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色素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

焦糖色素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
焦糖色素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

焦糖色素的分类及生产工艺综述
廊坊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07 级生物技术 周冰
摘要:焦糖色素色率高,着色能力强,体现发酵酱油特有的红褐色,红润、亮 摘要 丽。粘度适中,溶解性好,耐盐度高,品质稳定。在此对焦糖色素进行功能分类 和生产工艺的综述。 关键词:焦糖色素 生产工艺 功能分类 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产品性能 焦糖色素是人类使用历史最悠久的食用色素之一,也是目前人们使用的食品 添加剂中用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种。色率高,着色能力强,体现发酵酱油特有 的红褐色,红润、亮丽。 粘度适中,溶解性好,耐盐度高,品质稳定 产品用途 焦 糖 色 亦 称 焦 糖 , 俗 称 酱 色 , 英 文 Caramel , 德 文 称 为 “ 卡 拉 麦 几 乳 考 ” (karamelxucker),法文称为“苏克力、卡拉麦列西”(sucrecaramelise)。焦糖是一 种在食品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天然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重要一员。60 年代,由 于其环化物四-甲基咪唑的问题,曾一度被怀疑对人体有害而被各国政府禁用。后经科 学家们的多年努力研究,证明它是无害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 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均已确认焦糖是安全 的,但对其四-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由此,世界各国的焦糖工业加速了发展。据 文献介绍、英、法、德各国年产量均在 1.1 万吨以上,美国年产量在 10 万吨以上,而 我国的年产量却未见有统计数字,笔者估计约有 12~15 万吨。我国的焦糖工业是非常落 后,绝大部分产量是由作坊式的手工方法生产的,能够用比较科学的方法生产的厂家寥 寥无几,而且仅能生产单一的在酱油中应用的耐盐焦糖,品质较差,卫生指标也很差。 几年前还不能生产在可乐型饮料中应用的耐酸焦糖,需高价进口,至今也没有正式生产 固体焦糖的厂家。所以,我国的焦糖工业亟待有志者去开发研究。 生产工艺 如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虽还未能彻底认识焦糖反应的机理,但对非酶褐变 反应的前期机理及反应生成物却已有了明确的认识。一般认为,焦糖反应有两种 类型:一类是在有胺伴随下的美德拉反应,即由葡萄糖+NH3-R 生成雪夫氏碱 (SehiffsBase),进一步加热生成 N-取代葡基胺(N-substitutedqlycosylanine). 另一类是纯焦糖化反应(单纯地加热葡萄糖的焦化反应),即在相当高的高温下 (大约 200℃)使碳水化合物产生醛类,然后缩合成染色成份。两类反应都能产生 醛类和二羰基化合物,但美拉德反应渗入含氨成份,此反应机制可粗略地归纳为 3 步: 第 1 步:启动反应。A、糖-氨结合;B、阿马都利(Amadori)分子重排反应。 第 2 步:降解反应产生具有强紫外光吸收的无色物,释放二氧化碳。C、糖脱 水。D、环开裂。 第 3 步: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量的强染色成份。E、醛醇缩合;F、醛-氨聚合 和含氨杂环化合物的形成。 根据上述原理,现代焦糖色的制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常压法,即开口锅生产的方法。一般是用一只热交换器上面载 1 个开口 的分离器,在常压下将糖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加入氨水,继续加热到终点。目前 国内绝大多数生产厂采用的是类似此种方法。但常压法的温度难控制,质量不稳

