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交通发展情况
中国磁浮交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磁浮交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建议一、概述磁浮交通是不同于传统轮轨技术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
由于磁浮列车与轨道之间无直接机械接触,不受传统轮轨系统粘着极限的限制,因此具有振动小、噪声低、加速快、线路适应性强等技术优势,是当今唯一运营速度能达到500km/h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
从列车的悬浮原理、推进方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磁悬浮列车有许多优点:列车在铁轨上方悬浮运行,铁轨与车辆不接触,不但运行速度非常快,可以超过500千米/小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由于无需车轮,不存在轮轨摩擦而产生的轮对磨损,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和经营成本。
缺点:据称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没有轮子是很危险的。
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只有通过轮子与轨道的制动力来克服。
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如果突然停电,靠滑动摩擦是很危险的。
而对于磁悬浮,当遭遇突然停电,采取的是机械臂锁死轨道强制停车,这正是磁悬浮相对于轮轨滑动摩擦制动方式而言会更加危险,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悲剧,国外无一例建造正是此特点。
此外,磁悬浮列车又是高架的,发生事故时在5米高处救援很困难,没有轮子,拖出事故现场困难;若区间停电,其他车辆、吊机也很难靠近。
但是相比较于其他轮轨铁路,不论高铁、地铁,还是轻轨,也同样是高架的。
二、发展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日、美、中、韩等国相继开展磁浮交通技术研究,德国和日本较早投入研发并各自突破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磁浮交通模式,美国在磁悬浮的开发中时断时续,韩国则重点发展了中低速磁悬浮技术。
中国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也已成为磁浮交通强国之一。
2019年中国已建成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48.45公里,在建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1.2公里,与2018年持平。
《2021-2027年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已建成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29.9公里;湖南已建成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18.55公里;北京在建磁浮交通线路长度为1.2公里。
磁悬浮列车产业发展趋势

磁悬浮列车产业发展趋势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具有高速、高效、安全、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发展。
磁悬浮列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磁悬浮列车的技术不断突破与改进。
目前,磁悬浮列车主要以电动磁悬浮技术为基础。
这种技术通过利用轨道上的线圈和列车上的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产生悬浮和推动力,从而使列车在轨道上自由运行。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悬浮列车技术还将得到更大的突破。
比如,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超导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磁悬浮列车的效率和速度,使其达到更高的运行速度。
同时,还有人提出了利用永磁材料来替代电磁线圈的想法,以降低磁悬浮列车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其次,磁悬浮列车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磁悬浮列车主要应用于城市间快速交通,比如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连接上海市区和上海国际机场的高速列车。
未来,随着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它将逐渐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
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研究利用磁悬浮列车进行物流运输。
磁悬浮列车的高速和高效率可以显著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磁悬浮列车还可以应用于旅游观光等领域,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
第三,磁悬浮列车将越来越受到投资和政策的支持。
磁悬浮列车是一项需要大规模投资和政策支持的庞大工程。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投资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包括中国、韩国、德国、日本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为磁悬浮列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未来,随着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推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加大对磁悬浮列车的支持和投资,促进磁悬浮列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磁悬浮列车将与其他交通工具形成互补。
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具有高速、高效、安全、无污染的特点,与其他交通工具形成了互补。
比如,磁悬浮列车可以与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共同组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交通网络,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出行选择。
2024年磁悬浮列车市场分析现状

磁悬浮列车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速铁路交通工具,以其高速、舒适和环保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磁悬浮列车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磁悬浮列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磁悬浮列车的建设和运营阶段。
中国、日本和德国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磁悬浮列车市场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高速、便捷的交通需求日益增长。
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大乘客的青睐。
