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

风控体系框架

一、设置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各级部门体系,以达到部门协调和部门监督为一体的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部下设三个二级部门:风险审查部、资产管理部和风险监管部。其中,风险审查部负责项目的尽职调查、科学审批;资产管理部负责业务合同的拟定、反担保措施的落实;风险监管部负责贷后的全面管理,包括常规检查、风险预警和逾期的催收。

二、完善优化业务流程

1、按照金融业务的要求设计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按照业务受理、资料审查、尽职调查、初审、评级、终审决策等程序执行业务。在这些关键点中,要特别明晰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同时在贷款调查、标准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确保材料及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贷后监管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明确首次检查、日常检查和异动抽查的监管体系。针对各类业务的风险点指定不同的监管措施,通过电话回访、上门回访、特殊情况下控制客户财务印鉴等多渠道了解借款人的情况,对于发现的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事项,要及时进行预警,以便尽早开展催收工作,防止违约损失的发生和扩大。

三、建设风险补偿机制

1、引入担保公司

首先,建立严格的担保公司准入标准,包括担保公司参与业务需经省金融办备案,要符合监管评级A级以上、发起股东的资信实力、不良率低于一定水平等

一些基本条件。

其次,在对担保公司日常运行的动态风险评估和现场调查基础上,确定每家担保公司的综合授信担保额度,并对其业务总额进行控制。

第三,建立业务保证金制度,所有参与平台业务的担保公司按照授信担保额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

第四,担保公司为投资人提供全额的连带责任保证。不过,仅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还不够,还要求担保公司的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

2、风险准备金

“风险备用金账户”是指为平台所服务的投资者的共同利益考虑,以平台的名义单独开设并由其管理的一个专款专用账户。

(1)资金来源

“风险备用金账户”资金全部来源于平台根据其与借款人签署的协议向其所服务的借款人所收取的服务费(以下简称“服务费”),平台在依协议向借款人收取服务费的同时,将在收取的服务费中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等信息计提风险备用金,并将计提的风险备用金存放入“风险备用金账户”并进行专户管理。(2)资金用途

“风险备用金账户”资金将专门用于在一定限额内弥补平台所服务的投资者(债权人)由于借款人(债务人)的违约所遭受的应收本金本金损失,即当借款人(债务人)逾期还款超过30日时,平台将按照“风险备用金账户”资金使用规则从该账户中抽取资金用于偿付投资者(债权人)应收取的本息金额。(3)资金管理

风险准备金由第三方进行监管并接受权威机构审计,实现资金安全的同时为投资人提供有效还款保障。

四、小额分散原则

先说一下“分散”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好处,即借款的客户分散在不同的地域、行业、年龄和学历等,这些分散独立的个体之间违约的概率能够相互保持独立性,那么同时违约的概率就会非常小。比如100个独立个人的违约概率都是20%,那么随机挑选出其中2人同时违约的概率为4%(20%^2),3个人同时违约的概率为0.8%(20%^3),四个人都发生违约的概率为0.016%(20%^4)。如果这100个人的违约存在相关性,比如在A违约的时候B也会违约的概率是50%,那么随机挑出来这两个人的同时违约概率就会上升到10%(20%×50%=10%,而不是4%)。因此保持不同借款主体之间的独立性非常重要。

“小额”在风险控制上的重要性,则是避免统计学上的“小样本偏差”。例如,平台一共做10亿的借款,如果借款人平均每个借3万,就是3.3万个借款客户,如果借款单笔是1000万的话,就是100个客户。在统计学有“大数定律”法则,即需要在样本个数数量够大的情况下(超过几万个以后),才能越来越符合正态分布定律,统计学上才有意义。因此,如果借款人坏账率都是2%,则放款给3.3万个客户,其坏账率为2%的可能性要远高于仅放款给100个客户的可能性,并且这100个人坏账比较集中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这就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小样本偏差”的风险。

