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27 再寄小读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27  再寄小读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27  再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教材分析: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如同与孩子面对面的交谈。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文章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然后,作者回顾了三十多年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讯这种文体,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4、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冰心的相关作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爱的主旋律。

(一)渗透爱的主旋律。

课件出示:冰心照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二)揭示课题。

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

心着我们,从1923年到1926年三年的时间里为我们写了29篇通讯——《寄小读者》,从1958年开始,冰心又写了《再寄小读者》20

篇,继续关注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再寄小读者》,看看从这篇通讯中冰心奶奶又和我们谈了些什么。

(三)教师简介《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冰心1923年开始写第一篇《寄小读者》,并在北京《晨报副镌》上新辟“儿童世界”一栏连载至1926年,共由29篇通讯组成,同年结集出版,主要记叙了冰心赴美游学旅途的见闻和在异国的生活。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文是“通讯一”,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从《寄小读者》,到《再寄小读者》,再到《三寄小读者》,前后五十多年,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少年儿童。

(设计意图: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见闻,调动学生的认知,为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二、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教师介绍“通讯”这种文体。课件出示: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从表现形式上看,文章类似书信,有写作对象的称谓,有极富情感的交流内容,有落款,有写作的日期及地点。

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处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小组自学之后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四、师生交流。

(一)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二)汇报自学生字、生词情况。课件出示字词:

炽热腼腆曙光迥然不同和煦发辣发酸翻天覆地

(三)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冰心奶奶在这篇文中向我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概括一

下。

(二)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课件出示:

1、继续为儿童写作。

2、继续写作的心情。

3、祖国三十年的大变化。

(三)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六、指导生字的书写。

(一)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乃”和“及”: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记忆。

“曙”字是形声字,可以利用署字加偏旁的方法去记忆。

“酸”和“辣”:可以让学生留意“酉”和“辛”字的意思,以便去记住更多的相关的字。

(二)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过渡:这些内容中包含着冰心奶奶怎样的情感呢?

二、自读自悟,感受冰心内心情感。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的,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谈。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

(一)默读课文,用心体会。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从冰心奶奶写的内容上看,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你是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读

出了冰心奶奶的心情?动笔划一划,批注自己的感受。

2、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设计意图: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

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

(二)学生带着提示自读课文。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围绕: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

封信的?达到“读懂文本”的教学目标。

(三)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品词析句,体会冰心内心的情感。

(一)教师把握要点:

1、在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2、从把握的要点上来讲,第一、二部分可以看出冰心是很爱孩子的;从第三部分可以感受到冰心是很热爱生活的,而且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

3、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目的主要手段。

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一个是要让学生依托文本回答,再就是要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进行朗读指导时仍然要强化

“角色意识”,让读的同学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同学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在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时,也要从“感受”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纯理性、纯技巧的角度去指导。

(二)交流预设: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语句:在这个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体会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2. 课件出示语句:我如今再拿起这支笔来,给你们写通讯。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爱你们的心,带到哪里!我要不断地写,好好地写,把我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只要我觉得你们会感兴趣,会对你们有益的,我都要尽量地对你们倾吐。

体会作者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冰心奶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儿童。

3. 课件出示语句: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今早四点钟就醒了,睁开眼来是满窗的明月!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

体会冰心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

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4. 课外补充:“卷地西风天欲曙,半帘残月梦初回。十年消息上心来。”宋徵舆:明末清初人。

浣溪沙

彻夜清霜透玉台,夕香销尽传山灰。声声飞雁五更催。

满地西风天欲晓,半帘残月梦初回。十年消息上心来。

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5.体会: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6.课件出示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我爱小孩子。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

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一)简介冰心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课件出示:冰心与儿童亲切交谈的一组照片。

(二)课件再次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五、推荐书目。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课件出示:读一读:《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六、作业。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

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课件出示: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读完《再寄小读者》这篇文章,写写自己的感受。(二)继续搜集冰心的作品并进行阅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 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_3

27、再寄小读者 教材分析: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如同与孩子面对面的交谈。1958年开始,冰心开始写《再寄小读者》,本系列共由20篇通讯组成,本文是“通讯一”。文章开始,冰心告诉小朋友们,她将继续为儿童写作,继续为小朋友们写通讯的心愿及兴奋的心情。然后,作者回顾了三十多年生活经历中见证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这篇通讯中与小读者们谈了哪些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3.课外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作品,进一步感受冰心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深读感悟: (一)回顾课文内容: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二)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从冰心奶奶写的内容上看,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通讯的?你是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一画,批注自己的感受,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一)冰心奶奶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的心情写通讯。 1.在这个不平常的春天里,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我似乎看见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翻译三级笔译实务模拟

