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应用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专业、总学时

《基础应用化学》是***********学院**********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 总学时 120 学时 , 其中理论部分 60 学时 , 实验部分 60 学时。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 性质

大学化学课程是从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与认识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通过基础应用化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具有比较熟练的化学基本计算能力;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和运用化学观点思考、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化学应用基础。

2. 任务

基础化学课程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基础课 , 它综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 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

本课程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部分

(1)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溶液、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及结构化学的初步知识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熟悉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分光光度法等基本知识和滴定方法,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生物分子等)的命名及主要化学性质。

(2)化学实验 , 基础化学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是本课程比较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包括:基本操作的训练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数据测定;化合物性质和理论验证实验。

三、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专业要求及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积极开展启发式、导学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拓宽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加强对化学理论背景资料和应用前景的介绍,讲清化学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断提出新问题,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设计思路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以化学原理为纵线,从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三条主线展开;以化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为横轴,从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入手,突出化学原理、化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化学与工程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揉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注重实验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积极探索科学的综

合评定考核成绩的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全程考查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大作业与小论文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不仅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核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五、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员通过课程学习,加深对化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区分和判断;在学习化学知识和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初步形成客观、求实而精确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质;激发求知热情和创造欲望,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法,培养为追求真理和科学而牺牲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拨的科学品格。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自学,学生不仅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世界的能力。

2.科学的思维能力。通过对解决各类化学问题方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及研究方法,善于抓住实际问题中各类物质的共性和本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化学结合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化学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自觉的运用所学化学理论、观点和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

4.创新能力。具有举一反三,大胆质疑,大胆实践,勇于革新,善于吸取经验,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多提问、多思考,强化想象、推理等多种科学思维方法,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出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正确的科学成败观和探索科学疑难问题的信心、勇气,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内容标准

第一章物质结构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理解原子轨道等概念 , 掌握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要素。了解电子轨道的能量 , 理解原子轨道的能级顺序 , 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理解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 掌握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共价键的本质 , 理解共价键的特点、类型 , 了解共价键的参数。了解共价键的极性 , 掌握常见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理解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 掌握 s、p 杂化轨道的基本类型。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掌握分子问作用力的类型。了解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 , 了理解离子键和金属键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1.1.2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1.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1.4 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2.1 共价键理论

1.2.2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1.2.3 分子间力和氢键

1.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1.1.2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1.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1.4 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2.1 共价键理论

1.2.2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1.2.3 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理解原子轨道等概念 , 掌握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要素。了解电子轨道的能量 , 理解原子轨道的能级顺序 , 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表示方法。

2 、难点: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 掌握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共价键的本质。

第二章胶体与溶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溶液的组成 , 熟悉浓度的表示方法 , 掌握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理解稀液的依数性 , 了解稀溶液通性的一些主要应用,并依据公式做有关计算。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相关性质。

( 二 ) 教学内容

2.1 溶液的浓度

2.1.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1.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的有关计算

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2.2.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2.2 溶液的沸点上升

2.2.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2.2.4 溶液的渗透压

2.3 胶体溶液

2.3.1 分散系及其分类

2.3.2 溶胶的基本性质

2.3.3 胶团的结构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 : 掌握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2 、难点 : 溶液通性的一些主要应用 , 并依据实验数据做有关计算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反应速率的含义 , 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等概念 , 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表示方法 , 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定量关系 , 并能应用碰撞理论说明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3.1 化学反应速率

3.1.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3.1.2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2.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2.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2.3催化剂

3.3 化学平衡

3.3.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3.3.2化学平衡常数

3.3.3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3.3.4化学平衡的移动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哈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 、难点 : 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四章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滴定分析的概念 , 熟悉误差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 掌握误差和偏差的计算方

法。了解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 熟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了解滴定分析的分类、条件,熟悉滴定分析方式 ,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教学内容

