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复习过程

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复习过程
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复习过程

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方位

每一拳式、剑式之后均注有该式定势时主要脚、手的方位。

它们是按四正(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隅(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八偏(东偏南、东偏北、西偏南、西偏北、南

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来定方位。它是以四正为

基准(设角度为0o),以起势时面向方向固定为正南,背向方向

固定为正北,左手方向固定为正东,右手方向固定为正西;并

以四隅为界限(设角度为45o)而分成八偏。每偏又各分为15

o、30o两点,如图.

预备式(正南)起势 (正南) 第一段

1、白鹤亮翅(正南)

2、左搂膝拗步(正南)

3、左单鞭 (东偏北15o)

4、左琵琶势(正东)

5、捋挤势(东南)(—:东南)(二:东北)(三:东南)

6、左搬拦捶(正东)

7、左棚捋挤按(正东) 第二段

8、斜身靠 (西偏北30o)

9、肘底捶(正东)

10、倒卷肱(四) (正东)

11、转身推掌 (—:西北)(二:东南)

(三:东北)(四:西南)

12、右琵琶势(正西)

13、搂膝栽捶(正西)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二) (正东)

15、拍脚伏虎 (—:正北)(二:正南)

16、左撇身捶(东北)

17、穿拳下势(正东)

18、独立撑掌(二)(正东)

19、右单鞭 (西偏北15o)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 (西南)

21、右左野马分鬃(二)(正西)

22、高探马(正西)23、右蹬脚(西偏北30o)

24、双峰贯耳(西偏北30o)

25、左蹬脚(西偏北30o)

26、掩手撩拳(正西)

27、海底针(正西)

28、闪通臂(正西) 第五段

29、右左分脚(右:东偏南30o)(左:东偏北3o)

30、搂膝拗步(二) (正东)

31、上步擒打(正东)

32、如封似闭(正东)

33、左云手(三) (东南)

34、右撇身捶(东南)

35、左右穿梭(右:东北)(左:东南)

36、退步穿掌(正东) 第六段

37、转身虚步压掌(正西)

38、独立托掌(正西)

39、马步靠(西南)

40、转身大捋(胸,东北)

41、撩掌下势(正西)

42、上步七星(正西)

43、独立跨虎(正西)

44、转身摆莲(正南)

45、弯弓射虎(膝西偏北30o,拳西南)

46、右搬拦捶(正西)

47、右棚捋挤按(正西)

48、十字手(正南)

收势(正南)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访问次数:919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後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 第三段 〈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後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 〈十六〉左撇身捶: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後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 〈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 〈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撤步抱拈,後坐右捋,弓步左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 第四段 〈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後坐扣脚,左转按捋,勾手变掌,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扣步45度). 〈二一〉右左分鬃(正西):左云换重,丁步左抱,转体出步,弓步右分,後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出步,弓步左分. 〈二二〉高探马(正西):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二三〉右蹬脚(西偏北30度):转身带掌,上步穿掌,弓步分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和动作要领说明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 步,相距与肩同宽, 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 两腿缓缓屈膝半蹲; 两掌轻轻下按,落于 腹前,掌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撇, 同时身体微向右转; 右臂上抬屈于胸前, 手心向下,左手翻转 向右划弧至右腹前, (2)上体微左转,左 脚向左前方上一步, 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手心向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前 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6)上体继续右转, 重心前移成右弓步; 同时右臂向前掤出, 臂微屈,掌心向内, 高与肩平,左掌向左、 向下落于左胯旁,掌 心向下,目视右前臂。 (7)上体微右转,右 掌前伸,掌心翻转向 下;左掌同时翻转向 上,伸至右腕下方, 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体 微左转;双掌向下后 捋至腹前;目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肘 横于胸前,右掌心向 内,指尖向左,左臂 内旋,左掌心转向 外,掌指附于右腕内 侧。 016 ( 3 )左单鞭018 019 020 (4)上体微左转,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42 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访问次数:919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3.虚步分掌:上体左转,左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掌上提,左掌下按,两臂成弧形;眼视前方。 学练要点:虚步时,上体保持正直,缩胯收臀。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

