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书上期末考试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   书上期末考试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   书上期末考试重点

1.All the land under the sky belongs to the king;

2.The Five Classics

3.The benevolent love others

4.caring for the people

5.people come first, the state comes second and the king third.。

6. follow the mandate of heaven and comply with the popular wishes of the people.

7. codes of ethics are the life of the state

8. in the same strain

9.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10.all is well ends well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 五经

3.仁者爱人

4. 亲民

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 顺天意,合民心

7. 国之命在礼

8. 一脉相承

9.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0. 有情人终成眷属

11.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ent to the scholarly

12.ruling the state with benevolence and uprighteousness.

13. Recommend Oneself for a Position as Mao Sui Did

14. Gou Jian Slept on Firewood and Tasted Gall to Avenge a National Humiliation.

15. Xiangru Returned the Jade Intact to the Zhao State

16.Xiang Yu Heard the Folk Songs of the Chu State on All Sides

17.Three Personal Calls at the Thatched Cottage ——Repeated and Sincere Invitatio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d7518199.html,posing a poem Within Seven Paces

19.To Look at Plums to Quench Thirst——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20.Take Great Pains with One’s Study

11.礼贤下士12.以仁义治天下13.毛遂自荐14.卧薪尝胆

15.完璧归赵16.四面楚歌17.三顾茅庐

18.七步成诗19.望梅止渴20.悬梁刺股

21. serving the motherland with selfless loyalty

22.NVWa Mended the Sky

23. Da Yu Led People in Curbing Floods

24. 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To Ruin the Effect by Superfluous Work

25. To Go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ward ——To Act in a Way That Defeats One’s Purpose

26.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27. To Penetrate One’s Shield with One’s Own Spear——Self-Contradiction

28. 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

29. Golden Millet Dream——Pipe Dream

30. The Guizhou Donkey Has Used Up All Its Tricks

21.精忠报国

22.女娲造人23.大禹治水24.画蛇添足

25.南辕北辙

26.揠苗助长27.自相矛盾28.塞翁失马,安知非福29.黄粱美梦30.黔驴技穷

31. weak nature comes to light

32. 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33. husband tilling the land and wife weaving

34.heavenly river (the Milky Way) the Heavenly Way 天道

35. still water run deep

36. a reversal to the other extreme takes place

37. The West Chamber

38. Three Kingdoms

39. Outlaws of the Marsh

40. Journey to the West

31.真相大白

32.牛郎织女33.男耕女织34.银河35.大智若愚36.物极必反37.西厢记38.三国演义

39.水浒传40.西游记

41. Peony Pavilion

42.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43. The Scholars

44.quick changes of facial characteristics without makeup

45.Traditional Chinese Figure Painting;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Traditional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46.urging people to follow what is good and stay away from what is bad

47. artistic conception

48. a true man loves the mountains; a wise man loves the sea.

49.quench one’s thirst

50.make such a fuss

41.牡丹亭42.红楼梦43.儒林外史44.变脸45.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46.劝善戒恶(弃恶从善)47.意境4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49.止渴50.大惊小怪

51. the tealeaves sent forth a strong aroma

52.imperial gardens

53. 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54.the rule with inaction

55.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56.the land of ceremony and propriety

57.internalized as cultivation and externalized as governance

58..the summer resort

59.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60.(both) extensive and profound

51.香气扑鼻52.皇家园林53.天人合一54.无为而治55.中庸之道

56.礼仪之邦57.内圣外王58.避暑胜地59.四书五经60.博大精深

61.gems of the culture

62.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a writing brush, an ink stick, an ink stone and paper63.Suzhou gardens

64. folk handicraft

65.the contention of numerous schools of thought of ideology

66.prefixed fate of marriage/prolife marriage

67.peacocks flying southeastward

68.flowers and moonl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69.keep your family in order, govern the state effectively and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

70.dialectical treatment

61.文化瑰宝62.文房四宝

63.苏州园林64.民间文艺65.百家争鸣66.前世姻缘67.孔雀东南风68.春江花月夜69.齐家治国平天下70辩证施治

71.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the five elements refer to wood, fire, earth, mental and water and their motions

72. observe, listen, ask and feel the pulse/ inspection, listening, inqury and palpation