五、合理、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

所谓风险定价,通俗来说,就是使质量好的客户能以较优惠的利率借款,质量差的客户需要以风险溢价作为补充。也就是说优质客户贷款成本逐渐降低,而

信用差的客户贷款成本升高。对投资人而言,投资优质客户利息收益相对小但安全,投资信用差的客户利息收益高但风险也相对增加。

P2P平台要做好风险定价,首先必须有职责分工明确的风控部门,拥有自身征信团队并确保征信数据真实获取、标准统一,依赖政策和数据分析、风控审核、催收之间专业链条式作业,实现平台内部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管理。公司拥有自主的风险审核体系,结合传统风险审核与互联网金融特征,根据行业平均情况,对借款人业务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定价。不仅在线下收集借款主体资料,了解借款主体、借款用途、还款来源、抵押物等情况,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借款人进行背景调查、征信调查及现场考察等;同时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对借款方进行初步评审,评估期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最后还需进行线上贷款系统复核。

六、反欺诈模型

动态反欺诈模型的原理是其依托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合作单位授权的数据和网络平台公开所获取的数据,在现有的传统反欺诈体系基础上,将欺诈规则有机的融入业内领先数学模型中,通过多维度多变量运算对借款申请人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反欺诈模型贯穿包括贷前、贷中及贷后的整个业务流程,并把前一阶段的审核结果带入当前环节的模型运算中,使得模型在整个流程中不断进行动态自我更新调整,从而进一步减少信用审核的工作量、大大提升反欺诈甄别的效率与精准度。

具体来说,该方案采用的是实时监控和实时分析的管控策略,对于互联网上发生的垃圾注册、账户盗用、恶意欺诈等行为,通过欺诈风险识别技术,从多维

度进行数据监控与分析,识别出各类异常行为,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举例来说,在反欺诈过程中,如果监测出几个客户的IP地址相同,在短时间内频繁借款、金额较大,且每次借款申请用途都不同,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出这属于个人贷款申请欺诈,然后直接在信审过程中将其筛掉。

七、用数据分析方式建立风控模型和决策引擎

如果P2P平台公司采用和银行类似的实地考察,审查和分析借款人的财务报表,盘点企业存货等方式,将会导致平台的运营成本很高,使业务难以持续。因此需要另外一种审核模式,利用类似国外信贷工厂的模式,利用风险模型的指引建立审批决策引擎和评分卡体系,根据客户的行为特征等各方面数据来判断客户的违约风险。违约风险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何根据个人的不同行为特征等数据来建立评分卡,判断其还款概率,是风控的核心内容。

通过数据分析来建立风控模型,固化到决策引擎和评分卡系统,建立信贷工厂模式的风控审核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

1、决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明显降低人工审核的成本;

2、解决了人工实地审核和判断带来的标准不一致问题。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 土石方工程安全控制 1)挖掘时土方应从下而上施工,禁止用挖空地脚的操作方法。 当采用机械挖土时候,机械旋转半径内不得有人。当采用 人工挖土时,人与人之间的操作间距不得小于2米,并应 设人观察边坡有无坍塌危险。 2)开挖槽、坑、沟深度超过1.5米,应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开挖深度超过2米,必须在边沿处设两道护身栏杆或 加可靠维护,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3)槽、坑、沟边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槽、坑、沟边1米以内不得堆土、填料、停置机具。 4)挡土墙、护坡桩、大孔径桩及扩底桩得施工安全防护。5)施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6)施工现场应设围挡与外界隔离,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下坑(洞)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且保证地 面上有监护人。人员上下必须从专业爬梯上下,严禁沿坑 (洞)壁或乘运土具上下。 7)人工提土需用垫板应宽出空口每侧不小于1米,板宽不小于30厘米,板厚部小于5厘米,孔口大小1米时孔上作业 人员应系安全带。 8)土方应随出随运,暂时不能运走的应堆放在孔口1米,且

