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生产维生素E
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

维生素e的化學合成
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常见的化学名称为α-生
育酚。
它可以帮助维护人体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肝脏解毒作用、抗氧化等。
虽然维生素E在很多食物中都能找到,但是有时候,人们可能需要额外的维生素E补充。
这时候,化学合成可以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化学合成中,维生素E的核心结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苯环酮,其中有8个异构体。
化学家们通常使用对羟基苯丙酮和异丙基乙酰乙酸丁酯作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出维生素E。
其中,两个起始原料的选择对维生素E的产率、纯度等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一般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合成较为简单的后体,即γ-生育酚,然后再将γ-生育酚进行加氢环化反应,得到维生素E。
整个合成过程需要使用多种催化剂、溶剂等辅助剂,反应条件也需要严格控制。
总的来说,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有机合成反应,需要高水平的化学技术和操作技能。
同时,化学合成也不是唯一的生产途径,人们还可以从天然植物油中提取维生素E,或者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生产。
- 1 -。
从小麦胚芽里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研究

前言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为金黄色或淡黄色的粘稠油状物, 具有一种温和的、特殊的气味和味道,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会出现一种轻微的蜡状分离结构的微晶体,遇空气及光发生氧化而变成暗红色。
它是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总称,二者结构相似,且均有α、β、γ、δ4 种类型。
与丙酮、乙醚、氯仿或植物油混溶,易溶于乙醇, 几乎不溶于水。
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癌变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缺乏可能导致脱发、贫血的现象。
目前,维生素E已经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化妆品等方面。
另外,许多新用途从小麦胚芽里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研究(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济南 250353)(2.山东广明实业有限公司 滨州市邹平县 250210)摘要 本论文对传统溶剂法浸提小麦胚芽中的维生素E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对浸提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甲醇,正己烷),然后通过试验确定浸提溶剂、最佳的颗粒度和水分含量,最后在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醇浓度等不同条件下,分别以其中的一个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进行实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按照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并通过实验计算得到最佳的控制条件。
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维生素E 并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提取的维生素E的纯度。
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95%,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3,浸提时间为120分钟,此时的浸提效果是最佳的。
关键词 小麦胚芽 维生素E 浸提师景双1 王成忠1 赵乃峰2Abstract:The thesis of the tradi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of vitamin E in wheat germ carried out detailed research. A series of studies has been done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this experiment . First, Choose a suitable organic solvent(ethanol, methanol, hexane). Then pre-tes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rticle size and moisture content. The last experim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liquid ratio,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e of the conditions of each of the other conditions remain the same for the variable experiment.After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e designed edorthogonal test according to four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experiment table ,and got the best of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rough calculate the experiment result .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got vitamin E and test vitamin E activity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95% ethanol concentratio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70 ℃, solid to liquid ratio of 1:3, extraction time was 120 minutes, at this time is the best extraction effect. Keywords:Wheat germ; vitamin E; Extraction正在开发中。
维生素制备方法范文

维生素制备方法范文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代谢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群,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维生素多以天然食物或合成方法获得,以下是几种常见维生素的制备方法。
一、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具有很多功能,如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等。
维生素C有多种制备方法,如下:1.葡萄糖氧化法:将葡萄糖与无水铜硫酸反应,生成醛酸和糖酸,然后经还原获取抗坏血酸。
2.微生物法:利用柠檬酸菌、厌氧细菌等微生物发酵合成抗坏血酸。
3.氧化法: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再还原生成抗坏血酸。
二、维生素B12(肝素)维生素B12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参与核酸代谢、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维生素B12制备方法如下:1.微生物法:用酵母菌、乳杆菌等一些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合成维生素B122.化学法:通过合成化学反应制备,如用硝基化合物与哌嗪类物质反应生成维生素B12三、维生素A(视黄醇)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参与视觉、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
维生素A有以下几种制备方法:1.合成法:利用有机合成反应合成维生素A前体,再经光照或还原反应生成视黄醇。
四、维生素D(钙化醇)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它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
维生素D的制备方法如下:1.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维生素D前体,再经紫外光照射得到活性维生素D。
2.提取法:从动植物中提取含有维生素D的物质,如鱼肝油、鱼肉等。
五、维生素E(生育三醇)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它具有抗氧化、保护细胞膜等功能。
维生素E的制备方法如下:1.提取法:从植物油中提取富含维生素E的物质,如小麦胚芽油、大豆油等。
2.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维生素E,常用的方法是将对苯醌与异戊二烯反应得到维生素E。
微生物发酵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发酵工程制药技术:发酵工程制药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有机结合,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响器中生产药用物质的一种技术,它是生物技术的支柱。
2.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3.前体:是指参加到发酵培养基中的能够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构造没有显著变化的一类小分子物质。
4.致死温度:是指杀灭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5.热阻: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一定的温度、加热方式〕的死亡时间。
6.次级代: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7.液晶状态:是指某些有机物在发生固相到液相转变时的过渡状态称为液晶状态。
8.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9.种子活化:是指将保存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恢复其固有的生物特性。
10.分批式培养: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发酵罐,一次性接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一次性卸出全部培养物。
11.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因子杀灭有生活能力的细菌营养体和芽孢或孢子的方法。
12.生长因子:维持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不起碳源和氮源作用。
13.致死时间:是在致死温度下杀灭全部微生物所需时间。
14.初级代:指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构造物质和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或是为机体生长提供能量的一类代。
15.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是指利用微生物体来制得产物的需氧或厌氧的任何过程。
16.菌株〔strai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别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

