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名词总结

安全系统工程名词总结
安全系统工程名词总结

安全系统工程

名词解释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05 07 08)安全: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保障条件(09 13) 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系统:是由与生产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内运用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找出系统的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降至最低,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状态(13) 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09) 事故:指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违背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熵:描述不肯定性大小的量,熵越大,不肯定性越大,熵的大小是状态自发实现的可能性的量度

负熵流:用于考虑安全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剩余熵:用于判断体系失稳与否

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05 13)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失效:元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没有完成规定的功能

模糊性:指事物的本身不清楚或衡量事物的尺度不清楚

确定性:指制约系统演化的规则是确定性的,不含任何随机性因素

本质随机性:在不含任何外在的随机影响因素作用下,完全由“确定性”系统演化而成的随机性叫本质随机性

外在随机性:系统可能因为其外在影响因素的随机作用而产生随机行为,从而使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随机性叫外在随机性

系统安全分析: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08)系统安全评价: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危险点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以预测出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

系统安全决策:从系统的完整性、相关性、有序性出发,对系统实施全方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实现对系统的安全目标控制

系统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安全工程技术为手段,控制系统安全性,是系统达到预定安全目标的一套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

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07)安全检查表:系统的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各种不

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目,把找出的不安全因素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列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避免漏检,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

FMEA:找出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或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搞清楚每个故障类型对系统安全的影响,以采取措施予以防止或消除

危险度分析(致命度分析):对系统中某些特别严重的事故类型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危险程度,这种方法叫危险度分析(致命度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每种故障类型的危险程度

HAZOP:是查明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以及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

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找出原因,分析后果,提供对策的一种分析方法

引导词: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

工艺参数:生产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ETA: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及结果(13) 初始事件:事件树中在一定条件下造成事故后果的最初原因事件

环节事件:出现在初始事件后的一系列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其他原因事件FTA: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计算机辅助编制:指借助计算机程序在已有系统部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事故过程进行编辑,从而达到在一定范围内迅速准确的自动编制事故树的目的(缺点是分析人员不能通过分析系统而对系统进行透彻了解,目前应用困难是因为还没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算法)

割集:在事故树中,凡是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就叫割集

(08 13)最小割集:在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割集(或者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就叫做最小割集

径集:在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时,顶事件也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就称为径集(07) 最小径集:如果径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径集(或者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就称为最小径集(09) 重要度:一个基本事件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大小称为该基本事件的重要度

危险割集:基本事件Xi发生直接引起顶事件发生,基本事件Xi这一状态所对应的割集叫危险割集

模块:指至少包含基本事件的集合,这些事件向上可以达到同一逻辑门(称为模块的输出或模块的顶点),且必须通过此门才能达到顶事件,模块没有来自其余部分的输入,也没有与其余部分重复的事件

故障:指元件、系统或子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规定的功能(09) 故障发生: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劣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时,称为故障发生

故障类型:由不同故障机理显现出来的各种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08 1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造成损失的概率和可能性的乘积(07 13)

风险度(率):衡量危险性的指标,也叫风险率,指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的损失大小,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之间的乘积(风险率=P*U P:某一事项发生的概率U:该事项发生的效用,一般为负,考虑费用,损害,利益三个方面或者风险率R=事故发生的概率P*严重度S)

风险性:表明系统存在一定概率使系统发生事故而造成损失

安全标准:经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与之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安全标准

(05)安全评价: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05 09) 类推原理:指如果已经知道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或共同的有联系的规律,则可利用先导事件的发展规律来评价迟发事件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所谓的类推原理

惯性原理: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延续性即所谓惯性,来推断系统发展趋势,这个原理叫惯性原理(13) 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指元件在两次相邻故障间隔期内正常工作的平均事件

平均故障率:指元件在单位时间(或周期)内发生故障的平均值,单位为故障次数/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MTTR):指系统单元出现故障,从开始维修到恢复正常所需的平均时间

浴盆曲线:指产品从投入到报废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元件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有三个时期,即幼年故障期(早期故障期)、近似稳定故障期(偶然故障期)、老年故障期(损耗故障期)

物质系数:表示物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08 09 13) 安全管理评价:是评价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评价企业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质的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可控程度(07)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08)安全决策:针对生产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安全系统功能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措施和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13) 价值: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某种满足,具有比较特性和可度量性

决策者:指对所研究问题有权利、有能力作出最终判断与选择的个人或集体决策单元:包括决策者及共同完成决策分析研究的决策分析者,以及用以进行信息处理的设备

决策规则:在作出最终抉择的过程中,要按照多准则问题方案的全部属性值的大小进行排序,从而依序择优,这种促使方案完全序列化的规则便称为决策规则(分最优规则:单准则决策问题中应用、满意规则:多准则决策问题中应用)

