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_6829-199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_6829-199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_6829-199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1995)

GB 6829-1995

引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及其修正文件IEC755Amend.1(1988-06)和IEC755Amend.2(1992-05)。

本标准采用了IEC755的全部内容,但对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IEC755规定额定电流为5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小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为500A,而本标准补充规定了额定电源为1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根据本标准编制工作组对农村剩余电流保护器运行情况的调查,农村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场所约有76%预期短路电流在300A以下。因而在本标准中增加了10A等级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最小值为300A。而大于1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仍与IEC755一致。这样有利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推广应用,而且也不降低产品的安全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是根据不同的保护要求确定的。为了达到要求的保护水平,剩余电流保护器必须按有关的安装规程,例如GB13955-9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运行》的规定进行安装和运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一般要求。包括:特性、正常工作条件、结构和性能要求、特性和性能的验证以及标志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至380V、额定电流至200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主要功能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0.03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器还可防止由于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的电气火灾。

本标准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是指能同时完成检测剩余电流,将剩余电流与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当剩余电流超过基准值时,断开被保护电路等三个功能的装置(例如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组合装置(例如由剩余电流继电器与低压断路器或低压接触器组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对只能完成上述两个功能而不能断开被保护电路的电器(例如剩余电流继电器和剩余电流报警装置等),除了必须补充技术要求外,也可采用本标准有关的基本要求。

对于额定电压大于380V但不超过1200V,额定电流超过20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也可采用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2 引用标准

GB/T 4942.2—93 低压电路外壳防护等级

GB 2423.4—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 5169.4—8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 2900.18—92 电工术语低压电路

GB 4027—84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

GB 10963—89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断路器

GB 14048.2—9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JB 6525—92 电器安装轨

GB 4859—84 电气设备抗干扰特性基本测量方法

3 术语、符号、代号

3.1 术语

除本标准补充规定的名词术语外,其余应符合GB/T2900.18中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电流‖和―电压‖除别有规定外,均为有效值。

3.1.1 间接接触indirect contact

人或家畜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的接触。

3.1.2 直接接触direct contact

人或家畜与带电部分的接触。

3.1.3 剩余电流residual current

通过剩余电流保护器主回路的电流瞬时值矢量和的有效值。

3.1.4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s

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的机械开关电器或组合电器。

3.1.5 剩余电流断路器residual current circuit-breakers

用于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接通,承载和分断电流以及在规定条件下,当剩余电流达到一个规定值时使触头断开的机械开关电器。

3.1.6 剩余动作电流residual operating current

在规定条件下,使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的剩余电流。

3.1.7 剩余不动作电流residual non-operating current

在规定条件下,剩余电流保护器不动作的剩余电流。

3.1.8 不用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s without auxiliary source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运行与辅助激励量无关。

3.1.9 用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s with auxiliary source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运行与辅助激励量有关。

3.1.10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分断时间break –time of a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

从突然施加剩余动作电流时起,到被保护电路切断为止的时间。

3.1.11 极限不动作时间limiting non-actuating time

对剩余电流保护器施加一规定的剩余动作电流值而不引起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的最大延迟时间。

3.1.12 延时型剩余电流保护器time delay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s

对应于规定的剩余动作电流值能达到一个预定的极限不动作时间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3.1.13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试验装置test device of a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

为了检查剩余电流保护器能否正常工作,模拟一剩余电流使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的装置。

3.1.14 预期电流prospective current

当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每一极被一阻抗可忽略不计的导体代替的,电路内可能流过的电流。

注:预期电流同样可以看作一个实际电流,例如:预期分断电流,预期峰值电流,预期剩余电流等。

3.1.15 剩余接通分断能力residual making and breaking capacity

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接通,在分断时间内能承受和能够分断的预期剩余电流值。

3.1.16 限制剩余短路电流conditional residual short-circuit current

由规定的短路保护电器(SCPD)所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短路保护电器动作时间内所能承受的预期剩余电流值。

3.1.17 限制短路电流conditional short-circuit current

由规定的短路保护电器(SCPD)所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短路保护电器动作时间内所能承受的预期电流值。

3.1.18 辅助电源动作电压的极限值limiting value of the operating voltage of the auxiliary source

当辅助电源电压下降时,剩余电流保护器仍能在规定条件下动作的辅助电源电压的最小值。

3.1.19 脉动直流电流pulsating direct current

在一个额定工频周期中,用电角度表示至少为150°的一段时间内电流值为0或不超过0.006A的脉动波形电流。

3.1.20 电流滞后角α current delay angle α

由于相位控制,使电流导通起始时刻滞后的用电角度表示的时间。

3.1.21 平滑直流电流smooth direct current

没有纹波的直流电流。

注:当纹波系数小于10%时,可以看作是没有纹波的电流。

3.2 符号代号

In 额定电流

I△剩余电流

I△n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I△no 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

Un 额定电压

Usn 辅助电源额定电压

Im 额定接通分断能力

I△m 额定剩余接通分断能力

Inc 额定限制短路电流

I△c 额定限制剩余短路电流

Ux 辅助电源动作电压极限值

α 电流滞后角

SCPD 短路保护电器

IP 外壳防护等级

4 分类

4.1 根据运行方式分类

4.1.1 不用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1.2 用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1.2.1 辅助电源故障时能自动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1.2.2 辅助电源故障时不能自动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2 根据安装型式分类

4.2.1 固定安装和固定接线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2.1.1 螺钉安装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2.1.2 导轨式安装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2.2 带有电缆的可移动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通过可移动的电缆接到电源上)。

4.3 根据极数和电流回路数分类

4.3.1 单极两线剩余电流保护器。

4.3.2 两极剩余电流保护器。

4.3.3 两极三线剩余电流保护器。

4.3.4 三级剩余电流保护器。

4.3.5 三极四线剩余电流保护器。

4.3.6 四极剩余电流保护器。

注:单极两线,二极三线和三级四线剩余电流保护器均有一根直接穿过检测元件而不能断开的中性线。

4.4 根据保护功能分类

4.4.1 只有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4.2 带过载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4.3 带短路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4.4 带过载和短路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4.5 带过电压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4.6 多功能保护(例如欠电压、断相、过电流、过电压等)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5 根据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可调性分类

4.5.1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可调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5.2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可调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5.2.1 可分级调整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5.2.2 可连续调整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6 根据接线方式分类

4.6.1 用螺钉或螺栓接线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4.6.2 插入式剩余电流保护器。

4.7 在剩余电流含有直流分量时,根据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分类

4.7.1 对突然施加或缓慢上升的交流正弦波剩余电流能可靠脱扣的AC型剩余电流保护器。

4.7.2 对突然施加或缓慢上升的交流正弦波剩余电流,脉动直流剩余电流和脉动直流剩余电流迭加0.006A平滑直流电流均能可靠脱扣的A型剩余电流保护器。

5 特性

5.1 特性概述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特性应由以下几个项目来说明(如适用时):

a.安装型式;

b.极数的电流回路数;

c.额定值;

d.剩余电流含有直流分量时,根据动作特性确定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型式;

e.辅助电源型式(如有的话)及辅助电源故障时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工作情况;f.外壳防护等级(和IP2LX不同时);

g.匹配的短路保护电器种类(适用于不带短路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5.2 额定值

5.2.1 额定电流(In)

制造厂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规定的不间断工作制下能够承载的电流。

额定电流的优先值为:

6,10,16,20,25,32,40,50,63,80,100,125,160,200A。

5.2.2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

制造厂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必须动作的剩余动作电流值。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优先值为:

0.006,0.01,0.03,0.05,0.1,0.3,0.5,1,3,5,10,20A。

5.2.3 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I△no)

制造厂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必须不动作的剩余电流值。

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的优先值为0.5I△n,如果采用其他值时应大于0.5I△n。

注:对脉动值流剩余电流,剩余不动作电流值与电流滞后角α有关(见7.2.2.1)。5.2.4 额定电压

制造厂规定的与剩余电流保护器特性(特别是短路特性)有关的电压值。

额定电压的优先值为:

220,380V。

5.2.5 额定频率

设计剩余电流保护器时所采用的供电电源频率,这频率与其他特性值有关。

额定频率的优先值为50Hz。

5.2.6 辅助电源额定电压(Usn)

对剩余电流保护器规定的在规定条件下与其动作功能有关的辅助电源电压值。

辅助电源额定电压优先值为:

a.直流:12,24,48,60,110,220V;

b.交流:12,24,36,48,220,380V。

5.2.7 额定接通分断能力(Im)

5.2.7.1 带短路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接通分断能力,如剩余电流保护器执行主电路接通分断功能的部分采用家用及类似场所用断路器时,应符合GB 10963的要求,如剩余电流保护器执行主电路接通分断功能的部分采用低压断路器时,应符合GB 14048.2的要求。

5.2.7.2 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优先值见表1,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的最小值见表2,相应的功率因数见表3。

短路试验电流优先值表1

短路试验电流最小值表2

注:额定电流小于或等于1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短路试验电流最小值见附录D。

短路试验的功率因数表3

5.2.8 额定剩余接通分断能力(I△m)

额定剩余接通分断能力的优先值见表1,额定剩余接通分断能力的最小值见表2,相应的功率因数见表3。

5.3 和短路保护电器的协调配合

为了确保对不带短路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提供足够的保护,以免受到额定限制短路电流Inc和额定限制剩余短路电流I△c及以下电流的影响,产生妨碍其功能的变化,制造厂必须规定匹配的短路保护电器和规定短路保护电器的下列参数:

注:应该注意,一个给定的短路电流,通过一个由指定的短路保护电器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所产生的应力,由于各个保护装置的差异(尽管符合标准特性曲线)以及接通短路电流瞬间相位不同,因而实际上是变化的。制造厂应确保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应力最严重情况下的有效配合。

5.3.1 额定限制短路的电流(Inc)

额定限制短路电流的优先值见表1,额定限制短路电流的最小值见表2,相应的功率因数见表3。

5.3.2 额定限制剩余短路电流(I△c)

额定限制剩余短路电流的优先值见表1,额定限制剩余短路电流的最小值见表2,相应的功率因数见表3。

5.4 主电路过电流时,不动作电流极限值。

5.4.1 多相电路处于不平衡负载过电流时,不动作电流极限值

在没有任何剩余电流的情况下,能够流过仅包括剩余电流保护器主电路两个极(包括穿过检测元件的中性线)的电路而不导致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的最大电流值。

多相电路处于不平衡负载过电流时,不动作电流极限值不应小于6In。

5.4.2 多相电路处于平衡负载过电流时,不动作电流极限值

在没有任何剩余电流的情况下,剩余电流保护顺各极连接平衡负载电路,能够流过而不导致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的最大电流值。

多相电路处于平衡负载过电流时,不动作电流极限值不应小于6In。

5.5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分断时间

5.5.1 间接接触保护用的AC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大分断时间见表4。

间接保护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大分断时间表4

注:①适用于由独立元件组装起来的组合式剩余电流保护器。

直接接触保护用的AC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大分断时间见表5。

直接接触保护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大分断时间表5

对A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脉动直流剩余电流动作时,表4和表5的最大分断时间也适用,但电流值(即表4中的I△n,2I△n和5I△n和表5中的I△n和0.25A)应乘以系数

1.4(对I△n>0.015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或乘以系数2(但试验电流不小于0.03A)(对I△n≤0.015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5.5.2 延时型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延时时间的优先值为0.2S,0.4S,0.8S,1S,1.5S,2S。延时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只适用于I△n>0.03A用于间接接触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6 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6.1 正常工作条件

6.1.1 周围空气温度

a.周围空气温度的上限不超过+40℃,24h内平均值不超过+35℃;

b.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不低于-5℃或-25℃。

注:1.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值规定为-5℃和-25℃两个等级,由具体产品标准选定。

2.周围空气温度的上限超过+40℃或下限低于-25℃的工作条件,应根据供需双方的协商来设计和使用。

3.运输贮存的极限温度为-25℃+60℃,在此温度范围内不一定要求剩余电流保护器正确动作,但应能经受这些温度的影响而不发生任何不可回复的变化。

6.1.2 海拔

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2000m。

6.1.3 大气条件

安装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并考虑到因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表面上的凝露。

6.2 安装条件

6.2.1 正常安装条件应根据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对安装条件有特殊要求或安装条件对性能有显著影响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在具体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安装条件。

6.2.2 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场所的外磁场,任何方向都不应超过地磁场的5倍。必须在强磁场附近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由具体产品标准补充有关技术要求。

7 结构和性能要求

7.1 结构

7.1.1 材料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选取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适用材料,制作精细,操作灵活,电气接触良好,并且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7.1.1.1 用于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及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

7.1.1.2 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绝缘材料的部件遭到非正常热和着火作用时,不应使其失效或危及安全。验证耐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的试验方法按8.2.2。

7.1.1.3 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的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值应不小于100。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按8.2.3。

7.1.2 一般结构

7.1.2.1 操作剩余电流保护器时,容易触及的外部零件应用绝缘材料制成,如用导电材料制成,它必须衬有完整的绝缘材料或放置在绝缘材料内壳之中。

7.1.2.2 黑色金属(不锈钢除外)零件应采取适当的防锈措施。但机构中的摩擦零件不受此限制。

7.1.2.3 非熟练人员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例如: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带有电缆的可移动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 4942.2中规定的IP2LX。对其他剩余电流保护器,制造厂应在说明书中给出安装使用的指导性意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触电危险。

7.1.2.4 释放式剩余电流脱扣器等在尘埃影响下易受损害的部件应设计成尘埃难以进入的结构。

7.1.2.5 对带有电缆的可移动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要求:

a.带有电缆的可移动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具有一根长度不小于2m的软电缆和与电源连接的插头(座),软电缆和与电源连接的插头(座)的额定值应不小于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值;

b.推位或旋转剩余电流保护器外壳时,对供电电缆产生的应力,不应传递到电缆导体的接线端;

c.用导电材料制成的与供电电缆接触的夹紧装置和电缆之间应衬有附加绝缘或是不可触及的;

d.剩余电流保护器上容易与软电缆接触的表面应光滑且无棱角;

e.制造厂应提供更换电缆的正确连接方法的标志或说明。

7.1.2.6 对于采用安装轨安装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与安装轨匹配部分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JB 6525。

以上要求除有规定的试验方法外,均用目测方法进行验证。

7.1.3 机构

7.1.3.1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具有自由脱扣机构。

7.1.3.2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机构应使动触头只能置于闭合位置或断开位置。