4.1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4.1.1准确度与误差

4.1.2精密度与偏差

4.1.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2有效数字及应用

4.2.1有效数字

4.2.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4.2.3分析结果的处理及表示

4.3滴定分析法

4.3.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4.3.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及分类

4.3.3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4.3.4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4.3.5滴定分析结果的运算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误差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 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2 、难点:误差分析,有效数字运算。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酸碱平衡及酸碱的质子理论。了解滴定分析的分类、条件,熟悉滴定分析方式 ,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理解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 熟悉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了解酸碱滴定的类型 , 理解滴定过程的 PH 变化 , 熟悉指示剂的选择 , 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及配制。

(二)教学内容

5.1酸碱的质子理论

5.1.1酸碱的定义

5.1.2酸碱反应的实质

5.1.3酸碱强度

5.2电解质溶液

5.2.1强弱电解质溶液

5.2.2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5.2.3同离子效应

5.2.4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值

5.3缓冲溶液

5.3.1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作用原理

5.3.2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5.3.3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和配制

5.4酸碱指示剂

5.4.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变色范围

5.4.2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5.5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5.5.1强酸强碱间的滴定

5.5.2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5.6滴定方式与应用

5.6.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6.2应用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误差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 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滴定终点的判

断 , 指示剂的选择;有关滴定分析的计算。缓冲溶液的相关计算及配制。

2 、难点: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缓冲溶液PH的计算。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掌握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用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向;掌握沉淀的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的方式;掌握沉淀滴定中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德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及其应用;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6.1沉淀和溶解平衡

6.1.1溶度积常数

6.1.2溶度积规则

6.2 沉淀滴定法

6.2.1莫尔法

6.2.2佛尔哈德法

6.2.3法扬司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2、难点:溶度积规则;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氧化还原的概念 ,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熟悉氧化还原滴定的类型口

了解原电池的组成 , 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 , 熟悉电极电势的概念 , 掌握能斯特方

程及其应用口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类型 , 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有关应用和计算口

(二)教学内容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氧化还原反应

7.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2氧化还原反映和原电池

7.2.1电极电势

7.2.2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7.3常见的原滴定法

7.3.1高锰酸钾法

7.3.2碘量法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原电池工作原理;氧化还原滴定的类型。

2 、难点: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配合物的组成 , 掌握内界、外界、中心离子、整合物等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命名方法。了解配位平衡常数表达式极其计算方法。了解配位滴定的概念 , 掌握 EDTA 的电离、配位特点 , 熟悉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掌握酸效应曲线的应用 , 掌握 EDTA 的滴定方法。

( 二 ) 教学内容

8.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8.1.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8.1.2螯和物

8.2配位离解平衡

8.2.1配位化合物的离解

8.2.2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8.2.3配位平衡的移动

8.3配位滴定法

8.3.1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8.3.2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配合物的组成 ( 掌握内界、外界、中心离子、整合物等概念〉 , 配合物的

命名方法。配位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了解配位滴定的概念 ,理解 EDTA 的电

离、配位特点。

2 、难点:配位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

第九章分光光度法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光的本质与溶液颜色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朗伯一比尔定律。熟悉吸光系数和摩

尔吸光系数计算方法口了解光的吸收曲线 ,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 二 ) 教学内容

9.1分光光度的基本原理

9.1.1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9.1.2 光的吸收定律

9.1.3吸收光谱

9.2显色反应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9.2.1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

9.2.2测量条件的选择

9.3分光光度法应用

9.3.1单组分的定量分析

9.3.2多组分的定量分析

(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朗伯一比尔定律;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2 、难点:光的吸收曲线

第10章电势分析法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电势分析法的特点及基本原理。了解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掌握电势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