绝对风险: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估计

对比风险: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发生概率相似的事件,比较其发生的后果,另一种是对于两种后果及大小相似的事件,比较其发生的概率

模糊决策: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模糊的安全信息定量化,从而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05) 隶属度:用0~1之间的一个实数去度量“危险性”程度(或者任一模糊概念),这个数叫隶属度

指标:指能数量化的准则,反应实际存在的事物的数量概念和具体准则(05 07) 属性: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是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可分离的特性,又是事物某个方面质的表现(07)白色系统(灰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07 08 09)

因素集:指以所决策(评价)系统中影响评判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集(08)权重:表征子准则或因素对总准则或总目标影响或作用大小的量化值(09)稀少事件:指那些发生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对它们很难用直接观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为它们不但百年不遇,而且不重复

安全指标:就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风险率数值,它是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并为公众所承认的指标

简答题

一.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概念,其方法论包括哪几个方面,产生的客观背景和条件(06) 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使系统总体安全性处于某种状态,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人—机—环境”系统

研究内容:安全系统是专门研究如何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技术,其主要技术手段有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概念: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为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方法论:

1.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

2.本质安全方法

3.人机匹配法

4.安全经济方法

5.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客观背景:是在事故的逼迫下产生的,使得人们不得不在现有的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上,寻找能够预测、预防、预控事故的科学技术

产生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目的(05 09) 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危险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损害或伤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按数理方法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逻辑方法分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在危险因素识别中主要有:SCL、PHA、FMEA、HAZOP、ETA、FTA 、CCA 、What If 、MORT

目的: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三.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性质,安全检查的内容(08)定义:安全检查是通过巡视、观察、询问和测量等常规手段,对特定对象(生

产场所、公共场所、工艺系统等)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确认,以及时发现、查明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常规安全工作。

性质:普遍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

内容:

1.查思想检查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否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对安全法规、政策和安全生产方针是否认真贯彻实行,是否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查管理安全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

3.查隐患检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以及劳动者的不安全行为

4.查事故处理检查企业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是否按照三不放过的要求严肃处理,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SCL的具体内容(13) 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决定其应用的针对性和效果。安全检查表必须包括系统的全部主要检查部位,不能忽略主要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应从检查部位中引伸和发掘与之有关的其它潜在危险因素。每项检查要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应包括:

(1)作业场所、生产设备、安全设施的安全状况及危险有害因素的状况

(2)人的操作状况

(3)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其格式内容应包括分类、项目、检查要点、检查情况及处理、检查日期及检查者。通常情况下检查项目内容及检查要点要用提问方式列出。检查情况用“是”、“否”或者用“√”“×”表示。

五.安全检查表方法的特点(优点),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07) 特点(优点):

1.通过预先对检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所制定出来的安全检查表比较系统、完整,能包括控制事故大声的各种因素,可避免检查过程的走过场和盲目性,提高安全检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安全检查表是根据有关法规、安全规程和标准制定的,因此检查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实现安全要求

3.对所拟的检查项目进行逐项检查的过程,也是对系统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和制定相关措施的过程,既能准确的查出隐患,又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从而保证了有关法规的全面落实

4.检查表是与有关事故责任人紧密相联系的,所以易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后能够做到事故清、责任明、整改措施落实快

5.安全检查表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检查的过程,所以使用起来简单易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可经常自我检查

类型:

1.审查设计的安全检查表

2.厂级的安全检查表

3.车间级的安全检查表

4.工段及岗位的安全检查表

5.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六.PHA的定义,特点,目的,程序,举例说明(06) 定义: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该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用来分析、辨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正、补救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特点: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就可以识别,控制危险因素,用最小的代价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整个系统寿命周期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提出依据分析目的: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或系统产生的影响

4.辨别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析程序:

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资料

2.审查阶段:对方案设计、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包括审查设计规范和采取的消除,控制危险源的措施。

3.结果汇总阶段:按照检查表格汇总分析结果

七.HAZOP定义,研究步骤,举例说明(05 07) 定义:是查明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以及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找出原因,分析后果,提供对策的一种分析方法

研究步骤:

一.研究准备

1.研究目的,对象和范围

2.建立研究小组

3.资料收集

4.制定研究计划

二.进行审查

八.什么是ETA,ETA分析的步骤,举例说明(08) 定义:指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结果

分析步骤:

1.确定初始事件

2.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

3..画事件树

4.说明分析结果

九.FTA的优缺点,分析步骤(13) 优点(特点4-7):

1.可以很好地描述一个复杂的系统或加工过程,在一开始就考虑了风险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内在的风险