7.1.3.3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有可靠地表示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的指示。如果用操作部件来指示触头的位置,在机构释放时,操作部件应自动地位于和动触头相对应的位置。这时操作部件应有两个能明显区分的对应于动触头的静止位置,但是对自动断开,操作部件可以有第三个明显区分的并靠近断开位置的静止位置。如果用符号表示,断开位置用“0”表示,闭合位置用“I”表示。

用两个按钮来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表示断开操作的按钮应该用红色或标有符号“0”,其他按钮不得用红色表示。可以使闭合按钮停留在按下位置来表示闭合位置。

剩余电流保护器可以有一个专门用来指示剩余电流动作的指示装置,剩余电流保护器只能在使剩余电流动作指示装置复位以后才能重新闭合。

7.1.3.4 具有两个极以上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各极动触头,除了专门用作中性极的触头可以比其他触头先闭合,后断开以外,无论在手动操作或自动脱扣时,应基本上是同时闭合和同时断开。

7.1.3.5 外壳或盖子位置以及其他任何不用工具可拆卸的部件应不影响机构的动作。

7.1.3.6 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规定要求安装时,如操作部件是“上← →下‖运动时,则操作部件向上运动时,应使触头闭合。

7.1.3.7 操作部件应可靠地固定,不借助工具不能取下。

以上要求用目测方法进行验证。

7.1.4 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7.1.4.1 载流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载流能力,载流部件应采用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铜、铜合金或其他金属及其适当的被复层。

7.1.4.2 固定连接的接触压力不应通过绝缘材料(但陶瓷、天然云母或者性能不比陶瓷逊色的绝缘材料除外)来传递,除非在金属部件中有足够的弹性措施来补偿绝缘材料的变形和收缩。

7.1.4.3 作为电气连接的螺钉和铆钉应防止松动。

以上要求用目测方法进行验证。

7.1.5 接线端子

7.1.5.1 接线端子的结构要求应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和一定的载流能力,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线端子与外部导线的连接可以用螺钉或其他等效方法来实现,但应保证把表6所示标称截面积的铜导线夹紧在金属表面之间,既要长期保持必需的接触压力,又不致损伤导线和端子。

要求接线端子能用来夹紧单股导线或硬性多股胶合导线。

用来夹紧10mm及以下导线的接线端子,在连接导线前不允许对导线进行加工,如多股导线的焊接,使用电缆接头及弯成环形等,但允许将导线端部整形或捻紧以增加强度。

接线端子可连接的铜导体的标称截面积表6

7.1.5.2 接线端子应使导线不能移动,同时接线端子本身也不应该移动,以免损坏绝缘(减少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或影响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正常运行。

7.1.5.3 如果接线端子不是用来连接电缆,也可制成专门连接母线的结构,这种装置可以是螺栓连接式也可以是插入式。

7.1.5.4 接线端子应很容易接近,且便于与外部导线连接。

7.1.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最小值应符合表7所列的数据。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表7

注:①剩余电流保护器断开时分开的带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适用于辅助触头和控制触头。

②如果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带电部件与金属壁或安装面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仅决定于设计,即使剩余电流保护器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甚至在金属外壳内)安装也不致于减少时,则括号内数值就够了。

对使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如有导电性污染,或由于预期的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污染的场所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选用比表7规定值较大的值。

7.2 性能要求

7.2.1 试验装置

7.2.1.1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具有带自复式按钮的用来模拟剩余电流的试验装置。操作试验装置时不应使保护导体带电。当剩余电流保护器处在断开位置时,若操作试验装置应不对被保护电路供电。

注:试验装置只用来检查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脱扣功能,而不用来校核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的数值。

7.2.1.2 在额定电压下操作试验装置时所产生的安匝数应不超过剩余电流保护器一个极通以I△n的剩余电流时所产生的安匝数的2.5倍。

剩余电流保护器具有几个I△n时,除具体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外,应采用最小的I△n。

注:如果用最小的I△n,当调到较大的I△n,操作试验装置产生的剩余电流不足以使得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时,可以采用较大的I△n,由具体产品标准予以规定。

7.2.1.3 在0.85Un及1.1Un时,操作试验装置,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能可靠动作。

7.2.1.4 试验装置的按钮应能承受100N的静压力1min不损坏,试验装置的操作铵钮应标有字母―T‖或用文字说明。按钮的颜色不能用红色或绿色。推荐采用浅色。

7.2.2 剩余电流动作特性

7.2.2.1 剩余动作电流

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剩余动作电流应小于等于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并大于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

A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剩余电流含有直流分量时,其剩余动作电流应符合表8的要求。

剩余电流含有直流分量时剩余动作电流范围表8

7.2.2.2 分断时间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分断时间应符合5.5的规定。

7.2.2.3 用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附加要求

用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能在辅助电源额定电压的0.85~1.1倍之间正常运行。

7.2.2.3.1 对辅助电源故障时能自动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当辅助电源故障时,剩余电流保护器必须自动断开,其动作时间应符合具体产品标准规定。

7.2.2.3.2 对辅助电源故障时不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由剩余电流保护器所控制的电源供电的,I△n≤0.03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电源电压降低到于50V(相对地电压)时,如出现危险情况(有接地故障电流流过时)应能自动脱扣。

7.2.3 温升

剩余电流保护器按规定条件进行试验时,其各部件的温升不得超过表9规定的极限值。剩余电流保护器不应遭到损坏而影响它的功能或使用安全。此温度极限仅适用于周围空气温度符合6.1.1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温升极限表9

注:1.对触头温升不作规定,因为对于大部分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结构,如不改变或不打开盖子是不能直接测量触头温度的,而这些部件的改变和移动往往会影响试验的正确性。可以认为,28昼夜可靠性试验已间接地对触头使用中过度发热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考核。

2.对其他部件的温升不作规定,但不应引起相邻绝缘材料部件的损坏,并不影响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操作。

7.2.4 介电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具有足够的介电性能。

通过8.7的试验进行验证。

7.2.4.1 绝缘耐冲击电压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中性极与相线极之间应能承受6kV的冲击电压。相线极和中性极连在一起与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金属支架之间应能承受8kV的冲击电压。

7.2.4.2 耐湿热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具有适应湿热环境的能力。

7.2.4.3 工频耐压

经过8.7.1的湿热试验后,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能承受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现象。

注:如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开关电器采用低压断路器或低压接触器,则这些开关电器的介电性能及耐湿热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7.2.5 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冲击电压作用下,防止误动作的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有足够的承受冲击电压的能力而不引起误动作。

通过8.8的试验进行验证。

7.2.6 机械电气寿命

剩余电流保护器按8.9规定进行试验时,应能承受表10规定的操作循环次数。每个操作循环次数包括一次接通操作和一次分断操作。

操作循环次数表10

剩余电流保护器执行主电路接通分断功能的部分如采用交流接触器或低压断路器时,机械电气寿命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有关要求。

7.2.7 短路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能承受规定的短路操作次数。在短路操作时,不应对操作者产生危害,导电部件之间,导电部件与接地部件之间不应产生闪络。

通过8.10的试验进行验证。

7.2.8 剩余电流保护器在主电路过电流时的工作性能

在规定的过电流条件下,剩余电流保护器不应动作。

通过8.11的试验进行验证。

7.2.9 耐机械振动和机械撞击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能承受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