( 二 ) 教学内容

10.1电势分析法概述

10.1.1 参比电极

10.1.2 指示电极

10.2 直接电势法

10.3 电势滴定法

(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各种电极的工作原理

2 、难点:电势分析法测量溶液的pH的方法。

第十一章元素及重要的化合物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掌握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了解非金属元素在医药中的作用。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了解金属元素在医药中的作用。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了解过渡元素中九种人体生命元素以及三种有害元素的通性。熟悉常见无机离子的鉴别和检验。

( 二 ) 教学内容

11.1 S区元素

11.1.1单质

11.1.2重要的化合物

11.2 P区元素

11.2.1卤素

1. 卤素的通性

2. 单质

3.重要的化合物

(1) 氢化物和氢卤酸

(2)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含氧酸盐

11.2.2氧族元素

1.通性

2.氧及其化合物

3.硫及其化合物

11.2.3氮族元素

1.通性

2.氮及其化合物

3.磷及其化合物

4.砷及其化合物

11.2.4碳族和硼族化合物

1.通性

2.碳及其化合物

3.硅及其化合物

4.硼及其化合物

11.3 ds区和d区元素及重要的化合物

11.3.1过渡金属元素通性

11.3.2 ds区元素

11.3.3 d区元素

( 三) 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

1.卤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ns 2np 5

2.卤族单质的反映活性

氯化性 卤素中,只有排在前面的单质,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元素从它们的盐中置换出来。

3.卤族中,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和原子量逐渐增大,其对应的氢化物(HX )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逐渐减弱,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的熔沸点也逐渐增大。

4.酸性: HCI < HBr < HI

5.还原性:HF < HCI < HBr < HI

6.含酸性:

次卤酸(HXO )是弱酸,其酸性随卤素的电负性的减小而减弱:

HCIO > HBrO > HIO

卤酸(HXO )是强酸和强氧化剂,其酸性强弱顺序为:

HBrO > HCIO > HIO

高卤酸(HXO )酸性极强,性质不稳定。其氧化物强弱顺序为:

HBrO > HCIO > HIO

(二)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氧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ns 2np 4

2.氧族元素单质的反映活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1)强氧化性

3.浓的三大特性: 2)吸水性

3)脱水性

O2 O3

(三)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氮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ns 2np 3

1)红磷

2.磷的主要同素异形体 2)白磷

3)黑磷

1)弱碱性

从上到下逐渐减

4.氧的同素异

3.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2)酸位性

3)还原性

1)挥发性

4.浓HNO3的特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要保存在阴凉处)

(四)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碳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ns 2np 2

金刚石 石墨

3.热稳定性:碳酸正盐 > 碳酸酸式盐> 碳酸

4.硅酸(H4SiO4)是一种弱酸。

(五)硼酸元素及其化合物

1.硼酸元素的价电子构型:ns 2np 1

2.铝的氧化物及其水化合物具有两性(酸性和碱性)。

(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碱金属 nS 1

碱土金属 nS 2

2.反映活泼性 1)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金属性 2)碱金属 > 碱土金属

还原性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碱性变化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碱性逐渐增强,即:

LiOH < NaOH < KOH < RbOH < CsOH

Be(OH) 2 < Mg(OH) 2 < Ca(OH) 2 < Cr(OH) 2 < Ba(OH) 2 1.价电子

(七)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

1.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n-1)d1~10 ns1~2

2.过渡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特性:密度高、硬度大、熔沸点高、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

3.过渡元素单质密度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4.过渡元素氧化态的稳定性规律:

(1)同族:从上到下,过渡元素高氧化态趋于稳定;

(2)第一过渡元素低氧化态化合物较稳定,第二、三过渡系高氧化态化合物较稳定。

5.过渡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变化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ⅢB~ⅦB族元素最高氧化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性增强;

(2)同族:从上到下,相同氧化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碱性增强;

(3)同一元素: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性大于其低氧化态的氧化物。(八)

2、难点:元素性质;主族元素性质递变;常见无机离子的鉴别与检验

第十二章烃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烃的组成和分类 , 熟悉烃的结构、通式。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 了解其结构特点和特殊的化学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及芳香性的概念 , 掌握单环芳烃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 了解休克尔规则的使用。