堆放高坡不得超过1米,坑(洞)口边不得对方任何物料。预防机械事故的控制 1)加强机械安全管理 A.各级领导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 法制观念,坚决克服短期行为,坚决纠正违章指挥,认真加强机械管理。 B.为了加强日常机械管理,公司、工程处或项目经理部应配备 专职机械管理技术人员,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与技术水平。 C.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和车辆的操作、使用、保 养规程和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责任制。多班作业时,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记录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D.施工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运 转正常,各安全装置灵敏、可靠。凡失灵、失保或“带病” 的机械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E.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 者发给操作证,持证才能上岗,凡无机械操作者,一律不得上机操作或进行维修工作。 F.新购入的机械及经过大修、改造的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应 按技术标准和HSE管理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G.机械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本机安全操作规程对违章指挥或 工作条件危及机械或人身安全时,机械人员有权拒绝操作,现场指挥人员和机械管理人员有权制止使用。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 ·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docx

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背景 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为防范和揭露错误与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最终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自产生以来,就倍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急剧变化,企业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加强,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如对风险管理强调不够,并且接连的知名大企业的丑闻连续暴光案,尤其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给内部控制理论界和实务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促使他们将目光聚焦在风险管理上。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时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核心登上了公司治理的舞台。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2004年10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新框架强化了风险管理,又涵盖了原有内部控制的合理内容。此后,在2007年,中国财政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征求意见稿)》,认为“内部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可见,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是我国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同时,毫无疑问,加强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1)控制环境。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组织架构等。(2)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和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等作业相结合的目标,为此企业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 (3)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保证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4)信息和沟通。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5)监督。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2004年COSO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它将内部控制框架纳入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他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 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的内涵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层次

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措施

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项目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质量与安全风险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本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降级甚至吊销执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项目施工管理风险总包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时由于工程本身规模较大,技术难度及要求高,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风险. (3)项目经理作为对施工项目全面负责人,其素质,能力往往是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果项目经理的管理与指挥组织能力不足或缺乏职业道德,那么项目的顺利实施及赢利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给项目管理带来风险. (4)材料价格风险: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以上都是材料成本,任何一种主要材料的大幅波动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 项目竣工阶段存在的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又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防范策略 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范的前提是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在具体的防范控制中有以下几个策略:

(1)风险回避策略,为预防项目立项阶段所面临的业主风险,在投标报价前,认真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如果发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及时终止项目以规避风险. (2)风险降低(减少)策略:有效降低(减少)风险,着重把握好两大环节:a.项目施工过程中这一环节.把握这一环节首先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为依据,结合施工项目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相互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按照所选定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生产资料费用的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费用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一是降低材料成本.由于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因此,必须对主要材料实行限额领用,根据施工预算严格控制,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班组结算,节约给予奖励,促使施工班组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损失浪费.另外必须健全收料制度,实行三级收料.材料进场,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然后由材料保管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最后由施工人员清点并确认.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收发料中的数量短缺和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合理组织安排材料的进出场,根据定额与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确定合理的材料进出场时间,避免材料的毁损以及增加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二是降低人工及机械费用.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励制

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公司运行和基金管理的风险控制,把风险控制作为公司可持续发 展的基石。经过不断摸索、学习和实践,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逐步建立起了适合公司有序运行和基金有 效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公司运行的风险控制 包括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整体看来,两大体系严谨齐备,相得益彰,能够切实发挥风 险控制的作用。 制慶体系 1.组织体系 纽织体系

