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3.2《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3.2《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案

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在简单情景中能计算万有引力。

3.了解卡文迪许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的实验装置与设计思想。

4.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领略天体运动规律。

【自主学习】

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严密的论证后提出: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任何有______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于是推翻了宇宙的不可知论,同时使人们认识到天体的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2.1687年(适值我国清朝康熙年间)牛顿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定律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G称为__________,是个与_________无关的普适常量。

3.牛顿因为缺少精密测量仪器,没能测定引力常量G,在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之后100多年,1798年(我国清朝嘉庆年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做了一个精确的测量,其结果与现代更精密的测量结果很接近。目前我们通常认为G = 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2.月-地检验的原理

3.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4.天体表面及其某一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

【课堂练习】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物体

B .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

C .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

D .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

2.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122

m m F G r 中,r 是( ) A .对星球之间而言,是指运行轨道的平均半径

B .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是指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C .对两个均匀球而言,是指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D .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故行星不受任何力作用

B .由于行星周围存在旋转的物质造成的

C .由于受到太阳的吸引造成的

D . 除了受到太阳的吸引力,还必须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4.下面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 .重力和万有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C .当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可忽略的物体存在时,则这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

D .当两物体间距离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

5.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较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的引力大

B .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

C .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对苹果作用力是相等的,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

显的加速度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飞行器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相等时,此飞行器距地心距离与距月心距离之比为( )

A .1:1

B .3:1

C .6:1

D .9:1

★能力提升

7.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 ,距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2倍处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

8.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N ,它在以5m/s 2的加速度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N ,则此时火箭离

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_________倍。

【应用拓展】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为122m m F G r ,其中r 为球心之间的距离。如果球体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可考虑割补法。

【归纳内化】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2.天体表面及其某一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

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 3.2土地资源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3.举例说明目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 2、结合课本图3.7、图3.8、图3.9,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二、地区分布不均 读图3.10,完成课本第70页活动题。 知识点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读图3.11土地资源是如何遭到破坏的? 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 知识点四、我国国土主要保护措施 完成73页活动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例.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分别为

: A_______ , B______ _, C_______ , D_______ 。 (2)造成图中A、B两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制度不同B.地形、地势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高低D.气候条件的不同 (3)从干湿地区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 __ ____和___ 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地区。 (4)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学生展示】探究点 【教师点评】探究点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 【当堂检测】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①总量丰富②类型齐全③人均土地资源少,特别是人均耕地少④、耕地、林地所占比例小⑤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⑥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B、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D、耕地、林地、草地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3.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计划生育 B.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C.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D.依照有关土地法规进行管理

【八年级】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其利用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本节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 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投影片)

八年级地理上册 3_2 土地资源导学案新人教版

土地资源(1)

民主讨论2.读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分析: ①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有哪几种?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特点呢? ②读出各类型土地所占比例?哪几种土地所占比例大?哪几种土地所占比例 小? 3.读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分析: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有什么特 点?为什么? 4.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结合1、2) 结合 1、2 个性展示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等。 可利用土地: 类型非农业用地:建筑、交通、内陆水域等。土地资源难利用土地:沙漠、石山、冰川等。 特点人均占有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地、 地少,多,不足。

当堂检测1、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未开发土地 2、下面的叙述中,哪个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A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也大。 B 土地类型多,平原多,耕地、林地比例低。 C 耕地、林地比例低,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且分布均匀。 3、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属于非农业用地的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筑用地 4、读“我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完成下列内容。 (1)耕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林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 课堂自结

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分管行政:____________ 复备人:________________课题§3.2土地资源(2) 目标定位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重点 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导入说出我国土地资源优势和劣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第一讲: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的有关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_,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__________.(如图) 注意:⑴研究旋转问题应把握三个元素: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一组对应点所构成的旋转角__________. 例1如图,把四边形AO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谁? (2)旋转方向如何? (3)经过旋转,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谁? (4)图中哪个角是旋转角? (5)四边形AOBC与四边形DOEF的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6) AO与DO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BO与EO呢? (7)∠AOD与∠BO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旋转的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__________的;(进而得到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②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 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等于__________;(若特殊角则得