( 二 ) 教学内容

12.1 有机化合物概述

12.1.1有机化合物分类

12.1.2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12.1.3同分异构现象

12.1.4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2.1.5有机化学和中药、食品、环境等的关系

12.2 烷烃

12.2.1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

12.2.2 烷烃的性质

12.2.3重要的烷烃

12.3 烯烃

12.3.1单烯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

12.3.2单烯烃的性质

12.3.3二烯烃、

12.3.4重要的烯烃

12.4 炔烃

12.4.1 炔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

12.4.2 炔烃的性质

12.4.3 重要的炔烃

12.5 环烃

12.5.1 脂环烃

12.5.2 芳香烃

( 三 ) 重点、难点

1、重点:烷烃、烯烃、炔烃、环烷烃的结构特点和命名及重要的性质

2、难点:单环芳烃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第13章卤代烃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 二 ) 教学内容

13-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13.1.1卤代烃的分类

13.1.2卤代烃的命名

13-2卤代烃的性质

13-3重要的卤代烃及应用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卤代烃的命名及性质

2. 难点:卤代烃的性质

第十四章醇、酚、醚

(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醇、酚、醚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 二〉教学内容

14-1 醇

14-1-1醇的分类

14-1-2醇的命名

14-1-3醇的物理性质

14-1-4醇的化学性质

14-1-5重要的醇及应用

14-2 酚

14-2-1酚的分类和命名

14-1-2酚的物理性质

14-2-3酚的化学性质

14-2-4重要的酚及应用

14-3 醚

14-3-1醚的分类和命名

14-3-2醚的物理性质

14-3-3醚的化学性质

14-3-4重要的醚及应用

*14-4硫醇、硫酚和硫醚

14-4-1硫醇、硫酚和硫醚的性质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醇、酚、醚的分类、异构及命名 , 熟悉其重要的化学性质

2. 难点: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第15章醛酮醌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醛酮醌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 二〉教学内容

15-1 醛酮

15-1-1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15-1-2 醛酮的性质

15-1-3 重要的醛酮及应用

15-2 醌

15-2-1 醌结构和命名

15-2-2 醌的性质

第16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16-1 羧酸

16-1-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6-1-2羧酸的性质

16-1-3重要的羧酸及应用

16-2羧酸的衍生物

16-2-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6-2-2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6-2-3油脂

16-2-4磷脂

16-2-5重要的羧酸衍生物及应用

16-3取代羧酸

16-3-1羟基酸

16-3-2羰基酸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醛酮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 、难点:主要的化学性质

第17章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的定义及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掌握生物碱的存在形式、分类;了解生物碱的生源关系、结构鉴定。

( 二)教学内容

17-1 杂环化合物

17-1-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7-1-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7-1-3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衍生物的应用

17-2 生物碱

17-2-1 生物碱概述

17-2-2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17-2-3 几种重要的生物碱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杂环化合物的性质;生物碱的一般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生物碱

2 、难点:杂环化合物的性质;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第18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握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分类、命名及结构;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结构和溶剂化效应),

胺的鉴别,季铵盐的性质及霍夫曼规则。了解、掌握硝基化合物的性质、制法以及重要

化合物。

( 二)教学内容

18-1硝基化合物

18-1-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8-1-2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8-2胺

18-2-1胺的分类和命名

18-2-2胺的性质

18-2-3 季铵碱和季铵盐

18-2-4重要的胺及应用

18-3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18-3-1重氮化合物

18-3-2偶氮化合物

( 三 ) 重点、难点

重点:胺的化学性质:碱性,胺的鉴别,季铵盐的性质及霍夫曼规则。

难点:胺的化学性质

第19章生物高分子

(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了解油脂的分类和组成。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了解肽和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核酸的组成。