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董事会层面设立合规控制委员会和督察长。合规控制委员会包含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主要职能为: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和目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基金运作、固有资金投资等进行的合法合规性行审查,岀具审查意见,上报董事会,并督促整改;审议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督察长上报的文件;审议基金投资、关联交易、业务合作等风险预测报告等。督察长配合合规控制委员会的执行,对董事会负责,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合规控制委员会的授权进行工作。 第二层次,在公司经营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监察稽核部。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在经营管理和基金运作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评估,全面、及时、有效地防范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投资决策委员会研究并制定基金资产的投资策略,对基金的总体投资情况提岀指导性意见,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基金资产的安全性的目的;监察稽核部独立于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中的风险控制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层次,公司各部门对自身业务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的自我检查和控制。各部门根据经营计划、业务规则及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风险控制措施,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适应加入WTO后金融监管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构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模式与战略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建立在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和业务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不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设置、职责划分等不尽相同,但其总体设计有相似之处。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保障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立全面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每项业务都要经过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共同审查的平行作业;实施矩阵式风险报告线路等。 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我国商业银行确定全面风险管理的战略可包括: 建立与业务发展协调的风险管理战略。应使风险管理战略和业务发展战略相适应,建立风险可承受范围内的发展目标。应防止片面追求高速的发展数字或不切实际的发展水平,要最终使业务具有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特征。 建立受资本约束的风险管理战略。资本资源对业务扩张具有硬约束,应实施严格的资本约束风险管理战略,防止由于规模盲目扩张导致高风险资产急剧增加以及非预期损失没有相应资本覆盖而造成银行风险不断积累,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要严格按照监管当局和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在确保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转变经营思想,从以往只注重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投入产出实际效益的衡量上来,加大对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为核心内容的考核力度,把有限的资源向重点业务和效益好的业务倾斜,确保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的补充速度、可能性及成本相匹配。 建立有效覆盖损失的风险管理战略。应严格控制和消化银行因承担风险而面临的潜在损失,其中预期损失必须以审慎的拨备计提形式被计入银行经营成本,非预期损失必须由经济资本来覆盖。该战略可通过强化拨备工作管理和尽快实施经济资本考核管理体系来实现。 原则及思路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原则包括: 分层管理原则。即将风险管理的决策、管理、操作职能分别赋予不同层次的机构,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即对风险管理的决策和宏观管理层面进行集中统一,统一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而对风险管理的微观操作层面实行分散化管理。 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原则。将风险的日常监控职能直接设置到业务经营部门内,使风险管理更贴近市场,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体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的特征。 兼顾先进性与现实性原则。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时,既要借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

一般风险控制措施

一般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避免本项目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本工程项目的一般风险因素,制定以下控制措施。措施制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从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施工措施两个方面严格加以控制,已达到最大下限度的降低风险和财产损失。 一、安全管理制度 1.1组织保证体系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部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管生产的施工负责人必须管安全;项目部设安质部,并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2资金和信息保证体系 ①保证足够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 ②建有完整、可靠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和反馈各类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 1.3制度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必须制定齐全的安全保证制度,并严格执行。 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②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③安全生产验收制度; 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⑤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⑥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⑦工人职员因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⑧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 ⑨特种作业及外协力量安全管理制度。 1.4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分别为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我单位的安全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每次生产会、调度会、协调会布置生产任务先强调安全生产,对本工程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和行为尽量做到事先提醒,要求各级管理人员高度警觉,防止不安全因素滋长,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对基层单位领导、工地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开展的安全业务培训。在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进一步学习《建筑法》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条例,使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转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把“安全第一”变成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并不断介绍安全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提高管理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效能。三是对工地施工人员的入场教育,每一批工人进场,由项目部组织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由安全部门统一命题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并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抓好岗位培训,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以有效地提高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防范各种隐患的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 (2009、11、6) 一、概述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得上市药品风险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从通报到药品召回、撤市等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公众健康。但就是企业就是药品安全责任人,对产品有着更深刻与全面得了解,企业尽早参与上市药品得风险管理对于减少患者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意见》旨在指导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根据本指导意见,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收集整理各种药品安全性资料得基础上,评估药品风险,制定与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在保证药品疗效得同时实现药品风险得最小化,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本指导意见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了欧美关于风险控制得主要思想而制订得。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那些存在严重药品安全风险得药品。其她药品也可参照本指导意见实施。 二、主要内容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包括产品基本情况、药品安全性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研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性评估、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汇总表六部分。 (一)产品基本情况

企业应当系统梳理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包括商品名、通用名)、药品编码(如有)、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名称、中国首次获得上市许可与上市销售得时间、全球首次获得上市许可与上市销售得时间(如有)、药品药物类别与作用机制简述、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剂型、规格等基本信息。 对于未经系统上市前研究而上市得药品,企业还需要梳理药品历史沿革,简要得研发情况、生产情况,以及目前所执行得国家标准等补充信息。 (二)药品安全性评价 企业应当系统梳理药品得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得使用与监测资料。在对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综合评价得基础上,企业需要总结出上市药品得突出安全性问题,包括药品得已知严重风险与潜在严重风险,以及高危人群 1、非临床研究资料。 企业需要在系统梳理药品非临床研究资料得基础上,按照附件1要求完成非临床研究综述。在综述最后,企业需要总结:现有非临床研究资料提示了临床需要关注哪些安全性问题;现有非临床研究资料可以解释临床存在得哪些安全性问题。 对于未经系统上市前研究而上市得药品,企业可以总结