到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2: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①试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②∠DAE等于多少度? ③△DAE是什么三角形? ④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已知AD=3,BD=4,CD=5,则∠ADB为多少度? 例题3 如图,已知点O和点P ,请按要求作图: (1)画出点P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后的对应点P1;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练习新版粤教版1

3.2 土地资源 一、基础知识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B.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丘陵地区 C.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差别很大,东部远大于西部 D.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2.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耕地--内蒙古高原 B.林地--大兴安岭 C.草地--华北平原 D.林地--塔里木盆地 3.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正确的是() A.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南方地区 B.耕地主要颁布在气候湿润的西部季风区 C.林地主要颁布在低缓的丘陵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5.下列关于咸宁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 B.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 D.主要油料作物不是油菜 6.我国耕地总面积虽居世界第四.但人均仅l2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国家要保证人均至少拥有一亩耕地,18亿亩就是耕地保有量的底线.”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A.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计划生育 C.乱占耕地.滥伐森林 D.节约用水 7.下列地形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草地 B.内蒙古高原-耕地 C.青藏高原-耕地 D.大小兴安岭-林地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少水少 B.北方地少水多 C.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多水少 二、综合题 9.我国近几十年来在资源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请根据漫画作答: (1)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我们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减少这些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小窍门可以保护资源、环境?请你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NO:10 【学习目标】 1、熟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读图、析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3、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观 【自学导航】 一、概况 1、重要性: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 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3、主要特点:,面积较广,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 地比重,资源不足。 二、区域差异明显 1、空间分布不均衡 (1 (2)林地 (3)草地: 的的东部,的东部和南部 (4)难利用的土地:、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2、质量差别大 (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 林地。 (2)西北内陆:充足,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和为主。 (3)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合作探究】 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并举例?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堂检测】 1、下列地形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 A、大兴安岭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一般是不均匀的 B、风景不属于自然资源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也是无限的 D、现在不属于自然资源的以后也不可能成为自然资源 3、在我国土地利用中,不是主要问题的是() A、铁路用地 B、滥伐森林 C、乱占耕地 D、草场退化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B.人均耕地少 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5、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林地比重适中,难利用的土地少 B、耕地在我国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广,荒地和后备土地资源较多 C、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多 D、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 6、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A、人口稠密区 B、经济发达区 C、东北、西南边远山区 D、交通便利区 7、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要加强耕地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耕地保护有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地资源导学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共3课时) 第1课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利用有关图表资料,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培养国情意识。 重难点 重点 利用图表资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 学会分析总结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场所。土地的利用情况不同,那么我国土地资源是如何分类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二、讲授新课 教师: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读图3.6“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请同学们观察景观图,说说我国土地资源分为哪几类。 学生: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 教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样有何好处呢? 学生:这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教师: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3位。阅读图3.7“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说说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土地与人均农业用地情况如何。 学生:图3.7中纵坐标表示人均土地面积,横坐标表示对比的国家,柱状的高低表示了对比国家的人均土地面积的差异,图中说明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少。图3.8中柱状的高低对比了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在世界中的地位,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教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你总结一下。 学生:土地资源的总量大,人均量少。 教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请同学们结合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观察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是否合理,各占什么比例呢? 学生: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利用草地占34.48%,林地占31.86%,耕地占12.68%,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占5.26%,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占15.72%。这些数据充

八年级数学下册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精品导学案 北师大版7

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利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2.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灵活运用平移与旋转组合的方式进行一些图案设计.【学习重点】 利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学习难点】 会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分析图案.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我们学过哪几种图形变换? 答:轴对称变换、平移、旋转. 2.奥迪汽车车标是由圆形经过平移得到的,风神汽车车标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大众汽车车标 是通过轴对称得到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图案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8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范例1:对下图的变化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B) A.轴对称、旋转、平移B.轴对称、平移、旋转 C.平移、轴对称、旋转D.旋转、轴对称、平移 学习笔记: 方法指导:仔细观察图案,分析构成的基本图形,再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和方式.是通过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一种变换还是其中的几种变换的组合. 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解决. 学习笔记: 检测可当堂完成. 仿例1:

如图,将等腰三角板a向右翻滚,依次得到b、c、d,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a到b是旋转B.a到c是平移 C.a到d是平移D.b到c是旋转 仿例2:如图,可以通过平移变换但不能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①④;可以通过旋转变换但不能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③;既可通过平移变换,又可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②. 变例: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B) A.甲B.乙C.丙D.丁 归纳:对于轴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变换一般从定义区分,并观察图形、仔细分辨. 知识模块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范例2:用四块如图①所示的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②、图③、图④中各画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图略 仿例: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既可以通过翻折变换,又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形是( C) A B C D 归纳:从某个简单图形出发,通过对其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后的图形进行巧妙的组合,就可以得到一些非常美丽的图案.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图案 知识模块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 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八年级地理上册《3.2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3.2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 案新人教版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熟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读图、析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3、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观 【自主学习】 一、概况 1、重要性: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 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3、主要特点: 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资源不足。 二、区域差异明显 1、空间分布不均衡(1)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和以及天然林地:我国和的山区(2)林地人工林和次生林:

山区的林地林地很少(3)草地: 主要分布在,东部草地较,且分布零散(4)难利用的土地: 、的干旱荒漠,上的高寒荒漠。 2、质量差别大(1)东部季风区: 生产力,集中了全国92% 左右的和。(2)西北内陆: 充足,较为丰富,但,不足,以和为主,土地生产力较。(3)青藏高原区: 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 【合作探究】 1、结合37页图230以及68页图314和3—15完成表格土地资源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 2、请找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指耕地、林地、草地)分布在哪些地形区,请把下面的数字代码填入对应横线处。A耕地 B 林地 C草地①塔里木盆地②内蒙古高原③青藏高原④东北平原⑤大兴安岭⑥长白山地⑦长江中下游平原⑧四川盆地⑨珠江三角洲⑩华北平原⑾小兴安岭⑿横断山脉⒀准噶尔盆地⒁东南丘陵 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堂检测】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图形旋转》导学案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课题 3.2 图形的旋转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人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学习目标2、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意义. 学习难点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物体的旋 转的现象:如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的转动 .请你在列举一些有 关旋转的现象 . 知识链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反思阅读教材 一.旋转定义 旋转的定1、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 转到 义及相关位置P’,它是绕上面的悬挂点在一个平面上的阅读教材 概念转动,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rotation),并填空. 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___________ ( centre of roration). 2、如图( 1),点 A 绕着点 O 转过 80°到了点了解对应 A’的位置,那么点 A’与点 A 称为对应点,点 O点、旋转角 就是旋转中心,而∠ 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的意义 . 80°.

归纳旋转( 1) 的三要素归纳: ( 1)图形的旋转由、和 所决定 . ( 2)有些平面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 的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 3、练习 如右图,△ ABC 绕点 O 逆 时针方向转动了45°后到 尝试应用′ △ ABC ,请指出: ( 1)对应点; ( 2)对应角; ( 3)对应线段; ( 4)在图中标出点 D 的对应点 ′D ; ( 5)旋转中心是点 _________; 旋转的三 (6)旋转的角度是 _________. 要素 二.探索交流 如右图,△ ABC 绕点 O 逆时针方向转 动了 60°后到△ A ′ ′, B C 请指出:旋转中心、 旋转角,并说明这两个 巩固概念 三角形的顶点、边与 加深理解 角是如何对应的?

《旋转》导学案(全章)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3、利用性质解 决相关问题。 把一个平面图形_平面内某一点O ______________ 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 0 叫做 __________ ,转动的角叫做 __________ 。因此,旋转的决定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_ 、剖析展示 1.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60分.(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⑵经过20 分,分针旋转了 ___________ . 2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 OAB ,它绕0点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得到△ 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 转角 2)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请你画出△ABC 关于L 的对称图形A A 'B'C 是 ___________ 2 )经过旋转,点 A 、B 分别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厶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厶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 虫ACE 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旋转了 _______ 度.(3)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 旋转后,点M 转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自学教材P60探究,总结归纳旋转的性质。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4) 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 )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 加勺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 些性质.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旋转性质的应用 课本p61练习2. 3.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点】旋转相关概念以及性质。 【学习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归纳点拨 2、预习探究 B 1、引入导学 1)将如图所示 点B 的对应点为点 的四边形ABCD 平移, D ,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ED c E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主要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1996) 类型面积(万公顷) % 耕地13004 13.54 园地1010 1.05 林地22778 23.73 牧草地26610 27.72 城乡居民点2095 2.18 工矿用地277 0.29 交通用地547 0.57 其他29679 30.92 合计96000 100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1.1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质量特征 区域分布特征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1、数量特征 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2、质量特征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 类型多样;其中山地,高 原占26%,盆地占19%,