73.as the medicine takes effect, the symptoms lessen

74.geomantic omen culture/ fengshui culture

75. do something even though they know it is impossible to succeed

71.五行学说72.望闻问切73.药到病除74.风水文化75.知其不可而为之

76.sizing up the situation 审时度势

77.the divine land 神州大地

78.Yan and Huang descendants/descend 炎黄子孙

79.积极进取

80.ward off disease 预防疾病

81.human feelings and natural settings 情景交融

82.meaning beyond the picture and picture beyond the meaning 画是无言的诗,诗是无言的画

83.Following the mandate of heaven and comply with the popular wishes of the people.顺天意,合民心

84.lotur——rises spotless from the mud莲——出淤泥而不染

85.the rule with inaction无为而治

86.the land of ceremony and propriety/ the state of ceremonies 礼仪之邦

87.Extreme joy begets sorrow 乐极生悲

88.Ruling the state with benevolence and uprighteousness. 以仁义治天下

89.Like cures like.以毒攻毒

90.strength power of concentration 提神醒脑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我们将文化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答案: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 2、下列最能表现文化超地域性的概念有() 答案:“ 地球村” 文化 3、下列对文化“趋同论”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答案:文化趋同可能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止 4、以下对文化的特征,理解恰当的有() 答案: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文化具有超个人性、文化具有多样性 5、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积极作用。 答案:对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答案:汉疆域 2、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等等。() 答案:开辟贸易之路、和亲 3、“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描述的是那种体制。() 答案:贵族制 4、下列不属于现代官僚体制的是 答案:民主制 5、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因此中国文化是封闭的文化。 答案:错

第3章单元测试 1、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可能是以古文也就是篆文写成的费直易为底本,流传而来。包括哪两部分() 答案:《易经》本经及《易大传》 2、《周易》中只有一卦的卦辞吉而无凶,利而无害,这一卦是() 答案:谦卦 3、孔子说:“知几其神乎!”(《系辞传》),这里的几是指 ( ) 答案:苗头、兆头 4、《乾》之《文言》说:“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以下选项与此句含义相近的有()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5、《易传》强调“生生之谓易”,以“生”为“易”,从而为冰冷客观的宇宙世界赋予了一种人文德性。() 答案:对 第4章单元测试 1、所谓人文主义,是一种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人文主义相对的主要有两种倾向,它们是() 答案:神文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极端化 《尚书·大禹谟》记载尧向舜传授了修身治国之法,被后人称为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2、 惟精惟一,”,空出的两处是() 答案:道心惟微、允执厥中 3、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我们可以理解为() 答案:道德性是人的天赋本能 4、荀子认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以下选项对“情性”的解释恰当的有()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 2.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伦理道德 3.老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契:商人的祖先 5.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 6.鲁国大夫公豹: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求道,处士,隐逸,穷而乐 7.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或德目有两种: 由伦理学家或统治阶级上升为理论的规;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认同的习俗性规 8.尚书皋谟把人的美的概括为九项: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9.孟子将母徳扩展为五伦十教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10.管仲则提出四维七体 礼义廉耻;(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强省用,敦蒙纯固,和协辑睦)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棩任恤,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11.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12.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爱孝悌 13.礼之运作,包含有之德 谦和 14.老子曾以江海处下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15.在中国社会中,是直接贯通的 家,家乡,国家 16.克己奉公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要求个体服从服务于整体 17.中国到的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是否合乎道德 18.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 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立的精神 19.中国传统伦理形成向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 20.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 自觉性与主动性 21.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容和合理核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22.孔子强调,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 见利思义 23.宋明理学在把义利与公私联系的同时,又把义利与等同

翻译硕士之中国文化概论考点解析

翻译硕士之中国文化概论考点解析绪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 一、文化的含义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 “文化”合用,见于《易 贲卦》 对文化三个层次的理解: 1. 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 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 3. 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马克思认为: 1.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 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二、分类与结构 (一) 物质生产文化 (二) 制度行为文化

(三) 精神心理文化 三、功能 (一) 记录功能 (二) 认知功能 (三) 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 (四) 教化功能 (五) 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 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 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 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汇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在儒家看来,人生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是仁。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 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国家形成(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3)