通过8.12的试验进行验证。

7.2.10 可靠性

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考虑到元件老化等因素,即使在长期工作后也应能可靠工作。

通过8.13的试验进行验证。

8 试验

8.1 试验条件

8.1.1 试品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

8.1.2 除有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新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上进行。

8.1.3 除有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

8.1.4 剩余电流保护器在试验之前允许在空载或负载(小于或等于额定负载)下操作数次。

8.1.5 在制造厂同意的前提下,为了试验方便,用比标准规定更为严酷的试验参数和试验方法试验时同样有效

8.1.6 除具体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外,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对试品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

8.2 验证机械结构

8.2.1 验证标志和标志的耐久性

剩余电流保护器标志的内容应符合10.1的规定。

对剩余电流保护器外壳上或铭牌上的标志,用手拿一块浸湿蒸馏水的脱脂棉花在大约15s内来回各擦15次,接着再用一块浸汽油的脱脂棉花在大约15s内来回各擦15次,标志仍应能容易辨认。

对用压印、模压、冲压或雕刻等方法制造的标志,可以不进行本试验。

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以后,外壳或铭牌上的标志仍应能容易辩认,而且没有任何翘曲现象。

8.2.2 耐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

剩余电流保护器中绝缘材料(陶瓷材料除外)制作的零件,应按GB 5169.4的规定进行试验。灼热线顶端的温度以及施加在被试零件上的试验时间按表11选取。

灼热丝顶端温度以及施加在被试零件上的试验时间表11

如果几种绝缘零件由同一种材料制成而试验温度要求又不同时,只对其中一个零件按较高温度进行试验。

本试验仅在一台试品的零件上进行。

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再用两台试品重复进行此项试验。

灼热丝试验设备,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均按GB 5169.4的规定。

8.2.3 绝缘材料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定

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值测定按GB 4027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程序等来测定。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值不应小于100。

如果制造厂从绝缘材料制造厂或其他可靠方面获得的数据确实能证明绝缘材料CTI值大于100,可不进行CTI值测定。

8.2.4 验证电击保护

对非熟练人员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2LX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验证其防电击保护性能。

剩余电流保护器用图1的标准试验指进行试验。试品按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安装,连接可连接的最大和最小截面的导线。

标准试验指应设计成每个关节部分只能相对于试验指的轴线在同一方向转过90°。把试验指放到人手指可能弯曲到的每一个位置上。在试验指与带电部件或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串接一个电压不低于40V的电源及指示灯。对仅用清漆、氧化膜或类似方法涂覆的带电部件及绝缘绕组需用金属箔包覆,并使金属箔与带电部分在电气上连接。试验时,应使壳内运行部件缓慢动作。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指不应触及壳内带电部件而导致指示灯点亮。

对外壳用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需进行下列附加试验;

试品置在35±2℃环境温度下,用一个与标准试验指尺寸相同的无关节的直试验指进行试验。凡外壳绝缘材料屈服变形会影响安全的地方,用直试验指的顶端施加一个75N的力,历时1min,在试验过程中不能因外壳变形而使带电部件与试验指接触。敲落孔不进行此试验。

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示范文本

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常常因为系统中的过电流保 护发生误动作而造成事故,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该文 针对过电流保护误动作进行分析,且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了 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过电流保护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过流保护误动作;励磁涌流;谐波;振荡闭锁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电 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预防用电事故就成为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 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形 式的短路,在发生短路时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很大,有 可能破坏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在系统中配置 过电流保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采用的过电流保

护装置的动作值和时间匹配得很合理,但由于与系统中其他的保护不能很好地配合而导致其误动作,造成整个系统故障。因此随着电网结构的日趋紧密,过电流保护能否正确动作,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1 相关概念 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当流过系统的电流值超过过电流保护装置整定的动作值,且经过一定的时间延时后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故障电路,这就是过电流保护的动作原理。 过电流保护接线方式:过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是指保护中电流互感器与继电器的连接方式。正确地选择保护的接线方式,对保护的技术、经济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基本接线方式有三种:三相三继电器的完全星形接线方式,两相两继电器的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两相一继电器的两相电流差接线方式。其中三相三继电器完全星形接线方

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12年10月23日07时29分,网控值班员听见巨响声同时发现盘面柴发电源二103-16断路器跳闸,网控值班员立即前往网控10KV配电室发现浓烟,经检查柴发电源二103-16高压柜后盖已被甩出,柜内已烧黑。2号发电机纵差保护动作,2号发电机组跳闸。07时33分,低频保护动作,甩负荷至第5轮。07时33分41秒,1号、3号机组跳闸,全厂失电。 二、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人员随后调取事故动作报告,发现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时刻,差动电流确实已经远超过了整定值,说明在103-16柜故障时刻发抗组差动回路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平衡电流。与此同时为验证发电机差动回路内一次设备是否有故障,对发电机绕组及其一次母线进行对地及相间绝缘检查,未发现异常。证明发电机等一次设备未发生故障,发抗组保护装臵本身在这次大修期间已经对保护装臵及二次回路连线可靠性及差动极性正确性进行检查均未发现有误之处。差动动作时间和103-16柜发生故障时间基本同时发生,但是就算在故障过程中产生的瞬间大电流对发电机差动回路来说也应该是一个穿越性电流,不应该对发电机差动保护产生影响。随后保护人员调取录波图进行分析,发现故障时刻发电机中性点B相电流波形严重畸变。经过计算,发电机中性点B相电流与发电机机端B相电流之差正好等于装臵

采样的差流值。 从录波图上可以看出,故障时刻发电机中性点B相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且故障时刻发电机中性点B相电流与发电机机端电流在同一时刻的相位及幅值均不相同,说明故障电流对发电机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和发电机机端电流互感器造成的影响不同。 三、波形畸变分析 1、从录波图上可以看出,B相电流波形开始发生畸变前一刻波形

第三课: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应用

中国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应用 1 原理及作用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有两种组成类型: 一种是在塑壳断路器中加装漏电检测单元, 使之成为漏电保护断路器; 另一种是在小型断路器上配装漏电保护模块组成漏电保护断路器, 根据小型断路器的极数, 可构成单极、两极、三极和四极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的过载和短路保护特性与同类断路器相同, 而漏电保护特性取决于漏电检测单元或漏电保护模块。 漏电保护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当发生漏电故障时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的矢量和不等于零。是基于事故状态下, 相电流矢量不等于零, 出现一个零序电流,当零序电流达到整定值, 便使脱扣器动作, 切断故障电流达到保护目的。漏电保护器是防止低压配电系统中相线和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包括金属的设备外壳、敷设管槽等) 、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包括水、暖管和建筑物构架等) 以及大地之间因绝缘损坏引起的电气火灾和电击事故的有效措施。 目前国内低压配电系统IT 系统、TT 系统和TN 系统均具有独立的PE 线,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电流

