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导学案答案学生版

过秦论导学案答案学生版

《过秦论》导学案答案

一、字音

崤(xiáo)函膏腴(yú)矢镞(zú)鞭笞(chī)藩(fān)篱

瓮(wèng)牖(yǒu)行(háng)伍逡巡(qūn xún) 劲弩(jìng nǔ)

孝公既没(mò)践华为城(huà)黔(qián)首蹑足(niè)

将数百之众(jià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雍州(yōng)

隳(huī)名城销锋镝(dí) 谪(zhé)戍长铩 (shā)

钩戟(jǐ)非铦(xiān) 氓(méng)隶万乘之势(shèng)

赢粮而景(yǐng)从锄耰(yōu)棘矜 (qín) 比权量力(liàng)

度(duó)长絜(xié)大召滑(shào)蒙恬(tián)陈轸(zhěn)

翟景(zhái) 乐毅(yuè)墨翟(dí)猗顿(yī) 倪良(ní)

二、通假寻踪

1、衡通“横”,连横

2、从通“纵”,合纵

3、倔通“崛”,突出

4、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有通“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6、没通“殁”,死亡

7、振通“震”,震慑

三、古今异义

1、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2、山东:崤山以东3橹:盾牌4、爱人:爱护人民

5、以致:两个词,以,来;致,招纳。

6、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

7、然后:这样以后8、中人:平常的人

四、词类活用

1、“亡”、“北”动词活用为名词,逃亡的人

2、“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地势。

3、“利”、“便”,形容词作名词,便利的形势。

4、“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袋子一样。

5、“内”、“外”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内、对外。

6、“南”、“西”、“东”、“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7、“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8、“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9、“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10、“履”名词作动词,登上。11、“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12、“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13、“序”名词作动词,排序、排列14、“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15、“斗”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16、“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17、“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18、“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19、“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20、“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小。

21、“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

五、指出下列句子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定语后置

5、宾语前置

6、状语后置

7、状语后置

8、状语后置9、省略句 10、省略句 11、省略句 12、省略句被动句

六、文化常识

1《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个别字句依《史记》和萧统《文选》改。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2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政论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战国时期的屈原相提并论;后世往往把贾谊和屈原并称为“贾屈”。

八、理解性默写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九、翻译

1正当这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律制度,从事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工具,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2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非常重要的地区。

3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谋划使秦国削弱,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4秦国人打开函谷关迎接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困顿不堪了。

5在这种情况下合纵解散盟约失败,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有充足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倒下的尸体上百万,血流成河,可以使盾牌漂浮;趁着便利的形势,分割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6这四位君子,都英明睿智又忠诚守信,待人宽厚并且爱护人民,尊重贤士,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军队。

7等到秦始皇即位,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举起长鞭来驾驭各国。吞并了东西二周、使诸侯国灭亡,登上皇帝的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8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系着绳子,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司法官吏(审讯)。

9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10在这种情况下废除了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为了使百姓变得愚昧;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器,把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金人,用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11这样以后,据守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当做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着不可测的深渊,(把它们)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12优秀的将领手拿强有力的弓弩,守卫着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手握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

13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方,坚固的城池方圆千里,(这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的万代基业。

14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贫家子弟,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

15置身于守边的队伍当中,突然兴起于田野之中,带领着疲惫不堪的士卒,率领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

16砍来木棍作为兵器,举起竹竿当作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17假使让崤山以东的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那就不能相提并论的了。

18然而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达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使六国诸候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

19这样以后把天下作为自己的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陈涉一人发难秦朝就被灭亡,连秦王本人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

20(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教师).doc

11、过秦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自习课,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材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和辅助用书,通过网络等手段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 2、本学案采用两次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教师批阅过程中没有做标记的试题表示本试题错误,需要修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展示中将正确的答案用其它颜色的笔在本题处更改过来。对不及时更改的同学,按所在小组每次扣0.5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 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错,“过”是指出过失。“论”是一种史论(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B)。 1、找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大约20字左右) 2、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大约六个)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过秦论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③ 第10课《过论》导学案 编写人:学富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3-26 班级组别组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学法指导】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时间安排】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 【学习步骤】 一、知人论世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论》《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时代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统一后的暴政、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