翻译三级笔译实务模拟27 Section Ⅰ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1、As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becomes more apparent, questions about it linger. Is it worth the effort? How does it work? Is recycling waste just going into a landfill in China? Here are some answers. It is an awful lot of rubbish. Since 1960 the amount of municipal waste being collected in America has nearly tripled, reaching 245m tonnes in 2005. According to European Union statistics, the amount of municipal waste produced in western Europe increased by 23% between 1995 and 2003, to reach 577kg per person. (So much for the plan to reduce waste per person to 300kg by 2000.) As the volume of waste has increased, so have recycling efforts. In 1980 America recycled only 9.6% of its municipal rubbish ; today the rate stands at 32%. A similar trend can be seen in Europe, where some countries, such as Austria and the Netherlands, now recycle 60% or more of their municipal waste. Britain's recycling rate, at 27%, is low, but it is improving fast, having nearly double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Even so, when a city introduces a kerbside recycling programme, the sight of all those recycling lorries trundling around can raise doubts about whether th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waste materials requires more energy than it saves. "We are constantly being asked: Is recycling worth doing on environmental grounds?" says Julian Parfitt, principal analyst at Waste &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 a non-profit British company that encourages recycling and develops markets for recycled materials. Studies that look at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can shed light on this question in a particular case, but WRAP decided to take a broader look. It asked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and the Danish Topic Centre on Waste to conduct a review of 55 life-cycle analyses, all of which were selected because of their rigorous methodology. The researchers then looked at more than 200 scenarios, comparing the impact of recycling with that of burying or burning particular types of waste material. They found that in 83% of all scenarios that included recycling, it was indeed be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study, WRAP calculated that Britain's recycling efforts reduce its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by 10m-15m tonnes per year. That is equivalent to a 10% reduction in Britain's annual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or roughly equivalent to taking 3.5m cars off the roads. Similarly, Americ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stimates that recycling reduced the country's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小学语文:再寄小读者

27 再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教学建议 一、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默读课文,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的,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谈。进行本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来讲,教师应该本着这样的话题来指导学生学习: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或是转换一下角度: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其实,这都是为了达到“读懂文本”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读边找,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学生一开始谈到的内容可能是零散的,或是无序的,但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对照课文,理清顺序,并将类似的或是接近的说法合并、归纳起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受作家的热爱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心。 1.学生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达成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情感层面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或话题:“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 在学生对此进行回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的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从把握的要点上来讲,第一、二部分可以看出冰心是很爱孩子的;从第三部分可以感受到冰心是很热爱生活的,而且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 另外,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也要给予重视,要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来加深对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2.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目的主要手段。 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一个是要让学生依托文本回答,再就是要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进行朗读指导时仍然要强化“角色意识”,让读的同学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同学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在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时,也要从“感受”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纯理性、纯技巧的角度去指导。 三、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这篇通讯中有一些语句和内容需要查阅资料才能理解,如文中几次谈到作者现在是“再次”给小朋友们写通讯,那么,第一次写是什么时候?这就不是单纯地读本文能解决的疑问。 所以以课后第二题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外,还渗透着让学生通过查阅《冰心全集》等资料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 2.课后的“阅读提示”,直接提示学生去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冰心写作《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历史时期和简单情况,布置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文学小常识

文学小常识 文学小常识1: 1、下列称呼指的是谁: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刘禹锡—诗豪李贺—诗鬼陆羽—茶圣王羲之—书圣吴道子—画圣2、名家、名著、名篇: 吴承恩——《西游记》——孙悟空、唐僧 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 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及梁山108将 郭沫若——《女神》鲁迅——《狂人日记》冰心——《再寄小读者》巴金——《日出》老舍——《骆驼祥子》 3、我国著名的画家擅画: 齐白石(虾)徐悲鸿(马)文与可(竹) 王粟(荷花)李可染(牛)郑板桥(竹) 4、大发明家: 牛顿—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几何之父瓦特—蒸汽机 诺贝尔—炸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爱因斯坦—相对论 爱迪生—电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5、其他 钱学森林—中国导弹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邓稼先—两弹之勋杨利伟—“神五”飞行员 聂海胜、费俊龙—“神六”飞行员 文学小常识2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6、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7、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8、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9、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0、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1、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2、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13、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14、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15、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6、【农村三部曲】: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 17、【激流三部曲】:巴金的《家》《春》《秋》 18、【爱情三部曲】:巴金的《雾》《雨》《电》 19、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20、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1、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22、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23、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 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24、五行:金、木、水、火、土 25、五谷:稷、黍、麦、菽、稻 26、五味:酸、咸、甜、苦、辣 27、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28、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9、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30、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四年级教育部推荐书籍课外习题

