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课 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 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 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 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 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 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附: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最新全国新课标I、II、Ⅲ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最新全国新课标I、II、Ⅲ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模块考查知识点 (考点) 题号题型 分 值 能力要求 选 择 题 主 观 题 获 取 解 读 信 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述 事物 论证 探究 问题 经济生活商品的基本属性12 √ 4 √√ 价格与供求13 √ 4 √√ 投资与融资14 √ 4 √√ 企业经营战略15 √ 4 √√√ 生产与消费、经济转型、 对外开放 38 √14 √√√√ 政治生活民主管理16 √ 4 √√ 民族团结17 √ 4 √√ 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18 √ 4 √√ 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39 √12 √√√√ 文化生文化传播19 √ 4 √√ 文化的影响与文化发展20 √ 4 √√ 文化与经济政治、传统文40√10 √√√√

活化(1) 传统文化的保护40 (3) √ 6 生活与哲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 的作用 21 √ 4 √√ 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22 √ 4 √√√ 量变与质变23 √ 4 √√ 意识的能动作用40 (2) √10 √√√√2019年全国新课标II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模块考查知识点 (考点) 题号题型 分 值 能力要求 选 择 题 主 观 题 获 取 解 读 信 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述 事物 论证 探究 问题 经济生活价格与供求12 √ 4 √√ 税收政策的作用13 √ 4 √√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14 √ 4 √√ 投资与融资15 √ 4 √√√

企业经营、走出去38 √14 √√√√ 政治生活全国人大常委会16 √ 4 √√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作用17 √ 4 √√ 时代主题18 √ 4 √√ 党的领导、政府职能、党 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等 39 √12 √√√√ 文化生活文化多样性19 √ 4 √√ 文化的作用20 √ 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 岗敬业) 40 (2) √10 √√√√ 民族精神新内容40 (3) √ 4 生活与哲学矛盾的特殊性、系统优化21 √ 4 √√ 联系的客观性22 √ 4 √√√ 实践与认识23 √ 4 √√ 社会历史主体40 (1) √12 √√√√2019年全国新课标Ⅲ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模考查知识点题号题型能力要求

2019政治高考双向细目表

2019全国一卷政治高考双向细目表 南溪中学政治教研组 2020.9 客观题 主观题

高考文综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获取和提取试题信息能力培养策略 全面获取试题信息。既要注意解读情境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揭示其背后的隐性信息,准确把握题中信息指向与暗示;既要注意关键词和句,抓住重点,又不能忽视其他信息,不能遗漏其他有价值的信息;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出试题的中心主旨。 识别排除无效信息。要根据设问中提出的问题与要求,排除与问题无关、或是与要求不符的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策略 (1)过关基础知识。 过好基础知识关,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块块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安排课堂小测和课堂实练,训练学生审题和答题能力,每节课当堂训练一道问答题,及时发现学生答题不足并加以点评。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多样题型训练和讲评。 (2)深研考试说明,盘点考点要求。 要引导学生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构建以热点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常考知识为依托的知识模块。以实现顺手拈来,运用自如。要重视当年时政所反映的重要知识点研究,同时,要注意过滤几年来已经考过的知识点,发现和重视未考考点与重要时政的结合。 (3)掌握考点要求,明确知识体系。几年来,高考含具体知识、板块知识、单元知识、模块知识的不同角度考查,考查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也各有特色。要重视单点知识掌握和知识体系联系,认真领会材料和设问指向要求,充分调动学科知识与时政知识,准确规范回答问题。 复习过程中,要根据考试说明考点,重新整理必要的板块知识(如文化的作用、文化交融、文化传承创3C、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电脑记忆法:知识点的掌握遵循由小到大(目——框——节——课——单元——模块)或由大到小(模块——单元——课——节——框——目),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结合对事物的理解,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4)认真研读时政,渗透平时教学。 时政内容不仅用于选择题题干,还可用于题肢,不仅可以作为问题情境,还可用于举例和探究回答。要经常关注《新华网》,关注可能辐射到的重要问题,通过时政链接、时政点评、时政自主命题,多题型和多模块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实现由时政到知识或由知识到时政,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善于寻找重要时政的主体、过程和意义,实现时政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培养策略 (1)重视题型专项训练,尤为高考题型训练。