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以“规汉”,主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二、自主学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缔交 赢.粮而景( )从.( ) 因利乘.( )便 万乘. ( )之势 ②宁.( )越 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宁.( )静 乐.( )毅 安乐. ( ) ③翟.( )景 墨翟.( ) 召.( )滑 累召.( )不应 蒙恬. ( ) ④逡.( )巡 鉏耰棘矜.( ) 矜. ( )持 度.( )长絮( )大 度( )德量力 立法度.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务.耕织( ) 守战.. 之具( ) ②会盟..( ) 重. 宝( ) ③明智..忠信( ) 尊贤而重. 土( ) ④兼.、……之众( ) 杜赫之属. ( ) ⑤于是..六国之士( ) 于是.. 从散约败( ) ⑥开关延.敌( ) 天下诸侯已困. 矣( ) ⑦因利乘便....( ) 延. 及孝文王( ) ⑧享.国之日浅( ) 利兵.. 而谁何( )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 ) 自以为.. 关中之固( ) ⑩斩木.为兵.( ) 同年而语. 11天下..非小.弱也( ) 为天下... 笑者( ) 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外连衡而斗. 诸侯 ③然涉瓮.瞩绳.枢之子 ④序. 八州而朝同列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于是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②无亡矢遗链之费....... ( )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 ⑤一夫作难而七庙.. 隳( ) 【附】练习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编号1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第1段重点实词积累 【学习难点】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的原因探究 【学习方法】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 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 1.关于作者: 贾谊,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二、【预习检测】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A级) 膏腴.()陈轸.()遗镞.()孝公既没.() 鞭笞.()蒙恬.()藩.篱()俯首系.颈() 召.滑()墨翟.()瓮牖 ..()度长絜.大() 劲.弩()朝.同列()一夫作难.()蹑足行.伍() 践华.为城()不及中.人()将.数百之众() 比权量.力()万乘.之势()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上探究】 1、参看注释,翻译古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学案_65cb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学案学案博苑 2012-03-05 2106 5d56b7b40102dutc 《过秦论》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3.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

二、难重点 1.归纳掌握“制”“之”“利”“固”“遗”“度”等词义,掌握常见文言句式。 2.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三、知识分析 (一)认识 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之一。他的教学设计>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时代背景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一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三)把握主旨 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四)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五)写作特色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 2.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 3.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

【模拟试题】 1.下列加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氓隶(méng)万乘之国(shèng)锄櫌(yōu)棘矜(qín) B.鞭笞(chì)从散约败(z?ng)瓮牖绳枢(yǒu) C.隳名城(huī)蹑足行伍(háng)度长絜大(qiè) D.以窥周室(kuī)亡矢遗镞(zú逡巡(jùn)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 合从缔交(盟约),相与(援助)为一 ③ 叩(击)关而攻秦 ④ 延(发展)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⑤ 蹑足(置身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⑥ 谪戍之众,非抗(抵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衡量)大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西河黄河以西。河专指黄河。 B.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伏倒下。橹使船前进的工具。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

《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1、研读文章二、三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第三段。 【学习重难点】研读文章二、三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预习案】 一·知识积累: 1.“外连衡而斗诸侯”中“连衡”也写作“ ”,是采取的一种,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当时一些诸侯国也曾采取另一种策略来对付秦国,叫“”。提出前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提出后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通②陈利兵而谁何通 ③威振四海通 3.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尊贤重士() 会盟而谋而弱秦() 约从离衡()追亡逐北()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履至尊而制六合()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以弱天下之民()却匈奴七百余 () 以愚黔首() 4.实词积累(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因 ①蒙故业,因遗策。()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相如因执壁却立。()④因利乘便() 策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蒙故业,因遗策。() 制 ①覆至尊而制六合。()②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兵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通 ①乐毅之徒通其意。()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致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延①秦人开关延敌()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北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②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③汉王引诸侯兵北。() 信 ①明智而忠信()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③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探究案】 1.第二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 2.在第2自然段第 1 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过秦论 学案

