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新型纺纱

合集下载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一、概述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

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

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

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

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

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

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

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

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

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

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

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

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

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

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工艺流程短。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探讨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了近年来环锭纺纱新技术和新型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在纺纱方法、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器材与专件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了纺纱新技术在全流程连续化、短流程、节能降耗、提高纺纱速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梳并联、细纱自动接头、超大牵伸、节能集聚纺、多级气圈、双分梳转杯纺和离心纺等新技术,并给出了对未来纺纱技术的预期。

认为:加强纺纱理论研究是纺纱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多学科特别是信息学科与纺纱结合将为纺织行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螺旋式发展模式是纺纱新技术进步的特征。

关键词纺纱新技术;环锭纺;新型纺纱;智能化;短流程;节能纺纱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而发展。

回顾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开松、梳理、牵伸和加捻四大原理,目前纺纱技术也基本没有完全突破这些原理,只是在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或者在细节方面有所丰富。

从动力驱动和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由于蒸汽机、电动机、变频技术和伺服电机等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和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当前的纺纱产业界,环锭纺仍占主导地位,而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型纺纱中的主力军。

环锭纺的发展出现了集聚纺、低扭矩纺、全聚纺、聚纤纺、赛络纺和数码纺等,而新型纺纱技术中出现了静电纺、转杯纺、摩擦纺、喷气涡流纺、自捻纺和离心纺等新方法。

本文分别就环锭纺纱与新型纺纱两种体系来分析近年来纺纱新技术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纺纱新技术的进展1.1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迄今为止,环锭纺依然是纺纱技术应用的主体,其优点和不足均非常明显。

环锭纺的优势体现在成纱结构合理、适纺号数范围广等方面,尤其是在特细号纱领域。

其缺点是工序长、纺纱速度受限、卷装尺寸受限、用工相对较多。

以下从3方面阐述环锭纺新技术的发展。

1.1.1环锭纺的改良技术近年来,集聚纺、低扭矩纺(假捻纺)、柔洁纺、复合纺和数码纺等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使环锭纺纱技术得以进步与改良,成纱质量得到提高与改善。

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转杯纺三种纺纱方法综合对比分析

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转杯纺三种纺纱方法综合对比分析

差(%) CVb% +0.5 +1.6 +1.7 2.01 1.46 1.38
环锭纺 转杯纺 喷气涡 流纺
从以上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 条干CV%和细节-50%:环锭纺最好,其次喷气涡流纺,转杯 纺最差。 粗节+50%:环锭纺最好,其次喷气涡流纺,转杯纺最差。 棉结+200%:喷气涡流纺最好,其次环锭纺,转杯纺最差。 单纱断裂强度:环锭纺最高,其次涡流纺,转杯纺最低。 条干CVb%:喷气涡流纺最好,其次转杯纺,环锭纺最差。
涡流
切向 开口 进风孔
涡流管
负压装置
2 原料使用
三种纺纱方法由于成纱结构不一样,相同规格 的原料所纺出的纱在强力、条干方面差异较大 针对不同的纺纱方法和纺纱支数,需要选择不同 规格的原料来弥补各自成纱中的不足
环锭纺选用 原料规格为 1.67dtex×3 8mm 100%, 成纱纤维根 数为118根 转杯纺配置 ¢33mm纺杯, 所选原料 1.33dtex×32m m 100%,成纱 纤维根数为148 根 喷气涡流纺 选用原料为 1.33dtex×3 8mm 100%, 成纱纤维根 数为148根
生产效率(%) 97.4 96.0 95.2 94.4 93.1 91.7 90.0 87.8 85.9 每台每小时断头率(根) 204.1 280.2 320.4 370.7 416.1 440.4 455.4 469.8 513.1 折千锭时断头率(根) 2551 3503 4005 4634 5201 5505 5693 5873 6414
3 工艺流程
3 喷气涡流 纺
FA002抓棉机→SFA035混开棉机→FA106A梳针开棉机→FA161振 动棉箱给棉机→A076F成卷机→FA204C梳棉机→FA306A并条机 (二道)→RSB D401自调匀整并条机→种纺纱方法生产的19.7tex粘胶纱成纱质量指标对比 原料 纺纱方 法 ( 条干 细节50% 3 13 6 dtex·mm) CV% 规格 1.67×38 1.33×32 1.33d×38 12.67 13.80 13.39 粗节 +50 % 17 38 29 棉节 +200 % 28 59 23 单纱强 力CV% 9.3 8.9 10.0 单纱断裂 强度 (cN/tex) 15.1 11.5 12.8 百米重 量 CV% 1.8 1.1 0.9 重量偏 条干