丘陵占10%,平原占12%。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占 总面积53.8%西部地区其 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物 量的9.5%.各光热水土资 源分布不平衡。 3、区域分布特征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4、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贫瘠、干旱少雨。 ?无水源保证; 10.1.2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土地荒漠化、沙化,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④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非农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3)土地污染严重 10.1.3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画图等过程,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经历了实际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重点】 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定义。【难点】 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点O叫做,转动的角叫做. 2. 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3)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导学案

《土地资源》导学案主备人: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授课人

点:精要点 拨类农业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建设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齐全 地型难利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 耕地比重小 人均占有量低资分林地、耕地:后备耕地不足 源草地:地区分布不均布难利用地:西北内陆 练:当堂训练设计1.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 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 X:“展示 点评”或“拓展延升”设计1.温馨提示 每个科目都有其相应的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地理就应做到看图、想图、知图、用图,心有所图,方能大展宏图! 2.《谁来养活中国?》与袁隆平 补充材 料《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有一个叫做莱斯特·布朗的美国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声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最终会影响到全球的安全。 袁隆平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 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 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 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 “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图形的旋转 第一课时名师学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等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象出概念。 学习过程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观察下列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荡秋千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6)汽车上的雨刮器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 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 ; 图2: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B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线段CD ; 图3:在同一平面内,△ABC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DEF。 旋转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_____________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点O 叫做_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 旋转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①同学们观察图3,点A ,线段AB ,∠ABC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抽象出三角形的旋转 · O A B C F D E (图3) 抽象出线的旋转 · O A B C D (图2) 抽象出点的旋转 A B (图1) O

3.2《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了解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原因。 2.知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珍惜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3.重点:知道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各类型土地的比重,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现状。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 3.认真观察“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08年)”图,完成活动题第1题。 【答案提示】可结合中国、印度、美国的地形图,从这3个国家的地形构成差异(山地、高原、平原所占比重)和海陆位置差异(印度和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干旱、半干旱区面积较中国小)两个方面去回答。 (1)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但面积比美国多,而且干旱、高寒地区分布广,所以耕地总面积比美国少,再加上远比美国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2)虽然印度陆地面积明显小于中国,但和平缓的高原分布广阔,而且印度人口目前没有中国多,所以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多于中国。 4.认真观察“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2008年)”图,完成活动题第2题。【答案提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分别是: %、 %。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类型, 面积较广、比重大, 、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 资源不足。 2.草地:面积较广,居世界前列,为发展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3.林地:所占比重相对,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4.耕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并承受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 %的人口的沉重负担。 5.后备土地: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 6.中国三个地势阶梯中,哪个阶梯上的土地类型复杂一些?请据图3-12加以说明。 地势阶梯上的土地类型更复杂一些,这里有、、、荒漠、戈壁、 列问题。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全章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 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班级::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的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2)B.(2,3)C.(-2,-3)D.(2,-3) 3、3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则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都有可能 4、如图3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A.向右平移7格 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C.绕AB的中点旋转180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 5、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图形上的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相等 6、在下图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 图3

7、从数学上对称的角度看,下面几组大写英文字母中,不同于另外三组的一组是() A.A N E G B.K B X N C.X I H O D.Z D W H 8、如图4,C是线段BD上一点,分别以BC、CD为边在BD同 侧 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交CE于F,BE交AC于G,则图 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 ). A.1对B.2对C.3对D.4对 9、下列这些复杂的图案都是在一个图案的基础上,在“几何画板”软件中拖动一点后形成的,它们中每一个图案都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通过连续旋转得来,旋转的角度是() A.?30 B.?45 C.?60 D.?90 10、如图6,ΔABC和Δ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 上,ΔABC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旋转后能够与ΔADE重合得到图7,再将图6作为“基本图形”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连续旋转得到图7.两次旋转的角度分别为() C E 图6 A B C D E 图7 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