2.可以用于考察对系统变化的敏感性,确定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对风险的影响最

3.可以考察所有导致主要事件发生的次要事件,更重要的是可确定导致主要事件发生的最小量的次要事件组合

4.是一种图形演绎方法,是事故事件在一定条件下的推理方法,表达了系统内各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单元故障与系统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5.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分析单元故障、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对系统的影响

6.进行FTA的过程是一个对系统更加深入了解的过程

7.可以定量计算复杂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改善和评价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定量依据

缺点:

1.FTA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FTA的难度较大,建树过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即使这样,也难免发生遗漏和错误

3.FTA只考虑(0,1)状态的事件,而大部分系统存在局部正常、局部故障的状态,因而建立数学模型时,会产生较大误差

4.FTA虽然可以考虑人的因素,但人的因素很难量化

分析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要分析的系统、熟悉系统、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

2.事故树的编制(确定事故树的顶事件、调查与事故树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编制事故树)

3.事故树定性分析

4.事故树定量分析

5.事故树分析的结果总结与应用

十.FTA与FEMA方法的异同(09) 不同点:

FMEA:单因素分析法,只能分析单个故障模式对系统的影响,是从系统的末一级向上一级分析,即从原因推论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方法,属于定性分析FTA:可分析多种故障因素(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的组合对系统的影响,是从系统的上一级逐次向下一级分析,即从结果推论到原因的演绎分析方法,既可进行定性分析,又可进行定量分析

相同点:

FMEA和FTA是工程中最有效的故障分析方法,FMEA是FTA的基础,这两种分析方法在各工程领域广泛应用(核工业、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化工等)

十一.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09) 最小割集的作用:

1.表示系统的危险性

2.表示顶事件发生的原因组合

3.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

4.利用最小割集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方便地计算顶事

件发生的概率

最小径集的作用:

1.表示系统的安全性

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

3.利用最小径集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十二.安全评价的目的,内容(程序) (13) 目的:

1.对所评价的系统潜在事故就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2.系统的从规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3.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和危险达到最合理平衡

4.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危险进行评价,以便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并为所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5.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内容(程序):危险性确认:危险的查出:检查新危险,危险的变化

危险的定量化:确认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

危险性评价:危险排除措施:使危险变小,消除危险

允许界限评价标准:社会对危险性的允许界限

十三.什么是指数评价法(06) 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十四.DOW的概念,目的,评价步骤,评价中定量的依据(05 06 13) 概念: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得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

目的:

1.真实的量化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测损失

2.确定引发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或单元

3.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4.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工艺部分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帮助确定减轻在事故严重性和损害程度径集而有效的途径

评价步骤:选择工艺(评价)单元→确定物质系数→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计算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确定单元危险系数→计算火灾、爆炸指数→确定暴露面积→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确定危害系数→计算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确定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

→停产损失的计算

定量的依据: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十五.英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与道化学公司的方法相比有哪些异同,扩充内容、评价步骤、综合危险指数(R=1+√FUEA/1000)中,各符号的含义(09) 异同:ICI Mond法与道化学公司的方法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系数法。在肯定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级法的同时,又在其定量基础上对道三版做了重要的改进和补充。其中在考虑对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方面更加全面、更注意系统性,而且注意到在采取措施、改进工艺以后根据反馈的信息加以修正危险性系数,突出了该方法的动态特性,扩充内容有:

1.增加了毒性的概念和计算

2.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

3.增加了几个特殊工程类型的危险性

4.能对较广范围内的工程及储存设备进行研究

评价步骤:

1.确定需要评价的单元

2.计算道氏综合指数

3.计算综合危险性指数

4.采取安全措施后对综合危险性重新进行评价

5.改进工艺,对危险性项目采取适当的保护和预防措施

各符号的含义:

D:道氏综合指数F:火灾载荷系数U:单元毒性系数E:爆炸指数A:空气爆炸指数

十六.什么是评分法,怎样实施评分法(07) 定义:是根据预先规定的评分标准对各方案所能达到的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与比较,从而达到对各个方案排序的目的

实施步骤:

1.制定评分标准

2.选择评分方法

3.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4.计算各评价指标加权系数

5.计算总分

十七.决策过程与决策要素,决策的主要内容(05 06) 决策过程与主要内容:提出问题(了解待解决的决策问题)→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标明准则,辨识原理)→构造模型(构造模型并估计参数)→分析评价(找出各个部分的本质属性和相互关系并鉴定分析,综合结果)→实施(实施决策结论或重新评价)

决策要素:决策单元和决策者、准则体系、决策结构和环境、决策规则

十八.安全决策的步骤及其具体内容(07)

1.确定目标

2.确定决策方案(首先舍弃达不到目标要求的方案,然后用数学方法对各个方案

3.潜在问题或后果分析(对于安全问题,考虑其决策后果,应特别注意在人身安全方面、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人的行为方面的潜在问题)