( 二 ) 教学内容

19-1糖类

19-1-1单糖

19-1-2双糖

19-1-3多糖

19-1-4代表性糖及衍生物的应用

19-2、氨基酸和蛋白质

19-2-1氨基酸

19-2-2肽

19-2-3蛋白质

19-2-4 酶

19-2-5相关知识和应用

( 三 ) 重点、难点

1. 重点:糖类、脂类、氨基酸的分类、命名、构型

2. 难点:蛋白质、核酸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实训一溶液的配制

(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溶液稀释的操作

2.熟悉规范化地使用台秤、量筒或量杯等仪器的实验操作

3.培养细心观察,准确操作,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

( 二 ) 教学内容

1.配3mol·L-1H

2SO

4

溶液100ml(用98%浓H

2

SO

4

2.配10%NaOH溶液100ml

3.配置0.1 mol·L-1 CuSO

4

溶液250ml

4. 配置0.01 mol·L-1 CuSO

4

溶液250ml

( 三 ) 重点、难点

1.浓度的表示方法:

质量百分比浓度

摩尔百分比浓度(摩尔分数)

浓度质量摩尔浓度m=溶质(mol)/溶剂(kg)

当量浓度N

摩尔浓度M

2.移液管(吸管)操作:

洗涤(洗液洗、H

2

O洗、待测液洗)→吸液→调节液面→放液(第二次调节液面)3.容量瓶操作(与移液管或分析天平配套使用)

洗涤→试漏→转入→稀释(定容)→摇匀→转移

4.多用滴管操作

垂直(吸液)→排气→(控制外壁)→吸液→逐滴

实训二熔点、沸点的测定

(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测定熔点、沸点的意义,掌握用Thiele管测熔点的方法。

( 二 ) 教学内容

测量尿素、肉桂酸、尿素肉桂酸混合物的熔点

测量乙醇、水、丙酮等的沸点

( 三 ) 重点、难点

控制加热速度令熔化、沸腾温度与温度计所示温度一致

实训三盐酸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盐酸溶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用无水Na