其次,磁悬浮列车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小的环境污染,符合当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政府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未来几年磁悬浮列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不仅在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成熟市场如日本和德国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展。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中国是全球磁悬浮列车市场的领导者。
中国在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磁悬浮列车线路运营。
中国企业在磁悬浮列车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日本和德国也是磁悬浮列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日本的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其在运营管理和系统集成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德国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表现出色,为全球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设备和解决方案。
除了这些主要参与者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进磁悬浮列车项目的发展。
例如,美国、韩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试验,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市场竞争。
市场潜力与挑战磁悬浮列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高的乘客吞吐量,能够满足未来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需求。
其次,磁悬浮列车的自动化程度高,运营成本低,能够减少人力投入和运营风险。
然而,磁悬浮列车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昂的建设成本和长期回报周期限制了磁悬浮列车项目的推进。
2023年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高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高速的、能耗小的交通工具。
相较于传统的有轨电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高速磁悬浮列车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运营效率,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就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和需求高速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商业列车之一,具有高速、节能、安全、舒适等诸多优点。
在中国,高速磁悬浮列车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目录中支持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
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上海磁悬浮、长沙磁浮快线等多个磁浮线路。
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建设磁浮快线。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应用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均在积极研发和推广高速磁悬浮列车。
据预测,全球高速磁悬浮列车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
二、行业趋势作为一项新型交通技术,高速磁悬浮列车正处于发展早期,相关技术和产业链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值得期待。
1.技术创新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技术水平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目前一些高速磁悬浮列车已经能够实现最高时速达到600公里以上,而且能耗非常低,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技术发展方向。
2.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日益拥挤和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化发展的普遍问题。
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市场需求方面,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3.政策支持政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市场基础。
在中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目录中支持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
这表明,政府对于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的发展非常看好。
未来,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会进一步加强,这对于高速磁悬浮列车行业发展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悬浮和推动的高速铁路交通工具,相比传统的轮轨列车,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更低的摩擦阻力和更小的噪音污染。
近年来,磁悬浮列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发展现状如下。
首先,磁悬浮列车的技术日趋成熟。
中国是世界上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上海磁浮示范线作为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在2019年通车并正常运营,刷新了磁悬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纪录。
此外,中国还在青岛、成都等城市规划建设了磁悬浮列车线路,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其次,磁悬浮列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逐渐扩大。
除了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推进磁悬浮列车项目。
例如,德国已经建成了一段长约30公里的长距离磁悬浮线路,中日韩三国也正在合作建设连接三国的磁悬浮列车线路。
此外,其他国家如美国、法国、瑞士等也在进行磁悬浮列车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再次,磁悬浮列车的运营效益逐渐显现。
与传统轮轨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短的行程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连接相隔较远的城市。
这对于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磁悬浮列车的低噪音和低振动特性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最后,磁悬浮列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磁悬浮列车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
其次,建设磁悬浮线路需要克服地质地形、环境保护等多种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难度。