互感器可包绕相线和中性线, 但不包绕PE 线, 保护器的整定值只需躲开被保护回路的正常对地泄漏电流。由于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在磁路内被抵消, 其动作灵敏度得以大大提高,整定电流可以毫安计。高灵敏度的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的RCD , 还可用作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后备保护, 若用于手持式, 移动式等电击致死危险大的设备回路上, 对减少人身电击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在不同接地系统中的适用性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 IT系统、TT系统和TN 系统。GB 14050 - 1993 对接地系统的型式代号规定如下: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直接接地; I —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 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 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 —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_6829-199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1995) GB 6829-1995 引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及其修正文件IEC755Amend.1(1988-06)和IEC755Amend.2(1992-05)。 本标准采用了IEC755 的全部内容,但对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IEC755 规定额定电流为50A 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小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为500A,而本标准补充规定了额定电源为10A 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根据本标准编制工作组对农村剩余电流保护器运行情况的调查,农村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场所约有76%预期短路电流在300A 以下。因而在本标准中增加了10A等级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最小值为300A。而大于10A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仍与IEC755 一致。这样有利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推广应用,而且也不降低产品的安全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是根据不同的保护要求确定的。为了达到要求的保护水平,剩余电流保护器必须按有关的安装规程,例如GB13955-9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运行》的规定进行安装和运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一般要求。包括:特性、正常工作条件、结构和性能要求、特性和性能的验证以及标志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至380V、额定电流至200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主要功能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0.03A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器还可防止由于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的电气火灾。 本标准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是指能同时完成检测剩余电流,将剩余电流与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当剩余电流超过基准值时,断开被保护电路等三个功能的装置(例如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组合装置(例如由剩余电流继电器与低压断路器或低压接触器组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对只能完成上述两个功能而不能断开被保护电路的电器(例如剩余电流继电器和剩余电流报警装置等),除了必须补充技术要求外,也可采用本标准有关的基本要求。 对于额定电压大于380V但不超过1200V,额定电流超过20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也可采用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误动实例分析

国网电视讲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实例分析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实例分析2 (电流差动及110V线路部分) 景敏慧2013.5.30 2013530

例21. 220kV线路光差保护两侧TA类型不同误动 例22.故障电流暂态直流分量引起光差保护误动 例24.故障线路重合闸时非故障线路误动 例25.线路单相接地光差动保护误跳三相 第四章配电线路继电保护动作实例分析 第一节弱电源侧保护安装处电流电压的简单计算方法第节弱电源侧保护安装处电流电压的简单计算方法

第二节用动模试验验证无电源侧电流和母线电压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直配线路故障保护动作实例分析 例33 线路A相接地弱电侧保护正确动作 例34 线路保护受零序互感影响误动分析 例35 直配线两相接地两侧保护正确动作例 例36 相间接地故障相邻线接地距离误动分析 例36相间接地故障相邻线接地距离误动分析

例36 相间接地故障相邻线接地距离误动分析 例38 直配线路保护误选相实例分析 例40 纵联距离零序方向保护转换性故障分析 例41 ⅠAB-ⅡA跨线故障分析

例21. 220kV线路光差保护两侧TA类型不同误动线路光纤电流差保护,因一侧采用测量电流互感器使区外故障误动。本例主要说明测量电流线路光纤电流差保护因侧采用测量电流互感器使区外故障误动本例主要说明测量电流 互感器深度饱和后,互感器的二次看到的电流波形,应如何解释。以方便以后的事故分析。 本例中压板投闭重沟三位置,且电厂侧的电压互感器二次有多点接地,电压波形欠准确。 本例中压板投闭重沟三位置且电厂侧的电压互感器二次有多点接地电压波形欠准确 1.变电站侧P级互感器二次的电流波形基本能正确传变(C相故障)

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的原因及处理

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的原因及处理 一、变压器差动保护范围: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保护范围,是变压器各侧的电流互感器之间的一次连接部分,主要反应以下故障: 1、变压器引出线及内部绕组线圈的相间短路。 2、变压器绕组严重的匝间短路故障。 3、大电流接地系统中,线圈及引出线的接地故障。 4、变压器CT故障。 二、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原因: 1、主变压器及其套管引出线发生短路故障。 2、保护二次线发生故障。 3、电流互感器短路或开路。 4、主变压器内部故障。 5、保护装置误动 三、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处理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检查主变压器外部套管及引线有无故障痕迹和异常现象。 2、如经过第1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但曾有直流不稳定接地隐患或带直流接地运行,则考虑是否有直流两点接地故障。如果有,则应及时消除短路点,然后对变压器重新送电。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共同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差动保护作为变压器内部以及套管引出线相间短路的保护以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侧的单相接地短路保护,同时对变压器内部绕组的匝间短路也能反应。瓦斯保护能反应变压器内部的绕组相间短路、中性点直接地系统侧的单相接地短路、绕组匝间短路、铁芯或其它部件过热或漏油等各种故障。 差动保护对变压器内部铁芯过热或因绕组接触不良造成的过热无法反应,且当绕组匝间短路时短路匝数很少时,也可能反应不出。而瓦斯保护虽然能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的各种故障,但对于套管引出线的故障无法反应,因此,通过瓦斯保护与差动保护共同组成变压器的主保护。 四、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检查项目: 1、记录保护动作情况、打印故障录波报告。 2、检查变压器套管有无损伤、有无闪络放电痕迹变压器本体有无因内部故障引起的其它异常现象。 3、差动保护范围内所有一次设备瓷质部分是否完好,有无闪络放电痕迹变压器及各侧刀闸、避雷器、瓷瓶有无接地短路现象,有无异物落在设备上。 4、差动电流互感器本身有无异常,瓷质部分是否完整,有无闪络放电痕迹,回路有无断线接地。 5、差动保护范围外有无短路故障(其它设备有无保护动作)差动保护二次回路有无接地、短路等现象,跳闸时是否有人在差动二次回路上工作。 五、动作现象及原因分析: 1、差动保护动作跳闸的同时,如果同时有瓦斯保护动作,即使只报轻瓦斯信号,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可能性极大。 2、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前如变压器套管、引线、CT有异常声响及其它故障现

剩余电流断路器

乾龙电器乾龙 Q L L1系列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指针式漏电断路器) 使用说明书 工厂代码:A006030 产品符合:GB14048.2-2001 公司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杭州乾龙电器有限公司 HANGZHOU QIANLONG ELECTRONIC DEVICE CO.,LTD

一体式配电剩余电流综合保护装置 ——QLL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空气断路器为主开关,分断能力大、分断时间准确。 ●一体式配电综合保护,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 ●动作值固定分档可调,操作简易,能适应各地用户、各种 环境,按需设定。 ●电源侧断零(中性线)保护:防止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中 性线断线时因三相负荷不平衡而造成相电压大幅度变化的现象。 ●电源侧缺相保护:防止三相电机缺相运行,电机烧坏的现 象。 ●可设控制接口:能进行远距离控制。 ●集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缺相欠压保护、剩余电流保护、 漏电报警指示、断零线保护、重合闸于一体,特别适应城乡电网各级综合保护。 ●剩余电流动作值档位多,范围大,I△n从50mA到1000mA 设多个档位供用户选择。