. 学校名称考场班级姓名座位号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 2、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 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 4.鉴别美质、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①四川②杭州③北京④广东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 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高度概括。 ①孔子食道②孟子思想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 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 ①盐②糖③姜④果仁 10.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代。 ①商②晋③汉④唐 11.藏人饮茶,茶中调入()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 ①油酥②黄油③牛奶④羊奶 12.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以灭“三尸”。 ①不吃大米②不吃五谷杂粮 ③不吃五谷以外的食物④不吃大米以外的食物 13.腊八节起源于()教。 ①佛②道③伊斯兰④基督 14.宋代皇室饮食中,肉类消费几乎只用()肉。 ①鱼②牛③羊④鸡 15.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约在(②)代渐渐为民间采用。 ①周②汉③唐④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汉代的饮食养生理论家和实践 者的是()。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④封衡⑤忽思慧 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 ①粤②港③闽④川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 ①万寿宴②圣宴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 4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 ①经济②政治③科技④年龄⑤文化 ④蒸馏⑤配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

简答题 1. 简述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2.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 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示。 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⑶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 3. 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人所本有的对于他人的关爱。这种对于他人的关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孔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自觉追求,它是要通过艰苦的追求才能取得的。作为君子,在任情况下都不能没有仁。仁是全德之德,恭、宽、信、敏、惠、敬、忠、礼、恕、勇、孝、刚、毅、木、纳及爱人等德目与仁相较而言也能说成是对仁的某一方面的限定。仁应是孔子所认为的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并不轻意以仁许人。仁的本质内涵是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益处。 4. 简述孔子的礼学。 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动荡而不稳定,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礼,即复归周礼。仁是礼的基础,但内心之仁外现的行动要以礼来规范,最终并表现为合礼的规范,因此也可以说复礼是仁的目标所在。 5.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 6. 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 现行本的《周易》一书,由经与传两部分组成,传为七篇十翼。每卦皆有卦爻辞组成。义理与象数都是周易不可缺少的部分,辞、变、象、占四者皆可成为学易的门径,但四者皆知才能真正懂易。 7. 什么是文化传统? 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一般指“软文化”部分)特征或个性。? 8.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强为,顺应道而为。道并非不作为,而是无心于作为,无意于作为,而是为而不宰治,为而不居功,为而不图报。无心于万物,无心于为仁,任其自然,顺其自然。而无不为并非目的,它只是顺从道作为的自然而的结果。 9. 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 (1)着眼于整体稳定、协调的对立互补,以及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2)着眼于整体的完善和连续的物极必反,生生不息的回圈运动观。如阴阳双方,有别有序。 (3)以应变为目的,以全体用中为要点的实践辩证法。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经修改,以下显示答案均为正确答案)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3.00分) A.旧石器时代 B.五代十国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新石器文化晚期 正确答案:D 、 2、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3.00分) A.君民同体关系 B.舟与水 C.上与下的绝对服从 D.征服与被征服 正确答案: A 、 3、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国人举行 B.野人举行 C.定期举行 D.造就国人团结 4、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 (3.00分) A.民本 B.人本 C.家族 D.人道 5、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3.00分) A.郡县 B.羁縻 C.督察 D.州府 6、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 (3.00分)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兼爱 D.君子的事 7、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游说 B.非乐 C.兼爱 D.非攻 8、中国权力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3.00分)

A.小农 B.王权 C.军人 D.商户 9、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3.00分) A.教化论 B.礼乐 C.和平 D.官僚 10、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3.00分) A.征服与被征服 B.平等 C.舟和水的关系 D.军民同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 11、大蒐礼什么什么时候举行的比较频繁(3.00分) A.耕种 B.祭祀 C.战后 D.战前 12、关于大蒐礼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只有贵族有资格参加 B.是一种集体军事训练 C.是我国戏剧的早期萌芽 D.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正确答案:C 、 13、周代的国人指的是(3.00分) A.周人 B.住在城里的人 C.士阶层 D.贵族阶层 14、羁縻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3.00分)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民族制度 D.军事制度 15、周代较早的文献中,小人指的是(3.00分) A.小孩 B.奸诈之人 C.不在位的人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 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 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 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 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 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8、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象。 9、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文化观念。 10、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12.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三、简答题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美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先秦典籍一书的《本味篇》,集中地论述了“味”的道理。 得分/总分 A. 《吕氏春秋》 1.00/1.00 B. 《左传》 C. 《论语》 D. 《孟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2单选(1分) 《食猪肉》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描写的是后人传颂九百年的名肴“”。 得分/总分 A. 红烧狮子头 B. 东坡肉 1.00/1.00 C. 红烧肉 D. 梅菜扣肉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3单选(1分) 关于饮食的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见于一书中。 得分/总分 A. 《论语》 1.00/1.00 B. 《楚辞》 C. 《离骚》 D. 《山鬼》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4单选(1分) 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的悠久