42式太极拳拳谱动作分解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按〈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十二〉右单鞭1开步转掌2.弓步分掌.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重出步 15.左架右推〈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掌并步 10.右云换重 11.反掌开步 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步〈二十〉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转下捋(扣脚) 3. 独立贯拳《二一〉右分脚 1. 右转叉抱 2. 开掌分脚〈二二〉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贯拳〈二三〉左分脚 1. 后坐开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开掌分脚《二四〉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 2. 右转叉抱 3. 踢腿拍脚〈二五〉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二六〉斜飞势 1. 后坐撇脚 2. 丁步交臂 3. 右转开步 4. 裆步斜靠 〈二七〉单鞭下势 1. 换重右碾 2. 摆掌勾手 3. 仆步穿掌〈二八〉金鸡独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后落步 4. 提膝挑掌〈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虚步压掌 1. 后坐扣脚 2. 左拨右搂 3. 虚步压掌《三一〉独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马步靠 1. 摆步左拨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马步靠〈三三〉转身大捋 1. 后坐旋掌 2. 并步平托 3. 左转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裆步压肘〈三四〉歇步擒打 1. 换重右转 2. 右掤左穿 3. 左转撇脚 4. 歇步擒打〈三五〉穿掌下势 1. 收脚提掌 2. 撤步摆掌 3. 仆步穿掌《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虚步叉拳〈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搂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三八〉转身摆莲 1. 扣脚落步 2. 转身穿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三九〉弯弓射虎 1. 独立摆掌 2. 落步按捋 3. 弯肘对拳〈四十〉左揽雀尾 1. 后坐撇脚 2. 右转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后坐右捋捋 7. 弓步前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四一〉十字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并步〈四二〉收势 1. 反掌下按 2. 立正还原

八极拳教材拳谱 2

八极拳教材拳谱 2 八极拳教材拳谱 八极定桩 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开左步与肩同宽,脚掌内缘平行,此为预备式。屈膝蹲坐, 膝弯内侧成90度夹角,双膝前顶、不可外张,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约一、蹲步双伸 (马式) 双掌宽度,手肘下坠、亦不可外扬。含胸拔背,身躯端正轻松,臀部不可向后翘起, 胯部沉坐圆活、不可僵硬。收势时靠肘起立。 身形并足直立,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门腰部高度成右独立式,脚尖下 二、提膝 压护住立足之膝盖,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双拳、膝盖成三角形,独立之足(独立式) 五趾抓地、膝盖微屈保持弹性,脚尖微外摆。左右交替。 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朝右前方顶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约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三、顶心肘 (马式) 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与右大臂平行。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先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收左拳,右转腰胯90度捅出左平拳,同时右小臂由中门滚压 四、黑虎偷心

平扯回右腰,肘尖与左拳前后相对,前膝顶、后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转回马步左(弓式) 右互换,靠肘收式。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手变掌外撑,左上右下,头向右转、目视右侧,双臂均成弧型有五、蟒蛇缠身 (马式) 撑展之意,左掌在前额,右掌在胯前。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略左转下蹲,步型外张,左膝顶、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侧崩撩,手肘微屈,六、崩捶 (不丁不八式) 右拳后扯至右腰际。转回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手开掌,右手由下朝右侧撩起,坐腕弹掌,掌心朝前,后掌亦坐七、金鸡抖翎 (马式) 腕撑顶至左腰外侧,目视右方。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拳随沉坐之势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双臂平行伸直,约与大八、双栽 (马式) 腿平行,头要顶、尾要收,肩臂拔张,目视双拳。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八极活步桩 一、蹬腿身形直立,并步抱肘,并膝下蹲,坠肘平伸双臂,保持上盘不变,屈膝蹬出左脚,脚 跟与右膝同高,身体不可有起伏,顺着重心前移平稳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脚,出脚时不可刻意提膝抬脚,轻离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进。 提右膝成独立式,双臂向前握拳平伸,再搭成右上左下之十字手,掌心朝下,身体向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 (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虛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 后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后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 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 右弓步挤,后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 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后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 后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 后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后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后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 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 后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后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

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 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 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后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 第三段 〈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 后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 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后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 〈十六〉左撇身捶: 后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 后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 〈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 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 〈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 撤步抱拈,后坐右捋,弓步左掤,后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 第四段 〈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