4.实施与反馈

十九.决策方法的分类,需要具备的条件

决策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的最优方案非确定性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时,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性决策

非确定决策又可分为两类:

风险性决策:当决策问题自然状态的概率能确定,即是在概率基础上做决策,但要冒一定的风险,这种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完全不确定性决策:如果自然状态的概率不能确定,即没有任何有关每一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信息,在此情况下的决策就称为完全不确定性决策

条件:

确定型决策:1.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决策者可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抉择方案

4.不同的决策方案在确定的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

非确定型决策:1.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2.存在着决策者无法控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抉择方案

4.不同的抉择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5.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可以估算出来

二十:决策树法分析的步骤,优点

步骤:

1.根据决策问题绘制决策树

2.计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和相应的结果节点的收益值

3.计算各概率点的收益期望值

4.确定最优方案

优点:

1.决策树能显示出决策过程,形象具体,便于发现问题

2.决策树能把风险决策的各个环节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决策过程中的思考,易于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

3.决策树法既可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二一:模糊决策步骤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指以所决策(评价)系统中影响评判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

2.建立权重集

3.建立评判集(评判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所组

4.单因素模糊评判(单独从一个因素进行评判,以确定评判对象对评判集元素的隶属度,称为单因素模糊评判)

5.模糊综合决策(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得出正确的评判结果,这就是模糊综合决策)

二二.什么是权重,权重如何得到(08) 权重是表征子准则或因素对总准则或总目标影响或作用大小的量化值

如何得到:专家直接给出法、专家排序确定法、评价指标比较法、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

二三.安全系统的灰色特征(06)

1.表征系统安全的参数是灰数

2.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是灰元

3.构成系统的各种关系是灰元

二四.灰色关联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分析的内容(08) 定义: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

内容:

1.系统因素分析:对系统主行为的作用因素进行分析

2.系统行为分析:对不同系统的行为进行量化对比

华东

一.危险性一般可分为几个等级?各级的含义如何?

从定性的观点出发,危险性等级可分为

Ⅰ级:安全的—不发生危险;

Ⅱ级:临界的—处于形成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危害;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二.何谓模糊决策(评价)?简述模糊综合评判的大体步骤。

定义:利用模糊数学的办法将模糊的安全信息定量化,从而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就是模糊决策。

大体步骤为:1) 建立因素集;2) 建立权重集;3) 建立评判集;4) 单因素模糊评判;5) 模糊综合决策。

三.“灰”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出三个灰现象的例子。灰色理论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灰”则指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即信息不完全,这是“灰”的基本含义;除信息不完全外,非惟一性也是“灰”的主要含义。比如,傍晚天黑的程度,人年老的程度,天气的舒适程度等等。

四.FMFA与HAZOP的适用场合有何区别?为什么要进行危险度分析(CA)?

FMFA用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而HAZOP用在系统的设计阶段。

危险度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每种故障类型的危险程度。

五.荷兰提出的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有何优点?其评价程序是怎样的?

优点:是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的简化,使用起来更加简洁方便。

评价程序:1.单元划分

2.确定物质系数和毒性系数

3.计算一般工艺危险性系数(GPH)

4.计算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SPH)

5.计算火灾、爆炸指数F F=MF(1+GPH)(1+SPH)

6.评价危险等级

六.什么叫灰色系统?为什么说安全系统具有典型的灰色特征?

灰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

原因:1.表征系统安全的参数是灰数

2.表征系统安全的因素是灰元

3.表征系统安全的各种关系是灰关系

七.HAZOP主要适用于什么场合?表格中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HAZOP主要适用于系统的设计和审查阶段,表格中应包括引导词、偏离、原因、后果、措施等

八.计算火灾爆炸指数时,需要确定哪三个参数?

物质系数MF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九.决策的类型?决策树法适用于哪种类型?决策树法分析的步骤?

类型:确定型决策,非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完全不确定性决策)

决策树法适用于风险型决策

分析步骤:

1.根据决策问题绘制决策树

2.计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和相应的结果节点的收益值

3.计算各概率点的收益期望值

4.确定最优方案

十.什么叫人的失误率?失误概率公式q=k(1-R)=abcde(1-R)中,各系数代表什么含义?人的失误率预测方法(T—HERP)分析步骤

人的失误率:通常指作业者在一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规定功能时出现偏差或失误的概率,它表示人的失误可能性的大小

R:作业者的基本可靠度K:修正系数a:作业时间系数b:操作频率系数c:危险状况系数d:心理、生理条件系数e:环境条件系数

分析步骤:

1.调查被分析者的作业程序

2.把整个程序分解成单个作业

3.再把每一个作业分解成单个动作

4.根据经验和实验,适当选择每个动作的可靠度

5.用每个动作的可靠度之积表示每个操作步骤的可靠度

6.用各操作步骤可靠度之积表示整个程序的可靠度

7.用可靠度之补数(1—可靠度)表示每个程序的不可靠度

补充

一.安全标准

安全标准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行业或部门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安全科学发展水平,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二.安全评价原理、评价方法的分类

原理:1.安全评价是系统工程 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 3.惯性原理

分类:1.按评价指标的量化程度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

2.按评价对象进行整合:物质产品、设备安全评价法、安全管理评价法、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三.PDCA

调整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总结提高

四.生产设备安全评价的内容(要点)

1.安全标志

2.仪表和操作显示判读方法

3.阀门及管线

4.警报系统

五.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1.决策者的重视问题

2.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问题

3.安全评价的对象问题

4.安全评价的费用问题

5.加强安全评价的研究问题

六.道化学评价法的评价单元从哪几个方面考虑,评价前需要准备的资料从以下方面考虑: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MF) 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3.资金密度 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 6.对装置操作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需准备的资料:1.装置或工厂的设计方案 2.火灾、爆炸指数危险度分级表 3.火灾、爆炸指数计算表 4.安全措施补充系数表 5.工艺单元风险分析汇总表 6.工厂风险分析汇总表7.有关装置的更换费用数据

七.科学决策的基本要素

1.一个合理的准则(标准)体系

2.足够可靠的信息数据

3.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法

4.落实的决策组织和实施办法

八.事故树的编制、编制规则

编制:人工编制、计算机辅助编制(合成法STM、判定表法DT)

编制规则:

1.确定顶事件应优先考虑风险大的事故事件

2.合理确定边界条件

3.保持门的完整性,不允许门与门直接相连

4.确切描述顶事件

5.编制过程中及编成后,需及时进行合理的简化

九.事故树定性分析

是根据事故树求取其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顶事件发生的事故模式、原因及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为经济有效的采取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十.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分析:不考虑考虑基本事件发生的难易程度,或假设各基本事件的

发生概率相等,仅从事故树的结构上研究各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称为结构重要度分析

概率重要度分析:表示第i个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引起顶事件发生概率变化的程度

关键(临界)重要度分析:表示第i个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引起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

十一.重要度分析的意义

结构重要度系数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反映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这给系统安全设计者选用部件可靠性及改进系统的结构提供了依据;

概率重要度系数是反映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对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为降低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对顶事件发生概率的贡献大小提供了依据;

关键重要度系数从敏感度和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大小反映对顶事件发生概率大小的影响;

所以关键重要度比概率重要度和结构重要度更能准确地反映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为找出最佳的事故诊断和确定防范措施的顺序提供了依据

名词解释总结上

第四章: (1)肽单位:指肽链中的酰胺基(-CO-NH-) 原子趋向于共面,形成所谓多肽主链的酰胺(2)肽平面:组成肽基的4个原子和2个相邻的C α 平面又称肽平面。 (3)亚基:蛋白质分子中,最小的单位通常称为亚基或亚单位Subunit,它一般由一条肽链构成,无生理活性。 (4)结构域: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 (5)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螺旋、折叠、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包括:αα 、βαβ和ββ-曲折。 (6)Sanger法:2,4-二硝基氟苯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链N-端的游离氨基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衍生物(DNP),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黄色DNP-氨基酸。该产物能够用乙醚抽提分离。不同的DNP-氨基酸可以用色谱法进行鉴定。 (7)艾德曼反应:氨基酸与PITC生成PTH-AA 是EDMAN降解法的原理,在多肽蛋白质氨末端测定和氨基酸顺序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五章 1.波尔效应:1904年丹麦生理学家Bohr C.发现增加H+浓度将提高氧从血红蛋白的释放这种pH对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影响被称为波耳效应。 2.免疫印记:蛋白质经凝胶电泳分离,通过转移电泳将蛋白质条带转移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酶联免疫反应。 第六章: 1.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2.抗体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抗体称为抗体酶 3.酶工程: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以及在工农业、医药卫生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4.酶活力:酶活力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以测出的酶促反应速度表示酶的活力。比活力:每毫克蛋白质或每毫升蛋白质所含酶的活力单位数,用单位/毫克蛋白或单位/毫升来表示,n U/mg或n U/ml,代表酶的纯度,比活力越大纯度越高,可用来比较每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酶产品质量评价中常使用的指标。 5.固定化酶: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第七章: 1.酶催化中间络合物学说:酶与底物反应时,通过特异识别作用,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在形成产物和酶分子,酶分子重新结合底物。 2.当酶被底物饱和时每秒种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叫作转换数。 3.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激活剂,包括金属离子、无机离子和简单有机化合物等。 抑制剂:能引起酶抑制作用的物质。 第八章 1.酶活性部位:三维结构上比较接近的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一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酶的活性部位。 2.酶活性部位必需基团:位于酶的活性部位并作为其活性表达所必需的基团。 3.别构酶:具有别构调节效应的酶。 异构酶:A B 4.酶共价修饰调节:共价调节酶通过其他酶对其多肽链上某些基团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使处于活性与非活性的互变状态,从而调节酶活性。 5.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诱导酶: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