风险控制体系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公司运行和基金管理的风险控制,把风险控制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经过不断摸索、学习和实践,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逐步建立起了适合公司有序运行和基金有效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公司运行的风险控制 包括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整体看来,两大体系严谨齐备,相得益彰,能够切实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 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董事会层面设立合规控制委员会和督察长。合规控制委员会包含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主要职能为: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和目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基金运作、固有资金投资等进行的合法合规性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上报董事会,并督促整改;审议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督察长上报的文件;审议基金投资、关联交易、业务合作等风险预测报告等。督察长配合合规控制委员会的执行,对董事会负责,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合规控制委员会的授权进行工作。 第二层次,在公司经营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监察稽核部。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在经营管理和基金运作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评估,全面、及时、有效地防范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投资决策委员会研究并制定基金资产的投资策略,对基金的总体投资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基金资产的安全性的目的;监察稽核部独立于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中的风险控制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层次,公司各部门对自身业务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的自我检查和控制。各部门根据经营计划、业务规则及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风险控制措施,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衡。 2.制度体系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41797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项目运作风险,根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股权投资业务是指使用自有资金对境内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类业务。 第三条风险控制原则 公司的风险控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股权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2)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5)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6)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因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第四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公司应根据股权投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风险控制工作纳入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之中。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共分为五个层次: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部、业务部。 第五条各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 董事会职责:(1)审议批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基本制度,决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听取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报告;(2)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股权投资项目;(3)决定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

风险控制计划

北仑春晓项目 B3区风险控制计划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七局北仑春晓项目经理部

目录 1 编制说明 (3) 1.1风险说明 (3) 1.2使用范围 (3) 1.3编制依据 (3) 2 风险控制目标 (3) 3 部门/岗位风险控制职责 (3) 3.1 项目经理 (3) 3.2 项目副经理 (3) 3.3 项目合约商务经理 (4) 3.4 项目总工 (4) 3.5 工程部 (4) 3.6 技术部 (4) 3.7 合约部 (4) 3.8 物资部 (4) 3.9 质量安全部 (5) 4 风险控制措施 (5) 5 应急预案 (6) 5.1 应急组织及职责 (6) 5.2 应急措施 (7)

1编制说明 1.1风险说明 本计划主要针对宁波世茂春晓B3地块工程进度风险进行编制。本工程按照合同要求总工期396天。总建筑面积78110㎡,合同单价暂定为11120万元。工程合同价较低,模板价格定为37元/m3,项目成本存在风险;今年全国建筑市场比较好,劳务工人供不应求,施工进度也存在风险;本工程为小高层及别墅建筑,施工人员安排尤其重要。 1.2使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本工程。 1.3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总设计》 (2)总公司《项目管理手册》 (3)投标文件 (4)施工合同、劳务合同 (5)国家规范以及宁波地方法规 2风险控制目标 总工期: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所有施工内容,保证顺利交工。 成本目标:按照项目责任成本完成施工任务 3部门/岗位风险控制职责 3.1 项目经理 ●对项目进度风险控制负总责;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策划和控制; ●负责协调项目各部室的关系; ●负责项目进度风险控制的措施决策; 3.2 项目副经理 ●对项目实际进度进行控制; ●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进行施工工序调整; ●对项目施工成本进行控制; ●参与风险总控制。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 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 (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