定,粘度大,应用不方便,大规模工业生产不宜采用此法。但国外某些品种也有 采用此法的。 (2)加压法。此法系将糖料置于具有搅拌器的反应锅内,以蒸汽加热(亦有 以油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加入不同的技术助剂,保温一定时间,达到终点后, 出料过滤并迅速冷却到 38℃ 以下包装。不同的技术助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保温时间,不同的 PH 值, 可以得到迥然不同的产品,这些工艺参数是被高度保密的技术。目前,国外的许 多高质量焦糖都是用加压法生产的,国内近年才开始学习此法,但真正能大批量 生产的单位还不多,尤其是不能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3)挤压法。此法系将糖料喂入具有螺旋杆的挤压机,经数分钟的高温后被 喷出并磨碎,得到含水 3%左右的粉末焦糖。也可以用淀粉或糊精作原料而制得。 据笔者所知,国内几乎没有这种技术,而国外这方面的技术资料也极难得到。笔 者与数友人致力于这种工艺的研究已数年,最近才初见端倪,不久可望投入试验。 国内目前有少数单位用喷雾干燥或真空烘干法少量生产固体焦糖,其工艺不够成 熟,产品质量、包装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国内的固体焦糖未形成生产能力。 分类 国际上通常把焦糖色按其功用分为四类,见附表。 焦糖的分类 类别名称 功能 色强 总氨 总硫 Ⅰ普通(酒精)焦糖酒精中稳定 0.01~0.14<0.1<0.2 Ⅱ亚硫酸钾钠焦糖酒精中稳定 0.05~0.13<0.3<0.3 Ⅲ氨焦糖啤酒、酱油中稳定 0.08~0.36>0.3<0.2 Ⅳ亚硫酸铵焦糖酸中稳定 0.10~0.60>0.3>0.3 上述分类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即没有一种焦糖能同时适用于所有的应用 领域,因此国外的焦糖品种有几十个,甚至还有风味焦糖,即加入某种氨基酸使 焦糖带有某一种特有气味。 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的焦糖生产技术落后,国外对焦糖技术封锁比较严,但也不必花大量 资金去进口,我们完全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刻苦的科学实验,自力更生地 发展我们自己的焦糖工业。那些唯利是图、粗制滥造的个体焦糖户,政府主管部 门应通过法规去管理、引导其提高,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将会被淘汰。初具工厂规 模的专业厂,应建立起科学化规模生产的格局,以质优价廉去占领市场,我国的 焦糖市场是十分广阔的。 引证文献 1 期刊论文 焦糖色素生产及应用的进展 - 食品工业科技 2007(4) 、 2 会议论文 焦糖色素的分类、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 工业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 2007 年年会 2007 3 期刊论文 焦糖色素的生产工艺及其使用性能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3(3) 4[3]游汉生.焦糖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A]..中国淀协淀粉糖专业委员会第五次淀粉 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2001,11..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66期2012年第20期Serial No .166 No .20,2012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 的新的组合。” [1] 弗里曼(1973)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工艺商业化的过程,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首次商业性转化[2]。Bessant (2001)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变革过程中发明之后的阶段[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在1976年的报告中把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的改进视为低层次的两种创新,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4]。傅家骥(1995)认为,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R&D )到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生产费用更低、能效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的系统活动过程[5]。 曹萍等(2008)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竞争状况及自身条件,进行技术研究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6]。廖媛红(2009)指出,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 新工艺、新服务以及上述各项改进的构想从闪现、研究到生产、销售,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7]。 综合上述观点,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过程,是包括新构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到成果引入市场、商业化和应用扩散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技术创新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研究开发得到新技术、新产品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生产和销售把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科技进 步或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市场只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成果[8]。 2.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认为多数的技术创新是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拉动的渐进性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推动的直接结果[9]。 3.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模式,强调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把单一的技术创新模式视为科学、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特例[10]。 4.技术创新一体化模式,认为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构思、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行为,强调研发和制造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联系[11]。 5.技术创新的网络模式是一体化模型的发展,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联系和信息交换。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已成为创新过程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按照划分对象的层次不同,技术创新可划分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整个产业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指出,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技术条件发展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和研发能力,但仍然缺乏技术型人才和核心技术[13]。肖虹(2007)通过对37个产业1999—2004年技术创新统计数据的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产业技术转化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科技产业对技术的转化能力不强[14]。 王健(2007)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04年的指标值,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 投入和产品占世界出口份额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15]。董瑜等(2011)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王璐(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王 璐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摘要: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创建学习型组织。政府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政策环境,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20-0020-02 20——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摘要】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应用。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将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个企业创新行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创新企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阶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技术创新理论;演变趋势;综述 1.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其内涵包括:(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包括了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了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其创新理论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先河。下表列举了以往研究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见表1)。 表1 以往研究者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列举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从此,拉开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序幕。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从时间上可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发展,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结构与过程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但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上,如熊彼特于1934-1944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见图1)。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组织变革和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分支。该时期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图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Mark Dodgson,Roy Rothwell,2000) 2.2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该阶段研究强调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综述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综述 摘要:文本分类是信息检索和过滤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任务是对未知类别的文档进行自动处理,判别它们所属于的预定义类别集合中的类别。本文主要对文本分类中所涉及的特征选择和分类算法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采用kNN和Naive Bayes分类算法对已有的经典征选择方法的性能作了测试,并将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使用查全率、查准率、F1值等多项评估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最终,揭示特征选择方法的选择对分类速度及分类精度的影响。 关键字:文本分类特征选择分类算法 A Review For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n Text Categorization Abstract:Text categorization i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filtering,whose task is to process automatically the unknown categories of documents and distinguish the labels they belong to in the set of predefined categor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n text categorization, and make deep research via experiment. kNN and Native Bayes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have been appli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classical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ased on classical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s have been made a comparison. The results have been ma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by assessment indicators, such as precision, recall, F1. In the end, the influence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s have made on classification speed and accuracy have been revealed. Keywords:Text categorization Feature selectio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决策树算法介绍(DOC)