得分/总分 A. 4000年左右 1.00/1.00 B. 2000年左右 C. 1500年左右 D. 3000年左右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5单选(1分) 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得分/总分 A. 老子 1.00/1.00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6单选(1分) “地菜煮鸡蛋”是江南汉族地区节日的节令食品。 得分/总分 A. 端午节 B. 七巧节 C. 中秋节 D. 三月三 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7单选(1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促孕的食俗。 得分/总分 A. 车前子 1.00/1.00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农耕和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优势 万里长城----------防御心态 四夷如同一家,是中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血缘融和史的整体趋势农业居于主导地位,工商业处于补充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钳制与束缚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

宗法制度完整的系统: 产生:商代后期 西周建立以后,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的创立者是周公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完整意义的宗法制度开始崩溃,但在政治领域中仍保留较大的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对人身控制严密 分封制的出发点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宗庙祭祀制度的影响:形成“礼乐文化”,维护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宗庙祭祀制度是为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文化集团:华夏、苗蛮、东夷 殷商文化的特点:游耕文化,甲骨文、尊神重鬼 周人的文化维新: 宗法制度的建立、制礼作乐 从武帝时代到西汉末,居于官学正统地位的是;今文经学 玄学:有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周易》、《庄子》、《老子》是其经典著作。玄学的兴起,对魏晋化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现实意义乃是对魏晋人所亟亟追求的理想人格作理论上的建构。玄学促进了魏晋人放任、率真、豁达的理想人格的构建。

