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城市发展不利条件(19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城市发展的不利条件初探(1923 作者简介:朱箫(1986.09—),男,汉族,安徽省宿州市,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专门史专业研究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1923—1949年间,包头城市发展存在极为不利的条件。军阀的混乱统治给包头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灾难;外敌入侵,掠夺包头资源,控制其金融和交通部门;接连不断的灾荒,造成农牧业产品极为匮乏,商品贸易中断。

关键词:包头城市发展不利条件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包头,从一个偏远小村庄发展为口外商贸集散中心,再到建国初期的工业中心和如今的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整个过程伴随着政权更迭、社会变迁、灾荒不断、外敌入侵等,其城镇化的过程极其复杂曲折,而又自成系统。而如今学者对包头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尤其是从包头城镇化进程这个角度所作的探索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近代包头的城镇化进程进行研究,理清其脉络,分析其成因。

本文主要研究1923—1949年间,包头城市发展的不利条件,通过对包头城镇化进程中一个片段的探究,以期包头整个城镇化进程得以还原。

一、军阀混战

自1923年,包头地区驻军混乱、更换频繁。起初,土匪窦飞龙率军攻打包头。1924年,冯玉祥赴张家口任西北督办,后来正式驻军包头。统治包头期间,冯玉祥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发展措施。短暂的发展之后,1926年,张作霖、阎锡山联合进军包头地区,国民军战败,包头被奉军占领;1927年至1936年间,前后有傅汝钧、田树梅、田绣章、王靖国、傅作义等多人统治该地,其间亦有蒙古武装部队在包头附近活跃和孙殿英在包头的短暂驻扎。

军阀的混乱统治给包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每支军队来此,都要大肆征收军饷,冯玉祥也不例外。“冯玉祥军就以借的名义从包头地方筹集现洋四百八十多万元”1,由各私人商号承担,后来仅部分归还。更有甚者,1926年国民军撤出包头时,从当地搜刮的军饷杂捐有二千万元。2。这是对包头地区工商业的巨大打击,企业、工厂经营困难,纷纷倒闭,商户减少近半。

二、外敌入侵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10月,日军迅速占领包头。日军觊觎其北方商贸中心的重要地位,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了对其经济掠夺,使包头商业日趋凋敝。

为了便于收购物资原料,“物资调办班”成立,“要将各皮毛店的库存皮毛全部收购。不管货主在与不在,愿卖不愿卖,都要收购,违者问罪”3,凭借强买强卖政策大肆收购皮毛等物资。日军一方面不准中国商人私自买卖,强行规定其为军用物资,只允许特定公

司具备经营权;另一方面拼命压低皮毛价格,限制流通,只许外地商人运进皮毛,禁止皮毛物资外运。日军的强行收购,使当地商户备受剥削,经营每况愈下,倒闭者众多。

日军又成立“皮毛业组合”、“土药组合”、“电灯公司”、“石棉公司”等一系列机构,对各类物资进行掠夺,对包头地区经济控制的同时,补给其战争需求。

日军侵占包头后,直接控制了金融部门。接收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绥西银行等,多数私人钱庄也被取缔。同时,日军设立了由自己完全控制、经营的蒙疆银行以及同和实业银行,垄断了包头的经济命脉。为了进一步攫取经济利益,“蒙疆、满洲、大正形形色色的伪钞大量发行,严禁法币和银元流通”4,还尽可能把伪钞投入到国民党统治区,“包头日本陆军特务机关内田勇四郎,曾三次潜入伊克昭盟各旗,……,曾指派特务分子李××密带大量法币赝品潜入宁夏”5,破坏周边非沦陷区的经济秩序,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

日军还对包头地区交通实行严格的控制。重要站点和路段由日军宪兵把守,交通相关经营权完全由日军所设公司独断,彻底控制了该地区交通命脉,配合其侵略活动。包头地区的原料和商品流通大受限制,青海、甘肃、新疆、山西等广大地区商人无利可图,便不再来包贸易,商业贸易日趋凋敝。同时,日军在压低原料物资价格的同时,提高工业品价格,日本企业大获其利,对包头工商业发

展造成致命打击。日军的入侵,对包头地区带来巨大灾难。他们控制了该地区皮毛、药材、粮食等原料贸易,对邮政、电力、矿产、机场等重要部门严加管制,壮大了三井、三菱、兼松等日本本国财阀。中国商户无力抵抗其冲击,纷纷弃商逃亡,包头人口不断下降,整个地区商业贸易日渐萎缩,诸多商户、企业倒闭。 --!>

三、灾荒不断

民国以来,随着包头地区军阀混战、土匪群起,发展较快的农牧业、工商业被打断。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后,灾荒频频肆虐包头,造成大量难民流离失所,诸多商户经营困难。

民国十四年(1925年),包头大旱,“千百万人忍饥挨饿,成批成批的死人,掩埋都来不及,而且很难找到有气力的人去挖坑”6,“成千上万的儿童死于饥荒,那场饥荒最终夺去了五百多万人的生命”7。此后的五年间,几乎年年出现旱灾。1928年,更是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旱,全年大多数时间里都未降雨,农田龟裂,几乎颗粒无收。次年夏季,暴雨多日不止,黄河泛滥,大量民房、农田被冲毁,死伤众多;冬季,“温度降到零下三十度,往年地冻三尺,这年地冻六尺”8,给该地区造成极大损失,农牧业几乎荒芜,工商业凋敝。

民国十七年(1928年),鼠灾肆虐包头地区。“三月初一萨拉齐街上死过二尺二长的大耗子,城墙壕里死下半壕”9,老鼠的大量涌现,破坏了该地区的农作物,造成本来极低的收成更加惨淡;同

时,也导致鼠疫的蔓延,当时低下的医疗水平无法应对,死亡大增。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包头地区瘟疫盛行,造成大量死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到二十五年(1936年)黄河泛滥频繁,流民无家可归。

军阀的混乱统治,外敌入侵,以及接连不断的灾荒,给包头的农业、工业、商业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从1923年到1949年,包头的城镇化进程极为曲折。

注解:

①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编:《包头史料荟要》,第6辑,1982年,第107页。

②廖兆骏:《绥远志略》,南京:正中书局,民国26年,第262页。

③政协包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10辑,1988年,第132页。

④政协包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10辑,1988年,第103页。

⑤政协包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10辑,1988年,第103页。

⑥刘力群等:《斯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6页。

⑦刘力群等:《斯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