2CO

3

作基准物标定HCl溶液。

( 二 ) 教学内容

1.0.1mol/L盐酸溶液的配制

2.无水Na

2CO

3

的称量和溶解

3. 滴定

4.计算HCl标准溶液的浓度

( 三 ) 重点、难点

计算HCl标准溶液的浓度,其相对平均偏差要小于0.2%。实训四折光率的测定

(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的等化工类相关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 《 课程时数:25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定量运算、设计、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综合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和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课,目的使学生获得今后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与化工生产工艺操作、管理等必备的技能。课程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企业工段长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反应过程的相关原理及相应设备操作及维护技能,会进行化工单元过程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用及部分设备的简单设计,为今后学习《化工工艺》、《反应过程与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化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 该门课程以培养化工单元过程方案选择能力、设备选用与简单设计能力、装置的操作运行能力为基本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完整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者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与就业能力。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教程文件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笔试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 (A) Na2S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 (答:D) 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 (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 (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 (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 (答:A.B.D) 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 (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基础》是生物工程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 时 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 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2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学分析技术》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 学时数:70学时 学分: 4分 20xx年02 月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化学分析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掌握定量分析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分析化学检验常规技能和现代仪器检测新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能进行工业生产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环保分析、食品分析、商品检验等分析检验工作,又具有化工产品质量管理技能,适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仪器分析技术》、《化妆品和涂料分析》、《工业分析分析方法设计》。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分析化验工作项目设置的。从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以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体系由化学分析理论课程、基本实验、综合实训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课程54学时、基本实验16学时,综合实训两周。 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选取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实践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三大模块: 1.定量化学分析概论 2. 滴定分析法 3.重量分析法 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课内实验 2.基本操作训练 3.综合实验技术实训(实训周另外安排) 课内实验是常用仪器使用练习,包括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基础训练包括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应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综合实验技术实训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包括:食用醋乙酸含量的测定、工业碳酸钠总碱度的测定、水总硬度的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KMnO4法)、水中氯离子含量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180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类高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可以和基础化学和数学等文化课同时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从事化工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课程结合企业对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与化工生产时间紧密结合,以化工制图中级工及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的。它介绍了化工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化工制图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分化工工艺图和化工设备图两部分,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化工专业图样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 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采用项目、课题、活动的编排结构,涵盖了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对化工制图的基本要求,知识内容由项目、课题引出,在各个活动中学习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率。 (三)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知识选择以实用为基本原则,结合化工企业的要求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化工特色。结合AutoCAD,对三视图和装配图相关内容以够用为度;强化化工工艺流程图、管道布置图和化工车间设备布置图,突出专业特色;在活动中穿插练习,采用边做边学的形式,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上用来表达设计思想和进行技术交流的主要手段,常被喻为工程技术工作者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正在日益成为化学工作者和应用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六个大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相待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掌握制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工设备图的阅读方法,工艺流程图、化工车间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能运用工程图样作为交流技术的思想语言。 2、技能目标: 树立严谨求实、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达到劳动部化工制图中级工及以上资格的职业标准。具体如下: (1)掌握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必备的基础知识; 1 (2)能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化工设备图; (3)能绘制与识读工艺流程图(包括流程框图、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和管道仪表流程图); (4)能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与场地情况,以及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厂房建筑物的内外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安装固定; (5)能综合表达化工工艺、化工设备、仪表控制及自动化、土建等各专业技术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 3、素质目标: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及准确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C)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 )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C )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C )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C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C )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B )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D )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C )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D )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 )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C )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 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B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D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A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有: 一.基础性 为适应2l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删减了繁难的内容,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 二.现实性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实践性 改革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综合性 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五.发展性 在内容选择、目标设置中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和评价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标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 化学新课标与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在理念、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一.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而详尽 新课标阐述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对教师、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初

大学化学课程标准

军队院校本科大学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大学化学课程是从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与认识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是军队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员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使学员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具有比较熟练的化学基本计算能力;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操作;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员的化学意识和运用化学观点思考、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打下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教学遵循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学员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启发式、导学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员思维方向,拓宽学员思维空间,鼓励学员大胆提出疑问;加强对化学理论背景资料和应用前景的介绍,讲清化学思想和方法,鼓励学员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学员自主学习的指导,不断提出新问题,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设计思路

大学化学课程以化学原理为经,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三条主线展开,突出能量变化;以化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为纬,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五个领域入手,突出化学原理、化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化学与工程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揉合。密切联系现代工程实际,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入手,分别讲述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化学反应和能源、水溶液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等内容,并根据学员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组成和取舍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注重实验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积极探索科学的综合评定考核成绩的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全程考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大作业与小论文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不仅考察学员的掌握基本知识情况,更要注重考核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知识和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化学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初步形成客观、求实而精确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质;激发求知热情和创造欲望,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法,培养为追求真理和科学而牺牲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拨的科学品格。 (二)分类目标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217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授课单位: 化学工程系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0-6-30 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制药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较强的绘图和读图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掌握职业技能和今后从事化工制药类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 先行课程:无。 后续课程:《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计概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工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在深入行业调查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成长为依据,选择生产过程典型工作技能为培养内容,按照生产流程固有的顺序,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安排教学进程。以零距离接触车间为指导思想,设计真实工作环境,构建讲练结合立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以“化工专业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化工制图与CAD有机结合,适应时代发展,逐步用计算机绘图替代手工绘图。采用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能力、识图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形成“化工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的工作能力,构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接口和通道。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化工专业图样和机械图样为工作载体形成了4个模块,12个教学情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将制图国家标准、投影概念及视图表达方法等知识点结合具体工作任务来学习,每项工作任务都要有成果输出。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国家职业标准机械制图相对应的技能水平及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简单到中等复杂零部件的手工和计算机绘制与图样识读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能识读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知识目标: (1) 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正投影的基础理论; (2) 掌握机件表达方法、图样中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标注; (3) 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和简化画法; (4)理解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识读要求、方法、步骤; (5)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的识读要求、方法、步骤; (6)掌握AutoCAD绘图和编辑等命令。 2、职业技能目标: (1) 能选用适当的机件表达方法,徒手和用尺规正确测绘中等复杂机械零部件,并正确标industrial electronics. (3) auto configuration, theory, maintenanc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of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清华大学化工考研经验分享