3.1 分类与决策树概述 3.1.1 分类与预测 分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根据信用卡支付历史记录,来判断具备哪些特征的用户往往具有良好的信用;根据某种病症的诊断记录,来分析哪些药物组合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根据数据的某些属性,来估计一个特定属性的值。例如在信用分析案例中,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属性的值,来估计该用户“信用度”属性的值应该取“好”还是“差”,在这个例子中,所研究的属性“信用度”是一个离散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类别值,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分类。 还有一种问题,例如根据股市交易的历史数据估计下一个交易日的大盘指数,这里所研究的属性“大盘指数”是一个连续属性,它的取值是一个实数。那么这种问题在数据挖掘中被称为预测。 总之,当估计的属性值是离散值时,这就是分类;当估计的属性值是连续值时,这就是预测。 3.1.2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1.构建决策树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了解一些与决策树有关的基本概念。 表3-1是一个数据库表,记载着某银行的客户信用记录,属性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月薪”、......、“信用等级”,每一行是一个客户样本,每一列是一个属性(字段)。这里把这个表记做数据集D。 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数据集D,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产生一系列规则。当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某个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依据这些规则,可以根据该客户的年龄、职业、月薪等属性,来预测其信用等级,以确定是否提供贷款给该用户。这里的信用等级分析模型,就可以是一棵决策树。在这个案例中,研究的重点是“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给定一个信用等级未知的客户,要根据他/她的其他属性来估计“信用等级”的值是“优”、“良”还是“差”,也就是说,要把这客户划分到信用等级为“优”、“良”、“差”这3个类别的某一类别中去。这里把“信用等级”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数据集D中“信用等级”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优”,