10 过秦论 【学会思考】 1.你知道贾谊吗?你读过贾谊的文章吗?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司马迁把他和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并与屈原合称“屈贾”。厉害吧! 2.你读过本文了吗?你知道鲁迅是怎么评价这篇文章的吗?“西汉鸿文”。这下你可要好读读了吧!想一想秦的过在哪里,贾谊是怎么论述的? 3.贾谊为什么要论秦“过”?秦王朝的灭亡和西汉政权的建设巩固有什么关系?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义在哪里?“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这句话是谁说的?4.贾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贾谊在《过秦论》中主张实行“仁政”,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对我们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有没有启示作用? 5.贾谊是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这篇史论的,你感受到这篇文章“铺张扬厉”雄伟畅达的气势了吗?贾谊又是如何做到使论证气势磅礴,笔力雄浑的? 【知人论世】 1.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河南郡洛阳人,世称贾生。少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王太傅后梁怀王堕马死,谊忧伤哭泣年余,亦死,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十卷,原五十八篇,今本五十六篇。清王耕心《贾子次诂》和《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搜集贾谊散文,赋作较完备。 西汉(汉初)/文学家/《吊屈原赋》/《新书》 2.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论“古”是为了说“今”,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论,一种,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 标题《过秦论》,“过秦”就是“”,即“指责秦政之失”从而提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裴晓红2014年3月6日编号:19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A级)2.学习文章一、二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A级) 3.学习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B级)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其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他的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二、朗读课文,识记下列字的读音及字形。 1.生字(注音识形) 崤()轸()镞()笞()恬() 膏()腴()逡()镞()系()颈() 黔()首隳()鞭笞()藩()氓()隶 瓮()牖()矜()絜()銛()铩() 2.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 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 3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 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研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研读第一自然段。 1.解释字词: 固:席: 是:内: 2.翻译重点句子: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外连横而斗诸侯。 3.归纳段意:文章先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次叙商鞅辅佐下秦国取得的成果。这一段主要写秦的强大是从秦孝公开始的。

过秦论学案

《过秦论》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 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世称贾生。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 以、《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10卷。 2.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并且最终在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旷日持久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实行专制统治。秦始皇 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贾谊生活的西汉 初年,由于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贾谊借“过秦”以“规议”,极力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发展经济,安定社会。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过”是。“论” 是一种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 (2)宁越宁有种乎乐毅安乐 (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恬静铦 (4)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 (5)逡巡崤函黔首锋镝隳流血漂橹 瓮牖绳枢氓隶一夫作难 2、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 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阅读全文,思考分析(B)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过秦论》学案(学生版)

《过秦论》导学案 学习要求: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贾谊在本文中提出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 3.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同1、3 学习课时:3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尝试 1.简介作者和背景 (1)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2)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义为“西汉鸿文”。 2.解题。 本文选自《新书》,《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3.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附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4、5段,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研读文章4、5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预习案】 一·知识积累: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①赢粮而景从通②百有余年通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才能不及中人()②将数百之众() ③赢粮而景从()④斩木为兵() ⑤山东豪俊()⑥同年而语() 3.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②天下云集而响应()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并起而亡秦族矣()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4.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 A.为天下笑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E.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默写: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⑥,;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探究案】

1.分析作者写了陈涉起义的哪些弱势(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 2.第5自然段写了哪些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何作用 3.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4.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 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写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二)议论部分():写 5.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 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7.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③试用几个词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写秦始皇对内政策这一层的目的是什么