1、概述: QLL1系列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市场,来源于用户,来源于农网改造第一线,是本公司近年为适应我国农村安全用电实际环境而研制开发的专利产品,使用简便、经济实用,为国内首创。2002年由国家经贸委授予“国家重点产品”证书,2003年由浙江省科协等单位授予“浙江省优秀科技产品”证书。 QLL1系列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即剩余电流综合保护器(以下简称漏电断路器)是集剩余电流继电器、空气断路器及交流接触器的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适用于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用来对人身触电危险提供间接接触保护,也可对线路或用电设备的接地故障、过电流、短路、欠电压及缺相和断零等进行保护。 2、特点: 2.1功能多不但具有剩余电流、欠压、过电流、短路的保护功能。还有缺相、断零保护以及自动重合闸、剩余电流显示、动作状态指示等实用功能。 2.2体积小(由剩余电流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及空气断路器的组合变为一体式)。缩小了安装位置,简化了接线。具有功能特性选择装置,可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特作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调节等所需的保护功能。 2.3面板功能及外形、安装尺寸见图1、图2。 1-剩余电流指示2-手动操作手柄3-指示灯Array 4-分闸指示杆5-剩余电流动作值调节 6-功能选择开关7-试验按钮(超限、复位) 8-自动/手动转换旋钮9-安装孔 10-外接复位接线端子11-外接分闸接线端子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应用分析(2021年)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应用分 析(2021年)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6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应用分析(2021年)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一般应用以零序保护作为接地故障保护,这种方式所检测的电流为零序电流,其保护整定值必须大于N 线和PEN线中流过的三相不平衡电流、谐波电流以及正常泄漏电流之和,其值约数十至数百安。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电击伤亡或接地电弧引起的电气火灾。80年代后,采用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以下简称RCD),它所检测的是剩余电流,即被保护回路内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瞬时值的代数和(其中包括中性线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为此,RCD的整定值,也即其额动作电流IΔn,只需躲开正常泄漏电流值即可,此值以mA计,所以RCD能十分灵敏地切断保护回路的接地故障,还可用作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后备保护,这在我国多年来对RCD的实际使用中已经得到了证明。然而,在对RCD的进一

步使用中,还应注意到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就故障电流动作型RCD的使用作如下分析。 2RCD作用的局限性 (1)RCD对接地故障电流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在数10ms的时间内切断以mA计的故障电流,即使接触电压高达220V,高灵敏度的RCD 也能快速切断,使人免遭电击的危险。但RCD只能对其保护范围内的接地故障起作用,而不能防止从别处传导来的故障电压引起的电击事故乙户安装了RCD,而相邻的甲户却是安装了熔断器(RD)来作为保护,若甲户随意将熔丝截面加大,并且使用中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由于故障电流不能使熔丝及时熔断而切断故障,此时故障电压通过PE线传导至乙户的用电设备上,由于RCD不动作,致使乙户存在了引起电击事故的不安全隐患。 (2)在有些场所和设备是不宜装设RCD的,如某些供给数据处理设备的线路,其电流线路上常装有抗干扰的大容量滤波电容器计算得知,当C大于0.22μF时,正常工作的电容电流将超过15mA,额定动作电流IΔn为30mA的RCD可能误动,因其额定不动

零序过流误动分析

关于三复线零序过流保护误动的分析1事故情况简介: 2011年7月23日,达州电力集团复兴变电站九复线末端九节滩水电站的开关与电流互感器之间发生C相接地故障,同时B相断线,110kV 三复线开关Y3零序Ⅰ段保护动作,跳开开关Y3,而九复线开关Y2零序Ⅰ段保护出口,但未跳闸,造成复兴变电站全站失电。 2事故前运行方式: 复兴变电站三复线开关Y3,九复线开关Y2均处于运行状态。三里坪的Y4和九节滩的Y1也都处于运行状态。三复线Y3和Y4采用了新世纪的EDCS7210线路保护装置。九复线Y1和Y2采用南瑞的DSA8343光纤纵差线路保护装置。检查开关Y2的保护配置,投入接地距离ⅠⅡⅢⅣ段保护,相间距离ⅠⅡⅢⅣ段保护,光纤纵差保护,零序ⅠⅡⅢⅣ段过流保护(方向退出)。检查开关Y2的保护配置,投入零序ⅠⅡⅢⅣ段方向过流保护,接地距离ⅠⅡⅢⅣ段保护,相间距离ⅠⅡⅢⅣ段保护。故障发生时,九节滩水电站Y1处发生C相接地同时B相短线。Y1处,距离Ⅰ段保护动作跳开开关Y1,但由于故障发生在开关与互感器之间,故障仍未消除。Y2与Y3零序Ⅰ段保护基本同时出口,但Y3先跳闸,消除故障,Y2返回。此时Y3是复兴变电站唯一的电源开关,故造成复兴变电站全站失电。 3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3.1保护动作报告分析 根据Y2,Y3的故障录波报告显示,几乎是同时存在C相接地故障与B相断线故障,A相正常运行。Y2处零序一段故障电流达到1700 A,超过整定电流值1340A。Y2保护出口属正常动作。Y3故障录波显示,故障电流达到1700A,超过其整定电流1540A,10ms后CPU零序Ⅰ段保护启动,大约30-40ms过后,Y3跳闸。但由于故障位于Y3反方向,Y3零序过流保护保护应闭锁,故此次动作为误动。 3.2保护装置检查情况 检查Y2,Y3的保护定值无误,模拟故障时刻的二次电流电压度对保护装置进行模拟实验,保护装置均不动。模拟正方向故障实验,保护均正确动作。Y2,Y3保护二次接线检查无误。 3.3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查看新世纪EDCS7210技术说明书,发现其保护零序方向过流元件,即使用装置自产零序电压3U0与零序电流3I0,又使用外接零序电压3U0与零序电流3I0。外接零序电压与自产零序电压相位有可能不一致。而零序电流采用外接零序电流,当外接零序电流超过自产零序电压100度时,外接零序电压落在反方向区,而自产零序电压落在正方向区,与故障点方向相反。此时无TV短线发生,按照零序保护逻辑应采用自产零序电压,保护装置判断为正方向故障,且动作电流大于零序一段定值,导致零序一段反方向误动。 在Y1处发生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经大地流入复兴变电站1#主变中性点,导致TV安装处中性点相位偏移,导致自产零序电压相位失真,是这次零序保护发生反方向误动的根本原因。又由于此次故障发生于九复线开关与电流互感器之间,位置极为特殊,在Y1开关断开之后,故障仍未消除。同时由于Y2与Y3保护装置型号不同,DSA8343零序一段出口约有0.1S的延时,而EDCS7210保护动作出口很快,超前动作。 正常运行时,不管是自产零序电流还是外接零序电流,数值都很小,近似于0;自产零序电压和外接开口三角电压也是这种情况,因而零序过流保护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很难被发现。 同时由于此次故障现象比较特殊,既有短路故障又有接地故障,且同时发生,造成非全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方向元件误动可能性很大。 4改进措施 4.1可在Y3的零序Ⅰ段过流保护加0.1S延时,以确保发生类似故障时,Y2先跳闸。 4.2为防止非全相运行状态中又产生振荡时零序电流保护误动作,常采用两个第一段组成的四段式保护。灵敏一段是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时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整定的。其动作电流小,保护范围大,但在单相故障切除后的非全相运行状态下被闭锁。这时,如其他相再发中故障,则必须等重合闸重合以后靠重合闸后加速跳闸,使跳闸时间长,可能引起系统相邻线路由于保护不配而越级跳闸,故增设一套不灵敏一段保护。不灵敏一段是按躲过非全相运行又产生振荡时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整定的。其动作电流大,能躲开上述非全相情况下的零序电流,两者都是瞬时动作的。 5预控措施

