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发酵流程

合集下载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移入三角瓶种液培养基,29-33 ℃振荡培养24h,➢产酸量在6-9mg/mL,pH降至7以下,镜检正常无杂菌⏹发酵部分➢一级种子罐加料➢控温29-30 ℃,压强0.05MPa,pH6.7-7.0➢二级种子罐培养,➢发酵终点:温度31-33℃,pH7.2,残糖量<0.8mg/mL ➢两步发酵收率78.5%⏹提取部分➢一次交换盐酸酸化,调菌体蛋白等电点,沉降4h以上上清液以2-3m3/h的流速压入阳离子交换柱当流出液pH为3.5时,收集交换液,控制pH交换完,纯水冲柱➢加热过滤合并流出液和洗液调pH至蛋白等电点加热至70℃,加0.3%活性炭升温至90-95℃,保温10-15min,使蛋白凝结停止搅拌,快速冷却,高速离心➢二次交换上清液打入二次交换柱洗脱,至流出液pH=1.5时,收集交换液控制pH1.5-1.7之间。

交换完毕,洗柱➢减压浓缩二次交换液进行一级浓缩控制真空度、内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达1.2出料同样条件二次浓缩,至尽量干加少量乙醇,冷却结晶甩滤,冰乙醇洗涤得2-酮基-L-古龙酸(℃)收率80%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山梨糖的影响➢山梨糖初浓度过高,将抑制菌体生长,使发酵收率降低➢从生产角度考虑,保证尽可能高的酸度,需山梨糖初浓度越高越好➢较适宜为80mg/mL➢采用滴加或待菌体生长正常后一次性补加的方法,来提高产物的浓度。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溶解氧浓度影响好氧菌的活性➢产酸前期应处于高溶氧浓度➢产酸中期,溶氧浓度为3.5-6.0mg/mL➢产酸后期,耗氧量减少。

⏹pH的影响➢pH过低(<6.4)不利于发酵➢控制pH6.7-7.94、注意事项及“三废”处理⏹调好等电点是凝聚菌体蛋白的重要因素⏹树脂再生直接影响2-酮基-L-古龙酸的提取,其标准为进出酸差在1%以下,无Cl-⏹浓缩时,温度控制在45℃左右较好,以防止跑料和炭化⏹三废处理。

➢母液回收、浓缩、结晶甩滤,提高收率➢废盐酸回收后可再用于第一次交换⏹浓缩时,温度控制在45℃左右较好,以防止跑料和炭化⏹三废处理。

vc两步发酵生产法

vc两步发酵生产法

vc两步发酵生产法
VC两步发酵生产法是一种生产维生素C(VC)的方法。

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第二步是利用谷胱甘肽转化成维生素C。

在第一步中,一种名为谷氨酸合成酶的酶催化谷氨酸和丙酮酸反应,生成谷胱甘肽。

这一步通常采用真菌属,如曲霉属,对谷氨酸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谷胱甘肽。

在第二步中,谷胱甘肽经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维生素C。

这一步通常需要通过添加氧化剂来进行,常见的氧化剂有重铁酸铵或过氧化氢。

通过这个两步法,可以高效地生产维生素C。

此方法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因此,VC两步发酵生产法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中。

维C生产工艺规程

维C生产工艺规程

维C生产工艺规程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并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纯度高的葡萄糖作为原料。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定质量的柠檬酸和糖酯等辅助原料。

接下来是发酵阶段。

将葡萄糖与柠檬酸和糖酯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细菌菌种。

细菌菌种是一种能够将葡萄糖发酵产生维生素C的微生物。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细菌会将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

发酵完成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初步分离。

将发酵液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出固体细菌菌体和液体发酵液。

然后通过过滤和浓缩等工艺步骤继续提取和纯化维生素C。

接下来是稳定和干燥阶段。

将纯化后的维生素C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加入一定的稳定剂进行稳定。

然后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工艺将溶液中的水分脱除,得到维生素C粉末。

最后是包装和贮存阶段。

将维生素C粉末装入适量的铝箔袋或塑料瓶中,进行密封包装。

包装时注意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和潮湿。

贮存时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以上就是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

这个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纯度,同时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不同企业和生产厂家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但总体上的工艺流程是相似的。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多种重要功能。