建立投资评审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投资评审风险管理体 系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建立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测度和控制,以最小的风险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管理活动。 加强评审风险管理,对谋划好评审机构发展战略和规范评审机构内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全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已开展6年多,在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潜在的风险正在变成现实的生存压力。现在,评审机构正处在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评审机构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对提升评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冷静分析评审工作所处的环境,分析哪些是对我们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因素,并找出评审运行机制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风险程度和风险来源,拿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全系统管理水平,谋求评审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评审风险的种类、特点及管理价值 (一)评审风险的种类 评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评审风险是指评审机构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风险,具体包括评审机构面临的“体制风险”和“法制风险”;狭义的评审风险是指项目评审业务中面临的风险,依划分依据不同,又可分为“固有风险”、“审核风险”和“预算评审风险”、“结

决算评审风险”。 1、体制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是一项新兴事业,但大家普遍感到工作开展起来很难。为什么难从大的背景上看,是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期,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多变,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用政府机构自己直接管还是交给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处于摇摆。从财政投资评审目前的核心业务即项目概预算、结决算评审,既可以由政府的机构(财政评审中心、发改委的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国防科工委评审中心、审计机构)直接来做,工程咨询机构、造价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可以做,也就是说,财政投资评审目前的业务在体制转轨期正处在政府和市场的中间地带,这就决定了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努力达到的职能目标很容易因众多的评审主体争夺而偏离,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财政投资评审处于利益“博弈”的焦点上,处理不好,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不配合、受挤压,几乎是多数评审机构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对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关系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上法庭;对有关部门关系没有处理好,人家对你的评审结论提出疑义甚至对你评审本身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对财政部门内部的关系处理不好,你的工作空间就会有被压缩的可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众多的阻力中,来自财政部门内部的阻力最大。因为,原来财政部门没有这个环节,预算分配就有了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但现在多了一道评审环节,评审机构要争取审一道,介入太深,对预算分配是个制约,在他们看来我们是争权的机

用工风险控制及措施

用工风险及防控措施 企业用工的风险存在于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关系的履行和劳动关系的调整等不同阶 段,可以说企业劳动风险贯穿于企业用工的各个阶段,风险无处不在且危害严重,企业必须善用各种资源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防范与规避,同时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办案体会,谈一些常见用工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招聘过程的常见问题、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用人单位因自身原因可能招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招聘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不注重入职审查。 对求职者进行必要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招聘过程中,很多单位因急于用工,往往疏 忽了对求职者的审查,因此往往在用人的第一步上就给企业买下了隐患。一些常见的疏忽主要有:(1)不审查劳动者证件(如学历证书、身份证等),使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入职的,由此可 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还有可能招入未成年人; (2)不审查求职者求职证、失业证或与前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导致招用与其他用人 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如因此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连带赔偿 责任。 (3)不留存和查验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件、等级证书、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致使在 遭遇学历、资质欺诈时无法举证,遇有职工涉嫌盗窃、侵占、伤害、诈骗等违法犯罪而逃窜 时无法报案和抓捕。 (4)不审查劳动者是否负有保密义务,以致招用负有保密义务或在竞业限制期内的劳动者。 (5)不审查求职者的相关背景,如招用了在逃人员。 对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条防控措施供用人单位参考: (1)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如尚 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 (2)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如身份证明、学历证明、技能证明、从业经历,要求 劳动者承诺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3)要求劳动者进行声明(入职登记表或劳动合同中):本人保证提供的学历证明、资格 证明、工作经历等资料真实,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不予经济补偿。 2、忽略了对职工入职时的体检。 现在,很多企业在用工的时候,都会要求职工进行体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将体检 结果作为不符合录用的条件予以使用。我们认为:(1)如果不在录用条件中明确列明身体 存在什么情况属于不符合录用条件,则职工在试用期间被查出身体存在疾病或肝炎等问题 时,企业是不能够依据这种情况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2)未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健康状况,导致身体不健康的员工进入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 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 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即便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也受到严格限制;(3)若检出职业病且不能证明不是本单位造成的, 还要承担造成职工职业病的法律责任。因此,如果在招聘时不严格审查应聘者的健康状况, 用人单位事后将要付出很大的用人成本(职业病防治条例也明确规定职工必须进行入职前、 工作中、离职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 对于该风险的防控,可采取下列措施:人力资源应当在职工应聘时填写个人身体状况、是否存在疾病、有无疾病历史的说明并让职工签字。同时在企业的《应聘须知》规定,“如果提