文本情感分类研究综述

Web文本情感分类研究综述 王洪伟/刘勰/尹裴/廖雅国 2012-9-27 14:55:59 来源:《情报学报》(京)2010年5期【英文标题】Review of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n Web Text 【作者简介】王洪伟,男,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本体建模和情感计算,E-mail:hw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bd3857060.html,。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刘勰,男,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情感计算。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尹裴,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智能。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廖雅国,男,1954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香港 【内容提要】对用户发表在Web上的评论进行分析,能够识别出隐含在其中的情感信息,并发现用户情感的演变规律。为此,本文对Web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进行综述。将情感分类划分为三类任务:主客观分类、极性判别和强度判别,对各自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其中将情感极性判别的方法分为基于情感词汇语义特性的识别和基于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的识别方法。分析了情感分类中的语料库选择和研究难点。最后总结了情感分类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Analyzing the users' reviews on the Web can help us to identify users' implicit sentiments and find 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ir emotion. To this end, this paper is a survey about the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on the Web text. We divided the 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 into three categories: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polarit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nsity identification and respectively summarize the res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se fields. We also sorted the methods of polarity identification into two types: one is based on the emotional words with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other statistic methods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hat is more, the choice of corpus and potential research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t las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关键词】Web文本/情感分类/综述/主观性文本Web texts/Sentiment classification/Survey/Subjective text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Web文本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网络社区、博客和论坛给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来交流信息和表达意见。这些文章和言论往往包含有丰富的个人情感,比如对某部大片的影评,对某款手机的用户体验等,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何从这些Web文本中进行情感挖掘,获取情感倾向已经成为当今商务智能领域关注的热点。所谓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就是确定说话人或作者对某个特定主题的态度。其中,态度可以是他们的判断或者评估,他们(演说、写作时)的情绪状态,或者有意(向受众)传递的情感信息。因此,情感分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3857060.html,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作者:李杰中 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32-3 Research Review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 Jiez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ory;Evaluation research 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 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快速流分类算法研究综述

快速流分类算法研究综述 李振强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北京 100876) 摘要 本文对流分类算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流分类的定义,对流分类算法的要求,以及各种流分类算法的分析比较。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在流分类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流分类;服务质量;IP 背景 当前的IP网络主要以先到先服务的方式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各种新业务的出现,尽力而为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Internet的要求,IP网络必须提供增强的服务,比如: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服务,各种不同级别的QoS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分布式防火墙,IP安全网关,流量计费等。所有这些增强服务的提供都依赖于流分类,即根据包头(packet header)中的一个或几个域(field)决定该包隶属的流(flow)。典型的,包头中可以用来分类的域包括: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目的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协议类型(Protocol Type)、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的端口(Destination Port)等。 流分类算法描述 首先定义两个名词:规则(rule)和分类器(classifier)。用来对IP包进行分类的由包头中若干域组成的集合称之为规则,而若干规则的集合就是分类器。构成规则的域(我们称之为组件component)的值可以是某个范围,例如目的端口大于1023。流分类就是要确定和每个包最匹配的规则。表1是由6条规则组成的一个分类器。我们说这是一个5域分类器,因为每条规则由5个组件构成。我们假定分类器中的规则是有优先级的,越靠前的规则优先级越高,即规则1的优先级最高,规则6的最低。

文献综述的类型

一、文献综述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1.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 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 创新概念的定义 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① 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N. Rosenberg(1982)认为:熊彼特强调的是重大创新,却忽略了渐进创新的作用。 从熊皮特提出创新概念到现在,创新被赋予了很多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等。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改变生产的“交易成本”),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改变生产的“技术成本”)(汪丁丁,2003)。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过程创新应该属于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制度创新。

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综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S2******* 姓名:张靖 指导教师:陈俊杰 时间:2011年08月21日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数据库研究中最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之一。它最早是以从数据中发现知识(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研究起步,所谓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简称为DM),就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分类的目的是根据数据集的特点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常常称作分类器)。该模型能把未知类别的样本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一种技术。 1. 分类的基本步骤 数据分类过程主要包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描述已知数据集类别或概念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是通过对数据库中各数据行内容的分析而获得的。每一数据行都可认为是属于一个确定的数据类别,其类别值是由一个属性描述(被称为类别属性)。分类学习方法所使用的数据集称为训练样本集合,因此分类学习又可以称为有指导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它是在已知训练样本类别情况下,通过学习建立相应模型,而无指导学习则是在训练样本的类别与类别个数均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 通常分类学习所获得的模型可以表示为分类规则形式、决策树形式或数学公式形式。例如,给定一个顾客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分类规则可用于识别顾客是否是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或一般的信用等级。分类规则也可用于对今后未知所属类别的数据进行识别判断,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数据库中的内容。 图1 数据分类过程中的学习建模 第二步,利用所获得的模型进行分类操作。首先对模型分类准确率进行估计,例如使用保持(holdout)方法。如果一个学习所获模型的准确率经测试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就可以使用这一模型对未来数据行或对象(其类别未知)进行分类。例如,在图2中利用学习获得的分类规则(模型)。对已知测试数据进行模型