天丝喷气纺纱工艺探讨

天丝喷气纺纱工艺探讨
高后 梁 、 中速度 、 中停 经 架 ” 工艺 原 则 。降 低 经 纱 张 的 力 , 片纱 张力 均匀 , 利 于梭 口清 晰 , 少 三 跳 等 织 使 有 减 疵 的产生 。 由于 双层织 物 中的经 纱和 纬纱 是相 互独 立 的, 用 8 采 片综 生产 , 口时 间 30 l , 经 架 高 开 0 —3O度 停 低位 置 7— 8m 前 后 位 置 15 lO m, 机 速 度 5 5 m, l一 2m 织
3 5 织造 工序 .
3 4 1 浆 料 配方 ..
玉 米纤 维与棉 纤维 混纺纱 , 浆液 的要求 较高 , 对 要 求增 强且 浸透 好 , 贴伏 毛羽 , 形成 光滑柔 韧 的浆膜 。 由
于纱 线排 列密 度大 , 纱线 之 间的 吸浆空 问小 , 纱线排 列
织机采 用意大 利 舒 美 特 电子 多臂 织 机 , 保 证 开 为 口清晰 , 少经纱 断 头 , 产 中遵 循 “ 开 口 、 打 纬 、 减 生 早 强
3 4 2 浆纱 工艺 ..
浆纱 机采 用祖 克 ¥3 42型浆 纱机 , 机 型能 降低 浆 该 纱覆 盖 系数 , 免 上浆 不 匀 或 干 分绞 后 再 生 毛 羽 的增 避 加, 生产 中遵循 “ 粘度 、 张力 、 温 度 、 低 小 低 中压力 、 低车
统, 喷嘴 系统 由两 个 气 流旋 向相 反 的 二个 喷 嘴 串接 而
成 。由于第 二喷嘴 的压 力大 于第 一 喷 嘴 , 经 过 第 一 使 喷 嘴后形成 的芯须 条在 通过 第 二喷嘴 时在其 外 面反 向
包覆 上一层 包缠 纤维 。既一 部分 是无 捻 ( 捻度 很小 ) 或 的芯纱 , 另一 部分 是 包 缠在 芯 纱 外 缘 的 包 缠纤 维 。包

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纱线结构和性能对比

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纱线结构和性能对比
d i i f e r e n c e s o f MV S a g a i n s t RS c o n t r a s t e d t h r o u g h e x p e r i me n t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d i a me t e r o f MVS y a m i s s l n a l l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不 同的纺 纱方 法 的 成纱 机 理 不 同 , 纤 维 在 纱 线 中 的排 列状 态也 不相 同 , 这 就 导 致 了不 同纺 纱 方 法 所 纺 纱线 的结 构形 态有 很大 差异 。 喷 气涡 流纱 为双重 结构 , 包 括芯纤 维 和包缠 纤维 ,
芯纤维是平行排列的 , 在旋转气流的作用下 , 末端纤维
h i g h e r s p i n n i n g s p e e d a n d】 e s s h a i r i n e s s ,e x h i b i t i n g a g t r o d d e v e l o p i n g p r o s p e c t .
郑 少明
(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0 )

要: 介绍 了喷气 涡流纺和环锭 纺的成纱饥理 , 通过试验 对比分析 了喷气 涡流纺 和环锭纺纱线 的结构 和性 能差异 。研 究表 明, 喷气 涡流纱 的表观直径较相 同特数 的环锭纱小 , 断裂强度和条千均匀 度略差于环 锭纱 , 但 喷气涡 流纺具有纺纱 速 度快 、 纱 线毛羽少等优点 , 未来 具有 良好 的发展前景。
R S y a r n o f t h e s a me y a m c o u n t .T h e b r e a k s t r e n g t h a n d e v e n n e s s o f MVS y a r n a r e w e a k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RS y a r n.wi t h MVS y a r n s h o w i n g