清华大学化工考研经验分享 2016年清华考研已经结束。俺在考清华时,走过许多弯路,犯过许多错误,最后终于考上了,给师弟师妹一点建议啦。说一下考清华的一些大的原则呀 1.考清华就跟高考一样,没啥神秘呢。但不变的是你的执着,你的努力,你的坚持。 2.不管简章说招几个呀,近5年都是清华本部化工要7个左右;深圳可能要十几个,深圳的具体不清楚呢。只要是进了复试,最后被刷的都可调剂到清华化学系,核研究院,生物工程系呀等,都可以留在清华呀。所以要全力以赴呀。 3.政治英语性价比不高,都要考个60多分。数学性价比高呢,一般要考个135哈,不难呢;清华物化原题多,只要复习方向对了,可以考个120左右哈,不难呢。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及今年十多个一起复习考上清华北大同学的感受,提出一点点靠谱建议呢。 政治:变化是题目越来越靠理解,光背不行了。举个例呀,以前的题很多是这样的“彭德怀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是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红宝上可以找到,15的题是这样“选择题给你一个事例,让你选因果联系,主要联系,逻辑联系等等”,这类题红宝上就没有,全靠理解,要是没理解,背了红宝也没用。首先说明呢,为了备考,我将网上大多数英语、政治、数学老师的视频都听过一点,有的老师很扯,尽给你总结一些花哨的技巧,换个题就没用了,下面我给大家推荐的一些视频都是我从众多的老师中选出来的,这些老师讲课都很生动,说话很负责不扯。”马哲”阮晔讲的不错,能让你理解透,down 阮晔马哲基础班,边听课边做题,效果不错,多听几遍,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很多人以为政治背一背就行了,这样不好呀,注意你是要考试,就得多做题,多做题才能找到题感,搜“阮晔马哲基础班”down;“毛概和史纲“是才逸讲的狠好,搜“才逸毛中特强化史纲强化”down,这个老师可不简单哈,课讲得很清晰,嘿嘿,不扯很靠谱的呢。 举个例子,有些老师一个劲给你总结这性质那性质,经常要你背这背那,却从来不在乎你的感受,比如说辛亥革命的意义200多字就让你背,真正牛的老师(比如才逸)这样讲呢“1辛亥革命首先是革命,它革清ZF的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2清王朝是封建社会,清ZF完了,社会风气就好了,思想就解放了3社会风气一好,政治经济就大进步4我党经常说,我们得革命必须对亚洲亚洲有影响,最后一个意义是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总结一下就是1砍清ZF的头2砍头后思想大解放3思想大解放后政治经济进步4革命走出去,对亚洲的影响。你看,200多字的意义就这么些就完了,你在稍微发挥一下,加几句话就行了,没必要背的死去活来呢,今天背明天忘。 英语:变化是文章越来越难,所谓的作文押题全是扯呢,没人压得中。最开始还是背单词,明白了字的意思加上句子结构分析法,才有可能看懂句子,加上做题技巧,才有可能做对题。单词咋背呢,用词根词缀法哈,简单点说就是你没必要会写这个单词,也不要你会读,你只需要看到这个单词明白是啥意思就行,加上句子结构分析,看懂了长难句,加上一点点的做题技巧,英语上60问题就不大。解释下什么是词根词缀,举个例,invade,evade,vague,这三个单词都有vad/vag,这就是词根,就跟汉语里的偏旁部首一样,在汉语里,你看到与“木”字旁的字,即使不认识,也知道一般与木有关,英语也这样。vad/vag在英语里有走路的意思,in是往里的意思,一直冲着往里走,不顾你的阻扰就是“侵略”的意思,e是ex 的简写,就是往外,从exit出口可记,往外走就是“逃走”等等。我的水平不高,只能解释到这个程度,具体的构词法还是要听老师的。只要有初中基本1000词汇呀,加上构词法,1个月内大量重复就能理解考研5500单词。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样本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1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分: 6 计划学时: 96 适用专业: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方向) 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1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经过课程教学, 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 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 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 分别是知识目