分类目录用户研究综述

分类目录用户研究综述 1.分类目录研究现状 1.1分类目录的功能和优势 网络分类目录是应用分类的方法对巨大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的有效 手段。它可以提供浏览方式的信息查询途径,具有直观、易检的优点。分类目录的使用,可以使得用户更易查找到所需信息。 分类检索是以分类目录浏览方式提供信息查询途径, 一般称为网络分类目录。由专家选取一些网页, 以某种分类方法进行组织, 建立主题树分层目录, 并将采集、筛选后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放人各大类或子类下面, 用户通过层层点击, 随着范围的缩小与查询专指度的提高, 最终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网络分类目录在检索方面有以下优势: 1.分类浏览方式直观。在检索目的不明确、检索词不确定时, 分类浏览方式更有效率, 适合网络新手。 2.检准率高。网络分类目录由人工抓取、标引, 网页学术性强, 检索效果好。另一方面用户参与程度高, 在分类目录的指导下, 逐步明确用户的检索需求, 检索目的性更强更明确, 检索效率提高。尽管网络分类目录较检索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 要提高检全率、检准率, 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分类标准是提供优质检索服务的重要保障。 1.2 中文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状况 目前中文搜索引擎有70多种。其中, 只有“网络指南针”是采用《中图法》建立网络目录的。目前也只有两级类目的框架、内容不够丰富, 其他的中文搜索引擎都是自编的网络分类目录。由于缺乏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标准, 各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无法兼容, 用户检索需要适应各个搜索引擎不同的网络分类方法。例如, 搜狐的分类目录包括18个大类. 从这些搜索引擎网站分类目录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网上搜索引擎应用的分类方法较文献分类法检索有其优越性。 2.在分类体系上, 采用以主题、事物为主的聚类方法, 替代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聚类方法。即围绕某一主题、某一事物集中关于这一主题、这一事物的相关信息。例如, 在“雅虎”分类目录中查找“因特网”方面的信息,进人“电脑与因特网”