维生素C可以通过合成和发酵两种方式进行生产,以下是关于维生素C发酵工艺流程的介绍。

首先,维生素C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葡萄糖、糖浆、柠檬酸和氧化抗坏血酸。

发酵工艺采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常用的微生物包括废棄植物物质中自然所产生维生素C的微生态系统,以及在实验室中通过改造的微生物菌株。

其次,发酵过程需要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和杀菌消毒。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础,其中含有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经过配制的培养基需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以防微生物外源菌的污染。

接下来是发酵过程,选择好的微生物菌株并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然后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发酵罐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生维生素C的效率。

最后是维生素C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经过发酵过程产生的发酵液中含有维生素C和其他杂质,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

提取过程通常采用浓缩和晶体化技术,将维生素C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随后通过结晶、沉淀、过滤、干燥等工艺进行维生
素C的纯化,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维生素C成品。

综上所述,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培养基配制、发酵、提取和纯化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可以高效地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维生素C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
营养的需求。

药品维生素c的工艺

药品维生素c的工艺

药品维生素c的工艺
维生素C的工艺一般分为合成法和发酵法两种。

1. 合成法:
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维生素C。

主要步骤包括:
- 底物准备:将底物葡萄糖转化为脱氢抗坏血酸酸(DHA),通常采用糖脱氢酶催化反应。

- 脱氢化:将DHA脱氢为维生素C,脱氢反应一般使用金属或半导体催化剂。

- 精制:对脱氢反应产物进行纯化、结晶、过滤、干燥等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维生素C。

2. 发酵法:
发酵法是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维生素C。

这种工艺属于生物法,主要步骤包括:
- 微生物选育:选用适宜产维生素C的微生物,常用的包括双歧杆菌、废纸霉等。

- 发酵培养:将选用的微生物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和适当的温度、pH等条件,使微生物产生维生素C。

- 分离提取:将发酵液进行分离提取,通常采用离心、膜过滤、吸附等技术,获得维生素C的粗品。

- 精制:对粗品进行纯化、结晶、干燥等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维生素C。

维生素C的工艺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植物提取法或动物提取
法获得。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维生素C的产率、纯度以及成本等因素。

维生素c的发酵流程图

维生素c的发酵流程图

目录1绪论1.1引言-------------------------------------------------------------------- 1.2维生素c--------------------------------------------------------------1.2.1维生素c的性质-------------------------------------------- 1.2.2维生素c的功能与用途-----------------------------1.2.3维生素c的生产现状------------------------1.2.4维生素c的发展状况-------------------------2.发酵机制2.1我国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发酵机制------------3.发酵工艺及特点--------------------------3.1二步发酵法---------------------------3.2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3.2.1加热沉淀法--------------------------------3.2.2化学凝聚法--------------------------3.2.3超滤----------------------------3.2.4其他方法---------------------4.菌种培养基及种子的扩大培养-------------4.1第一步发酵-----------------------4.1.1菌种----------------------------4.1.2一级种子扩大培养----------------4.1.3第一步发酵培养-----------------4.2第二步发酵---------------------------4.2.1菌种---------------------------------4.2.2二级种子扩大培养---------------4.2.3第二步发酵培养----------------------5.发酵工艺中的部分设备-------------5.1机械搅拌罐---------------------5.2气升式发酵罐----------------------6.无菌空气制备系统-------6.1发酵空气的标准-----------6.2空气预处理与设备------------------6.3空气除菌的工艺流程-----------------7.部分工艺计算---------------7.1物料衡算-------------------7.2每天发酵液体积----------------7.3发酵罐公称体积--------------------7.4种子罐容积和台数------------------7.5种子罐公称体积-------------------7.6发酵罐发酵过程中热效应计算-------------8.三废处理----------------------8.1三废生物处理的目的-------------8.2废水处理方法--------------------------8.3生物滤过法净化处理------------8.4生物滤过池法的基本流程--------------------- 9参考文献-------------------------------维生素C的发酵生产1绪论1.1引言维生素C(英语:Vitamin C,又称L-抗坏血酸)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

