 创立伊 始就 使 用音 乐—— 梵呗 , 以清净 和雅 、 韵味悠 远的咏 唱风格来 赞颂 佛
具有浓郁 的地 方性 、 民族 性 、 多样 性 和 通俗 性 , 如 陕北 的“ 劝 善” 音调与西 北 地方 戏 曲 、 民 歌相 近 , 曲调优 美 动听 , 质朴 流
西南十八公里 , 又叫吾山 ) , 闻岩洞内传有梵 音歌唱 , 便拟写音
调, 并依 《 瑞应本起经》 的 内容 编撰 唱词填入 曲调 , 创制 《 太 子 颂》 和《 赕颂》 后被称 为 “ 鱼 山梵 呗” 。在 慧皎 的《 高僧传 ・ 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