另外,磁悬浮列车的规模化运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相信磁悬浮列车将在未来的交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磁悬浮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

磁悬浮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地铁、轻轨、公交等交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磁悬浮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具有高速、低噪音、电气化、无污染的特点,逐渐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的一颗新星。
本文将探讨磁悬浮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发展趋势磁悬浮技术的核心是磁浮力和磁吸力,在磁浮轨道上行驶的列车不需要接触轨道,可以实现高速、低能耗、无减速行驶等特点。
目前,全球磁悬浮交通技术主要分为“永磁式”和“电动式”两种。
永磁式磁悬浮技术是依靠列车与轨道之间永磁体的吸引力,实现磁浮、悬浮,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
而电动式磁悬浮技术则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场,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电动式磁悬浮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可控性比永磁式更好,同时发展潜力更大,目前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未来,磁悬浮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更高速、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将会不断提高,比如现在中国的上海磁浮列车已经可以达到每小时600公里的时速;同时,磁悬浮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将会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等技术都将会加快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建设进程。
二、应用前景分析磁悬浮交通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和舒适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交通的能耗和污染,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磁悬浮交通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在上海、长沙、青岛、武汉等地建设了不同规模的磁悬浮交通系统。
其中,上海磁浮列车已经建成运营多年,将会在未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青岛磁浮快线也将会连接城市机场和市中心,提高青岛的城市交通效率。
除了中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也在开发磁悬浮交通技术,并已经建成并运营了磁悬浮列车系统。
而在未来,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区,磁悬浮技术都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的新宠。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磁悬浮技术以其高速、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备受关注和推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 磁悬浮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磁悬浮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磁力将物体悬浮起来的可能性。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磁悬浮技术才真正得到重大突破。
在日本,中央新干线的磁悬浮列车(Maglev)项目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2.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领域磁悬浮技术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医疗器械、电梯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以其高速和平稳的特点,成为未来高铁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用于磁悬浮轴承、磁悬浮搅拌器和磁悬浮离心机等领域,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3.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磁悬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例如,日本的JR中央新干线磁悬浮列车已经商业化运营,最高时速可达500公里。
与此同时,中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磁悬浮技术。
上海磁浮示范线作为中国的磁悬浮项目,在设计和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4. 磁悬浮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磁悬浮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磁悬浮列车的商业化运营,人们对于磁悬浮交通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磁悬浮列车不仅可以提供高速运输,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磁悬浮技术还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磁悬浮技术可以减少飞行阻力,提高航空器的效率和速度。
另外,磁悬浮技术在医疗器械、智能电梯等领域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5. 磁悬浮技术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尽管磁悬浮技术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磁悬浮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其次,磁悬浮技术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设计、建造和维护。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大对磁悬浮技术的支持和投资。
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第一章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原理磁悬浮列车,是指把电磁力和永磁力应用于列车运行中的一种车辆系统。
它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的新型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实现了“无轨行驶”的技术突破,内部采用了磁悬浮原理,推动运行采用了电磁感应作为动力源。
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为:利用列车舱内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场,吸引两侧轨道中的永磁体,使列车悬浮于轨道上方形成永磁浮力支撑。
当列车在运行时,通过另一组电磁铁来推动车体行驶,从而实现列车的行驶。
第二章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历程磁悬浮列车技术起源于1905年,其原理的开创者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肯普夫,他首先提出了磁悬浮列车的概念。