维生素e的化學合成
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保护细胞膜、促进免疫系统等。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E,因此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但是,有时候人体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因此需要通过化学合成来获得。
维生素E的化学结构是一个含有8个异构体的天然化合物混合物,其中最活跃的异构体是α-生育酚。
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主要是通过合成α-生育酚来实现的。
α-生育酚的化学结构是一个苯环和一个色酮环的结合体,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苯酚进行氧化反应来制备α-生育酚。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苯甲酰,将苯酚氧化成α-生育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物纯度高,但是反应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苯酚进行酰化反应来制备α-生育酚。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酰化剂,如乙酸酐或苯甲酸酐,将苯酚酰化成α-生育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成本较低,但是反应产物纯度较低。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α-生育酚,如氢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虽然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来获得,但是由于其复
杂的化学结构和多种异构体的存在,使得其合成过程较为困难。
因此,目前大多数维生素E都是通过天然提取或微生物发酵来获得。
但是,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技术也会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编号1181)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编号1181)1.[单选题]NPV是( )A)核多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颗粒体病毒答案:A解析:2.[单选题]病人对青霉素过敏属于A)变态反应B)排斥现象C)输血反应D)应激反应答案:A解析:3.[单选题]口服制剂中不得检出的菌种是A)沙门菌B)乳酸菌C)酵母菌D)青霉菌答案:A解析:4.[单选题]常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 )A)石灰B)CuSO4C)KMnO4D)漂白粉答案:D解析:5.[单选题]除( )现象外,其余均属于发酵系统污染噬菌体时出现的异常变化。
A)发酵液由浑浊变清B)发酵液对流活动减弱C)光密度值增加D)发酵液变得黏稠答案:C解析:6.[单选题]( )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党的十六大B)党的十七大C)党的十八大D)党的十九大答案:C解析:7.[单选题]Ecoli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B)蝌蚪形C)杆状D)丝状答案:B解析:8.[单选题]赋予酵母菌细胞壁机械强度的主要物质是( )。
A)甘露聚糖B)葡聚糖C)蛋白质D)几丁质答案:B解析:9.[单选题]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5.0-6.0B)3.0-4.0C)8.0-9.0D)7.0-7.5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关于紫外线灭菌消毒描述不正确的事A)用于不耐热物体内部消毒B)使空气中产生臭氧C)可以干扰细菌DNA的复制D)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答案:A解析:11.[单选题]在部分G致病菌,例如淋病奈氏球菌中,( )是其致病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B)性毛C)纤毛D)菌毛答案:D解析:12.[单选题]多数真菌的培养温度是A)22-28B)10-20C)30-37D)35-45答案:A解析:13.[单选题]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不含有以下哪一项物质?( )A)头部蛋白B)尾部蛋白C)溶菌酶D)逆转录酶答案:D解析:14.[单选题]《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基本方针是( )。
发酵对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改变和增加作用