优选资料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地域生产综合体:指能有效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04)产业结构;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 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计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07) 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03) 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 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 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05) 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 (±1)。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 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1。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 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10) 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国内生 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增长极模式:工业企业总是选择一些区位条件比较优越的地点进行布局与生产,通过产业集聚而形成工商业活动集中的城市,并成为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地域上表现为增长极模式。(03) 点轴模式:当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将出现向外扩散的趋势,而这种扩散首先是沿着交通线进行的,产业布局便出现以城市(点)和交通线(轴)相联结的产业带。 网络型布局模式:当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布局轴线经纬交织,则终于形成以城市为结点,产业密集带为脉络的产业布局形态。区域开发;指以一定区域为对象,依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观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06) 区域产业政策:就是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阶段客观判断和区域发展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所确定的区域产业发展对策。(08) 主导产业;是指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 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为其它部门或提供生产资料或提供其它服务。它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顺利发展。 产业布局;是社会生产部门在一定空间存在的基本形式,既包括各产业部门在地区的分布,也指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和组合。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条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 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以及国家集团间的空间关系。 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区、原燃料产地、交通设施等的空间关系。其实质是一地理实体在国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地理位置;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距离衰减原理: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断裂点:设A,B为两个相邻的商店或市场,相聚D AB,该商店的腹地分界点为X。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 Sb/(10)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 AX=D AB/1+Sa 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农业布局;又称农业配置。指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及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土地;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铸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现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辛克莱模式:都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为都市土地利用和随时准备抛售的心理下,在农场投入的资金与劳务较少,都市边缘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愈近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率也就越低,空置的农地愈多,农业生产经营也愈粗放。(08) 农业地域结构;指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08)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03) 农业地域专业化: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09) 农业商品基地:指大量,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某种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

预防医学总结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 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全科医学:是指以个人整体健康为中心,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3.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 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4.健康(health):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6.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s):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 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7.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 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 8.健康维护计划(health maintenance schedule):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求医者的年 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9.危险因素(risk factory):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增加的诱发因素。 1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 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1.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 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12.健康相关行为( health-related behavior):是指人所表现出来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 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1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着有益于健康改变 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14.健康状况评价(health status evaluation):通过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 探讨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筛选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 15.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6.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 过程。 17.营养素(nutrient):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集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 功能的化学成分,分为六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⑤维生素⑥水。 18.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食物蛋白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 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 ):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储留利用的 部分。等于储留氮比吸收氮。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及答案3

河南理工大学义马函授站 第二期紧缺人才班通安专业 《安全系统工程》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单位、专业、序号。 2.在试题后答题,可不写题目,但要注明题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6分) 1、 安全系统工程,是从 的方法研究解决 过程中的 问题,预防 ,事故 和 损失发生的一门新技术学科。 2、系统工程所采用的一些手段都能用于 问题,系统工程几乎使用了各种学科的知识, 但其中最重要的有 , , 。 3、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其前提条件就是 发现可能存在的 因素。 全面掌握基本 ,明确其对 安全性影响的程度。 4、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 手段和 ,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基本条件结构重要度 ,它对 事件的影响度就越大,反之 6、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 的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回的,从 到 地确立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 措施开展 的组织, 指导, 和 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24分) 1、安全人机工程。 2、本质安全。 3、随机变量 4、频率。 5、事故事件 6、结果事件 7、最小割集 8、最小径集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现代管理学理论为( ) A 系统原理 B.整分合原理 C. 反馈原理 D. 弹性原理 E. 封闭原理 F.能级原理 G. 动力原理 H. 激励原理 2、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为( ) A. 地壳 B. 机器 C. 人子系统 D. 机器子系统 E. 人的意识 F. 环境 G. 环境子系统 H. 理化因素 3、利用最小割集确定基本事件重要系数精度最大的公式为( ) A : I ∑=?=k j j n k i 111)(φ B :∑ ∈-=j i k x nj i I 121)(φ C :∏∈---=j i k x nj i I )211(1)(1φ D :∏ ==n i i q T 1)(φ 4、安全检查的内容为( ) A 普遍检查 B 查思想 C 专业行检查 D 查管理 E 查隐患 F 查事故处理 5、人在工作中难免发生差错,这些差错,归纳起来为( ) A 自以为事 B 未履行职能 C 错误地履行职能 D 执行未赋予的分外职能 E 按错误程序执行职能 F 执行职能时间不对 四、 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2、怎样才能真正解决系统的安全问题? 专业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密……………………………封………………………………线…………………………..