全国卷政治双向细目分析表

2015年高考全国卷1政治双向细目表 赵兰香 模块知识内容(考点)题号题型分值能力要求难 度分值比重 选择题主观题 1 2 3 4 经济生活替代商品价格变动 对商品需求量的影 响 12 √ 4 √30 分 30 %市场配置资源13 √ 4 √ 宏观调控14 √ 4 √ 外汇和汇率15 √ 4 √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 成)财政的作用38 (2 ) √14 √√√ 政治生活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 参与的方式途径 17 √ 4 √24 分 24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 能 18 √ 4 √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立 场、基本准则) 19 √ 4 √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依法行政的意义要求、行政监督体系)38 (1 ) √12 √√√ 文化生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现代文化传 播手段的特点; 20 √ 4 √16 分 16 %文化塑造人;传统 文化的表现特点和 影响;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文化 自觉自信;构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等等 39 (1 ) √12 √√√ 生活与哲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社会发 展的实现方式。 16 √ 4 √26 分 26 % 意识的能动作用、 矛盾的统一性斗争 性。 21 √ 4 √ 价值判断、价值选 择的客观依据、阶 级性(主体差异 性) 22 √ 4 √√ 联系的客观性多样 性 23 √ 4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9 (2 √10 √√√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 性(受主客观因素 制约) ) 其他课运用政治经济文 化相关知识作答39 (3 ) 4 √√4 分 4 %

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政治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政治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政治试题总体难度与2016年基本持平,选择题的具体数量(经济生活4个16分、政治生活3个12分、文化生活1个4分、生活与哲学4个16分)和非选择题的具体数量(共5小题)没有变化。 但2017高考与之前高考的变点有两个,第一个变点是选择题部分,就是经济生活的选择题是12、13、14和16题,中间的15题是政治生活选择题,希望同学们务必注意。第二个变点是非选择题部分,由原来的38题和39题两个大题变为了2017年的38题、39题和40题三个大题,而且延续了必修一经济生活(38题)、必修二政治生活(39题)、必修三文化生活【40题(1)】、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0题(2)】及开放型建议类题【40题(3)】的顺序。 现就2017年高考全国卷一政治试题做出逐一解析: 一、选择题 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答案】C 【解析】本题需要明确作为互补商品,甲的价格变化与乙的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也就是甲的价格下降,甲需求增加,因为甲乙是互补品,所以乙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 1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市场不能调节公共资源的配置,故③错误;国有资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择A。 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要抓住材料中“国内”“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等关键词,所以A不属于生产;B不属于生产;C不属于在国内的行为,只有D符合题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注意本题是政治生活选择题。题目强调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维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而不是政治权利,所以排除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是居委会和村委会,④与材料不符。故选择A。