高压电机差动保护动作的几种原因

咼压电机差动保护动作的几种原因 时间:2016/1/30 点击数:526 高压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改造初次投产时会因接线不正确、变比选择不匹配及其他疏漏,引起电机、 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便会影响到油气生产。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很多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供大家共享。 1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1.1已经投产运行中的电机 已经投产运行的电机当岀现差动保护动作时,大都不是因为接线错误了,而是因为电机、电缆或保护装置岀现了问题。解决办法:对电机差动保护的定值和动作值进行比对,就能大致判断岀故障的主要原因并决定先对那些设备进行检查。一般来说,依次对电机、电缆进行绝缘测试、直阻测试,对差动回路包括电流互感器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有异常,对保护装置进行检查,也可分班同时进行检查。根据我们的经验,主要是电机内部短路、电缆短路特别是有中间接头的地方以及 CT和二次回路的问题。 投产后的电机也会因外界因素或运行方式的改变,造成电机差动保护动作。我单位卫二变电所就出现了这 种问题。卫二变高压622注水电机在正常运行时,由于给2号主变充电,造成622注水电机差动保护动作。 这个看似没有关联的操作却引起了差动保护动作。后经分析、查找、试验,发现差动电流互感器开关侧其 二次线错接在了测量级上,其电机两侧CT的特性不一致。当给 2号35kV主变充电时就会有直流分量和 谐波串到6kV电机保护回路中(具体分析不在这里赘述),造成差流过大(动作值 1.6A左右,动作整定 值1.02A )。更改后,再次启动电机并用钱形电流表(4只表)检测二次回路,其差流正常,保护不再误 动。 2改造或新设备第一次投产时,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由于安装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是粗心或是对设备了解不够、理解偏差,对电机、保护装置改造后或是新设 备第一次投产试运行时,往往会岀现差动保护动作的现象。下面就介绍我供电服务中心所管辖的变电所岀现过的几种情况。 ⑴郭村变624高压注水电机改造后,几乎每次启动都会出现差动保护动作(动作值 6.2A-7.2A。动作整定 值5.2A )。对装置的参数整定,CT的极性、接线进行反复检查均没问题,电机试验也正常。后来确认, 由于电机距离开关柜较远(1000m ),电机中心点CT的带负载能力不够,从而在电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4-6倍)造成差流岀现。测量电动机尾端到开关柜保护装置的接线直阻为 3.5欧,CT带 负载能力为2.2欧。我们从厂家制造了两只专用CT,二次绕组都制成保护级且变比相同,把其副边串接起 来,在不改变变比的情况下,提升了带负载能力。改造后正常。 ⑵郭村变624电机再次改造后,第一次试运行出现了差动速断跳闸,动作值30.2A,动作整定值21.7A。我们对电机、电缆、CT变比、极性及二次回路进行了检查,都没有问题。对差速的动作值与动作整定值进行比对分析,不该是电机差动CT极性接反(相角差180度),接反后其动作值应在 42A以上,更像是差 动回路或一次回路相序不对,其动作电流肯定大于 21.7A,一般小于42A。其动作值与启动电流 258 2015年9月下 的大小成正比,也可以每次启动时,用四只钳形电流表测得数据,再根据余玄定理大致算岀来理想状态下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QLKZ说明书

QLKZ系列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公司通过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QLKZ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使用说明书 1.概述: QLKZ系列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一种具有智能化数字编程控制电路的最新低压断路器。它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630A以下的低压电网。可作为线路的过载、短路保护之用,也可作为调控各相负载,实施负荷管理等不频繁转换之用。 2.特点: 2.1 采用单片微处理器组成智能化控制电路。主回路额定电流和各相负荷控制电流, 可按需进行调节和设置。 2.2 该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置普通型和负荷控制型两种模式,既可按变压器的大 小按需设定额定电流,又可按需调控用户用电负荷,做到有序用电。 2.3能监测各相负荷,并自动显示额定电流。按“显示”按钮,会依次显示额定电流、 剩余电流、各相实时负载电流、各相负荷控制电流等参数。而且因超限或过载跳闸时能显示超限或过载相的跳闸电流。 2.4该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具有过载短路、缺相欠压、断零(电源侧中性线断开)、 报警等多种保护功能。零序互感器与主机采用航空插头可靠连接,方便用户使用。 2.5停电时,断路器能自动跳闸。停电后来电或缺相欠压恢复正常电压后具有自动复 位合闸功能。 2.6 具有外接控制接口,可进行远距离复位控制和分闸控制。 2.7 设有自动和手动操作转换旋钮,既能自动分合闸亦可手动分合闸。 3、正常工作条件: 3.1 环境温度 -5℃~+40℃ 3.2 相对空气湿度 大气的相对湿度:在周围空气温度+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湿度;在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时,该月的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0%,并考虑到因温度变化发生在产品表面上的凝露。 3.3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_6829199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1995) GB 6829-1995 引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及其修正文件IEC755Amend、1(1988-06)与IEC755Amend、2(1992-05)。 本标准采用了IEC755的全部内容,但对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正与补充。IEC755规定额定电流为5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小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为500A,而本标准补充规定了额定电源为1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根据本标准编制工作组对农村剩余电流保护器运行情况的调查,农村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场所约有76%预期短路电流在300A以下。因而在本标准中增加了10A等级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最小值为300A。而大于1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仍与IEC755一致。这样有利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推广应用,而且也不降低产品的安全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就是根据不同的保护要求确定的。为了达到要求的保护水平,剩余电流保护器必须按有关的安装规程,例如GB13955-9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与运行》的规定进行安装与运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一般要求。包括:特性、正常工作条件、结构与性能要求、特性与性能的验证以及标志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至380V、额定电流至200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主要功能就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0、03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她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器还可防止由于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的电气火灾。 本标准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就是指能同时完成检测剩余电流,将剩余电流与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当剩余电流超过基准值时,断开被保护电路等三个功能的装置(例如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组合装置(例如由剩余电流继电器与低压断路器或低压接触器组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对只能完成上述两个功能而不能断开被保护电路的电器(例如剩余电流继电器与剩余 电流报警装置等),除了必须补充技术要求外,也可采用本标准有关的基本要求。 对于额定电压大于380V但不超过1200V,额定电流超过20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也可采用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0882 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常常因为系统中的过电流保护发生误动作而造成事故,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该文针对过电流保护误动作进行分析,且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过电流保护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过流保护误动作;励磁涌流;谐波;振荡闭锁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预防用电事故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

光纤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关于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分析 1、摘要 2014年5月30日晚22:57分,在内蒙杭锦旗源丰生物热电厂,发生两条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动作跳闸事故;后经调度同意恢复线路供电,在操作1#主变进行冲击合闸时,本条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动作跳闸,经检查1#主变没有任何故障,申请调度令再次恢复供电,调度同意并仅限最后一次恢复供电,当又一次次操作1#主变进行冲击合闸时,本条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动作跳闸。至此,不能正常运行。 2、基本概况及事故发生经过 内蒙杭锦旗源丰生物热电厂有两台发电机变压器组,主变高压侧为35KV系统,两路进线由上级220KV变电站引来,两路进线之间有母联开关,启动备用变压器由Ⅰ段母线供电。由于两路进线在上级变电站为同段母线输送,所以正常运行时母联合环,两台机组并列运行。听当值运行人员讲,5月30日晚22:08分,事故发生之前系统报出过TV断线、零序过压、主变过负荷故障,并且C相系统电压均为零的状况,即刻到35KV配电室巡视,最终发现在Ⅱ段主变出线柜跟前闻见焦糊味。当即汇报调度采取措施,申请调度断开35KV母联开关310,保证Ⅰ段发电机变压器组正常运行。然后意在使Ⅱ段发电机变压器组退出运行,以便检查Ⅱ段主变出线柜焦糊味的来源情况。结果在间隔50分钟后,当晚22:57分左右,2#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开高低压侧开关,发电机解列.Ⅰ段、Ⅱ段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莫名其秒的同时动作跳闸,1#主变高低压侧开关紧跟着也跳闸,造成全厂停电事故。

