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崔艳丽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单位: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姓名:崔艳丽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内容摘要:一个人有了坚定地自信心,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就能激发他的热情,鼓舞他去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鼓舞他坚定地为之去奋斗,可以说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质。

关键词:自信心闪光点挫折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乐观的个性心理。这种心理能影响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否正常或超常发挥。如果一个人有坚定地自信心,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就能激发人的热情,鼓舞人去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鼓舞自己坚定地为之去奋斗。很多事实告诉我们,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反之,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因此,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能自信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开步伐,我们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善待问题学生的“优势”,是学生树立自信的基础

在学生群体中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那些学习、思想都明显差一大截的差距生。但学生的进取心是需要培植的,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意发现和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下抄作业、与同学打斗,如果有他在,教室纪律一团糟。在班里,他是“老大”,在学生面前,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不敢和他对着干。由于父母忙于打工,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老师沟通的很少。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很头痛,曾经想过放弃。但又细想,如果这样,那么孩子的一生不就毁了吗?于是我利用他是“老大”,在学生面前,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不敢和他对着干。这一“优势”和他谈心,让他当班长。他说:“我行吗”?我说:“你一定能行!”他感觉到老师很信任自己,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一定会把班级管理好的,我绝不会辜负您的。一段时间过去了,果然班里变化很大,无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卫生方面都较以前提升了一大节。同时他的学习成绩、思想行为也进步了很多。他的种种表现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肯定。通过这个实例可见,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的优势,及时利用,给予肯定。所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急躁、不恼火,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发现优点。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善待学生的过失,是重树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人总是有他的长处和不足,凡事都有它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不能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人或事。作为教师更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自己身上有缺点,更有许多长处——“闪光点”。记得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不好,就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材料,就对自己自暴自弃。针对这样学生的心理,我不但没有讽刺挖苦,而是主动帮助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你学习虽然差一些,可是你是体育强将,运动赛场上你那惊人的成绩赢得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老师和同学为你骄傲!她听到老师这样的表扬后,心情开朗了,做事情有信心了,学习兴趣浓了。还有要经常表扬那些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善于助人等学生,从而使他们高兴地感觉到自己不但有优点而且已经被老师发现和认可;同时使他认识到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超越别人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论和看待别人,看待同学既要看到它的长处,也要看到他的不足,同时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帮助别人改正缺点和不足。

三、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逆境还有可能更多一些。在早期的顺境中通过体验成功而培养起来的自信,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经得起人生的种种考验而成为生活的强者。对于那些只能经历成功而不能承受失败的学生来说,仅靠几次成功建立起来的自信心,难免不被以后的失败所冲垮。要使学生将来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不仅要让他们在人生之初体验成功,更要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适度地承受挫折。持久顽强的自信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炼出来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呢?1、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适时适度地把一些问题、障碍交给孩子处理,让孩子经受挫折的考验,久而久之,他们处事能力增强了,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增强。2、教育孩子积极正确地对待挫折《孟子?告子下》中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教育学生坦然地接受挫折,积极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作是一次严格的考验,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要积极探索实践各种好方法,努力培养小学生强有力的自信心,让他们时时刻刻充满信心面对学习和生活,勇敢地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孟子?告子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