2011-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 类别获取 解读 信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释 事物 论证 探讨 问题模块时段 选择题(48分) 24 4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中古√√ 25 4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货币使用) 经济中古√√26 4 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 想 文化中古√√ 27 4 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文化世古√√ 28 4 巴黎公社政治世近√√ 29 4 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 度的变化 文化中近√√30 4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 比较 政治中近√√31 4 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 集权危机(东南互保) 政治中近√√32 4 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 中的作用 经济世现√√33 4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 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济中现√√34 4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 工资的改革 经济中现√√35 4 近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 共同处 文化世近√√ 非选择题5 2分必 做 40 25 中国古代近代选官制度政治中古 中近√√√ 41 12 评西方崛起的观点经济世近√√√ 选 做 45 15 盟旗制度改革中古√√√ 46 15 孙中山、英美宪政思想中近√√ 47 15 波兰边界战争世现√√√ 48 15 钱玄同人物中近√√√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 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双向细目表 题型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 类别获取 解读 信息 调动 运用 知识 描述 阐释 事物 论证 探讨 问题模块时段 选择题(48分) 24 4 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政治中古√√25 4 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 取向 文化中古√√ 26 4 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中古√√ 27 4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文化中古√√ 28 4 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 内阁依样画葫芦) 政治中古√√29 4 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特征(梁 启超) 政治中古√√30 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张謇) 经济中近√√ 31 4 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改 造之路(毛泽东) 政治中近√√32 4 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19 58年) 经济中现√ 33 4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 建设(1992年下海潮) 经济中现√√ 34 4 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 例) 政治世古√ 35 4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世现√ 非选择题52分必 做 40 25 三次工业革命与交通信号灯科技 世近 世现 √√√ 41 12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列强 侵华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中近√√ 选 做 45 15 王莽改革改革中古√√ 46 15 国民政府组织思想中近√√ 47 15 德国赔款战争世现√√ 48 15 道光帝人物中近√√ 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 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20政治高考双向细目表

2020全国一卷政治高考双向细目表 南溪中学政治教研组 2020.9 客观题 主观题

高考文综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获取和提取试题信息能力培养策略 全面获取试题信息。既要注意解读情境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揭示其背后的隐性信息,准确把握题中信息指向与暗示;既要注意关键词和句,抓住重点,又不能忽视其他信息,不能遗漏其他有价值的信息;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出试题的中心主旨。 识别排除无效信息。要根据设问中提出的问题与要求,排除与问题无关、或是与要求不符的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策略 (1)过关基础知识。 过好基础知识关,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块块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安排课堂小测和课堂实练,训练学生审题和答题能力,每节课当堂训练一道问答题,及时发现学生答题不足并加以点评。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多样题型训练和讲评。 (2)深研考试说明,盘点考点要求。 要引导学生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构建以热点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常考知识为依托的知识模块。以实现顺手拈来,运用自如。要重视当年时政所反映的重要知识点研究,同时,要注意过滤几年来已经考过的知识点,发现和重视未考考点与重要时政的结合。 (3)掌握考点要求,明确知识体系。几年来,高考含具体知识、板块知识、单元知识、模块知识的不同角度考查,考查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也各有特色。要重视单点知识掌握和知识体系联系,认真领会材料和设问指向要求,充分调动学科知识与时政知识,准确规范回答问题。 复习过程中,要根据考试说明考点,重新整理必要的板块知识(如文化的作用、文化交融、文化传承创3C、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电脑记忆法:知识点的掌握遵循由小到大(目——框——节——课——单元——模块)或由大到小(模块——单元——课——节——框——目),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结合对事物的理解,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4)认真研读时政,渗透平时教学。 时政内容不仅用于选择题题干,还可用于题肢,不仅可以作为问题情境,还可用于举例和探究回答。要经常关注《新华网》,关注可能辐射到的重要问题,通过时政链接、时政点评、时政自主命题,多题型和多模块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实现由时政到知识或由知识到时政,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善于寻找重要时政的主体、过程和意义,实现时政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培养策略 (1)重视题型专项训练,尤为高考题型训练。

高二政治 双向细目表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中二年级政治学科双向细目表 题型模块题号考查范围课、目知识、能力要求分值 选择题 2015年1 至2015年 3月份时事 政治 1 最高科学技术奖时事政治识记 2 2 一带一路时事政治识记 2 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事政治识记 2 4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时事政治识记 2 5 邹碧华时事政治识记 2 经济生活 6 文化现象第一单元第一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7 大众传媒第一单元第一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8 文化素养第一单元第一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9 文化与经济第一单元第二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0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第一单元第二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1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 第一单元第二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2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素养 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第三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3 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健全 人格 第二单元第三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5 文化的多样性第二单元第三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6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第二单元第四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7 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 化 第二单元第四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8 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单元第四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19 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第二单元第四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0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第二单元第五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1 文化遗产第二单元第五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2 文化创新第二单元第五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3 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单元第五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 2 24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单元第五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5 对待外来文化第三单元第六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6 汉字文化第三单元第六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27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三单元第六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复习过程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 《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