2014年10月份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1、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 2、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答:了解中国文化的基干,必须涉及先秦区域文化的发展。其为: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经融汇,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 3、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答: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4、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答: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因此,产生乡土意识。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为苞、姚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为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是因为戴震的影响所致。 5、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答:⑴华北平原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利于舟楫之便和人的交流。⑵东部有泰沂山地,有利于人们的文化创造。⑶该地区历来就是发达的农业区,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创造与发。⑷该地区在很长时期内人口稠密。 6、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答:①自有人群以来就相互交流;②甲骨文中有“四方”的明确记载;③西周时代“天下”观念就已十分清晰;④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础,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7、简述古代林木滥砍乱伐的重要原因及严重后果。答:林木乱砍乱伐的原因是统治者大兴土木。森林资源的损失,意味着黄河水土流失的加重。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被砍伐,牧场被开垦,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答:中国是稻作农业的故乡,然而稻作农业却起源于长江中下游,而不是原始籼稻资源更加丰富的岭南地区。为什么?专家指出,(1)这是因为岭南籼稻生长四季不缺,那里的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的必要。倒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稻的生长是有季节的,人们必须储备粮食才能过冬,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2)这说明,自然条件优越到“不劳而获”的地步,不利于文化的创造。当然,自然条件太恶劣也不利于文化的创造。(3)西方有史学家曾提出自然的“挑战”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因,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在黄河中下游兴起,也就不难理解了。四、论述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答:区域文化构成的因素:①自然环境:人向提供物质的自然讨生计,这是自然文化决定地域人群文化的第一层次;越是人类生活的早起,该层次内容所起的作用就越大。②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③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人群形成竞争关系。④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3、试论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答:⑴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共同的活动。⑵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⑶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1、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答:①农业;②制陶;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答:①战争。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②高级宗教确立。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3、简述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答:①原始农业出现;②陶器的制造;③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 ④村落的出现及氏族的形成。4、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答:①中国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理想。②中国人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法则。③先秦文化作用于后世文化。④稳定的价值观念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4、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答:⑴其现实功能是“敬授民时”⑵其关系农业大事,是皇帝的后代建立宗教凝聚力的根源。⑶其得以聚族是因为该宗教中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五帝时代的历史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5、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答: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是承认了异族人的生存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统治之分封,实 则形成了周王与诸侯共制天下的局 面。第三,分封制是一种激发历史创 造力的制度。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大融合。答:南朝:中原人群 的南迁以及对南方的的开发过程也正 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北方:十六 国时代许多北方政权的建立者,都深 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北魏与其说是汉 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不能将北方 的民族融合简单的视为汉化,融合在 相当程度上也是胡化,隋唐立国思想 的很多方面,须要从其制定者的北方 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够得到准确的 理解。2、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 功能。答:⑴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汉 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正 是上升为国家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 两千多年。⑵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 生影响的是文学方面,“诗三百”的影 响。两汉形成了诗词大国的风范。⑶ 经学与王莽新政。王莽新政就是受“尧 舜禅让”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实则 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视《周礼》, 而脱离现实的结果。3试述秦汉王朝政 治的新格局。答(1)郡县制的建立。 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 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 复。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 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惟一的政治 制度,最终得到确立。政治大一统的 格局由此正式形成。(2)中央集权制。 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最高 权力者称皇帝,表示他的地位与上天 同尊。皇帝之下是所谓的三公,即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3)官员选拔 的文化标准。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 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 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 官员人才的制度。三、1、简述造纸术 发明及传播的历史。答:①造纸术的 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②蔡 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 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 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 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2、 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答: 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 饰略有差异;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 了性别的差异;③体形标志,人体高 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 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 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3、简 述家族共同体主要的文化功能①血缘 凝聚力。家族内部的每一个家庭按照 父系的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外 姓移入者为了求得同情和依靠,多与 原社会内部的大姓认干亲,寻求社会 关系网络的保护。②地缘凝聚力。家 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离不开特定地 域,共同的土地资源是他们分享生命 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家庭的同一 条血脉。4、.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 管理方式。答:①祖师崇拜,各行各 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②师徒传承, 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 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拜师、出师 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③行业禁 忌,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 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另一面。 5、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⑴交通设备的习俗传承。⑵交通 工具的习俗传承。⑶交通行旅行业的 习俗传承。6、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 富观念的文化价值。答:①它促成了 程式的出现;②它发展了市民文化; ③它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 城市的信息;同时也把地方或民族文 化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其它地方。7、 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答:第一, 农业岁时历法即根据农耕生产而制定 的历法。第二,它是我国南北农业区 所共同发明,共同遵守的。第三,我 国官时和民时都受到他的影响。统治 阶级把它当做是礼制规范,向天下推 行。第四,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 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你了农业社会的 发展。四、1、论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 义。答:居住方式:居住方式的选择 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居民住房主 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 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 居住建筑格局:多位前院后屋或前园 后屋的风格,既方便生活,也方便生 产。居室外格局:院墙、院门、庭院; 居室内格局:睡处、神位、照明、取 暖和贮藏、正房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地 方。居住建筑仪式:选址仪式、上梁 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仪式、 祭灶仪式、搬迁仪式。2、试述我国历 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 产知识。答:①统筹水土利用规划, 提整地出、浇水、种植、施肥、收获 和准备在耕一盘棋的思想。之处关键 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 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②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的看 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 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 雇工,勤俭持家等。③“荒政”思想。 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 识,在中央国策中应该包括“备荒”” 救荒”的内容。④人力胜天说。即调 整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 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 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3、试析中 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答:中国古代 建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 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这是中国古代 建筑的一大特点。