42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

42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 ( 1 )起势(东)( 22 )仆步穿剑(右)(东) ( 2 )并步点剑(稍偏东北)( 23 )蹬脚架剑(左)(东) ( 3 )弓步削剑(西南)( 24 )提膝点剑(左)(西南) ( 4 )提膝劈剑(西南)( 25 )仆步横扫(正东偏北) ( 5 )左弓步拦(东)( 26 )弓步下截(右、左)(稍偏东北) ( 6 )左虚步撩(稍偏东南) ( 27 )弓步下刺(稍偏东北) ( 7 )右弓步撩(东)( 28 )右左云抹(正北偏东)(左)( 8 )提膝捧剑(东)( 29 )右弓步劈(稍偏东南) ( 9 )蹬脚前刺(东)( 30 )后举腿架剑(稍偏东南) ( 10 )跳步平刺(东)( 31 )丁步点剑(稍偏东南) ( 11 )转身下刺(东南) ( 32 )马步推剑(稍偏东南) ( 12 )弓步平斩(西北)( 33 )独立上托(西) ( 13 )弓步崩剑(西北)( 34 )进步挂点(西) ( 14 )歇步压剑(稍偏西南) ( 35 )歇步崩剑(东) ( 15 )进步绞剑(稍偏西南) ( 36 )弓步反刺(西北) ( 16 )提膝上刺(稍偏西南) ( 37 )转身下刺(西南) ( 17 )虚步下截(正西偏北)( 38 )提膝提剑(正南偏东) ( 18 )右左平带(西) ( 39 )行步穿剑(东南) ( 19 )弓步劈剑(西) ( 40 )摆腿架剑(正南偏西) ( 20 )丁步托剑(西北)( 41 )弓步直刺(南) ( 21 )分脚后点(东北)( 42 )收势(南) 注:方向为定式胸部方位,东(或西)与套路方向一致;西南(或东南)与套路方向夹角成45度;稍偏东南(或西南)与套路方向夹角成30度;正东偏南(或北)与套路方向夹角小于30度。 起势面向南,第1段1-11式运行方向向东,第2段12-21式运行方向向西,第3段22-32式运行方向向东,第4段33-40式运行方向向西。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优秀拳种,是与中国传统哲理完美结合的拳术,它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内容,淳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是,系统介绍八极拳的书籍、资料、录像极为匮乏,虽然2000年笔者编辑的第一本系统详实介绍八极拳的《霍氏八极拳谱》问世,当时,欣慰之余,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拳谱》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内容无法体现,而且八极门内的朋友们也都期望有一本更系统详细的资料,很多八极拳爱好者也都来电询问能否编写一本更具操作性的书籍,还有的武术研究人员向我索取八极拳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八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也为研究中国武术的人士提供一份详实的八极拳资料,现把霍氏八极拳的系统内容整理成书,编写成《传统八极拳教程》,既称为教程,就要具备操作性、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使之成为从事八极拳教学人士的一份详实的教学依据,成为八极拳习练着的良师益友。《传统八极拳教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霍氏八极拳部内容及训练方法,教程的编写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霍氏八极拳的过程,并总结多年从事八极拳教学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整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将原汁原味的八极拳展现给广大读者。编写时掌握的原则是:在技术特色上体现原有风貌,在练习内容上保持完整系统,在理论阐述上精心归纳整理,揭示其法则性的本质和原理,尽力使该书不负教程之命名,不负众望所期待。 本教程全部完成可达到100多万字,现已完成《传统八极拳教程》第一部分的写作,全书约近40万字,其中动作路线图800余幅。主要内容包括:武术概述、武士精神、八极文化、源流沿革、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分析、基本技术训练、拳术训练(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劈挂掌图解)、实用技术(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应手拳图解)、八极拳精要等章节。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届时广大读者将一睹霍氏八极拳的全貌真容。其内容除笔者撰写、演练之外,《霍氏八极拳精要》内容取自《霍氏八极拳谱》,这两部分内容是由霍文学先生撰稿、笔者编辑整理的;《八极文化概述》一章主要由胞弟李树森先生执笔撰写;《八极对接》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八极对接第一名获得者李志强(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格斗教研室主任)和吴海勇演练并撰写说明;《劈挂掌》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两项一等奖获得者闫树圣演练并撰写说明;《六大开合练》一节由笔者首徒、全国八极拳比赛挖掘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魏国军演练并撰写说明;全书的动作照片由笔者之徒夏吉星执机拍摄。《传统八极拳教程》之后将陆续撰写《八极拳内功练习》、《八极拳实用功法》、《八极拳主要器械》、《八极拳实战训练》、《八极拳文化概论》等部分,使《教程》更加系统完善。 教程的编写得益于霍家四代人的无私传授和大力支持,也是两代霍家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笔者随霍家习武二十余载,时时被霍氏八极拳纯正的功夫、精妙的技艺、