关于健全公司内控体系及风控体系建议

关于健全公司内控体系及风控体系建议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关于健全证券公司内控体系及风控体系的建议 一、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1、授权和制衡体系: (1)问题:公司内部审批授权体系需要重新梳理。 (2)建议:梳理公司所有授权OA审批流程,完善授权和制衡体系,明确审核人、审批人和对应责任,提高公司办公效率,加强授权控制的有效性,解决授权不清晰的问题。 2、制度修订完善: (1)问题:随着业务发展及监管变化,原有制度与法规、业务运行情况相脱节,需进行修订。 (2)建议:根据业务发展及监管变化,对公司原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证制度的健全性,并监督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3、审计覆盖范围: (1)问题:根据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和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原有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需要据此进行及时调整。 (2)建议:拓宽审计范围,对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后新设的子公司、分公司、业务中心进行审计;创新业务推出后,3个月或半年内进行业务流程审计或内控审计。 4、对控股的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监督 (1)问题:公司对控股的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监督需加强力度。

(2)建议:加强对控股的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检查,从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授权、制度有效性方面加强监督,并督促完善。 二、风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1、风险管理的技术:风险监控系统覆盖的业务范围 (1)问题:一是风险监控系统目前尚未覆盖投行业务、量化投资业务(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自营业务范围调整后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套利与投机交易等)、银行间债券交易、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等。二是随着公司创新业务(如非现场开户、产品代销、托管等业务)的不断推出,风控系统尚不能监控该类新增业务的风险。 (2)建议:通过系统升级(从**版本至**版本)建立覆盖所有现有业务的风险监控系统。并根据新业务推出的节奏,与软件供应商及时沟通,做好风险监控系统的改进工作,对新业务及时有效监控。 2 、风险管理的制度:梳理与修订 (1)问题: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组织架构及监管变化,风险管理理念要从原有的合规导向的管理理念向全面风险管理和综合风险管理理念转变,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有等落实,原有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与法规、业务运行情况有所脱节,也需进行修订。 (2)建议:及时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完善,落实各部门的风控职责,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 3、风险管理的创新:净资本的额度管理和预测性数据的应用 (1)问题:风险的定义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目前我们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指标的取数均来之于财务数据,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判断。需要

关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关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摘要:企业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之一,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面对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达到的预期收益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乃至破产的可能性,具体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了控制企业风险,在不同的时期应当运用不同的财务战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企业风险控制。 关键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企业风险控制是企业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面临的风险,以实现最大自我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公开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效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更好地规避和防范所面临的风险,在目前显得尤为必要。 一、构建企业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风险控制被称作是上世纪90年代及网络革命后的第二件大事,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风险控制,一是产生自企业本身的推动。企业跨国寻求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等导致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不断加大,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加经营决策的前瞻性。二是由于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创新,为风险控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三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使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另一方面也为控制风险提供了新手段。四是金融危机促进了企业风险控制的全球化进程,形成了共同应对风险的观念,企业对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技术、评估战略性价值的达成一致。 二、中国企业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 企业风险控制理念是指对所面临风险的态度和认识。风险控制理念应该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一致,与企业的资源管理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应该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更好地实现。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是:既不是对风险进行刻意回避,也不是为高回报高收入而刻意追求高风险;既不是对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也不是对风险过分强调和回避担心。 (二)缺乏对风险控制必要性的认识

风险控制措施规划与计划

风险控制措施规划与计划 通过充分识别与评价加油站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根据加油站近年来采取各种风险识别、评价或评估出的风险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一、风险识别、评价或评估工作情况 为搞好安全经营工作,加油站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要求内容进行;完成了各岗位风险辨识工作;各岗位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月评估工作。对识别、评价或评估出的风险,制定出防范控制措施,并在经营过程中予以落实 二、风险级别的划分 1、不可容忍风险:即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需立即改进,加油站无不可容忍的风险。 2、重大风险:即通过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可确保安全生产的风险。加油站 3、中等风险:即可通过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来实现安全生产。 4、可容忍风险:即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来确定,但需定期检查就可实现安全生产。加油站各要害岗位均属可容忍风险。 5、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即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就可实现安全生产。加油站各辅助岗位和管理部门属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三、风险控制措施