2019年全国新课标1、2、2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2019 年全国新课标Ⅲ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模考查知识点题号 题型 选择主观分 获取 能力要求 调动运描述阐 论证探值 题题解读用知识述事物究问题块(考点) 信息 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 12 √ 4 √√ 生活对外贸易 13 √ 4 √√ 14 √ 4 √√ 经济转型、国际经济合作等 15 √ 4 √√√ 通货膨胀 (2)企业经营战略、投资环境、 38(2)√14 √√√√宏观政策 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6 √ 4 √√ 生活国际组织 17 √ 4 √√ 18 √ 4 √√ 文化自信、外交政策 19 √ 4 √√√√人大代表的监督 38(1)√12 √√√依法治国(党、人大、社会各方) 文化传统文化的特征 20 √ 4 √√ 生活辩证否定与创新精神 21 √ 4 √√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39(2)√10 √√√√ 生活辩证否定与创新精神 21 √ 4 √√ 与哲关键部分的作用 22 √ 4 √√√ 学 23 √ 4 √√ 实践作用、创新思维 唯物史观:群众路线;39(1)√12 √√√√开放性试题39(3)√ 4 √√√√

1

2019 年全国新课标II 卷高考政治双向细目表 模考查知识点题号 题型 选择主观分 获取 能力要求 调动运描述阐 论证探值 题题解读用知识述事物究问题块(考点) 信息 经济价格与供求 12 √ 4 √√ 生活税收政策的作用 13 √ 4 √√ 14 √ 4 √√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 15 √ 4 √√√ 投资与融资 企业经营、走出去38 √14 √√√√ 政治全国人大常委会 16 √ 4 √√ 生 活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作用17 √ 4 √√ 18 √ 4 √√ 时代主题 党的领导、政府职能、党的领39 √12 √√√√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和政府 的工作作风等 文化文化多样性 19 √ 4 √√ 生活文化的作用 20 √ 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40(2)√10 √√√√业) 民族精神新内容40(3)√ 4 生活矛盾的特殊性、系统优化 21 √ 4 √√ 与哲联系的客观性 22 √ 4 √√√ 学 23 √ 4 √√ 实践与认识 社会历史主体40(1)√12 √√√√

物理高考双向细目表

近三年高考题分析(知识点顺序)双向细目表1

三年高考题分析 一、总体特点:题目内容常规正统,不偏,不难,不怪。因而,在复习中不必追 求高、难、怪。应该抓学生常规落实,抓正确率和得分率。落实是关键。二、知识分析:基本规律一致 选择:力学、运动学、交流电、天体圆周、固定各有一题,各占4分;电场、磁场、力与能量结合,各占一题的几率极大。 实验:电学是大比重,并且有和实际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力学开始渗透。 大题:24题基本是力学、运动学与能量的结合 25题主要电场、磁场、运动与能量的结合。 选做:常规、简单,轮换知识点,但也强调重点知识点,不偏。 三、反思:1、教学常规还是重点,抓根本才能举一反三。 2、电学实验应该继续加强,尤其和实际相联系,要突出重点。但是, 考虑到连续三年电学实验是重点,明年是否会侧重有所偏转?不 可不防。 3、基本知识点有些是必考的,比如力学、运动学、交电、天体圆周、 电场、磁场、力与能量结合,在选择中已经近似成为规律,那就 一定要加强练习。 4、大题注重过程和综合内容,在教学中应以每日一题的形式加强学 生的训练,适应综合能力的提高。 5、应以极大的耐心去复习选做知识,面广,难度低容易得分,学生 却容易忽视。 胶州教体局教研室 2010年

近三年考题分析及双向细目表(10.07)学科:物理组

理 科综合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 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莫一版本 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 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