杨氏42式太极拳动作口诀

杨氏42式太极拳动作口诀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八极拳实战精要

八极拳实战精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八极拳先贤们创立了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的体系,近三百年历久不衰。直到今日,仍在强身健体、自我防卫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展示出独特的风采。 《八极拳谱》中曰:“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即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八面者,八方也。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胜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也就是说,人体周身内外是一个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所以八极拳强调练形必练意,练意必练形,要意形一致,内外合一,上下相随,一动一静必存训练有素的应敌之意。 拳谚云:“搏击需放胆,狠毒战上风。”如一只温顺的犀牛虽然强壮,当遇到狮子攻击时,它只能避开或退让。犀牛的这种行为助长了狮子的凶残气焰。这就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敌当前,任凭你体魄强健,力量强大,技术高超,倘若没有胆气,没有制敌的方向和目标,势必手足无措.在生死相搏的刹那问失去制敌的先机。故而,八极拳在倍炼中强调练形必练意的目的是使制敌的心态得到超前的训练。应敌时自然而然具备极高的警觉性,极其敏锐的反应.极其威猛强悍的气势,极其灵活巧妙的招术变化,极其迅猛快捷的步伐,方能做到先机制胜。 外具八形,是八极先贤们察天地之气候,仿万物之灵动,逐渐总结的奇能绝技。龙能开能稳,能大能小,大能翻搅海.吐雾喷云;小能隐无踪迹。虎有捕食凶残之威猛;熊有沉稳之能,蹲靠之力;猴有三躲六闪之能;燕有

太极拳42式的风格特点

太极拳 42 式的风格特点 篇一:42 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五禽戏风格特点 42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楼膝拗步 7、撇身锤 8、捋挤势 9、进 步搬拦锤 10、 如封似闭 11、 开合手 12、 右单鞭 13、 肘底锤 14、 转身推掌 15、 玉女穿梭 16、 右左蹬脚 17、 掩手龙拳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虎 25、进步栽拳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 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 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健身气功五禽戏 预备势:起势调息 平起、按(3 次) 第一式:虎举 握拳、上举、握拳、下按(4 次) 第二式:虎扑 前伸、下按、上提、扑、起(左右各 2 次) 两手侧平起、内合下按 第三式:鹿抵 迈步、转腰、下势、还原(左右各 2 次) 第四式:鹿奔 上步、后坐、前移、收腿(左右各 2 次) 两手侧平起、内合下按 第五式:熊运 右、上、左、下(2 次) ,左、上、右、下(2 次) 第六式:熊晃 提髋、落步、后坐、前靠(左右各 2 次) 两手侧平起、内合下按 第七式:猿提 上提、转头、下按,上提、转头、下按(左右各 2 次) 第八式:猿摘 退步、固、探、按掌、上步、摘果、收回(左右各 2 次) 第九式:鸟伸 上举、下按、分手、抬腿(左右腿各 2 次) 第十式:鸟飞 平举、下落、 ,上举、下落(左右腿各 2 次) 收势:引气归元上举、下按(3 次) 两手收气,虎口交叉于脐前,调理呼吸,气守丹田, 闭目养神,搓手,浴脸 简介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熊,鹿,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中国 古代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的,故又称华佗五禽戏。五禽戏能治病养生,强壮身体。练习时,可以 单练一禽之戏,也可选练一两个动作。单练一两个动作时,应增加锻炼的次数。 风格特点 五禽戏是一咱外动内静,动中求静的功法,锻炼时要注意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 和神气都要象五禽,达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备的效果。 篇二:42 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 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 概述 42 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 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 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4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吾师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四川林墨根 余自从跟杨式太极宗师李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杨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内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内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授杨式太极拳起式之练法公诸于世,惟愿太极拳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再做贡献。 预备式:两脚跟并拢外八字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中指贴裤缝,顶头拔背,两眼平视前方。右脚脚跟提起,以右脚尖点地,向右侧横开半步,随之脚跟着