上述情况发生后,向调度汇报,申请恢复线路供电,以保厂用系统不失电安全运行。调度要求自行检查故障后在送电,在晚上23:50分,检查出2#主变出线柜C相CT接地烧毁,后向调度汇报并经调度同意恢复了供电。厂用电所带设备运转正常后,计划启动Ⅰ段发电机变压器组,调度同意.在3:49分,操作1#主变冲击合闸时,本条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同时向调度汇报。在检查1#主变没有任何故障后,申请调度令,恢复杭源一回线供电.调度同意并仅限最后一次恢复供电, 4:52分, 操作1#主变冲击合闸时, 本条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再次动作跳闸,11:33分申请调度恢复本厂厂用电系统,经调度同意,在11:39分恢复了厂用电系统. 根据其它运行人员反映,在此次事故之前,也有光纤差动保护动作跳闸的事情发生,而且不只一次。并且奇怪的是,在两台机组并列运行时,想让两台机组分段运行。在分断联络开关时,线路光纤差动保护也会同时动作跳闸,两条线路全部失电。或是正常操作断开一条线路时,也会使另一条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动作跳闸,说明光纤差动保护动作非常不可靠,存在着巨大引患. 3、光纤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分析 经过认真检查,2#主变出线柜C相CT接地烧毁(一次对二次及地绝缘为零),B相CT也有严重拉弧现象,C相CT二次侧也有拉弧过的痕迹.A、B、C相CT一次触头螺丝没有紧死,有不同程度的虚接现象。必须重新更换CT.这也说明相关装置报出TV断线、零序过压、主变过负荷故障的原因所在, C相CT接地并存在严重拉弧现象,那么 C相系

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与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对比分析简版

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与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对比分析 1 产品结构: 跟据IEC61008或IEC61009标准,将剩余电流断路器分为脱扣与电源电压无关的剩余电流断路 器和脱扣与电源电压有关的剩余电流断路器,前者为电磁式,后者为电子式。 1.1 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 脱扣与电源电压无关的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基本原理 对于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的脱扣器A 是“永磁平衡式电磁脱扣器”,脱扣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 示,当零序互感器二次线圈没有检测出剩余故障电流时,磁场力矩与弹簧力矩相等,脱扣器处于静 止状态(图2a );当零序互感器二次线圈检测出剩余故障电流时,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抵消原磁 场力矩,弹簧力矩大于磁场力矩使脱扣器动作,继而驱动开关机构分断电路(图2b )。由于脱扣 器与电源之间不存在电的连接,所以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保护动作与电源电压无关,其动作能量 直接来自零序互感器的二次感应电流和断路器闭合时储存的机械能。 A 0286 a: 无剩余故障电流 b :存在剩余故障电流 图2 永磁平衡式电磁脱扣器的工作原理 A 0286

1.2 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 脱扣器与电源电压有关的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基本原理和相应电子线路原理如图3、图4所 示。 胎换骨 图3 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基本原理 图4.电子线路原理图 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的脱扣器为“电压分励脱扣器”,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零序互感 器检出的剩余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压分励脱扣器动作,并推动开关机构分断电路。图5 所示了电磁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和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两类产品工作原理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出: 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与前者最大的差异是电子放大器和分励脱扣器工作及驱动均需用系统电源支 持。 图5.电磁式与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工作原理区别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确应用

编号:SM-ZD-93060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 确应用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确应用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本文重点分析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级保护方式及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正确选用分级保护及保护器的动作参数和级差的配合,文中还着重分析了保护器在投运中存在的误接线、误动和拒动的原因和对策。 在两网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设备选型得到了重视,选用了一批技术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设备,如无油型断路器、节能型变压器等,新设备的投入使电网设备的技术含量增加,安全水平大大提高,在防止事故、确保安全供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低压供用电系统,同样也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使低压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也有所提高,为确保广大群众的用电安全,广泛地应用了漏电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实践证明,保护器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人身电击伤亡事故,同时还起到了监督线路绝缘水平的作用,安全用电效果显著。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在低压电网中,安装保护器是防止

2021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

2021过电流保护误动作分析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常常因为系统中的过电流保护发生误动作而造成事故,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该文针对过电流保护误动作进行分析,且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过电流保护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过流保护误动作;励磁涌流;谐波;振荡闭锁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预防用电事故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的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形式的短路,在发生短路时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很大,有可能破坏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在系统中配置过电流保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采用的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值和时间匹配得很合理,但由于与系统中其他的保护不能很好地配合而导致其误动作,造成整个系统故障。因此随着电网结构的日趋紧密,过电流保护能否正确动作,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 (最新版)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一般简称为保护器,现作为一种有效防止人身电击伤亡事故的措施,已在农村广泛使用和推广。正确理解保护器在配电系统中的作用,对加强低压电网的管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使用要求 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低压电网必须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农村低压电力网基本上采用的是TT系统,即配变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线)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直接关连的接地极上。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 (1)电网中的N线不得有重复接地现象,并应保持与相线相同

的良好绝缘。 (2)照明以及其他单相负荷应尽量均匀分配到三相上,并能随负荷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当低压线路为地埋线时,三相长度应尽量接近。 (3)架空线路,应定期做好树木清障工作。 (4)农村生活照明户内线路状况较差,属于农网改造自筹范畴,应积极采取减少线路漏电的措施。 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保护方式 2.1直接接触保护 防止人体直接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导体而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 此类型的保护器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一般动作型(无延时)的保护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值I△n≤30MA. 选取这样的配置,是因为在生理学中,当人体触电后,外来大电流冲击人体时,心脏的正常搏动必然受到影响。如果触电电流和通电时间超过某一极限时,心脏的正常搏动就会扰乱,失去泵血功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供参考)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12*2分/个=24分) 1.电器元件一般有两套保护,若主保护未动作,还有一套是后备保护 2.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称为过电流保护 3.电流继电器的反馈电流和动作电流的比值成为反馈系数 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按阶梯原则选择。 5.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回路、逻辑回路、执行回路三部分组成 6.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应动作的时候动作 7.电流速断保护,即第一段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本条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规定的,其灵敏性是由保护的范围表征的 8.按阶梯时限保护的原则,越靠近电源端的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长 9.距离保护是反映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10.全阻抗继电器的缺点是没有方向性 11.输电线路纵差保护的范围是线路全长,故障的切除时间为零(瞬时动作) 12.比率差动特性的启动电流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13.单相自动重合闸选项的作用选出故障相 14.相间短路的阻抗继电器,当I O =I B -I A,则A B U U U -=0 15.线路的纵差保护是反应首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所以它不反映相外保护 16.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含有大量的直流分量,还有大量的谐波分量,其中以二次谐波为主 17.发电机正常运行,三次谐波电压机端电压大于中性点量。 18.母线保护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 19.微机保护的基本算法是计算被测电气量的幅值和相位 20.微机保护中从某一采集信号内,提出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滤波 二、 问答题(6*6分/个=36分) 1、什么叫继电保护装置,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被保护元件上,反应被保护元件故障或不正常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