1、各班组长组织进行本岗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2、加油站办公室汇总各岗位的危害辨识,统一组织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加油站的风险评价,编制重大风险源清单。 3、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安全标准化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本单位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在确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风险评价的结果。 4、加油站对识别出的危害,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并进行分级控制。风险控制包括消除、限制、处理、转移风险、个体防护等,可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强化运行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等方法实现。 5、对辨识、评价出的风险,由加油站办公室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环境、员工的安全健康,并与加油站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6、各岗位应对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控制效果进行监测,每半年对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控制计划。 7、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 8 加油站根据生产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发布、变更等情况,针对变更的因素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重新发布或更新风险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四、风险辨识、评价或评估结论 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结合现状评价结果和各单位每月进行的月评估,加油站的经营活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相关的安全经营生产条件的基本要求。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十步法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十步法 一、现状调研和总体评估 二、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首先风险管理体系与集团战略、集团管控之间的关系,集团战略决定集团管控,风险管理体系是集团管控的其中一个分支,这是我们大家要明白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风险管理在整个集团管控里面,是一个组成部分,那么集团管控,是战略的一个组成部门,所以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一个母子孙的关系。 其次是风险管理建设的基本框架,就是一个文化,一个信息系统,所以风险管理的环境,尤其是风险文化的建设,风险信息系统的建设。风险信息系统不仅在ERP里有所表现,而且各种子公司的风险管理部,给母公司风险管理中心上哪些报告,母公司的风险管理中心给风险管理委员会上哪些报告,风险管理部门如何参与到各级会议里去,如何协助决策,都是这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风险管理组织怎么设,风险管理组织怎么运作,作为一个组织和流程。这些设计完了以后,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就完成了。专门就是风险方面的一些认识、理念,一些行为等等。那么这是风险管理当中,各级组织,母公司下面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另外有风险管理部门,公司层面上有风险控制的部门,在子公司里有风险控制的部门,就是子公司风险管理部或专员,在信息系统里面有风险管理的派驻机构,这样的话,风险管理部门才是完全的。另外呢,外部还有中介机构,外审等等。 三、风险信息系统的建设 首先是风险基础信息收集,整个所有其他公司发生过的风险,历史以来的风险的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文件,做法全部收集在这里,另外

整个公司的风险地图,就是公司面临哪些风险,所有罗列的风险全部画出来,另外风险数据库,把各种风险初始信息全部收集上来,甚至按照风险感觉宇宙,分门别类,你看成根目录就好了,一个目录,然后就不断地在这上面填空,发动各级员工,公司外部内部的,全部去收集,然后风险识别。 四、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首先是对内部风险、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具体识别手法可以有这么一些,比如头脑风暴,一些人坐在这里,我们法律上有哪些风险,大家一说,一个人记录,差不多就下来了,不是说这些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记录下来的都是原始记录,可能有些逻辑表述不清,还有些包容关系,母与子的关系,还有一些不搭介的等等,还要再识别。 其次是对风险进行评估,那么风险识别出来以后,对风险进行分析,这个风险它的成因是什么,类别是什么,这个风险可能发生的可能性高低,破坏性高低,对风险进行分析。 最后,把所有的风险根据它的影响度和可能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对风险进行评价,这是刚才的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出来以后,比如说所有落在蓝的里面的都是重大风险,但是即使是重大风险,我们仍然要进一步打分,不能说重大风险都是等量齐观的,还有风险一,风险二,给权重评分,把重大风险找出来了。 五、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就是整个公司面对风险的基本的态度,为什么要制定最基本的态度呢,因为如果太害怕风险,对公司不敢向前,也有问题,太不害怕风险,傻大胆,基本上它的成功就是概率事件,我们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标准有三个,一是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在这里特指公司风险偏好,而不是个人风险偏好。有些大胆的领导,被分配到一个胆子很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