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7-09-25T15:34:35.0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作者:王学春[导读] 对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预防措施。

(山东颐和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400)

【摘要】目的: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病例样本350例,对患者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中药品种、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设。结果: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0例研究样本中出现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共计155例,占比44.29%,出现女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共计195例,占比55.71%。结论:对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述,研究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防治措施;不良反应;中药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38-02 为了提高患者使用中药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次实验研究选取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病例样本350例,对相关的病例资料与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一系统的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病例样本350例,全部研究样本均接受中药治疗。

1.2 分析方法

对全部研究样本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中药品种、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治方案。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统计学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4.0版本,在计量资料方面,(x-±s)代表标准差,±代表平均值,以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对比例数值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各项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析情况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0例研究样本中,共出现155例男性中药不良反应病例以及195例女性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分别占比44.29%与55.71%。在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方面,不良反应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患者中,共计130例,占比37.14%。具体情况为如下: 350例研究样本中,20岁以下患者出现中药不良反应6例,占比1.71%;21~3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计21例,占比6.00%;31~4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计39例,占比11.14%;41~5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计65例,占比18.57%;51~6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计89例,占比25.43%;6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计130例,占比37.14%。

2.2 中药制剂剂型分布情况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0例研究样本中,注射剂不良反应例数188例,占比53.71%,代表药品为黄芪注射液;粉剂不良反应例数63例,占比18.00%,代表药品为血栓通冻干粉针;片剂不良反应例数28例,占比8.00%,代表药品为复方丹参片;胶囊不良反应例数20例,占比5.71%,代表药品为血塞通软胶囊;丸剂不良反应例数17例,占比4.86%,代表药品为复方丹参滴丸;外用制剂不良反应例数14例,占比4.00%,代表药品为奇正消痛贴膏;颗粒剂不良反应例数11例,占比3.14%,代表药品为血府逐瘀颗粒;口服液剂不良反应例数9例,占比2.57%,代表药品为小儿清肺口服液。

2.3 主要的不良反应中药制剂

本次实验研究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种类中,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以及参麦注射液等。具体情况如下: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药品种中,由黄芪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28例,占比8.00%;参麦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23例,占比6.75%;由鱼腥草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21例,占比6.00%;由康艾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17例,占比4.86%;由复方丹参片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13例,占比3.71%;由丹参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12例,占比3.43%;由灯盏细辛粉针剂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10例,占比2.86%;由刺五加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8例,占比2.29%。

2.4 中药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分布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0例研究样本中,由静脉滴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188例,占比53.71%;由肌肉注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90例,占比25.71%;由口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57例,占比16.29%;由外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15例,占比4.29%。

3.讨论

根据有关规定,中药制剂的使用需要对使用方式与用药课题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滴注速度不可以过快、过量,严格依照药品说明快对药物的使用疗程、给药速度、使用剂量进行控制,重点研究各种中药制剂在适应症方面的有关规定。经实验研究发现,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0例研究样本中,中药静脉注射剂给药方式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最为严重,由于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没有特殊特定进行规范,注射课题的提取工艺也相对落后,因此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问题较多。但根据以往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可以将滴注速度严格控制在每分钟35~40滴左右。对于部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降低滴注速度。在具体的中药应用环节中,医护人员也需要严格遵循能够肌注不滴注、能口服不注射的中药制剂使用原则,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综上所述,对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述,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袁宙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5,04(11):653-6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