在这些人文思观念 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突出等级, 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 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 序观。在同一个建筑组合中建筑物之 间的排列有着明确的正偏,内外之别。 这种区别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尊卑, 故宫即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 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 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室内外的装修, 装修方面。4、试述中医药学的腹脏、 经脉、针灸等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答:中医药学的腹脏、经脉、针灸等 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有:一、腑脏 学说1、这一学说的核心是“脏象之 说”,即认为五脏六腑长在体内,但其 形象和功能却表现于外。腑脏在中医 学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解剖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个传统文化概念。它的 思想来源,是阴阳五行学说。2、在这 一体系中,把五行观念与人体器官相 配属,分列为五官、五色、五味、五 音和七情,然后将它们的内性外象联 系在一起考察,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器 官与内脏之间的某种联系和根据临床 经验进行辨证施治。它在祖国医学几 千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实证效果。二、 经脉学说1、经脉学说惟见于中国的传 统医学理论,而不见于世界其他国家 的古代医学。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另 一支柱。这一学说把人的生理系统看 做是一个如环无端的循环圈,其中有 人体器官的配属关系,人体与外界的 天人配合关系,人体中的气结、聚、 散与筋肉的关系等,并将其付诸临床 应用。2、这一学说对于中医学的长期 临床实践,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它强调人体的外表、肌肉与内脏 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强调生理健康与 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并以此为依据, 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 的整体观念和事物联系发展的观念是 相一致的。三、针灸学说针灸是针刺 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 说直接应用的结果。1、按照针灸学说, 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 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 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 盾关系。这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法。2、许 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可以分为两 大体系,即以神农——草药为脉络的 药物学治疗体系,和以黄帝、伏羲— —针砭为脉络的针灸学治疗体系,便 是从医学史和文化史两方面加以综合 得出的。针灸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文 化的一种创造,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 各地。1、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啊?答:①皇帝 总揽天下大权;②拥有庞大的官僚办 事机构;③严密的人身控制。2、.简述 科举制的历史地位。答:①在科举制 度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制 度,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 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②它在世界 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 实行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古代科 举制度为基础。3、中国传统礼俗规约 的特点是?答:⑴传统礼俗的等差性。 ⑵传统礼俗的调和性。⑶传统礼俗的 规范性。4、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 文化特色。答:①以儒家伦理学说作 为立法的指导思想;②家族本位的伦 理法占有重要地位;③皇权至上,法 自君出;④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 异罚。5、简述我国宗法制度的特点。 答: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利用 自然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 另一方面,又运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 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人们 社会关系的发展。简述“家天下”的政 权模式。答: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 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王朝的更迭往 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1)秦 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 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 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他自命为“始 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 位。(2)(《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 世灭亡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刘姓的汉 家天下,布衣刘邦一旦成为帝王,就 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 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3)在皇位 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 承制的宗法原则。历史上虽然不乏非 嫡传子孙继承皇位的事例,但他们没 有越出血亲的宗法范围,他们只是对 嫡长子继承制的补充。(4)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齐家 与治国并称,人们能够将齐家术转换 为治国策,说明家国一体的互通性质。 四、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 会的影响。答: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 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 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②秦汉以来,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 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 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③ 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 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 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专制 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 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 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 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 沉闷与单调。2、试述中国古代家训族 规的礼俗教育与规范功能。答:①以 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 的伦理关系;②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 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③以 规劝惩罚的礼俗规条。3、试述中国古 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答:其文化 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以 儒家理论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二,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 位。第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第 四,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4、 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答:地位:在科举制度之下,古代中 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 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开创性的 意义。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 影响,现在西方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 古代文官制度为蓝本。作用:⑴科举 制度将儒家思想全面推广到社会的各 个层面,成为国家的精神内核。⑵科 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造 就了大批的文化人才。5、试述中国古 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答:其文化特 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⑴以儒家的 伦理学说作为指导思想,⑵家族本为 的伦理法占有重要的地位。⑶皇权至 上,法自君出。⑷强调等级特权,同 罪异罚。三、1、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 维的特征。答:重整体;②重体悟; ③以经验为基础;④直观思维。2、简 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答:① 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 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 行类比。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 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 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 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3、简述五帝 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答:该历史时 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①超自然神; ②天神地衹;③祖先神:④商朝力量 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4、 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答:①宋 明理学将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融入自 己的义理之学中,表明这种义理学的 实质是儒学化的佛性理论,因而带着 明显的宗教功能。②理学家们强调与 实行“半日读书,半日坐禅”,“主静, 居敬”,“戒惧、慎独”,也是有宗教意 识、功能的。6、简述中华民 族的理想人格。答:中华民族的理想 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 包括两个理想两个理想人格的追求, 即圣和贤。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 子”一词表示。7、简述古代关于天人 关系的几种观点。答:⑴“天人合一” 起源于西周,这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 面的观点。⑵“天人交胜“由唐代的 刘禹锡提出。⑶”天人之分“由战国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8、简述中国 古代原始宗教的种类。答:早在远古 时代我国就出现过自然神崇拜、动物 崇拜、鬼魂崇拜、上帝崇拜、祖先崇 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而在中国古代 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影响较 大的有上帝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 拜,前兆迷信和占卜等。9、简述“天 人合一”的含义。答:“天人合一”是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 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是天地生成 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 德的主要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10、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答:(1) 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中国画不要求 形象逼真,而强调传神达意。(2)以 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 书、印密切配合。四、论试题1、答: 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 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 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 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 出来。