《西游记》知识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它是一篇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2、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后获罪下凡,误投猪胎。经菩萨点化,他保唐僧取经,最终修得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 3、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后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因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被封为“金身罗汉”。 4、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在化龙池中得复全身,成为盘绕在大雷音寺擎天华表柱上的广力菩萨。 5、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6、《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等等。 7、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8、唐僧收徒的四个地方: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9、《西游记》中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娶亲。 10、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几个国: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朱紫国、天竺国。 11、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针铁)、九齿钉耙、降妖杖。 1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刚开始取经是意志并不是很坚定,他曾经两次返回花果山。 13、师徒一行终得正果后的封号:唐僧——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斗战胜佛;猪八戒——净坛使者;沙僧——金身罗汉;白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14、《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美女、老妇人、老翁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15、《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到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克雷洛夫寓言》课外知识 一、选择题 1、在《神像显灵》中,替神像说话的人是()。(C、P11) A、和尚 B、普通的人 C、祭祀 2、在《官僚和思想家》中,官僚和()闲谈人情世故。(A、P30) A、思想家 B、官僚 C、艺术家 3、在《兽类的瘟疫》中,是()被火烧死了。(B、P31) A、狮子 B、公牛 C、狼 4、在《小狮子的教育》中,最后()成为了小狮子的老师。(C、P80) A、狐狸 B、雪豹 C、老鹰 5、在《雄鹰和蜘蛛》中,蜘蛛是靠()爬到枝头上的。(A、P87) A、雄鹰 B、苍鹰 C、麻雀6、在《狮子分猎物》中,狐狸打到了一只()。(C、P111) A、羊 B、鸡 C、鹿 7、在《诽谤者和毒蛇》中,()在地狱里的地位比毒蛇高。(B、P140) A、毒蛇 B、诽谤者 C、魔王 8、在《狐狸建筑师》中,偷鸡的是()。(A、P146) A、狐狸 B、狼 C、狗 9、在《青蛙与上帝》中,青蛙向众神请求()。(B、P144) A、刮风 B、下雨 C、下雪 10、在《蜜蜂和苍蝇》中,苍蝇打算飞到()。(C、P166) A、山上 B、海边 C、外国 11、在《鹰和田鼠》中,鹰最后()听田鼠的劝告。(B、P90)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2、在《风筝》中,风筝在嘲笑()。(C、P98) A、蜻蜓 B、蜜蜂 C、蝴蝶 13、在《天鹅、梭子鱼和虾》中,虾把小车往()拖。(A、P100) A、向后 B、向前 C、向水里 14、在《花》中,假花最后被主人()。(B、P109) A、还放在窗边 B、扔到院子里 C、扔到垃圾桶里 15、在《村社大会》中,狼想当羊村的()。(A、P117) A、村长 B、队长 C、村民 16、在《石头和蚯蚓》中,()说石头是一个多余的东西。(A、P123) A、蚯蚓 B、乌鸦 C、蚂蚁 17、在《猴子和镜子》中,猴子看到镜子里的动物是()。(C、P126) A、黑熊 B、狮子 C、猴子 18、在《骑士》中,马向()跑去。(A、P130) A、马厩 B、殿堂 C、草原 19、在《青蛙与上帝》中,青蛙最终()了愿望。(B、P144) A、实现 B、没有实现 C、不知道 20、在《贪心人和母鸡》中,贪心人最终得到了()。(C、P156) A、公鸡的内脏 B、金子 C、母鸡的内脏 21、在《驴子和农夫》中,农夫请一只()来帮他看守菜园子。(C、P164) A、牛 B、马 C、驴 22、在《狼和鹤》中,是()帮狼解决了困难。(C、P165) A、牛 B、羊 C、鹤 23、在《老鼠》中,这些老鼠最后()。(A、P224) A、抵达了码头 B、淹死了 C、逃到了其它地方 24、在《狐狸和驴子》中,驴子()一阵狂踢。(A、P189) A、狮子 B、狐狸 C、狼 25、在《杂色羊》中,狮子命令()将杂色羊除掉。(B、P191) A、狐狸 B、狼 C、熊 26、在《狮子、羚羊和狐狸》中,()栽进了山谷,当场就摔死了。(C、P192) A、狐狸 B、羚羊 C、狮子 27、在《农夫和马》中,农夫把燕麦喂给了()。(B、P194) A、小猫 B、小马 C、小狗 28、在《松鼠》中,狮子大王奖赏了松鼠一车()。(B、P195) A、梨子 B、胡桃 C、松果 29、在《梭子鱼》中,狐狸提议将梭子鱼()。(A、P196) A、放入了水里 B、放火上烤 C、用刀杀死 30、在《暴富的穷人》中,最后掏出的金币足足有()枚。(A、P202) A、九百万 B、八百万 C、一千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