随着磁悬浮技术的发展,磁悬浮列车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
第一时期是研究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这个阶段中,磁悬浮技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内,并没有实质性地应用到交通运输领域。
第二个阶段是试验阶段(1970年代-1990年代),研究人员将对磁悬浮列车的试验真正地引进交通运输领域。
先是美国洛杉矶实验了磁悬浮列车,此后,日本和德国也在其本国进行了试验,最终发展出了磁浮列车的实用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运营阶段(21世纪以后),随着磁悬浮列车的成功运营,磁浮列车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被用于城市快速运输和机场联运等领域。
第三章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应用和前景磁悬浮列车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快速交通、机场联运、国家铁路急行、高速列车等领域。
首先,磁悬浮列车可以替代传统轨道交通,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大的运输能力。
其次,磁悬浮列车还可以被用于空港快速交通,提供机场与城市快速交通的衔接服务。
最后,磁悬浮列车也可以被用于国家铁路急行和高速列车等领域,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从而更快地将旅客和货物运输到目的地。
总体来说,随着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展,其未来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悬浮高速列车 08号 技术数据:
由3节车厢组成, 总长:78.8米, 宽3.7米, 高:4.2米;
磁悬浮高速 列车08号 技术数据:
客车空重: 约53 吨/节, 货车空重: 48吨/节, 货车有效载 荷:约15吨/ 节;
磁悬浮高速列车08 号
技术数据:
座位数:末节车厢 最多92,中间车厢 最多127;最高运 行时速:500公里/ 小时。
为参加汉堡国际交通博览 会(IVA79),世界上第 一列被批准用于客运的磁
悬浮长定子驱动高速列车 投入运行。在为期3周的 博览会期间,05号磁悬浮 高速列车按照运输计划共 运送5万多名乘客。
• 1979 汉堡交通博览会 TR 05
磁浮发展
1980年,埃姆斯兰德的磁浮试验线正式开工。为了建造第一 段线路,德国工业界组成了磁浮铁路联合体(KMT)。第一期 工程包括21.5公里长的试验线路、试验中心和试验车TR06,该 线路于1982年开始进行不载人试验,并于1983年6月30日投入试 验运行。同年年底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为了提高试验速度, 1984年决定扩建南环线。南环线1987年建成。至此,TVE的试 验线总长达到31.5公里,速度增至400km/h
从1968年开始,德国因环境和能源问题迫切要求开发新的 高速交通体系。
1969年,德国联邦交通部、联邦铁路公司和德国工业界参 与了“高运力快速铁路的研究”,其中,就涉及到了磁浮高速 铁路。在此基础上,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工业界开始了磁浮 铁路的开发工作。 研究初期常导技术和超导技术是并重的:
1971年,德国第一辆磁浮原理车在一段660米长的试验线路 上进行试验运行,原理车采用车辆侧的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
1971梅塞施密特-伯尔考 -布洛姆公司(MBB) 在奥托布伦工厂厂区 660米长的试验线路上 展示了一台首次载人的
原理车。磁悬浮高速列 车02号由克劳斯·玛费投 入运行。
技术数据:座位数:4, 车辆空重:4.8吨, 电磁支撑和导向系统 用异步短定子
直线电机,最高时速90 公里/小时
• 1971 原理车
1997年4月,德国决定在柏林和汉堡之间建 一条全长292公里的磁浮线,原计划1998年下半 年动工,2005年投入商业运行。为此开发了拟 用于柏林至汉堡线的TR08型磁浮列车。该车于 1999年10月开始在TVE上进行试验。后来由于 新的预测表明建设新线将面临亏损的危险,遂 于2000年2月取消建设计划。
磁悬浮列车每天往返于上海浦东龙阳路地铁站和浦东国际机 场,进行“零高度飞行”,大大改善了上海市区和浦东机场之间 的交通状况。如此高速化交通系统使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充满 了吸引力。
线路长度 : 30公里的复线
1978年,德国政府决定在埃姆斯兰德修建一条磁浮试验线。 1979年,汉堡国际交通博览会,展出了一段900米长的TR 磁浮铁路示范线。人们真正意义上地接触、关注磁浮列车也是 在这个时候开始的。汉堡市民对以75km/h速度运行的磁浮车产 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次磁浮车的成功展出,促进了磁浮高速铁 路的发展进程;更是促成了德国建造大型试验设施的决定。
1980 卡塞尔 TR 05
磁悬浮高速列车 05号 技术数据:
车长:26米, 车重:30.8吨, 座位数:68, 电磁支撑、导向
系统采用同步长
定子直线电机, 线路长度:908 米,
速度75公里/小 时
• 1979 TR05
磁悬浮高速列车06号试 验车型投入运行。该列
车由两节车厢组成,设 计时速400公里/小时。 磁悬浮高速列车06号 技术数据:
磁浮发展 1975年,Thyssen Henschel公司在卡塞尔(Kassel)的工厂
中的HMB1号试验线上率先实现了线路侧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 驱动的磁浮车运行。
1976年,Thyssen Henschel公司在HMB2号试验线上进行了 载人长定子试验车的运行。
1977年,德国联邦技术研究与技术部(BMFT)经过系统地分 析认为,超导磁浮铁路所需的技术水平太高,短期内难以取得 较大进展,遂决定集中力量发展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驱动的常 导交通系统。
1993年,TR07型磁浮列车在TVE试验最高 速度达到450km/h。
• 1988 TR 07
在汉堡国际交通博览会(IVA88)期间,向公众展示了磁悬浮高速列车07号。 1989年12月15日 磁悬浮高速列车07号时速达到436公里小时。
磁浮发展
1996年5月9日到6月14日,联邦议院和联邦 参议院制订出了“磁浮需求法规”。
由两节车厢组成,
总长:54米, 列车空重:103 吨, 座位数:192, 电磁支撑、导向系统采 用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
• 1983 TR 06
06号在埃姆斯兰特试验基地开始进行接近于实用 的持续运行试验。在试验中,该车超过了它的设 计速度,并以每小时412.6公里的时速创造了一项 载人磁悬浮高速列车的世界纪录。
线路实例
上海磁悬浮
• 在中国的上海磁悬浮项目于2001年3月开工。经过22个月的建造, 这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行的磁悬浮列车于2002年12月31日成 功进行了VIP通车,随后又经历了12个月交付试验阶段,于2004 年1月1日开始商业化运行,并于2004年4月13日完成了最终合同 的验收,列车进入正式运行。
磁浮发展 1991年12月以前,在德国联邦铁路中心局的
领导下,用了近两年时间由联邦路和重要高校 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一个工作组对磁浮高速铁 路Transrapid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评估,专 家组得出该系统在"技术应用上已完全成熟" 的结论.至此,Transrapid成为世界上首次进入 技术应用成熟阶段的磁浮高速铁路系统。
地下铁道
第1章 绪论
第8节 磁浮交通发展情况
磁浮发展 德国磁浮交通发展历程 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浮原理,并在
1934年获得世界上第一项有关磁浮技术的专利。 德国真正开展磁浮交通的研究却是始于1968年。之前之所
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是因为那段时期的技术以及工艺条件都比较 低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磁浮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