维生素c的发酵流程

维生素c的发酵流程
一酮基一L一古龙酸的同时也可形成其它副产物或代谢维生素c,该混合发酵体 系中氮源代谢与单一菌种发酵相比有其特殊性,尿素的加入有 2个作用:作为生 理碱性物质调节pH值和为菌体代谢提供一部分氮源。巨大芽抱杆菌由营养体转 变为芽抱,体系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体系中 17 种氨基酸按其 变化规律分为 3 类,其变化规律与混菌的生长规律相吻合。
维生素C的功能与用途
胶原蛋白的合成 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缺乏 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可防晒,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 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 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 白质的 1/3 ,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 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其本身被氧化, 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 从而发挥抗氧化作 用。酶是生化反应的催化剂,有些酶需要有自由的巯基(-SH)才能保持活性。VC能够使双硫键(-S-S)还原为-SH,从而提高相关酶的活性,发挥抗氧化的作 用。从以上可知,只要VC充足,则VG谷胱甘肽、-SH形成有力的抗氧化组合 拳,清除自由基, 阻止脂类过氧化及某些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 保护肝脏的解毒 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
量的不断增长 ,其生产工艺也得到不断的改进。Vc生产最早是使用莱氏法 ,此法 早在30年代就研究成功。D-葡萄糖H2/cat高压D-山梨醇黑醋菌[0]L-山梨糖
CH3COCH3H2SOSO3双丙酮-L-山梨糖NaOCINiSO4双丙酮-2-酮-L-古洛糖酸
H+3O2酮-L-古洛糖酸1化学转化维生素C。此法存在着工序繁多、劳动、强度 大等缺点。国外在此基础上已作改进 ,尤其是在装备工程上的优势 , 当前还用于生 产。但国内已采用我国自己发明的发酵法代替莱氏法生产Vc。发酵法生产Vc可 以分为发酵、提取和转化三大步骤。即先从D-山梨醇发酵,提取出Vc前体2-酮-L-古洛糖酸(2-酮基-L-古龙酸,1)再用化学法将1转化为Vc。国内外为提高Vc的质量和收率对发酵法的生产工艺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进。

维生素C发酵PPT课件

维生素C发酵PPT课件
整个发酵过程可分为产酸前期、产酸中期和产酸后期。产酸前期主要是菌体适应环境进行生长的阶段。该阶段产酸量很少,为了提高发酵收率应尽可能缩短产酸前期。产酸前期长短与底物浓度、接种量、初始pH及溶氧浓度等有关。产酸中期是菌体大量积累产物的时期。产酸中期的时间主要决定于产酸前期菌体的生长的好坏和中期的溶氧浓度控制,也与pH值等有关。因此适宜的操作条件可获得较大的产酸速率和较长的发酵中期,从而可提高发酵收率。产酸后期,菌体活性下降,产酸速率变小,同时部分酸发生分解,引起酸浓度下降。生产上由于要求发酵液中残糖浓度小于,不可能提前终止发酵,所以在此期间应采取措施,设法延长菌体活性,使之继续产酸。
c.二次交换 将酸性上清液打入二次交换柱进行离子交换,至流出液的时,开始收集交换液,控制流出液,交换完毕,洗柱至流出液古龙酸含量在1mg/ml以下为止。若时,需更换交换柱。 d.减压浓缩结晶 先将二次交换液进行一级真空浓缩,温度45℃,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达左右,即可出料。接着,又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二级浓缩,然后加入少量乙醇,冷却结晶,甩滤并用冰乙醇洗涤,得2-酮基-L-古龙酸。 如果以后工序使用碱转化,则需将2-酮基-L-古龙酸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部分水分。
3、发酵罐发酵
供发酵罐用的培养基经灭菌冷却后,加入至山梨糖的发酵液内,接入第二步发酵菌种的二级种子培养液,在温度30℃,通入无菌空气下进行发酵,为保证产酸正常进行,往往定期滴加灭菌的碳酸钠溶液调pH值,使保持左右。当温度略高(31~33℃),pH 在左右、二次检测酸量不再增加,残糖量以下,即为发酵终点,得含古龙酸钠的发酵液。此时游离芽孢及残存芽孢杆菌菌体已逐步自溶成碎片,用显微镜观察已无法区分两种细菌的差别,整个产酸反应到此也就结束了。所以,根据芽孢的形成时间来控制发酵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在整个发酵期间,保持一定数量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产酸菌)是发酵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