新型纺纱技术试题及答案

新型纺纱技术试题及答案

新型纺纱技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型纺纱技术中,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纺纱范畴?A. 环锭纺B. 转杯纺C. 气流纺D. 织造技术答案:D2. 转杯纺纱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产量高B. 能耗低C. 劳动强度大D. 纱线强度低答案:A3. 气流纺纱技术中,气流的作用是什么?A. 清洁纤维B. 混合纤维C. 梳理纤维D. 压缩纤维答案:C4. 环锭纺纱技术中,纱线加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机械加捻B. 气流加捻C. 静电加捻D. 离心加捻答案:A5. 以下哪项技术不是新型纺纱技术?A. 喷气纺B. 涡流纺C. 环锭纺D. 摩擦纺答案:C6. 涡流纺纱技术中,纱线的形成主要依靠什么?A. 机械摩擦B. 气流作用C. 离心力D. 静电作用答案:B7. 喷气纺纱技术中,喷嘴的作用是什么?A. 清洁纤维B. 混合纤维C. 梳理纤维D. 压缩纤维答案:B8. 在新型纺纱技术中,哪种技术对纤维的损伤最小?A. 环锭纺B. 转杯纺C. 气流纺D. 涡流纺答案:A9. 摩擦纺纱技术中,纱线加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机械加捻B. 气流加捻C. 静电加捻D. 摩擦力加捻答案:D10. 新型纺纱技术与传统纺纱技术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A. 产量高B. 能耗低C. 劳动强度大D. 纱线强度低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型纺纱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转杯纺、气流纺、喷气纺、涡流纺2. 环锭纺纱技术中,纱线加捻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锭子的旋转3. 转杯纺纱技术中,纤维的混合主要依靠______的作用。

答案:转杯4. 气流纺纱技术中,纤维的梳理主要依靠______来实现。

答案:气流5. 涡流纺纱技术中,纱线的形成主要依靠______的作用。

答案:涡流6. 喷气纺纱技术中,喷嘴的作用是将纤维______。

答案:混合和梳理7. 摩擦纺纱技术中,纱线加捻主要依靠______来实现。

我国喷气涡流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喷气涡流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喷气涡流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杨晓慧
【期刊名称】《纺织导报》
【年(卷),期】2024()3
【摘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喷气涡流纺作为新型纺纱技术,其产品独具特色,且生产流程短、效率高,设备数字化程度高,符合我国棉纺产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提及将“采用智能化、连续化纺纱成套设备(喷气涡流纺等短流程先进纺纱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作为鼓励类项目,同样凸显出喷气涡流纺产业的重要性。

文章从喷气涡流纺产业发展现状出发,详细阐述了其产能分布、产品与工艺的研发进展、当前标准体系建设及专利申请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所遇瓶颈及发展趋势。

【总页数】6页(P21-24)
【作者】杨晓慧
【作者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14.7
【相关文献】
1.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转杯纺方法综合对比分析
2.环锭纺及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混色纱的纤维混合效果研究
3.喷气涡流纺技术的发展及其产品开发--喷气涡流纺过
程控制关键技术的进展4.我国喷气涡流纺发展现状及建议5.喷气涡流纺技术发展动态与产品开发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喷气涡流纺纱与转杯纺纱的对比分析

喷气涡流纺纱与转杯纺纱的对比分析

同的工艺参数在 两种 纺纱设备上进行生产 , 对生产效率 、 品质 量 、 产 生产成本作对 比分析 。指出了喷气涡流纺
纱 的优 越 性 与有 待解 决 的 问 题 。 关键词 : 气涡流纺纱 ; 纱机理 ; 构 ; 量分析 喷 成 结 质 中 图分 类 号 : S O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2 5 2 1 ) 5 0 1 -0 T L47 B 1 O ~ 6 X(0 0 0 - 0 3 3
的 比率 增加 , 成 柔 软 的 实捻 的纱 ; 是 距 离 过 大 , 形 但 则 落棉 率也 增 加 。于 是 通 常将 距 离 L设 定 为 比供
给 棉条 的平 均纤 维 长度稍 微 短些 。 喷气 涡流纺一直 以其输 出速度高 、 纺较小 线密 可
度纱支 的特 性 而被 业 内人 士 所 看好 。因其 取消 了高 速 回转的加 捻部件 而利用 高速 回转的压缩空气对 纱条 进行 加捻 , 而使 出纱 速度 可 高达 30 0m, n其 从 5 ̄40 / , mi
的作 用 紧贴 在 凝 聚槽 的表 面 , 后 纱 头 压 着纤 维 条 然

作者简介 : 洪新强 (93 , , 北黄 冈人 , 16 一)男 湖 工程 师, 主要从
1 纺纱原 理
这个 反转 纤维 群 , 对应 不 同线 密 度 的有孔 中 空锭 被
子拉人 时 , 已经 形 成 芯 的纤 维 的 四周 朝 一 定方 向 在 ( 旋转 气 流方 向) 绕 , 成 涡流纱 。所 以 , 前 罗拉 缠 形 从 的钳 口点 到锭 子 前 端 为 止 的距 离 ( 中 L) 是 决 定 图 , 涡流纱 物性 的重 大 因 素 。加 大 该 距 离 , 则缠 绕 纤 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