创新教学研究综述

创新教学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8-09-27T18:06:14.5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作者:刘嘉[导读] 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并在各高校课程建设的日渐完善,课程改革创新的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文章对国内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编写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对其教学改革创新的方法及其现状进行梳理, 以(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并在各高校课程建设的日渐完善,课程改革创新的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文章对国内各类体育舞蹈教材内容编写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对其教学改革创新的方法及其现状进行梳理, 以期为科学地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提供些许参考。也希望体育舞蹈课堂的改革创新能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来。 关键词:体育舞蹈;创新;教学改革 1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相关概念综述 1.1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又名国际标准舞,它是在不同音乐节奏下,运用不同舞步来演绎不同风格的舞蹈。它既是以竞赛为目的,也是一项具有培养气质和陶冶情操等功能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操化类的实践课程,在教学中同样也必须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开展。 1.2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体育艺术类教学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体育舞蹈教学任务和内容完成的手段和途径总称。为了学生能掌握体育舞蹈技法、教师在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和安排下,对学生进行观察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以得出适合体育舞蹈教授和学习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道德素质等进行培养和教育。鲁春霞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研究》中,以及韩金勇等在《研究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因素》文章中认为:“体育艺术类教学法体系中,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完成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教师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情,不仅让学生习得技法,还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总结适合体育舞蹈教学的方法。可见,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湖南省普通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运用“理论+技术+平时”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只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全面客观 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依据课程的特点,增加相关项目的理论知识教学和视频赏析,加强各类项目基础性内容的教学,如音乐节奏赏析、基本身体姿态、形体舞态等方面的内容,提升该类项目对学生音乐与舞姿的基本功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发展潮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流行、时尚且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多样化体育艺术类特色课程,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学校领导层对体育舞蹈的开展重视程度普遍不高,部分高校还在存在着认知程度不高、对学科的范畴概念模糊;大学生团体对体育舞蹈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相关的师资与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每个学校在授课内容上存在差异;由于体育舞蹈的发展时间较短,同时课程的教学形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湖南省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专业师资力量极为缺乏,师资男女比例不协调,职称和教龄都偏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受到课时、场地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高校领导决策层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体育舞蹈”教材不能适应“体育舞蹈”教学,需要尽快编著适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统一教材。 3 湖南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问题 3.1专业审美意识不强 高校学生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只是扮演着表演者的角色,其艺术表现力、审美艺术并未表现出来。 3.2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 体育舞蹈发展普及仅仅十几年,专业型教师人才少之又少有的半路出家有的只是钻研理论并不会融入实际再加上近几年体育舞蹈专业的扩招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失调有的教师身兼数职很难投入到专业体育舞蹈教学中 3.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一个狭小、凌乱的表演场所与一个宽敞、整洁、优雅的环境相比,其效果将截然不同。 4 针对体育舞蹈创新教学的对策方法 赵沁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中双语教学实施研究》 (使用双语教学能更直观表达丰富舞蹈肢体语言及舞蹈情景性,且英语专业术语在记忆和理解方面使体育舞蹈课程学习更加有帮助。教学中学生相关专业英语实践和艺术修养能力也能有效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灵活而准确的体育舞蹈英语用语,对体育舞蹈各项理论知识及技术动作讲解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增强教学效果。还应利用双语模式,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发展模式和手段,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相关专业文化和技术水平拾级而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气质修养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 杨佩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中说到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的框架,让学生自主学习、"添砖加瓦",已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学生独立探索;师生、生生协作学习和教学效果评定。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发展中教学观"。还说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是让学生结合自己个人身体素质、习惯、情感需要等特点,在体育舞蹈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个人实际能力想吻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体育舞蹈技能学习。是体育舞蹈教学理念、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模式。在准备活动方面可以借鉴不同舞种比如爵士舞流行舞等简单易学的 还了解到反转课堂的教学的方式也很独特创新能够吸引学生极大的兴趣。对于翻转课堂的含义王芳芳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操作系统课程微课教模式的构建方式》说到翻转课堂也可称之为“反转课堂”,英文简写为 FCM,具体而言就是将传统的先知识后内化转化先内化后知识,对传统课堂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早在本世纪初,美国率先提出了该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在 2011 年传入我国,并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与专家学者的重视,部分学校开始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1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 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高新技术更是当代企业抢占先进生产力制高点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 ①肖峰. 企业文化.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

数据挖掘中的文本挖掘的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中的文本挖掘的分类算法综述 摘要 随着Internet上文档信息的迅猛发展,文本分类成为处理和组织大量文档数据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进行了概述包括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功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数据挖掘领域较为活跃的文本挖掘的历史演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相关技术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第三章先分析了文本分类的现状和相关问题,随后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文本分类算法,包括KNN 文本分类算法、特征选择方法、支持向量机文本分类算法和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算法;;第四章对KNN文本分类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基于统计和LSA降维的KNN文本分类算法;第五章对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文本分类的在信息领域以及商业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预测分析;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文本分类算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2.0,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on the Internet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One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great capacity of online documents. Text classification is one crucial par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data mining, including the methods, contents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data mining fields; then we discussed the text mining, one active field of data mining, to provide a basic foundation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al common algorithms are analyzed in Chapter 3. In chapter 4 thorough research of KNN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are illustrated including the statistical and dimension reduction based on LSA and in chapter 5 we make some predictions for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and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finally we conclude our work. KEYWORDS: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KN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目录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