《过秦论》学案分课时

《过秦论》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文章1、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重点) 3.学习渲染、铺陈手法的作用。(难点)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学生自读《优化设计》52页,资源助读。学生简介作者。 二、解题 “过秦”指。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等文字。 三、分段朗读全文。 完成《优化设计》52页,读准字音。 四、整体感知文章 速度全文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四、研读第1自然段。 (一)朗读本段后,在课本上表示重点,结合注释翻译本段。 1.解释字词: 固:席、包、囊: 是:务: 内: 斗: 2.翻译重点句子: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外连横而斗诸侯。 (二)、默读第一段,完成思考问题。 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三)集体朗读第一段。 五、补充资料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愿与为好会而罢兵。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首次合从(纵)在前334年至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从,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从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同。 (3)伏尸百万 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其余,斩首不足十万者略而不书。 (4)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见,《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过秦论导学案(答案版)

《过秦论》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 过:指出……的过失,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膏腴.(yú)陈轸.(zhěn)遗镞.(zú)孝公既没.(m?) 鞭笞.(chī)蒙恬.(tián)藩.篱(fān)俯首系.颈(xì) 召.滑(shào)墨翟.(dí)瓮牖 ..(wang)(yǒu)度长絜.大(du?)劲.弩(jì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蹑足行.伍(háng)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制其弊(通“敝”) (4)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5)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6)赢粮而景从(通“影”) (7)百有余年(通“又”) 三、训练操作、反馈矫正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水道的通称 (2)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山东省份 (3)流血漂橹.盾牌使船前进的工具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爱惜、爱护、喜欢 (5)以为 ..桂林、象郡把……作为以为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2)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3)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最新整理)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 裴晓红 2014年3月6日编号:19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A级)2.学习文章一、二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A 级) 3.学习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B级)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其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他的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二、朗读课文,识记下列字的读音及字形。 1.生字(注音识形) 崤()轸()镞()笞()恬() 膏()腴()逡()镞()系()颈() 黔()首隳()鞭笞()藩()氓()隶 瓮()牖()矜()絜()銛()铩() 2.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 3通假字: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 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 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 三、研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研读第一自然段。 1.解释字词: 固:席: 是:内: 2.翻译重点句子: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外连横而斗诸侯。 3.归纳段意:文章先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次叙商鞅辅佐下秦国取得的成果。这一段主要写秦的强大是从秦孝公开始的。

过秦论 学案

过秦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名句。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 3.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进步意义。 【自主认知】 一、知识链接 1.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被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后来,他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反击、诬陷。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怀王堕马而死,身为太傅的他自伤失职,哭泣岁余而死。贾谊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其最为人称道的是分析深透,文笔犀利、流畅的政论文,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2.后人对贾谊(史称贾生)的评价 (1)苏轼论贾谊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选自《贾谊论》,有删节) (2)毛泽东论贾谊 毛泽东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又写了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3)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最终,秦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进行专制统治。秦王朝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由于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特大破坏。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

过秦论导学案(附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法指导】疏通文意后反复诵读。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预习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题: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过”是“论”,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2.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他的政论散文《》《》(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二、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崤()膏腴()逡()镞()黔()氓()隶 隳()鞭笞()轸()恬()藩()瓮()牖()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 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 朝()同列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一夫作难() 【探究案】 探究一: 1、阅读并翻译第一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窥周室()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 取西河之外()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 据肴函之固()内立法度( ) 外()连横而斗诸侯( ) 探究二:研读第一段: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3.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检测案】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 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

过秦论学案测试题及答案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 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答案: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答案:C (说反了) 7.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划线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教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 “古为 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在预习的基础上,禾U用自习课,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材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和辅助用书,通过网络等手段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 2、本学案采用两次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教师批阅过程中没有做标记的试题表示本试题 错误,需要修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展示中将正确的答案用其它颜色的笔在本题处更改过来。对不及时更改的同学,按所在小组每次扣0.5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 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错,“过”是指出过失。“论”是一 种史论(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 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 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 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内容(B)。 1、找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大约20字左右) 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万乘之势习习日 翟景墨翟恬静铦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絜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逡巡崤函黔首锋镝隳1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 - ?夫作难 2、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大约六个) 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始皇既没()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黄河)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