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 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 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的原理及其滴定法; 2.2.2.技能目标 (1)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 (2)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见玻璃器皿; (4)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 (5)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 (6)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7)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 (1)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针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岗以及车间技术、管理岗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化工生产事故处理过程开发的,通过对8个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维护化工设备意识,掌握典型化

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故障处理的技能。掌握化工设备维修所必需的知识,了解化工设备安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对设备检修开停车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CAD》,后续课程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以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维护为导向,以典型化工设备维修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的,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和教学做说(写)合一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能正确掌握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维修原则和技术措施,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维修工具,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肯干、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品质,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化工生产中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了解其发生原因以及一般解决办法。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独立诊断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故障现象; (2)能够组织设备的检修; (3)能够编制设备开停车的检修方案; (4)能够对化工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5)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化工设备检修工具;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语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克服苦难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无公害意识和安全意识。 3.方法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4)能够独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讨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层次,做好二者衔接至关重要,关键是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利用好资源,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一、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目标上存在背离现象 中职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学校因此减少了文化基础课;高职以文化理论为基础,培养的是理论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2.在课程标准上不衔接 中职的课程标准往往偏低,高职有时又过高,导致二者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你教你的,我教我的。 3.在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材上存在重复和滥用的现象 中职的很多专业教材选自高职院校,导致在中职学过的内容到了高职又学一遍,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人力、教学资源。 二、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框架 总体框架如下:整体规划,以能力为本位;统筹兼顾,以岗位为要求;分段实施、以理实为一体教学,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职业技能课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指中高职学校各个专业都要开设的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模块,是以职业岗位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职业核心课模块,是根据各个职业技能共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课模块,指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岗位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 三、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知行统一”的思路,进行

课程模块设置。根据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织设计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块,再将不同的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 1.课程模块衔接总要求 课程模块衔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将公共基础课服务到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融合到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运用到专业技能课中。课程模块设计要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对中职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操作的实用性。对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操作的原理性。 2.各模块内容的选取 课程模块内容的选取要按照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注意避免教学内容重叠或遗漏。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模块体系,由浅入深,以子课题、分课题的形式将职业资格的要求融入教学中,做到理论培养和技能操作训练有机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课题为方向,将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核心课程紧密地融会贯通。 3.课程模块设置的具体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语文、数学、物理、英语、体育、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二: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数据库。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环境化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自动化。模块二: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及层级关系。模块一:无机化学工艺、有机化学工艺、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化工生产技术应用。模块二:化工设计基础、精细无机、精细有机、环境检测、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煤化学、化工文献检索。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_原子___、__分子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组成____、结构、_性质____及其____应用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在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___化学与环境______、_ __化学与资源_____、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__平等____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___化学基础知识______、___技能_______、__ _方法和态度___,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___科学素养___,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__认知性_____学习目标、_技能性____学习目标和__体验性____学习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8.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 9.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 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10.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1.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__科学素养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___基本过程_____和__方法______,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____和___基本技能______。 15.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6.为了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 动。 17.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18.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19.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 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A)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这个二级主题的标准的是(B)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在下列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中,按水平从低到高排列的是(C) A.说明了解记住 B.体会感受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