发酵对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改变和增加作用发酵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使食品发生许多有利的变化。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同时,一些微生物也可以合成维生素,从而增加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本文将探讨发酵对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改变和增加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和酱油等。
在酸奶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作用于牛奶中的乳糖,将其转化成乳酸。
乳酸有助于改善牛奶的味道和口感。
此外,乳酸菌还可以合成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
经过发酵,酸奶中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而在面包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醇类物质。
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醇类物质赋予面包独特的香味。
此外,酵母菌还可以合成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
因此,经过发酵,面包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的含量也会得到增加。
再来看一些发酵的饮料,如啤酒和葡萄酒等。
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将麦芽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而酒精则是一种无机大分子物质,不含维生素。
所以,啤酒中并没有增加维生素的作用。
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则有些不同。
葡萄酒是通过葡萄中的天然酵母发酵而成,酵母菌可以合成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等。
此外,葡萄酒中的酒精也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因此,葡萄酒中的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维生素B族。
除了上述食品,发酵还可以应用于辅食、蔬菜和水果等的加工过程中。
在辅食的发酵过程中,通常添加乳酸菌,以促进食材的降解和发酵。
通过发酵,辅食中的维生素含量会得到提高,例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
在蔬菜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以分解蔬菜中的纤维素,使蔬菜更易消化。
同时,乳酸菌还可以合成维生素C和维生素K 等。
所以,蔬菜经过发酵后,其维生素含量也会有所增加。
在水果的发酵过程中,常见的有果酱和酸梅汤等。
果酱是通过水果中的天然酵母发酵而成,酵母菌可以合成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等。
EM原液发酵方法

【EM原液发酵方法】:制作EM菌种发酵液——EM原液A、菌种活化:用EM菌种10克、红糖0.1公斤(红糖先用热水溶化),加入1公斤的水。
注:(先把水加热到100°C后加入红塘或白糖,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
冷却到40°C时加入EM菌种),密闭发酵(35°C-37°C温度)下发酵3-5天,第3天可以放气一次!打开容器口闻到有酸甜味即活化成功。
可以作为液体菌种使用。
B、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密闭)(加水比例按1:10的比例加入)。
二级发酵液的配比:红糖10%、维生素0.3%、氨基酸0.1%。
制作原液发酵温度:密闭发酵(35°C-37°C温度)下发酵3-5天。
成品发酵液的标准:气味酸甜、PH值=4.0-6.0、活菌含量≥100亿/ml。
【水产养殖水肥配方】1、有机肥:(发酵动物粪便 40%,桔杆或草粉 10%,泥碳土 20%、活性小肽 0.3%)2、生物肥:(固N菌、解P菌、解K菌)10%3、活菌制剂:(EM原液)1%4、氨基酸1%,维生素1%,多糖0.5%,核酸0.5%,腐植酸1%,蛋白酶0.5%,淀粉酶0.5 (共5%)5、微量元素 10%(N=0.5%、P=4%、K=4%、Ca、Na、Mg、Cu、Fe、Zn、Mn、B、Si)【高效种植微生物肥料配方】1、生物肥:(固N菌、解P菌、解K菌)4%2、活菌制剂:EM菌原液1%3、动物粪便:80%4、微量元素1.5%、N=3.5%、P=5%、K=5%(合计15%)【种植叶面微生物肥料配方】1、生物肥:(固N菌、解P菌、解K菌)12%2、活菌制剂:(EM原液)80%3、氨基酸1%,维生素1%,多糖0.4%,核酸0.1%,腐植酸1%,蛋白酶0.2%,淀粉酶0.3%(合计4%)4、微量元素1.5%、N=0.5%、P=1%、K=1%(合计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E
一.部门人员分配:市场部邢卫强万军训
技术部周焱罗刚
品控部曹卫东
总经理汤隽语二.市场部:①维生素E的结构
维生素E结构式
维生素E定义:
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生育酚类、三烯生育酚类。
都有抗氧化功能,为动物正常生长和生育所必需。
中文名称:维生素
英文名称:vitamin E
外观:透明粘稠液体
颜色:微黄绿色
分子式:C29H50O2
分子量:430
维生素E的功能与用途:维生素E (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美容等方面。
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稍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
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
美容等方面。
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
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稍血管扩
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
三确定维生素E的生产菌种,工艺流程。
生产菌种:外硫代红叶植菌
工艺流程:
外硫代
发酵原料
红叶植菌
活化预处理
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基的配
进一步扩大培灭菌
代谢产物和细胞的分离
大型发酵
细胞的加代谢产物的分离副产品和废物处理
代谢产物的纯化或加工
四生物合成法生产维生素E前景
①对自然界中微生物及藻类进行广泛的深入筛选分离,以获得优良的生产菌株。
②对现有的菌株用突变等方法进行改造,以提高其生产能力。
③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高产基因工程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