概率论名词解释总结归纳归纳

精心整理 第一课 随机试验:可重复进行;试验结果不止一个且无法事先断定;但所有可能结果是可知的。每一种结果称为一个随机事件。 随机现象:自然界中的客观现象,当人们观测它时,所得结果不能预先确定,而仅仅是多种可能结果之一 随机试验: 基本事件: 必然事件:肯定会出现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组成 相容: 不相容: 第二课 概率: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或可能性,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同时,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一般以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主观概率:与主观臆测不同,这种相信的程度虽是种主观的,但又是根据经验、各方面知识,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而作出的

第三课 条件概率:设事件A和B是随机试验Ω中的两个事件,则A事件发生的前提下,B事件发生的概率 主观概率:主观概率估计是贝叶斯决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不完全情报下,用主观估计,再利用期望和概率修做出最优决策,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贝努里(伯努利)概率模型:每次试验只有A事件发生和不发生两种结果,独立地做了n次重复试验。在n次试验中A出现 其中p为每次试验中A 随机变量:设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是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实值单值函数,则称为随机变量为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 即,期望通常与每一个样本结果都不相等 大数定理:是——叙述随机变量序列的前一些项的算术平均值,在某种条件下收敛到这些项的算术平均值,在某种条件下收敛到这些项的均值(期望)的算术平均值——的定理 总的来说,关于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稳定性的定理,统称大数定理 第六课

中心极限定理: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分布渐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 第七课 总体:总体是我们所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之和;而样本是从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若总体中个体数目有限,则称为有限总体,否则为无限总体 总体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某种数量指标的集合 第八课 点估计: 极大似然法: 个给定样本的可能性最大 点估计: 区间估计 弃真错误:原假设本来是正确的,但由于ɑ取值过大,导致结果落在小概率内,拒绝了它,称弃真错误 取伪错误:原假设本来是错误的,但由于ɑ取值较小,反而接受了它,称取伪错误点估计:直接以样本统计量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陷是没法给出估计的可靠性,也没法说出点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马原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汇总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汇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对象,分析健康与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探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和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素。 3、【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以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4、【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能力的活动。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6、【营养素供给量】是指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每日必须由膳食供给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7、【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8种,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8、【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 9、【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本体形式或可被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10、【合理营养】是指通过膳食及其加工烹调,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 11、【平衡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合理搭配并能全面达到营养需求的膳食,即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 12、【环境】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13、【环境卫生】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14、【自然环境】是天然形成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15、【社会环境】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构成。 16、【生物转化】是指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其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 17、【生物富集】是指某些生物从环境中不断摄取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蓄积和(或)通过食物链作用在各级生物之间传递、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相当高。 18、【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扰乱了生态平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19、【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病原体)所造成的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工作总结的名词解释

工作总结的名词解释 1、基本简介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而被上级推广,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书写工作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是谈存在问题,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主要内容 工作总结的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则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今后打算

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传统方法学部分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荆棘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合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耦合:也成模块之间的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内聚:也成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个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对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结构化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循环着三个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它依赖于对程序内部结构的严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它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时,把被测程序当做一个黑盒,不考虑内部结构和特性,测试者指考虑程序输入输出和程 序功能,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来设计测试用例,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通常被 用来验证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单元测试: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来测试,用详细设计描述做指南,对重要的执行通路进行测试,以便发现模块内部的错误,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集成测试:按照概要设计的要求组装独立模块称为子系统或系统,同时经过测试来发现接口错误的一种系统化的技术。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科学中的问题。 2.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 3.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健康是一种状态,健康和疾病是存在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 4.环境: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产生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是某个主体周围的介质、条件和状况。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许多因素是人体健康的必需条件,而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影响当地居民健康。 6.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改变的物质环境,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和转化,使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8.剂量-反应关系:有害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一定剂量的有害物质与在受影响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10.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空气中出现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其自净能力,对人类、动物及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1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人或动物接触噪声环境后听阈发生变化,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1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是评价食物蛋白质在体内利用程度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为储留氮和吸收氮之比。 1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多种食物共同食用,用含氨基酸较多的食物搭配含氨基酸较少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平均需要量(EAR):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50%个体的需要。 15: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达RNI水平时,可以维持机体有适当的储备。 16: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实验或观察获得的健康人对某营养素