地,左脚尖内扣,两脚平行,与肩同宽。随后在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到下依次松头顶、松面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备注1:松时,意念犹如水流,水流至哪里,就松在哪里,身势立稳,头顶虚灵,尾闾中正。只有全身松开,心意松开,才能达到形态上的松。)如此稍待片刻,让身心稳静下来之后才能开动。开动时要大松大软,仍要保持此稳静(备注2:此为无极式站桩功)。 起式:由以下四个连贯动作完成: 一.两臂徐徐向前提起,似有细绳将其拉起,两后胛缓缓打开,两手掌自然伸直,成舒松自然掌型,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两掌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随起随吸气,同时两脚脚趾微微抓地、提肛,收腹(备注3:两臂提起与吸气、两脚抓地、提肛、收腹为同时动作。) 二.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松肩,两臂略向内收,即环状收回,至两指尖的距离与头部同宽(备注4:松肩,两肘自然左右稍开,就使两臂环状收回;环状收回的同时,再次两脚趾抓地,提肛,收腹)。 三.随后,将手肩忘掉,两臂缓缓垂直下落(备注5:两掌掌心向下,似降落伞兜风样缓缓下落。)与此同时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 四.当两手落至与腰部同高时(这时意念松至双膝),坠肘,两小臂及前胛自然打开,两掌指尖向前,掌心依然向下。直至两臂垂落至身体两侧,松手腕,指尖朝下,中指自然贴至裤缝。这时感觉两臂犹如钟摆,自然悬垂,手指有麻胀感。在这一过程中,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

八极拳文化与理论研究之――八极拳与“六合”

谈完了“八极”的本含真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要搞清楚,弄明白,那就是“六合”,因为在八极门中,“六合大枪”是本门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的八极大家除了苦练拳术外,都要兼练六合大枪,从而被武林中人称为“神枪”。那么,大枪以“六合”命名,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六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诠释。 1、目前,武术界对“六合”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前身)《九要论》中的说法,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这种阐释和内涵在很多拳种中应用并被视为拳法秘诀。八极拳也不例外,在《罗疃八极拳谱?八极拳精义》中记载:“……六合之理不可忘,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外三合,气力相连,阴阳相克,全凭丹田为主……” 据马国兴先生解释,拳术的六合理论,源于上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的“天地六合”说。人体身形一成,便具此上之头顶,下之足底,前胸腹,后背臀,左侧面,右侧面的六合一体之形,凭此之形不经修炼,不能用之于攻防。 2、《淮南子?地形训》中:“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椒真训》中:“夫天地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吁,雨露所濡,道德所抉,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这三段话中,“六合”的意思都是指天地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引申为无比广大的空间,也就是整个宇宙。可见“六合”与“八极”竟是同一含义,这一点,在“诗仙”李白的两首诗中得到证明,一首是《秦王扫六合》、一首是《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其中《秦王扫六合》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六合”,指天地四方,“扫六合”就是扫荡四面八方,引申为统一中国的意思。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有“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这两句是对尧讲的话。皋繇是尧舜时的大臣,主管刑法之事。“彗”是指扫帚。拥彗,就是手拿扫帚扫地。横八极,就是横扫八方极远之处。 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紧密对应关系,我们再看一看《本经训》中的记载:“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蚍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纪纲八极,经纬六合”的意思是管理八极,规划六合。细心的读者一定看明白了,“八极”就是“六合”。古人在书写文章时,如果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就要变换一下,以避免词汇的重复与雷同。如前面“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很显然,“六合”与“四极”指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四面八方之意。而且,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也将“六合”变换成了“六极”。文中这样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段话的意思是:道是真实而又有信验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可以心传却不可以口授,可以用心领悟却不可以用眼见;道本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没有天地之前,自远古以来道就存在着;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而在六合之下却也不算深,先于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也不算老。 另外,《庄子?天运》中也有“六极”一词的出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与所乎?巫咸昭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为上皇。’”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体在运行吗?大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着回到各自处所吗……?巫咸昭说:“来,我告诉你。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着六合五行,帝王顺着它就能安治,违背它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