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 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 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 族的重要事务;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 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 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 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 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 分;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 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 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而丧葬 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 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 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论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 及基本特点。答:①中国古代“知行 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道 德实践。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 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 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 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3、试 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 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答:中国古 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 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大 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 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教 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人“明德”,第二是 “亲民”,“泛爱众而亲仁,第三是达 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止于至 善”,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 标。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 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 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所遵循的原则,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 用。4、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答:在中国哲学中,天 人合一的观念占有主导的地位,给予 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长远而广泛的影 响。择其主要而言之,这种影响有三 个方面:①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 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②造成 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③ 造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 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 现人格、品德的完善。“天人合一”的 哲学观念也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负 面的影响,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 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过分强调社会和谐与统一;缺乏进取 精神,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脱离实 际;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限制了实 证科学的发展。5、试述商代文化的宗 教特征。⑴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 土,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 而这些发现,殷商宗教生活有关。事 例:殷人生活几乎无事不占卜,巫师 在商朝政治生活中占有崇高地位等。) ⑵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 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 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继承。 事例:殷人一年中总是不间断的祭祀 祖先神。三、1、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 的内容。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 象的看法,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 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②是对语言交 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 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 谚文: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 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 一个方块。3、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 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答:建国以 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 作。一是针对方言歧义不变交流的情 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的 繁难的问题,对文字进行简化运动, 并不断针对语言文字中的新问题进行 及时的规范工作。4、简述科举取士制 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答: 中国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学中 重文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 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 的普及,却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治。5、 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答:对汉字 的认识是与中华民族的盛衰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主要 有:汉字崇拜;汉字否定;对汉字的 多维思考。6、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 项主要内容?答: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汉字教学和识字教学。传统的语言教 学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7、简述 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响。答: 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 名”问题,使中国对“名”“实”的思 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于词与物的讨 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而是始 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 践作用。8、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 地位。答: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类型 相比,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1)按 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 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 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 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 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 与词的语法关系。(2)汉语是有声调 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 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声调 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3)从音义 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 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因为多词 同音,所以单凭语音会发生理解的歧 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单凭听到 的语音无法领会语义。9、新中国建立 后,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 取了哪些措施?答:新中国建立后,政 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保障各少 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 合法权利,并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 措施保证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比如:(1)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 言调查,并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改 革文字;(2)不断扩大民族自治机关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3)在 民族地区的学校,凡有本民族通用语 言文字的地方,大都实行双语教学; (4)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广泛建立 民族文字的出版、翻译机构,建立民 族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5)大力 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这些尊重和 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措施 对于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 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也仍是 今后民族语文工作的方向。四、1、试 述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答: ①汉语使用地区的扩大和共同语的存 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为各民族的相 互交流融合和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②汉字表意 文字的特点,使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 顺利交流,对中华文化的统一和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都起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三、1、简述禅宗的传播。答: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 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后来 南宗成为禅宗正宗。中晚唐时期禅宗 开始流传城外。2、简述中华民族传统 美德的作用。答:这些美德不仅为过 去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 量;也会为未来中华民族的腾飞发挥 重要的作用。3、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答: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简述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 西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答:①向中 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 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 乐、美术等。②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5、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答: 从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 面的文化变革,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 核心——价值观念层面的变革。四、1、 试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答:①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 综合创新”的道路。②“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这 一文化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 探索和缜密思考的结果。③一部中国 近代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 化的实践,已经雄辩证明,综合创新 之路,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之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