最新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明确目的的有机整体。 2、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 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3、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分析、评价及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 方法体系。 4、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原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5、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6、工伤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 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7、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 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8、事故树的割集: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称为割集。 9、径集: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不发生,则顶上事件也不发生,把这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10、最小割集: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11、最小径集: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12、结构重要度: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 等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13、概率重要度: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是指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对该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 14、临界重要度:它是用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的比,来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 15、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定功能的能力; 16、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预期的使用周期(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定功能的概率 17、维修度:是指系统发生故障后在维修容许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18、有效度:是指对于可修复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时间内能够保持正常使用状态的概率。 19、故障: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劣,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时,则称为故障发生。 20、致命度分析:指对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后,其中后果特别严重,甚至造成死亡或重大财物损失的故障类型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详细分析的方 法。 21、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事故树也称故障树,它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树图把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事故树 分析是一种演绎分析方法,即从结果分析原因分析方法。 22、事件树分析:是一种时序逻辑的分析方法。它是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 后果考虑,直到最终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的结果。 23、系统安全预测:就是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件,如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及情况变化,新的不安全因素、未来的安全生产面貌及 安全对策。 24、系统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 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5、安全标准:经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称之 为安全标准。 26、安全决策:指解决安全生产的程序、步骤等的决策 27、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8、固有危险源:系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它包括物质因素和部分环境因素 29、灾难性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 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故。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

第二章氨基酸 1、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conformation)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旋光异构:两个异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因其异构现象而使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不同的现象。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 1、肽(peptides)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2、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3、肽平面:肽链主链上的肽键因具有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使连接在肽键上的6个原子共处的同一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5、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中的主链借助氢键,有规则的卷曲折叠成沿一维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 6、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螺旋、折叠、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折叠花式(folding motif)或折叠单位(folding unit) 7、结构域:在较大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往往形成几个紧密的相对独立的球状实体,彼此分开,以松散的肽链相连,此球状实体就是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共价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成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9、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对蛋白质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言,只涉及一条多肽链卷曲而成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为四级结构。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10、蛋白质三维结构 11、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的原子X共价结合时,共用的电子对强烈地偏向X的一边,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能再与另一个电负性高而半径较小的原子Y结合,形成的X—H┅Y 型的键。 12、疏水作用力: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基团(例如烃基)时,和水分子(广义地说和任何极性分子或分子中的极性基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这种排斥作用称为疏水力。 13、Sanger测序 14、Edman降解测序: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总结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总结

作者: 日期:

克鲁格曼三角特里芬难题时间不一致性对储备的冲销贬值的现金余额效应 J-曲线效应 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综合差额 基本差额国际收支国际投资头寸交易者原则弹性论 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 吸收论 贬值的效应: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J资源配置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 货币论 结构论 国际收支失衡(6)「偶发性失衡周期性失衡 J结构性失衡 j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 衡 冲击性失衡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向金本位下: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1)固定汇率: 利率效应 J 收入效应 相对价格效应 ②纸币本位下 2)浮动汇率:相对价格效应(贬值)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选择 ①融资(financing) 『②支出减少政策;财政、货币政策。 调整(Adjustment) V 「③贬值或贸易政策:提高外币价格T M X f .支出转换政策Y -④外汇管制和进口配额、出口补贴等: 直接限制进口数量,鼓励出口。硬通货 外汇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套算汇率(交叉汇率) 三角套汇 贸易加权汇率(有效汇率)升值、贬值 法定升值、法定贬值 掉期率 严按干预程度:屮由浮动(清洁浮动)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浮动汇率制度y ②按浮动形式不同「单独浮动 Y钉住浮动 I联合浮动 汇率高估 汇率低估四. 购买力平价理论 真实汇率 有效汇率 真实的有效汇率 利率平价说 无抛补利率平价说 有抛补利率平价说 国际费雪方程式(真实利率平价) 国际收支说 国际借贷说 资产市场说

汇率的货币论 弹性价格货币论 粘性价格货币论(汇率超调模型)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一价定律 五、 外汇管制〔①含义 ②作用:1)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S 2)限制资本外逃,改善国际收支 3)稳定汇率从,保持国内物价稳定 I③分类:直接管制方法 间接管制方法 ④方式:1)实行本币定值过高的汇率管制 2)复汇率制 3)许可证制 4)进口存款预交制 5)对销贸易 ⑤负面影响:1 )宏观:贸易矛盾和摩擦 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外汇供求平衡难以实现均衡发展不利于输入国外 资本 2)微观:使进出口贸易手续多,成本大 可能引起逃汇、套汇、走私以及外汇黑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①假设 ②浮动汇率下政策效应,)货币政策 J “ 2)财政政策 4)贸易政策 I ③固定汇率下政策效应1 )货币政策T三元悖论(克 鲁格曼三角)Y 2)财政政策 ?)贸易政策 4)汇率政策外汇平准基金国际储备(①概念: ②构成:货币型黄金 I 外汇储备 ([IMF储备头寸 、特寺别提款权 (「③作用:1)融通国际收支赤字,有助于实现内外均衡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汇率稳定 3)充当对外举债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